[爆卦]藥物濫用成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藥物濫用成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藥物濫用成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藥物濫用成因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萬的網紅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男人你累了嗎?爸爸遇情緒困擾不求人 會傷害寶寶身心發展》 4月1號除了是愚人節,也是許多人傷心的日子,18年前哥哥張國榮,風光的背後卻飽受憂鬱症困擾,造成生活上極大的精神壓力。男性憂鬱症不像女性明顯,最常見的症狀包含失眠、酗酒、抽菸和藥物濫用,早上心情特別差、常因為小事...

藥物濫用成因 在 香港人的冥想減壓服務 | App | 企業培訓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0 12:58:06

今天的 #Voidknowledge 為大家帶來...《驚恐症知多點》 甚麼是驚恐症? 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它是人類面對外在世界壓力時的正常感覺,它幫助我們感知危險,令我們身體能有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等生理反應;讓我們應對不同狀況作出「戰或逃 Fight or Flight」的心理機制...

藥物濫用成因 在 ēSEN | 你的醫生朋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6:28:41

你是不是也有失眠問題呢? 今天接讓ēSEN來帶你了解失眠的類型跟治療方法!  💡了解睡眠? 睡眠是人體恢復日常所消耗的體能、重組情緒與記憶的方式。一般來說一天約需6-8小時的睡眠。  準備好!科普時間到了!
正常的睡眠結構中,約莫1.5小時是一個完整的週期,根據腦波活動與眼睛的移動,又可拆...

藥物濫用成因 在 練健康|健身房|運動科學|肌力訓練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0 06:34:58

【晚餐狂吃、半夜醒來又吃?小心「夜食症」上身】 長期失眠、晚餐後還想吃,半夜睡到一半醒來會忍不住吃東西,聽起來像你嗎?當心你可能得了夜食症。 / 夜食症是一種飲食行為失調的狀態,目前被美國精神疾病學會歸類為「其他特定型態的進食失調」。  相關症狀包括: ✅ 睡眠問題 ✅ 晚餐吃得特別多...

  • 藥物濫用成因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1 11:01:04
    有 47 人按讚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男人你累了嗎?爸爸遇情緒困擾不求人 會傷害寶寶身心發展》
    4月1號除了是愚人節,也是許多人傷心的日子,18年前哥哥張國榮,風光的背後卻飽受憂鬱症困擾,造成生活上極大的精神壓力。男性憂鬱症不像女性明顯,最常見的症狀包含失眠、酗酒、抽菸和藥物濫用,早上心情特別差、常因為小事暴怒,甚至摔東西。而男人憂鬱症的危機來源包括:自我理想沒有達成、事業目標和理想有差距、社會角色、地位改變、家庭結構、角色的變化、身體健康日益減退。憂鬱症患者,特別是男人受社到會規範,可能不會輕易表達憂鬱的情緒。其中新手爸爸也會有產後憂鬱,原因是寶寶出生後,媽媽重心幾乎全轉移寶寶身上,爸爸就會有被冷落感,而且爸爸的產後憂鬱一年內都會發生,因為部分照顧寶寶責任轉移爸爸身上,這時爸爸如果承受巨大壓力,就容易把負面思考轉嫁到孩子應對上,研究發現,長期下來會傷害小寶貝身心發展,等到寶寶到了3歲,語言能力會比較差!所以男人該怎麼辦?
    1.找人訴說或唱歌,抒發心情,如果不習慣找人傾吐心情,可以轉個彎,練習和自己對話,不斷告訴自己放鬆一點,做事只要達到70分就好,不必要求完美。
    2.寫快樂日記,每天記錄1到3件讓你覺得愉快的事情。
    3.勤做「深呼吸吐氣運動」,每天早、中、晚、睡前,各做20次深呼吸,放鬆做、慢慢做。
    4.病情輕微時接受治療,可以透過調節生活像是多做運動、注意睡眠及休息時間來減緩。
    5.吃藥並不是萬能,不過病情嚴重就可能需要用藥,甚至腦電盪或較新式如腦磁激治療,再配合心理治療,都能有效幫助。
    如果家人罹患憂鬱症,最重要的就是傾聽、陪伴,可以常跟他出門散心,不想出門就陪伴在家,避免碎碎念,免得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更要避免對他說「加油」、「你沒問題」的打氣話,因為他可能會因為負面理解成「因為我不行才需要打氣」,反而讓心情更憂鬱。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 藥物濫用成因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31 09:32:21
    有 70 人按讚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卻各有悲哀。-Leo Tolstoy

