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現代詩選重點學習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現代詩選重點學習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現代詩選重點學習單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泥盆紀 ⠀◎林宇軒 ⠀ 離開城堡後,學會觀察 長高的牆是如何拉低天空 我記得那些混濁的日子 人群喧鬧,語言模糊 超載的墨水開始掉落 我們提起悲傷的繁史 迎接雨傘的花季 ⠀ 關起門窗,外頭的景色 模糊如高舉的泥盆 腳化為池雙眼成為金幣 我知道故事的結局: 舉手投足都是出生的城 每瞥餘光都必須精準投入 ...
現代詩選重點學習單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泥盆紀 ⠀◎林宇軒
⠀
離開城堡後,學會觀察
長高的牆是如何拉低天空
我記得那些混濁的日子
人群喧鬧,語言模糊
超載的墨水開始掉落
我們提起悲傷的繁史
迎接雨傘的花季
⠀
關起門窗,外頭的景色
模糊如高舉的泥盆
腳化為池雙眼成為金幣
我知道故事的結局:
舉手投足都是出生的城
每瞥餘光都必須精準投入
那些封起的雨和封不了的雨聲
⠀
春天來的時候,我剛被洗淨晾乾
灰色的世界裡沒有絕對
我曾溺水如浮動的島
島上的生物都被圈養
時鐘是主人,定時餵食歷史
這裡沒有悲傷沒有快樂
更沒有形象
⠀
我知道我們都將繼續。
循環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在不會塌陷的天台反覆洗禮
習慣所有的雨及所有黑暗
牆外的風景趨近對鏡
光與光進行遮掩的辯證
直到我們成為一樣的人
⠀
我記得我混濁的樣子
身體是臨時搭建的模型
數字胡亂拼裝如鷹架
手中沒有地圖,迷宮裡
只能沿著風撿拾腳印
看人潮的海浪不斷翻頁翻頁
動作如我翻找從前的灰塵
忘了瞳孔裡有王國的遺跡
古老建築的積水蒸發
世界還是一片模糊
我卻必須了解清楚
⠀
離開城堡後,我重新認識天空
重新學習陰晴交錯
我記得在石牆內的每次祈禱──
在這個年代,乾裂的泥盆
我們曾是窗外的流星
曾被自己的願望灼傷過
⠀
⠀
-
⠀
第43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冠軍得獎作品
⠀
-
⠀
◎ 作者簡介
⠀
林宇軒。在小令眼中屬於寶可夢裡的「『恰雷姆』:據說會透過冥想讓體內的能量提升,並讓第六感變得更加敏銳。會和山野融為一體來消除自己的氣息。」
⠀
-
⠀
◎ 小編小令賞析
⠀
八:先從題目開始,題目的遐想與聯結就很有想像空間。
蔓:還好吧?如果不去特意查詢「泥盆紀」的環境背景與歷史,單就「泥」與「盆」與「紀」這三個詞的匯聚,非得要古老或冶煉或蠻荒嗎?
薛:怎麼覺得根本就反著在誇獎起來了啊?真是危險。
八:題目危險嗎?範圍太大嗎?
蔓:公正一點應該要往下看它如何說服吧,哪有從題目讀詩就開始腦補到爆。
薛:第一個動作從「離開」出發,導致的改變有動詞:「學會、觀察」,接著往下的動態:「長高、拉低、記得、喧鬧、模糊、超載、掉落、提起、迎接」,非常忙碌,幾乎每一行都有一個行為去驅動前進的動能,都有事情在發生、在動作。
八:這不是很普遍常見嗎?刻意挑出動詞又如何?
蔓:這首讀起來好像可以一邊跳舞,很像在下動作指示。
薛:等一下!顯然你們重點錯誤,這是在講述「不能說的無」、「不能說的可」、「不能說的各種疑」不是嗎?
八:個人或讀者們想擁有更多輻射空間,或可能解讀的光譜不行嗎?
