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統合主義模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統合主義模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統合主義模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統合主義模型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城邦讀書花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贈書活動】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逝世逾50年, 最經典「需求層次理論」全新突破! ★亞馬遜網路書店4.7星 ★全球暢銷作家及心理學家同聲肯定! 「真是一部傑作!可說是馬斯洛2.0。」 「個人讀過關於人類潛力最精彩的著作之一。」 「這是一本注定成為經典的曠世之作。」 心理學家史考特.巴...

  • 統合主義模型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9 20:00:00
    有 557 人按讚

    【#贈書活動】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逝世逾50年,
    最經典「需求層次理論」全新突破!

    ★亞馬遜網路書店4.7星
    ★全球暢銷作家及心理學家同聲肯定!

    「真是一部傑作!可說是馬斯洛2.0。」
    「個人讀過關於人類潛力最精彩的著作之一。」
    「這是一本注定成為經典的曠世之作。」

    心理學家史考特.巴瑞.考夫曼奠基於馬斯洛的自我超越理論之上,大膽啟用嶄新的帆船意象重塑需求層次模型,勾勒自我實現終極藍圖:洞察安全感、成長、超越三大需求,統合安全、連結、自尊、探索、愛、目的等內在力量,每個人都能發揮潛能,成就自己理想中的樣貌。

    📙看更多:https://bit.ly/3tub9uC
    ==============================================
    現在只要在2021/05/18(二)下午15:00前,按讚「城邦讀書花園」,公開分享本文,並在本文下方留言:@_____ 「我想看《顛峰心態》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逝世逾50年,最經典「需求層次理論」全新突破。」

    🎁就有1位朋友可獲得 #馬可孛羅《顛峰心態》1本哦!

    ※得獎名單將於2021/05/18(二)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記得回來關注留言看看自己是否為幸運的得獎者哦!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城邦讀書花園粉絲團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 統合主義模型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28 12:51:01
    有 1,857 人按讚

    很幸運地,臺灣正往這樣的路上走,國家逐漸有效率且強大,社會人民也積極參與政治討論。
     
    逐漸離開信仰強人的年代,也離開不願意討論政治的被殖民時代。
     
    「書中的主要模型是這樣:自由必須要仰賴高強的國家能力,可是同時也要仰賴強健的社會動員力量制約國家能力。
     
    我們可能以為公民社會才是自由的基石,但他們主張不是社會力量確保了自由,而是國家與社會力量的均衡確保了自由。
     
    沒有強大的國家有兩種後果,一是落入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描繪的人人相互為戰的戰爭狀態,二是「規範牢籠」掌握一切的社會。兩者都沒有自由。
     
    只有國家才能結束戰爭狀態或者掃除規範。可是有了強大國家,也有可能走向專制,這時只有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量才能有效制約國家。」
     
    「他們舉出的兩個例子有力地說明他們的主張。
     
    第一,中國的國家能力看似高強,但是能力卻不如美國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國家。以國家提供教育體系的能力為例,在中國社會要進入每一層級的好學校、受到老師關愛,都需要送禮。打擊貪腐需要社會合作,人民信任國家,願意去舉報,但是這些合作在專制體制不會發生。
     
    再以國家瞭解社會經濟狀況的能力為例,因為社會不信任國家,企業躲在非正式部門、尋求自保,個人對國家隱匿消息、官員編造數據以求升官發財,這導致了中國國家缺乏能力瞭解經濟狀況。
     
    國家能力需要社會合作,社會不信任國家,國家能力的發展就遇到瓶頸。
     
    第二,在一九三○年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瑞典,社會民主黨和農業黨結合成新聯盟,贏得大選,組成政府,他們訴求國家應該同時支持成長和平等,奠定「統合主義」的治理模式。
     
    政府、各產業和工會代表共同協商產業和勞動政策,推出一連串提高工人福利和積極促進勞工市場的政策,並且訂定同一產業所有企業適用的薪資水準。這個政策既創造了比較高的工資,也提供了企業投資、創新和整頓的誘因。
     
    對作者們來說,瑞典的做法,比開國以來一直陷在懷疑國家、要求公私合營模式的美國高明許多。他們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國家擴大能力,而在這個能力由誰監督和控制,以及這個能力該如何使用。」

  • 統合主義模型 在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Insight Po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6-25 10:10:05
    有 60 人按讚


