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木雕刻教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木雕刻教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木雕刻教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木雕刻教學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王婉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查馬克老師,不只把世界帶到孩子面前,也把排灣文化帶到世界面前。」 在上週剛播出的《斯卡羅》中,飾演大股頭 卓杞篤的查馬克.法拉屋樂(Camake Valaule),昨日晚上因病去世,享年 42 歲。 在查馬克老師以素人之姿登場斯卡羅之前,他的一生,早已奉獻在排灣族的文化中。 長年致...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新書介紹 專訪攝影者: 黃名毅 內容簡介: 台灣最親近庶民,也最具傳承精神典範的老行業與職人,不僅涵蓋日常用品、民俗藝品,更包容食品、器物與傳統技能文化,讓人看見的,是台灣最具大眾生活特色與職人精神面面觀。 老行業是展現職人與匠...

木雕刻教學 在 小張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30 09:09:39

前一陣子粉絲頁收到了一則訊息,是BeaverCraft 小海貍品牌的台灣代理商在尋求木作職人試用他們的產品,對於歐美常見的雕刻刀型也非常好奇的我便答應了他們,品牌方寄來了兩種刀, 分別是橫手刀與削刀,以及牛皮磨刀盪刀組, 先說製作工藝,刀片採取高碳鋼,機械研磨後續的拋光處理到位,一到手上時已是非常...

木雕刻教學 在 我是美美|Relx、行銷企劃總監、互宣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7 11:38:05

從小帳號開始至今, 除了原先的好友再來就是可愛的網友了❤️ - 很感恩你們看著美美長大, 當然也有很多人不太認識我! - 美美81年次,在台東出生, 是個混血兒(原住民+台北) 但我都說我是台南原住民, 因為我從小就生長在台南, 國小國中離我家要2分鐘, 後來唸了私立女校, 喔對了國中也是女校😅 曾...

  • 木雕刻教學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0 21:08:34
    有 3,590 人按讚

    「謝謝查馬克老師,不只把世界帶到孩子面前,也把排灣文化帶到世界面前。」
     
    在上週剛播出的《斯卡羅》中,飾演大股頭 卓杞篤的查馬克.法拉屋樂(Camake Valaule),昨日晚上因病去世,享年 42 歲。
     
    在查馬克老師以素人之姿登場斯卡羅之前,他的一生,早已奉獻在排灣族的文化中。
     
    長年致力於教育、耕耘部落文化的查馬克老師,曾指導學生木雕,不只孩子們獲獎無數,自己紀念第一位孩子(樂可艾)的創作《誕生系列—期待》,也榮獲全國原住民木雕首獎。
     
    此外,查馬克老師也曾參與編寫泰武國小民族教育教材,榮獲教學卓越金質獎後,接著投入「排灣族群本位教科書」課程發展,還提供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實驗班採用至今。
     
    在這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排灣族古謠的努力。
     
    查馬克老師深入部落,採集排灣族古謠,2003 年到泰武國小任教後,成立了「古謠傳唱隊」,以口傳心授的方式指導孩子練唱,學生們也多是排灣族人,查馬克老師的細心指導之下,讓孩子們都能唱出數百首的排灣族古謠,唱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歌。
     
    透過查馬克老師的努力,這些原本在山間傳唱的古謠,不僅入圍了金曲獎,查馬克老師更帶領著古謠傳唱隊的孩子們站上世界舞台,讓排灣族的歌謠在國際舞台上響亮。
     
    2017 年,查馬克老師榮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的肯定,當時的他說,排灣族古謠歌詞中,充滿了部落倫理與文化,這是帶領部落孩子唱歌的目的,「部落曾經歷一段文化模糊時代,多數部落族人都認為外面的東西比較好,透過民族教育,開始讓孩子們清楚看到自己是誰,站上世界舞台後,讓他們發現自己文化的美,並從中展現自信並與部落重新連結。」
     
    他希望透過歌謠告訴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不是要很有錢、很有名,而是要懂得主動參與和付出。」
     
    謝謝查馬克老師,這一生為了推動排灣文化的努力與付出。
     
    就像您在《斯卡羅》訪談中所說的,「生命會影響生命,卓杞篤的精神,我想傳給更多人」,而查馬克.法拉屋樂的精神,也會永遠在這座島嶼上流傳。

    (圖片來源: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 木雕刻教學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0 15:58:33
    有 10,704 人按讚

