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核能發電心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核能發電心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核能發電心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核能發電心得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以少創多》人類終於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繁榮 我們總認為,隨著經濟成長和科技進步,人類會消耗越來越多的資源,總有一天地球上的所有資源會被消耗殆盡。然而,事實可能正好相反,人類已經在工業時代之後重新「已知用火」,找到了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的方法。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istory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哥線下小額贊助 https://reurl.cc/ObDyXR (贊助方式: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都可!) ◎https://reurl.cc/b6gn4d 立刻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reurl.cc/alYZ59 副頻道【歷史哥生活】歡迎訂閱! ◎「訂閱」【高...

  • 核能發電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1 20:24:23
    有 43 人按讚

    好書推薦《#以少創多》人類終於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繁榮
    我們總認為,隨著經濟成長和科技進步,人類會消耗越來越多的資源,總有一天地球上的所有資源會被消耗殆盡。然而,事實可能正好相反,人類已經在工業時代之後重新「已知用火」,找到了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的方法。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more-from-les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以少創多》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我很喜歡他的前一本著作《機器,平台,群眾》書中對於數位科技將如何改變人類未來命運的精采論述。

    在新的這本書中,他談到自從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習慣向地球「榨取更多的資源」來達到更高產出。這種陋習和傳統的思維,仍然縈繞著大眾的思緒。但是他觀察到了一個現象,顯示人類已經掌握了新的方法,開始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

    他也提出與人類處境、大自然狀態,以及這兩者之間的大量證據,並且將所有的科學事實,彙整成這一套理論。在這套理論的背後的事實,是美國人口與經濟成長的同時,使用的大自然資源開始逐年減少、空氣與水污染逐漸降低。

    科學證據也顯示,我們在關心的事物「絕大多數」變得越來越好。當然,不是「所有」事物都變得越來越好,而這本書,就是試著指出哪些事情已經朝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展中,又有哪些問題仍滯足不前、甚至退步,需要我們多一分的關注。
    .
    【樂觀四騎士在全世界馳騁】
    為什麼人類開始懂得「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在經濟成長的同時,消耗更少的資源、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原因在於自工業時代之後,有四種關鍵因素同時存在,且彼此互相影響,作者稱它們是「樂觀四騎士」。

    1. 資本主義: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促使企業用更少的資源達成產出,並且尋找更多新的能源與研發替代方案。
    2. 科技進步:促進企業對資源使用的效率,追求「去物質化」的手段,對資源採取減量、替代、優化、蒸發的方式處理。
    3. 公眾意識:因為公民們意識到經濟和人口的成長,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想要採取對地球更好的措施。
    4. 回應民意的政府:政府看到人們關注環境汙染,因而回應民意,制定有效的法規來限制和減少汙染。

    資本主義促進競爭,鼓勵企業尋找用更少資源產出的方法,科技進步加速了這個進程。尋找到優良方法的企業,將獲得巨大報酬,因此這本身就是個正向循環。公眾意識和回應民意的政府,則透過民意和法規,限制與減少企業因為使用資源而造成的汙染。

    作者鼓勵人們應該把這些進步「紀錄」下來,因為這會告訴我們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成效的。這本書也傳達一個觀念:「我們不需要把經濟和社會方向盤猛烈的轉往不同方向,我們只需要踩著油門,讓樂觀四騎士在全世界奔馳。」
    .
    【「去物質化」是什麼?】
    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斷看到「去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這個術語,它貫串全書,也是最令我最有啟發的關鍵字。在資本主義市場的運作之下,渴望賺錢的公司往往會尋求使用更少的資源。這股渴望,會讓它們採取更進步的技術,邁向以少創多的局面。

    作者稱這個現象叫做「去物質化」,常見的有四種途徑:減量、替代、優化、蒸發。

    1. 減量:使用更少的鋁來製作鋁罐、使用更少的農地、水、肥料達到相同糧食產出。用更少資源創造相同產出。
    2. 替代:新的頁岩壓裂法降低天然氣成本,正在替代原本盛行的煤炭發電。提供核能運轉的鈾燃料是下一個機會。
    3. 優化:隨著數位感測器和排程軟體的出現,鐵路車廂的利用率、航空客機的載客率都有非常大幅的提升。
    4. 蒸發:物質被取代消失。一隻iPhone就取代了電話、攝影機、錄音機…等無數的裝置,堪稱去物質化的冠軍。

