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聲》的哲學拷問:人類到底性善,還是性惡?】
電影《#無聲》是 #台北電影節 開幕片,故事從一名聽障少年的角度出發,揭開啟聰學校「校車最後一排」的秘密遊戲,心儀的女孩因為這場遊戲遍體鱗傷,對於這個恐怖真相,該說,還是不該?
甚至是,要不要就乾脆加入這場遊戲?
筆者喜歡研究東...
【電影《無聲》的哲學拷問:人類到底性善,還是性惡?】
電影《#無聲》是 #台北電影節 開幕片,故事從一名聽障少年的角度出發,揭開啟聰學校「校車最後一排」的秘密遊戲,心儀的女孩因為這場遊戲遍體鱗傷,對於這個恐怖真相,該說,還是不該?
甚至是,要不要就乾脆加入這場遊戲?
筆者喜歡研究東方先賢們的思想,自己做延伸思辨,發展我自己一套想法,其中最常跟朋友討論的命題,即是:人類到底是性善,還是性惡?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目前觀點是:人性本空,一開始並無善惡,只有原欲。
如何定義原欲?佛家是貪嗔痴,西方稱「七原罪」,但對我來說,沒什麼罪不罪,都是原欲。
只不過,伴隨著成長環境、教育等社會化的過程,我們終究還是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善」跟「惡」,甚至根據國族不同,大家對善惡的想法搞不好也不一樣。
---
電影《無聲》裡頭,筆者看到那群聽障少年令人髮指的遊戲,內心很不舒服。
但更讓我震驚地,是當事件被揭發,少年們接受老師訊問,他們的回答竟然是:「我們只是在玩」,繼續追問下去,他們困惑地說:「很多人都是這樣呀,學長也是這樣,我們就是在玩。」
看清楚了嗎,對觀影者來說的「惡」,在這群少年裡面或許是「善」呢!
只不過他們對「善」的定義,很可能就是「好玩」,又或者,基於過去的成長遭遇,使他們在面臨到如此扭曲的困境時,也只能努力地「說服」自己:沒事的,這只是在玩。
筆者無法劇透太多電影內容,但故事發展到後面,更加坐實了我現階段的所思所想:很多看似「惡」的背後,纏繞著許多成因,當你抽絲剝繭一路爬梳下來,你會發現,其實你無能為力。
很多被世俗定義的「惡人」,通常背後伴隨的不光只有原生家庭的命題,甚至還可能包含整個社會、政策對他們的壓迫⋯⋯種種結構性死局。
原來每一位孩子,都是可憐人,如同男主角最後撕心裂肺地啞聲吶喊:「我們不是壞人!」
---
可是,難道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嗎?見到世界一片絕望,見到不公不義,身為非權勢者的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
電影有給出答案,就是「愛」與「希望」,OK,聽起來很八股,超像什麼《美少女戰士》還是《愛天使傳說》裡頭會呼喊的口號。
但所謂「愛」,除了愛你的家人跟朋友,這部電影其實更擴大,即是:你要懂得去愛比你弱勢的人,願意理解他們的處境,懂得保護他們的需求,甚至因為這份愛,讓你願意為他們勇敢一次、為他們發聲。
知名哲學教授傅佩榮提過一句話,筆者很是感動,他說:「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於對待弱勢的態度」。
這句話恰好符合了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讓老年人都能得到照顧,讓所有人交友能相互信賴,讓青少年都得到關懷。
遺憾地,目前不只台灣,綜觀世界上「已開發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很少能做到孔子這個大同思想,光看到美國現在亂成一鍋粥就知道了,要達到老者安之等境界,需要大家發揮理解之愛、身體力行執行幫助。
---
孔子不只是教育者,他更是個哲學家,他這句話的背後有一個完整、具有邏輯的論述,全藏在國、高中生天天在讀的《論語》裡,只是不曉得有多少學生能夠真正看見、發現這個智者對世界的期待與愛。
難怪孔子會被西方第一流的德國哲學家雅士培(Karl Japers)盛讚,並將其與蘇格拉底、佛陀和耶穌,並列為「四大聖哲」。
為什麼是聖哲?因為他們講出來的事情實在太難做到了,但是又很重要。
然而,幸好他們說出來這樣的志向,讓後人如我們,起碼能有個方向去努力。
《無聲》電影裡頭有個細節,是啟聰教室黑版上的口號:誠實跟團結。
要真正懂得去愛,誠實與團結,的確是可以開始練習的步驟。
當看到別人被欺凌時,請誠實面對自己的心,問問自己,當你看到對方痛苦的表情時,心裡過得去嗎?如果這個遊戲發生在你身上,你會開心嗎?
