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藝林畫室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藝林畫室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藝林畫室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藝林畫室評價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Taipei, Taiwan 畫吧21 Happy Draw Art Studio 療癒心靈的時刻,又再次拿起畫筆🪄 畫布上盡情揮灑心情與色彩~ 舒適的環境、有趣的主題、完備的材料 細心的師資引導你抒發創意 準備來釋放藝術家的靈魂💫 最近太常下海,又剛接觸完人魚課程🧜🏽‍♀️ 🐟決定選條魚尾巴...

藝林畫室評價 在 小方糖?Amil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25 22:54:58

📍Taipei, Taiwan @happy_draw_art_ 療癒心靈的時刻,又再次拿起畫筆🪄 畫布上盡情揮灑心情與色彩~ 舒適的環境、有趣的主題、完備的材料 細心的師資引導你抒發創意 準備來釋放藝術家的靈魂💫 最近太常下海,又剛接觸完人魚課程🧜🏽‍♀️ 🐟決定選條魚尾巴,讓我好好勾繪細緻魚...

  • 藝林畫室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8 00:04:04
    有 98 人按讚

    📍Taipei, Taiwan
    畫吧21 Happy Draw Art Studio
    療癒心靈的時刻,又再次拿起畫筆🪄
    畫布上盡情揮灑心情與色彩~
    舒適的環境、有趣的主題、完備的材料
    細心的師資引導你抒發創意
    準備來釋放藝術家的靈魂💫

    最近太常下海,又剛接觸完人魚課程🧜🏽‍♀️
    🐟決定選條魚尾巴,讓我好好勾繪細緻魚鱗
    這次的畫風大面積刷上顏料再慢慢暈染~
    (有種塗奶油的感覺🧈相當療癒💕)

    有這麼一個空間,你可以盡情揮灑做自己
    走吧!我們一起去畫畫👩🏻‍🤝‍👩🏾👩🏼‍🤝‍👨🏻揪我!揪我!
    (四人同行老闆要開紅酒了🍷喔耶!)

    上一次拿畫筆即使是國小的事,別擔心
    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限時體驗價 $690
    🎨自主課程(無老師)體驗價 $590

    👩🏻‍🎨課程時間:
    9:30-12:30 | 14:00-17:00 | 18:00-21:00
    搶先預約⬇️⬇️⬇️
    https://www.happydraw.com.tw/book-online

    評價:⭐️⭐️⭐️⭐️⭐️五顆星
    -
    店家資訊|畫吧21 Happy draw art studio
    地址:I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179號
    電話:02-28333099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9:30 - 21:00
    -
    #跟著方糖去旅行✈️
    #小方糖 #blogger #draw #artstudio #天母畫室 #芝山站畫室 #芝山站 #芝山捷運站 #天母 #士林畫室 #士林 #壓克力繪畫 #天母美食 #芝山站美食 #芝山美食 #石牌畫室 #石牌美食 #台北畫室 #士林美食 #繪畫 #繪畫課程 #台北 #油畫課程 #芝山 #士林景點 #捷運芝山站 #石牌 #壓克力畫 #壓克力彩繪

  • 藝林畫室評價 在 張寶華 Shar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10 12:43:56
    有 76 人按讚


    讀完, 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身價最高的華人畫家常玉,最終走的時候只是一塊水泥板,板上寫著編號,因為他連自己的墓也買不起。
    文/李舒 /《山河小歲月》

    在巴黎的某一天,我刻意起了個大早。

    橫穿這座城市,四十分鐘之後,我到達了北郊。剛從地鐵出來,便感受這裡的蕭條。迎面走來的每個人都行色匆匆,臉上充滿倦怠和緊張。

    經過兩個溫州人開的超市,躲過一個黑人,他迎面朝我走來,似乎想和我說點什麼,我嚇得掉頭走掉。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直到看到那個做墓碑的工匠,我才確定,今天的目的地應該不遠了——

    Pantin公墓。

    我從沒見過這麼大的公墓,許多墳連名字也沒有。

    這裡有許多都是租用墓地,租約期滿,遺骸就會被挪去另一個公用墓穴之中。

    編號1296 TR 1966的墓穴主人,就曾經面臨過這樣的危險。

    1966年,是常玉去世的年份。下葬時,沒有一個親人。付錢的是一個叫Jean Toan的越南人,他是法中社區服務協會的會員,和死者沒什麼交情,他付了三十二年的租金。

