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正確太極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正確太極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正確太極圖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政變後的寧靜夏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雪花飄飄」的中華民國美學:記七七事變八十三週年 許多人都聽過費玉清的〈一剪梅〉,但或許比較少人聽過當年的整張專輯。 當年與〈一剪梅〉同一張專輯的,還有旨在喚醒對岸人民的〈長江水〉、關懷泰北孤軍的〈美斯樂〉。 說到這裡,已經可以大致帶出〈一剪梅〉的歷史脈絡,那是1983年3月,經過1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於變異特異點・境界式窺視到的女性。 喜氣洋洋的和服,文靜的舉止, 充滿著慈愛的判斷力。 不論在什麼異常之中都夠能抓到一絲的日常。 因為自己的存在並不明確,所以了解了很多奇怪的事件的全貌, 也不會在乎這些都是什麼。 本來是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的高貴之人。 儘管如此——如果相遇的話, 那一定是一個誰都在安...
正確太極圖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3:42:45
《#影》極致水墨風格下的權謀對決 (7.8/10) ⠀ ————以下有雷———— ⠀ 不小心寫太多,省略第一段 ⠀ 說實在的,我並不太了解導演張藝謀,他先前作品我也看得不多,但光就這次新片《影》之後,個人對於能在金馬獎拿下那麼好成績,甚至還抱走導演獎是有些意外,其中並不是因為電影不夠優秀,而是看完一...
正確太極圖 在 丹丹食記 台中 台北 三峽 高雄 台南 美食 / 景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2:25:25
.(往左滑有製作影片) 📍九記 食糖水 看到 @weikilin 介紹的愛店,趁著來高雄一趟就去了~ 搬家過一次的店面位於高雄文化中心附近的林南街上,從外面看進去完全不會發現它是賣甜品的店,不得不說店內的裝潢非常厲害,老闆自己找素材裝飾的中式風格,非常別有一番風味,另外老闆會打詠春拳,而且非常的帥呢...
正確太極圖 在 台南.波動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4 00:04:32
高雄 | 苓雅 - ☯️#芝麻杏仁糊 NT.100 - 很港式的店,老細很酷呀!一直想不起來這一碗的名字,還好小編最後有說出正確名稱,老細露出一抹微笑,然後才拿出公雞碗製作糊呀。 芝麻杏仁糊,勾勒出一幅太極圖。杏仁淡淡的香氣,而不是那種濃烈刺鼻的香;芝麻是深咖啡色,不是一般的黑色。老細建議先吃芝麻糊...
-
正確太極圖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8-09 00:00:04於變異特異點・境界式窺視到的女性。
喜氣洋洋的和服,文靜的舉止,
充滿著慈愛的判斷力。
不論在什麼異常之中都夠能抓到一絲的日常。
因為自己的存在並不明確,所以了解了很多奇怪的事件的全貌,
也不會在乎這些都是什麼。
本來是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的高貴之人。
儘管如此——如果相遇的話,
那一定是一個誰都在安睡的下雪天。
身高/體重:160cm・47kg
出典:空之境界
屬性:中立・中庸 性別:女性
遺憾的是,稍欠了些貓屬性。
和穿著皮夾克的少女兩儀式是同一個人。
