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痔瘡手術後一直想大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痔瘡手術後一直想大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痔瘡手術後一直想大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痔瘡手術後一直想大便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記者陳曉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老人科睇人】 口述:郭志銳醫生 文:陳曉蕾 英國在二、三百年前主要由醫生上門看病人,只有流落街頭的老人、病人、精神病人等,才會被收入慈善機構經營的所謂療養院,提供三餐一宿,那裡也沒有醫生,頂多由護士照顧。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建立國民保健制度,政府接管這些療養院,並派一、兩個醫生去照顧住院病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50的網紅香港喵喵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聯絡方法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免費借用 #腸道暢通 #排毒好輕鬆 #排空暢快黃金角度 自然半蹲如廁,令您更暢快,更健康! 現今上廁所有一重大問題,它需要我們坐下! 坐著如廁可能會被認為是“文明”,但研究顯示,自然半蹲如廁更...

  • 痔瘡手術後一直想大便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02 12:30:08
    有 125 人按讚

    【老人科睇人】
    口述:郭志銳醫生
    文:陳曉蕾

    英國在二、三百年前主要由醫生上門看病人,只有流落街頭的老人、病人、精神病人等,才會被收入慈善機構經營的所謂療養院,提供三餐一宿,那裡也沒有醫生,頂多由護士照顧。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建立國民保健制度,政府接管這些療養院,並派一、兩個醫生去照顧住院病人。其中一位醫生是Marjory Warren。
    她本來是外科醫生,在醫院看到很多老弱病人,等死似的,但她發現一些病人稍為治療,提供一些復康運動,就有機會好起來,她用心醫治這些病人,後來極力倡議及確立專注老人的醫學專科,對「老人科」很大貢獻。
    醫學不斷發展,醫院分工越來越專業:骨折由骨科負責、失禁可看泌尿科和婦科醫生、行動不便有復康醫學跟進……發展出不同專科後,為什麼還要有老人科?

    老人科要照顧的,就是體弱(Frail)的病人:行路很慢,肌肉沒有力,覺得非常疲憊,體重下降,也不願動……這樣的病人病情可以很「複雜」,同時有多種疾病,如果沒有老人科,就要看不同的專科醫生,不但治療時間更長,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因為較少兼顧到不同系統之間的關係。
    我有一個病人看了很多年,九十歲了,他最近看其他醫生說有痔瘡,以防萬一要排期照腸鏡。他來看我時,我就建議不用,只是一次屙血,也見到是痔瘡了。
    對這樣高齡的長者來說,照腸鏡太辛苦了:清大便並不容易,起碼要住一兩天醫院,要喝兩大湯碗瀉藥,那些瀉藥沒有味道,漿糊似的,有些老人連吞東西都有問題,怎能勉強喝?然後又要拉肚子,一直待在廁所,還要插喉。私家醫院有麻醉,過程彷彿睡一覺醒來,發現有瘜肉也可以順便割掉,可是在公立醫院未必會麻醉,那過程是辛苦的。而且就算知道有腸癌,是否還要做手術?身體已經衰弱,發現了也未必會這樣醫治,那為什麼還要照腸鏡?

    如果五十出頭,或者年紀大但健康不錯,照腸鏡可以檢測腸癌,但身體不好,就要平衡利弊。年青的醫生不一定懂得,擔心伯伯有腸癌,有時亦是擔心家人之後怪責,避免之後被投訴,就對病人或家人建議照腸鏡,由病人簽紙承擔照腸鏡的風險。這位病人因為我看了很多年,熟悉他的身體情況,才有信心建議,他女兒也不是馬上同意,覺得照腸鏡可能「穩陣」一點。
    但我解釋就算發現有癌症,亦不建議做手術或化療,他的身體承受不了,最終女兒接受我的建議。


    報導源起
    https://www.facebook.com/journalist.hk/photos/a.291111694356140/1788407647959863/?type=3&theater

  • 痔瘡手術後一直想大便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02 12:30:08
    有 123 人按讚


    【老人科睇人】
    口述:郭志銳醫生
    文:陳曉蕾

    英國在二、三百年前主要由醫生上門看病人,只有流落街頭的老人、病人、精神病人等,才會被收入慈善機構經營的所謂療養院,提供三餐一宿,那裡也沒有醫生,頂多由護士照顧。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建立國民保健制度,政府接管這些療養院,並派一、兩個醫生去照顧住院病人。其中一位醫生是Marjory Warren。
    她本來是外科醫生,在醫院看到很多老弱病人,等死似的,但她發現一些病人稍為治療,提供一些復康運動,就有機會好起來,她用心醫治這些病人,後來極力倡議及確立專注老人的醫學專科,對「老人科」很大貢獻。
    醫學不斷發展,醫院分工越來越專業:骨折由骨科負責、失禁可看泌尿科和婦科醫生、行動不便有復康醫學跟進……發展出不同專科後,為什麼還要有老人科?