    去物質化讓我感到啟發的點,在於輕量化、整合型的技術、數位化的科技,的確讓我們逐漸擺脫對「物質」的依賴度,轉而追求其他不需要消耗大量物質的事物。在未來的世界,「有形」的產品會越來越昂貴、稀少,但「無形」的產品反而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價值。
    .
    【樂觀四騎士帶來了哪些改變?】
    第一,它們讓人類和大自然的相處方式明顯進步。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加快了「去物質化」的腳步,法規約束了汙染的排放,全球的貧窮、糧食、公衛、教育、壽命都持續邁向正面的發展。仍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這部分目前尚無全球共識的規則,是非常迫切的問題之一。

    第二,它們使經濟活動更加集中化:越來越多的產出來自越來越少數的國家、農場、與工廠,越來越多的報酬流向越來越少數的公司和個人。科技的進步讓利用資源的運用方式更具效率,但也造成更多贏家通吃的局面。

    第三,它們導致人際關係越來越脫節,社會資本降低。四騎士推動世界繁榮的同時,加上集中化的推波助瀾「不均」的財富分配,許多人感覺有一種被四騎士拋下的「不公平」感受。

    與大自然的進步是好消息,集中化則是好壞參半,脫節則是令人擔憂的趨勢。

    書中對於集中化和脫節的解決方案,並無著墨太多。因此,我推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民主式經濟的誕生》這本書,書中提倡企業應該盡可能避免「榨取式經濟」的模式,轉往「民主式經濟」讓個人和企業共同繁榮,藉此解決不均和不公的問題。
    .
    【我們還需要注意什麼?】
    作者認為普通的公民,並不用擔心「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這兩個騎士,因為根本不需要別人插手,它們自己會找到最棒的「去物質化」方法,降低資源的使用,達到更多的產出。

    我們可以關注和影響的領域,就是提高自己對證據和事實的認識,避免被黨派和意識團體的錯誤資訊操弄。用自己手上的選票,去支持在做正確事情的候選人,提高「公眾意識」和鼓勵「回應民意的政府」這兩個騎士。

    例如,責罵企業的不當行為會讓責罵者感覺自己很有道德,實際上很少達到什麼效果。更好的方法是投票給認真看待對抗污染和保護瀕臨危機物種的候選人。作者舉出值得每個公民關注和支持的七個議題:

    1. 減少污染:汙染不是資本主義關心的成本,但它需要被政府限制、規範,留意那些試圖「放寬」任何規範的候選人和遊說團體。
    2. 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溫室效應氣體持續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但它在全球還沒受到有效的管制。支持那些對這個議題有正確洞見的候選人。
    3. 提倡核能:科學證據顯示,核能仍是唯一不會排放溫室效應氣體、可以擴大規模、安全、可靠的動力來源。民意反對和建造成本是巨大的障礙。
    4. 保護物種與生態環境:資本主義本身對於稀有的動物最感興趣,因為他們能賣最多錢。我們要持續支持那些保護土地、限制獵捕的政府法規。
    5. 提倡基因改造生物:廣泛的科學和醫學證據已經證實它是安全的,有助於提高收成、減少農藥、改善營養。最大的障礙仍是牢不可破的民意反對。
    6. 資助基礎研究:民營企業不容易砸大錢在研發上面,政府的政策與計畫扮演重要腳色,我們應該支持那些提倡基礎研究的候選人。
    7. 提倡市場、競爭與創造工作機會:我們常忘了競爭和創新帶來的繁榮和機會,導致社會主義正在死灰復燃。應該聚焦在提供工作機會給與社會脫節的人們。
    .
    【我的讀後心得】
    在讀的過程中我試著問自己,對於這些議題,我自己能做些什麼?在書的尾聲,作者的這席話讓我受到啟發:「我們能為地球做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增廣自己的知識與見聞,使用可獲得的最佳資訊來指引我們的行動與決策。」

    上一本讓我對世界的認識有「頓悟時刻」的書,是比爾蓋茲推薦過的暢銷書《真確》,已故作者羅斯林感嘆道:「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已經減半,但針對多數國家的調查中,知道這些事實的人不到10%」。

    這些不知道事實的人包含我自己。

    《真確》從人類心智偏誤的解析,加上事實證據的輔佐,導正了我對世界發展趨勢的錯誤認知。而這本《以少創多》則從資本主義、科技、汙染、環境的多種角度,帶給我許多的啟發和省思,也讓我對那些懸而未解的議題產生興趣,例如核能與基改。

    如同作者所說:「我們相信的很多東西是因為我們周遭的人相信它們,或是所屬的政治陣營成員們相信它們。」人們害怕核子反應的巨大威力、害怕基因改造帶來的健康影響,害怕我們即將耗盡地球資源,這些感受究竟是人性本能的恐懼驅使?還是基於科學事實的判斷?

