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產品中有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快速炊飯功能 #晶瑩剔透的米飯 #TOSHIBA備長炭本厚釜微電腦電子鍋團購預告 每天總是像個陀螺似的,不停的轉啊轉,從早上五點半直到晚上十點多,總算忙完孩子,收拾好廚房坐下來,靠在沙發上滑一下手機,然後就.......瞬間斷電!!開學至今我大概睡在沙發上15天了吧!!老公已經習慣到幫我關上燈,...

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 在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8:54:55

大家應該會發現我很少分享美妝品、保養品相關的文章,這次破天荒會想要介紹這個產品,是因為市面上沒什麼人分享,而且我真心覺得滿有感,這麼少人知道太可惜了!就是這個產品:希思珮樂理白霜!這篇會分享我使用希思珮樂的原因、使用心得和分享希思珮樂正確使用方式,他真的讓我臉上的暗沉和陳年痘印淡化不少! 其實過了...

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09:26

『慢性拖拉症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激進型”拖拉症患者,另一種是“逃避型”拖拉症患者。拖拉症的成本高昂是很令人吃驚的!拖延會造成很多不良後果:內疚;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心理壓力;挫折忍耐力降低;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受阻;出現自我傷害行為;經常焦慮和抑鬱。戰勝拖拉症當然是有技巧的。一個簡便而強大的技巧就是除掉...

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 在 藍橘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9 10:46:33

【記憶倒數】(3) 自從婉晴不幸流產,就患上會記憶逐日倒退的怪病。 所以離開醫院的隔天,她就連自己患病都忘記了。 神奇地,她連自己懷孕的事也完全忘記了… 我們相識4年,結婚1年,加起來5年。 也就是說再過5年,她就會完全一點不剩地把我忘掉。 如今已經過了半年,雖然我已能應付到照顧她的日常生活...

  • 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21:13:49
    有 75 人按讚

    #快速炊飯功能
    #晶瑩剔透的米飯
    #TOSHIBA備長炭本厚釜微電腦電子鍋團購預告

    每天總是像個陀螺似的,不停的轉啊轉,從早上五點半直到晚上十點多,總算忙完孩子,收拾好廚房坐下來,靠在沙發上滑一下手機,然後就.......瞬間斷電!!開學至今我大概睡在沙發上15天了吧!!老公已經習慣到幫我關上燈,自己回房睡覺,不會再像之前要挖我起來一起回房睡!!

    今早聽見鬧鐘驚醒已是5:50,思索著煮飯要五十分鐘肯定來不及!站在電器櫃前發楞三十秒,瞥見眼前的 #TOSHIBA備長炭本厚釜微電腦電子鍋 上面竟然有"快速炊飯"這個按鈕,不管三七二十一火速洗了兩杯米塞進去,趕快去炒菜,才煮完兩個菜就聽到電子鍋唉唉叫,他竟然...竟然....好了耶!(約莫25-30分)打開蓋子翻拌飯粒散去水份,顆顆晶瑩剔透,看起來美味至極,但我昨晚的備料是六色蓋飯,完完全全看不到我那美味的白飯(淚).......

    中午終於跟老師開完視訊會議,想起蘇菲姊姊說要好好吃飯,打開電子鍋裡有早上帶便當剩下的白飯,趕忙幫自己隨便弄點配菜,再幫米飯拍幾張特寫(誤),"阿捂......"好好吃啊!!同學家種的新米配上厚釜的威力,顆顆分明又軟糯,好想淋上山藥泥再夾一片炸牛排配著.......,思緒飛到了三年前的東京,放下阿母跟兩個小孩也要去吃的牛かつもと村!!(好想念出國)😩😩

    下午接到小孩照慣例問了一句午餐便當好吃嗎?
    哥馬上說:很好吃,我有吃光光!!
    猴說:媽媽!今天的杏鮑菇好很吃喔!!!
    我...我...我...感動得想哭😭,我養了他七年多,舉凡遇到菇,不管是香菇,杏鮑菇,鴻喜菇,猴頭菇......沒有一樣他敢吃的,今天他說杏鮑菇好好吃!!!!我終於又成功解鎖一樣食材了(拭淚)

    言歸正傳!!!快速炊飯很重要,快速炊飯還能很好吃更重要,尤其是對我這種老是煮完菜才想到忘記煮飯的無腦煮婦......