    三十二年,1998年8月20日到期。

    1997年,距離租約到期還有一年。一年之後,那墳冢中的亡魂,將要再次被打攪,他的遺骸要被送去別處——也許徹底湮滅,沒有人知道。

    而這時,死者在大洋彼岸的朋友,正四處尋找他的墓地。

    這位朋友便是赫赫有名的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他寫了一本叫《美國人》的書,被稱為現代攝影的「聖經」。

    弗蘭克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Pantin墓園,他為墓地續費,並出錢雇人修葺已經荒廢坍塌的墳地——那其實稱不上是墳地,因為只有一塊編號為TR/1296/1966的水泥板。

    如果沒有弗蘭克,那常玉也許只有這個編號,可以作為證明他曾經存在於世的痕跡。

    我站在這墓碑前,距離弗蘭克修復這塊墓碑,又過去了19年,光陰荏苒。

    終於這一次,他恢復了自己的名字——中文和法文都有。

    他的名字叫「San Yu」,常玉。家鄉中國四川一個叫南充的小縣城,那𥚃的人們會把「常」念作「San」。

    在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名字是一文不名的。他的畫作,在巴黎的市場里成捆出售,不過數百法郎。

    1971年之前,我查到的台灣美術雜誌《雄獅美術》,席德進寫了寥寥數筆的常玉,評價還是「終生失敗的畫家」。他向常玉要了兩張素描,這時候,他肯定不會想到,常玉的畫作,在日後的拍賣市場上可以賣出1.28億人民幣的天價。

    常玉的作品,初看是稚拙的,然而卻總讓我眼眶一熱,稚拙的背後,隱藏著畫家一顆最純淨的心,靜悄悄地在那裡。我愛他那雅致的設色,粉是不一樣的粉,藍也是不一樣的藍。

    他愛畫女人,席德進的文章,揣測常玉是被女人和性毀掉的。我並不這麼認為,他更像是女人的密友,充滿真誠地贊頌著她們的美。只有徐志摩懂得常玉,《巴黎的麟爪》的文章,大約是常玉唯一一次袒露心聲:

    「不錯,我真是窮,飯都吃不出,衣都穿不全,可是模特兒——我怎麼也省不了。這對人體美的欣賞在我已經成了一種生理的要求,必要的奢侈,不可擺脫的嗜好;我寧可少吃儉穿,省下幾個法郎來多雇幾個模特兒……美的分配在人體上是極神秘的一個現象,我不信有理想的全材……人體美也是這樣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下部,有的頭髮,有的手,有的腳踝,那不可理解的骨胳,筋肉,肌理的會合,形成各不同的線條,色調的變化,皮面的漲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態,不可制止的表情——也得你不怕麻煩細心體會發現去,上帝沒有這樣便宜你的事情,他決不給你一個具體的絕對美,如果有,我們所有藝術的努力就沒了意義……說起這藝術家審美的本能,我真要閉著眼感謝上帝——要不是它,豈不是所有人體的美,說窄一點,都變成了古長安道上歷代帝王的墓窟,全叫一層或幾層薄薄的衣服給埋沒了!」

    他喜歡做四川菜,並且認為,中國菜餚之所以不能在世界嶄露頭角,是因為「外觀不夠美」。所以他做的中國飯,擺盤和造型都是藝術範兒的。他的法國朋友達昂吃過他的釀魚,還有豬腳湯,都大為贊嘆。他還建議常玉把自己的手繪菜譜寄給ELLE雜誌,常玉照辦了,然而石沈大海。

    如今,在我們津津樂道於airbnb這樣的「分享經濟」時,他很早就和紐約的朋友約定,互相交換各自在巴黎和紐約的藝術工作室。

    這位朋友,便是為他重新修復墓地的弗蘭克。

    時間回到1948年。

    24歲的羅伯特·弗蘭克已經在Harper’s Bazaar雜誌工作了差不多一年,他對為這份時尚雜誌拍攝時裝毫無興趣,於是決定辭職,打算去歐洲發展。

    弗蘭克的目的地是巴黎。

    他開始籌備自己的歐洲之行。芭莎雜誌的同事告訴他,有一個從巴黎來的叫常玉的藝術家準備到紐約尋找一個住所,可以和他交換工作室。他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