    雖然我自己也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持續閱讀、對既有觀點提出疑問、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就是走在增廣見聞的這條路上最好的燃料。

  • 核能發電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0 19:58:20
    有 581 人按讚

    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了一本比較薄的、1987 年出版的 <工作與信仰> 讀起

    這本是整理李國鼎在不同場合的演講、投稿而成,涵蓋很多主題,光是我摘要的內容就超過 7000 字,所以打算分三篇來整理心得

    今天先講讀完李國鼎 1983 年在中央大學演講,主題 <求知的過程和經驗> 我非常喜歡這章,從李國鼎小時候講到他 70 歲

    曾經老闆問我:阿堯,如果今天要你幫台灣科技化,你會怎麼做?當年蔣中正可是丟了臺灣工業化的題目給李國鼎

    那時我完全沒有 idea,怎麼可能,太難了吧。但讀完這章,我覺得李國鼎有這樣的能力,完全不是因為他聰明。幾個 takeaway

    1.跟最厲害的人學
    2.保持初衷,一路保持初衷
    3.每一步都算數,每一件看似困難的事,對往後都會有極大幫助
    4.對現狀不抱怨,認真做事、隨遇而安
    5.讀萬券書,更要行萬里路。與頂尖人才交流,不要活在自我想象中

    -------底下內容摘自 <工作與信仰>-------

    - 1934 到劍橋去做研究,因為那裡是核子物理的聖城,1930 年代前後,許多新發現皆從那裡研究出來。做了兩年的核能物理研究,和一年的極低溫下面超傳導現象的研究,這個題目是當時中國學物理的人沒有去學的。大學教科書 Radiation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 的作者 Rutherford 就是這裡的主管,另一位實驗室教授兩度得到諾貝爾獎。很多優秀學生都在當高級研究員指導研究生研究,還有發明電子的 Sir J.J Thomson 和發明 Cloud chamber 的 Wilson 雖然退休,但仍到實驗室來,可以常常請益
    - 每天下午茶時間,做理論的人就會跟做實驗的人進行交流與辯論。不斷交互、修正,結果就帶來很多新發明。使得那時劍橋物理研究所成為世界物理學的聖地,全世界理論或實驗派的有名物理學家都常來演講訪問,這是他的黃金年代
    - 這些研究學問的方法和思路無形中給我很大的訓練和啟示,那就是對任何問題,要先有整個的了解,然後選定優先次序再著手推動進行。

    - 回國在還沒找到軍事工作以前,先到武漢大學教物理。第二年在長沙加入防空學校(月薪從 360 下降到 150)做照測總隊修理所的所長,招收了許多大學理工畢業生為技術員和一批機械生,所有後方主要城市的防空部隊都要我們派員工去大修,還要訓練軍隊技術人員的維護工作。因為當時沒電,就將磨米的磨子改成水力發電機。油不夠,就收購玉米和燒酒來練強力酒精,一面又做木炭汽車。這一段時間使我對技術問題和工廠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興趣

    - 過了三年被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參加 1940 西北日全蝕觀測。做沒多久,覺得這份工作和當初回國的初心不一樣。第二年同學介紹去資源委員會的資渝煉鋼廠做工務組主任,當時後方缺鋼鐵,而四川有鐵、有煤,在技術人力方面,有一批資源委員會送到德國去實習、然後計畫去湘潭參加設計中央鋼鐵廠的年輕工程師。我就和這一群專家中三四位共同來籌畫資渝煉鋼廠。我參加該廠工作期間,得到非常有意義的經驗,管理和技術的