不過她們的人格有所不同。
如果說兩儀式是以式為名的少女,
那麼這個人就是以兩儀式為名的女性。
比兩儀更加接近原初的一、
體現「 」的肉體本身的人格。
她不是在這個世界裡誕生出來的什麼好的東西,
從生到死都沉睡在式的里面。
式無法感知到「兩儀式」的存在,但同時,
「兩儀式」也不是式的替代品。
○陰陽魚:A
陰陽螺鈿。
想要記住正確即是要毅然捨去正確、
想要拯救正確即是要忘卻正確。
憧憬和悔恨,表裡亦如一。
宛若生與死那般。
矛盾螺旋。這個式以失去NP為代價來補充HP。
『無垢識・空之境界』
等級: 種類:對人寶具
範圍:1~999 最大捕捉:64人
無垢識・空之境界。
應用了直死之魔眼的理論,
切斷對象的死線的全體攻擊。
從彼岸砍出的幽世的一劍,
予一切生靈以安寧。
〇根源接續:A
她從「 」中誕生,又追尋著「 」。
分於兩儀,輪轉四象,收於八卦,
鋪滿世界之理的人。
兩儀是太極圖中表示陰陽的東西。
她的稱呼取自於數式的式和式神的式。
換言之,這就是萬能的許願機的證明。
作為擁有該技能的人,
通常的參數都對她毫無意義。
一邊很厭倦,一邊又很安詳。
雖然什麼都知道,但不會說有意義的話,
反而享受著毫無意義的對話的無敵的大姐姐。
雖然是非常有女人味的人物,
但其內在不過是小女孩。
不過是虛幻的她,當你從夢裡醒來、
從她面前離去後,為不留下半縷憂傷,
不會留下任何有意義的回憶。
正確太極圖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雪花飄飄」的中華民國美學:記七七事變八十三週年
許多人都聽過費玉清的〈一剪梅〉,但或許比較少人聽過當年的整張專輯。
當年與〈一剪梅〉同一張專輯的,還有旨在喚醒對岸人民的〈長江水〉、關懷泰北孤軍的〈美斯樂〉。
說到這裡,已經可以大致帶出〈一剪梅〉的歷史脈絡,那是1983年3月,經過1970年代的退出聯合國的一連串打擊,距離1979中美斷交不過數年,正是中華民國在外交上最孤立無援、天地一片蒼茫的時期。
國外不懂中文的網友把這首歌理解成「人生到達低谷,環境也逐漸惡化,卻對此無能為力」,其實並沒有大錯,甚至非常契合曲子的背景。而許多人並不知道梅花就是中華民國的國花,自然也無法像當年的人一樣,感受到梅花對於中華民國的影射。
這首歌當年是作為連續劇《一剪梅》的主題曲,該劇是一個共用水源的兩村人爭奪水源的故事,故事架構一樣充滿了政治暗示。男主角寇世勳出身鄰鎮,因其父不齒當權者的作派,父子二人出走來到沙河鎮,從此以沙河鎮人自居,其子並一肩扛起責任,在絕境中,領導鎮民找尋活路。
〈一剪梅〉歌詞中「只為伊人飄香」的「伊人」,引用《詩經》「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可以簡單解釋為「心中的人」,也可以拿來影射「在水(海峽)的那一方的人」,作詞者真的非常非常厲害,用多層次的涵意撩撥著各種人的心緒。
看了幾個版本的〈一剪梅〉歌詞英譯,「一剪」有人翻成「a spray of(一枝)」,但嚴格來說「剪」應是「two sprays of(兩枝)」,總之不要理解成花團錦簇的樣子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此外,傲立雪中的「傲」,幾乎都翻成「proudly」,但這裡的「傲」,也不應該理解成驕傲的傲,而是傲骨的傲,就是絕不投降、絕不放棄之意。
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在風雪中孤身挺住的意象。
如果我們對於光明、積極、節約、淨化,這些所謂的「中華民國美學」感到不解,那可能是我們作為後人,已經丟失了這個美學所試圖回應的具體問題。
讓我們回到那個火熱的戰爭年代,抗日戰爭打到一半,《大公報》跑到前線採訪了一個底層軍官,問他對於抗日戰爭的看法。該軍官回答記者:「我們中華民族必勝。」記者再問:「勝利後,你要做什麼呢?」軍官回他:「勝利我早就死了,這場戰爭,軍人肯定要死光的。」
是什麼樣的東西,能夠在那個時代量產如此眾多為國為民盡忠的英雄?
