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產品中有23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1:00

一、 成功必須有正確的目標。 目標就像是航海的燈塔,如果沒有,我們很容易迷失方向。目標也是動力的源泉,試想一下,比如我們跑步,如果我們目標都沒有,可能跑幾步覺得累,停下來休息了,如果我們目標是1500米,那我們可能就會呼呼的跑了1500米,停了下來休息,如果我們目標是10里地,我們可能真的超乎想像...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10:33:34

歌詞:我不過是一個很想幸福的人 為什麼總覺得還是缺了一塊? 究竟我要怎麼成為幸福的人? 有時候用哲學的視角去釐清問題 對我來說還是太抽象 我會用科學的角度去回推 讓問題越來越明確進而改善 關於「感受」荷爾蒙 在我們身體中起著重要作用 身體有許多使你感覺良好的荷爾蒙 主要有: 1.催產素(結合、愛、...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 Panpu圖文插畫|紫微斗數插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2:18:45

【看圖學紫微】天姚星🌺 主風流倜儻、桃花人緣佳,桃花星,綜藝派🙋🏻‍♂️ 🌺在這科技發達的時代,人人都可以當明星,人人都可以被看見, 但要當明星,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條件上要外型要出色或是外型有特點,但有外型的加持還不夠呢! 現在資訊太爆炸,今天上新聞紅了,可能明後天大家都淡忘了 要紅真...

  •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7:30:59
    有 13 人按讚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30:55
    有 613 人按讚

    贈書直播_當過父母才知道,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

    .

    身為祖父的黑幼龍老師,曾經同時教養四個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
    在與孩子、孫子的互動中,有著更深的體會,
    黑幼龍老師以對父母親最深刻的同理心,個人的親身經驗,
    親筆為讀者寫下一個個的教養叮嚀。

    ①親子互動少,連在餐桌上也談學業。
    黑老師告訴你:「做爸媽的,不要過早介入孩子的學習問題,要讓他們練習『自己解決』。」

    ②父母投資龐大時間與心力在孩子身上,到頭來,卻不知為了什麼而辛苦。
    黑老師告訴你:「父母那麼努力,是希望孩子能幸福。我真正以我的子女為榮的,是他們都成為有愛的人,敬天愛人。」

    ③生活壓力大,夫妻關係緊張,對教養已經充滿無力感。
    黑老師告訴你:「不要急,要慢慢來,孩子一生與父母之間,最重要的體驗是『關係』,這是上帝送給父母的禮物。」

    其實,當父母也需要持續學習。當了父母才學當父母,是許多人的心聲。

    .

    慢養是什麼?慢養是:不要太緊張,不要太急。

    記得我的二兒子黑立國跟他的小孩說過,我不太關心你們五歲、十五歲時的狀況。
    我關心的是你們二十五歲、三十五歲時的狀況。

    這就是慢養。其實,二十五歲是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年紀。三十五歲是成家立業的年紀。他們在這年紀的成功,難道不比小學、中學時的學業、成績重要?

    我們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幼兒園、小學的時候,就急著要他們念書、補習、做功課,好能考進名校。

    慢養是要幫助父母了解,決定孩子一生的是性格(不是考試成績)。因為在學校學到的東西,當他們畢業時就已經落伍了。因為將來的工作有些現在都還不存在。現在逼他們念書,讓他們討厭上學,產生厭讀症,將來畢業後,就算從最好的大學畢業,從此不再繼續學習了,這才是最悲哀的事。

    幫助孩子更有自信,態度積極正向,才是他一生最需要的助力,尤其是讓他們充滿熱忱,個性開朗,樂在溝通,常常面帶笑容,更是重要。

    慢養就是要幫助孩子體驗: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生最寶貴的資產。他們將來在工作方面的成功,多半取決於與他人合作得有多好。現代的年輕人常一個人打電腦、上網,成長過程中欠缺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尤其是家中只有一個孩子,更需要多一些用心,多一點練習。

    慢養是要討論如何培養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青少年必須學會善用時間,保持終生學習的進取心,並能拒絕誘惑,排除菸、酒,向損友說「不」。父母應該很清楚,靠管教或責罵,一定辦不到。