    近期占星進修課學習到星座原型精神病理原則,裡面對於金牛階段學步兒童的佔有規則,除了顯現出學步兒童的許多行為特點及心理發展特徵與金牛座原型一致之外,也呈現了金牛座象徵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裡對於個體及客體恆常的缺乏、對於安全、踏實、依戀及控制的需求。

    除了星盤上星座金牛座之外,也可參考金星的位置、及二宮和其相位。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發展完善於否,與金星所象徵的感情與愛戀息息相關,當然也與象徵金錢享受感官的金牛有關聯。邊緣型人格的特質及成因,與金牛所代表的自體-客體階段有關,與母親的依戀關係與分裂完善的自體客體需要,都牽連著往後在關係中的圓滿或欠缺。以下摘自Jerold J. Kreisman & Harl Straus「愛你,想你,恨你」提出的邊緣人格特質:

    1)執著於追尋完美的伴侶
    人際關係緊張且不穩定,對人的態度極端而又反覆無常(對某人的觀感從過份理想化轉變成鄙視,或是從過度依賴轉變為逃避或自我孤立),並明顯表現出操控他人的企圖。邊緣人格者與人的關係之所以不穩定,與自身無法承受別離而又害怕親密息息相關,一方面渴望與人緊密結合、被人照顧;但另一方面又害怕進入親密關係,而在這兩種心態之間衝突不斷。其源頭來自金牛時期(約2-4歲)與母親(客體)的關係,邊緣性人格者缺乏客體恆常的概念,也就是說他們無法理解每個人都是複雜的個體(有好也有壞),而是根據最近一次接觸的經驗來決定應對的態度。邊緣人格者總是專注於局部,無法看到事件的全貌,傾向雙極性二元思考。

    2)衝動型人格特質
    因為衝動而做出有害自己的行為(如濫用藥物、性濫交、賭博、偷竊、金錢揮霍無度、飲食過度、厭食症等)。邊緣人格者的耐心有限,他們的需求一定要被立即滿足才行,也許激情所產生的挫折感會突然引爆衝突與憤怒,自毀或自傷的行為也許肇因於內心的挫折,濫用藥物或酗酒等衝動來對抗寂寞與被遺棄的感受。

    3)180度的情緒轉變
    情緒不穩定或起伏明顯,會突然變得沮喪、易怒、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很少會超過幾天。邊緣人格者很難得有平靜、自制的情緒,大部份若不是過於亢奮、無法控制,就是處在悲觀、憤世、抑鬱的情境中。

    4)無法克制的憤怒
    患者可能因一件特定的事感到被冒犯,但滿腔怒火燒的其實是自己蓄積已久的恐懼,他們恐懼失望,也恐懼遭人遺棄。他們的憤怒非常強烈,經常瀕臨爆發邊緣,他們的憤怒或許是求助的哀號,或是在測試別人對他們的忠誠,也就是出自於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5)乞求他人的拯救
    重複出現自殺的舉動,或以自殺要脅,或是一再自傷。這反映出邊緣人格者極度憂鬱、無助的傾向,以及控制他人的欲望,也是一種對痛苦的表達,期望他人拯救。戲劇化自毀行為和要脅,可以從幾方面解釋:自我加諸於肉體的痛苦,反映出邊緣人格需要有所感覺,從麻木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加諸肉體的疼痛也可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忽略自己所受到的其它形式的折磨;自我傷害的行為也被患者用來當作贖罪的方式;邊緣人格者可能認為自己某些舉動有失控的危險,便以疼痛和自我傷害來制止;衝動下採取傷害自己的行為,其實是想懲罰身邊親近的人;想要控制他人,因此以自我傷害來博取他人的同情或拯救。