    查馬克·法拉屋樂Camake Valaule
    《治喪委員會新聞稿》

    發布時間2021/8/20 16:00
    新聞聯絡人/伍麗華0918035108

    屏東縣泰武國小主任查馬克·法拉屋樂Camake Valaule於2021年8月19日23時05分在來義鄉丹林部落住家安息,享年四十二歲。

    查馬克·法拉屋樂 (1979 -2021),屏東縣來義鄉丹林部落排灣族人,畢業於台東師範學院,2002年分發至泰武國小任教,允文允武,除了在體育指導有傑出的表現,更是致力於文化復振,對保存傳統文化以及推動民族教育不遺餘力,於35歲的年紀拿下2014年《第21屆東元獎》,成為歷年最年輕的得主,並於2017年榮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的肯定。

    查馬克長年指導學生木雕,獲獎無數,自己也曾以《誕生系列—期待》紀念第一個孩子(樂可艾)的作品,榮獲2008全國原住民木雕首獎。

    查馬克曾參與編寫泰武國小民族教育教材,並與團隊榮獲「教育部103年教學卓越金質獎」,之後投入「排灣族群本位教科書」課程發展,於104學年度起提供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實驗班採用至今。

    查馬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深入部落採集排灣族古謠,以口傳心授方式指導學童練唱,成立「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2006年以傳統音樂專輯《唱一首好聽的歌》入圍第1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音樂專輯獎;2011年《歌開始的地方》獲得第23屆金曲獎傳藝類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2014年,泰武古謠傳唱隊《歌·飛過群山》獲得第25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等殊榮。

    2016年起屏東縣政府推出「斜坡上的藝術節」,擔任藝術總監,佳評如潮,一年比一年盛大,成為屏東知名活動品牌。

    2020年受邀參與公視史詩戲劇《斯卡羅》,劇中飾演琅𤩝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一角,查馬克極富感情與生命力的演出,令曹瑞原導演及劇組印象深刻。不過,就在《斯卡羅》殺青後,去年8月14日查馬克被診斷罹癌第四期,低調請假治療。抗癌期間,仍然每日帶孩子上學,古謠隊的指導不間斷,並指導足球隊參賽。查馬克主任原本於今年7月1日返校上班,不料隔天病情復發入院治療,8月16日晚間,查馬克決定返家與至親好友共度最後時刻。居家安寧照顧期間,蔡英文總統透過幕僚前來致意,蘇貞昌院長親自致電加油,潘孟安縣長也親自到病榻前為他打氣。在停止嗎啡、營養劑的狀況下,查馬克仍然支撐到孩子樂可艾8月19日北上參加20日的總統教育獎頒獎典禮才安然辭世。

    學校老師前一天有詢問要不要跟承辦學校說無法參加,樂可艾回答老師,他一定要去領獎帶回來給爸爸看,並且要「全副武裝」脱下鞋子用「最排灣最查馬克」的方式上台領獎,把榮耀獻給父親。出發前一晚,睡前跟查馬克說:「把鼻!我明天去台北領總統教育獎給你哈!」查馬克看著他點點頭。

    查馬克長子樂可艾‧法拉屋樂,今日在台北圓山飯店獲頒總統教育獎,家人希望樂可艾用最美好的心情,把父親最期待的這個獎接到手中。

    查馬克的妻子謝恩祈老師對於這幾天各界至親好友的關心表示非常感謝 : 「我打算讓他照著流程領完獎,回來之後,把獎座放在靈堂上成為最顯眼的裝飾。查馬克走得很安詳,沒有掙扎,即便氣息停止了之後,他仍然是柔軟而溫熱的,謝謝神讓他最後一刻這樣美好的與我們道別。」

    相關治喪事宜,由屏東縣政府、來義鄉公所、來義鄉民代表會、立法委員伍麗華辦公室、立法委員周春米辦公室、屏東縣議會潘正議議員服務處、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南京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風潮唱片有限公司、公共電視台、來義鄉天主教會、泰武古謠傳唱、拉勞蘭獵人學校等單位籌組治喪委員會,謹定於110年8月24日上午於來義鄉丹林聖保祿天主堂(屏東縣來義鄉丹林村117號)舉辦告別彌撒。(九點彌撒、10:30公祭)

    #風潮籌辦追思音樂會九月中旬於屏東演藝廳

  • 木雕刻教學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4 21:48:43
    有 1,591 人按讚

    很多人說喜歡看我說故事,並且會多問一句,「臉書是妳自己寫的嗎?」是的,多年來,從校長、處長到現在,我習慣自己寫。

    「妳有時間嗎?」時間真的不夠用,我的生活品質愈來愈差,寫的文字也愈來愈沒水準,時間在體內奔跑,許多故事來不及分享,許多的努力也來不及向大家報告,覺得自己灰頭土臉、心力交瘁。

    但是,我今天回到當年那個讓我開始寫臉書的「佳興」校區,想起當年的那個我:志氣高昂、勇氣高亢,眾水澆不熄、大水不能淹沒。好想念那個我!

