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趕快入秋喔!
最近白天還是好熱。
早上沒胃口時就來ㄧ杯滿滿活力又清爽的smoothie 吧~
最近已經打了兩次給青少年當早餐,
幸好他喜歡,本來還很擔心椰子味和超級綠色粉他會不喜歡,他和刁民都不喜歡椰子味。
蛋白質方面,我自己連乳清都沒在喝了,乳清多少還是會添加人工香料,連自己不喝的,我怎麼可能...
好想趕快入秋喔!
最近白天還是好熱。
早上沒胃口時就來ㄧ杯滿滿活力又清爽的smoothie 吧~
最近已經打了兩次給青少年當早餐,
幸好他喜歡,本來還很擔心椰子味和超級綠色粉他會不喜歡,他和刁民都不喜歡椰子味。
蛋白質方面,我自己連乳清都沒在喝了,乳清多少還是會添加人工香料,連自己不喝的,我怎麼可能給發育中的孩子喝,所以特別在iHerb 買了 @mama_daphne & @4njiu 推薦的天然膠原蛋白粉,成份以及品牌請往後看。
之前打smoothie 通常我只會打冷凍莓果累+香蕉+植物奶,後來請教了 @4njiu 。
她教了我一套公式,我也分享給你們,謝謝Anjiu 的無私分享。
Smoothie formula:
一份蛋白質 (20g)
1-2匙 油脂
1-2匙 纖維
1/4杯 水果
綠葉蔬菜
1-2杯液體
🎀舉例:
油脂(好油、堅果或酪梨)
纖維 (冷凍白花椰沒味道、奇亞籽、亞麻仁籽、洋車前子)
蔬菜 (中性無味,像是花椰菜節瓜冷凍打進去都沒味道)
液體 (植物奶或水)
水果(藍莓、草莓、香蕉 你愛的)
也可以加超級食物
例如:蜂花粉、可可豆、螺旋藻、卡姆卡姆、瑪卡。
-----------------------------------------------------
今天的smoothie
冷凍草莓購於:好市多
冷凍藍莓購於:里仁
核桃奶:跟著 @sophieemomo 買的
自從喝了核桃奶和腰果奶之後我已經回不去杏仁奶🤣
其它都購於iHerb
🎀材料
1. 巧克力椰子膠原蛋白粉2湯匙(內含湯匙)
2. 香蕉一根(可切片冷凍)、酪梨1/4顆、冷凍大顆草莓隨意5-10顆、冷凍藍莓隨意15~20顆左右。
3. 核桃奶 150-200ml
4. 卡姆卡姆 1小湯匙(tsp)
5. 超級綠色粉 1大湯匙(tbsp)
(這個補充說明一下,因為我怕青少年不能接受,我只加1小湯匙,我自己喝會加1大湯匙。)
6. 洋車前子榖粉 1小湯匙(tsp)也可以加1大湯匙(tbsp)
7. 可可碎片1大湯匙(tbsp)
8. 椰糖或蜂蜜隨意,依照個人喜好甜度。
🎀作法:
1. 將所有的材料放入攪拌機,攪拌均勻。
2. 最後加入可可碎片用低轉速或稍微攪碎一下下即可,這樣可以喝到一顆顆的巧克力片。
3. 倒出,裝飾,拍照,開喝。
4. 也可以前一天做好放冷凍,隔天早上優雅地加一點植物奶或水⋯之類再打一下就好,不用匆忙地趕時間。
(Anjiu 教我的)
✔️溫馨小提示:
1. 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自行變化,只要記住基本原則即可。
2. 因為容積率那些我就不換算克數給大家,ml在某些材料下是不等於g的。
基本上1大湯匙(tbsp)=15ml
但洋車前子粉是9g 可可碎片是7.5g
例如:一匙的糖與一匙的醋的重量就絕對不同了。
我們自己打給自己喝的不用算這麼精細啦!就拿著標準量匙看你要一小湯匙或ㄧ大湯匙,隨性就好,沒差那個幾小克啦!