    老人科要照顧的,就是體弱(Frail)的病人:行路很慢,肌肉沒有力,覺得非常疲憊,體重下降,也不願動……這樣的病人病情可以很「複雜」,同時有多種疾病,如果沒有老人科,就要看不同的專科醫生,不但治療時間更長,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因為較少兼顧到不同系統之間的關係。
    我有一個病人看了很多年,九十歲了,他最近看其他醫生說有痔瘡,以防萬一要排期照腸鏡。他來看我時,我就建議不用,只是一次屙血,也見到是痔瘡了。
    對這樣高齡的長者來說,照腸鏡太辛苦了:清大便並不容易,起碼要住一兩天醫院,要喝兩大湯碗瀉藥,那些瀉藥沒有味道,漿糊似的,有些老人連吞東西都有問題,怎能勉強喝?然後又要拉肚子,一直待在廁所,還要插喉。私家醫院有麻醉,過程彷彿睡一覺醒來,發現有瘜肉也可以順便割掉,可是在公立醫院未必會麻醉,那過程是辛苦的。而且就算知道有腸癌,是否還要做手術?身體已經衰弱,發現了也未必會這樣醫治,那為什麼還要照腸鏡?

    如果五十出頭,或者年紀大但健康不錯,照腸鏡可以檢測腸癌,但身體不好,就要平衡利弊。年青的醫生不一定懂得,擔心伯伯有腸癌,有時亦是擔心家人之後怪責,避免之後被投訴,就對病人或家人建議照腸鏡,由病人簽紙承擔照腸鏡的風險。這位病人因為我看了很多年,熟悉他的身體情況,才有信心建議,他女兒也不是馬上同意,覺得照腸鏡可能「穩陣」一點。
    但我解釋就算發現有癌症,亦不建議做手術或化療,他的身體承受不了,最終女兒接受我的建議。


    報導源起
    https://www.facebook.com/…/a.29111169435…/1788407647959863/…

  • 痔瘡手術後一直想大便 在 不來的郭醫師 《 Dr. Brad Kuo 》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31 07:31:41
    有 254 人按讚


    愛你的菊花

    肛門,每天默默的在幫我們守住腸內廢物,讓它們不要在不該出來的時候出來,但它也可能是困擾的來源,比方說痔瘡、肛裂之類的!

    痔瘡或肛裂流血,代表肛門已經形成傷口!想像一下,如果你的手上有個傷口,有人在你的傷口上塗上大便,那傷口會如何?

    是的,肛門的傷口就一直被塗上大便!而這些充滿細菌的東西,會讓傷口難癒合,而且,細菌容易從傷口進入你的血液散佈全身!試想,這樣身體會好嗎?

    不要忽視肛門健康,不要忽視痔瘡肛裂的危害!

    肛門是消化道的出口,內側有直接接觸糞便的黏膜。皮膚和黏膜之間的交界部分稱為痔區,呈現隆起的輪狀。黏膜下方有特別發達的纖細靜脈,形成直腸靜脈叢,痔瘡之所以容易發生出血現象,就是這個原因。

    痔瘡是因為便祕屏氣排便,導致腹壓升高,肛門靜脈回流受阻,肛門部分血液循環變差,造成瘀血或血管破裂出血,進而形成痔瘡。

    痔墊,是位於肛管的血管組織,在正常情形下可協助控制排便。但當它腫脹或發炎時,會呈現病態或變成痔瘡。內痔通常無痛,但在排便時會產生鮮紅色的便血。外痔則通常會造成肛門周圍疼痛或腫脹,且通常顏色較深。症狀通常會於數日後改善,但外痔癒合後可能會形成皮膚贅瘤。

    造成痔瘡的明確原因至今尚未明朗,但有些會增加腹腔壓力的因素可能會提高發生痔瘡的風險。這些風險因子包含便秘、腹瀉,或如廁過久等等,妊娠期間發生痔瘡的比例也較高。診斷方法為肛門指診及視診。

    一般來說,痔瘡通常會自行改善,此類患者不需特別治療。可以多攝取膳食纖維、多補充流質。若症狀持續無法改善,則可考慮進行手術。

    約 50% 至 66% 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時期會罹患痔瘡,且男女罹患比例相當。罹患痔瘡的年齡一般介於45至65歲之間。富人罹患此病的比例較高。

    最重要的是,能夠讓每天排便順暢,降低直腸以及腹部壓力,保持腸道健康,才是愛惜菊花的最好方式!

