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孚紅磚建築 展覽、餐廳、酒店一站式
上回講到在百年古蹟#饒宗頤文化館 食法國菜
宜家就介紹吓依度有咩睇啦👅
(其實呢半年都冇心情,所以出少咗古蹟post😔😢)
.
饒宗頤文化館前身是荔枝角醫院,2012年活化成文化園區,分為上、中、下區,分別設有旅館、餐廳/專題展覽館/演藝廳、藝術館/保育館。環...
美孚紅磚建築 展覽、餐廳、酒店一站式
上回講到在百年古蹟#饒宗頤文化館 食法國菜
宜家就介紹吓依度有咩睇啦👅
(其實呢半年都冇心情,所以出少咗古蹟post😔😢)
.
饒宗頤文化館前身是荔枝角醫院,2012年活化成文化園區,分為上、中、下區,分別設有旅館、餐廳/專題展覽館/演藝廳、藝術館/保育館。環境幽靜,鳥語花香,好近九龍市區,得閒上去放鬆吓都唔錯㗎🌿
.
呢度主力推廣中華文化,定期舉辦不同的文化、藝術展覽和工作坊,例如漢字、書法、水墨畫、中國茶等主題🖌️
不過我最鍾意都係佢地的常設保育館,可以了解到館址同香港歷史的關係,過去的用途等等❤️
從導賞員姨姨口中得知,原來60、70年代醫院會整燉蛋氹小朋友🕵️
---------------------------------------------------------------------------------
🏚️建築特色
設計以簡約實用為主,混合中西建築風格🏘️
下區建築群是最舊的,建於1910年代,由兩座單層樓房組成。英式紅磚配以木門木窗,屋頂山牆的物料選用花崗岩角石,屋頂金字斜頂採西方建築色彩,上蓋中式雙層瓦頂。
中及上區建築群於 1930 年代落成,樓房的建築和結構與下區的樓房相同,為長方型金字斜頂,牆身原為紅磚牆,現時部份以白油漆覆蓋。
---------------------------------------------------------------------------------
📸打卡位✨
1. 一入去就係下區「天光雲影」,荷花池能映照天空及四周美景👍 (圖1、4)
2. 中區:餐廳與演藝廳中間的戶外活動場地,上有玻璃天幕,旁邊有紅磚建築 (圖7)
3. 周圍都係紅磚牆😂
---------------------------------------------------------------------------------
⏳歷史緣由
饒宗頤文化館現址先後成為海關分廠、華工屯舍、檢疫站、監獄、傳染病醫院和精神病療養院等等。儘管用途不同,全部都係回應當時社會需要,見證城市發展面貌🌆 .
🔽1887:九龍關成立
1757年清政府取消了江、浙、閩三處之對外通商口岸,僅留廣東的粵海關一處,實行獨口通商
1887年4月,粵海關在香港設立分關,名「九龍關」,負責在香港境內徵收鴉片稅釐和查緝走私。
在館址東邊山坡上發現到九龍關地界碑石,證實這地方當年是九龍關關廠的位置,也是一個中英分界的地帶。
⚠️現時可能因為安全考慮,封咗東邊山坡,不過保育館有塊仿製品,可以感受吓
.
🔽1904-1906:華工屯舍
1899 年,南非爆發布爾戰爭 (Boer War),1902 年戰爭結束,英國獲勝,並取得非洲南部德蘭士瓦區作殖民地。在戰火蹂躪下,經濟停滯,當時礦場場主極力游說政府輸入華人契約勞工,以重建經濟。於是,英資公司以招募出洋「契約勞工」方式,招聘及販賣華工到海外當苦力,俗稱「賣豬仔」。
英國人在此地建造一所可容萬人之華工屯舍,屯舍為草房棚屋組成,甚為簡陋。在這幾年間,南非在中國聘請超過六萬名華工,其中1741人便在荔枝角的屯舍暫住。
.
🔽1910:檢疫站
為應付傳染病天花,香港政府購入前荔枝角屯舍之地,再斥資$8,500將屯舍草房棚屋,修葺為紅磚矮屋群,用作檢疫站,主要功能為檢查和隔離可疑受感染病人。
⚠️宜家見到的紅磚建築就係在20世紀初開始有!
.
🔽1920年代:荔枝角監獄
1920年,為解決域多利監獄爆滿的問題,下區被改建成囚禁男性罪犯的監獄。
而到了1931年,中區和上區加建香港首個女子監獄,還備有小型醫院,在當時被譽為模範監獄。
.