蔓:那麼,來談這首拘謹整齊的空間規劃好了。第一段跟第二段都工整得像赴京趕考交卷的試題。最有意思的是:「腳化為池雙眼成為金幣//我知道故事的結局:……/每瞥餘光都必須精準投入/那些封起的雨和封不了的雨聲」。
薛:真是溫柔。開槍就開槍為什麼是餘光?流彈又如何精準投入呢?
八:這首的經營意識比較強烈,或許整體來討論會比較客觀一點,很難段落拆解。
蔓:好吧,那就往下。
薛:還是會一直朝作者提示的方向去思考,雖然美感空間限縮,目的或功能性太強,但或許可以在第三段稍事休息或轉換感受,不會全面沉到底。
八:距離是一種幽微心理的表演。距離有了之後接著是速度。速度是很主觀的,如果從第一段就知道它通篇要處理的主題,接下來讀者能做的就是看它如何抵達,以及抵達過程中的情緒心境,有無翻轉的變化演繹。
蔓:是的,光看第三段「春天來的時候,我剛被洗淨晾乾……//這裡沒有悲傷沒有快樂//更沒有形象」接到第四段「我知道我們都將繼續。……直到我們成為一樣的人」,原本會想問為何「沒有形象」,結果到下一段得到解答,因為目標是被統一成一致的形象。會倒抽一口氣呢。
薛:到第五段,第五段很迫近逼人,卻又優雅矜持。到第六段,工整又回來了,也是漂亮收網的最佳情緒時機點。
八:居然敢用這麼難的詞,怎樣是「最佳情緒時機點」?最好能說清楚。
蔓:可以額外補充嗎?通篇看來,是一種非常人文而柔軟的情懷,那種打動的方式不是掏心掏肺,可接近娓娓道來,苦苦乾澀於自身如意外被席捲上岸的驚惶,可是沒有怨懟或憤恨,明明人性是很懂得如何利用自身勒索,但這首詩沒有,它提出了一個更高度純粹的清明感。
薛:最佳情緒時機點,是指在通篇閱讀的過程中,刻意操作的痕跡不多,並且耐心堆疊,透過動作完成的外景,透過形容貼近的內心,在動詞與名詞間,極度有意識地選擇與排列組合之下,達到最後首尾乾淨如交響樂的嘎然而止。
⠀
八:動詞出場順序:「離開、學會、觀察、長高、拉低、記得、喧鬧、超載、掉落、提起、迎接、關起、高舉、化為、成為、知道、舉手投足、出生、投入、封起、封不了、來、洗淨晾乾、沒有、溺水、浮動、圈養、餵食、沒有沒有更沒有、知道、繼續、循環、塌陷、洗禮、習慣、趨近、進行、辯證、成為、記得、搭建、拼裝、沒有、沿著、撿拾、看、翻頁、翻找、忘了、蒸發、了解、離開、認識、學習、記得、祈禱、曾是、灼傷」這些動詞的使用不論是對比上的錯落,或是延伸情緒營造出的連綿感,都有整體性的有機感。更不用說將名詞揀選後,置入詩作中所能引發的內心共鳴。
⠀
蔓:工整是技巧面的精心設計,冷靜淡然卻是整首詩選擇反抗的姿態。明明是參與歷史現場正面臨危險,應是情緒激昂,或更激烈極端的感官效果,這首詩選擇冷靜自持地給予安全閱讀的心理距離,會否有失真的疑慮?革命能這麼美嗎?