    [#台港論國關 & #英國脫歐公投] 英國脫歐引發一連串政治效應

    洞見短評:英國首相卡麥隆當初競選連任在黨內跟右翼黨UKIP壓力之下承諾公投,這此之前也同意蘇格蘭進行獨立公投,要是兩者結果都不變,卡麥隆可謂成功拆除英國政治的兩顆未爆彈。經濟學人直斥這種行為跟賭博無異,豈料今天脫歐公投竟然過關,卡麥隆從本來大膽的政治家淪落為歷史罪人。

    幾乎各國都好言相勸英國不要離開歐盟,乃是因為不少國家都將英國視為進入歐盟的跳板,今天英國脫歐,其經濟貿易戰略等價值暴跌。未來英國與其他國家還有多少談判籌碼將取決於英國脫歐的情況與進程。以目前歐盟官員的態度,以及歐盟對待首個離開歐盟的案例,情況極度不樂觀。如果歐盟容許會員國脫離歐盟還拿到更好的條件,那麼將產生更多的連鎖效應,導致其他成員國也想要比照辦理。

    然而歐盟本身規定越僵硬,將越難維持這個政經同盟,但如果像是東盟那樣鬆散又失去了歐盟統合的意義。歐盟應當是東盟的榜樣,而非反過來。歐盟至今透過會員國同意的方式,而非以往採用征服來達成和平和合作的基本概念仍應該是當代國際組織的最佳範例。然而再優越的初衷恐怕也抵不過局勢的發展。

    #Brexit
    #小英格蘭

    延伸閱讀

    日落何處:為什麼這次英國脫歐盟公投影響廣大?
    http://goo.gl/pfMI8j

    [#突發國際評論:平行時空468] 英國脫歐後的新世界:「柔性歐盟」、「歐亞盟2.0」與「小不列顛」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舉世震驚,但世界還是要如常運作,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都不能否認,世界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今天我們先談這個時代的歐洲國際關係,至於全球右翼興起將會在下篇再述。

    「柔性歐盟」

    這次公投的辯論重點,理論上是「脫歐還是留歐對本國人更有利」,但其實筆者一直深信,英國無論是去是留,對具體政策而言,效果都分別不大。所謂「歐盟」固然是一個單一體制,但同時也是一個一籃子政策的綑綁式盟約,而這種綑綁也有部份彈性,例如一些政策可以對部份成員豁免,一些條約(例如晨根公約)、制度(例如歐元)也可以適用於歐盟外成員。換言之,即使英國不是歐盟正式成員,政府也有責任和歐盟整體、或個別國家逐一重新簽訂不同合作條約,過程就是一連串的討價還價。雖說「主權在我手」,但英國既不可能真正孤立於歐洲,就不可能得到對自己絕對有利的條款,也不可能不對歐洲各國付出而得到好處。到了最後,挪威、瑞士一類非歐盟歐洲國家的「體外整合」案例,就會應用在英國身上,而大部份今天投票的人認為可能有突變的事,例如簽證、關稅、學費等,相信都會維持某種形式的連貫性。

    但這樣的改變,卻會根本改變歐盟擴張的理論基礎:即歐盟需要一個單一體制來「剛性整合」,才能達到原設計的目的。然而這樣的整合模式,已被證明有不少盲點,例如各國邊界拆除原來是為了方便,現在卻連保衛領土的功能也一併失去。須知法國進出瑞士也有邊境,通常形同虛設,但畢竟可以隨時實化;現在歐洲各國面對難民危機,卻失去「邊境實化權」,自然不可能沒有反彈。又如東歐各國的經濟水平和「舊歐洲」相差甚大,即使是處於同一國家內,這樣的差距,也需要差別看待,現在歐盟卻是接受了新成員後,就再沒有甄別機制,這是追求大同而忽視操作的典型。筆者不相信歐盟會崩潰,但有了英國先例,肯定各國右翼都會提出「脫歐」,各國政府受到民意壓力,也必會提高對歐盟的叫價,結果很可能是令一切捆綁式條款都有了彈性,歐盟的整合由「剛性」變成「柔性」,有點像東盟那樣。那時候,名義上的歐盟甚至可能進一步擴大,因為限制少了,「大歐洲」的夢就成了形式、多於實質,但卻不再具排他性,「歐洲合眾國」的美國式藍圖,卻是遙不可及,歐盟也不容易成為世界單獨一極。