    6)我到底是誰?
    持續且明顯的自我認同困擾,邊緣人格者缺乏一貫的自我認同感,個人的價值是以自己當天的角色來決定的,和自己過往的一切沒什麼關聯。邊緣人格者之所以拚命要建立穩定的自我定位,與他們自覺虛偽的強烈感受有關。患者長期的虛假感可能源自童年時期,幼年尚未發展出邉緣人格前覺得自己不夠真實,像是曾遭暴力或性虐待,或幼年時就被迫擔起成人角色,或是人格成熟的過程受到阻撓,與父母分離並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受到破壞,即使早已過了與父母分離的適當年齢,患者仍卡在一個依賴他人的角色裡。邊緣人格從未發展出獨立的自我,仍然扮演他人指定他的角色,他們擔心若扮演失敗受到懲罰,即使成功也會被揭穿。另外,不切實際地追求完美也是人格模式的一部分。患者認為自己是不變的,而非處在不斷改變的動態之中,所以當僵固的自我形象產生改變時,會感覺事態無比嚴重。

    7)永遠盛不滿的半瓶水
    因為缺乏核心的自我認同感,難以忍受孤獨,因此想盡辦法要填滿內心的空洞。患者找尋新關係或新經驗,源於消極地想逃避空虛的感受。

    8)竭盡努力避免被抛棄
    如同嬰兒無法分辨母親是暫時離開或是永久消失,邊緣人格即使經歷短暫的獨處,都會覺得自己永遠被孤立。當重要他人離開時,或預期將被人抛棄時,便會引發患者嚴重的憂鬱,之後更是對這個世界憤怒不已,認為是別人剝奪了自己最基本的需求。

    以上這八點並不是符合就得被標籤為邊緣性人格,而是我們能藉由星盤中金星、金牛座及二宮的位置及相位所代表的,來檢視自己在愛戀關係及自我價值中的傾向,並了解該如何修通金牛時期(2-4歲)未被滿足的需求,而活出金牛高階的穩定、自在、自給自足的品質,並在關係中長出自己內在的價值。

    一段關係,會映照出自己內在未被滿足的需求。

    #雜念與雜唸
    #天啊我金土180金木90木土90
    #還Tsquare壓力點在二宮是要多慘
    #二大吉星就這麼叛逆就是了
    #心累

  • 藥物濫用成因 在 藍鯨冒險隊 Blue Whale Adventu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06 13:12:01
    有 214 人按讚

    【登山醫學】登山睡不著怎麼辦?

    阿鯨上山也會吃 #安眠藥史汀諾斯
    該藥物為管制藥物
    ❗️可能會有夢遊失憶的副作用
    (大概用藥後入睡前1小時容易發生)
    如果有使用記得提醒一下隊友
    萬一半夜出去上廁所太久沒回來要注意一下
    有可能出去夢遊了😂😂
    #用藥一定要先諮詢醫師
    在平地就要確認自己的副作用反應
    避免高山發生更多狀況
    ❗️如果太晚用藥又沒睡飽(每人狀況不一定)
    起床可能會有昏沉沉記憶模糊的狀態
    也務必要小心要算好時間吃藥
    ⛔️女生也要注意該藥物也曾被作為迷姦藥
    ❗️請注意自己人身安全防人之心不可無