⠀
薛:它做到的是表態學習與私自記得,順從地讓每一句看起來都不服從。能把強烈情感反芻到有條有理,就算全盤皆輸也情深義重的低迴不已。
⠀
--
美術設計:吉兒
圖片來源:小令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金車現代詩徵文比賽,過去曾有明確的抒情浪漫色彩:「注入充滿詩意的幸福元素,塑造出浪漫的文學氛圍」,後改為「將充滿詩意的生活態度透過網路傳播,為台灣社會人文注入充滿詩意的文學氛圍。」
——小編C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香港青年文學獎 #泥盆紀 #林宇軒 #沒有悲傷沒有快樂沒有形象 #對話體賞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24.html
現代詩選重點學習單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工作記事.第二節〉◎陳昌遠
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
我的廠區,仍在運作
齒輪比是合適的,每一支扳手
都有對應的螺絲
而螺絲,有他們對應的位置
有不崩滑的牙,在每一台機器的腔內
穩固著支架,引擎,以及空壓機的管路
這些都經過適當的調整,設定
並且有足量的潤滑
電力與物料是不缺乏的
作業流程是順暢的
訂單,銷量,與產能比例為正
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
我有勞動,也有錢賺,更有招牌
我的廠區就在那條大路旁
黑夜裡也仍在運作
貨車來時,我會用力拉開鐵門。
--
◎作者簡介:
陳昌遠。一九八三年生,高雄人,曾獲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楊牧詩獎。做過十年的報紙印刷技術員。到臺北工作後,發現精神勞動比身體勞動的危害更大,有時會夢到自己還在工廠。以ID:sea35在ptt_poem板長大。
--
◎小編 烏龍 賞析
當我們試著從網路上的教科書圖書館,大略回顧一下近十年的高職國文課本選讀的現代詩,會發現其中出現的詩人如:徐志摩、鄭愁予、余光中、紀弦、瘂弦、白萩、洛夫等人,幾乎也都是普通型高中國文課本中的常客,尤其是徐志摩〈再別康橋〉與鄭愁予〈錯誤〉兩首。若法規中對於高職國語文教育的期望是:「獲取專業知識和跨領域學習的橋樑,亦有助於造就技能與才識兼備的優質人才。」那目前對於技術型高中的選文,至少以現代詩方面而言是需要受到質疑與重新思考的。
在〈技術型高中的國語文教育政策與教師、升學考試的反饋〉中,研究者透過項技術型高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試圖從中探討現在技術型高中的教師對國語文教育走向的普遍看法,其中某部分的調查呈現出:「大致而言,教師們同意技術型高中的國語文教科書選用技術題材相關篇章,但認為『現代篇章』可能比『古典篇章』合宜。......(中略)但無論是『現代篇章』或『古典篇章』,教師們均認同教學重點『宜在人文層面,而非專科知識』。」
究竟要怎麼樣將技術型題材與人文層面結合,作為技術型高中國語文教科書的選讀課文?以現代詩而言,陳昌遠的《工作記事》或許能夠作為其中一個參考方向。
整本詩集中出現了許多只有在工廠才較容易出現的物品,如扳手、工作服、管線、安全開關、螺絲等,作者透過自己在印刷工廠工作的經驗為基礎,將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與現實工廠工作結合,透過個體去看工廠、透過工廠的器物再回看自己。
在其中第2節,詩人以「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為開頭,回應一般人對於工廠工作人員的刻板印象,透過「不缺乏的、是順暢的、比例為正」等敘述,看似以一種正向態度進行反駁,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樣不缺乏又順暢且比例為正的背後,是一系列機器與機器的反覆運作,詩人在形容工廠運轉狀況時,用了「對應、專屬、穩固」等詞,彷彿對應了工廠裡的工作是某種規律且機械性的進行,連人都因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而逐漸機械化。
最末尾,即使詩人又重複說了一次:「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我有勞動,也有錢賺,更有招牌/我的廠區就在那條大路旁」但或許困頓的真的不是物質生活本身,而是一般人看不到的,那顆因日日夜夜重複而逐漸麻木的心。
--
美術編輯:泱泱
圖片來源:泱泱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技職教育課本詩選 #陳昌遠 #工作記事第二節 #工廠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12.html
現代詩選重點學習單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選一本好書到你心裡:選書師的職人心法
人生沒有正確答案
有的話,它必定藏在書本裡
我是如此相信的。
——《解憂書店:出租大叔的人生借問站》
如果你的朋友生日,
想送一份禮物給他,
你會如何挑選禮物呢?