    這一年,常玉48歲。

    常玉敲響了羅伯特·弗蘭克位於東11街53號的家門,兩位日後將會在各自的領域中載入史冊的藝術大家,就這樣成為了室友。

    弗蘭克喜歡常玉,他驚訝的發現,這個中國畫家在生活中,其實很少談及藝術,他更願意談一種自己發明的運動——「乒乓網球」。這是常玉發明的一種結合乒乓球和網球特點的運動,其規則同網球,但是用一隻類似羽毛球的球拍來擊打比乒乓球稍大的球,球場面積要小於壁球場地,全場漆成紅色,以白線圍邊,在室內和室外進行皆可。弗蘭克曾描述過常玉在工作室內開闢「乒乓網球場」的情形:「首先常玉要求把房間所有的東西都搬空,接著他非常認真地乾了幾天,房間被漆上顏色,非常漂亮,可惜當時我忘記拍下來了。」常玉對這項運動真心熱愛,他四處推廣,雖然和他投稿給ELLE的菜譜一樣,失敗了。

    弗蘭克和常玉在一起的時候,做飯是常玉的事,因為他喜歡烹飪。據說,有一次,常玉在哈林區花1.25美元買了一副豬腰和捲心菜、土豆一起煲湯,作為兩人的主食。這樣吃了幾天後,他們兩人的臉部和身體都起了水泡。「我意識到廉價的中國生活是危險的。」弗蘭克評論道。

    最終,弗蘭克沒去成巴黎,但和常玉一起共用工作室的兩年,他真心欣賞常玉的作品,並傾盡全力幫助常玉出售這些作品。

    弗蘭克曾經試圖說服自己的表哥,一個法國商人,買常玉的一幅小畫。法國人不想出錢,只想用一台小打印機交換。常玉當然拒絕了,他說:「我不需要一台打印機。」1950年,弗蘭克還曾為常玉在紐約曼哈頓區的巴撒朵畫廊(Passedoit Gallery)舉辦了一次個展,展出常玉從巴黎帶來的那29幅畫作。

    然而這次展覽的作品,一幅也沒能賣出去。



    弗蘭克覺得很內疚,然而對於這種現象,常玉早就習以為常。

    他已經48歲了,幾乎經歷了人生可以經歷的所有的挫折。

    1921年,風華正茂的常玉和徐悲鴻、林風眠等一同赴巴黎「勤工儉學」。「勤工儉學」四個字放在常玉身上有點不太合適,他和其他人不一樣,他有做絲綢生意的長兄常俊民——常家大哥經營著四川最大的絲廠,為他在巴黎的小資生活提供一切經濟支持。

    常玉的生活被其他留學生所羨慕,他穿著講究,除了繪畫,還喜歡打網球。大家最常見到的常玉,是一個人坐在穹頂咖啡廳後面的位置,面前的咖啡杯已見底,他和每個人說的第一句話總是:「你們今天好嗎?」

    他有錢,於是經常請大家吃地道的中國菜。錢花光了,他也從不窘迫,朋友們記得,他會帶著一抹奇特的微笑說:「我今晚有個約會,能去你家借瓶伏特加嗎?」

    與徐悲鴻等進入國立巴黎美術學校接受正統美術訓練的中國畫家不同,常玉選擇了進入一家私人學院「大茅屋畫院」。無論什麼人,買了門票就能進入畫院參加速寫班,每天下午2點到5點,或坐或站,對著模特畫畫。第一小時慢寫一次,第二小時慢寫兩次,第三小時畫速寫,模特每五分鐘換一次姿勢。學院裡沒有老師,只有負責掐著時間號令模特換姿勢的班長。常玉在這裡非常出名,他用毛筆作畫,有時不畫模特,專畫周圍的人,並且無論男女老少,一概畫成裸體,所以大家一遇到他,就會圍上去。

