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vermicular 平底鍋開團
一直以來我都使用不沾鍋較多
但使用了小V鍋一兩個月以來
我竟然沒有再拿出不沾鍋來使用了耶
其實也不是說不沾鍋有不好用
每個鍋都各有優點
但是我默默的愛上這個小V鍋
它讓我家常菜美味升級我能不愛嗎😍
先來說說我自己覺得很不錯的優點
#...
#日本製vermicular 平底鍋開團
一直以來我都使用不沾鍋較多
但使用了小V鍋一兩個月以來
我竟然沒有再拿出不沾鍋來使用了耶
其實也不是說不沾鍋有不好用
每個鍋都各有優點
但是我默默的愛上這個小V鍋
它讓我家常菜美味升級我能不愛嗎😍
先來說說我自己覺得很不錯的優點
#重量算輕
✔️26cm 才1.1kg
✔️24 cm 才1.05kg
之前有買一支日本的鐵鍋~超重!!!
我炒完裝盤的時候完全無法用單手(會抖)
兩隻手握著把手又不知道怎麼用鍋鏟
煮沒幾次我真接放棄(手會廢) 🤦🏻♀️
小v鍋一樣是琺瑯平底鍋卻很輕薄
連女生都是可以駕馭的
#導熱快速 #食材水份瞬間蒸發
#保溫效果佳 #也可做燉煮鍋來使用
這點就是讓食材料理變高級的密訣了😍
年紀大了我比較喜歡吃食物原本的鮮甜味
口味比較輕淡的話食材升等完全吃的出來
不是用大量的油跟醬汁去蓋掉食物的美味
孩子的飲食也是讓它吃食物原本最棒的味道
才不會越來越重口味影響健康
煎烤排餐/炙燒肉品/煎炒蔬菜這些都可在家裡辦到👏
#愛美食的人一定要試試看用它來烹調
#琺瑯鑄鐵平底鍋 #不需要開鍋也免養鍋
開鍋跟養鍋對我來說是件麻煩事
雖然養鍋也是個習慣小動作啦
但我就廢 😌(雖然都是老公在洗)
但要不要特別養鍋就是看個人的習慣嘍
#不用特別做什麼保養就是方便啊💯
#耐用性
不沾鍋我買一支也是日本品牌4000多的
好用但一年後要丟掉覺得好可惜喔
但又不能留下來繼續使用真得滿傷荷包的
小V鍋就是比較高耐用性
#以長期算下來真得是值得投資的單品
懂它價值的人就知道👍
#質感木質握把
這點很方便
對我來說煮飯料理就是一場戰役💦
時間快速很重要
有些鍋子握把是鑄鐵還要特別拿手套或抹布才能握住
我常常一心多用
以前還真得有忘記拿手套手去摸把手過
所以有木質的握抦對我來說是加分的部份
#質感居家高顏值
收到這個鍋一定會覺得很有質感
我們家都是老公在洗碗的
老公洗鍋子的時候說過好幾次
「這鍋子真得做的很不錯耶很有質感」
我自認為是高標準的人
但老公比我更龜毛啊😆
連男生的都看的懂的美感
收到一定會愛不釋手
重點是它是 #質感美感實用兼具
#追求世界第一的製造工藝
這公司本來是做日本紡織廠用的機器
「鑄鐵」跟「精密加工」本來就是職人們的強項
他們開發出鍋具改善原本鑄鐵鍋的缺點
這次開團有「送鍋蓋」喔
收到就可以感受到那個密合度超威啊!
一般鑄鐵鍋都很厚,氣密度沒有到很好
但小v鍋的鍋蓋跟鍋身超緊實密合
有一些料理蓋上鍋子瞬間熱氣鎖在裡面
重點是手工可以做成這種密合度
真得是職人花了很多心血跟堅持才能達到
好的氣密度可以不用加一滴水
食材在烹調的時候利用熱能釋放出水份
讓食材可以吃到最原始的鮮甜🤤
以下是常常收到的訊息問題
&整理出比較適合小V鍋的族群💛
#什麼類型的家庭適合這支小v鍋呢?
✔️小家庭適合(家庭人數眾多的可以跳過)
約五人左右的家庭可以的喔
✔️想要廚藝提升,家常菜再升等的
最普通的高麗菜跟豆芽菜都覺得吃起來更鮮甜了
有些人真得吃不出來好吃不好吃
有吃就好不要求那就跳過不要注費錢了嘿
✔️覺得每年花費在不沾鍋上有一點浪費錢
想要耐用性高一點且質感不錯又實用的鍋子
✔️不沾鍋塗層對於全家人健康有疑慮的
建議可以換鐵鍋試試
料理升級外,心理也比較安心
✔️廚藝不好的話怎麼辦?