你一定要瞭解你朋友的喜好,知道他的生日,並且到文具禮品店或百貨商場挑選一個最適合的他的禮物對吧?如果挑到他喜歡的禮物,賓果!你會贏得他的肯定和感謝,怎麼挑、如何選,還真是一門學問。
<挑選適合當下閱讀的一本書>
如果這世界上有人專門為讀者挑書,負責選一本好書給對方,並且可以精準的投其所好,選出符合當下心情適合看的書,那麼這種職業就叫做「選書師」,很特別的職業吧?怎麼以前都沒有聽說過?
因為它是新興的職業,有人正式為它命名是在2005年(參見吉井忍《東京本屋記事),為這個職業命名的人物叫做幅允孝,他是一位日本人,從事的行業是專門為大型書店設計書籍的陳列和布置,也幫忙負責挑選適合的書,放在特定的空間裡,不只是書店,還有百貨公司、餐廳、咖啡店、醫院診所、老人安養機構、學校、飯店等各種商業空間和私人場所。
銀快之所以會知道幅允孝先生,是在2013年的夏天,我和妻子逛天母太平洋百貨的淳久堂書店,偶然間找到有人採訪幅允孝的工作撰寫成的一本書《傾聽書本的聲音》作者是高瀨毅先生,那是一本日文書,我看了很喜歡,當下就決定買回家,並不知道日後我會走上「選書師」這一行。
<為書本和讀者之間搭建一座橋樑>
從事書店及出版的工作已有十多年的歷程,經常遇到許多讀者問我,有什麼書可以推薦的嗎?我自己熱愛閱讀,除了自己的書房和書店之外,我也對別人的書架感到好奇,因為學生時代很喜歡逛二手書店,我幾乎能背下文學書區陳列的收藏,憑藉這種記憶力,開始建構我內心不斷擴張的閱讀書單。
後來開始經營二手書店,有機會到客人的家中收購舊書,我也會留意他們的書架上擺了什麼書,是什麼樣的人會看這些書,不知不覺養成了一個習慣:看到這本書,我會想像誰會拿起它來閱讀;看到讀者我會想說要不要推薦一本適合他看的書,我將人與書、書與人之間的連結,透過浪漫的想像串連起來,這個過程使我擁有了成為選書師的能力。
<懂得如何猜測讀者心中的想法>
有一回幾個朋友和我聊天,過了幾分鐘,我突然冒出一句和話題不相干的話:「我知道你大概喜歡看哪些書了。」雖然當下他們還沒有意識到我在說什麼,很快的話題又繞到最近很夯的球賽,可是我的一句話,把朋友給震懾到,他有點疑惑,為什麼我可以憑藉著聊天的內容,迅速判斷出他會看什麼樣的書?
這令他想起之前曾經在電視上看過的一個日本節目:他們請來一位能透過言談舉止,排名出受測者喜歡的東西或重要人事物優先順序的專家在觀眾面前展現他驚人的讀心術,形式和選書師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夠藉由聊天快速進行分析,精確猜中對方的想法,彷彿能讀進你的潛意識,瞬間和你的靈魂連上線,哪有這麼神?
其實,選書師的能力養成,首先呢,來自平日的大量閱讀及知識累積,其次呢,跟提問力有關,如何透過聊天針對讀者的需求進行提問來縮小可推薦書籍的選取範圍,並掌握對方的閱讀喜好和關心的議題,這點很重要。
平時我們該如何訓練這樣的能力呢?