    那時的常玉,可謂春風得意。

    常玉的作品,也最早進入了歐洲主流社會。

    1929年,巴黎大收藏家H·P·侯謝注意到了常玉的作品,他在日記里誇獎常玉「真是了不起,而且才正在起步中」。侯謝是畢加索、杜尚等人的經紀人。侯謝的大量購買,使常玉的作品開始被法國畫壇注意及收藏,並多次參與秋季沙龍及獨立沙龍展,特別是在歐洲地位很高的法國杜勒里沙龍(Salon des Tuileries),常玉在巴黎有了不小的影響,他的名字亦開始登錄在《法國藝術家名人錄》之類的年鑒中。侯謝經常在他的日記中記他與常玉的社交活動,例如與西班牙裔藝術家貝德魯·潘納一起射飛鏢,在常玉的畫室吃中國菜等。

    侯謝在1930年4月7日的日記中提到:「在常玉家中吃飯。他從材料的準備開始,精心烹調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中國菜餚,真是迷人。他出示了數件於塗滿色彩的畫布上刮出圖案的新作品,我買了兩小件。」

    這時,無論是徐悲鴻,還是林風眠,都遠遠沒能達到常玉的程度。他看上去,將成為第一個進入巴黎主流藝術界的中國人,乃至亞洲人。



    可惜,時間不能永遠停留在1929年。

    1931年,是常玉一生的轉折。

    這一年,他的妻子「馬姑」因為懷疑他出軌,而與他離婚。這當然是最後的一根羽毛,瑪素對常玉大手大腳花錢的態度早有不滿,他甚至曾把妻子母親留下的遺物首飾送去典當行。

    也是這一年,他的大哥常俊民罹患肝病去世了。常玉回了一趟四川老家,根據大哥的遺囑,他分到了一筆錢。但回到巴黎,他似乎忘記了,這是最後一筆錢,於是很快,這筆錢被他花光了。

    沒有了大哥,他以為侯謝會成為他的新支柱。然而沒有。

    1932年,侯謝給他寫信說:「好像我們彼此都要多佔對方一點便宜。」

    然後,兩個人結束了合作關係。

    常玉不願意巴結那些畫商,也不願意為了客戶們的要求改變風格。日本人藤田嗣治雖然比常玉早來,畫的也是東方風格的裸女,他的作品一直被人視作不及常玉。然而,藤田在處理畫商的關係上很有一套,很快,他的作品開始流行了。而常玉依舊保持著一個藝術家的獨立個性,他曾經立下一個規定,來買畫的人,不准對創作風格指手畫腳,不准更改,畫前付錢,他甚至拒絕和畫商合作,聲稱「千萬不要上畫商的當」。

    因為常玉的堅持,我們今天見到的常玉作品,是一以貫之的,從沒有一點一滴的媚俗,做他自己:

    「我的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關於我的作品,我認為毋須賦予任何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瞭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1950年,常玉離開了紐約,返回巴黎。臨走時,他把那沒有賣掉的29幅畫都留給了弗蘭克,以答謝這位朋友的慷慨支持。

    弗蘭克和他的友誼並沒有中斷,只要去巴黎,他都會去探望常玉。弗蘭克也介紹了一些朋友給常玉認識,這些朋友成了常玉晚年的摯交。

    但常玉仍舊是孤獨的。

    回到巴黎的常玉並沒有擺脫窮困,應該說,他已經習慣了窮困。他雇不起模特兒,於是剪下雜誌上模特兒的圖片,按照圖片中的姿態繪畫。他印不起名片,於是收集用過的地鐵車票,在票面上貼以小紙條,再寫上他的名字。

    1966年夏天,常玉對好朋友達昂說:我開始畫一張畫。
    達昂:是什麼樣的畫?
    常玉:您將會看到!
    達昂:那要等到幾時?
    常玉:再過幾天之後……我先畫,然後再簡化它……再簡化它……

    過了幾天,常玉邀請達昂去觀看,那是一隻極小的象,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中奔馳。他用手指點著這只動物對達昂介紹道:這就是我。達昂說,說完這句話,常玉笑了,那是中國人特有微笑。

