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食在哪裡?用核能技術管理土壤】
#土壤生態管理核技術 #落塵放射核種常用在土壤流失檢測
#nucleartechnology #nuclearenergy #food #sdgs
最近隨萊豬議題發酵,福島食品開放的爭議也蜂擁而至,「核食」兩字更是劈哩啪啦在各地被使用。但你知道嗎?除了遭受核汙...
【核食在哪裡?用核能技術管理土壤】
#土壤生態管理核技術 #落塵放射核種常用在土壤流失檢測
#nucleartechnology #nuclearenergy #food #sdgs
最近隨萊豬議題發酵,福島食品開放的爭議也蜂擁而至,「核食」兩字更是劈哩啪啦在各地被使用。但你知道嗎?除了遭受核汙染的食品外,核能科技早已經被運用在食品上,除了醫療、能源外,農業與食品加工也是核技術廣泛使用所在(當然也會產生核廢料),我想比起稱沒有受輻射汙染的福島食品核食,稱應用核科技生產的農食品核食,或許更貼切?
因此,接下來會有系列文章談論核能技術於食品的應用,從土壤管理、育苗技術到食品防腐,讓你全面了解「核食」。兩周前的12月5號是「世界土壤日」,土壤是世上九成生物的家,土內的生物群能幫助土壤儲存更多的碳,因此土壤健康也攸關氣候變遷。這方面,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提供與原子能相關的醫療技術外也略懂略懂。
IAEA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近日加入「保護土壤與土壤生物多樣性」計畫,過去IAEA就已與FAO合作,每年參與約50個技術合作項目,利用同位素和核子相關技術,投入例如改善乾旱區的土壤管理。同位素與核技術可以監測含水、土壤、養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優化土壤使用效率、改善土壤管理流程。自1995年迄今,來自90多國的專家均受益於IAEA的核技術支援,以下是幾個案例:
1⃣#用微生物肥料與同位素技術 提高大豆產量
位於西非的農業國貝南,土壤貧瘠地力較差,使大豆產量低落,影響國家收入。IAEA與FAO協助貝南的學者開發微生物肥料(biofertilizer),肥料內含的微生物可增加土壤的固氮能力,提高土壤生產力、刺激作物生長,並對環境無害。IAEA也提供同位素檢測法,利用氮的同位素氮15鑑定固氮率,量化農作物從大氣及土壤中捕獲多少的氮,來判斷土壤是否得到改良。結果貝南去年的大豆產量達22萬噸,是2009年的4倍。
2⃣用 #落塵放射核種 驗證傳統農法對保護地力有效性
在突尼西亞,一些肥沃區域的土地因土壤侵蝕而流失,為了防止惡化, FAO/IAEA協助突國,使用落塵放射核種中的同位素銫(Cs)137做為示踪劑(放射性標記物),測量土壤侵蝕速率,並以該技術檢驗突尼西亞傳統農法對保養土壤資源的有效程度。
3⃣利用核技術幫助農民控制水土流失
據FAO資料顯示,馬達加斯加整座島內約有1/3的土地都受土壤侵蝕而退化,除了農業受損,也衝擊島上生物多樣性。FAO/IAEA同樣使用銫137測量土壤侵蝕速率協助馬國國家核子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向馬國農民提供強化水土保持的方案。
4⃣灌溉管理可改善土壤鹽化下的農作物產量
土壤鹽化是影響土壤健康、阻礙農業永續發展的主要障礙。鹽度問題可以自然發生,也可通過如灌溉等人類活動引起,面對土壤鹽化問題,IAEA與FAO合作整理了各國透過水資源和鹽分管理來提高作物產率的方法。例如越南採用氧18同位素(δ18Osw)來識別由灌溉管理不善、導致海水入侵造成之土壤鹽度的增加,其原理是海水中的δ18Osw比例固定,若該同位素在土壤內比重上升,表示海水侵入。
土壤溼度也是研究重點:土壤含水太少會減少收成、但土壤含水太多,土內的微生物會釋出更多甲烷。中國新疆、美國德州與奧地利,便使用「宇宙中子射線感測器(Cosmic-Ray Neutron Sensor)」監測農田的土壤含水量估計值,因為水分子會吸收環境中宇宙高能粒子的能量,因此若檢測土壤中的粒子能量較低,代表土壤含水量高。
█
ℹ補充:落塵放射核種
天然存在的落塵放射核種(fallout radionuclides、簡稱FRN),例如銫137、鉛210、鈹7等,在大氣中含量非常少,因為大部分都已透過雨水沉積在地球表面,由於它們只出現在表土層,當該土層的一部分被土壤侵蝕而流失時,這些核種的濃度就降低了,故FRN可用來偵測土壤流失的程度。銫(Cs)137是最常用的FRN,但卻不是天然核種,而是一種人造放射性同位素,在1950~1960年代間,因核子試爆而釋放到環境中,可以此估計最近幾十年的土壤侵蝕率。(有趣小影片:https://reurl.cc/v1YrGy)
█參考資料:
世界土壤日IAEA新聞稿:
https://reurl.cc/k0xDKd
利用同位素技術提高農作產量:
https://reurl.cc/gmVKXR
落塵放射核種評估地力:
https://reurl.cc/8nEdm4
中子射線感測器監控土壤濕度:
https://reurl.cc/R15Avz
核技術在土壤鹽化的應用:
https://reurl.cc/Xk17n3
核能技術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泰晤士報:澳3月洽談造核潛艦 英10人秘密小組推動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677499
法國被整的很慘、英國則趁機撈了一票!
