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胎兒腹圍小一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胎兒腹圍小一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胎兒腹圍小一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胎兒腹圍小一週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邱個Chill Chill der」podcast節目邀請了我大學的好朋友、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劉士嶢來破除關於孩童生長發育的迷思。從兒童重訓、拉筋會不會長不高?一定要喝轉骨湯、吃鈣粉?如何避免小女生性早熟?哪些環境賀爾蒙要小心?等主題,一路談到父母教養孩子的心態,內容多元豐富。 聽完這集,除了...

  • 胎兒腹圍小一週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4 18:28:44
    有 1,471 人按讚

    最近「邱個Chill Chill der」podcast節目邀請了我大學的好朋友、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劉士嶢來破除關於孩童生長發育的迷思。從兒童重訓、拉筋會不會長不高?一定要喝轉骨湯、吃鈣粉?如何避免小女生性早熟?哪些環境賀爾蒙要小心?等主題,一路談到父母教養孩子的心態,內容多元豐富。

    聽完這集,除了讓我有機會好好複習兒科知識,我也發現劉醫師提到的兒科百態,和我在產檢看到的現象有著巧妙的呼應。

    首先,他提到在門診常有父母因小孩長不高,擔心內分泌出狀況來就診,但他細看才發現,大部分的小孩只是生長曲線沒有落在百分位前五十而已,其實發育都很正常。因此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在溝通及安撫家長焦慮的情緒。

    這種覺得孩子長越高、越大就越好的心態,似乎從懷孕時就很常見。不少爸媽在產檢時,看到胎兒體重沒在生長曲線的前段班,即使醫師告知是在正常範圍,好像也會不自覺地開始擔心胎兒是不是發育得不好。也有媽媽很焦慮的問我,還有一個月就是預產期,胎兒腹圍還小一週,是不是要多吃牛肉、多喝雞精才追得上?

    每次遇到這種問題,我都會開玩笑回應,大人吃肉都不一定長肉了,更何況是隔著子宮的胎兒,放心啦!有問題醫師不會藏著不說。因為生長曲線百分比的意義是跟跟同齡兒童的比較,但一個班級總是有學生高大,有學生矮小,不可能人人都是最高。就算大家都又高又胖,總
    還是有人要當最後一名啊。所以,不管兒科或產科醫師,在評估胎兒或孩童發育是否正常時,最重要的不是跟其他人比較,而是去關注每一個孩子是否持續發展,好比生長曲線有沒有穩定地往上、是否突然停滯或掉出曲線外,更不會只看單一次的身高體重就判定異常。

    劉醫師也提到街坊網路間很流行的轉骨湯、鈣粉,不僅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有效,其實隱藏很大的問題。他觀察到一些小朋友在門診追蹤時,莫名其妙骨齡超前。一問之下,原來是父母心急買了轉骨湯給小孩喝。雖然孩子短時間長高很多,但同時也造成生長板提早癒合。也就是說,本來有潛力長到160公分的孩子,可能反而因此只長到150公分,根本就是揠苗助長。

    其實這也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案例,過去許多兒科、內分泌醫師都曾分享過類似個案。但無奈的是,因為這都是零星個案,且相關產品推陳出新,有時廠商賺飽一筆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在無法蒐證的狀況下,醫師根本無從檢舉,只能靠門診苦口婆心的衛教和提醒家長要提高警覺。

    這也讓我想到,現在也有各種針對孕期而生的產品,比如美白的珍珠粉、號稱回春的膠原蛋白、或各種發奶產品、產後塑身衣等,其實也都是毫無實證根據。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反正也不貴,就試試無妨。但在無法確切知道成分,甚至產品來路不明的狀況下,要是和轉骨湯一樣有反效果,豈不得不償失?
    我認為整集最重要的觀念是,不管是孕婦、孩童或是一般人,想要促進健康的概念都是一樣,好比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多運動以及不要給自己或別人過多的壓力。尤其對兒童來說,一定要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機會把基因發揮到極致,長到自己原有的身高。

    這些基本功聽起來老掉牙卻也最難做到,我在門診就常遇到媽媽一日三餐都不均衡,卻花很多心力研究哪個品牌的保健食品最厲害,讓我在心裡吶喊「這樣根本本末導置啊!」因此我也一直堅信與其鑽牛角尖在懷孕什麼可吃什麼不能吃,倒不如搞清楚何謂均衡飲食,該如何養成吃健康營養的習慣。因為這些好習慣不僅終生受用無窮,還能延續給下一代!

