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突然變瘦看什麼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突然變瘦看什麼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突然變瘦看什麼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突然變瘦看什麼科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小花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到今天為止,我已經吃了抗憂鬱的藥一年多了。反反覆覆,前陣子終於真正的回到最一開始的藥量。 最初是在上一份工作,反覆的做著交辦的工作,然後被情緒化的責罵後,又繼續做著工作,然後再回到一開始,最後再被責罵,然後回到一開始。 我開始睡不著覺,做惡夢,夢裡的我總是咬碎整排牙齒,碎片卡在喉嚨,滿口是血說...

突然變瘦看什麼科 在 禎公主的愛漂亮頻道?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2:27

✨這是一篇禎禎用歲月跟自己的皮膚測試 換來的血淚文章✨ 👉如果你❌皮膚不好❌精神不好❌身體不好❌眼睛不好❌心情不好❌趕快看這篇文吧😚😚😚 (內文長慎入) 🍭發這篇文的原因絕對不是推銷 禎禎的為人你們懂得🍭 🎀是因為太多人私訊問我酒糟性皮膚怎麼保養及改善🎀如果你皮膚想更好一定要看這篇文🎀 🍭禎禎其...

突然變瘦看什麼科 在 番茄媽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09:52:34

我去光澤診所做了 #減脂三重奏 每天看自己都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回顧三個月前的術前照片驚呆了!竟然瘦這麼多! 我想每個生完孩子的媽媽都會不滿意自己的身材, 生完孩子已經9個月的我也對自己的身材感到難過, 我以前最自傲纖細的上半身變成虎背熊腰, 本來就肉肉的下半身更讓我沒有勇氣穿短褲短裙, 已經好久沒...

  • 突然變瘦看什麼科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23:35:22
    有 1,921 人按讚

    我到今天為止,我已經吃了抗憂鬱的藥一年多了。反反覆覆,前陣子終於真正的回到最一開始的藥量。

    最初是在上一份工作,反覆的做著交辦的工作,然後被情緒化的責罵後,又繼續做著工作,然後再回到一開始,最後再被責罵,然後回到一開始。

    我開始睡不著覺,做惡夢,夢裡的我總是咬碎整排牙齒,碎片卡在喉嚨,滿口是血說不出話,醒來後總是要摸摸牙齒確認它還存在。害怕真的把牙齒咬碎的我,也曾經嘗試過拿一下乾淨的紗布把自己的嘴綁著,像被綁架的受害人一樣,但隔天嘴巴跟臉頰有很明顯的痕跡,我就放棄了。

    再來,真正意識到不妙的,不是我每天睡前都想著明天可不可以不要到來;不是我拿著原子筆大力的畫著自己的手臂寫著「妳有什麼資格活著?」、「去死」、「很醜」、「很胖」、「蠢蛋」、「只會讀書不會做人」等等寫到冒出血痕,然後去浴室大力刷洗到紅腫發炎;也不是我每晚痛哭流涕;也不是我跟男友說「你再笑我我就要哭了」,然後就哭到不行;而是我在辦公室跟同事聊天,笑到很開心時,突然看到主管訊息,眼淚就流出來,而且當時我還在笑。

    那天後,我上網找了身心科診所,因為我自己的腦子有個角落在告訴我,現在妳需要藥物而不是諮商了。

    到了醫院排了很久的隊。
    插健保卡的時候我還伸手去阻止,說:「會不會有紀錄?這樣會不會影響我找工作?」

    護理師微笑的說:「憂鬱症不是什麼絕症,也不會傳染,會好的。」

    我坐回角落繼續留著眼淚看向窗外。

    進去診間後,醫生問我最近過的如何?
    我眼淚沒有停過的說:「還好,跟平常一樣」。

    第一次看診花了很多時間跟醫生講話,醫生要我放輕鬆,每天工作1小時後起來休息10分鐘,調鬧鐘也行。回家就做自己喜歡但不危險的事情,早點睡覺。

    我問醫生牆上貼的自律神經失調的海報我有嗎?我朋友好像有。醫生說:「妳有喔,但都會好的」。

    我以為我很快就會脫離那兩顆藥。

    我藉由藥物跟休息,讓自己開始可以思考。可以聚焦精神聽別人說話,可以少花一些時間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在主管要講話前先築牆,並且開始思考離職後要幹嘛。