有附贈一本精美質感的食譜喔
其實料理跟烘焙一樣沒有別的「就是練習」
食譜裡面會教火的大小/清潔方式/料理的小細節等等
我覺得是一本很用心的食譜
有些食譜真得很敷衍新手常常有看沒有懂
這裡面還有很多貼心的小提醒(限動精選有介紹)
✔️新手/廚藝不好的也可以嗎?
其實新手廚藝不佳的不是更需要好的鍋具來幫忙嗎?
就像我烘焙新手用到很爛的器具會更覺得沮喪
失敗率提高自然更沒有信心
但好的機器(鍋具)來幫忙煮出來的料理會很滿足
#好的鍋具絕對值得投資
✔️會沾鍋嗎?
它本身是鐵鍋喲~
不能用不沾鍋的標準來要求它
有琺瑯塗層是「不易沾鍋」
酥脆魚片怎麼辦到的?要注意什麼?
不沾的方法「限動精選」有教大家煎魚👌
✔️可以熱鍋直接清洗嗎?
一般琺瑯質很怕溫度冷熱造成破裂
但小V鍋可以喔👍
它耐冷熱溫差而且不會溶出重金屬
這一點其它同性質的琺瑯鍋很難做到
✔️鐵鍋聽說不適合煮酸類的像是蕃茄/酒精/柑橘等
其實一般生鐵鍋有做好養鍋動作不要長時期煮還是可以的
而小v鍋有琺瑯塗層抗酸性完全不擔心這個問題
✅抗酸/抗鹼適用於各種食材
✅通通都可以煮的喔
表層也不容易殘留氣味
也就比較不易附著細菌👏
其他字數問題有限
我再補充再限動精選上面囉💛
▫️小V鍋開團時間: 2021/09/06-2021/09/13 24:00止
#全數有附鍋蓋及精美質感食譜一本
以往官網鍋蓋要另外加購價2000元
09/30起從日本抵台開始陸續出貨喔💛
琺瑯鑄鐵鍋缺點 在 龍眼媽與愛演小龍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職人工法打造頂級琺瑯鑄鐵平底鍋🍳🇯🇵👨🍳
下單獨家贈送視訊料理課程 ⬇️
台北SOGO復興館B3:https://lin.ee/gg43ldb
新竹巨城B1:https://lin.ee/8aniA8x
⚠️加入Line連結直接輸入《我要買龍眼媽小V平底鍋》才享有此優惠喔
傳說中需要培養感情,有默契後會愛的死去活來的 #小V平底鍋,它徹底顛覆我的做菜習慣,從連煎蛋都會黏底的幼幼班,到現在能輕鬆掌控「潤鍋」、「培養鍋氣」,進階到鑄鐵鍋不沾,它實在太有魅力。
日本原裝品牌「Vermicular」首款 #琺瑯鑄鐵平底鍋,極簡設計深得我心,家裡原本就有使用鑄鐵鍋,紅外線導熱快但缺點就是太重,小V鍋薄度僅1.5毫米的厚度,重量也只有1.1公斤,結合熱傳導、水分蒸發特性,都能讓家常菜升級成頂級餐廳的料理,炒豆芽就像鐵板燒師傅炒出來的一樣鮮甜脆口,荷包蛋也像美國餐車現做的,尤其煎肉品,能均勻輕鬆上色,而且有「洽洽」的口感,這是一般不沾鍋辦不到的,非常適合煎烤排餐、炙燒肉品,當初買它是為了要煎牛排、煎肉排果然沒讓我失望,在家也能享受頂級牛排館的品質🥩🔥🍽。
#很多人會發問要買24cm還是26cm,其實2個尺寸都很實用必備,用上手後會愛不釋手,這次龍眼媽獨家贈送視訊料理課,跟著老師的指令開鍋料理,不擔心失敗還可以隨時發問。
限時特惠價:
(A) 24cm平底鍋+24cm鍋蓋+獨家視訊課程: 原價: 9,500 限時價: 8,000 (現貨限量供應中)
(B) 26cm平底鍋+26cm鍋蓋+獨家視訊課程: 原價: 9,900 限時價: 8,400 (預購款, 9月依序發貨)
顏色: 黑胡桃/白橡木可選擇
Hengstyle恆隆行 超市廚房專櫃
琺瑯鑄鐵鍋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吧 🙌 🙌 !廚房缺什麼,這次一次補齊!
✔「最適合台灣使用」的平價琺瑯媽媽鍋 - 鑄鐵鍋
✔ 熱銷15萬支,比矽膠更高級、耐熱、安全的「矽晶材質」鍋鏟!
MULTEE 摩堤|台灣品牌|丹麥技術 DISA 製造
🔥下單連結: https://lihi.cc/pjPXI🔥
|MULTEE 摩堤琺瑯鑄鐵鍋|媽媽鍋、幸福鍋
❥我的這款是萬用鍋款「媽媽鍋」 ,煎、煮、炒、炸、燉、蒸、鍋物都行😉,難怪要叫媽媽鍋😍,每一個媽媽都一定要來一鍋啊,超級好用!