    慢養並不難,我的四個孩子與我們兩老雖然也曾遭遇困難,碰過挫折,但都走過來了。你們也一定能做到。這星期選一天陪孩子一起吃飯,要吃多久就吃多久。聽他說話,不要叫他去做功課,或催洗澡。

    這一週選一天開始和孩子共同完成一幅拼圖,或做一個大太空艙模型,只要做十五分鐘即可,剩下的下一週再做,可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本週與孩子下幾次象棋或五子棋,看幾次動漫,到球場打籃球,甚至全家人一起打「兩」圈麻將。週末全家人到郊外走走,最好去人少的地方。

    特別是,跟孩子擁抱一下,不要很快鬆手。

    最後,回到本書的書名,為什麼是《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真的有!但不是從天而降,是要經過好多學習,練習,持續與孩子互動,才能做得到。而且並非一勞永逸!

    我到今天還在學,還在用。我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了,四個孩子均已成年。太太與我在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以及觀察他們與我的十個孫子女的互動關係中,最大的心得就是,常常要忍住,不要管教,不要說教,不要指教……真難!像孩子還小的時候,多陪伴,多和他們一起玩。是不是比教他們寫字、準時洗澡與上床睡覺,難得多呢?全神貫注的聆聽孩子說話,贏得他的信任,是不是比管教孩子讀書,向他們說教更難做到呢?假使孩子來請教,例如:關於工作職場的選擇、婚姻大事方面的看法,你可以與他深入交談,但一定要忍住,不要幫他做決定。是不是比下指導棋難得多?但努力做到後的美麗世界相當誘人,非常值得一試。希望閱讀這本書,就是嘗試這「不管」孩子的康莊大道的起點。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討論議題:
    ■ 「不要」管孩子,那「要」什麼?
    ■ 慢養哲學,承襲了道家色彩的人本關懷,以及民主式教養的核心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0:47:38
    有 113 人按讚

    「精準「假設」,鎖定目標不失焦

    PDCA系統運轉的越快,就能夠越早抵達設定的目標。實踐假設,並反覆檢視,調整,用開車來形容的話就好比「風險駕駛」藉由精確度極高的假設避免重大事故,同時把油門踩到底。使用這套方法,自然可以盡速抵達目標。

    換句話說,若你想讓PDCA系統快速運轉,就非得提升假設的精確度不可。而這個假設的一精確度,全都建立在「因數分解」上。具體來說,就是要逐一列出構成「目標」和「現況」的因素。說到「因數分解」,文組出身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排斥,但原則上其概念和「邏輯樹狀圖」大致相同。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完美的上司」,那麼你該做的並不是立刻尋求「如何成為完美上司」的解決方案,而該先運用因數分解試著分析「什麼樣的上司算完美?」。例如,以我個人一|的解析,「完美上司」大致具備「個人魅力」和「商務魅力」兩大特質。

    針對「商務魅力」,還能再細分為「領導能力」,「人脈」,「個人能力」,「應對能力」或「遠見」等元素。於是,你就會找出「要擁有領導能力需要做什麼?」,「想拓展人脈該怎麼辦?」等問題。」

    「有關於財富與時間的話題。將會拆解成以下三個條目進一步探討:

    1、投資財富與時間
    2、浪費財富與時間
    3、消費財富與時間

    這三項的文字內容看似相近,但三者所包含的意義卻是天差地遠。接下來,我想試著向各位解釋這些條目有哪些具體差異。

    首先是條目一,之所以使用「投資」這個詞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時間和財富經「過運用以後,報酬率提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相反地,自己耗費掉的財富或時間很有可能會讓報酬率下降的情況,就屬於第二項的「浪費」。至於「消費」,則是介於投資與浪費之間的中立地帶。

    就金錢的角度看來,人們在買了什麼東西之後,經常會根據個人判斷衡量「損益」「得失」。這點對於時間也一樣,例如看完電影之後人們常會以「白費時間」,「浪費」,又或者是一「這段時間真是愉快」,「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等話語,給予這部電影評價。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懂得衡量風險和報酬率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一旦在這個習慣當中過度聚焦於「錢」,一定就會有人出現排斥反應。