    看了三四個月後,我穩定恢復。我跟醫生說:「我決定去高雄工作」。

    醫生難得不同意,他說:「劇烈的環境變動會導致病情反覆,妳可以留在台北工作,這裡也有妳的家人朋友。」

    我說:「她們都支持」。

    醫生只好跟我說:「藥物不能斷,至少要吃半年,也要繼續練習休息。」

    就這樣,我來到了高雄,興沖沖的工作起來。除了藥物不能斷以外,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又成了我唯一成就感的來源。

    我非常想要減藥,藥包在那裡,我覺得我就一直是一個失敗的人。每次回診,我都跟醫生說一百個我已經恢復良好的理由。醫生也在三個月後,第一次幫我減藥。

    那一刻,我沒想到誠實面對自己是多重要的事情。

    沒錯,我開始陷入過去的循環。越來越重的工作量,我給自己的要求,想重新做好一個主管的念頭,以及沒有理由的加重工作,讓我再一次開始在晚上哭泣。

    而我做的工作屬於社群經營,有時候自己的粉專反響不好時,也會被拿來說是不是之前的工作經歷都是唬人的等等,私領域跟工作被混為一談。

    終於,我在辦公室裡哭了。那天我在廁所哭到帶著口罩出來,謊稱自己生病。我開始把藥帶在身上,崩潰時就吃半粒,留著半粒晚上吃。

    晚上回家睡不著,又夢到咬碎牙。不停亮起的手機、因為工作毀得約、沒有休息的每一天,以及無數個問好中帶著責備、更多的要求、更多的品質的電話,讓我終於又再一次崩潰了。

    這次我選擇爆吃、再吐、再吃,但跟過去不同,這次沒有再變瘦。我又開始催吐,並在回診時,又說自己恢復良好,可不可以再減藥?

    醫生沒有答應,說要再觀察一陣子。

    直到我每天哭、在辦公室也開始必須戴著口罩、害怕手機響起、害怕任何眼神交集、害怕聽到自己的名字、害怕過的很慢的時間。每天就是想著趕快回家,回家加班也沒關係反正可以哭,到了有一天我開始拿銳利的東西戳著自己,沒有真的戳進去還是因為面子。

    然後情緒化、敏感、求快不求準等似是而非的批評加上更多夾雜其中的工作量,在居家上班時終於擊潰了我。幾天沒辦法睡覺的我,提早去看了醫生,坦承其實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醫生笑了笑,只是說:「變嚴重我們就先放輕鬆,藥多吃一顆,可以多睡一小時,然後就可以有精神了。不要那麼著急,心生病了,腦子生病了,代表它想休息,妳就讓它放個假,休息夠了它就會回來找妳了。」

    出來後,我看著手上沈甸甸的藥袋,坐在機車上大哭。我覺得我好沒用,沒有辦法減藥還變嚴重,我的自尊心害了我自己。

    我認真的開始吃藥,並且遠離壓力源,把自己變成一顆海膽,心太柔軟只好先築牆傷人,幸好男友、家人、朋友甚至是已經變成朋友的同事,再不停的安慰我,還事先訂了點心給我。我買了自己想要增進睡眠的床墊、水氧機、枕頭,自己做飯、訂下班時間。

    兩個月了,我終於可以在朋友的邀請下開始運動。

    運動可以產生讓心情愉悅的腦內啡,但在嚴重時,這些腦內啡是沒有辦法讓心情愉悅的。我每天光要想著自己能夠離開床、想著自己今天還應該活著,就很累了。

    今天看到阿滴的分享,也鼓起勇氣說出這一切。可能會影響工作或是生活,但疫情持續的現在,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好好的。大腦生病了,吃藥會有好的一天。

    找到壓力源以外的成就感來源,才是根本解決之道。我現在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能夠兩手上下在背後抓住彼此。我知道這個持續努力會成功,而如果你現在也是正在經歷這個過程,妳也需要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

    或者是兩個。

    老話一句,只有自己愛自己,才能夠好好的活下去。即使我現在打這篇還在哭,但我知道我是值得活著的。

    而我也希望跟大家分享,要放下自己的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有時候會被變成他人控制你的方式。

    請愛自己,好嗎?