    ⛔️一般常見的抗焦慮藥物-安邦(粉紅色的)
    是屬於BZD類藥物也有助眠的效果
    但可能降低血氧不建議在高山使用唷

    -----以下為陳崇賢醫師專業好文-----

    安眠藥,主要分為兩種「BZD類」&「非BZD類」。因為BZD類的藥物,會造成呼吸抑制,進而在高山上造成血氧的下降,導致低血氧,甚至高山症。

    各位看到這兒,傻子在高山上,也都會選非BZD類的安眠藥;所以,造就了山上安眠藥界的當紅炸子雞 ~ 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諾斯〗(Zolpidem, Stilnox)。

    BUT,有些山友真的太誇大或過分依賴這個藥物了,再怎麼說,它還是藥呀,一定會有其優缺點;不過我常遇到的都是已經有心理上的依賴了。甚至還當成寶一樣,分享給其他山友(這可是管制類藥品耶!)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顆在山友口中被過度渲染的神藥,優缺點在哪兒:

    〖優點〗:作用快、半衰期短(約2.5小時)、早上起來比較不會有精神變差的副作用、不會有呼吸抑制的情形。

    〖缺點〗:聽起來最可怕的副作用就是「夢遊」了,在平地夢遊也罷,在山上夢遊可不是在開玩笑的,小則從上鋪跌落,大則掉進山溝。另外還有可能會阻斷短期記憶成型,導致無法記得服藥後所做的一些事情。有些個案連白天的記憶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好用的藥,有個共通的缺點就是「容易成癮」;生理上的依賴還好處理,心理上就很麻煩了。本來可能只是在山上吃吃,突然發現下山沒它就睡不著了,這種慘事時有所聞。

    因為容易上癮,它就成為健保署特別管制的藥物之一;請大家不要以身試法,到處想拿這個藥,一定被會盯上的。

    --
    § 山上有多少人在用安眠藥?

    在一篇2016年,於法國白朗峰的研究指出,依據他們留到的尿液檢體,發現12.9%的登山客,有安眠藥的反應;如果單看Zolpidem(史蒂諾斯,Stilnox),則占全體登山客的8.4%。〖果然是山友心中的第一名呀!〗

    不知道有沒有人要做做台灣的研究呢?

    § 是哪一篇新的文獻支持我不愛開安眠藥給山友的理念?

    這一篇2018年8月的文章,是法國學者在霞慕尼的南針峰(Aiguille du Midi),所做的研究。目的是看在平地和高山上,使用Zolpidem,4小時後,對於「認知功能」&「肢體協調」是否有影響?

    而研究為什麼會訂4小時呢?其實很多登山客為了在好的時間登頂,常會在半夜就出發,而上山又可能捨不得睡,打屁聊天到很晚才就寢,睡眠時間就可能很短。(看來不管哪一國的山友,都有這樣的情況呀⋯⋯XD)

    之前的研究,幾乎都是評估用藥之後8小時的身體狀況,作者覺得這樣和現實情況有所落差,所以做了上述的研究設計。

    (是說可以在山上輕鬆睡滿8小時,應該是佛系登山客吧?不攻山頭、不看日出、不趕時間⋯⋯機緣到了,自然就有大景了)

    結論是:「認知功能變差」、「反應時間拉長」、「錯誤率上升」、「肢體協調性變差」。

    不過也有好處,「睡眠的品質變好」、「不影響睡眠中呼吸的狀態」、「不會降低血氧飽和度」。

    如果要我總結一下,就是要吃安眠藥,就要睡好睡滿!行程排太滿的,睡覺時數沒超過6小時的,都可能會影響到高海拔活動時的表現。(Zolpidem半衰期為1.5~2.4小時,我喜歡抓3個半衰期以上,個人意見)

    § 好的,一定有人說我怎麼一直罵Zolpidem;現在來平衡報導一下。

    2009年有一篇很推崇這種短效的安眠藥物,在軍隊的高山訓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讓士兵維持更好的身體狀態。(睡得好、體力恢復也快)

    有個研究團隊在一系列的研究中,提出了Zolpidem的好處:
    1. 減少急性高山病的症狀,還不會影響認知功能 (使用舊版的路易絲湖高山症評分表 ~ 還保有睡眠障礙評估)
    2. 改善睡眠品質,還不會影響到睡眠時的呼吸參數。

    § 那在山上想睡覺,不吃安眠藥還有哪些藥可以用?

