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夭折、毀壞與重生:《沙丘》電影版的前世今生
在後天正式上映之前,先寫了一篇文章,無雷,無劇透,是關於《沙丘》電影的前世與今生,因為它不只劇情本身吸引人,就連改編歷程都充滿著戲劇性,當然也希望能夠讓大家在進場觀賞電影時,能對相關背景有著更多理解。
究竟改編法蘭克赫伯特這部多數台灣讀者並不熟悉...
✍️ 夭折、毀壞與重生:《沙丘》電影版的前世今生
在後天正式上映之前,先寫了一篇文章,無雷,無劇透,是關於《沙丘》電影的前世與今生,因為它不只劇情本身吸引人,就連改編歷程都充滿著戲劇性,當然也希望能夠讓大家在進場觀賞電影時,能對相關背景有著更多理解。
究竟改編法蘭克赫伯特這部多數台灣讀者並不熟悉的科幻鉅著門檻有多高?我們或許很難理解。然而,從它導致《聖山》智利名導 Alejandro Jodorowsky 的滿腔熱情被狠狠澆熄;《神鬼戰士》英國名導 Ridley Scott 潛心鑽研七個月後選擇退出,轉而專心籌備另一部影史經典《銀翼殺手》;縱使《穆荷蘭大道》美國名導 David Lynch 完成拍攝,卻成為其評價、票房皆失利的一次慘痛經驗,應該足以略知一二。
若《沙丘》電影早於《星際大戰》問世,那我們當今的世界可能會有著天壤之別。國外學者認為,它理應具備等同《魔戒》、《星際大戰》在大眾文化中的影響力,但這是後話了。
時至今日,許多人談及邪典電影代表人物 Alejandro Jodorowsky 的改編計畫胎死腹中時,失落之情溢於言表。2013 年紀錄片《曠世奇片之死》便精彩見證了此場華麗的殞落。從 1971 年開始,Jodorowsky 超越時代的目光早已落在此部博大精深的科幻聖經上,憑著一股創作熱忱,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不辭千里往返於美、英、法三地尋找自己的團隊,猶如挑選前往偉大航道的船員。
網羅英國傳奇樂團 Pink Floyd、法國前衛搖滾樂團 Magma 負責配樂;順利請到Chris Foss、Jean Giraud 以及日後因《異形》奪下視覺特效金獎的 H. R. Giger 擔任美術設計,至於會接觸 H. R. Giger 則是因為 ——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 Salvador Dalí 的推薦,達利認為《沙丘》裡的哈肯能家族相當適合歌德風格。然而,一開始達利根本無意參演,在其謬思女神 Amanda Lear 遊說下決定開出當年好萊塢最高片酬的要求:一小時十萬美金,這讓 Jodorowsky 相當為難,偏偏達利正是他心中完美的皇帝人選。他們想出一個折衷辦法:盡可能調整劇本,將皇帝的出場時間降至最低,約莫三到五分鐘,因此這部分終於塵埃落定。
但需要協調的演員不只達利,還包括飾演哈肯能男爵這位重達兩百公斤、嗜吃如命的漂浮大胖子,Jodorowsky 認為非《大國民》的天才導演 Orson Welles 莫屬。於是,趁他在巴黎時,找出他正在用膳的餐廳,開了一瓶他最愛的紅酒,慎重邀請他演出這個角色,可想而知,Orson Welles 第一個反應就是「不」。於是,尤杜洛斯基端出一個無法輕言拒絕的提議:不但演出酬勞任他開價,還會聘請這間餐廳的廚師,拍片期間可以天天享用如此佳餚美饌。
一切看似水到渠成,摩拳擦掌準備開拍此部成本高昂、長達十至十四小時的電影,然而,卻遍尋不著電影公司願意出資。幾乎所有回覆都是:團隊非常理想,但他們不信任這位風格詭異、特立獨行的導演,整個空前絕後的龐大計畫出師未捷身先死。
直至八〇年代,《沙丘》的影像化之路依舊命運多舛。當 David Lynch 在 1981 年決定接下《沙丘魔堡》的導演與編劇一職時,他甚至對《沙丘》原著小說一無所知,不清楚劇情走向,對科幻題材也興致缺缺,但所有朋友都告訴他:那是科幻小說史上的第一名。於是他開始深入研究這部小說,成為一場啟蒙的追尋,一個命中注定的世界。
兩年過去,劇組抱著 135 頁的第六版劇本在墨西哥進行拍攝,投入四千萬美元的巨額成本,展開相當浩大,也樂趣無窮的拍攝工程。噩夢卻在洛杉磯剪接影片的過程降臨 ── 初剪版本長達四小時,林區有意將之製作成三個鐘頭左右的長度,但投資方與電影公司認為標準的 120 分鐘左右才是最理想的。林區不得不妥協,將電影剪為兩小時十七分鐘,因為如果一部電影超過兩小時二十七分,戲院便會縮減場次。