  • 突然變瘦看什麼科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9 00:15:09
    有 208 人按讚

    <關於玩的閱讀 3之3>

    所以打電動到底是會變聰明,還是會讓人腦波變弱呢?

    還沒讀這本書之前,想像這會看到很多青少年或是阿宅的故事。沒想這本書有點像是心理學概論,只是所有的例子都是用電玩來解釋,像是電玩的設計,打電動時人的反應,以及電玩公司行銷的手法,等等。在職場上這麼多年,讓我想起大學時代上的通識心理學課程,應該是大學上過最實用的課程之一了。

    作者分成四個段落來描述各式心理學的應用。分別是玩家的心理學,遊戲設計者使用的心理學,遊戲公司用來推廣的心理學,以及遊戲本身反應出來的心理現象。以前上心理學的時候很多例子用動物,在這裏所有的例子都是用人類 😆

    心理學裡面講到人對社群的認同,以及在無人觀看下時容易投機。在電玩的世界當中有各個遊戲公司的粉絲陣營互相叫囂,以及遊戲世界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作弊(特別是在不用真實姓名,或者看到別人也這麼做的時候)。其中花錢作弊的市場需求之大甚至還有公司做成軟體服務平台的商務模式 (SaaS)!

    遊戲的設計就更不用說了,裡面有許多快思慢想兩位作者許多的心血結晶體現在當中。包括了人們為了迴避損失造成的痛感 (Loss adversion) 造成許多不理性的抉擇,包括研究讓狗狗流口水的帕夫洛實驗,其實像是電玩中不定時的讓人可以獲取寶物的爽感。還有史納金箱 (Skinner Box) 研究動物的操作制約以及經典條件反射,像極了線上遊戲那些讓我們欲罷不能而上癮的反饋動作(社群媒體常常使用)。有一位身兼學者的電玩設計家看不慣像“開心農場”這種偷菜的遊戲,竟然能成為遊戲,為了要嘲諷並且教育大眾什麼才是像樣的遊戲,於是自己寫了一個愚蠢的遊戲 “Cow Clicker" 。沒想到他刻意做得蠢遊戲竟然大受歡迎,他最後沒有辦法只好讓所有的牛一起升天消失,然後還上CNN受訪,分享社群媒體怎樣使用這些遊戲或取個人資料。

    再來就是電玩公司的行銷手法。為什麼有那麼多遊戲當中會有購買點數,或是遊戲中花費的機會呢?就像以前心理學學到的當你在重視花腦力的工作時,你的腦波真的就會比較弱。以前的心理實驗,是讓人一直背不同組的電話號碼。結束後你可以吃巧克力或者是比較健康的水果杯,實驗發現,背電話號碼的人選巧克力的機率遠大於沒有做這件事情的人。還有所有電玩的代幣,促銷,以及定價策略。無一不是用在意志力薄弱的情境中啊!

    至於遊戲本身一個很有趣的議題是電玩當中的虛擬人物,會無形的影響玩家的行為。他先從最入門的道理講到我們的行為會影響你的態度(就像基礎心理學有探討到,在黑暗中突然開始跑起來,是因為害怕?還是因為跑步的心跳加速讓你感覺到害怕?)當你的虛擬人物是帥哥美女時,你在遊戲中就會比較自信,心理學研究這個效應叫作 “Proteus effect” (海神效應) 。有些電玩會在你的虛擬人物手上放置某品牌的飲料或者點心(因為有自我投射的作用)。實驗發現這樣會讓玩家更請向去買那個品牌的飲料或是點心。還有任天堂的Wii曾經讓運動中的玩家虛擬人物一起健身,並且在健身過程當中稍微變瘦。結果都讓玩家更努力運動了 😂

    另一個常常提出的話題是,射擊和殺戮電玩遊戲,是否會讓青少年更暴力?這個議題曾經在加州阿諾當州長時,立法禁止18歲以下青少年玩暴力電玩 (是說,阿諾自己以前演的電影哪個不暴力啊?)後來因為有太多人不服上訴到最高法院,最後美國大法官解釋這樣的禁止事違反言論自由,所以解除了這項禁止。在心理學中也是分成兩派,常常觀看某一種行為的確會讓那種行為短時間在生活中容易發生,長時間的效應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