答案是1934年開始的「新生活運動」,所謂中華民國美學,基本也奠基於此。
這個運動,是中華民國還處於中國國民黨訓政體制時,所推行整體社會改造方案。它是以軍事化、生產化為主軸,並包含一大堆鉅細彌遺的個人衛生與行為規範。
它所推崇的「軍事化」,針對的是九一八事變之後對日本終將一戰的基本局勢;
「生產化」,推崇實業,反對奢侈、反對不勞而獲,就是針對那些發國難財的投機商人;
而繁瑣的個人衛生與行為規範,則是衝著傳統禮教而來,試圖將人民從過於親密的傳統家庭倫理中解放出來,打造一個個有意識地會與人保持距離、但又不妨礙與陌生人協作、融入更大團體「國族」的個人。
有些人可能經歷過,在學校或軍隊的團體生活中,有著「個人衛生杯」這樣的制度,那就是新生活運動的遺跡。使用公筷(而不是直接一人一份),也是從新生活運動開始大規模推廣。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不熟悉了,但這種重視生活紀律、重視負責任態度的軍事教育,偶爾還會出現在新聞中,作為扶貧、扶弱事業中,有效的第一步。
新生活運動在國共內戰期間提出,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針對性自然也不言而諭。
有別於新生活運動對於個人衛生的堅持,中國共產黨方面則認為,知識份子應該以農民的形象改造自己,衛生習慣方面當然也要與農民的標準一致,起床後抱怨全身都是跳蚤的,是一種知識份子尚未覺醒、亟待改造的症狀。兩方的理念是尖銳對立的,在許多照片與紀錄中,雙方在氣質上的差異,往往也是一望即知,追根究底這是雙方在美學上的差異。
無論是新生活運動中的「禮義廉恥」,或是後來針對訴求破舊立新的文化大革命所提出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明眼人一看即知,這裡面的禮義廉恥、文化復興,早就不是傳統上的意義,而是揉合了傳統、民主、科學的全新東西。
它的意義是兩方面的,一方面堅定地扛著過去的招牌,一方面堅定地納入新的東西。
回到〈一剪梅〉的80年代台灣。現在大家想到80年代的台灣,恐怕比較多的是想到1980年的林宅血案、美麗島大審,1981年的陳文成命案,或許還有1984年發生在美國的江南案,只是事實上,就在〈一剪梅〉發行的隔月,1983年4月,也發生了聯合報與中央日報的兩報爆炸案,此時的台獨運動也染上了恐怖主義,兩報爆炸案只是1970年代以來一連串爆炸案、行刺案的其中之一。
雖然大家總是試圖把自己的故事說成是正義與邪惡的簡單二元對抗,但真實的歷史卻更像是一幅太極圖,局勢越是往穩定推進,敵對各方的內部反而越有鷹派試圖用更極端的手段激化局勢、以奪回話語權,破壞任何折衝與漸進的進程。七七事變當時的中日如此,二二八事件的美中台如此,70到80年代的台灣亦然。
一旦局面失控,敵我的鷹派全面佔據政治制高點,苦的永遠是雙方百姓,這一點對於現在的台灣,特別有意義。
撇開政治上的紛紛擾擾不談,1983年台灣的外匯存底首度突破百億美元(1987年超過700億)。對外長期且大量的出口順差,對內超額儲蓄,名為「大家樂」的民間賭博開始流行。70年代以來正確的經濟政策,已在80年代開花結果,兩次石油危機也沒能阻擋奇蹟展現。
翻開當年張小燕《綜藝一百》的金榜,1983年4到6月,費玉清這張包含〈一剪梅〉的專輯排第7,排行第8的是蔡琴的《不了情》,第9的是陳一郎的閩南語專輯《行船人的純情曲》,第2是鄧麗君,位居榜首的是林慧萍的《往昔》。和平、安定的生活下,人民迸發了奔放的創造力,那不就是當年成千上萬的無名戰爭英雄希望帶給我們的?
面對絕境,有人悲哀、抱怨、憤怒、焦慮、嫉妒、慚愧、羞恥,這些情緒有的促使他們逃避、有的促使他們去戰鬥,這些毋寧都是可能的反應,但就在眾聲喧嘩中,也有人順著〈一剪梅〉這樣的路徑,希望提供眾人寧靜但堅定的基調。
寧靜而堅定,不但讓人們在必將一戰的局勢中,明恥教戰,以待可勝之機,也在無需一戰的局勢中,免疫來自己方、敵方甚至是第三方的挑釁,為自己,也為敵國人民,或那些「伊人」,守住珍貴的和平。
這是中華民國美學的核心,也是中國國民黨最寶貴的黨產。
正確太極圖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31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和飲食業,其實,有什麼深仇大恨,一定要將他們趕盡殺絕?