「那實在很可怕,非常可怕。把這部電影片長剪成兩小時十七分鐘,就是一場惡夢。電影被截肢,又加入耳語般的旁白,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觀眾會看不懂發生了什麼事。某些畫外音根本不該出現,而許多重要的場景卻被消失,可怕極了。」
眾所周知,《沙丘魔堡》在評價與票房表現是壯烈成仁,皆論其結構鬆散,敘事混亂,美術令人反感,劇中人物多為瘋子,且充斥囈語般的獨白,毫無娛樂性可言,甚至還被形容為極度恐同之作,導致原定發展的續集計畫再度胎死腹中。林區也毅然決然在拍攝續集之前將執導「沙丘」的權利賣掉。
「就像你努力畫了一幅畫。然後有人過來把它切成碎塊,然後把幾塊扔掉,那不再是你的畫了。《沙丘魔堡》也不是我的電影。」
⠀⠀⠀⠀⠀ ⠀⠀⠀
⠀⠀⠀⠀⠀ ⠀⠀⠀
(本篇為節錄,全文寫在釀電影 @filmaholictw )
⠀⠀⠀⠀⠀ ⠀⠀⠀
⠀⠀⠀⠀⠀ ⠀⠀⠀
#dune #dunemovie #沙丘 #denisvilleneuve #paulatreides #frankherbert #jodorowskysdune #dune1984 #電影 #觀影 #movie #film #🎬 #台灣 #taiwan #taipei #LetMeSingYouAWaltz #一頁華爾滋
經典劇本獨白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後天正式上映之前,先寫了一篇文章,無雷,無劇透,是關於《#沙丘》電影的前世與今生,因為它不只劇情本身吸引人,就連改編歷程都充滿著戲劇性,當然也希望能夠讓大家在進場觀賞電影時,能對相關背景有著更多理解。
⠀⠀⠀⠀⠀
⠀⠀⠀⠀⠀
究竟改編法蘭克赫伯特這部多數台灣讀者並不熟悉的科幻鉅著門檻有多高?我們或許很難理解。然而,從它導致《聖山》智利名導 Alejandro Jodorowsky 的滿腔熱情被狠狠澆熄;《神鬼戰士》英國名導 Ridley Scott 潛心鑽研七個月後選擇退出,轉而專心籌備另一部影史經典《銀翼殺手》;縱使《穆荷蘭大道》美國名導 David Lynch 完成拍攝,卻成為其評價、票房皆失利的一次慘痛經驗,應該足以略知一二。
⠀⠀⠀⠀⠀
若《沙丘》電影早於《星際大戰》問世,那我們當今的世界可能會有著天壤之別。國外學者認為,它理應具備等同《魔戒》、《星際大戰》在大眾文化中的影響力,但這是後話了。
⠀⠀⠀⠀⠀
時至今日,許多人談及邪典電影代表人物 Alejandro Jodorowsky 的改編計畫胎死腹中時,失落之情溢於言表。2013 年紀錄片《曠世奇片之死》便精彩見證了此場華麗的殞落。從 1971 年開始,Jodorowsky 超越時代的目光早已落在此部博大精深的科幻聖經上,憑著一股創作熱忱,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不辭千里往返於美、英、法三地尋找自己的團隊,猶如挑選前往偉大航道的船員。
⠀⠀⠀⠀⠀
「我想拍攝出一部電影,給人像是服用迷幻藥般的幻覺,卻不是幻覺。人們無須真的服用迷幻藥,我想創造出類似藥物的效果,這部電影就是為了改變大眾的既有觀念。」
⠀⠀⠀⠀⠀
網羅英國傳奇樂團 Pink Floyd、法國前衛搖滾樂團 Magma 負責配樂;順利請到英國藝術家 Chris Foss、法國漫畫家 Jean Giraud 以及日後因《異形》奪下視覺特效金獎的 H. R. Giger 擔任美術設計,至於會接觸 H. R. Giger 則是因為 ——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 Salvador Dalí 的推薦,達利認為《沙丘》裡的哈肯能家族相當適合歌德風格。然而,一開始達利根本無意參演,在其謬思女神 Amanda Lear 遊說下決定開出當年好萊塢最高片酬的要求:一小時十萬美金,這讓 Jodorowsky 相當為難,偏偏達利正是他心中完美的皇帝人選。他們想出一個折衷辦法:盡可能調整劇本,將皇帝的出場時間降至最低,約莫三到五分鐘,因此這部分終於塵埃落定。
⠀⠀⠀⠀⠀