    至於打電動會不會讓人變聰明呢?根據多位學者的研究不同的電玩可以訓練大腦不同的面向,也的確有明顯增強的證據。這裡有提到一位腦神經科學家他們意外的發現電玩幫助玩家的視力,注意力,以及多工的能力。但作者用一個很棒的比喻 “Smarter? It's leg day at your brain's gym” (會變聰明嗎?還是應該說是你大腦健身房的練腿日?)這些單一的大腦功能畢竟是有限的,所謂的智慧(Intelligence) 是大腦不同的功能搭配組合起來的效果。就像是每天光練深蹲的,如果沒有搭配其他的項目以及身體的協調性訓練,大概也不會稱為一個很會運動的人吧?

    作者寫這個書的目的,是看見心理學許多的效應在電玩當中,充分的彰顯。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遊戲設計者可以透過精心的設計,鼓勵正面的態度,鼓勵社群合作以及其他有益身心的發展。這麼說來每天打點電動,也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喔!

    延伸閱讀:
    關於“快思慢想”作者的故事
    關於 “Sega 大戰任天堂”的故事
    關於虛擬實境Oculus 的故事

    全文用相關影片和延伸閱讀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getting-gamers-電玩心理學/

    #電玩 #心理學 #腦神經科學 #videogames #gamers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 突然變瘦看什麼科 在 Chicken Joann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2 21:36:50
    有 203 人按讚


    【這三歲孩子的腦,怎麼會萎縮得像八十歲的老人?】

    #吃不到的晚餐

    晚上七點五十分,
    坐在外傷護理站的我,
    滿意地看著病患名單上只剩下兩三個病人名字,
    準備十分鐘後,
    八點一到,
    交接班完就要背著背包,
    愉快地走出醫院大門,
    直奔鹹酥雞攤了!
    畢竟忙了一天,
    有什麼比鹹酥雞更療癒人心呢?


    晚上七點五十五分,
    檢傷護理師衝進外傷區大喊:
    「唐唐!社會局社工帶來一個兒虐的孩子,
    已經昏迷了,你要放急救區還是外傷區?」

    「先放急救區!
    順便幫我找小兒急診的醫師一起過去!
    請急救區把超音波準備好!」
    我從椅子上彈起來,
    抓起防護裝備,
    急急往急救區走去。


    #困難插管

    社會局社工抱著孩子走進急救區,
    我們接手過孩子,
    將他放在床上。

    那全身癱軟的孩子,
    比我家的貓還輕,
    他不會哭也不會笑,
    更不會從我們這群陌生人的手中掙脫,
    只剩下微弱的呼吸還證明他活著!

    身上斑斑點點、青紫黃的瘀痕
    心機深重地藏在手臂內側、衣服底下、小腿內側,
    無聲控訴著他曾經遭受過的傷害。

    原本準備下班的小兒科李醫師,
    一見到這孩子的樣子,
    立刻呼喊:「準備插管!」

    一次失敗、兩次失敗,
    我看到他臉上的汗一直流下來,
    他說:「不行,這孩子太瘦了!
    解剖構造看起來不對勁!
    我插不進去!
    請接班的吳醫師來幫忙!」

    吳醫師迅速走進急救區,
    接手過李醫師手上的喉頭鏡準備插管。
    才看一眼、試一次,
    經驗豐富的他就說:
    「這不行,找麻醉科來,
    先扣ambu給氧」

    接到我們求救電話的麻醉科學妹小雯
    帶著全副裝備下來了,
    但她就連用影像輔助喉頭鏡都失敗了!

    怎麼會這麼難插?
    到底怎麼了?