    - 在資渝做了三年,資源委員會調我到會本部工業處管理會數五六個鋼鐵事業,同時去戰時生產局也主管協調聯繫鋼鐵事業。因此對後方鋼鐵業的認識增加了解。勝利後,主動收集日本在東北所建設的鋼鐵工業資料。資源委員會擬在上海見一個有規模的造船廠,計畫用日本的賠償及美國的援助來辦,我就參加了籌備工作,技術人員延攬順利、碼頭已建好,但國共內戰,被調到基隆台灣造船公司。在此期間,曾以五十天的時間到日本實地考察其機械、造船等重工業。在台船約五年時間的磨練,最重要的使我對機械、造船工業也能略窺堂奧。

    - 1953 被尹仲容徵招到經濟安定委員會下新成立的工業委員會做專任委員,做他主要的助手。一方面設計經建四年計畫的工業部門,尋找可發展的工業與產品。另一方面把這些計畫做出來後,便申請美援支持款項來加以推動,使國家走上工業化的途徑。在這方面我管的範圍很廣泛,除化學、食品工業外,諸如電力、紡織、機械等都歸我主管。這一工作時期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接觸到很廣的層面,每天都接觸到新的事物及新的知識,同時以能代替進口、節省外匯的產品為優先。這段期間也開始參加國際會議,從 1954 開始每年一度的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年會,和其會前的工業分組會議,討論各國工業化的問題。以前只有外交部派人參加,注意力放在代表權問題,對其他專門議程都沒有意見。但我很認真看完議程中工業化涵蓋範圍的每個項目,在每項議程中我也盡量設法將彎的情形介紹給與會各國代表,交換經驗。連續參加三年,得到很多知識,對於推動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有了廣泛和整體性的看法。對於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或若干措施有助於我們推動工業的,回來即像工業委員會和經濟安定委員會報告並建議。

    - 同時開始注意研究工業發展環境的問題。誰願意辦工廠?什麼情況下願意辦?什麼情況下能賺錢?政府哪些措施會影響工業生產?我最早有認識的是租稅問題對工業的影響。那時推動紡織外銷,發現進口的棉花有關稅,棉紗有貨物稅,賣出去有營業稅。我在經濟安定委員會先後建議關稅和貨物稅退稅制度,建議經採納就陸續實施了

    - 由科學轉到工程,再由工程轉到社會科學,接觸財稅、經濟許多方面,凡是有關聯的問題或頭痛的問題,只要給我學習機會,都不會放過。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想辦法解決問題,一面探尋新的問題和新方法,在工業委員會做了五年學到很多

    - 1958 被派任美援會秘書長,因擔任幕僚長的關係,開始了我和財經首長接觸頻繁的時期。這時期我的三個身份,第一是美援會秘書長,第二是經濟部工礦計畫聯繫組召集人,第三是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IDIC)召集人。工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投資環境的知識,當時尚無專門書籍可以參考,幸而隨顏靜波於 1957 參加舊金山世界第一次國際工業會議,會議中所收集的資料全有用處,徵選了十幾位同事,大家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所謂投資環境有哪些

    - 發現第一買土地很難,有很多法綁住。第二影響資本累積和行程得稅法很多,譬如印花稅。因這兩個因素,我邀請稅務專家、土地專家和法律專家來參加我的工作

    - 我主持美援會最大信念是怎樣不依賴美援而可以生存,這是很少國家肯這樣做的。1960 提出財經發展 19 點措施

    - 同時我想如何把這些觀念、法律功能、時代需要以及經濟學家的許多知識、社會應有的認識等,讓一般人都能了解,唯一的辦法是辦展覽會。這個展覽會將許多經濟觀念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了解和自行解答這些問題(人口過剩、水庫不足)設計一套圖表,分析一塊地三公頃要生產農作物的話,可以得到多少錢養多少人?若要辦工廠的話,可以生產多少?養多少人?若要外銷,可以得到多少外匯?這個觀念介紹給大家,大家對土地利用觀念很快就由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
    - 一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同事也需要人民觀念的進步,來互相配合。我很快發現,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又懂法律、又懂經濟的人,我在美援會成立一個小組培養此種人才,並在台大及東吳大學設置獎學金鼓勵學經濟的去學法律,學法律的去學經濟,這樣對國家將有更大的用處。如果只懂法律而不懂經濟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 在這期間,我每年有五、六次出國開會的機會,參加國際會議或帶領友好訪問團加強雙邊關係。行萬里路中,結識很多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絡,尤其在亞洲地去的財經首長,多變成好友。同時藉著外國投資人可知道世界的經濟情況、產品的發展情況,各公司的經營哲學及策略,這些都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只有從談話中、公司年報中得來。知識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多半是動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書本中固定的、靜態的資料

