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洛可可中國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洛可可中國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洛可可中國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洛可可中國風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37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是中國的中國風】 以上此作品看來熟悉又陌生,它似乎要描繪中國的風景,但卻帶着濃厚的歐洲風格與傳統。事實上,此畫畫家布雪從來沒有到過中國,那麼他為什麼會畫這種畫,又是參考什麼來繪畫的呢? 十八世紀的法國,藝術以洛可可(Rococo)風格為主,原先主要是指造型精細、表現自然曲線之美的建築裝飾風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米芝蓮名單剛公報,當中,三星餐廳新增一個熟悉名字:Caprice。久違了四年,這家高級法國餐廳,今年重奪最高榮耀,絕對有迹可尋。Caprice,它剛好集合結了一家好餐廳的各項元素。 典雅有氣派的裝潢,30年代巴黎+Art deco壁畫+一點巴洛克混中國風,華麗而含蓄的水晶吊燈、寬敞座位及間...

洛可可中國風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5 13:41:19

【不是中國的中國風】 以上此作品看來熟悉又陌生,它似乎要描繪中國的風景,但卻帶着濃厚的歐洲風格與傳統。事實上,此畫畫家布雪從來沒有到過中國,那麼他為什麼會畫這種畫,又是參考什麼來繪畫的呢? 十八世紀的法國,藝術以洛可可(Rococo)風格為主,原先主要是指造型精細、表現自然曲線之美的建築裝飾風格...

  • 洛可可中國風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5 17:30:11
    有 4 人按讚

    【不是中國的中國風】

    以上此作品看來熟悉又陌生,它似乎要描繪中國的風景,但卻帶着濃厚的歐洲風格與傳統。事實上,此畫畫家布雪從來沒有到過中國,那麼他為什麼會畫這種畫,又是參考什麼來繪畫的呢?

    十八世紀的法國,藝術以洛可可(Rococo)風格為主,原先主要是指造型精細、表現自然曲線之美的建築裝飾風格。而Rococo一字源自法語Rocaille,帶有「混合着貝殼的石頭」的意思。在繪畫方面,則延續其精緻之路線,強調細節與粉色色調,多以享樂休閒,貴族嬉戲等為主題。恰好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統治期間,東印度公司的遠東貿易令許多中國器物流入歐洲,大受歡迎,於是布雪就將當時流行的洛可可繪畫藝術與中國物品和圖像融合起來,畫下了一系列的作品,這幅《中國園林》就是其中之一。畫中可見兩位貴族女子坐在中央,衣着華麗,享受着美景,僕人又為其中一名女子梳妝。畫家本身亦甚愛收藏亞洲來的飾品與器物,因此,構圖中擺放了紅漆椅桌、青花瓷、花籃、團扇、中國傘等等,每件均精細刻劃,全圖洋溢着寫意與貴族的悠閒。這幅畫中儘管出現不少頗寫實的中國元素(如青花瓷),整體畫面風貌卻與當時的中國偏差甚遠,它混合了許多東方與西方的元素,反映當時歐洲人對中國的想象,從現代人的角度看,他們更像是一羣在玩角色扮演(cosplay)的法國貴族。

    這種風格又被稱為「中國風」(Chinoiserie),流行於17-18世紀的歐洲,除了繪畫,更旁及室內設計、傢具、陶瓷、紡織品及花園設計等領域。

    布雪對於古老神秘的東方有濃厚的興趣,除了這幅畫以外,他還畫過《中國皇帝上朝》、《中國捕魚風光》、《中國集市》等作品,甚至連乾隆皇帝都收藏有他所繪製的東方主題壁毯。

    作品資料:
    約1742年 法國 法蘭克斯.布雪(François Boucher)
    《中國園林》(The Chinese Garden)
    縱40.5cm,橫48cm
    油畫,畫布
    法國Museum of Fine Arts and Archeology of Besançon藏

    📸圖片來源: 法國Museum of Fine Arts and Archeology of Besançon

    #有人物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歷史 #法國 #中國風 #中國 #洛可可風 #chinoiserie #apaintingaday #decoration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women #hkig #artist #museum #chinesegarden #paintings #french #chinese #Rococo

  • 洛可可中國風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07:27:12
    有 760 人按讚

    【私讀推薦】~《青花瓷的故事》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寵妃,也是洛可可藝術推動者-龐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1721-1764)穩坐官方「首席情婦」寶座多年,曾經享盡恩寵權勢滔天,在法國人民眼裡看來,她甚至得為「七年戰爭」敗戰負起責任。

    你想,若是無足輕重,龐巴杜夫人又何須擔此〝重任〞?

