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減壓團體方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減壓團體方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減壓團體方案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即日專欄:以規管取締禁止是處理新型煙草產品之道 凡事皆不宜過度,從過度到沉溺再演變至失控,不能自拔,又豈止官媒眼中的「精神鴉片」、「電子毒品」電子網絡遊戲,但作為一盤千億級數產業,若非沉迷失控,不失為另一種娛樂減壓方式,畢竟今天電競亦可成產業。難道一刀切禁止打機,立即天下太平,人人專注學業?又如飲...
減壓團體方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日專欄:以規管取締禁止是處理新型煙草產品之道
凡事皆不宜過度,從過度到沉溺再演變至失控,不能自拔,又豈止官媒眼中的「精神鴉片」、「電子毒品」電子網絡遊戲,但作為一盤千億級數產業,若非沉迷失控,不失為另一種娛樂減壓方式,畢竟今天電競亦可成產業。難道一刀切禁止打機,立即天下太平,人人專注學業?又如飲酒,淺酌怡情,酗酒卻亂性傷身,港府早已立法禁止向18歲以下未成年人士賣酒或提供酒類,過去寓禁於徵到今天免酒稅,香港升呢成亞洲紅酒交易中心,市場是大了,卻不見得香港淪為酗酒中心。本應從教育著眼,師長均有責任助年輕人建立正確價值觀,從而作出正確行為模式,而非一言堂一刀切一句「唔准」二句「禁止」的家長式鐵腕手法即得以如其所願。
正如立法會正審議有關禁止另類吸煙產品條例草案,有議員早前提出禁止電子煙,但規管加熱煙;部分來自反煙團體冀港府一刀切,全禁電子煙與加熱煙。這課題上,先要弄清楚電子煙和加熱煙分別,兩者根本大不同,電子煙是加熱液體,不含煙草;加熱煙是加熱煙草,屬煙草產品。「新型煙草產品」通常意指加熱煙及電子煙;「加熱煙」則只是指加熱煙。內地及世界各地政府早已陸續對加熱煙表態;規管才是國際趨勢。
回顧2019年食衛局提出全禁方案,當時僅30多個國家讓加熱煙產品進入市場,現已增至近70個,如日本、韓國、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即使以全面禁煙為控煙政策目標的英國及新西蘭,也認同此類新型煙草產品有助減低對吸煙者危害,採用監管而非禁止方案。國家早前已對新型煙草產品表態,同樣是傾向監管不是禁止。明顯較香港進步。今年3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就發出徵求意見稿,表示傾向監管而非禁止這些新型煙草產品。內地官媒提到部分新型產品相比傳統香煙有明顯減害作用;為促進行業產業規範化發展,維護公眾健康,必須出台監管措施,讓行業走向正規化。
香港主要旅客來自內地,如內地規管加熱煙而香港全禁,無疑對本地旅遊業產生更大影響。立法會有關法案委員會建議食衛局將加熱煙納入現有控煙法框架下監管,以監管取締禁止,因瞻前顧後之間,全禁反效果肯定把問題轉嫁給海關打擊黑市走私活動而非真正解決問題。不要以為成功禁煙可一勞永逸。食衛局應接納議員提出方案,學習國家做法,將加熱煙納入現有法例作煙草產品規管,以監管取締禁止。好處是能防止青少年接觸產品,同時令成年煙民有正規途徑購買有關產品,政府又可徵稅兼抑制黑市買賣。
原文:https://bit.ly/2VSYpDl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am730 #談財經 #胡孟青 #胡孟青專頁 #電子煙 #加熱煙
減壓團體方案 在 曾正奇博士 - 親子關係/心理健康/自我探索/心理諮詢/諮商輔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期研究證實,許多現代人的疾病,都跟心理壓力或情緒困擾有關,你是否想要更健康的生活呢?