你可能知道鑄鐵鍋的缺點是容易生鏽🙈,尤其在溼度高的台灣更可能生鏽!!! 但是這點摩堤 Multee 都幫你想好了,Multee 摩堤推出「最適合台灣使用」的琺瑯鑄鐵鍋。
除了保留鑄鐵鍋原有導熱、保溫效果好等特點,又加上「特殊琺瑯層」來隔絕空氣及水,避免鑄鐵鍋容易生鏽喔!
使用的時候,自己彷彿回到18世紀的歐洲,鑄鐵鍋是每戶必備的國民鍋,身為旅行狂又正值疫情期間,不是更該來買一個用看看嗎?
----
📍為什麼要選 Multee 家的琺瑯鑄鐵鍋 ??
√ 平價又耐用,10年保固
√ 特殊琺瑯層可隔絕空氣及水,避免鑄鐵鍋容易生鏽
√ 導熱、保溫效果好,省電省瓦斯
√ 人工塗釉 X 鑄造工藝,餐桌上就擺著藝術品
√ 不含全氟辛酸、通過SGS檢驗
√ 適合加熱平台:IH 爐、電磁爐、瓦斯爐、電陶爐、盧素爐、電爐,微波爐不適用
📍 幸福鍋 + 送贈A4湯勺
鍋蓋:28 cm ( 雙蓋:鑄鐵蓋 / 玻璃蓋 )
容量:4.8 L
適用人數:5 – 6 人
保固:10 年
📍萬用媽媽鍋
容量:2.3 L
適用人數:3 – 5 人
保固:10 年
鍋底:6mm 厚,提升 25% 的蓄熱效果
---
📍擔心開鍋很麻煩?
超簡單4步驟,輕鬆完成開鍋 ▶ daisyyohoho.com/multee/
|MULTEE 摩堤料理工具組 |我是矽晶不是戲精
❥為什麼我會特別想推薦MULTEE 摩堤的矽晶鍋鏟?說到這個…,我真的是很有感!!!
之前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旅行時,入住了當地的 Airbnb,想說要煎個牛排,殊不知因為油太熱,在煎的時候又忘記把鍋鏟拿起來,結果就把黑色的長得像矽晶的鍋鏟給融化了...... 超可怕😰😰😰!!緊張到讓我立馬私訊屋主說我去買一個給他,幸好屋主人超好的不介意,嗚嗚。
不要以為外面黑色的工具就一定是矽晶,no no no…😤😤😤如果買錯的話,可能就會像我一樣,甚至默默的把毒吃進肚子裡😖😖😖,千萬要慎選!從那次開始我就會特別注意鍋鏟的材質,而摩堤 Multee 的矽晶料理工具組完全沒有這個問題,耐熱程度高達 250 度,可以超放心使用!
----
📍為什麼要選 Multee 家的矽晶料理工具組 ??
√ 食品級矽晶材質,耐熱 -30 ~ 250 度,安全無毒放心使用
√ 彈性材質,不用怕刮鍋底的聲音,看了很順眼!
√ 獨家把手凸點不沾桌設計,方便又衛生!
√ 收納掛掉孔,節省收納空間!
🔥 下單連結: https://lihi.cc/pjPXI
🔥 倒數計時: 即日起~2021/7/16
🔥 黛西開箱文:daisyyohoho.com/multee/
#摩堤 #Multee #鑄鐵鍋 #媽媽鍋 #矽晶料理工具組
琺瑯鑄鐵鍋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順便深層養鍋的日式炸豆腐&不同鑄鐵鍋的挑選原則
#文長慎入
#大古排油煎鍋及輕量coco湯鍋本日結團
下單連結~https://gbf.tw/vob8j
真的是屢試不爽,越到結團日前,大家越會把疑難雜症提出來(是跟我一樣有糾結到最後一刻得再次確認高CP無誤的症頭?)
好好好,就讓有職業病的蘿老師一一來詳解,然後順便還教大家一道好吃又可以順便深層養鍋的日式料理~揚出豆腐,做法請參考
https://lorina.pixnet.net/blog/post/29968501
今天我隨口問了一下小志先生,我看他很愛拿大古的排油煎鍋跟湯鍋做料理,到底是為什麼?
他說,這兩咖『重量輕好使』,是讓他喜歡最重要的原因。再來就是他喜歡鑄鐵煎鍋是因為鍋夠熱,煎排餐的效果最好,而這咖煎鍋的面大,要煎東西一鍋搞定很方便。至於湯鍋也是因為輕可以當一般小湯鍋用,而且煮我們兩人份的麵剛好。
接下來就是回答問題時間
第一個問題先來回覆最新的一個
沒買過大古鑄鐵很想買來玩看看,但又怕跟家裡一堆staub、LC、Turk 重疊性太高,老師可以介紹詳盡一些嗎?