    「歐亞盟2.0」

    假如歐盟由「剛性」變成「柔性」,雙邊談判可能重新成為歐洲國家的主要外交行為,那樣其他歐洲整合組織可能死灰復燃,例如成員大部份出走到歐盟的「歐洲自由貿易區」(英國加入歐盟前就是這個「EFTA」的龍頭),又或普京一度興致勃勃提倡的「歐亞盟」。特別是歐亞盟,一直不能和歐盟競爭,一來是近年俄羅斯經濟不景,二來卻是歐盟的排他性制度,令東歐各國只能非黑即白,這次卻是普京重啟整合模型的契機。年前希臘債務危機發酵時,也有希臘政客想過脫離歐盟後加入「歐亞盟」,當時被當作天方夜譚,但隨著英國脫歐,這類思維已不是不可想像。另一方面,有條件另起爐灶的不止俄羅斯,英國失去歐盟,與中國的所謂「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就變得更為重要,不得不打「中國牌」和歐盟談判,這卻是中國在歐洲深化「一帶一路」為一個鬆散區域框架的意外契機。不過中國青睞英國,卻是要用英國作為進入歐盟的跳板,現在英國議價能力大跌,中國早前承諾的投資會否走數(其中不少項目都是長年無人問津的雞肋),卻也值得留意。

    雖然世界各國表面上都說希望英國留歐,但普京絕對是一個幕後大贏家。話說在金融市場,一直流傳這樣的陰謀論:近年油價大跌,完全是西方的陰謀,目的是削弱經濟依靠能源出口的俄羅斯;而普京為了反擊,就積極扶植西方極右實力、乃至故意激化各國的社會內部衝突,從而破壞歐洲一體化進程、弱化美國和北約在歐洲的部署,作為報復。這樣演繹,自然是簡化了複雜的國際關係,但也不是完全空穴來風,例如法國極右政黨國民陣線就收過親普京的俄羅斯資金捐款,而敘利亞難民湧向歐洲,大概也符合普京的戰略目的。相信俄羅斯媒體會立刻宣傳英國脫歐是「俄羅斯模式」的勝利,之後有沒有後續,看油價有否反彈也會有端倪。

    「小不列顛」

    公投還有一個英國首相金馬倫似乎想不到的後果,就是極速鼓勵了英國內部分離主義。不過這情況其實並不陌生,有點像英聯邦剛成立時,不少英國殖民地都在觀望,假如英聯邦的福利能填補爭取獨立的經濟誘因,其實也不一定需要令大英帝國瓦解;直到英聯邦清楚被證明不能以「邦聯式政府」運作,不能和美國、蘇聯競爭,一眾殖民地才鐵了心獨立。現在面對類似困境的,除了蘇格蘭、北愛爾蘭等,還有直布羅陀。特別是蘇格蘭,一直希望以半獨立形式加入歐盟,那樣是否成為主權國家,其實無可無不可;但現在「被脫歐」,卻是令其選擇返回「獨立」與「不獨立」的絕對二元對立,不少原來的「統派」,有可能通過變成「獨派」,來追求與歐洲的大一「統」。由於失去英國後的歐盟,可能逐步變成「柔性歐盟」,蘇格蘭即使獨立後要和歐盟商討條款,也和其他國家的處境沒有大分別,英國要留住它,就更不容易。

    假如蘇格蘭獨立,北愛爾蘭也獨立、或通過和愛爾蘭統一來返回歐盟(但這並不容易,因為教派衝突還沒有解決),即使是目前傾向脫歐的威爾斯,也難免興起分離主義,因為獨立代表了自己和歐盟討價還價的能力。而且貝利亞推行「權力下放」後,一直有其他地方有意效法,例如東部千年前曾獨立的East Anglia。這會開了一個先例: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返回歐洲」口號,爭取更大自主權,包括「留歐派」最大票倉倫敦。而一旦直布羅陀地位改變(西班牙希望用這機會重提「雙重主權」,通過其歐盟身份吸引直布羅陀「回歸」),類似海峽群島這類名義上的英國領地、但實際上早已和本部無甚分別的地方,也可能催生離心。

    一旦英國失去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週邊島嶼、北海油田,要維持大國地位,幾不可能,只能成為一個依靠倫敦金融中心維持基本繁榮的中型國家。而英國只剩下英格蘭本部後,族群矛盾卻可能日趨尖銳,已佔人口5%的穆斯林,也可能要求自己的社區「權力下放」,那時候又會開了歐洲先例,又是打開整合運動的倒車。本來脫歐不脫歐,並不一定是很重大的議題,這也不是英國第一次舉辦這類公投,但金馬倫純粹是要爭取連任、而搞出一場大戲,假戲真做後,卻沒有認真對種種後遺症防微杜漸,數十年後的歷史評價,恐怕是張伯倫一級的歷史罪人。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6年6月25日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