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痔瘡手術後大便失禁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痔瘡手術後大便失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痔瘡手術後大便失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痔瘡手術後大便失禁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記者陳曉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老人科睇人】 口述:郭志銳醫生 文:陳曉蕾 英國在二、三百年前主要由醫生上門看病人,只有流落街頭的老人、病人、精神病人等,才會被收入慈善機構經營的所謂療養院,提供三餐一宿,那裡也沒有醫生,頂多由護士照顧。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建立國民保健制度,政府接管這些療養院,並派一、兩個醫生去照顧住院病人。...

  • 痔瘡手術後大便失禁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02 12:30:08
    有 125 人按讚

    【老人科睇人】
    口述:郭志銳醫生
    文:陳曉蕾

    英國在二、三百年前主要由醫生上門看病人,只有流落街頭的老人、病人、精神病人等,才會被收入慈善機構經營的所謂療養院,提供三餐一宿,那裡也沒有醫生,頂多由護士照顧。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建立國民保健制度,政府接管這些療養院,並派一、兩個醫生去照顧住院病人。其中一位醫生是Marjory Warren。
    她本來是外科醫生,在醫院看到很多老弱病人,等死似的,但她發現一些病人稍為治療,提供一些復康運動,就有機會好起來,她用心醫治這些病人,後來極力倡議及確立專注老人的醫學專科,對「老人科」很大貢獻。
    醫學不斷發展,醫院分工越來越專業:骨折由骨科負責、失禁可看泌尿科和婦科醫生、行動不便有復康醫學跟進……發展出不同專科後,為什麼還要有老人科?

    老人科要照顧的,就是體弱(Frail)的病人:行路很慢,肌肉沒有力,覺得非常疲憊,體重下降,也不願動……這樣的病人病情可以很「複雜」,同時有多種疾病,如果沒有老人科,就要看不同的專科醫生,不但治療時間更長,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因為較少兼顧到不同系統之間的關係。
    我有一個病人看了很多年,九十歲了,他最近看其他醫生說有痔瘡,以防萬一要排期照腸鏡。他來看我時,我就建議不用,只是一次屙血,也見到是痔瘡了。
    對這樣高齡的長者來說,照腸鏡太辛苦了:清大便並不容易,起碼要住一兩天醫院,要喝兩大湯碗瀉藥,那些瀉藥沒有味道,漿糊似的,有些老人連吞東西都有問題,怎能勉強喝?然後又要拉肚子,一直待在廁所,還要插喉。私家醫院有麻醉,過程彷彿睡一覺醒來,發現有瘜肉也可以順便割掉,可是在公立醫院未必會麻醉,那過程是辛苦的。而且就算知道有腸癌,是否還要做手術?身體已經衰弱,發現了也未必會這樣醫治,那為什麼還要照腸鏡?

    如果五十出頭,或者年紀大但健康不錯,照腸鏡可以檢測腸癌,但身體不好,就要平衡利弊。年青的醫生不一定懂得,擔心伯伯有腸癌,有時亦是擔心家人之後怪責,避免之後被投訴,就對病人或家人建議照腸鏡,由病人簽紙承擔照腸鏡的風險。這位病人因為我看了很多年,熟悉他的身體情況,才有信心建議,他女兒也不是馬上同意,覺得照腸鏡可能「穩陣」一點。
    但我解釋就算發現有癌症,亦不建議做手術或化療,他的身體承受不了,最終女兒接受我的建議。


    報導源起
    https://www.facebook.com/journalist.hk/photos/a.291111694356140/1788407647959863/?type=3&theater

  • 痔瘡手術後大便失禁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02 12:30:08
    有 123 人按讚