英媒披露澳洲其實三月就接洽英美、英國更成立僅十人的極機密團隊啟動代號「無鉤」秘密行動,澳英兩國接觸後英國才找上美國,美方也協調解決核能技術分享問題避免澳洲須向法國支付高額賠償金。 ... 本站認為現在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如果美法開始長期對立、法國難保不會轉向中俄兩國出售先進軍武,這就又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另外也顯示出軍購與戰略聯盟的密切關聯!美國不惜得罪法國也要拉澳洲選邊站、代表美國認為澳洲的戰略價值比法國更高,而澳洲也決定投入美國隊獲取英美的核動力潛艦技術。
▫️
------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idv.tw/
#專業軍事評析 #關心台灣國防
------
核能技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核太空時代60年】
#Nuclearforspace #太空時代沒有非核家園
1961年6月29日,John Hopkins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發射了一顆美軍導航衛星 Transit IV-A,身上裝有鈽238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可產生 2.7 瓦的電力,雖然這樣的電力只能點亮一顆LED燈泡,但Transit IV-A的出現替NASA以核動力執行任務奠定了基礎,也宣告核能技術應用於太空探索的時代正式來臨,60年來, NASA -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的探測器在核能驅動下,足跡已擴大到整個太陽系。
大家可以透過下方影片回顧這段驚奇之旅
★為什麼是核能
在太空中,能提供長期穩定電力只有兩種實用的方式:來自太陽或核衰變產生的熱能。隨著任務離太陽愈來愈遠,進入木星、土星等昏暗、多塵埃的環境,太陽能供給的電力不穩,如果沒有核能,任務將難以執行。
★早期:放射性同位素動力系統RPS
以鈽238衰變產生的熱能為動力來源,在阿波羅11號登月後,RPS系統替留在月球表面的實驗設備提供動力來源;且自1977年以來,RPS一直替航海者1號與2號、卡西尼—惠更斯號供電,卡西尼的目標是土星及其衛星泰坦。
★現在:火星傳動車身上的核能設備MMRTG
一樣是衰變熱的應用,MMRTG系統功能更多,除了可以長期穩定供電(數十年),衰變產生的熱量還可以來使傳動車的系統維持在正確的工作溫度,幾個月前剛登陸火星的毅力號(perseverance)即配備了它。
★未來:Dragonfly的飛行任務與太空用核分裂反應爐
預計2027年啟程、目標登陸(卡西尼並沒有登陸)土星和泰坦的探測器Dragonfly和火星任務不同,它不是傳動車(rovers),而是飛行器,飛行的耗能極大,飛行器上的電池將由MMRTG系統來充電,並保持機身電子儀器的溫度,因為泰坦表面的溫度極低;此外,NASA也積極與能源部合作開發太空用反應爐Kilopower,將可方便太空人攜帶至月球或火星等地,進行長期的探勘任務
自 1961 年以來,NASA透過美國能源部(DOE)的合作,執行了超過25次攜帶核熱電系統的飛行任務。這也是不知道第幾篇說說能源撰寫關於核能應用於太空的新聞。2021年5月31日台灣正式通過太空發展法,一個選擇拋棄核能的國家如何在充滿核能應用的太空科技當中取得一席之地,我真的非常好奇... 但不管怎樣,未來我們都將可看到更多核能技術應用在太空探索的故事當中。
★NASA 核太空60年報導
https://www.nasa.gov/feature/after-60-years-nuclear-power-for-spaceflight-is-still-tried-and-true
核能技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GE一直都在】
#奇異認為核能重要 #那它說甚麼都不會輕易放棄核四
奇異公司於上周發布了組織的核能前景白皮書,強調了核能對於無碳未來的重要性,它將是碳中和目標的支柱。
PS: 想看核四與奇異的問題可以先跳到後半段
報告中先帶出奇異認為核能在對抗氣候變遷上的重要性,畢竟所有的科學證據以及重大報告都顯示(IPCC, IEA...),核能絕對是潔淨能源。而在發展所有能源科技時,我們應該以系統性的角度來思考核能的定位,它不僅像再生能源一樣發電過程不會製造碳排,也有基載電力以及可調控電力(firm power)的特性應該被彰顯,同時,核能電廠或核能產業在世界各地也提供了許多高收入工作(所有能源最高),也支撐著社區的發展,是經濟成長的動能。