    這幅畫,叫做《奔跑的小象》,這是常玉最後一張畫作。

    8月11日,常玉邀請幾位朋友來住處吃宵夜,照例還是常玉做飯。他用的是瓦斯爐,朋友離開之後,他沒有把爐子關好。

    第二天早上,常玉曾經打工過的翠華樓老闆侯成庚去見常玉,敲門不應,又發現屋子里散髮著奇怪的氣味。公寓管理員打開房門,滿屋瓦斯味,而常玉已經躺在床上去世,胸口還橫放著一本書。

    他一直戴著的那枚翡翠戒指,也不翼而飛了。

    達昂的記事本里留下了常玉最後的地址:Ségur-67-11,沙坑街28號。我也去看了,一個標記也沒留下。

    席德進介紹常玉的那篇文章,是重新發現常玉的開始。儘管,他對於常玉的評價並不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這樣一句話:

    由徐悲鴻時代,經過趙無極時代跨越到了我們這一代,不知期間有過多少美麗的夢,美麗的愛情,這些都像巴黎的春天一樣悄悄逝去了。

    ……

    1997年,距離常玉與弗蘭克的第一次見面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個世紀。在這一年,弗蘭克把常玉留給他的畫作在台灣拍賣,所得捐給耶魯大學成立了「安德烈·弗蘭克基金會—常玉獎學金基金」,用於每年資助兩名中國藝術青年在耶魯大學藝術學院學習。

    想想年過七旬的弗蘭克終於找到了常玉的墓穴,站在那塊水泥板前,他的感想什麼呢?

  • 藝林畫室評價 在 姜文淑的意想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03-08 01:04:45
    有 85 人按讚