  • 痔瘡手術後一直想大便 在 香港喵喵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1-15 19:00:03

    聯絡方法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免費借用 #腸道暢通 #排毒好輕鬆

    #排空暢快黃金角度

    自然半蹲如廁,令您更暢快,更健康!
    現今上廁所有一重大問題,它需要我們坐下!
    坐著如廁可能會被認為是“文明”,但研究顯示,自然半蹲如廁更易排空腸道,令您更暢快;可減少體內累積廢物所引致的問題,令您更健康。

    #先了解問題
    坐著如廁令腸道肌肉受阻,無法排空腸道。
    奇妙的人體構造,使我們坐著或站著時的恥骨直腸肌 (Puborectalis muscle) 收緊,否則日常活動便會出“事”;如廁時身體前傾只可把肌肉輕微放鬆,但未完全解決問題,有時更要閉氣用力,才勉強把廢物逼出。自小使用座廁,更令我們對腸道未被排空的感覺習以為常。

    再解決問題
    蹲著如廁令#腸道肌肉放鬆 ,把體內排毒系統回復自然,不再被“文明”座廁影響健康,跟閣下寵物蹲著如廁姿勢近似,令廢物輕易完全排走。踏著櫈子配合座廁的自然半蹲姿勢,除可減低積聚廢物對健康的影響,更為部分用家帶來前所未有的腸道排空暢快輕鬆感覺。

    Why 事必通?
    前所未有的腸道排空暢快輕鬆感覺
    #提高膝蓋
    輕鬆地把膝蓋提升至自然半蹲姿勢

    #腳踏闊度
    最理想的腳踏闊度達至最大舒適度

    #慳位設計
    不使用時,完美收藏於座廁下

    #可調高度
    不用頂部時可扣在櫈下,全家合用

    #防滑底部
    橡膠底部在使用過程中防止滑動

    便秘是指因糞便會太硬或是太乾而排便不順或難以排出的狀況。一般而言,正常排便的頻率約在每日三次到每週三次之間,便秘的併發症包含痔瘡、肛裂、糞便阻塞。不同患者對便秘的描述也不同。最常見的是排便費力(52%)、糞便硬結(44%)、排便不盡感(34%)、排便頻率減少(33%)。歐洲的發病率是17.1%,大洋洲則為15.3%。

    便秘通常有許多成因,常見原因包含內有糞便的結腸運動得很慢、患有腸躁症或骨腔疾病等,相關的潛在性疾病包含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腹瀉、帕金森氏症、結腸癌、憩室炎、炎症性腸病等,導致便秘的藥物治療包含服用鴉片類藥物、部分抗胃酸藥、鈣通道阻滯劑以及抗膽鹼劑 ,大約90%服用鴉片藥物的患者會發生便秘。當便秘患者發生下述情況時將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如便秘體重減輕、貧血、糞便帶血,家族病史中有人擁有炎症性腸病或結腸癌者,或初發時患者年事已高等。

    便秘的治療方式依其潛在性成因和患病時間長度有所不同,可能有幫助的措施包含:飲用足夠的液體、攝取多一點纖維及增進運動等。如果上述方法都無效,建議服用膨脹型瀉劑的瀉藥、滲透劑、軟便劑或潤滑劑;刺激型瀉藥僅建議給上述方式都無效的患者,其他療法包含生物回饋或接受手術。

    通常便秘的發生率約在 2-30%,生活於安養院的老人則提高到50-70%;在美國,平均一年投入2.5億美元在便秘治療上。

    #错误认识
    关于#宿便 ,最耸人听闻的说法就是正常人体含有3-6KG宿便,肥胖便秘者体内有7-11KG宿便,这个说法很是有问题。首先不说人体每天能吃进去的东西,就算全都不吸收,也不大可能有6KG之多。更要命的是,6KG的宿便是好大一坨,堆在肠子里,会导致肠壁的压力感受器向大脑报告需要排便,产生便意。除非你憋着,否则这些宿便也就基本都排出去了。便秘的患者,因为粪便在结肠停留的时间较长,粪便的水分更少,直观感觉上粪便的量相对较少。另外,因为粪便干硬,排便的时候费时费力,身心俱疲而已,并不大可能积存更多的粪便。