    無奈儘管縱橫宮廷,儼然波旁王朝地下首相兼文化部長,深深影響凡爾賽宮與民間美感品味,龐巴杜夫人的中產階級出身依舊成為貴族笑柄,使她的本名珍妮・安托瓦內特・普瓦松(Jeanne-Antoinette Poisson)都被拿來作文章。因為姓氏為Poisson,向來尖酸勢利的貴族們私下便譏笑她為poissonnades,誰叫poisson就有魚的含義🐟。

    洛可可文化不僅反映在繪畫、建築或家具…等類,同時也展現於器物,尤其是瓷器。龐巴杜夫人所處的18世紀中期,中國早已不再壟斷世界瓷器市場;歐洲在長期購入大量中國瓷器之後,經過不屈不撓的多年追尋,終於迎來翻身機會。

    --------------

    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Friedrich August I der Starke,1670-1733)本人就是個無可救藥的瓷器狂粉,在他全力支持之下,為歐洲率先找出瓷器製作祕方,於18世紀初開啟麥森(Meissen)瓷廠之偉業。

    在此之前,這位敗家子國王傾注國力家財就為了蒐集精美中國瓷器,龐大錢坑搞得財務大臣時時常火燒屁股糾結萬分😩,幸虧還是被奧古斯特都二世找到製瓷秘方,打造出生財金雞母。

    而大不列顛群島上,還有陶匠之子約書亞・威治伍德(Josiah Wedgwood,1730-1795)以驚人之姿崛起。

    當時正逢龐貝古城遺跡出土,追尋古羅馬風潮的新古典主義蔓延歐洲,於是威治伍德推崇新古典主義,捨棄莫名所以中國風和繁複奢華洛可可,運用工業革命成果和嶄新行銷手法,包含邀請名人代言,量產出質精價美廣大商品,開創英式瓷器王朝大業。

    瓷器勢力地圖之分布,已不可同日而語。

    --------------

    有別於西方製瓷技術不斷在實驗中革新發展,甚至還能機械作業生產,原為天下瓷都美名的景德鎮仍處於傳統手工業小型作坊,加上早前明末清初時局不定戰亂破壞,都讓它的光環不再。而荷蘭台夫特藍陶由於一直仿效中國趣味,又缺少英式瓷器的革新精神,導致中落的速度更加快速。

    如此說來,景德鎮和台夫特,或許可以算是一對難兄難弟。

    就連法國在路易十四曾經深深著迷於中國風和瓷器熱之後,來到龐巴杜夫人時,以國家財政支持塞伏爾瓷器(Sèvres porcelain)廠,甚至於1756年推出浪漫濃郁「龐巴杜玫瑰粉」(rose Pompadour)。極富女性品味的塞伏爾瓷器又再度為歐洲瓷器發展延續新生命。

    --------------

    若從瓷器重鎮轉移狀況看來,因航海貿易而起的中國瓷器熱,也因航海貿易逐漸平息,最終歐洲瓷器自行開拓了一番天地,同時印證世界文明和經濟發展史中,東西方強權之移轉。

    然而,綜觀瓷器演化史,更如同一部世界文化史,在這些異文化碰撞、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總會產生某些因誤解而生的妙事。

    例如法國某貴族向景德鎮訂製一套餐具,〝懂事〞的中國瓷工在器皿邊緣畫上傳統吉祥寓意的鯉魚游水姿態,意謂鯉躍龍門之祥瑞;結果好了,這下在凡爾賽宮內,大家卻把鯉魚看成龐巴杜夫人,花名poissonnades之本尊,而紛紛竊笑不已。😆😆😆