    #TOSHIBA備長炭本厚釜微電腦電子鍋
    #電子鍋的各種可能
    #十人份大容量
    #4mm厚釜
    #黃金62度鍋底
    #大火力沸騰
    #929開團
    #有甜甜價
    #捷徑杰靖

  • 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9 12:11:12
    有 330 人按讚

    [當孩子跟別人不一樣時,他沒有錯,而是獨特]

    讀國中的年紀,正值青春期,最在意的不是父母或老師,而是同學朋友。偏偏這個年紀的孩子最喜歡捉弄別人,經常故意說話激怒別人,或讓人傷心,再哄堂大笑,引以為樂。其實這就是霸凌,而且通常會鎖定某個對象,像是弱小﹑沈默﹑樣子或行為特別的同學,都會在別人身上蒙上一輩子的陰影。

    近日兒子要入伍,理個小平頭,我稱讚他看起來清爽有精神,並且特別指出他的頭型漂亮。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哪有?從國中起,他爸爸就要他理小平頭,跟其他同學不同,再加上他的頭型不像台灣人多半是大扁頭,而是比較像西方人的頭型,大家看得「不順眼」,一起嘲笑他的頭型,喊他:

    「蛋頭!」

    講到這裡,我有一種感覺,跟兒子還真不熟,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有這個外號!但也讓我想起來他不愛理小平頭,一到高中就留長,還自己去找美容院剪髮﹑染髮﹑燙髮,名堂不少。一直以來我也沒多想,只是以為他喜歡在頭髮上做文章,現在才知道是要遮住這顆蛋頭。

    可是你知道嗎?為了成就這顆蛋頭,我們全家總動員,可是費盡千辛萬苦。如果問我全世界最愛漂亮的人是誰?無庸置疑是我爸爸,他中風一次,走路一拐一拐,卻是在家穿襯衫與西裝褲,出門連眉毛都要梳,可以想像他今年86歲高齡嗎?當兒子出生時,他只交代我一件事:

    「記得別把頭睡成大扁頭。」

    兒子小時候住在婆婆家,我特別請婆婆注意他的頭型,你猜怎麼著?弄得我婆婆緊張得不得了,親家公的話再怎樣也要使命必達,於是不論手邊在忙什麼,就像鬧鐘一樣,每隔一個小時來翻我兒子一下,這次側睡左邊,下次側睡右邊,這樣精雕細琢硬是把頭整成蛋頭。

    誰知道上國中理小平頭,原型畢露,像是頭上長了角似的,突出到被拿來當笑柄,完全是始料未及。我想婆婆在天之靈,應該是白眼翻到後腦勺了吧!

    可是,這明明是優點呀!沒錯,在國中時,書讀不好的被嘲笑,書讀得好的也不好過,經常被視為揶揄的對象。反正一句話,不遭人忌是庸才,在平均值範圍裡的人最安全。

    這就是「鏡像效應」,人們最喜歡的人其實是自己,其次是跟自己相像的人,看到一個人有如照鏡子就會不自覺滿心歡喜。相反的便是「鯰魚效應」,在一個沙丁魚箱裡,放進一隻鯰魚,造成互鬥現象,沙丁魚才能活得下來,賣到好價格。所以要融入一個團體,必須要跟大家相似,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盲從的原因。

    所以獨特的人要很有自信,否則光是大家吐一口就淹死。但是國中時期是開始尋找自我認同的年紀,自信心最不足,這時候同儕效應最能發揮影響力,他們會在意同學朋友的意見,儘量跟大家一樣。真的,一句話就能殺死他們,甚至凌遲一輩子。這個年紀的孩子,很難要求人人謹言慎行,不去捉弄別人,怎麼辦?

    父母很重要!