🔽1938-1975:荔枝角傳染病院
30年代日軍侵華,大量難民由內地湧入香港,香港的衛生情況日趨惡劣,政府遂將此地改作傳染病醫院兼療養院,專門負責醫治痲瘋病人。傳染病醫院位於現館的上區,療養院則位於下區。
其後到50、60年代,香港爆發天花、白喉、霍亂,在新界和九龍的患者均在荔枝角傳染病院接受隔離治療。
.
🔽1975-2000:荔枝角精神病院
荔枝角傳染病院被改作痲瘋及精神病患者之療養院。
.
🔽2000-2004:荔康居 (長期護理院)
.
🔽2009:獲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
🔽2012: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開幕
🔽2014:饒宗頤文化館第二期開幕
參考資料:蕭國健,《饒宗頤文化館的前世與今生》,2018年。
-------------------------------------------------------------------------------
🗺️點去?
地鐵:美孚站A/B出口,從巴士站樓梯/升降機上天橋,往中電方向,見到公園入去轉左就係饒宗頤文化館)
巴士:九巴31B, 32, 35A, 36B, 40, 286X線,在「饒宗頤文化館」巴士站落車
View More Here #yantungHeritage
痲瘋病緣由 在 Flora 愛的療癒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巴觀說,愛不是依賴,不是佔有,不是渴望被愛,不是恐懼,不是期待;愛是祝福,是一種存在狀態。
依賴、占有與愛是截然不同的,那只是出於擁有的需求。當你依賴一個人,會希望對方愛你、關心你、支持你的主張,這段關係中就缺乏了自由。如果你依賴的人沒有滿足你的期待,你就會憎恨他。
童年的你不快樂,因為你渴望有人愛你,卻感到孤單,你不希望父母的愛被兄弟姊妹瓜分。一段時間後,對愛的追尋會延續到學校的老師,最後延續到伴侶身上,認為伴侶只能愛你一個人,你佔據了他所有的注意力與時間,是他唯一重要的人。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父母、家人、朋友、工作、金錢、歡樂等其他許多人事物對你的伴侶也相當重要。而後,愛又延續到孩子,甚至孫子身上,生命依然是漫長的等待過程,你常常會考驗身邊親密的人是否真的愛你,結果卻只是失望與憤怒。
請停下來問自己:「我擁有愛嗎?」你所認為的愛不過是對愛的索取、渴望與乞討,你以為你對愛的渴求就是愛,你期待別人愛你,別人也希望你愛他們,結果就是挫敗、憤怒與失望。
巴關說:「缺乏愛,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每個人的內在都是空虛的,為了填補空虛,人們會利用關係,不斷地想要感覺被愛,因此一段關係中往往會萌生占有欲。而當愛是一種占有時,就會產生失去愛的恐懼。人破壞了自己與他人的自由,卻聲稱源於恐懼的行為是愛,但真相是,人們不愛自己,關係不過是愛自己的手段,人們試圖透過關係來滿足自己。
請了解到,你只能對他人做你會對自己做的事,一切的愛只能從愛自己開始。明白這點之後,你就會了解,你與自己內在連結的方式,正是你與他人連結的方式。如果一個人譴責、批判自己的每個思想、話語與行動,必然也會對他人做相同的事情;如果一個人被自己的缺點困擾,他也會因為他人的缺點而去折磨對方。而當他不再與自己對抗,接納自己真實的樣子時,就會愛上自己,與自己內在和解,也與世界和解。他會發現愛是宇宙的本質,是一個人真正的本質。
越來越深入實相後,你會發現實相是空的,萬物皆空。這樣的空就是愛,也就是我要告訴你的那種愛,而你必須透過體驗,才會知道那是什麼。在第一個層次,你必須覺醒;第二個層次,則是讓神到來。此時,你才會知道這種愛是什麼。不管你眼裡看到何人,甚至是看到一隻螞蟻,你都會感受到這種愛。這種愛不需要原因或理由。一般你所知道的愛都會有個原因,像是因為對方是你的小孩、太太或朋友,所以你愛他。然而,一旦體驗到「毫無緣由的愛」,代表你已處於合一狀態,這時,你跟路上的狗、痲瘋病人、乞丐、富人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分別,這是全然的合一狀態。這種愛來自合一,所以不需要任何原因或理由。你最終會發現,存在的只有愛。
摘自覺醒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