    - 1969 由經濟部轉任財政部長,在我個人是極不願意的事,但當局既然一定要我做,也只能盡我的力量,仍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全力以赴。每一個銅幣拿到手中總有兩面,一面是人頭、一面是數字,我唯一可自傲的,看過數字,也看過人頭。我做過經濟部長,也做過財政部長,因此知道,同樣的一塊錢財經兩邊的看法,完全不同
    - 從經濟部長轉到財政部,我仍不斷了解農工業的發展,從而綜合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我常常告訴財政部裡的同仁,不要做經濟發展的障礙,假如有就趕快告訴我,如果法律有瓶頸就修改法律,辦法有瓶頸就修改辦法,若是人的話,則人的觀念就要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應該調開原來工作崗位,這是我做事的哲學

    - 1975.12 心臟病發,1976.06 請辭獲准,調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 核能發電心得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4 18:03:37
    有 119 人按讚

    今晚直播目錄出爐囉~

    1:26 分享非氟牙膏心得

    PArt one 繼續關下去!
    5:37 疫苗才打6趴?主要讓更多自營業者撐不下去
    -搞紓困、UBI與電子貨幣!因此腦機介面疫苗很重要,用身體刷卡
    15:46 陷入高端爭議,只是陷入疫苗障眼法;藍:不要國產、綠:要國產
    -但不討論還沒找到病毒;PCR檢測有問題;國內外疫苗都沒過完整三期
    -AZ共死144;但「都跟疫苗沒關係」;就好像蓋被純聊天一樣;沒直接證據證明有「人與人連結」

    28:06 Part Two 疫情貓膩
    - 然後又說有Delta變種,專家呼籲打三劑
    -以後疫苗公司等同保險公司,每年可收「年金」,但不會有退休金或固定收益,「新型年金/奴役制度」
    -舊的年金就用大重整甩鍋
    -孕婦打疫苗,鼓勵mRNA疫苗;但技術發明人卻表示問題多多
    -說好的公投呢?要沒收了耶
    -疫苗會傷胎兒、孕婦、嬰兒,甚至不孕;萊豬可絕子絕孫
    -你認為AIT最近到底在玩啥把戲?

    35:33 PArt Three 沒收公投
    沒收萊豬公投後,美爸有三接、核四利益耶!
    -別急~台中增加兩根火力發電;寧靜屠殺
    -那2018年遞減火力公投投假的嗎?
    -美商會發白皮書說:要有能源彈性喔,核能除役要先找到儲藏地點喔
    -不要忘記液態天然氣的好處喔
    -不就是說,核四、三接不需公投,也要給林北蓋下去?
    -還說要善用外匯存底,恐怖喔~~美爸

    先進入你斗內、我回答:
    感謝斗內大德Rocky You
    22:31 感謝斗內大德李道揚說:大師5月談無條件收入。不見確診數字降低紓困案符合預測,封城讓小企業自由業攤販破產。電子貨幣加入UBI斷絕被統治階級自治權。萬華被大監控共60萬人,解決首要是毒蛇血清。沒人問WH病毒哪來,為何獅王中標?沒與蝙蝠連結!逼打疫苗犯反人類罪Wonder Woman 1984。Schwab說AI重整後不會擁有東西會更快樂。解封騙大家習慣坐牢望梅止渴,不聽話疫苗打不夠繼續關「虛擬解封期」解封再丟變種再關再打疫苗;媒體洗腦「要疫苗」沒人問為何研發「腦機介面」

    43:10 感謝斗內大德喬瑟夫lee說:先看 https://youtu.be/EWNkJUDctdk
    可以請王大師詳細解說一下這個正妹在講解PCR裡面的內容嗎,有用油管翻成中文,但有些聽沒懂。他講很詳細,但前面pcr原理不用,感謝喔
    -講重點:原則上都是我說過的,比方說
    -病毒沒分離、Kock’s and Rivers postulate
    -PCR不適用新冠,是科學性質
    -PCR會檢測體內微生物基因碎片;
    -CT值迷思等

    57:43 感謝斗內大德嗯嗯說:大師是星際種子嗎?據許多靈性訊息說,宇宙召喚許多正面外星人投胎至地球(即星際種子),計畫從黑暗勢力手中解放人類,您認為是否真有此事?
    -聽過很多用詞,什麼靛藍小孩等等
    -答案是,不可考,也容易陷入執著
    -也不要執著正面、正義、白帽、好人等標籤
    -所以我愛「喜劇演員」
    -問自己,你有活得更輕鬆嗎?沒有就當心你所聽的