    謝楚餘的油畫世界 謝楚餘,你不一定知道這個名字,但你絕對見過他的畫作!他的作品知名度遠遠大於他本人,他 被人們稱為“盜版與美女簇擁的畫家”,他的大多數油畫作品都會在面世後被人無數次地以臨摹、翻印的方式盜版。油畫作品《陶》完成於1997年,這是謝楚餘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但此畫在全世界有不下1000萬次的被盜版記錄,據說它在倫敦舉行的拍賣會上,第一次標價就被定為80萬英鎊;他在1 9 9 8年創作的《沐風》,居然出現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電視劇《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小姐臥室的牆上,該劇是根據民國時期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在近期的油畫創作中,他使用當今西方最新的材料無味稀釋油、丙烯塑形膏和裂油等,並吸收了中國傳統水墨潑撒法,讓水和油在衝撞中形成偶然的、生動的朦朧效果,奇妙地融合在一起,相信此技法將是對世界美術的一種新的奉獻。一直以來,畫家謝楚餘甚少在媒體上公開露面。在他看來,畫作就如同他的另一張臉,大家熟悉他的畫就已經足夠了。 在國內,只要你稍加留意,從格調高雅的西餐廳牆上裝點的油畫複製品,到地攤小販出售的一元梳妝鏡的背面,都會頻繁地出現一個半裸少女楚楚動人地抱著一隻陶罐的靚麗身影,她那黑柔的秀發,嬌美的面容,如脂的皮膚,唯美的身材被定格在風起雲湧的天地間,性感而不失純真,令人倍感賞心悅目,這就是謝楚餘早年的作品《陶》。《陶》(抱陶少女)是謝楚餘1997年初完成的一幅油畫,它一經問世便以一種中西合璧的美打動世人,在海內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正由於此,它也成為中國油畫史上被翻版盜印最多的一幅油畫,不少於1000萬次的盜版數實在令人不可思議!從莫斯科到巴黎,從非洲到美洲,《陶》被不同的材質表現著,從皮革到石頭,從蠟染到銅像⋯⋯同時它也被無限地使用在各種商業途徑中,不同的只是少女手中的陶罐有時被替換成酒罐、電器、易拉罐,甚至有時被替換上西瓜。面對這樣的情形,謝楚餘隻能報以“無可奈何的寬容”。他說:“盜版作品往往由於色彩失真,層次欠佳,致使其中人物失去藝術生命,那真是可悲又可嘆!”   曾有人將謝楚餘的《陶》與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最傑出的代表安格爾的《泉》作比較:安格爾筆下少女自然“洋氣”,而謝楚餘卻勝在“秀氣”。現在《陶》這幅原作已被香港人收藏,他幾次想回購,收藏者都不願意,這一直成了謝楚餘的心病。   讓男人心動,讓女人心醉   謝楚餘畫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將中國題材與人物用西方古 典繪畫手法表達出來,顯得既典雅高貴又為大眾喜聞樂見。中國美協副主席林墉是這樣評價謝楚餘的:“他耿耿於完美,孜孜於完整。有時,甚至不惜把自己對美的憧憬也都一一帶上畫面。這種傾向使他的畫面顯得十分飽和,十分充實,也自然更充滿視覺上的愉悅。楚餘的畫是一種圓潤的華麗所組成的,雖沒有撕心裂腑的震撼,但更散發著溫暖的輻射。他的細膩就在流暢中顯現。”   謝楚餘的家坐落在廣州美術學院一處幽靜的老式樓房裡,家中最多的裝飾品就是主人的原作。筆者發現,畫家的創作大都與女性有關,他那筆下絕妙風韻的女性毫無半點做作之處,並特別富有肢體語言的東方韻致,讓人們感受到畫家那種與生俱來的唯美情懷。謝楚餘說,女子神秘的氣息是最讓人難以捉摸的,而神秘的東西也最讓人著迷,讓人可望不可即。還在青少年時代,他在一本雜誌上看到好萊塢女王葛麗泰•嘉寶的劇照,就讓他深為震撼:“她艷若桃李,又冷若冰霜,她那深不可測的眸子,閃爍著夢一般的美!她那拒人千里之外的冰冷與高傲,美到了極致。我想一個人的審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早期的作品就很大程度上受到這種氣息的感染。”謝楚餘說。據說楚餘每年都會邀請10個模特作畫,至今起碼有上百位美女的形像被糅合進入他的畫中。他告訴筆者:“每一幅作品中都有一個原型,我是在這個基礎上根據畫面的需要進行提煉、誇張、概括的。《陶》的創作就緣於三個模特,一個青島人,一個汕頭人,一個混血兒。”在謝楚餘的作品中,女性的美已經超出了塵世所見,幾近完美無暇,令人嘆為觀止。有人說他的作品讓男人心動,也讓女人心醉。1989年,26歲的謝楚餘成功地舉辦了人生第一次個人畫展,1999年福建美術出版社將謝楚餘的主要作品編印為《相約花季》的挂歷,在全國創下了一個至今無人能及的銷售紀錄,月銷售65萬本!第二年有13個出版社登門約稿,給出的稿酬一個比一個高,破了當年單頁挂歷稿酬的中國之最。   2002年他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畫冊《中國當代實力派油畫精品叢書——謝楚餘》天津楊柳青畫社第一版就印刷了10000冊,此後這本畫冊再版6次,依然供不應求。中國著名的文學刊物《作品》從2001年至今,一直使用他的作品為封面,除此以外北京的《文化月刊》、浙江的《文化交流》、東北的《新蕾》等6家期刊每年向他約稿,各種畫冊和書籍封面使用他的作品的就更數不勝數了。2003年謝楚餘與美國一著名畫廊簽約,每年提供6幅油畫,這些油 畫已成為各國收藏家追逐的藏品。 才情飛揚卻又嚴謹落筆   謝楚餘筆下的女子多為現代女性,背景為室外自然風景,女子神態平靜、空靈,纖塵不染。很多人評價謝楚餘的畫“唯美、典雅、高貴、細緻”。有人說漫步在謝楚餘的油畫世界,滿目芳華,飄逝的風雲,流逝的水,萋萋芳草,絕代佳人,彷彿是昨宵玲瓏的夢,是人類對美永恆的追溯。在謝楚餘的作品中,處處才情飛揚處處嚴格有序地被規範著,他那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精緻而嚴謹、典雅而洗練的繪畫風格。 談到與之齊名的陳逸飛,他說:“我們都追求盡善盡美,追求極致,對自己近乎苛刻,是很累,但累中帶有快樂與幸福,所不同的是我不相信自己無所不能,覺得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在某一個點上、某一個題材、某一種技法上發揮到極致,就非常偉大了。別人說我運氣好,但我知道,身為潮汕人,在自己的個性中,那種源自父母的執著耕耘、刻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個性是自己人生成功的一大法寶。”謝楚餘上高中期間,曾師從當時汕頭最著名的油畫家曾松齡老師,“我每週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他那裡,請他指導。他的每一次點評我都作了大量的筆記並用心去修改,比如:色彩太髒,明度對比不夠,整體感不強等等。我下一次再送作業時,以前的毛病我一定會全改掉。我絕對不會也不允許自己在同一問題上犯同樣的錯誤”。   外人有所不知的是,對於背景這一人們不注意的地方,謝楚餘花的功夫並不比主體人物少。他說,“藝術家只有時刻懷著不滿足的心理,才能有永不停步的動力,才能向人類呈現最精最美的作品。我絕不允許自己的作品有自己能看到的、感受到的缺陷與不足。2003年創作的《清流》背景,就讓我痛苦思索了4 年,至今已四易其景,直到2007年的5月底才真正定稿”。在畫室裡,筆者看到他以前畫冊上的《清流》與如今畫布上的《清流》畫面:前者背景是瑣碎的枝葉;後者經過大刀闊斧的修改,節奏感增強了,有橫空而出遒勁的枝幹、有蜿蜒的樹杈,清流中的岩石也清晰可數。隨即他又不無擔心地說:“在行家的眼裡,定稿後的作品與從前發表在畫冊上的作品有所不同,會讓人誤解我在同一題材上創作了兩幅成品,這有違我一直以來堅持的創作信念:從不創作兩幅相同的作品。我認為藝術品就應該是獨一無二的,不該去複制。雖然藝術品有其顯見的商品屬性,但藝術家的創作與工廠的批量生產的'行畫'是截然不同的。與其臨摹同一作品,不如創作全新的作品。”   