但需要協調的演員不只達利,還包括飾演哈肯能男爵這位重達兩百公斤、嗜吃如命的漂浮大胖子,Jodorowsky 認為非《大國民》的天才導演 Orson Welles 莫屬。於是,趁他在巴黎時,找出他正在用膳的餐廳,開了一瓶他最愛的紅酒,慎重邀請他演出這個角色,可想而知,Orson Welles 第一個反應就是「不」。於是,尤杜洛斯基端出一個無法輕言拒絕的提議:不但演出酬勞任他開價,還會聘請這間餐廳的廚師,拍片期間可以天天享用如此佳餚美饌。
⠀⠀⠀⠀⠀
一切看似水到渠成,摩拳擦掌準備開拍此部成本高昂、長達十至十四小時的電影,然而,卻遍尋不著電影公司願意出資。幾乎所有回覆都是:團隊非常理想,但他們不信任這位風格詭異、特立獨行的導演,整個空前絕後的龐大計畫出師未捷身先死。
⠀⠀⠀⠀⠀
⠀⠀⠀⠀⠀
直至八〇年代,《沙丘》的影像化之路依舊命運多舛。當 David Lynch 在 1981 年決定接下《#沙丘魔堡》的導演與編劇一職時,同時還有《星際大戰》與《紅龍》的邀約,且他甚至對《沙丘》原著小說一無所知,不清楚劇情走向,對科幻題材也興致缺缺,但所有朋友都告訴他:那是科幻小說史上的第一名。於是他開始深入研究這部小說,成為一場啟蒙的追尋,一個命中注定的世界。
⠀⠀⠀⠀⠀
兩年過去,劇組抱著 135 頁的第六版劇本在墨西哥進行拍攝,投入四千萬美元的巨額成本,展開相當浩大,也樂趣無窮的拍攝工程。噩夢卻在洛杉磯剪接影片的過程降臨 ── 初剪版本長達四小時,林區有意將之製作成三個鐘頭左右的長度,但投資方與電影公司認為標準的 120 分鐘左右才是最理想的。林區不得不妥協,將電影剪為兩小時十七分鐘,因為如果一部電影超過兩小時二十七分,戲院便會縮減場次。
⠀⠀⠀⠀⠀
「那實在很可怕,非常可怕。把這部電影片長剪成兩小時十七分鐘,就是一場惡夢。電影被截肢,又加入耳語般的旁白,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觀眾會看不懂發生了什麼事。某些畫外音根本不該出現,而許多重要的場景卻被消失,可怕極了。」
⠀⠀⠀⠀⠀
在各種事與願違下,《沙丘魔堡》仍如期誕生,雖然林區一直沒有最終定剪的決定權,他也沒有去讀任何一篇影評。許多人口耳相傳的導演版並不存在,後來分成上下兩段釋出的 186 分鐘的電視版本,以及各種東拼西湊的加長版都與林區無關。雖然日後電影公司曾再度詢問林區製作真正導演版的意願,但他早已鐵了心回絕所有《沙丘魔堡》的相關邀約,從此不願公開討論這部令他心痛的失敗作品,更表示自己對 Denis Villeneuve 的新作毫無興趣。
⠀⠀⠀⠀⠀
眾所周知,《沙丘魔堡》在評價與票房表現是壯烈成仁,皆論其結構鬆散,敘事混亂,美術令人反感,劇中人物多為瘋子,且充斥囈語般的獨白,毫無娛樂性可言,甚至還被形容為極度恐同之作,導致原定發展的續集計畫再度胎死腹中。林區也毅然決然在拍攝續集之前將執導「沙丘」的權利賣掉。
⠀⠀⠀⠀⠀
「就像你努力畫了一幅畫。然後有人過來把它切成碎塊,然後把幾塊扔掉,那不再是你的畫了。《沙丘魔堡》也不是我的電影。」
⠀⠀⠀⠀⠀
⠀⠀⠀⠀⠀
⠀⠀⠀⠀⠀
🗡️ 完整全文寫於 釀電影 :
⠀⠀⠀⠀⠀
夭折、毀壞與重生:《沙丘》電影版的前世今生
https://bit.ly/397OTPs
經典劇本獨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現在談到馮.迪索(Vin Diesel),你直覺想到的絕對是他的硬漢形象。不過你知道他其實是與諾亞.鮑姆巴赫(Noah Baumbach)同期發跡的美國新銳獨立導演嗎(文末有觀賞連結)?而且執導作品甚至去過坎城影展?甚至獲得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褒獎?
.
馮.迪索從小就接觸劇場演出,早早以演員為志業,不過在九〇年代初期,像他這樣不夠黑、不夠白、不夠拉丁又不夠義的多種族混血演員,要獲得一個試鏡雖然不難(因為外型看來彈性也大),但要獲得角色卻是難上加難。
.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影是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與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主演的金獎名作《睡人 Awakenings》(1990),不過也就是一個龍套角色。而且當時的他頭髮相當茂密,現在就算回去看這部電影三遍都未必能認得出他來。
https://youtu.be/qx5d0yVDMrk
馮.迪索在《睡人》中的演出
.