    但如果把焦點放在「時間」上,討論就能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正如同我不斷在提醒各位的一樣,時間和財富對於我們而言,是種雙向持續交換且活躍於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資本,因此還是得妥善權衡兩者的平衡才是。

    「這樣好像死要錢的人,總覺得很討厭。」「滿腦子都在想錢,真的很無趣。」

    我知道很多人會被這種負面情緒束縛,結果始終不願意面對財富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都不過是漫畫或動畫裡出現的「有錢人」形象,被誇大渲染後植入在世人腦海裡的刻板印象,何況真正死要錢之人的骯髒撈錢手段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種人由於不會受到身邊的人信賴,縱使再富有也難以長久維持。」

    「將個人資產分成以上三類之後,接著就要以投資組合的方式妥善管理。順帶一提,理財規劃人員在替客戶制定理財計畫時常常使用這套方法,它又被稱作「替財富上色的程序」。接下來,我也來說明什麼是「時間投資組合」吧。

    時間投資組合,會依照睡眠,工作,自我啟發等時間區塊,反省自己一天或一週以來的時間規劃。

    有趣的是,藉由改變時間投資組合的構造,就能夠增加/減少資產,或是提升/降低個人在一各方面的表現。

    比方說,把睡眠時間歸零增加工作時間,這麼一來收入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增加。然而,熬夜導致隔天專注力顯著下降的結果,可以想見工作效率將大幅下滑,從中長期來看甚至會造成健康狀況的惡化,產生負面影響。

    睡眠,堪稱是財富投資組合當中的「流動性資金」或「保障資金」,一旦把這類資金歸零,全數挪用為獲利資金進行投資,雖然也許可以在段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報酬率。然而,就如同金融「市場不振之際,投資人就得背負極高風險一般,一旦過度壓縮睡眠時間,身體狀況就會變得很不健全,稍有不慎就可能賠掉健康。」

    「運用複利的優點在於「時間越久效益越高」,許多懂賺錢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腳踏實地存錢,並自人生早期就積極運用複利的效果。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運用複利的優勢。當一筆龐大資金一到手,你該做的不是把它花掉,而是投入複利運用,這才是替自己的未來增加儲蓄的捷徑。

    這套運用複利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複利運用的基礎概念是「資本越多,利益越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要說是「運用時間越長,複利的成效越高」也沒錯。就這個層面而言,財富與時間密不可分,兩者應該放在一起思考。

    畢竟盡早積極投資工作中用得到的知識,技術,信用(品牌)等,將直接影響工作或財富人力資本,它必定能替自己帶來壓倒性的優勢。若「以複利來思考人生」,便知道即使是二十多歲一剛開始賺錢也不該停下腳步,持續投入大量時間,累積人力資本,接著再運用累積起來的人力資「本創造更多人力資本-這就是運用複利的模範。」

    「一般人總覺得「有錢人都是鐵公雞」。以我用私人銀行經理人,創業者身分和許多有錢人來往的經驗而言,我重新體會到這類評價與大眾媒體營造的刻板印象非常類似。

    現實中的有錢人,其實多具有強烈的互利互惠精神。這群人不但懂得照顧別人,也非常熱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是有錢的人,具備的奉獻精神就越多,這就是我對富裕階層最深刻且直接的印象。

    正因為這群人平時都以互利互惠的態度對待身邊所有人,內心抱持「此恩必報」想法者當然也與日俱增,因此碰上能夠把自己從商業危機中解救出來的好人,或是得到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一會等「好事」自然會降臨。

    對有錢人而言,這一切也許可以用「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就輕易交代過去,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是「能夠招來好運的人」。換句話說,他們施予別人的恩情,最終全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若忠於實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概念,目光難免會離不開帳面上的數字,但我總認為真要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心理層面的因素也會成為重要的原動力來源。

    我個人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直以來,我總是非常珍惜和各界人士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我與過去遇見的所有人,長年以來幾乎都維持著良好的互動。例如前些日子,高中時期在補一智班認識的朋友才剛來找我商量專業執照的問題;小時候住在同社區的好友,如今也跟我建立起探討商務的夥伴關係。這種話由自己來說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正是多虧有這麼多人的照顧,才能成就現在的我。