這則短片跟你分享一個你可獨立完成,並能有效減壓的心理健康促進方式。
觀看影片
請點擊下列網址
https://youtu.be/yGAqV4rNFhI
*************************************
🎉正奇近期開課🎉
📍「經驗與賦能」督導團體-2019下半年場次
已確定開課,尚有名額~~~
日期:108/09/23、10/21、11/18、12/16、109/01/06
時間:週一18:30-21:00
報名網址:https://pse.is/H97QQ
原價:8000元
好康方案:三人團報價7500元
單堂報名方案:單堂1800元
📍第二梯次「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進階
時數:為期9個月的訓練,每個月1堂(共計9天),每堂7小時,總計訓練時數為63小時
報名網站:http://tinyurl.com/y3pqka4p
原價:25000元
好康方案:09/26前報名享早鳥價18000元
📍【個別諮商中的空椅子】-心理劇與完形的應用-
日期:108/12/07(六)09:00-17:00
報名網址:https://pse.is/EP2HT
原價:3500元
好康方案:11/07前享早鳥價2600元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追蹤我的粉絲專頁或點擊下方連結,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https://pse.is/FH72W
減壓團體方案 在 黃梓謙 Gary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星島日報 - 慎思而行 25-3-2019
解決醫療系統失衡 關鍵在公營改革
香港公私營醫療失衡,非朝夕之事。早於○八年,時任食衞局局長周一嶽在推動醫療改革時,已經指出香港公私營醫療嚴重失衡,即大部分市民依靠公營醫療服務,但公立醫院卻得不到合理數量的醫生照顧眾多病人。時至今天,失衡問題每況愈下,數據顯示四成五的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正照顧香港約九成的病人,而其餘五成五私家醫生僅照顧一成的病人。隨着人口老化,如果政策不變,預期公立醫院醫生的工作量只會有增無減,更有心有力的醫生也會因壓力「爆煲」和惡劣的工作環境而轉投私人執業。要解決積累已久的政策大難題,沒有政府可以一步到位,但必須要拿出勇氣,克服政治阻力,落實有效措拖,絕不能坐以待斃。
醫者父母心 以大眾利益為本
曾到公立醫院輪候街症的市民都不難體會公營醫院醫生每天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犧牲個人作息時間,堅持緊守崗位,不辭勞苦地服務市民,着實令市民對香港醫生肅然起敬,更啟發筆者對整個公營醫療制度的反思。不過,在放寬引入海外醫生來港執業一役,以至近日醫委會全數否決四個豁免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方案,醫學界受到建制與泛民的罕有夾擊,社會更有評論認為業界拒絕放寬引入海外醫生是出於保護主義心態,擔心海外醫生對本地醫生的生計帶來衝擊。
政治乃眾人之事,香港今日所面對的公私營醫療失衡問題已不單純是業界利益問題,而是全社會關注的公眾利益問題。筆者理解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就無可避免成為政治事件,各持份者均為所屬團體的利益據理力爭。正如醫學會會長所言,他要向自己的選民而非向特首負責。
面對人口老化,醫療需求急升,公營醫療人手流失,導致留守公營醫療體系的醫生疲於奔命。筆者希望懷着父母心的醫生三思,專業自主要維護,但不等如業界利益可以凌駕現實需要,忽視公眾利益。
醫生不足和公私營醫療失衡並非香港獨有問題,但新加坡政府處理得宜,在過去十年急起直追,令醫療系統日漸完善。例如,新加坡在引入海外醫生時,設立頂尖學府名單,畢業生可享免試制度,合乎相關資歷海外醫生可申請有限度註冊,海外醫生在實習監督期使用,完成相關規定便可申請註冊正式執業牌照,比本港的考試制度簡單,又能保障醫療質素。
星洲削認可院校數目 制度靈活
此外,多數在新加坡的海外醫生更留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大大紓緩人手不足的壓力。根據資料顯示,新加坡有約百分之四十二點五為外地訓練醫生,當中約有七成六在公營醫療體系工作。最近,新加坡衞生部與醫藥理事會決定大幅削減認可外地院校數目,由一百五十八所減至一百所,正正反映她們制度靈活。新加坡政府明白只要醫生人數足夠,就可調整政策,逐漸提高海外醫生門檻,保障醫療質素及本地醫生的利益。
筆者支持放寬引入海外醫生,但不等同於醫學界要放棄專業自主,「打開中門」,讓不及格的劣質海外醫生湧入香港,破壞本港醫療系統。香港可參考新加坡,設立較短的認可全球醫學院清單,主打與香港醫學院課程水平相若的世界頂尖醫學院,同時規定循此途徑引入的海外醫生必須在公立醫院工作,優先為公營醫療系統減壓,保護社會大眾的利益。
當然,遠水不能救近火,調整現行機制,引入優質海外醫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讓海外醫生和更多本地醫生繼續留在公營體系服務。
政府與醫管局在改善醫院工作環境、工作晉升及待遇等議題上,應多與前綫醫生溝通,作出相應政策調整,才有機會扭轉劣勢,解決本港公私營醫療失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