    青少年都想裝大人,不再像小時候什麼都跟父母說,會保有秘密,就像我事隔7年才知道蛋頭這件事。但是我們可以用心觀察,他對哪件事特別有情緒,像是抗拒或不耐煩,第一時間必須對他的心情予以尊重,因為可能他在學校就是這個把柄落在大家手裡,反覆被拿出來嘲笑。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可怕的場景,可怕到他可能會畏懼上學,建議你用三個步驟協助孩子梳理情緒:

    💚1.尊重孩子的情緒:
    忽略孩子的情緒會造成他無感,甚至認為有情緒是不對的,逐漸跟自己的心失去連結,反而後果難以收拾。

    💚2.聽聽他怎麼說: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能用認真的態度去跟他討論,而是似有若無地聊家常,問他:「你好像不想理平頭?」說出他的情緒即可。

    💚3.保持冷靜與理性:
    當他覺得情緒被理解了,畢竟還小,秘密便托盤而出,我們不必因為心疼就要去學校找老師或同學理論,這會嚇到他,以後不敢說出真象。

    今天早上妹夫跟我提到外甥在學校被說「愛比較」,外甥很介意,認為自己並不是這樣的人,非常憤怒。有些父母一聽,可能會馬上責怪孩子;但是你想想,蛋頭有錯嗎?為什麼笑人家蛋頭?因為他是個大扁頭,心裡嫉妒罷了。說外甥愛比較,也未必是事實啊,父母不必不斷論,但是可以引導做正向思考。

    為什麼一個人會愛比較?因為他在意,但是他得不到,卻發現別人輕鬆就得到,自然會愛比較。假使比的是分數,表示他想拿高分,但是不懂自己認真讀卻拿不到高分,別人說他回家都在打電動卻得高分。假使比的是工作分配不均,表示他想要公平,可是表達不得法,沒抓到重點,讓別人聽成愛比較……

    那麼父母可以說:「你好像特別在意這件事,是嗎?」若是他點頭說是,這是好消息,父母就知道他在意什麼事,接下來便能夠問他:「你這麼在意,你看怎麼做會更好?」他一定有答案,重要的是這個答案是他想出來的,而且焦點轉移,想的不是別人說他愛比較,而是怎麼做好這件事。

    所以當孩子被嘲笑時,我們要做的無非是三件事:
    💚1.跟他站在同一個高度,了解他的心情
    💚2.帶他往上站一個高度,看清整件事情
    💚3.陪他走到另一個高度,換上新的認知架構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圖取材自Pexels
    攝影:Daniel Reche

  • 早上完全聽不到鬧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3 20:42:41
    有 1,112 人按讚

    #教養文長 #鉅細彌遺_和孩子這樣討論並實踐動作拖拖拉拉這件事

    「寶貝,你到底要換多久的衣服?」六月後的開學日記,開端總是已經在挑戰我的耐心,說好的早晨廣播時光和優雅從容呢?

    想多讓孩子睡一下,我差不多在8點才把Jivan喚醒,然後他有15分鐘換衣服和刷牙的時間,接著晨讀五分鐘、整裝出門,如果動作俐落,預計是能在8:30學校門關前到校。幼稚園會在九點大家一起拿出便當盒吃早餐。

    我知道Jivan期待上學,但上學前的準備,他總拖拖拉拉,做事情到一半思緒就飄走,等我到他房間再提醒時,他可能才回過神。我從他起床,就指著時鐘說:「看,現在8點整,15分時,你要換好衣服刷好牙,這兩件事完成!」然後我開始切水果做早餐,每隔兩三分鐘就去提醒一次,這期間Mira會起床,她就會去哥哥房間各種打擾,或是在哥哥旁邊玩他的玩具當炫耀。

    那天我真的氣炸了(最氣的點發現似乎是長子還在睡!!!!),真的是「袖手旁觀」的極限,告訴自己孩子是可以自己做到的,我要忍著不插手,等到他晃啊晃走過來廚房,竟然還問我「媽媽我可以帶玩具去學校嗎……」(快河東獅吼了我),我抬頭看時間,23分…..深呼吸,不打破慣例,依序完成了上學前的事,才快步跑去只是在家旁邊三分鐘的學校。

    大門開著,但教室門已鎖。我站在大門看,要Jivan自己走過去內門看怎麼辦,「遲到已經造成了,不是媽媽的問題,我在這裡看你,去吧!」我看他站在教室門外,有點尷尬,兩根竹竿腿立正站好,「#體驗後果」的教育對他來說如震撼彈;但那天,門外還有另外兩個孩子與家長,他們試著要通知裡面的人來開門,所以我決定不上前去幫他「擦屁股」,他必須要去承擔後果。他必須要知道,「遲到」這件事,會給他自己和其他人造成麻煩。