    這點在商務方面也一樣,創業第二年,由於公司正式上了軌道,那段期間我們真的非常需要資金周轉。那時恰好出現幾位願意給我們遠高於當時公司實質能力評價的天使投資人,挹注合計1億日圓(約二千八百萬台幣)的投資金額。

    當時公司每個月能否達到百萬業績都很難說,然而那五位投資人連財務報表都沒看,只對我一說了一句:「既然是富田,應該不會有問題吧。」就答應調集資金交由公司運用。」

    「打造「個人品牌」,能變現又有好感度

    「只要把工作交給這個人,保證可以帶來豐碩的成果。」若他人以這樣的眼光看你,這就是你信用的基礎。

    包括公司支付薪水這件事,大致上也可以視為公司對於該員工能力的信任。向銀行借貸的時候也一樣。正如同信用貸款一詞所示,金融機構會判斷「此人賺錢的能力大概有多少」,進而出借貸款給請者。

    換句話說,在強化能力的同時累積個人信用,不僅能保障工作,還可以向銀行周轉資金。這種正向循環就有助於替自己建構賺錢的能力。

    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信用,實際上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也許有些人會對「把情感方面的交流換算成金錢」感到反感,但若換個說法把信用視為「個人品牌」,你應該就」比較能接受了吧。

    如果「我們公司是東大畢業生佔總員工數兩成,擁有許多優秀人才的企業」這點,是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那就表示型塑企業品牌的每一名東大畢業生,也同樣具備獨自的品牌。而品牌的價值,取決於每個人一路奮鬥過來的軌跡,也就是各自的背景。就以上的例子而言,「東大畢「業」正是構成個人品牌的背景之一。

    正是你至今一路奮鬥過來遇見的人們,給予自己的評價逐漸累積而形成了「信用」(品牌)。大學同班同學或從前在職場上共事的所有人,他們如何評價你,如何向別人介紹你,在一切都可透過社群網站視覺化的當今社會之中,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雖說沒有必要過度刻意「接近或顧慮到其他人,但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提升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仍顯得相當重要。即便是一從這樣的層面來看,人的信用依然取決於過往的經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83

  •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10 17:36:44

    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詐騙和信任(信賴)此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詐騙與信任是一體的兩面。課程蠻有趣的,橫跨自我、愛情、家庭、教育、職業、政治、經濟、宗教等領域,以論述人類社會乃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孫中興的論點是,反過來看,欺騙卻也是有功能啦,除了人際互動中的各種立場的策略實踐外,它似乎也是某種通往更好的真實與真相的試煉。或許下次我會換別間購物網站試試看…
    .
    📌 #今天的內容有
    .
    ▶數位時代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
    ▶社群網站連結購物功能
    ▶我在一頁式廣告買了爆爛的燈芯絨褲
    ▶於是我被詐騙了
    ▶架設網站的便利性、變動性、跨國性
    ▶特徵一: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
    ▶特徵二: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
    ▶特徵三: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
    ▶特徵四:免運+7天鑑賞期
    ▶特徵五:只能貨到付款
    ▶下單前先求證R~~
    ▶信任的社會理論
    ▶欺騙的社會理論
    ▶探索真相的積極意義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yoyr9casa708661mu6gsq6?ref=android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8qEh41eiDa_myCiAaN?lang=tc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o1WkrWYW2HrKDoFufeAUb?si=Y-O2TNAmR8y0vObni0qDcA&utm_source=copy-link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0-%E6%88%91%E8%A2%AB%E4%B8%80%E9%A0%81%E5%BC%8F%E5%BB%A3%E5%91%8A%E8%A9%90%E9%A8%99%E4%BA%86-%E8%A9%90%E9%A8%99%E7%9A%84%E7%A4%BE%E6%9C%83%E5%AD%B8-%E9%81%8E%E5%B9%B4%E8%B3%BC%E7%89%A9%E8%A6%81%E5%B0%8F%E5%BF%8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08393227
    .
    📲#fb完整論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0958017758483&id=208541192666847