    這個命題錯誤,除了藥物你還有很多選擇,如:做瑜珈、塞耳塞、自己帶頂單人帳去睡外面、用棒子把自己打暈(X)。

    有人提到來喝個酒,應該可以幫助睡眠吧?酒精類和BZD類安眠藥物的作用機轉類似,都會有呼吸抑制的效果,可能會造成睡眠中的血氧下降;在美國CDC出版的旅遊黃皮書也特別提到,在高度適應期 (前48小時),不建議使用酒精,因為會讓高山症的機率上升。

    另外,我自己愛用的是會有嗜睡副作用的抗組織胺,如:Diphenhydramine (俗稱 Vena),帶在登山藥包中,有時蕁麻疹還可以拿來壓一下,覺得很方便。

    § 最後總結一下:

    希望大家能對高海拔使用安眠藥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沒什麼是一顆安眠藥不能解決的失眠,如果有...那就吃兩顆。(這樣保證會藥物濫用)

    說正經的,如果是高山症所造成的失眠,那狂吞安眠藥不能解決任何事情,往往只會解決你自己。在希望醫師協助你改善高海拔的睡眠問題前,你能不能自己評估是否有高山症的情況呢?在使用藥物前,有沒有考慮過其他的解決方案呢?

    最後,祝大家在高海拔活動,都平安順利;旅遊醫學就是為了這個存在的。

    〖高海拔睡眠的特色〗

    在尚未適應高海拔環境時,睡眠的變化有以下幾個:
    1. 陣發性呼吸(Periodic breathing, Cheyne-Stokes breathing)
    2. 睡眠結構上的改變,如: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拉長、易驚醒、不易進入深度睡眠(第1, 2期的睡眠拉長)

    註:陣發性呼吸模式:漸強→漸弱→沒有呼吸→漸強→漸弱……(反覆循環);常見於腦傷或心衰竭的病人。多發生在清醒時以及非動眼期淺睡期 (第 1, 2期的睡眠),在動眼期及非動眼期深睡期(第3, 4期的睡眠)則不易見到。

    主要因為缺氧,而造成過度換氣,使得血中二氧化碳分壓下降至於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 以下,呼吸就停止,通氣量減少,血中二氧化碳逐漸累積,一直到高於apnic threshold以上,又再度引起呼吸動作。當二氧化碳分壓上升到正常換氣的閥值 (eupnic threshold)以上,就會引起換氣量明顯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增加,血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直到二氧化碳分壓低於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又再度引起呼吸停止。

    〖高海拔睡眠的呼吸形態〗

    就是上述的陣發性呼吸,成因為
    「高海拔造成缺氧」 → 「過度換氣」 → 「二氧化碳過低」 → 「睡眠中呼吸停止」 → 「更缺氧」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呼吸狀況,造成睡眠的品質更差。在之前有關使用藥物預防高山症的研究中指出,使用安慰劑的族群中,約有71%-93%出現睡眠的問題。

    〖Acetazolamide (丹木斯,Diamox) 在高海拔睡眠的角色〗

    研究指出,Acetazolamide可以顯著減少週期性呼吸的比例,有篇論文的結果還減少大約50%!也使得睡眠的品質變好,深度睡眠的時間增加,在主、客觀的睡眠評量中,都有所幫助。

    但是,Acetazolamide不也會造成過度換氣嗎?為什麼沒有走進陣發性呼吸的死胡同中?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常被提出來的論點有兩個:
    1. 藥物產生的過度換氣,不是在身體缺氧時才出現,而是一直過度換氣,所以不會出現睡眠時的週期性呼吸。
    2. 在實驗動物中使用acetazolamide,可以讓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 下降,所以即便二氧化碳被清掉很多,還不至於會出現呼吸中止的狀況。