    若是龐巴杜夫人公開讚賞這套餐具,那又更尷尬了。😅

    另外對於荷蘭人來說,瓷盤上畫著魚,表示這正是用來食用荷蘭國寶-鯡魚的餐具,跟跳不跳龍門壓根無關。何況早在18世紀初期,荷屬東印度公司向景德鎮下單的內容就包含〝鯡魚盤得畫上鯡魚〞🐟此類指令。

    --------------

    事實上,歐洲人的瓷器品味正好也反映了藝術風格演變。

    青花瓷於17世紀盛行一時,此般由中亞和中國文化交融所誕生的紋飾,正好迎合17世紀初期,菁英階層從文藝復興轉向矯飾主義的喜好。因此荷蘭黃金時代靜物畫常見各種器物顯示當時荷蘭均富繁榮的生活,其中也包含各式青花瓷,無論是奶油碟、啤酒杯🍺、橄欖盤…等等。

    17世紀末期,由路易十四推波助瀾的中國風,又反映巴洛克風潮對於動態曲線之偏好。接下來轉向輕盈甜美洛可可,瓷器照樣能夠包容那些最華美奢華的裝飾。即使來個大轉彎,再到嚴謹莊重新古典,瓷器的圓形瓶身正好得以讓新古典敘事風格好好發揮。

    --------------

    你看,光是瓷器風格演變過程,就可以成為解讀眾多文化脈絡的重要憑藉。

    《青花瓷的故事》由美國學者Robert Finlay所著,以瓷器出發,主要論述16至19世紀瓷器所構築的世界史,涉及範疇廣泛,橫跨地域眾多,無論就政治情勢、工藝演進、經濟型態、飲食文化或藝術美學…等皆細細道來。

    全書知識量爆滿,大大小小故事豐碩又有趣。2011年閱讀初版時已讓人一見鍾情,如今再讀來更是拍案不絕。青花瓷從來不只是青花瓷,更蘊含滿滿世界史。

    這時候最適合待在家好好閱讀,《青花瓷的故事》正好帶你跟著瓷器遨遊天下。

    #本書已改名再版,感謝版友資訊。
    新書名《從景德鎮到Wedgwood瓷器:第一個全球化商品,影響人類歷史一千年》

    #青花瓷的故事
    #讀完增加一甲子功力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 洛可可中國風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1 13:23:11
    有 6 人按讚

    【外國的月亮特別圓——鬼佬也有 | 盧斯達 on Patreon】

    東方有一句說話,「外國月亮特別圓」,外國的器物和思想就是高人一等。其實這句話只是真相的一半,脈絡中的外國月亮特別圓,令人假設只有東方/華人會尋求精神上的烏托邦。其實歐美文化下的人,也有這套,而且亦歷史悠久。學藝術史的時候,就有談到法國18世紀左右興起的「洛可可風」,在洛可可之前,主流建築和繪畫風格是「巴洛克」,是誇張、隆重、宗教氣味、直來直往、歌功頌德的,經常與教會和王權的絕對意象相鋪相承;後來歐洲人開始與東方接觸,受「中國風」影響,於是激發出「異國風情」,開始出現纖細、精緻的氛圍、生活和世俗化的、大量使用的柔和曲線。

    其實那個年代的靈感來源,當然並非就來自中國,而是廣義的東方,可能是印度以及日本等等;總之,太陽王路易十四駕崩之後,藝術家也用新藝術風格,舒發一種之前不能示人的自由慾望。雖然大君主退出歷史舞台,但僵化的社會架構持續為沸騰的民意加溫。老生常談,就是貴族和教士不承擔義務,中產冒起了卻沒有政治權,農民則一樣吃屎如故。當年的歐陸學者苦苦思索如何改革之道,於是從傳教士帶回來的「中國見聞」,得到靈感。

    他們歌頌中國超穩定結構的科舉制度,比起歐陸封建制的階級固化,,下層人永遠無法出頭,中國那套便是有能者居之;中國的中央集權,似乎又比起歐陸王國林立的鬆散組織,來得高效;中國的三教九流,都統攝於皇帝——儒官體制和「百姓日用」之中,「似乎」也沒有歐陸的那種大型宗教戰爭,於是「中國」就成為歐陸知識份子的烏托邦。在現代「白左」亞非拉情結不能自拔之前,歐陸知識份子感嘆中國月亮特別圓,已有幾百年歷史。