在謝楚餘的作品裡,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形像已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美女符號。他所要表達的是存活於歷史時空的大美。通過對中外服裝、髮飾、道具的巧妙增刪、提煉、重組,使形象成為一種能穿梭於古今的具有時代氣息的生命體,每每給人以驚豔之奇。   外間一直傳說畫家的《南國少女》這幅畫就是以她妻子原型而作。筆者有幸觀看了畫家妻子的日常照片,正如傳說的一樣,活脫脫一個從古典詩詞中走出來的美人。如今,有賢妻嬌女的謝楚餘對生活沒有太多的奢望,“我童年的夢想已經實現,至今還成為大學教授,那已經是一種額外的收穫。我的人生與藝術已密不可分,在藝術上追求盡善盡美,源自人類不竭的探索精神。我從不懷疑自己,總相信自己一年會比一年好,對此,我有足夠的理由自信。”鏈接:謝楚餘,19 62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市,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美術創作院畫家。   1988年以全優成績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88 - 2000年就讀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同等學歷研究生班,曾參加法國專家依維爾古典油畫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當代藝術新材料研習班。1993年和2001年分別赴美國、法國進行學術交流和專業考察。1989年起先後在美國、新加坡和中國台灣舉辦7次個人畫展。代表作有《南國少女》《陶》《仙踪》《旅人》《木板上的拳套》等,作品曾參加“ 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中國油畫精英邀請展”、“中國油畫藝術展”等,並多次獲獎,已出版4部個人油畫專集,影響深遠。   Master's World of Oil Paintings   By Chen Shuiyou   Editor's Note: the Cultural Dialogue is honored to have been utilizing Xie Chuyu's oil paintings for our magazine's cover for the second consecutive year.Many readers wonder how a master can paint women in such an admirable way. Chen Shuiyou in Guangzhou has filed this report about theartist and here is what he finds. Youmay not have heard ofXie Chuyu, but you must have seen one of his paintings somewhere. The popularity of Xie's artworks outreaches the popularity of his name.   His sensational success "Porcelain", a representative artwork created in 1997 thatmade the fame of Xie, drove some collectors crazy. The starting auction price for the painting at a London auction house was a hefty amount of 800,000 pounds. "Bathed inWind", an oil painting Xie created in 1998, found its anachronistic way onto a wall of the bedroom of Miss White Pearl in a 2003 CCTV blockbuster teleplay, an adaptation of a novel entitled "A Family of Gold and Rouge" serialized from 1927 to 1932 by Zhang Henshui (1895-1967).   "Porcelain" depicts a young woman in a style that integrates the west and the east elements. Some critics remark thatXie's "Porcelain" reminds one of amasterpiece by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 a French Neoclassic artist, pointing out that Xie's artwork emphasizes the peerless female elegance. Nowthe original piece is in the collection of a Hong Kong collector. Xie has offered on several occasions to buy it back in vain.   The painting is so beautiful that other artists cannot resist the sheer temptation to translate it onto such media as stone, leather, bronze, etc. The people most enthusiastic about it are probably the copycats who have counterfeitedmore than 10million copies of the painting. Some commercial artists have vied each other to replace the porcelain jar held by the heartthrob with anything their clients wished to sell: a beer can, an electric appliance, or even awatermelon.   Xie cannot help but sigh heavily at the mania. The only thing the tolerant artist regrets deeply about the pirated copies is the color distortion which, according to Xie, tragically destroys the original beauty of the artwork.   The most salient feature of Xie's oil paintings is the quintessential Chinese theme perfectly depicted in a western classical style. This special treatment makes his masterpieces both noble and popular. A perfectionist, Xie relentlessly pursues beauty in its perfect form. His paintings radiate elegance, warmth , fluency and fullness. They are notmeant to create an overwhelming impression. They are meant to touch one's heart tenderly.   