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演繹法歸納法例子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演繹法歸納法例子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arcato (我不要當死大學生!)看板SENIORHIGH標題大考經驗分享 (二)時間Fri...
歸納法和演繹法的真諦
提起這兩個名詞,雖是老生常談,但我可是花了很久的時間才領會了它們的妙用。讀
書,尤其是應付升學的書,循序漸進、畫重點、做習題等等是一回事,但如何組織、整理
所讀的知識,然後消化吸收,並能在需要的時候適當地從腦中叫出他們,則是另一番學問
。
歸納法跟演繹法分別為培根和笛卡兒兩位所提倡,他們既是科學家,也是哲學家。本
來,這兩個方法是驗證理論的工具,各自有一定的假設與程序,並非三兩句話說得完的,
不過我很不敬地、很不負責任地把歸納法解釋成「博覽資料而後整合成一個道理」,演繹
法則是「由一個道理,推及出去,應用在不同的事情上」。前者就像宋明理學中程朱學派
的的「格物窮理」,後者就像陸王學派的「直指本心」。
這些東西跟考大學有什關係呢?在我的讀書方法裡,常常是先用歸納法,然後用演繹
法。舉數學為例好了,我讀某本參考書,在「空間中的直線與平面」這個主題裡有十個題
型,不外乎是幾條線跟幾個面交來交去的事情。我會先把每題搞懂,知道碰到平面相交時
有幾種應對方法,兩歪斜線又有幾種方法。接著我來歸納,碰到這一些題型,有哪些定義
可以幫忙,例如三垂線定理;要用什麼程序來判斷圖形、設統一的參數、或利用外積法。
哪種方法常用,哪種要先用… 最後,我從經驗知道一套道理。下次碰到陌生的題型時,
就應用這個道理。這個例子很明白,看似簡單,但我們常常忘了要這樣讀書。
我再舉作文為例。剛開始寫聯考作文時,我隨興之所至,不按牌理出牌,得分總是不
穩定。終於,我發現我不是那樣有才情的人,不用練習就能半小時內把作文寫得穩穩當當
,於是,我開始應用歸納法跟演繹法研究怎麼寫好作文。我從論說文著手,先看了很多聯
考高分範文,觀察別人在介紹不同的主題時,有哪些共同的筆法,接著看別人「起」、「
承」寫到主題的什麼程度,然後仔細觀察他們如何「轉」進關鍵,營造文章最精采之處。
看看好的文章都在哪幾段舉實例,實例和說理的份量怎麼分配,哪些時候舉反例,哪些時
候走險路…等等,最後,自己得到了一套道理。現在輪到我拿一道陌生的考題來思考了,
我依照歸納的道理,一步一步設計結構,發展立論…演繹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歸納法和演繹法雖然源自科學、哲學,但若用在「升學」,卻是處處可用。我是文組
,還是將兩種方法應用在五門主科上,成功地建立了五個方便存取的資料庫。推荐給大家
試試看,如果你肯用心研究,相信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善用資料 讀書讀在刀口
很多人小考不錯,段考平平,大考栽倒,除了可能是過於緊張外,另一個可能就是他
們平時就朝著錯誤的方向準備。我想強調兩點,第一,目標放在聯考,千萬別被小考迷惑
,考不好沒關係,畢竟有太多東西聯考是不考的;第二,常常注意自己的準備方向、格局
是否和聯考一致。
怎麼知道聯考考什麼?當然是看考古題了。我在高三開學時就瀏覽了各科近五年的考
題,看看題型,看看難度,看看各科注重的能力。儘管每年考題的風格不斷在改變,但多
觀察幾年試題,絕對會發現出題者不考的東西,還能了解試卷的遊戲規則,更甚者,若仔
細鑽研每一題,往往能發現老師們引誘答題、安排線索的既定模式。例如,歷史科流行的
史料題,解題的步驟往往是先從史料中找出特定的事件或新發明物品的描述,從而推斷相
關事件或人物的年代,或是新事物發明的時間,接著再由史料的敘述口吻、立場等得知敘
述者的背景,最後蒐集到完整的答題資訊。簡言之,先看過考古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準
備時需加強的重點,安排最適合自己、最有效率的複習方向。
高三的一年中,學校都會發下許多的資料,有的講心態調適,有的講考試制度,有的
講生涯規劃,有的講健康須知,都是很寶貴的東西,要多多珍惜。許多人申請入學時才開
始選擇校系、規劃生涯,不但草率,而且影響了指考的準備;有的人死讀書不顧身體,等
到鬧出大病才來後悔…這些都是應該避免的錯誤。
搞清楚準備的重點後,每個人都會安排自己的讀書計畫。我絕對不盲從學校老師的進
度,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強項也有弱點,不跟老師走並不是罪過,反而是真正明智的作法。
例如,我很早就決定先特重國英數三科,至於史地則放到週末一起念,而且是等到學測前
兩個月再唸(我認為我這兩科對我來說可以速成。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這樣做!)。決定
這樣做之後,我的小考都亂寫,不及格也不在意,更不覺得丟臉。但我考前兩個月果真開
始拼史地,盡全力衝,最後也唸起來了。只要對自己誠實,每個人都應該有自信地走自己
的路。
※ 編輯: Marcato 來自: 220.136.166.68 (08/05 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