    |

    👉 臉書廣告詐騙自救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advertising.self.help.return.union/

    |

    //// 完整論述 ////
    .
    ▓ #數位社會中的消費行為
    .
    在Shosha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序文中,他從資本論的基礎提出,資本主義中的市場因素:勞力、原料、土地之外,數位時代中的商品與消費,以數據庫、物流、感官美學取代了傳統真實商品做為經濟的引擎,我們已經不是消費者(現在聽起來還蠻「公民」的),我們僅僅是被監控的對象。
    .
    從2019年的社群數聚報告來看,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和LINE的改革,持續增加社群軟體功能,社群不再僅限於交流,還多了「電商」身份。無論是開放式或是封閉式的網站,更多的商品購物行為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當然也會帶上社群媒體的媒介化色彩,例如及時、互動、視覺化、感官化,還有萬惡的演算法。
    .
    於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其傳播性、便利性與隱蔽性,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量逐年顯著提升。然而,面對如此蓬勃的交易平臺,許多詐騙者開始混雜其中,謀取不法利益。詐騙的方式不但多樣化,且經常隨著數位技術的改變,令人防不勝防。
    .
    ▓ #一頁式廣告的詐欺
    .
    大概也是因為我自己想要購買一些新年新衣,在搜尋、在傳訊、在聊天(?)時,提到了些關鍵字,大量的服飾廣告就出現在我的臉書與IG上啦。腦波弱加上先前電商購物的經驗,我就入了「一頁式網站」的坑了。總之經歷了各種令人心寒的過程,退貨與退款終於進入流程(但還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成功退款)。
    .
    大家要記住下面五個一頁式網站廣告的特徵: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免運與7天鑑賞期、只能貨到付款。如果有問題,通常找不到賣家,所以請找「寄件者」、「物流業者」處理退貨與退款,如果遇到刁難,就盡量盧他吧~ 而購物前的自保查詢真的是非常重要。(數位時代做人好難)
    .
    ▓ #信任的社會學
    .
    從社會學來看看這種詐欺現象,但先談談信任。Georg Simmel認為社會的開始始於互動,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就是「交換」,尤其是以貨幣為中介的交換,這種交換離開信任就無法進行,這也就是他談《貨幣哲學》的問題意識:整個社會的運作離不開信任(Möllering, 2001)。
    .
    王怡文、黃光國等(2007)也提出了以華人的關係主義(relationism)為預設的 #五種本土信任原形(prototypes),其中兩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內的社會信任,包括:基於血緣關係的血親信任及根植於情感與認同的滋生信任。
    .
    另外三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外的社會信任,其一是:常民在文化實踐中累積的習俗,形成的習俗信任;其二是:奠基於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專業信任;其三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計算,形成的制度信任。社群電商化的購物信任與詐欺,就是文化實踐累積不夠,專業知識與防範機制也不足的結果XD
    .
    ▓ #欺騙的社會學
    .
    詐騙又有什麼社會學呢?Barnes(1994)指出,詐騙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實際上是社會制度的建構與維持所必需的。沒有謊言的存在,就沒有「真話」的概念,真實是在與虛假的對比中產生的。在社會學家看來,說實話有著實用的原因,即維持社會的正常交往。同樣,撒謊也有著類似的實用意義,例如「#自我感覺良好」、「#善意的謊言」等等。所以說,謊言就要以言者的動機來評斷其道德上的善惡。
    .
    因此,詐騙的動機是多元複雜的。Barnes舉例,在政治界中謊言如家常便飯,常被認為不需受譴責;而在一些模糊的領域,如法庭、廣告、官僚體系,人們既期待聽到實話,也期待聽到謊言。進一步的,在一些明白要求說真話的領域,如自然科學等知識領域,對撒謊則相當不寬容。
    .
    總體而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Barnes認為,誠實與信任固然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構成要素,但現代文明的一些制度,正是在信任缺失之下而繁榮茂盛。例如「合同法律制度」,正是拜社會缺乏信賴所賜。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很贊成Barnes對詐騙的曖昧性、禍福參半的斷言。目前一頁式網站詐騙尚無完整的約束制度,這也反映出全球技術社會中的有待努力的方向。
    .
    #參考文獻
    .
    1. J. A. Barnes. 1994. A Pack of L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y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uboff, S. (2019).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Barack Obama's books of 2019. Profile books.

