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羊群效應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羊群效應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羊群效應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羊群效應意思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御宅族' 精選 🤓 🤓 🤓 (知識分享)👍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值得收藏. 1、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

羊群效應意思 在 Summer(吳夏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59:14

有趣的 《迴聲室效應》,意是指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一些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重複,並以誇張或其他扭曲形式重複,令處於相對封閉環境中的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實的全部。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網際網路的應用,社交媒體的發展,令到這個現象更加深刻。 《從眾效應》,是指人們受到多數人的一致思想或行動...

羊群效應意思 在 一天一Google / 知識型instagram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1:10:22

#agad369 #知識 #20180824 您喜歡哪一種排隊方式呢? 還是任何排隊都不喜歡😂 歡迎留言分享你見過的「排隊百態」 . 排隊的英式英語 #Queue 唸成 /kju/ (發音同 Cue) 又有 頭髮長辮子 的意思 所以清朝人梳的那種辮子 英文稱為 Manchu queue . 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意思 在 ?Jaly貓兒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21:45:47

何謂「蝴蝶效應、羊群效應、破窗理論.....」 應該要知道的定律知識! 值得收藏,致理名言!學而時習之! 1、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

  • 羊群效應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7 11:07:10
    有 1,747 人按讚

    '御宅族' 精選 🤓 🤓 🤓

    (知識分享)👍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值得收藏.

    1、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2、青蛙現象:
    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裡,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裡,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3、鱷魚法則:
    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4、鯰魚效應: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遊,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5、羊群效應:
    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6、刺蝟法則: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紮。

    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7、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時卻無法確定。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8、破窗理論: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9、二八定律(巴萊多定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占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10、木桶理論:
    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麼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一個組織的整體素質高低,不是取決於這個組織的最優秀分子的素質,而是取決於這個組織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質一樣。此種現象在管理學中通常被稱為“木桶效應”。

  • 羊群效應意思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18 11:00:18
    有 729 人按讚