    後來為法國大革命提供理論和思想激情的啟蒙思想者,很多就是以「想像中的中國」為藍圖。伏爾泰就是例子。他們對「想像中的中國」的激情,不是因為他們理解中國,而是他們對現狀不滿,同時不理解中國。對現狀不滿,往往就建構自身體系以外的烏托邦。彼時無神論風氣還是若有若無之間,但天主教會肯定不是神的理想代表;中國王朝那種包山包海的宗教控制,似乎滿足了歐陸變革派承認有上帝、但希望政教分離的世俗化渴望。西方的「中國專家」幾十年來不斷錯判,也有說是來自傳教士這樣的源流。

    所以法國大革命在此理解下,也有中國的影響所在。不是中國確實輸出了甚麼,而是法國人以「中國」為工具,想像出來的「更好的世界」,最終武裝了法國人的思想。同樣的事情,在兩次大戰之後也一樣發生。因為此一經歷的巨大震撼,歐陸人又面對自己的世界滿目瘡痍,由是又要尋求改革之道。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是大戰的母題,那麼思想家就要尋求反題,於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就去被侵略的亞非拉地區尋求另類道路,並且強烈鞭韃自身文化。

    「後現代」一開始,「共和國」和 Nation state 的概念就被唾棄。知識青年簡單地歸類大戰原因,覺得有 Nation state 就會有衝突,所以便要尋求「國族——民主——共和國」以外的模式。最後他們當中有些人說,其實共和國是排外的,多民族的帝國反而才是寬容。18世紀前後歐陸風起雲湧,新國家相繼成立,從大帝國的壓迫中獨立的主題,在大戰之後被顛倒。而中國集合了反民族主義 (多元一體的民族成份)、反資本主義 (共產政權),兼且又是滿目瘡痍,歐陸知識份子便學起中國儒生「禮失求諸野」的手勢,對中國模式好感日增。有「中國模式」這個字之前,歐陸的思想先鋒已經對中國模式青睞有加了。

    伏爾泰尚且如此,蘇聯對西方進步派有吸引力、Foucault 熱烈響應伊斯蘭神權復辟、Noam Chomsky 認為紅色高棉這個進步政權在搞大屠殺是 fake news、Eric Hobsbawm 在蘇聯崩潰之後仍然表示,「如果能創造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社會,殺二千萬人是值得」等等,就不難理解,仍然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

    有時「外圓」的思考方法,並不是生死大事;等於香港人單方面認為日本很好、台灣很親切,這都是自己的幻想世界,並不妨礙誰人——直到中國真正崛起了,長期對中國抱持好感的知識份子,就失去了批判的銳氣。這又是源於他們的世界觀是西方中心,並不是真正跨文化的,所以西方一百幾十年前的罪惡,竟然比起今日發生的其他罪惡來得更迫切;當然中間也有大量以「安全鞭韃」籌積社會資本 (例如教職和進步光環) 的套路。而香港和台灣人,則因為對進步的想像就是「西化即現代化」、扮白人即是階級上流,就把歐美那種腐敗自虐的學術美學囫圇吞棗,他人幻想當成自身現實,陷入雙重被殖民。被雙重殖民的人不只無法反抗,連思想上認識自己困境的空間也沒可能。所以 2010 年以來香港時事雖然如此迫近,但整個思想界都是無法反應的,他們的無法反應就像他們的鏡像——西方自由派——的無法反應是出自同一源頭。

    台獨一開始以共產主義推動、香港和愛國民主派和托洛斯基派,其實都是以西人眼睛為自己眼睛,以扭曲的鏡像產生自身認同和世界觀的悲劇。這種來回之下產生的分析機器,都是屠龍之技,對於迫近眼前的中國無從認識,不斷錯判;卻對第一世界的環保問題、日本人屠殺鯨魚、種族歧視、跨性別平權……等等深有研究,雕龍雕鳳。