    小雯說:「不行,
    這孩子要用的尺寸跟正常用年紀算出來的不同!
    而且他太瘦了,
    整個結構都不太對!
    快!快去科內拿另外一種下來!」

    陪同小雯一起到急診的麻醉科護理師聞言,
    立刻拔腿往開刀房的方向跑。
    過沒一會兒,
    他氣喘吁吁地拿著另一種氣管內管下來了,
    再次歷經一番奮戰後,
    小雯終於把氣管內管插上。

    插上管後,
    小雯呼了一口大氣說:
    「學姊,這孩子怎麼會瘦成這樣?
    我剛超擔心我再插不上,
    妳就得要幫他做急氣切了!」


    #3歲的孩子,80歲的腦


    小雯插上氣管內管後,
    我們就趕緊讓孩子去做腦部電腦斷層了,
    趁這空檔,
    我走到急救室外向帶他來的社工詢問狀況。

    那是個很年輕,
    看起來不超過30歲的男孩子,
    正常而言,
    我覺得他應該出現的地方是在陽光下揮灑汗水的籃球場,
    而不是現在這個喧鬧的急診室夜晚。

    他緊張地問著:
    「所以弟弟還好嗎?他怎麼了?」

    我:「他不好,
    體重依他目前的年齡來說太輕了,
    昏迷指數最低三分,
    他來的時候就只有三分,
    而且剛剛還困難插管,
    身上也有不少舊傷,
    你們是怎麼發現他的。」

    年輕社工緊張的說著:
    「他們家一直是我們收案的高風險家庭,
    我們都會定期去訪視,
    這兩天他的父母說,
    弟弟一直哭鬧不休,
    他們沒辦法繼續養他了,
    要求我們去把弟弟帶走!

    我們今天去了才發現弟弟怪怪的,
    都不會說話,
    很愛睏的樣子,
    路上,弟弟突然癲癇發作,
    我們就趕快把他送過來了!」

    我問:「那你們去訪視有注意他最近有變瘦嗎?」

    「有啊!所以我有問家長他的飲食狀況,
    可是家長說他腸胃炎,
    過陣子就好了!」

    「那身上的那些傷痕你有注意到嗎?」

    「有,我也有問爸媽,
    但是爸媽說那是他跌倒不小心受傷的!」

    我嘆了口氣跟陽光男孩社工說:
    「那孩子的傷,
    都在手臂內側、小腿後側跟衣服底下的地方,
    這都不是跌倒會常受傷的地方啊!」

    陽光男孩社工聽到之後,
    迅速飄來一朵烏雲籠罩在他頭上,
    他的嘴唇開始抽搐,
    手也開始發抖,
    他的淚水迅速積滿他的眼睛,
    只差沒落下來而已。

    解釋完後,
    走回護理站看那孩子的電腦斷層,
    原本以為會看到腦出血的我,
    在看片的第一眼就失聲驚呼:
    「怎麼會這樣?
    這三歲孩子的腦,
    怎麼會萎縮得像八十歲的老人?」

    路過的吳醫師冷靜而哀傷的說:
    「這是兒童虐待或疏忽照顧的腦,
    這些孩子的腦容量會比正常孩子小,
    而且甚至會有萎縮的情形,
    長大之後,
    也可能會有物質濫用或者是精神方面的疾病,
    不過當務之急,
    還是讓這孩子先上去加護病房吧!」

    當我走出去要跟陽光男孩社工解釋電腦斷層結果時,
    我看見他,
    雙手抱著頭坐在候診椅上的背影一抽一抽的。

    那個瞬間
    我看到一顆懊悔自責的心在每個抽動間都再破碎一次,
    是不是他的心,也需要進加護病房了?

    #社工不足與過勞

    台灣因為社工執業風險高、
    工作超時嚴重、
    薪水無法獲得相對應的回報,
    有些機構甚至還有要求社工回捐薪水的陋習,
    更有超過3成的社工曾經遭遇職場暴力、性騷擾的情形,
    使得台灣每年進入社會工作領域的只有畢業生人數的不到一半。

    雖然政府已經提出各項方案來補足社工不足的問題,
    但隨著家暴案件的逐年增加,
    社工的人數,
    尤其是專門負責家暴、兒虐案件的保護性社工們
    因工作環境的高風險性,
    更是面臨長期人力不足、年資淺、流動率高的問題。

    我們希望政府除了在金錢方面做補助之外,
    也要適時地針對社工的心靈做關懷,
    以免救人的社工們到後來不堪負荷,
    反而變成這份工作的受害者。

    #我是小編唐唐
    #生了就要好好養啊
    #愛他就不要虐待他
    #社工的心也需要被好好照顧
    #正視社工過勞與低薪問題
    #請不要讓救人的變成需要被救的
    #病人年齡性別個資都改過了

    圖片來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305708391_Chapter-0…/figure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