借抗疫的機會,不理擾民的事實,要摧毀整個行業,要那班在基層掙扎的員工無工開。
從建議禁酒令開始,不惜犧牲8,600家持有酒牌的食肆酒吧,數十萬計的工人生計,卻講不出飲酒和疫情的關係,後來因為「向家」出聲,才不敢執行!
換來四人限聚令,公眾娛樂場所,不准超過四人聚集,但麻雀館,卡拉OK又可以豁免,又基於什麼抗疫依據?
市民見到的,只是擾民的抗疫假動作,照顧黑社會的生計,對真正的瘟疫源頭,又不敢正式封關。湖北人,武漢人,可以自由來港,林鄭政府知否,廣東省、江西省、北京市,都不讓湖北人入境,只有香港中門大開,而且不用強逼隔離十四天?
但市民和年老父母飲茶,五個人都要分坐兩檯,每檯相隔四呎半?
抗疫是假,擾民屬實。林鄭施政,不斷重覆一個總方向,要所有香港人,都憎厭中共。
接受過中華文化教育的人,都很自然的視反共為畢生職志,但這只局限在大學知識分子、中產,和專業界別。
沒受什麼教育,靠勞力謀生,在基層打滾的人,一直是港共集團的支持者,但林鄭要他們無法生活,要他們思考這個受中聯辦指揮的傀儡政府,是否仍值得支持。
警隊,一直是良好的反共示範隊伍,香港大陸化沉淪後的預告導演。
執法的時候,誓死蒙面,做一隊城市的惡鬼;確染武漢病毒後,在醫院的時候,卻堅持不戴口罩,以示特權。
他們在助攻,要香港人憎厭中共。
全世界也在聚焦,人人的生活都受影響,你無法不面對中共政權,他們是人類生活的癌腫,不論你是什麼階層,什麼背境,你都活在他們陰影之下。
武漢病毒,是《禮運大同篇》的黑色搞笑版:同樣是人,大家都有。它是一視同人的。
哈佛大學校長、查理斯王子、英國首相、影帝湯漢斯、加拿大總理夫人……
瘟疫之下,沒有特權。
全世界都在鎖國,每個社會都在停頓,人人的生活都受影響,這已經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物理學時代,戰爭是用飛機大砲和核彈;但在生物學時代,戰爭是用病毒。
病毒無國界。
它要我們回歸家庭,面對家人,停止忙亂生活,思考真實人生。
《周易》的哲學,生命是變動不居的,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盡自會陰生,陰中自有陽來。
代表宇宙混沌的太極圖中,陽魚眼中有一點陰,陰魚眼中也有一點陽,是福禍變動的根。
代表這一點福禍之根的,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便是地雷復卦,和天風姤卦。
復卦,五陰一陽,象徵陰盡陽來,一陽復起,找回初心。
姤卦,五陽一陰,象徵陽盡陰生,生命中的不期而遇。
復卦一陽復始,陽入陰中,陽在最底下,力量生生不息,是小乾卦。
姤卦一陰在五陽之下,在最深深處,一支陰爻便主導了往後的變化。它象徵了生命中的邂逅,人世中的不期而遇。它的微妙,在於操之不在我,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應對因緣。
姤卦可遇,復卦可求。
機緣可遇,修為可求。
遇是外遇,求是自求。
一場世紀瘟疫,歐美的工業強國才發現,他們有飲譽世界的工廠:Dyson、Rolls Royce、Tesla,但他們沒有最基本的口罩、外科手套、防護衣、呼吸機、醫療測試劑……這些最基本的低端工業產品。
以往的思維,只從經濟利益,成本考量。這些不用技術,勞工密集,不值錢的東西,留給落後國家的血汗工廠做好了。
用高端產品賺取世界金錢,再向發展中國家買基本物資,這是最聰明的經濟策略,但這只適用於太平盛世,世界大戰令我們回歸基本。
一個年薪千萬的主管,發現家中沒有廁紙,走到樓下超級市場,發現貨架什麼都被掃空時,心中難免徬惶的。
他見過很多大場面,但仍無法處理廁所沒廁紙的困局。往日嘲笑在網上見到那些愚夫愚婦搶廁紙白米的輕佻,一掃而光了。
原來聰明人,還是要面對生活中,種種基本的需要。
有水有電,超市上有各式貨物,餐廳大開,原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生命中,有些根本,有些原則,我們不能輕視,我們必須遵守。
猛回頭,我們一直是否太倚賴聰明?我們是否太信任我們的政府?