    2009年,我以校長筆試、口試第一名的成績填寫海拔最高的泰武國小,因為我想做原住民族課程改革,需要一個天高皇帝遠的小園地來實踐。

    沒想到,才剛起步一星期,莫拉克颱風竟然把學校及部落毀壞,我只好帶著師生開始一段流浪之旅。奇妙的是,內憂外患萬般人事的紛擾,總能回歸平靜;二年四度的搬遷,跟隨的家長學生卻愈來愈多。

    流浪的那二年,不但完成遷校重建,也完成第一代課程。重建之後的學校,不但拿到二座金曲獎、二位師鐸獎、二座教學卓越金質獎,學生也締造許多全國佳績。

    因此,當我再度站在這個11年前的流浪校區,面對熟悉的大家致詞,我回到那一年菜鳥校長陪孩子住宿九個月的美好時光:我召募扶輪社打造「希望校園」,我們在這裡開辦「音樂工藝市集」,找民宅設立「3位外國人的旅人之家」,在這裡發動「木雕村」願景,更在離開這個校區前辦理「第一屆假日民族學校」,為將來許下「We will be back」的承諾。

    今天,「木雕工藝合作社」揭牌成立了,木雕園區即將動工,那個ㄧ百年前的「木雕聚落」有機會成形。

    我很高興當年在許多困難下,堅定做出決定,帶領師生來到我這個屏東人也沒聽過的佳興校區。我很高興即便是在那個最艱困的時刻,守住了陳再興校長、查馬克主任、卡邦老師、邱宵鳳老師他們奠定的基礎,讓孩子們學習唱古謠,學會雕刻、刺繡,認識自己是誰。欣喜接棒的賴慶安校長繼續堅持,讓學校的「文化」用「一個世代」的姿態形成。

    沈秋大、高枝珍、賴合順、孫權、賴福隆、邱德省、高富村.....,大師已遠,典範仍在。在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木雕技藝沒落式微時,很高興「普樂地」部落百年來,雕刻刀一直未離開男人的手。

    這些年,我的關心與付出沒有離開過這裡,甚至將我人生的第一場選舉說明會放在這裡。雖然結果並沒有得到很多的選票,但這個不重要也毋需在意,在歷史的長流裡,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微小與有限中,不管世界如何世故,心中總要有對理想的戀想,就像那一年的我。

    佳興,普樂地,加油,木雕聚落一定要成功唷!

  • 木雕刻教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29 19:58:48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新書介紹
          
    專訪攝影者: 黃名毅  
     
    內容簡介:
      台灣最親近庶民,也最具傳承精神典範的老行業與職人,不僅涵蓋日常用品、民俗藝品,更包容食品、器物與傳統技能文化,讓人看見的,是台灣最具大眾生活特色與職人精神面面觀。
      
      老行業是展現職人與匠師一生懸命的場域,所有傳統百藝與技能絕活都在此無所保留,本書不僅遇見20種台灣在地傳統老行業,以及世代傳承的老職人生命史,篇篇呈現職人過人的韌性與毅力,尤其職人展現絕活,澆灌了幾世代的使命,才能養成今日的風采,但時代巨輪無情的不停向前,老行業隨又面臨消逝或失傳的窘境。也因此,本書踏上追尋老行業與職人之途,雖無光鮮亮麗,卻處處能見幽微的光明與後輩傳承的希望,是不可錯過的傳世作品。
      