有個簡單的方法,你可以平時自我訓練一下。
網路書店都有所謂的暢銷排行榜,圖書館也有借閱的排行榜,這些榜上有名的書本,它們一定是滿足了大部分讀者心中的焦慮和欲望,比方說,英語學習的書賣得好,因為大部分人認為自己的英語始終學不好,應該買本書來讀;又或者像是情緒方面的書賣得好,那是因為現代人對於情緒管理,總覺得自己好像哪裡嚴重不足,與他人之間的溝通也經常卡關,所以溝通學、說話術的書也很暢銷,像這樣當你焦慮某件事,那方面的書籍就會賣得動。
另外,就是能滿足你欲望的書,也是排行榜的常勝軍,比方說教人如何身材變苗條,怎麼樣能夠成為眾人注目的網紅,要怎樣才能賺到第一桶金,如何寫履歷一定能找到工作,成為卓越人士的成功學也是書市的寵兒,透過這些觀察和練習你會發現,只要找到讀者焦慮和欲望的事,就能為對方挑選適合的書。
<文學讀者是成為專業讀者的基礎>
又有朋友會問我,如果不喜歡看暢銷書或是商業書、心靈成長類的讀物,難道就沒有別的選擇嗎?其實,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專業讀者,進而擁有選書師挑選的眼光,那你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學類的書籍,包括現代詩集、散文小品、華文創作、翻譯文學/小說、中外的經典文學名著。
因為理解文學作品是進入專業讀者的一個門檻,對於文句的理解到文學的欣賞本身就是審美經驗的培養,有了文學閱讀的經驗,去涉獵一些歷史、哲學、藝術還有人文社科類的書籍,才能吸收並讀得進去。
這些不同類別的書籍,很需要理解力的輔助才能閱讀,如果要成為一位專業的選書師,那你一定要廣泛涉獵各種科目的知識類書籍,這樣才能推薦比較有深度有內涵的書,才不會輕易被讀者的提問難倒。
(現在坊間的《閱讀理解》雜誌,著重在國民義務教育的培養閱讀素養及理解力,就是在培養專業讀者和小小選書師喔。)
<關鍵詞匹配是選書的核心技術>
精準選書,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關鍵詞匹配。
將讀者的背景資料喜好和曾經看過的書,分析出幾組關鍵詞,再從你所知的好書當中找到可以與之匹配的書目,這個過程就是選書師在做的事。
我會知道你有渴望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和溝通模式的需求,我會知道你想要進一步的探索自己,認識自我的需求,我會知道你對於大學畢業以後,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要找哪一類的工作才適合,我會知道你想多一點瞭解這個世界,以及未來的變化,我怎麼會知道這些呢?因為我有認真觀察過大學生這個族群,在你們的這個年紀,會關心的事物全部羅列出來就是這些,而我能從曾經讀過,接觸過的書本當中,找到符合你們心中想讀的那本書。
其實選書師早就存在這個世界上,
他們是出版編輯、圖書採購、書店店主和書店店員
圖書推廣老師,圖書館員,版權經紀,
還有能夠為朋友推薦好書的你。
為什麼人們會需要選書師呢?
不是大家都有選書的能力嗎?
因為沒有人想到要把這些關於閱讀
包含在知識分享的核心價值
從日常的行為當中提取出來。
這世界懂得選書的人太多了
也有人對於茫茫書海不知從何選起
因為「選擇困難」而苦惱不已。
選書師就像是書迷宮的引路人
知識海洋的領航者一般的存在
為那些尋找答案的人找到適合當下閱讀的書
成為解決問題的知識專門家。
這樣的工作是為了替讀者省下時間,
找到更貼近自身需求的讀物。
能夠在書本和讀者之間搭建起媒合的橋樑,
就是選書師存在的意義。
全文原載於《元智大學全球在地文化報》
因為篇幅字數限制,部分文字進行刪節,特此說明。
執行主編 / 陳巍仁
(本期主軸:書與人的連結)出刊日期 2020 年 5 月 30 日
電子檔下載傳送門在下方留言第一則
文字 / 銀色快手
攝影 / 尤齡緯(選書師培訓工作坊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