《孟子.離婁章句上》孟子曰: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離婁這個人,早於孟子時代,是一個特別聰明,聞名於世的人。
公輸子,名公輸班,魯國人,香港人魯班。三行工人拜的祖師。他以工藝巧妙稱雄於世。
孟子話,假使一個人,有離婁咁聰明,文昌文曲坐命;又有魯班先師咁嘅巧藝,有龍池鳳閣。但不以規矩,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夠正確畫出方形和圓形。
換句話說,一個人即是特別聰明,和高超技藝,但只靠這些聰明而沒有學問,對傳統知識不了解,而想賣弄聰明而有成就,是不可能的。
孟子生於戰國,群雄爭霸,經歷了春秋亂世二百多年,能夠生存而為諸侯的,都是絕頂聰明的人,都有一流的頭腦。
但聰明而沒有道德的培養,聰明便成為誤人誤己的禍害了。
即使像師曠這樣天賦的音樂大師,如果不用六律的標準,一樣唔能夠校正五音。所以,音樂也有音樂的法則道理,必須要照六律五音的道理,才能創作出好的音樂。
兩句build up,帶出了這一段的punch line。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像古代標榜的唐堯、虞舜兩位聖人,如果他們的修為,不化成政策,福澤萬民,也不能管理好天下的。
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孟子說,現在有些諸侯,雖有仁愛的心腸和仁愛的稱謂,但老百姓卻受不到他的政策恩惠,如果無人得到他的政策好處,咁,這個仁心有什麼用呢?這個仁聞又有什麼用呢?
在政府揸權多年,都沒有好政績,他的作為不值後世效法的,就因為他沒有效法先王之道的緣故。
所以說,光有好心,不足以搞好政治;光有好法,沒有忠實執行,也是不行的。
單講規矩,單講方法,也是無用的。
孟子引用《詩經》的話:不愆不忘。不要超過,overdone; 但又不要失去原則,取其中道而行。
一個人,一個政府,不管做什麼事,無論如何,都要有一個原則,原則不能違反。違反了這個原則,什麼都搞不成。因為,孟子說,嚴守法則絕不會出毛病,但不能過分,過分就又有問題了。
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孟子話,我們的祖先,用盡了目力,又用圓規、曲尺、水平、繩墨,來造方圓平直的東西,那些東西日後就用之不盡了。
我們祖先又用盡聽力,用六律正五音,各種音階也就運用無窮了。
祖先又用盡心思、智慧,在研究,實行政策,然後配合一個大原則,不忍心害人,不忍心害社會大眾的政策,那樣,才真正做到了仁政了。
故曰:
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所以說,築高台一定憑藉山坡的高度;挖深地一定要找低窪地帶;如果搞政治不用憑藉我們祖先的智慧,能說是聰明麼?