    20.30.40世代看見的職人精神──
    光餅+鹹味=鹹光餅,光餅,台式貝果?就得看老順香
    ★從順香到老順香──老順香糕餅店
    素食者的夢幻食物,手工撈豆皮,堅持不加工
    ★土角屋內的豆皮──永順豆皮工廠 
    完全親手打造的手工汽車,只能用讚嘆形容
    ★老技術鎔鑄新靈魂──板金師傅和他的兒子們
    吹霓虹燈管,是什麼東東,讓職人親口說
    ★老派的浪漫──霓虹燈微型工廠
    聲音要好聽要傳遠,先需拉皮
    ★海邊的鼓聲──永安製鼓工藝社
    機器能做的事,為何還要一根羽毛一根羽毛的黏?
    ★源自乞食的靈感──陳忠露雞毛撢子
    吃冰不只是冰涼透心,還能承載幾代人的幸福感
    ★不只是賣冰── 幸發亭,蜜豆冰的回憶
    傳統漢餅也能光彩奪人,看年輕氣息的翻轉
    ★目光如炷,第五代的年輕氣息──陳允寶泉
    三把刀雕塑的時代,隨時代創新的木雕
    ★不允許退休的傳奇手藝──陳彫刻處
    地方美食的訣竅,就在站穩腳步,堅持美味
    ★方與圓──正莊麻糬
    從抗拒到展現手藝,成為最搶手的廟會燈藝品
    ★廟宇燈籠高高掛──森興燈籠店
      
    還有更多老行業職人〜
    ★從澎湖二崁到台灣的中藥師──金元和蔘藥行
    ★跨世代的米奶粉──黃清松米奶粉
    ★撿風水──拾骨師李國雄
    ★家將教頭和他的神像雕刻兒子──道林軒
    ★戲夢人生──明山臺灣民俗佈景彩繪工作室
    ★老派紳士的新浪人風貌──華谷理容院
    ★神的孩子在神農街上──府城永川工藝社
    ★三人成行──三合成棺木行
    ★南方澳‧北方澳‧船仔旗──集豐海產行
           
    作者簡介:莊文松
    筆名柯帕。嘉義縣六腳鄉人。
      熱愛書寫有關台灣地方史的旅行散文。從地方誌到社區發展以及人情故事,都是個人書寫的材料。隨筆散見《中華日報》「副刊」。
      
      著有《在二樓窗口讀雨》(麥田,2001);《台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遠足,2004);《寶貝觀音》(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我與世界失去了聯繫》(晨星,2014);《圖解台灣老地名》(晨星,2017)等書。
      
    作者簡介:林珊
    後現代軟骨頭,喜歡躺著不排斥坐著。視沙發為生活不可或缺之傢俱。搜集明信片及電影台詞。
    最喜歡的歌詞是:「喜歡養狗,不愛洗頭」及下三句。未來想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攝影者簡介:黃名毅
      1981年生嘉義人,2011年左右與全家人搬回嘉義縣朴子從農,作物主要為溫室小番茄,並開啟攝影興趣並自學,觀察在地人物生活,題材多以傳統行業、傳藝、農村產業、風景、小人物等人文為主,時常分享各式各樣產業勞動小人物影像。2016年夏天成立黃名毅生活工作室,從興趣兼職轉型以全職攝影為主要的收入及工作,同年底獲得國家地理頻道攝影比賽人物組銀牌;2017年初受邀參與紐約國際藝術展展出,同年獨立出版《大樹下的節氣生活攝影集》;2018年持續接受公部門委託工作,如台南觀光旅遊局、台中建設局、嘉義縣政府、各地農會單位、市公所等計畫案,並從事攝影課程教學,及農產電商平台之農友農產開發及採訪等。

  • 木雕刻教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0-14 14:10:19

    本集主題:「開始在緬甸自助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詹依潔
       
    內容簡介:
    必看!緬甸首屈一指熱門景點全攻略
    仰光人民信仰中心大金塔、曼德勒三大古城遊
    蒲甘搭乘熱氣球、茵萊河賞漁夫絕技
    還有絕對不能錯過體驗庶民生活方式──搭乘環狀線火車
    再帶你深入庶民街道,吃遍撣式米飯、滷豬雜與茶葉沙拉等在地小吃
    全程步驟化圖解,玩緬甸So Easy,這一本就夠!
      