    3. Möllering, G. (2001). The nature of trust: From Georg Simmel to a theory of expec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suspension. Sociology, 35(2), 403-420.

    4. 王怡文, 陳亮全, & 黃光國. (2006). 華人社會中的信任策略. 本土心理學研究, (25), 199-241.

  •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02 19:00:13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今天跟你分享一位社會心理學家,他在2007年提出來的一個理論,這位社會心理學家叫做~哈里賴斯;他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想我對於很多朋友來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無論是跟自己親近的人,還是跟自己的朋友,都是我們的共同需求。

    然而這裡面的兩個元素,「開放」加「響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開放」哦,就是互相不設防。

    這個部分呢,也可以理解成彼此相互的自我揭露,把那些比較隱私的事情,跟彼此之間多去透露一點,像這種不設防的感覺,能夠快速的拉近兩個人的親密程度。

    然而如果有這樣的親密的起始點之後,兩個人接下來要怎麼樣長期維持親近的關係呢?它的關鍵就是,下一個元素叫做「響應」。

    「響應」是什麼?響應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理解」。你瞭解我,而且你還瞭解我自己是怎麼看待我自己?什麼對我來說很重要?這些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是「接受」。你想要什麼,我是什麼樣的人,你要對這些表示你的尊重;而第三個是「關心」,就是在各種場合裡面,一旦我需要什麼幫助,你會幫我。

    可是當你聽到這裡,不知道心裡有沒有一個疑問?就是有時候心理學家蠻無聊的,就是把那些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還煞有其事的弄一個理論、弄一個公式出來。

    其實它就是說一個,平常大家都完全能夠理解的東西嘛!可是如果放到真實的關係裡面,我們真的知道什麼叫做開放加響應嗎?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哦,在美國有些地方的公立學校,教學品質是非常差的,而最差的學校會到一個什麼程度呢?

    比如說,在華盛頓有一個公立小學,他們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的出席率只有12%。

    這就等於每一次來開家長會的時候,一個班只來了兩三個家長;在這種情況底下,老師跟家長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從老師的觀點,就會覺得我開家長會你不來,說明你這個家長根本不重視教育;可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問題是在於老師不重視我們的孩子,對我們的孩子根本就不關心,所以我為什麼要來參加你的家長會?

    你聽出來了吧?老師跟家長之間,沒有最起碼的信任,而學校為了改變這個狀況,痛定思痛覺得必須要做一些改變。

    他們把大部分的老師辭退了,去找新的老師,結果還是一樣哦!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必須跟家長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關係,於是想了一個方法!

    他們要求老師在暑假的期間,挨家挨戶到學生家裡去做家庭訪問,而且還設計了四個家庭訪問的問題,這四個問題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你的孩子在學校的體驗是怎樣?你對於這樣的感受,你覺得如何?

    而第二個問題,你的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跟夢想?

    第三個問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四個問題,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聽下來好像這四個問題,沒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可是呢,這四個問題你仔細體會一下,它正好呼應了前面所說的,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們回顧一下,第一個問題是去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體驗如何?你對於他的體驗你覺得如何?這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跟第三個問題,是去接受孩子跟家長,他們的主觀世界的狀態;分別是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

    而第三個問題是,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心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我邀請你特別感受一下這個問題,是「你希望我做些什麼」?而不是說「我希望你做些什麼」?

    只光這樣的一個調整跟改變,經過了一個暑假的家庭訪問,在接下來開學時候的家長會的出席率,就從12%提高到了73%。

    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只有家長願意跟老師溝通,才能夠有進一步合作跟進步的可能啊?

    當我們談到這裡的時候,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創造親密良好的關係,你不妨想想,你是不是有足夠的開放,接下來你是不是要去響應對方呢?