    也因為如此,有些文章中,把acetazolamide當成是高山上的安眠藥來解說;其實藥物本身沒有安眠的效果,只是減少在高度適應過程中出現睡眠中週期性呼吸。

    〖BZD類安眠藥的研究〗

    有關這類藥物的研究很少,主要也是因為在藥理機轉上,可能會造成呼吸抑制,血氧下降的風險;這樣的實驗設計,在現在要送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可能就會被打槍了⋯⋯

    目前找到的有3篇是使用temazepam這顆藥,但一般的治療劑量是30mg,研究中都使用10mg。而結論分別如下:
    1. Dubowitz (1998) :睡眠品質變好,無顯著血氧下降,早上起來沒有昏昏沈沈
    2. Roggla et al. (2000) :降低動脈氧分壓,升高動脈二氧化碳分壓。
    3. Nickol et al. (2006):主客觀的睡眠狀況都改善。

    另外有一篇 (Roggla et al., 1994),是使用diazepam,也是降低動脈氧分壓,升高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怎麼這個人做的研究都會降低氧氣分壓?)

    也基於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我對於這類藥物在高山上使用是很保守的。(好啦,我是所有安眠藥都很保守⋯⋯)

    〖結語〗

    在用藥上,每個醫師都有自己的考量,也因為訓練背景的關係,會造成藥物熟悉度上的差異;以我來說,真的很不愛開安眠藥,總是覺得,如果吃吃丹木斯就可以改善,就不要多吃一種藥。(當然有人會說,吃個藥,睡飽飽、精神好,有什麼不好?就像我之前文章說的,只要你充分了解藥物的資訊,醫師也願意開立,那也很好;畢竟選擇沒有對錯,就是取捨罷了)

    而一些以登山為業或爬山狂熱者,如果每次上山都需要使用安眠藥物,我都會和他們聊聊,那麼常上去,卻還是不能習慣山上的狀況,是不是應該想想有沒有除了藥物之外的解決方案。(當然也有人會說,就像做粗工的,幾乎都要吃止痛藥或是下班後到診所打個針;我只是上山吃吃安眠藥也沒什麼問題吧?)

    最後,因為安眠藥這塊不像一些高山症預防藥物有明確的指引,所以大家在使用上的差異一定很大,在用藥前可以多和你信任的醫師談談,了解藥物的好處/壞處。

    --
    2018新版路易絲湖急性高山病評分,主要移除了之前的『失眠』項目;新增了『臨床功能評分』

    【移除睡眠障礙評分的原因】:

    Hall等人 (2014年)使用來自292名接觸3650至5200米海拔高度的研究志願者的數據的網絡分析,來證明睡眠障礙與AMS的其他症狀相關性較差。
    重要的是,40%的嚴重頭痛病例沒有睡眠障礙。

    麥克尼斯等人 (2013年)應用因子分析法對路易斯湖AMS 491名尼泊爾健行者,在4390米處的分數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睡眠與分數中的其他四種症狀的關係不大。

    Milledge在自己的研究中(2014年),表示懷疑睡眠障礙是否是AMS的症狀,或者說是缺氧本身的影響。

    許多關於AMS的研究僅使用白天暴露,使得睡眠組分不相關。在這些研究中沒有睡眠評分,可能是因為這個評估比較不易執行。基於這些擔憂,共識委員會建議將失眠分數從路易斯湖AMS評分中刪除。

    【新增臨床功能評估】

    這應該是為之後的高山症研究鋪路,再來整合症狀及功能的相關性,所以在新版的使用上,仍是以症狀的總分來評估;而臨床功能則是獨立在外面的一項。


    資料來源: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

    因原文分為三篇粉絲頁貼文不易搜尋
    故摘錄重點為一篇方便大家閱讀
    關於藥物大家還是要諮詢一下醫師唷
    這邊只是分享我個人經驗及網路搜集資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