    本書特色:
    ★緬甸主題之旅探索
    .鄉野健行--帶你領略鄉村的純樸美景,認識當地的動植物,體會緬甸的風俗民情。
    .海灘漫步與潛水--體驗夏日假期必備的清涼海水、柔細沙灘與豔陽,因遊客鮮少而保留的純淨海岸,漫步沙灘或躍入海中享受悠閒片刻。
    .緬甸木偶戲--看見500多年歷史的傳統技藝演繹得活靈活現,即便語言不通也能樂在其中。
    .傳統舞蹈--是緬甸人在重要節日與婚俗喜慶時,所舉辦的歌舞比賽,可以窺見當地的風俗信仰與表演文化。
    .禪修--體驗緬甸佛教文化,坐禪與行禪間達到自我體察,以尋求內心的平靜。
      
    ★超夯玩樂景點全收錄
    .緬甸第一大城仰光--拜訪城市信仰核心大金塔,繞行金碧輝煌的平台浴佛祈福、還可以搭乘環狀火車,體驗在小販叫賣聲中,與當地民眾的摩肩擦踵的樂趣。
    .俗稱瓦城的曼德勒--可以親臨緬甸末代王朝的皇宮與護城河,甚至一窺館藏寶藏;在曼德勒周邊,可以來一趟古城一日遊,將當地的珍貴建築,一次收盡眼底。
    .千塔之城蒲甘--亞洲三大佛教遺跡之一,搭乘熱氣球俯望金黃色的大地與佛塔,是來到緬甸絕對不能錯過的美景。
    .水上村莊茵萊湖--可以探索湖畔村落、寺院與菜園,還可以見到漁夫絕無僅有的「單腳划船」功夫,是這裡不能錯過的人文景色。
      
    ★緬甸必吃必買都在這
      介紹緬甸必嘗美食,例如與辛香料混合的薑黃飯「撣式米飯」,或是炸得酥香脆、厚薄甜鹹任君挑選的「緬式薄餅」,最後再來一杯深受當地人喜愛的緬式啤酒「Myanmar Beer」,絕對都是來緬甸旅遊不可錯過的經典美味;另外,緬甸的風俗禮品也很吸睛,玉石、翡翠名聞遐邇,高品質卻實惠的價格讓各國遊客趨之若鶩,還有以細膩的手法雕刻而成的木雕與木偶,造型生動有趣,若是忘不了當地風味,還可以選購奶茶包或咖啡包,將緬式風情帶回台灣!
      
    ★專治旅行疑難雜症
      初步了解緬甸、各種行前準備功課、提醒你需申請的證件、緬甸機場出入境步驟、緬甸境內與市區移動方法、各式住宿介紹、如何緊急求助……所有你在緬甸旅行可能遇到的困惑或問題,全都預先設想周到,並給予適當的指示和解答。讓你到緬甸旅行,能自在地享受美好旅程。
      
    ★Step by Step教學
      實用APP操作、如何出入境、訂房步驟、長途巴士搭乘、護照遺失處理等步驟教戰,詳細的文字說明與適度的圖片搭配,一個一個步驟解析,仔細貼心地告訴你,當遇到上述這些狀況時,該如何操作或是應變處理。讓你出國在外能不慌不忙,快樂遊緬甸!
      
    ★緊急應變方案
      證件財物遺失、生病意外、內急都有解決方案,相關單位、救命電話全都錄,更附有救命小紙條,讓你隨身攜帶。
      
    作者簡介:詹依潔
      台大社工/中文系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媒體碩士,畢業後曾於旅行社擔任董事長特助,後離職成為專職旅遊指南作者。
      
      自大學第一次前往希臘後便迷上自助,目前足跡遍及世界50餘國。 因喜愛緬甸的時代感、純樸與多元風貌,便深入數十個大城小鎮探訪緬甸歷史文化、體驗當地生活,之於部落格《俏鬍子旅行團》分享緬甸旅遊訊息,因而受到線上旅遊直播節目《旅行思維》、News98電台《走吧!去旅行》和暨南大學國際事務處邀約分享緬甸旅程。
      
      曾出版遊記《在歐洲吃午餐、去亞洲吃晚餐:兩個女孩的世界奇幻冒險》、旅遊指南《四川和重慶》與《東北》三本著作,期待能透過本書將緬甸這個迷人國度介紹給更多讀者。

  • 木雕刻教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0-05 20:55:27

    本集主題:黃靜萱木雕創作展
     
    專訪: 黃靜萱
       
    她,安靜,卻有一顆赤子之心。
      創作者黃靜萱,作品人物就好像是她的分身,透過一刀一刀刻鑿木頭開啟了與作品的對話,每件作品中的人物豐富的表情傳遞著喜、怒、哀、樂。
      