馮.迪索將自己屢屢接不到戲歸咎於自己的混血外貌,甚至已經決定放棄演員夢。然而,就在此時,他的母親塞給他一本名為《用買二手車的錢拍一部劇情片 Feature Film Making at Used-Car Prices》(1988)的奇書,內容詳述了用低預算製作電影的秘訣。
.
馮.迪索讀完之後,大受鼓舞,心想,如果沒人欣賞,那就乾脆自己創造機會,像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那樣。於是他先寫了一個長片劇本,但很快發現長片難以找到投資。所以就再以自己的經歷為靈感,在一晚之內寫完《千面人 Multi-Facial》的短片劇本,並僅運用三天時間親自執導、主演,耗費三千美元,並為電影製作配樂。全片僅20分鐘。
.
劇中,馮.迪索飾演的麥可一心想成為偉大演員。在八小時之內必須趕數場試鏡,然而,皮膚黝黑卻又不夠黑的他,一下要試義大利裔角色,一下又要操西語,甚至連非裔美國人也得嘗試。
.
終於,最後一場試鏡,他的獨白打動了所有人的心,但難道這就代表他能夠得到角色嗎?既諷刺又心酸的故事,反映了演員之路的艱辛,卻也表現了馮.迪索對表演的無盡熱情,同時也能見到他的表演潛力。
.
然而,馮.迪索拍完之後卻自覺電影不夠出色,自暴自棄,反而是在繼父百般鼓勵之下完成剪輯。沒想到本片於1995年在紐約經典電影資料館的首映時大獲好評,隨後更讓他一舉取得在日舞影展與坎城影展的展映機會。為了繼續進一步獲取機會,馮.迪索甚至在街頭帶著這部作品的VHS錄影帶,見到電影製作人就發,毛遂自薦。
.
也是在此時,馮.迪索遇上了他在好萊塢最大的伯樂──史蒂芬.史匹伯。史匹伯當時已經注意到了馮.迪索的過人的企圖心與驚人才華。在馮.迪索後來又推出自編、自導、自演的劇情長片《Strays》(1997)之後(也就是他當時擱置的長片劇本),史匹伯決定力邀他演出《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1998)。
.
由此,馮.迪索正式踏上了好萊塢殿堂。現在的他,是好萊塢動作巨星。等他再執導演筒,會不會走上奧斯卡殿堂?
.
https://lihi1.com/MJWGe
請點連結欣賞馮.迪索發跡之作《千面人》並一窺他之後的傳奇歷程介紹
ez訂 #馮迪索 #玩命關頭 Universal Pictures The Fast Saga
經典劇本獨白 在 空姐報報Emily Po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為看到卡姐上課分享
就這樣掉進了
果陀劇場大師學堂戲劇課的坑裡
去年底因為動作太慢報不到
候補第七讓我好幾晚睡不好XD
今年開放報名時
第一時間搶名額
終於報到了陳幼芳老師的戲劇課
想學戲劇是想多認識自己
學習表演可以開發肢體
可以挖掘不同面向的自己
也剛好在準備電視節目【誰語爭鋒】比賽
期待可以更自信自在地站在台上☺️
從吐字吐氣開始學習
發現自己在講話時
為了一口氣講完講順
都沒有停頓呼吸
我發現之前在錄Podcast的時候
呼吸換氣也是有這樣的情形
看著鏡子學習喜怒哀樂
發現原來狂笑到極致時
用的是假音
用盡氣力笑完頭好暈
運用下巴的抖動表現哀傷、怒氣
讓呼吸的節奏跟著情緒走.....
每一堂課都有好多收穫!
老師準備的劇本也很用心
從對著鏡頭的喜怒哀樂獨白
和別人對戲
到獨演情緒張力大的小段劇本
讓我過足了戲癮啊!!!😍😍
結業式當天
我選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精彩片段
挑戰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角色
在不到3分鐘的劇情裡
情緒從隱忍悲傷到爆發
每一次我自己在排練時
最多只有眼眶紅
要滴淚沒有想像中容易啊!!
正式演出時
我才發現
當你真正融入劇情和角色時
悲傷情緒會讓臉部表情有自然抖動
你忘了其實自己在演戲.....
老師說:「只要你融入劇情中,怎麼演都對!」
每一位同學在成果展都演技大爆發
因為我們真的很認真很努力啊💪💪
感謝老師的教導
經過這十堂課
我喜歡上表演
喜歡可以掌控情緒收放的自己
每一次的突破挑戰
都讓我覺得自己又大升級了
感謝助教每次都提前開教室
幫我們導戲、講戲、排戲
期待進階班再跟大家見面!!
這樣算開啟戲劇之路了吧哈哈哈哈
老菜鳥請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