    1:08:00 感謝斗內大德道揚姊說: 大師好文:坎伯在上世紀末於學界及大眾讀者市場竄紅,蓋因將艱深的神話學普及化如《薄伽梵歌》或《死海古卷》等遺忘在現代人意識外的古書,鬼斧神工的重述化為易懂的大眾讀物。坎伯的影子很容易的在許多大眾文化產物中找尋得到,名導演喬治魯卡斯曾表示,星際大戰有多處引用坎伯「英雄主題」(hero's motif)

    1:11:30 感謝斗內大德小道姊說:請大師回顧對登山揹工權益的關切:聯合報做的「背工」辛苦錢報導,大師也看過背著上百公斤重發電機,上深山的背工全是男性 ,職業生涯只有幾年光陰,然後身體一輩子報廢,大師感慨社會預設男性為可拋棄式資產。
    -不就是如此嗎?
    -我老爸不是背工,照樣50歲就881
    -形體沒背;心裡也在背
    -看看豬哥亮
    -男人一定要強的面具讓壓力無法洩

    1:24:20 感謝斗內大德小瑞問:大師你認為台灣去年沒有疫情今年5月突然爆發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只是要讓高端賺一波嗎感覺不太可能另外是否喜7月會有更嚴重疫情強化施打疫苗甚至讓青少年打BNT呢

    1:28:17 感謝斗內大德芳綺說:謝謝大師不斷提供主流媒體不會報導的知識與訊息,大師直播時我都在忙無法收聽,我都是聽重播的,前天晚上終於勸服自己的父母暫緩去打疫苗,鬆了一口氣,可是目前又討論要開放三十歲以上的人打殘針,真的很無奈

    感謝斗內大德林大貓說:按讚、分享、訂閱、抖內

    1:31:00 感謝斗內大德小道說:請大師闡述金融-能源-政黨複合體。偏藍政策公投活動如核四商轉、萊豬及應該會過的藻礁公投是大師常調侃的社運IPO現象。綠玩IPO爐火純青,藍當然也會。大麥克指數與新台幣合理範圍,藻礁IPO做球給擁核團。

    感謝斗內大德089419204

    1:38:30 感謝斗內大德VernaLiu說:大使,因為我有兼職在賣保單,我想問美元儲蓄險保單是否不能賣,會害客戶賠錢。那賣人民幣/南非幣/澳幣保單可行嗎?那如果半年前已經賣了客戶六年期美元保單了,可怎麼辦?

    1:43:20 感謝斗內大德anonymous說:Inspired by grand master Wang a lot frequently. Independent thought aside junk conspiracies, good!

    1:57:25 感謝斗內大德Martin Chung說:如果紙鈔與貨幣最終會被數位貨幣取代,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收藏一些稀有並且製造精美的紙幣與銅板,以收藏的角度來看,說不定在現金絕跡後會有意外的收穫? 不知道大師對於錢幣收藏有什麼看法?

    1:59:35 感謝斗內大德Verna Liu問:大師,金融大重整今年一定會發生嗎?最近發現去年就有一個叫黃鑫的人在講...

    2:03:20 感謝斗內大德joint問:老婆要被學校軟性強制打疫苗是否有好方法阻止

    PArt Four 國際政經
    1:45:11 鮑爾再唱「鴿」,股市創新高
    -逆回購金額再度破8000億新高,Fed似乎沒轉向啊?
    -但的確打壓黃金,真目的;但等到6/28看看
    -美房價破新高、IPo火熱;大賣空主角說,屎濕級風暴來囉
    1:52:25 笑死人中美貿易戰沒打玩,說是布林肯要與王毅和談?!
    -然後貝萊德要在陸布局,有新能源車,不是華為新目標
    -手機分拆,然後繼續收美晶片;主公司與美國一起賺更大,這叫貿易戰?

    2:06:55 對電腦防毒軟體創辦人McAfee的死因有何看法?

    直播網址:https://youtu.be/oi5carLL4JU

    優質內容,需要您們的贊助!
    贊助連結: https://p.ecpay.com.tw/B7CB5 (留言不可空格、分段)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