    青山滌心靈
      童年,爸爸總會騎車帶著她到山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當時年紀還小,總覺得戶外一點都不有趣,處處綠意盎然卻讓雙眼不知在哪停留。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山對現在的她而言,不論是山腳或山腰,乃至山頂,心境因海拔高度的提升而放鬆自在,寬曠無盡的遠望,使她心緒暫時獲得解放。
      
    物盡其用的獨特創作
      多數創作者會選擇平面創作,她卻選擇了立體創作。她偶爾會在紙上畫草稿,但她更愛木頭給予的觸感。在木雕創作路上,黃靜萱會嘗試不同方式創作,木頭是基底,她嘗試使用木屑、樹皮這些被丟棄的等素材來呈現。此次展出的作品,有部分選擇以樹皮來創作,許多創作者幾乎都是把樹皮捨棄不用。黃靜萱在運用樹皮製作作品前,必定把它們仔細處理乾淨,因為樹皮裡多少會有蟲住在裡面,為了不讓作品受蟲的影響,清理樹皮這道手續是不可少的。因為比起沒有樹皮的木頭來說,樹皮表面的紋路肌理,能讓人貼近大自然的原貌,因此她決定讓「它」成為作品的一個特色之一。
      
    創作之心不滅
      六年學習木雕創作的日子,吉田敦老師對黃靜萱來說無非是最重要的貴人,
    對於創作,老師總是給予相當大的空間讓學生去發展,一點都不干擾他們對創作的思想與表現方式,希望學生能去找尋自己的風格,教學上僅會在造型、技術給與相當多的建議及實際的示範,有時圖文並茂簡單易懂,實際示範完全盡心不含糊敷衍,久之也因此影響到黃靜萱對自己的創作,抱持同儕間互相合作,創作態度更負責與堅持的精神,即使再忙,環境空間再貧乏都要不怠慢鬆懈的堅持創作。
      畢業後黃靜萱來到三義的工作室持續創作,除了本身的工作室創作之外,她也參加三義木雕薪傳營,不斷的增進自我,讓她的作品更趨成熟,也讓她克服許多技術上的疑問。
      
    大自然是她的心靈導師
      黃靜萱的作品裡,有許多大自然的元素,「山」往高處移動雖可以讓眼界、思想放的更遠,但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寒冷與無奈,回到平地雖視覺變得較狹隘難受,但卻又溫暖;在我所創作的山中,是象徵著如父親般堅實又能小小逃避,讓心能重新出發的存在。 「雲」如同在看漫畫時,腳色在腦中思考的話語會出現在雲框中,也如同在我的創作上,那些未脫口的思緒,禁錮在雲中,也環繞山拖制創作中人物的行動。 「樹皮」即是樹木的最外層,也同於比擬我心中的邊疆角落,將不被自身所接納的事物都推至於此。
      木雕是一種減法雕塑,在有計劃地使用各類刀具削減下,心中所預想的成品模樣也漸漸清晰可見。這過程,當刀子一刀一刀落下,就像是把她自身的負面情緒帶離, 一件作品的完整,必然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漫長的創作也是她療癒自身的另一種方式,像是一場經過衝突、不適,最後達到和解的儀式。
      
    巧手創造多樣人物
      〈頓時居所〉系列中有一不斷出現的虛構角色,被她統稱為王子。王子是擬人化的生物,從正面看時,具有半飛鼠半禽類的特徵,從背面看,則具有恐龍般的背脊與尾巴;紮著長長的辮子,面容無畏中又隱含一絲的膽怯。〈頓時居所〉作品中敘述著,長期對自身感到厭惡排斥的我,樹皮中的小王子也如同是自身的化身,總感到有無形的壓力一直伴隨著他,令他感到疲憊,所以他只能不斷的移動,企圖找到一個不會令他感到不適的境地能夠久居,時至至今他要來然還在尋找著。〈雲裡霧裡哪裡〉系列思緒的釋放與整理的過程,跟隨著我心境改變,造型上也一直有有些微的變化。
      藝術創作無形中引領了黃靜萱改變、相信、了解,開始創作後,她與人的連結變得更頻繁緊密,自我創作過程中,不斷的與自身對話,與現實暫時抽離,讓她意識到許多過去沒思考到的地方,這些衝擊或許帶給她多少的失落或悲傷,但是她知道,換個地方繼續探險,離開熟悉的環境,學習接觸新的經驗,才能有新的故事能與人分享,並填補這些失落。
      
    黃靜萱簡歷:
    2016畢業於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造形藝術組
    2012畢業於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展出日期:2017/09/02-2017/10/29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