因此,唯有真正仁慈的人,才應在最高的領導位置上;根據我們的文化原則,不仁者在高位,那便大件事了,他們會玩弄權力,在種惡因,社會承受的惡果就大了。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
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孟子說,當不仁的人處於統治地位,便使在上的人,沒有道德;在下的人不守法律,政府不信政治道德,工商界亂來,有錢賺就什麼都做,假奶粉,假疫苗,乜都敢制。
至於知識份子?犯義,拿自己的學識來做壞事,學足以濟其奸,學問愈好,壞事做得愈大。
一般人呢?乜都敢做。殺了人最多坐牢,刑法都不怕了。
孟子話,咁嘅國家還能夠存在,那只是幸運,不合理的。
所以話,城牆不堅固,軍備不足,不算國家災難。
農地不夠,經濟不富裕,不是國家的禍害。
如果國家民族的文化整個亡掉,那就永遠翻不了身了。
在上位的人,無禮,沒有了真正的價值追求;下面的人,便失去了做人做事的真正道德,舉國發錢寒,沒有走正路的人,偷呃拐騙,人人如是。
這是教育失敗,文化精神淪喪,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喪無日矣。
《詩》曰:
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泄泄,猶沓沓也。
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
故曰:
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因此,孟子再引用《詩經.大雅》篇的話,當上天要毀滅一個人,蹶,跌倒,即天命要變更的時候,時代要變化了,一個時代到了關鍵時刻,我們要怎麼做?
無然泄泄,不可以馬馬虎虎,隨波逐流。
泄泄就是沓沓,將就,馬虎。
孟子認為,當時代有這樣的毛病,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要站立起來,留下種子,不能將就時代。
做官的人不負責任,只在玩弄權術;為求個人利益,不擇手段,做人的標準都沒有了。整個社會都無人格,無標準,文化法則也失去了。人人跟時代浮沉,沒有了獨立人格,價值追求。
最後,孟子總結,在這樣的時代,他提出了三大原則:
責難於君謂之恭,政府有過,一定要出聲,即使死,也不能對歷史沒有交代。責難於君,有即時危險,但這才是真正的恭。
陳善閉邪謂之敬,陳善,將好的政策告訴政府。不好的,阻止政府走上邪路,這個才叫敬。
吾君不能謂之賊,一個市民,對時代的責任,政治的責任,都做了,但執掌權力,掌握資源的人,不聽民間聲音,不能到人人安居樂業,就叫做賊了!
https://youtu.be/mPfAazUrKHY
正確太極圖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極致水墨風格下的權謀對決 (7.8/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68192284
《影》是一部中國古裝劇情電影,由張藝謀執導,鄧超、孫儷、鄭愷主演,劇情講述一位名叫「境州」的孤兒,從小就被沛國將軍秘密收養,長大之後成為沛國都督「子虞」的替身,代替他前往各式危險場合。一日,都督因為不滿主公「沛良」長期以土地來換取虛假的和平,擅自前往被炎國強奪的故土境州,向鎮守當地的楊氏父子宣戰,因此被沛良從都督貶為平身,不過沒人知道,這背後一場攸關國家存亡的權謀鬥爭也緩緩地開始。
說實在的,我並不太了解導演張藝謀,他先前作品我也看得不多,但光就這次新片《影》之後,個人對於能在金馬獎拿下那麼好成績,甚至還抱走導演獎是有些意外,其中並不是因為電影不夠優秀,而是看完一直有種少了點什麼的感覺。回想幾部金馬入圍長片,都有著在能全片結束後,繼續讓觀眾反覆咀嚼、從中有所體會的後勁,相較之下,《影》在這方面則較為薄弱。
當然這也可能是對東方文化的背景知識不足所致,就我而言,個人最喜歡的還是電影裡美術設計,導演張藝謀用歷史武俠結合中國水墨畫風格,把電影變成一幅極為精緻的藝術品,黑與白的高色彩對比,配上太極圖中陰陽的對立共生,充分凸顯了片中對於「影子」的概念,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間的轉換,無人能完全知曉的真相,就如同原本涇渭分明的黑白兩色,經過兩方互相渲染,成為多種不同層次、難以摸透的灰色地帶。導演在電影前段只利用視覺就完全抓住全體觀眾的目光,實在令人非常驚豔。