    現代人推崇「唯交流論」,總之交流就是好的;就好像文青也推崇「唯閱讀論」,總之讀得越多本子就越好。然而唯有落後和時間流動稍慢的地區,才逃得過上述那種不斷以他鄉為故鄉、將烏托邦寄托在異質文明的惡夢。例如美國的 Redneck,他們也許十分守舊,也許不准女人墮胎和身體自主,但有些價值卻不容易動搖。殺人不對就是不對,不會因為目標是「想建設真正的共產社會」就會變成值得可試。例如日本的鄉下人,沒錯他們十分法西斯,但他們賣淫就賣淫,不會造一套理論說自己是實踐身份自主。他們沒有過多學識,因而思考還是有正常清通的可能。啟蒙主義的末流,是一個全球範圍的泡泡,每個人都將自己包在一個自戀泡泡,但又覺得自己好開通好 inclusive;但看見自己不理解不喜歡的事,又只會投訴被冒犯、封殺言論、推倒塑像 …...

    在外交和知識圈子,當然進步派也會關注人權,但他們是伏爾泰那一個法脈來的,一面對亞非拉,他們的戰力就自動減半;被嘲諷為保守派的,卻有很多是「原則性反共」,他們不是用理性去得出結論,而是根據傳統和原始秩序,還有宗教意識。架構越複雜的思想,根基越易摧毀:反之亦然。這些人很老套,不時髦,但總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保守到人類最 fundamental 的價值信仰。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 洛可可中國風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1-08 12:00:00

    2019米芝蓮名單剛公報,當中,三星餐廳新增一個熟悉名字:Caprice。久違了四年,這家高級法國餐廳,今年重奪最高榮耀,絕對有迹可尋。Caprice,它剛好集合結了一家好餐廳的各項元素。

    典雅有氣派的裝潢,30年代巴黎+Art deco壁畫+一點巴洛克混中國風,華麗而含蓄的水晶吊燈、寬敞座位及間距,無死角180度海景view,一個容納30位廚師同時料理的大型開放式廚房,五官感受一流。當然,服務更是好得沒話說,幾乎一張枱配一個專屬服務員,斟水送餐巾拉椅上餐想到的沒想到的還未提出,客人一個眼神晃動,就會有人不徐不疾為你服務,然後消失於閣下觸及的視線範圍,這種周到,最難做好。

    當然美食美酒是重頭戲。來自巴黎George V酒店的年輕侍酒師,剛剛奪取最佳Pastry Chef的甜品師Vivien ,加上那個嚇人的芝士珍藏,8成法國芝士,每星期空運來貨,放在專櫃熟成保存,要吃最premium的48個月Comte,不是難事。用餐自是不會失望。四季酒店有名的新鮮麵包,源源送上;配搭法國名牌Bordier牛油,香軟濃滑,一口接一口。


    前年接管Caprice的第三任總廚Guillaume Galliot,本身就是天才廚師,12歲立志當廚、去過巴黎三星餐廳名廚當入室學徒,後來去紐約當廚、又去加勒比海學習香料料理,23歲去跑到新加坡Raffles酒店,成為那裏最年輕的副主廚。之後繼續遊歷亞洲,幾年前落戶澳門The Tasting Room,隨即冒升成為二星餐廳。他擅長把亞洲食材及風味元素,結合他的傳統法國料理手法。你說是fusion,他堅持是contemporary French。

    那道的阿拉斯加蟹肉沙律,來自兒時去Brittany海邊度假的回憶,蟹肉混入了切碎了的gillardeau生蠔,配搭特製的鹹鮮海鮮啫喱,加上魚子醬,每一口都是海洋精華。另一味也是獨創菜式。將越南的可可豆殼剖開兩半,放入30日大、大廚Loire Valley老家的小農養殖的血鴿先焗再煎,肉嫩加可可香,配搭鴿血做成的醬汁, 將傳統法國菜的烤乳鴿提升至另一層次。


    最後來一口Comte,一口香甜梳乎厘,一杯侍酒師精選的甜酒,這樣的法國fine dining值回票價。

    Caprice
    地址:中環金融街也號香港四季酒店6樓
    電話:31968888
    營業時間:12nn-2:30pm,6pm-10:30pm
    詳情: http://bit.ly/2LueZQ3

    採訪:夏蘊儀
    攝影:陳旭鵬、謝致中、邱覺達、梁兆麟
    剪輯:謝致中
    協力:DCWaveShop
       Four Season Hotel
       Styl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Group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