你喜歡梭哈放,我也是沒意見,味道可以接受就好。
-----------------------------------------------------
☀️9/15打卡(第2063日)
彈力帶熱身啟動
史密斯單腳後蹲各4X10(空、14)
哈克深蹲的+彈力帶4X10(空、27)
史密斯跪姿蹲4X10(14、27)
髖伸4X10
機器臀推6X10(27)
機器髖外展兩種角度各4X10~12(27、32)
滑輪後推踢各4X10(2.5、5)
上斜啞鈴推3X10~12(10、15)
上斜啞鈴窄距推 3X10~12(10、15)
#workout#training#trainingday#fitnesslife#fitness#gym#healtyfood#gymlife#protein#eatright#fit#cooking#重訓日#健康飲食#翹臀#healthychoices#fitnessgirl#homemade#homecooking#fitnessmotivation#instafitness#eatrealfood#懶婦健身#懶婦廚房#高蛋白#健康飲食#smoothie#果昔
滑輪公式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會考之思─教育要帶孩子去哪裡
薛慧綺/教(台東市)
國中會考中,仍有偏鄉考生對某些考科是直接放棄。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廿四日「會考自然科,出現城鄉差距」的報導,讓我想起擔任會考監試委員時無意間發現的情境,藉此分享一下我的所見。
我監試的考場,有一半是某國中體育班學生,坐在講桌正前方的一位,特別引起我的注意。社會科、國文科都非常認真思考、作答,答案也近乎正確,寫作測驗更是寫到第二面的三分之一,且段落明晰。然而,數學科卻是幾乎不看題目的隨意畫卡;自然科剛開始還努力答題,遇到滑輪、電路等與物理相關、可能需要計算的題目時,就是一臉懊喪,胡亂填答;英文科第一大題還勉強,後面遇到閱讀題,也是直接放棄。
從這位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可以算是有心想讀書的孩子,社會、國文,乃至於自然科中的化學或生物,應該都有認真準備吧?但為什麼其他科目,會選擇無奈地放棄呢?這樣的孩子,我相信不只是這裡,全國各地皆有,為數不少且逐年增加。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即使上了高中,也只會加深挫折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數學不要硬背公式、自然科要實驗與探究、英文要重視聽力與口說,都是新課綱「素養」精神的要項,也是值得努力的目標。設計課綱與決定教材的專家學者們,是否捫心自問:什麼樣的情境下,可以不透過前人的理論或知識基礎,就發現一個公式且運用自如?可以自己傾注溶液、組裝零件、摘花採果,就知道自然界的道理?可以隨時如身處國外,自然而然地會聽會講?尤其在各方資源不足的偏鄉,可能連基本學科都顧不上時,這樣的教學與考試內容,無疑是不公平的。
教育部國教署強調,已補助各地方政府辦理相關提升教學設備計畫,鼓勵各校申請實驗設備的建置,同時亦辦理中小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工作坊,以補足偏鄉教師資源。但這不僅是硬體與師資的問題,而是教育根本步驟錯誤的問題。
一○八課綱新增了跨學科彈性課程之後,基礎學科時數大減,對科目的基本認識不夠,要懵懂茫然的國中生如何依興趣選擇課程?基本理論都不會,如何走進實驗室自由探究實作?學問有其順序與邏輯,如今已站在最高學術殿堂的學者們,是否就忘了自己以前求學的過程與面對課題的困境?
朱熹強調「格物致知」,萬事萬物皆可有理;王陽明面對竹子數日,僅得到飢腸轆轆與頭暈幻聽的結果,並未「格」出任何「知」來。兩位學者如此大的分歧在於,朱熹認為應從外物去證明事理的存在,是先有理而證之,王陽明若未先得理,則如何得證?套用到現今的教育現場亦然,國民教育應該是培養全體國民達到某一知識水準,且以此為基準,發展各項專長。如今在還沒認識根本,就要往分枝邁進,無疑是教孩子邯鄲學步,最後一事無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