除此之外,《影》改編自朱蘇進的小說《三國·荊州》,把我們熟悉的故事以架空歷史方式來重新呈現,原先蜀、吳兩國在借與還來回許久的荊州,在片中則換成由炎國和沛國互相爭奪的「境州」,其中周瑜、孫權、小喬、魯肅、關羽幾人的愛恨情仇,都在改了名、換了身分後,成為《影》這部獨樹一格電影中的幾位具有辨識度的角色,不僅讓觀眾快速在腦海中找到對應,也使得導演能夠在舊有「奪還荊州」的故事裡無拘無束地自由發揮,並致敬黑澤明的《影武者》,巧妙融合了「替身」元素,講著人們在權謀與私慾之間的糾葛。
不過有著有趣的創新思維與強勁的技術層面,也更加凸顯了電影劇情的黯淡,甚至讓我在電影後段開始有些不奈。或許就像是主題「影子」一樣,《影》把幾個線索藏在真正故事底下,讓觀眾慢慢探究摸索,但最終結果好像把古裝武俠變成了懸疑類型。
電影片頭從都督夫人小艾望著門外開始,之後展開一連串的明爭暗鬥,最終收尾出現同樣畫面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導演玩的是個「頭尾呼應」,這也使我開始猜測小艾為何會突然如此驚恐的跑向大門?此時門外只有兩人,一位是殺死子虞與沛良的境州,另一位是沛國大將田戰,而他作為現在唯一知曉影子真實身分的人,提著劍走出的境州會與他展開一場大戰?又或者田戰會就此臣服於境州,導演最後在這留了白。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既然有關影子的消息子虞唯獨只透漏給田戰,那在主公沛良只有試探性確認身分的情況下,不太可能有辦法直接確定子虞所處位置,進而大膽派兵去刺殺。因此最有可能的解釋在於田戰其實是沛良的間諜,兩人當著所有朝臣演了那場戲,正是藉由「影子」玩一次沒有風險的「借刀殺人」,透過已經被貶為平民的子虞,來奪回失去已久的「境州」。要是境州成功殺死楊蒼,那就派人殺死子虞便功德圓滿,但要是境州攻打「境州」行動失敗,沛良也能當作這全是平民子虞的個人計畫,如此一來,不影響兩國和平與自己的王位寶座,絕不吃虧。
不管他們手中擁有多少棋子,終究離不開黑白的色彩,走不出自己畫的那張太極圖。子虞費盡心思想奪取王位,結果敗在「主公的影子」田戰身上;而沛良機關算盡想利用子虞的計謀,但最終也敗給子虞和他的「影子」境州,他沒想到子虞竟能憑著他衰敗的肉體殺光自己派出的刺客,更沒有想到一個平民出身的魁儡境州,在最重要時刻竟有膽子反叛主公。
《影》在片中就不斷強調人獨立的自由意志,一句「沒有真身,也有影子」代表著一個人從來就不該是另一個人的代罪羔羊,最終境州殺死所有阻擋他去路的人,成為目前位階最高的倖存者。所以問題又回來了,在電影最後小艾到底在門前看到了什麼?
我想境州被田戰砍倒在地應該不是個正確答案,還記得在電影開場前有一段話:「那一刻小艾面臨最艱難的選擇。」這個選擇也就是在片尾小艾究竟要不要打開那扇門,因此她作為一位都督夫人,在這個「兩位丈夫」都死亡、打開門自己也必死無疑的情況下,這個選擇好像沒有什麼「艱難」。所以就我來看,唯一會讓小艾有如此反應的結果只剩一個,也就是門外的境州已經成功贏得所有文武百官的敬重,並成為新任的國王,此時,小艾要開門揭發境州只是個影子、且殺死自己丈夫和主公的事實?又或者在門後看著這一切發生,並自然順利地登上王后寶座?這大概才是小艾最艱難的選擇。
整體而言,《影》極為優秀的美術視覺風格無庸置疑,幾個如鐵傘陀螺與境州對決的動作場面也讓人驚嘆不已,不過儘管鄧超一人分飾兩角的表演十分精采,還是無法掩蓋全片劇情薄弱的致命缺點,《全面啟動》不是因為那顆陀螺才變成神片,《影》當然也不會因為小艾的驚恐神情就成為觀眾心中的經典。或許其中真的有許多細節是我沒有領悟,不過電影的成敗依舊還是由觀眾決定,在經過有些莫名的《長城》,到這部「可能」曲高和寡的《影》,導演張藝謀要如何重新找到藝術與商業之間平衡,我想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ifilm/傳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