鑄鐵鍋有不同形狀大小、不同塗層,這都會影響到適合製作的料理。我家裡最多的鍋就是鑄鐵鍋,覺得最實用的幾款我分別介紹
💖 LC&staub白琺瑯/黑琺瑯圓鍋(22、24、26cm)
這系列的鍋,我煮湯為主,尤其是需要久熬的湯,像是牛肉湯、骨頭湯、羅宋湯等,白琺瑯的小缺點就是容易吃色,需要用特別的清潔劑清洗,staub鍋蓋的特殊釘點設計,煮湯還是略勝一籌。
💖排油煎鍋(LC方單柄、staub雙耳圓、大古雙耳圓)
這系列的鍋,特別適合想要有高溫炙燒,肉質外酥香內多汁的效果,或是逼油後油脂能留在溝槽中,讓料理清爽不油膩。像是牛排、鴨胸、雞腿、海鮮類的整尾鱸魚、鮭魚、干貝、鮮蝦等,蔬菜類的像是花椰菜、櫛瓜、菇類、蘆筍、茄子等煎過也會多一股香氣。
出場率最高的還是大古,原因就如同上面說的又大又輕且保有鑄鐵鍋蓄熱好的特性。我們拿來一鍋煎海陸餐或蔬菜,還是拿來做pizza跟免揉麵包都很方便。LC鍋邊深度最淺,所以通常是煎戰斧牛排(骨頭才不會卡住),先煎後入烤箱的料理會用。staub雖最美但最不常用,因為真的很重。
💖LC媽媽鍋&staub魚鍋及蜂巢鍋&大古coco鍋
這四咖的共同點就是都適合做先煸後燉或是無水料理。我這四咖的大小容量跟深度也不一樣,魚鍋28cm媽媽鍋26cm用途比較類似,通常是大份量的燉肉、滷肉或煮麻辣鍋會用。蜂巢鍋24公分又淺一點,所以像是壽喜燒、花雕鍋這種湯少一點、邊煮邊涮的料理會用。coco鍋因為大小深度容量,使用上的變化多一些,除了上面說的燉鍋湯鍋(但就大概是2-3人份),也可以當炸鍋(鍋小深度深用的油可以省一些)跟煮飯鍋(鑄鐵鍋煮飯真的是一絕,可以煮到3.5杯米),使用率其實是最高的。
還有其他形狀跟造型的鑄鐵鍋,因為使用率真的低非常多,所以就先略過不介紹。
Q2:木蓋對於台灣潮濕的氣候會不會容易發霉生菌?
我在瑞典氣候乾燥沒有這個問題,廠商那邊的回覆是『確實很多客人買木蓋產品前都會問這個問題,我們也都是告訴客人洗淨後自然風乾即可,後續都沒接到客人反應有發霉喔』
Q3:無塗層鑄鐵鍋可以煮酸性食材?
新鍋子初期可以多烹調油脂含量高的料理,用完盡量養鍋,除了把鍋養好前酸性食材先不要用(大概至少連續使用兩個星期以上,然後有深層養鍋過),其他都還好
Q4:日常養鍋跟深層養鍋的不同?
日常養鍋就是每次用過就上油(就像我們每日基礎保養上乳液),深層養鍋就是定期敷面膜的概念。只是我為了懶,通常都用炸物來取代深層養鍋,養鍋又可以順便吃好料。詳細說明如下
💖日常養鍋
#好比每日擦乳液
每次使用完畢後,確定擦乾/烘乾鍋身+塗上一層薄油
💖深層養鍋
#好比定期敷面膜
若想要有更好的不沾效果,建議做「深層開鍋處理」
1.先用菜瓜布或鬃刷將鍋內洗淨烘乾。
2.準備約半碗的食用油倒入鍋內。
3.使用油刷或菜梗將鍋子內部塗滿油。
4.以最小的火力燒約20-30分鐘,需不定時將鍋內均勻塗佈油質。(小叮嚀:此時請記得將抽油煙機打開,鐵鍋開蓋,且不要遠離。)
5.將鍋內多餘的油倒出,即可直接使用。
Q5:如果一段時間沒使用,鍋子出現鏽斑怎麼辦,還能用嗎?
我自己的經驗是,可以倒一些蛋殼、鹽巴下去增加摩擦力、或倒可樂下去刷,另外還有一招可以讓鏽斑掉比較快的做法是,敷上一層番茄醬,靜置20-30分鐘,然後刷洗乾淨後,再深層養鍋就好囉
以上,為蘿老師嘔心瀝血碎碎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