    错误认识一
    宿便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 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要知道,食物在运行到结肠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样的物质,和小肠绒毛充分接触,吸收养分。这条微博的作者大概天真地认为食物经过胃,在小肠里就都是粪便样的物质,所以会压迫小肠绒毛。
    错误认识二
    粪便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 这样的说法就更搞笑了,如果说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么随着食物进入肠腔的胃酸早就害死人了。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搞出所谓的酸毒症。
    错误认识三
    宿便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会让身材变形。 这是在为身材不满意找理由吗?粪便并非如铁一样坚硬,而是柔软的食物残渣集合体。即使粪便碰到了脊柱,也会被脊柱给弄变形了,怎么可能压迫脊柱!反过来想,如果脊柱连粪便这样的柔软物质都能使之变形,那睡在席梦思上的人一晚上都要变成罗锅了。腹部肥胖是粪便堆积在腹部所致,更是无稽之谈。真正能在腹部看到胃肠被撑起来的形状,那叫做胃肠型,是一种疾病的表现。而中年男性腹围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积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点关系都没有。
    宣传宿便危害的人往往危言耸听,臆想出许多毫无根据的说法,而对可能的真实的危害却视而不见。
    粪便积存在肠道里过久确实会产生一些问题。积存在肠道的粪便会随着水分被不断吸收而变得愈发干硬,产生便秘,导致排便费力,这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突然增加的腹压和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导致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晕厥。而排便不畅,同时也有可能造成肛门处的静脉发生曲张,导致痔疮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痔疮的患者,干硬的粪便还有可能划破痔疮上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

    大便堆積形成肚腩?

    多得廣告,我們對所謂的「宿便」有了不少認知:它會產生毒素,令皮膚變差,精神不振,也會堆成一個小肚腩。要有模特兒般的扁平小腹,就得高效地排走便便。但原來,宿便並非肚腩的元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内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暨消化疾病研究所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教授就指出,大便的堆積,並不是肚子脹的主因。反而是大便堆積發酵,產生氣體,引起氣脹。另外,有便秘的人不少都有腸敏感的情況,這些人腸道肌肉的收縮力會減弱,鬆弛形成肚腩,即使排清糞便,肚腩亦不會消失。

    「宿便」會產生毒素影響皮膚?

    糞便是髒東西,理所當然排之而後快,排不走,產生毒素影響健康似乎是很合理的認知。

    一直以來,中醫都認為糞便是糟粕,屬「#邪氣 」,不宜停留在體內。不過,西醫則是近年才開始研究「毒素」這問題。胡教授指,腸道的細菌構成會因未消化完成的食物而產生變化,產生出如甲烷及胺基酸等化學物質,而此等物質的成分因人而異,但未有醫學證據顯示,這會對人體的生理功能造成影響。胡教授認為這並不可稱之為毒素。再者,人體中的毒素該會經肝臟排走,所以因便秘而產生毒素的說法並不成立。

    「頂多只是覺得不舒服吧。」聽了教授的解說,那女人們一直以來「#便便暢通皮膚靚 」的迷思可要瓦解了。

    OL熱飲紅豆水 中醫確認:便便通去水腫 可間接減肥
    天天有大便才算正常?

    即使未有醫學證據證明,宿便會產生影響身體的毒素,但相信不少人都認同,便便不暢會使人感到渾身不舒服。但究竟怎樣才算便秘,而必須想辦法改善呢?

    當大多數人認為天天有大便才算正常,卻原來大部分人一星期只有4次排便。胡教授解釋,是否便秘主要看糞便是否太硬難以排出,也要看排便的次數,根據「羅馬IV」最新標準,每星期少於3次,才算便秘。要是便秘情況持續超過一個月,便必須找醫生處理啦!

    如果只是偶發性的情況,教授認同,市面上的某些「#整腸 」產品,會有一定調理作用,但選的時候要小心,因為刺激成分會對消化功能造成破壞,結果是得不償失。


    遊戲類型:#恐怖 #搞笑 #實況 #生存 #多人 #美女 #美男
    PAYPAL直播彈字贊助
    https://streamlabs.com/hongkong6429hongkong6429

    香港贊助 使用以下圖片到便利店說 i tunes pass 增值
    https://scontent.fhkg1-1.fna.fbcdn.net/v/t1.0-9/19437309_456983178008419_6452537168900830196_n.jpg?oh=8c6fb5ee6a3b09fc1228ec16f2fa1eb9&oe=59EE2713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喵喵俠玩魔靈召喚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4214333715607/
    喵喵俠玩【遊戲王 DUEL LINK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7467056722/
    交鋒聯盟 fight leagu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1085637274178/

    直播台 逢星期一 08:00PM 未定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二 08:00PM 魔靈召喚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三 08:00PM 遊戲王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四 08:00PM 交鋒聯盟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五 JAPHK 8:30PM 魔靈召喚

    以上節目全由youtube直播
    不停期請假,敬讀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