    【老人科睇人】
    口述:郭志銳醫生
    文:陳曉蕾

    英國在二、三百年前主要由醫生上門看病人,只有流落街頭的老人、病人、精神病人等,才會被收入慈善機構經營的所謂療養院,提供三餐一宿,那裡也沒有醫生,頂多由護士照顧。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建立國民保健制度,政府接管這些療養院,並派一、兩個醫生去照顧住院病人。其中一位醫生是Marjory Warren。
    她本來是外科醫生,在醫院看到很多老弱病人,等死似的,但她發現一些病人稍為治療,提供一些復康運動,就有機會好起來,她用心醫治這些病人,後來極力倡議及確立專注老人的醫學專科,對「老人科」很大貢獻。
    醫學不斷發展,醫院分工越來越專業:骨折由骨科負責、失禁可看泌尿科和婦科醫生、行動不便有復康醫學跟進……發展出不同專科後,為什麼還要有老人科?

    老人科要照顧的,就是體弱(Frail)的病人:行路很慢,肌肉沒有力,覺得非常疲憊,體重下降,也不願動……這樣的病人病情可以很「複雜」,同時有多種疾病,如果沒有老人科,就要看不同的專科醫生,不但治療時間更長,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因為較少兼顧到不同系統之間的關係。
    我有一個病人看了很多年,九十歲了,他最近看其他醫生說有痔瘡,以防萬一要排期照腸鏡。他來看我時,我就建議不用,只是一次屙血,也見到是痔瘡了。
    對這樣高齡的長者來說,照腸鏡太辛苦了:清大便並不容易,起碼要住一兩天醫院,要喝兩大湯碗瀉藥,那些瀉藥沒有味道,漿糊似的,有些老人連吞東西都有問題,怎能勉強喝?然後又要拉肚子,一直待在廁所,還要插喉。私家醫院有麻醉,過程彷彿睡一覺醒來,發現有瘜肉也可以順便割掉,可是在公立醫院未必會麻醉,那過程是辛苦的。而且就算知道有腸癌,是否還要做手術?身體已經衰弱,發現了也未必會這樣醫治,那為什麼還要照腸鏡?

    如果五十出頭,或者年紀大但健康不錯,照腸鏡可以檢測腸癌,但身體不好,就要平衡利弊。年青的醫生不一定懂得,擔心伯伯有腸癌,有時亦是擔心家人之後怪責,避免之後被投訴,就對病人或家人建議照腸鏡,由病人簽紙承擔照腸鏡的風險。這位病人因為我看了很多年,熟悉他的身體情況,才有信心建議,他女兒也不是馬上同意,覺得照腸鏡可能「穩陣」一點。
    但我解釋就算發現有癌症,亦不建議做手術或化療,他的身體承受不了,最終女兒接受我的建議。


    報導源起
    https://www.facebook.com/…/a.29111169435…/1788407647959863/…

  • 痔瘡手術後大便失禁 在 吳肇鑫~非常的急診室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8-19 07:01:18
    有 305 人按讚

    《肛門瘻管》:小心!肛門口疼痛不一定是痔瘡喔!

    肛門瘻管常常是「肛門隱窩腺體」腫痛發炎,隨後產生連接肛管或直腸與肛門周圍皮膚之間的不正常通道,常常從肛門旁邊的皮膚開口分泌令人困擾的膿液。

    嚴重時病人自己可以在肛門周圍皮膚摸到一個腫痛的硬塊,常常也會排便困難、發燒,糖尿病人因為抵抗力差,特別容易發生。

    若併有嚴重腫痛,治療上需要抗生素治療,必要時可以先行切開引流膿瘍,解除病人不適。接下來需要進一步手術,找出瘻管的內部開口,即可將整個瘻管管道打開,此手術稱為瘻管切開術,由經驗豐富的大腸直腸科專科醫師進行手術效果非常好,發生括約肌損傷、大便失禁的比例非常少。

    病人接受瘻管切開手術之後,只要大小便正常,很快即可出院。但是病人手術後肛門傷口並沒有縫合,必須每天進行溫水坐浴數次,癒合時間從2-3週到超過一個月,傷口癒合期間必須定期門診追蹤。

    https://youtu.be/aA0wqcoeI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