    最後劉醫師也語重心長地表示,許多孩子的壓力都是父母「比」出來的,我聽了也頻頻點頭。因為不僅是兒童長高,很多媽媽從懷孕開始就不斷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好比我懷孕怎麼吐這麼慘、我的寶寶怎麼比姊姊的小、奶量好像比不上隔壁房的媽媽、她產後肚子怎麼消那麼快!這些比較不僅對事情沒幫助,反而會增加壓力和焦慮的情緒,更糟糕的是,還可能讓各式行銷策略見縫插針,大撈一票! 講了這麼多,我還是要強調,不管是胎兒出生體重、母乳量、減肥瘦身,和兒童長高,都會受到基因影響而有個體差異。我們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毋需一味比較逼死自己,也逼死自己的孩子!
    邱個 Chill Chill der Podcast

  • 胎兒腹圍小一週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05 09:46:27
    有 1,164 人按讚

    對所有孕婦來說,產檢最有感的時候,大概就是照超音波了。對婦產科醫師來說,也是如此,以前常聽前輩說「超音波是婦產科醫師第三隻眼」,因為它讓我們發現到早期流產大多是胚胎未發育的萎縮卵、也可不靠肚子尖或圓來判定性別、還能在四、五個月時,就篩檢出八成以上胎兒器官結構的問題,就連胎兒的體重也不需依據肚子大小胡亂猜測。所以我得偷偷承認,現代的醫師沒有超音波,恐怕很難產檢。

    不過,這項技術雖然帶領我們打破許多古老的產科迷思,但隨著超音波檢查的普及與頻繁使用,如何解讀這些結果也愈加重要。因為有些狀況聽起來可怕,其實不然,若沒有仔細理解超音波影像背後的意義,反而會因為頻繁的檢查增添媽媽的煩惱。

    #「臍帶繞頸很危險?」:臍帶血流暢通比是否繞頸更重要

    一講到臍帶繞頸,媽媽們總會立刻聯想到胎兒被掐住脖子無法呼吸的緊張畫面。但其實充滿羊水的子宮本來就是沒有氧氣的密閉空間,且胎兒的肺部尚未發育成熟,寶寶成長發育所需要的氧氣、代謝出的二氧化碳都是由臍帶供應。所以臍帶是否有繞到脖子一點也不影響寶寶的供氧量,且事實上,自然產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胎兒都是在臍帶繞頸或五花大綁的情況下安全著陸。研究也顯示,臍帶繞頸並不會導致胎兒胎死腹中。
    想要確保養分能源源不絕地供應給胎兒,其實胎盤傳遞養分的功能、臍帶血流阻力、羊水量才是關鍵,甚至連媽媽主觀的胎動都比臍帶是否繞頸來得重要許多!如果超音波檢查時,醫師發現胎兒生長遲滯、羊水過少、臍帶血流阻力過高。反而媽媽才應更需要多加注意胎動並在產檢搭配胎兒監視器檢查,甚至服用阿斯匹靈等改善子宮血流之要務。

    #「胎兒體重比較輕代表生長遲滯?」:持續有長大比單一次體重重要

    我們可藉由胎兒的頭圍、腹圍、大腿骨長度去預估胎兒體重(正負誤差百分之十)。七個月內,胎兒的預估體重約1200克上下,因為分母小的關係只要稍微量測的誤差就可能讓胎兒小一週或大週,七個月後,每個孩子的生長快慢又會因為遺傳的因素、胎盤的功能各有所不同,就像同一個年級的學生身高體重不可能一樣。所以,同樣是九個月的胎兒體重,有可能是兩千五、三千、甚至是三千五。只要確認胎兒持續有在長大、臍帶血流穩定,我都會有信心地告訴媽媽「這個大小是正常的」。

    不用因為單一次產檢小了一週就拼命多吃,更無須因為體重領先就焦慮生不出而不敢吃飽,一方面胎兒體重並不會因為多吃了幾頓大餐就超前領先,生產順不順利也不完全取決於胎兒大小,更重要的是超音波預估體重還是有人為誤差。我建議媽媽在懷孕期間無論如何還是要維持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後期胎動明顯、和胎兒體重持續有在上升都遠比單一次體重來得重要。

    #「胎位很低容易早產?」:不用怕,子宮頸長度才是判斷是否早產的關鍵。

    胎兒在子宮內就好像魚兒在游泳池裡游泳,一下游得高、一下游得低,即使游的很靠近排水孔,只要塞子有塞緊,魚兒就不會溜走。同樣的道理,超音波下,即使胎位很低、胎頭很靠近子宮頸口,如果子宮頸有沒有縮短、也不會增加早產的風險。

    因此,比較重要的,反而是要注意子宮頸內口有無打開、以及子宮頸的長度是否改變。早期醫學研究指出,子宮頸的長短與生產週數、早產風險有絕對的關連性。
    另外,第二胎的媽媽們常覺得下墜感很重、胎兒胎動的位置很低,這其實也是因為骨盆底肌肉在第一胎時已被撐開、較為鬆弛導致,屬正常生理反應,媽媽們只要勤做骨盆底肌運動,不用過度焦慮。

    以前我總以為有了許多清晰的超音波影像,漂亮的3/4D寫真,產檢就是功德圓滿皆大歡喜,醫師輕鬆、媽媽也能立即放心。但有過幾次被媽媽反應「醫師都不說話,只顧著照超音波」、「給我這些照片可是我都看不懂啊!」我不禁反思,的確看診時我盯著超音波螢幕不發一語的時間永遠比較長,失去了詳細精準的解釋,檢查的結果可能反過來變成媽媽焦慮的來源。如何拿捏其中的平衡,我也仍在揣摩中。但「科技永遠始於人性』」,醫師可不能因為多了超音波這隻眼,就閉上能洞察孕婦心情的雙眼!

    不過,能照到漂亮的3/4D我真的是滿滿成就感啊!
    (以下開放炫耀寫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