然後,請勇敢發揮團結互助的精神,雖然推翻結構性問題並不容易,但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願意去做,願意收起憎恨,就讓恨意在你這邊打住吧,嘗試原諒自己、原諒對方。
只要一天就好,你們會意外發現:這一天,世界竟然就像天堂一樣,原來這就是「世界大同」。
坦白說,筆者心裡很清楚,這種理想主義的事情不可能發生,我發現很多思想家、文學家,他們對人性基本上都是失望的。
縱使如此,我還是會盡力去宣揚,通過我這稱不上優美,甚至頗為直接的文字。
誠心跟大家推薦《無聲》這部電影,非常好看,節奏流暢,通俗易懂,主角們性格刻畫完整,說出這麼大的稱讚,我無愧於心。
#柯貞年 #劉子詮 #陳妍霏 #劉冠廷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大同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春明:【能活就要動,別想著自己老,年齡不是包袱】―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及十大運動原則
英國伯明翰大學與倫敦國王學院合作研究,發現有單車運動習慣的長者,肌肉質量與力量沒有流失,不只比同齡沒有運動的長者好,免疫系統的功能更不比年輕人差。而保持運動習慣也有助維持免疫系統T細胞的數量[1]。
■黃春明:「能活就要動,別想著自己老,年齡不是包袱」
高齡86歲的黃春明為台灣當代重要作家,2014年罹患淋巴癌,化療後,體重從72公斤掉到53公斤,體力也不如從前。但黃春明仍愛說故事,還想著若有餘力活化閒置空間,他期盼邀請老人與孩子混齡生活。講故事、教方言,也可以烹煮拿手美食與孩子一同享用,小朋友受到溫馨照顧,老人也因為看到孩子的活潑而忘卻年老[2]。
『禮運大同篇』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在一千多年後過去的現在,靠著社會福利制度『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皆有所養』;因為進步的醫療,使得『廢疾者,皆有所養』;而不論是幼兒或是老人,多多少少都因為進步的社會福利制度而有所獲利;進步國家的人們更因為先進的醫療體系而逐漸進入了高齡化社會。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內政部在2018年4月10日宣布,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2018年3月底達到14.05%,也就是說,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即65歲人口占比超過20%[3] [4]。
■老年人的十大運動原則
運動有強身健體、瘦身減肥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或減緩許多慢性疾病和失智症的發生。
雖然部分的老年人行動緩慢,但若因此不願意,或是覺得不能運動,那可是不對的喔!只要遵守相關原則,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它是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效用的。
由於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大不如前,尤其是年輕時期沒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除了要避免激烈的運動外,在選擇運動項目前,可以先請教醫師的建議,並且記得運動前請參考以下建議:
1. 依個人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類型。
2. 運動環境的選擇以安全為原則,以免發生危險。
3. 穿著寬鬆的衣服及大小合適的運動鞋。
4. 運動前先做充分的暖身運動 。
5. 運動量的增加,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6. 運動時要注意身體與心理的感受是否舒適愉悅。
7. 把運動融入生活當中,隨時隨處都可以運動。
8. 運動時避免憋氣或太過用力。
9. 運動後要盡快把汗擦乾,並注意補充水份。
10. 運動要持之以恆才有成效!