█ 奇異可以提供延役服務
鑒於上述特性,核能應該要繼續存在,奇異認為既有的核能應該要持續的延役,現在美國多數核電廠已經申請延役運轉至60年,也有6部機組通過延役至80年的案例,奇異在這方面提供了一些服務,包含功率提升(Power Uprate),藉由延役更新時重新裝設渦輪機以及調控蒸氣參數,即可提升5-20%的發電量;同時,透過數位化的介面控制,得以讓整體維運成本下降3%;此外,奇異也正研發更安全與更高效能的燃料棒(ATF)。
█ 用創新開創未來
為了因應多變的電力市場,奇異也在核電研發上投入創新的概念,例如與比爾蓋茲聯手打造先進鈉冷式反應爐Natrium以及推出自家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BWX-300,接已經在多個國家地區有了初步的回響。融入創新的概念將可望大幅降低成本與工時,並與再生能源有更好的搭配。
█ 大型反應爐
當然,奇異並未離開大型反應爐的建置,若依造IEA的情境,達成碳中和的路途上必須要每年新增10-20GW的反應爐,目前俄、中、印以及東歐或土耳其國家將會是大型反應爐建置的主力,它於報告中提到,透過學習曲線於相同地區使用相同技術建置反應爐是有助控管成本與工時的最佳手段,而國家穩定的支持將是成功關鍵。
█ 奇異的建議
• 重視核能等低碳能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接受現在及未來核電廠在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性,以提供可靠的基載電力
• 資助先進反應爐與SMR的研究、開發和示範計畫,以便更早取得更潔淨的技術
• 為核電創建專屬且符合其特性的融資框架
• 向大眾教育核電是一種可靠且安全的低碳技術
• 保存和發展高品質的勞動力,以維持和建設下一代核電站
• 確保取得認證的過程能夠兼顧安全、成本以及時效性
• 促進核能技術在發電以外的商業應用,包括工業供熱、區域供暖、海水淡化和電解以生產更綠的氫氣。
█ 奇異與核四重啟
目前執政黨或反核團體強調核四重啟困難的原因之一為奇異原團隊已經解散。但看完上面奇異的表態後,若還相信政府拿原團隊解散當作重啟不可行的藉口,那我也只能說好喔...
奇異自90年代起與日本日立、東芝公司合作發展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ABWR)設計,持續維持相當設計人力,近年也持續參與ABWR的相關研發與生產,他們的官網還有這項產品。奇異因為為核四的ABWR反應爐供應商,提供反應爐測試以及介面整合的顧問服務。確實,我國在2014年核四進入封存後,原團隊已經解散,對於重啟來說可能會是個問題,但這問題並非沒發生過啊...
最近在念專案管理的書準備相關考試,剛好提到,專案結束時,參與專案的人員就得歸建,這應該是任何一個執行過專案或參與過專案的人都清楚的事情,核四封存後,原團隊的任務結束,當然也就解散了,這再正常不過了,而同樣的情況也早已發生過。
2000年陳水扁停建核四時,當時的奇異團隊也因為任務結束解散,結果隔年初核四又復工了,奇異花不到半年就重組顧問團隊來台,協助後續工程,而當時的所有工程條件均比現在更加混亂。然後我們的執政黨和"現在"台電跟我說與奇異重新談判組隊要N年... 不要再騙自己了好嗎...
另外一個與奇異比較有關的爭議大概就是所謂的數位儀控系統軟硬體更新一事,台電對外宣稱相關商品已經斷貨不再供產,取得相當困難,但從奇異所銷售的服務仍包含ABWR來看,這樣的說法已經不攻自破...
核四廠數位儀控系統主要分為NUMAC、DRS、RCIS(控制棒資訊系統)與Invensys四大次系統。其中奇異負責前3系統的設計、供貨與整合。Invensys僅用於非安全系統網路,國內應用很普遍,備品供應並無問題。而 #台電內部也早就詢問過奇異公司: NUMAC、DRS系統設備/組件 #供貨正常, #無更新問題。 (台電也不要再欺騙自己已經詢問過原廠的事情了)
綜合上述內容,奇異的技術顧問服務在核四重啟的路途上相當重要,唯一的變數僅剩下政府是否全心支持,台電已經與他們打過一場仲裁官司... 對方對於我方的信任將是左右未來合約重啟最為關鍵的因素。但我相信,不管是奇異或是台電,都沒有放棄核能的打算。而我們得盡可能的透過公投來消除政府消極的阻礙!
請828出來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