    尤其是響應的部分,理解、接受、關心,如果你不是理解而是去批判;如果你不是接受,而是去下指導棋;如果你不是關心,而是一種控制;那麼你想要的親密良好的關係,怎麼可能存在呢?

    所以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思考跟啓發,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內容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在這邊要特別跟你預告一下,我們在7月6號,即將上線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叫做【與人連接的三個秘密】。

    這一門課程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講。

    你會透過這門課裡,學會怎麼創造出親密良好的關係,用最溫暖、溫柔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去靠近別人。

    哈克是我這麼多年以來所認識的,最懂得怎樣溫柔的靠近一個人,相信這一門課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6-29 19:00:14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如果你是我們長期的聽眾的話,你一定知道,我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因為推出了這一門課程,所以談了很多關於理財啊、投資啊,怎麼樣去做自己金錢上的規劃?這方面的內容。

    然而一旦談到這個方向的內容,我們一定就不能忽略掉,在「行為經濟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叫做「心理帳戶理論」。

    我在很多的內容裡面,都有談過相關的觀念,包含它怎樣運用?我們怎麼樣透過這樣的概念,去調配自己的預算和財務?

    只是好像沒有特別一段內容,把它做一個總合性的整理,那我今天剛好趁這個機會,跟你做一個總合性的整理。

    當然了,能夠跟你分享這麼完整的內容啊,也是因為我讀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做《為什麼我們總是掉進消費投資陷阱》;這本書把心理帳戶理論,結合了生活,做了很棒的整理哦!

    如果你還不是很清楚,什麼是心理帳戶理論?我就打一個比方吧,如果你想安排一趟旅程,我們往往會感覺跟團能夠省下不少錢,於是呢,能夠玩得很盡興。

    這個原因就是,我們一下子付清了所有的團費,而在過程當中,不用再一筆一筆的小額,去支付任何的費用;所以感覺上哦,不用再額外的花錢。

    可是如果是自由行的話,你所需要付錢的地方,非常非常的多;你幾乎到任何地方,任何一個吃喝玩樂,你都要額外的再花錢。

    所以說呢,你每一次的花錢,都是每一次有一種心痛的感覺,這讓人覺得有點不舒服。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兩個比較起來,很有可能你所花的總費用是一樣的;但是在消費過程當中的「幸福感」,可能會有一點差別。

    這是我們在談到「心理帳戶理論」的時候,經常會引用的一個例子哦!

    也因為這樣子,在我們個人收支的管理上,「心理帳戶」會讓我們比較傾向於「抓大放小」。

    就是呢,我們在收入方面,往往會把一大筆的收入存起來,而把那些小小、凌凌散散的收入把它花掉,覺得沒有什麼關係;而在消費的部分,我們就會去控制大額的消費,但卻不在意小額的消費。

    當你聽到這裡,你會不會突然有一種感覺,這樣子真的能夠對自己的財務健康,有更好的幫助嗎?

    答案當然不是啊!因為你雖然把大錢存起來了,可是眾多的小錢加起來它一樣是一筆大錢;而且更可怕的一點是,它會麻痹你,你會有一種不知道錢花在哪裡,但是你就是沒錢的感覺。

    當然了,如果說的更實際一點的話,這樣的狀況延伸到後面,它不是一種感覺,是你真的沒有錢了!

    所以呢,你可能發現了,所謂的「心理帳戶」這樣的機制,它往往是我們一種內在的認知偏差。

    然而我們要怎麼樣幫助自己,不要被這個認知偏差造成我們的損失,而反而利用心理帳戶的理論,讓我們的財務越來越健康呢?

    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幾個建議:

    第一個就是你首先要認清,金錢本身沒有任何的貴賤差別。什麼叫做金錢沒有貴賤呢?就是不管你的收入形式、收入來源是什麼?你都要一視同仁。

    你可能會有一種狀態,叫做中獎的錢、賭博得來的錢,就不是錢,就可以亂花;然而辛辛苦苦賺到了錢,你反而會謹慎。

    可是你沒有想過,不管你的來源是如何,1萬塊就是1萬塊、100萬就是100萬,它不會因為你的來源,是那種可能比較投機的、比較輕鬆的,它的客觀消費力就有任何的差別。

    然而也因為這樣子,你不妨從現在開始,每當你要花任何一筆錢之前,你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只是透過工作的話,要多久能夠賺到這樣的一筆錢」?