Xie Chuyu now lives in an old-styled many-storied building on the campus of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The apartment is richly decorated with Xie's own artworks. Almost all his paintings deal with female beauty. The young women look wonderful and natural, the way they pose in the painting emits and defines an oriental mysticism, and the artist's esthete passion is simply irresistible and overwhelming.   Xie's sensitivity for femalebeautymay haveprobably been kindled in his teenage years. One day, he saw a photograph of Greta Garbo. The photographmade himspeechless.Years later, he can still feel the irresistible power of the woman's beauty. He admits that his own aesthetic view does not result froma sudden inspiration. His early works were considerably influenced by the beauty he saw in the photograph. He recalls, "The Hollywood star looksmore than beautiful. Yet she is aloof and cool, basking in a dreamlike splendor. Her aloofness and gorgeous beauty testify to the very essence of beauty."   Xie Chuyu works with ten models a year. So far, he has cooperated with more than 100 models. Each of his paintings depicts onemodel as an archetype. Then he summarizes, polishes, and sublimates. He worked with three models in creating "Porcelain" . The women in Xie's works are more than mortals. They are almost perfect. Some people remark that the women in his artworks not only touch aman's heart but also move a woman's heart. No wonder that Xie's wife was a model who worked for him once upon a time. Xie's first solo exhibition took place in 1989 when he was 26. His "Porcelain" in 1997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publishers across the country. In 1999, a publishing house in Fujian Province put out a wall calendar using Xie's paintings as the principal attraction. That year, the best-seller wall calendar created a national sales record of 650,000 copies, which stands unbeaten even today. In the following year, 13 wall calendar publishers came to Xie and offered handsome royalties for his paintings.   In 2002, Xie published his first individual album. Since the first edition of 10,000 copies, the album has been reprinted six times. "Opuses", a high-profile national literary periodical, has been using Xie's works for its cover since 2001. Six other periodicals across the country, including Cultural Dialogue, also use Xie's works for their covers. In compliance with a deal signed in 2003, Xie provides a US gallery with six oil paintings per year. These paintings are huge attractions to art collectors.   The women under Xie's brush are modern females set in an outdoor background of gorgeous beauty. They look tranquil, pure and unworldly. Some critics describe Xie's style with such adjectives as esthetic, elegant, noble and meticulous. They agree that the world he creates in his paintings is a dream, reflecting humanity's everlasting yearning for beauty.    Xie Chuyu has defined his overwhelming talent in a refined style. As the result of diligent explorations over years, he now spares no efforts to perfect all the details in his creations.Many people focus on the exquisite women in Xie's paintings, but Xie himself devotes at least an equal amount of creative energy to the background. A stickler for details, he takes pains to create the impeccable. He neverallows defects to contaminate his creations. It took Xie four years to perfect the background of his 2003 "Limpid Stream".   Translated by David) 文章出處 : 博寶藝術網數據中心http://news.artxun.com/xiechuyu-1607-80300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