■銀髮族常見的疾病與運動建議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以溫和、不激烈為原則
例如散步、體操、騎固定式腳踏車,以及太極拳、外丹功、香功等,都是相當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項目。 以每星期至少三次,每次以不超過三十分鐘為原則。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的老年人
在醫師的許可下,可以從事如散步、慢走、外丹功、太極拳、桌球、羽球等運動。
▶而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
有散步、慢跑、舞蹈、太極拳、外丹功、羽毛球、乒乓球、腳踏車、柔軟體操、爬樓梯、提腳跟、彎膝、甩腿、墊腳尖等[5]。
■運動的好處
▶生理效益
(一)心肺耐力
有氧運動可以增加最大攝氧量10-20﹪,改善血液循環,減緩心肌老化速度,如:可以走的比較快、比較遠、比較不會喘等。
(二)肌力、肌耐力
肌力訓練可以刺激肌肉蛋白質的生成,減少流失,增加肌肉纖維的直徑及強度。肌力及肌耐力的維持及改善有助於老年人維持日常生活活動的獨立性。
(三)柔軟度
活動關節面及伸展周圍的軟組織,可以預防關節的僵硬並增加關節活動度。
(四)身體組成
低強度長時間(50-60分鐘)的有氧運動幫助燃燒脂肪,減少體脂肪百分比;肌力訓練則可以增加肌肉量,這兩者對於老年人之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及總能量消耗都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效益
(一)舒壓助眠
運動可以放鬆心情,減低不安及焦慮感,幫助提升睡眠品質。
(二)改善心智狀況
老年人會有記憶力、認知能力的退化,運動可以增加大腦血流量,改善記憶力及認知能力[6]。
■黃春明被問及是否曾擔心老、有一天走不動該怎麼辦
黃春明想起他的爺爺,腦海中那一幕至今依然印象深刻,爺爺曾經在聊天時說過「老了,懶得動了」,結果三個月後的某一天他突然不動了、身體往前倒在黃春明的懷裡,過世了。
這個景象讓黃春明深深相信,能活就要動,特別在罹癌、挺過6次化療後,他囑咐自己每天晚上10點左右到河濱公園走兩圈,有時會走三圈。他說,運動途中跟鄰居與他們的貓狗打打招呼、有時停下來扶著牆賞月,都是美好的事情。
黃春明認為,不分年齡,每個人都是有生命力的活體,因此沒有必要一直想著自己好老、自己會不會是負擔,「身體已經老化虛弱了還煩惱這個、煩惱那個,煩惱都把你煩死了」,「只要能做一點正面的事情,就不是包袱了」。
現在的他盡量找事情做,或寫東西,或將喜歡的文本重新拿出來溫故知新,評估體力可勝任的演講就出席。他想睡就睡,晚上睡不著就讀書寫作,享受夜半的孤獨、寧靜、專注,以及河濱公園傳來的天籟。
不過,這還未達他最理想的老後生活。黃春明喜愛講故事,他也認為,許多閒置老屋值得活化運用,可以組織老人社群,讓長者進駐空間,再邀請孩子前來活動,雙方互相學習,促成讓老有所終、幼有所長[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明報副刊 - 明報健康網)「研究:恒常運動維持T細胞數量」:https://bit.ly/3lYnHbA
∎[2]
(udn.com 聯合新聞網)「能活就要動 黃春明仍想說故事給孩子聽」:https://bit.ly/3rESR9n
∎[3]
(華人熟齡生活產業發展協會-https://bit.ly/3cAm9Sh)「所謂,老有所終」:https://bit.ly/3m1bW4n
∎[4]
(國發會)最新「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https://bit.ly/31yGJM9
∎[5]
(愛長照)【要活就要動!】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及十大運動原則:https://bit.ly/2QNOlsg
∎[6]
教育部體育署- I運動 「為銀髮族階段保持健康」:https://bit.ly/39q9jUB
➤➤照片
∎[1]
四大長者強身運動
∎「為自己度身訂造運動計劃」- 長者及護老者適用:https://bit.ly/3dm22Gi
中等強度帶氧運動:每周應完成至少150分鐘;以每天運動30分鐘為例,每周就要做至少5天,而每天的運動可以一節完成或以幾節不少於10分鐘的短節來累積。若體能許可的話,世界衞生組織亦建議長者可循序漸進地將每周的運動累積至300分鐘以獲得更多的健康效益。強化肌肉運動:每周應隔天做2-3天,並且包括8-10組主要的大肌肉。伸展運動:每周2節或以上,每節不少於10分鐘。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藥物濫用對健康與社會之衝擊:問題與對策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者 #高齡化 #老齡化 #運動 #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