    如此啊,你就會慢慢的正視,不管這些錢的來源是如何,它真正的價值就是在那裡?你也可以因此控制自己揮霍它們的慾望。

    而第二個提醒呢,就是不要把一些錢看得太重,捨不得拿出來投資。

    這裡所說的就是,你要把自己的收入區分出一部分,去做一些合理的投資;不管是增加財富的投資,還是自我學習成長的投資。

    因為呢,錢只有在流動的狀況底下,才能創造價值;存在銀行裡面的錢,只會不斷的貶值而已。

    所以呢,養成自己有投資的習慣,無論是投資自己,還是具體的財務工具,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的。

    而第三個提醒就是,你要「見林」也要「見樹」!

    在進行任何一筆大額消費的同時,你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那些附加的消費;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吧,當你買了一棟新的房子,這個時候,房子是一筆很大筆的消費;可是呢,在此同時買傢具啊,或者是買電器;這些因為你前面花了一大筆,所以你在主觀感受上,就會覺得這些是小錢。

    可是別忘了,如果你沒有因為買房子的緣故,你要買一個冰箱,在平常的時候是不是都要考慮再三,怎麼反而你買了房子之後,你買了那個冰箱,就覺得買多少錢的都沒差,這是不合理的!

    這也是讓你錢會不見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所以每一筆的消費,你要見林,也要見樹。

    你可以問自己,如果今天沒有因為買這個房子,我會選擇買這個冰箱嗎?像這樣的問題,你才能夠讓自己的消費習慣上,慢慢的越來越理性。

    而第四個提醒,就是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我想這是一個大白話,如果你連小錢都存不住的話,那麼再美好的財務規劃,都是一個幻想而已。

    而第三個提醒,學會算帳和記帳。算帳這裡所談的,就是你要預算的概念;然後你更要有記帳的概念。

    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可能的花費是哪些,看你的錢到底是怎麼花出去的,那麼財務自由跟你真的會很遠、很遠哦!

    而最後一個提醒,就是時刻的記住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關閉的心理帳戶,不要做太多的留戀。

    比如說,已經明確損失的投資,這裡不要幻想著有一種,它有一天會漲回來的概念。

    這個時候堅決的停損,快刀斬亂麻才是上上之策哦!拖延越久,你就會越糾結、越難受。

    其實在你其他的那些,眼見沒有回收可能的花費的時候,這些也都是你需要當機立斷,為自己設下停損的一個財務處置。

    所以談到這裡,我們復習一下,這三個提醒就是~第一個,金錢本身沒有貴賤;第二個,不要把一些錢看得太重,捨不得拿出來投資。

    第三個,見林也要見樹;第四個,養成存錢的好習慣;第五個,學會算帳和記帳;第六個,時時刻刻的記住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我想呢,這六個提醒,都是你在邁向自己財務自由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關鍵,尤其是當你面對自己的未來,期許讓自己過得更好、更富足。

    那麼你可能在此刻,就需要很積極的建立自己良好的財務習慣,而且這些習慣的背後,是你的信念。

    我常說「富有是一種觀念」,然而這些觀念,可能受到你的原生家庭,還有很多過去經驗的因素的影響。

    那麼我們在【理財心裡學】的這一門課,就是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部分,讓你很真實的弄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信念,影響了你面對財務的態度?

    並且用很實際的做法,不管是最基本的記帳、編列預算,還是怎麼樣去規劃自己的消費,都會帶給你很具體的幫助。

    特別是我們【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哦,1399的優惠,即將在6月30號,也就是明天晚上12點就截止了!

    所以如果你還沒加入的話,記得一件事情,不要把一些錢看得太重,捨不得拿出來投資,這1399的投資,絕對會是你生命當中,最值得的一個學習投資!

    所以呢,歡迎您的加入,更期待能夠透過我們的內容跟分享,讓你活得更好,活得更富足;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具體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請你務必把握1399的優惠期限,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