    圖文/台灣星火

    ║後果來自前因 改變需在當下
    ——————————
    (節錄賴清德臉書)
    感謝支持者的支持,共同寫下深化民主的歷史!
    但在今天,大家可以把初選看得更清楚了,應該可以了解我的苦心,也應該可以釋懷!其實,我們的進退皆不是為了個人,都為了台灣!
    這場初選最後的結果,蔡總統得到代表權,承擔重責大任,而我則建立民主的風範,得到尊重。
    ——————————
    賴清德赴美為「蔡英文2.0」造勢,雖然早在意料之中,但仍然引起了諸多賴粉的不滿和失望。而賴在其個人粉專發表的內容,把整個違反民主原則的初選作弊過程,和他自命清高的郷愿,美化成「苦心經營的民主風範」。這是浮誇的政治語言,也是突顯台灣民主政治荒謬的笑點。
    按照賴清德的文意。今年六月確定的初選結果,讓蔡英文「得到代表權」,讓賴清德「得到尊重」。我個人就想問:「那人民得到了什麼?」、「台灣又得到了什麼?」。民主進步黨今次的初選,違例延期兩次、競選中改變規則、民調前改變對比標準、改變後的對比標準還跟現今的事實不符。從民主政治原則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在「對特定一方有利」的前提下,操作制度迎合個人的作弊。如果這種作法成為了台灣人意識中的「標準民主風範」。如果接受政客的自圓其說成了台灣民主運作的常態。這是在深化民主嗎?
    「蔡英文的進,和賴清德的退,都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台灣」。這種違背事實的鬼扯只有盲信盲從的粉類可以照單全收。也正因為如此,台灣現在的政客無不用盡方法各自把人民「圈粉」。一旦成粉,支持不需理由,監督批評成為原罪,政客如魚得水,任意便宜行事。這分明是對台灣民主之「惡」。賴清德選擇與惡為伍,是為了台灣?還是為了個人?
    我個人一向習慣把政治人物稱為「政客」。我用這個詞其實沒有貶意。在民主政治中,政客是個中性的稱謂。政治人物來來去去。上任卸任、不斷輪替。職位無法長佔,所以稱之為「客」。民主政治,能體現價值的制度和規則才是長遠存在的「主」,政治人物必需配合制度來運作,所以稱之為「客」。賴清德在經歷了破壞「主體」的初選後,為了延續民進黨的政治利益,把個人之「得」,和蔡英文「得」,硬拗成是台灣之「得」。這種反客為主,黨即國家的概念就是對民主台灣最荒謬的諷刺。
    那何以致之?
    我雖然批評賴清德。
    但我並不怪賴清德。
    民進黨原本是個生猛草根的民主政黨。賴清德原本是個好人材。也許可以說是「抗爭世代」之後的中生代中最好的一個。為什麼到了2019年,黨也變質了,政客也變質了呢?我的看法是:「因為人民容許它們如此」。人民的主客不分,造成了政客的主客不分。
    台灣長期以來的藍綠統獨立場之爭,原本就讓台灣的人民在民主的選舉中,一定程度被基本立場制約。而隨著舊世代的逐漸淍零,新的世代對藍綠的意識綁架逐漸鬆動。但在網路文化興起後,新的變數投入了民主的運作之中。在柯文哲的大數據從政被證實有效之後,台灣政壇成了政治明星和政治公關操作的舞台。年輕世代的人民被「網路風向」和「從眾效應」影響,不斷地被圈粉,讓自己成為意識被操控的羊群。過去這五年,台灣人就在新舊世代、藍綠立場的交互衝擊影響之下,逐漸失去了「一致性的是非判斷標準」。
    「是非不分、標準不一」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黃國昌。黃國昌以立委職權監督揭弊,不分藍綠。對於政壇的亂象,他有些選擇性不表態。但只要他有表態,都是至今唯一僅存的「人話」。但是人民給予他的支持並不夠。藍的罵他作秀、綠的罵他收割、自己的黨內同志也批評他自大。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期待他出來選總統,無異於推他上絶路。他真的這麼白目,很可能就是第二個賴清德。
    人民透過制度來參與民主政治的運作。每個政客都有其各自的政治利益考量,但人民沒有。所以人民形成的價值標準是制衡政客的重要機制。一旦人民的標準混亂,政客的手段就可以更激進劣化。惡性循環之下,政治風氣的敗壞,就會讓原本不該同流合污的政客也得向現實低頭。賴清德的「退」、或黃國昌的「不進」,都是人民所塑造的環境造成的。這就是我之前分享過,「台灣的政治,人民必需承擔一半」的意思。
    要改變的主要戰場不只在廟堂之上,更應該要深入民間。讓人民意識到、並懂得運用自己的主導權。明確區分出制度和人的主客之分。才是深化民主。這就是呂秀蓮在主客觀條件都不利於她的情況下,仍然願意出來所營造的機會。和喜樂島所承受的壓力。想改善民主失靈,打破現狀的總統參選人,比審時度勢的立委名額更有價值。
    有很多人說,我也不滿蔡英文。但先支持她,連任後再好好監督她。這是一廂情願、脫離現實的說法。台灣現在面對的狀況,正是之前人民無所作為所結的「果」。你現在什麼也不做,卻期待將來會有改變,合理嗎?你不在政客最在乎的權位上給她當頭棒喝,卻期待她得逞後接受你的監督,可能嗎?根本痴人說夢。
    「永遠都推更好的人去淘汰不好的人」,是人民的責任。後果來自前因,改變需在當下。自由人,你想要敢逆風的政客,你要先成為敢逆風的人民。

  • 羊群效應意思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17 08:00:00
    有 736 人按讚


    圖文/台灣星火

    ║後果來自前因 改變需在當下
    ——————————
    (節錄賴清德臉書)
    感謝支持者的支持,共同寫下深化民主的歷史!
    但在今天,大家可以把初選看得更清楚了,應該可以了解我的苦心,也應該可以釋懷!其實,我們的進退皆不是為了個人,都為了台灣!
    這場初選最後的結果,蔡總統得到代表權,承擔重責大任,而我則建立民主的風範,得到尊重。
    ——————————
    賴清德赴美為「蔡英文2.0」造勢,雖然早在意料之中,但仍然引起了諸多賴粉的不滿和失望。而賴在其個人粉專發表的內容,把整個違反民主原則的初選作弊過程,和他自命清高的郷愿,美化成「苦心經營的民主風範」。這是浮誇的政治語言,也是突顯台灣民主政治荒謬的笑點。
    按照賴清德的文意。今年六月確定的初選結果,讓蔡英文「得到代表權」,讓賴清德「得到尊重」。我個人就想問:「那人民得到了什麼?」、「台灣又得到了什麼?」。民主進步黨今次的初選,違例延期兩次、競選中改變規則、民調前改變對比標準、改變後的對比標準還跟現今的事實不符。從民主政治原則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在「對特定一方有利」的前提下,操作制度迎合個人的作弊。如果這種作法成為了台灣人意識中的「標準民主風範」。如果接受政客的自圓其說成了台灣民主運作的常態。這是在深化民主嗎?
    「蔡英文的進,和賴清德的退,都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台灣」。這種違背事實的鬼扯只有盲信盲從的粉類可以照單全收。也正因為如此,台灣現在的政客無不用盡方法各自把人民「圈粉」。一旦成粉,支持不需理由,監督批評成為原罪,政客如魚得水,任意便宜行事。這分明是對台灣民主之「惡」。賴清德選擇與惡為伍,是為了台灣?還是為了個人?
    我個人一向習慣把政治人物稱為「政客」。我用這個詞其實沒有貶意。在民主政治中,政客是個中性的稱謂。政治人物來來去去。上任卸任、不斷輪替。職位無法長佔,所以稱之為「客」。民主政治,能體現價值的制度和規則才是長遠存在的「主」,政治人物必需配合制度來運作,所以稱之為「客」。賴清德在經歷了破壞「主體」的初選後,為了延續民進黨的政治利益,把個人之「得」,和蔡英文「得」,硬拗成是台灣之「得」。這種反客為主,黨即國家的概念就是對民主台灣最荒謬的諷刺。
    那何以致之?
    我雖然批評賴清德。
    但我並不怪賴清德。
    民進黨原本是個生猛草根的民主政黨。賴清德原本是個好人材。也許可以說是「抗爭世代」之後的中生代中最好的一個。為什麼到了2019年,黨也變質了,政客也變質了呢?我的看法是:「因為人民容許它們如此」。人民的主客不分,造成了政客的主客不分。
    台灣長期以來的藍綠統獨立場之爭,原本就讓台灣的人民在民主的選舉中,一定程度被基本立場制約。而隨著舊世代的逐漸淍零,新的世代對藍綠的意識綁架逐漸鬆動。但在網路文化興起後,新的變數投入了民主的運作之中。在柯文哲的大數據從政被證實有效之後,台灣政壇成了政治明星和政治公關操作的舞台。年輕世代的人民被「網路風向」和「從眾效應」影響,不斷地被圈粉,讓自己成為意識被操控的羊群。過去這五年,台灣人就在新舊世代、藍綠立場的交互衝擊影響之下,逐漸失去了「一致性的是非判斷標準」。
    「是非不分、標準不一」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黃國昌。黃國昌以立委職權監督揭弊,不分藍綠。對於政壇的亂象,他有些選擇性不表態。但只要他有表態,都是至今唯一僅存的「人話」。但是人民給予他的支持並不夠。藍的罵他作秀、綠的罵他收割、自己的黨內同志也批評他自大。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期待他出來選總統,無異於推他上絶路。他真的這麼白目,很可能就是第二個賴清德。
    人民透過制度來參與民主政治的運作。每個政客都有其各自的政治利益考量,但人民沒有。所以人民形成的價值標準是制衡政客的重要機制。一旦人民的標準混亂,政客的手段就可以更激進劣化。惡性循環之下,政治風氣的敗壞,就會讓原本不該同流合污的政客也得向現實低頭。賴清德的「退」、或黃國昌的「不進」,都是人民所塑造的環境造成的。這就是我之前分享過,「台灣的政治,人民必需承擔一半」的意思。
    要改變的主要戰場不只在廟堂之上,更應該要深入民間。讓人民意識到、並懂得運用自己的主導權。明確區分出制度和人的主客之分。才是深化民主。這就是呂秀蓮在主客觀條件都不利於她的情況下,仍然願意出來所營造的機會。和喜樂島所承受的壓力。想改善民主失靈,打破現狀的總統參選人,比審時度勢的立委名額更有價值。
    有很多人說,我也不滿蔡英文。但先支持她,連任後再好好監督她。這是一廂情願、脫離現實的說法。台灣現在面對的狀況,正是之前人民無所作為所結的「果」。你現在什麼也不做,卻期待將來會有改變,合理嗎?你不在政客最在乎的權位上給她當頭棒喝,卻期待她得逞後接受你的監督,可能嗎?根本痴人說夢。
    「永遠都推更好的人去淘汰不好的人」,是人民的責任。後果來自前因,改變需在當下。自由人,你想要敢逆風的政客,你要先成為敢逆風的人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