    看著他因為跟著其他遲到的孩子進去後,我才走。一整天我都在想,「我可以怎麼引導,讓孩子獨立且準時地完成前置準備,我不用大小聲在後面推,母子間氣氛愉快地上學?」我們需要好好聊聊。我不希望這個拖拉小螺絲,造成媽媽的神經過度緊繃,而讓孩子以為自己有什麼「天大的問題」,才會被媽媽魔人這樣一起床就唸不停……Jivan自己睡、自己洗澡、如廁清潔等等生活自理能力都沒問題,那,要他「準時」,也一定有方法可以打通任度二脈的!
    _

    首先,要先確定,孩子已經有「#時間」的觀念,才不會你在那邊說幾點了幾點了,他一點感覺都沒有,最好旁邊有個大時鐘,一邊說一邊指,「讓長針自己說話」;還有,也要明白孩子「#在乎的點」是什麼(像是遲到這件事和沒得玩,Jivan肯定是後者);就我的經驗,父母要觀察,之所以造成孩子拖拉的「#門檻焦慮」是哪一部分,我不覺得是孩子不會做才叫「卡關或難過去的門檻」,而是在整個過程中,孩子最無法流暢、稍有難度而停下動作的環節。(Jivan的是脫睡衣再穿上衣服)

    放學時,我見面先關心:「你今天遲到進去,老師有說什麼嗎?」「沒有。」
    我又問:「那你的同學是不是開始玩了呢?」「是。」
    「所以,你是不是因為遲到,玩的時間變少了?因為九點要吃早餐了」,我說。「對……」他頭低低的,說他沒跟A一起蓋完軌道就被叫收拾了。

    我:「那,早上被關在門外好幾分鐘,你那時候在想什麼?」「想要進去。」
    我:「站在門外進不去是什麼感覺?」「我很不開心。」
    我:「那要怎麼做才不會讓這不開心的感覺發生呢?」「嗯……不要遲到。」
    我:「你知道在八點半前,門都是開著,可以直接走進去嗎?」「知道。」
    我:「準時的人都可以直接進去,對嗎?」「對。」
    我:「你想想,如果我們搭飛機回台灣遲到,會發生什麼事?」「嗯......飛機會飛走?我們回不去台灣?」他這樣說時有種大夢初醒之感。
    我:「沒錯!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時間』嗎?」「知道,這樣每個人就會知道什麼時候要做什麼和要去哪裡。」

    我:「那,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換衣服這麼慢嗎?如果動作快一點,一定不會遲到的。」「可是我換衣服就是那麼慢啊!」
    我:「如果真的是快不起來,有什麼好方法呢?」「我不知道」,他聳聳肩。
    我:「媽媽有個想法,如果再早一點開始穿衣服,你就有比較多的時間來準備上學,這樣如何?」「我可以試試看。」
    我:「但是,你就會睡比較少,媽媽擔心你會睡不夠。」「那我可以早一點睡覺。」「可以嗎?你不是都覺得玩不夠,不想睡嗎?」「我可以早上起來玩啊~」
    我:「這樣聽起來不錯,媽媽不喜歡當遲到的人,快遲到的感覺會讓我非常緊張,我相信你也可以的!」

    這只是個嘗試,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段談話的效力有多少,還有這孩子吸收了多少。
    _

    隔天我都還沒起床,Jivan已經站在我床邊,他輕聲地說:「媽媽,我已經換好衣服也刷好牙了。」我很驚訝,我自己的鬧鐘都還沒響,看了一下時間,7:21。我說:「哇寶貝,你動作這麼快!可是還沒七點半,再讓我睡十分鐘我就出去。」我去他房間看他時,他正靜靜地在地上玩樂高。

    第一天的成效,最棒的事是除了我再也沒有暴走和催促,說出那些連我都不想聽到的話之外,我終於可以陪Jivan「坐下來」晨讀,而不是一邊準備早餐或弄妹妹、一邊「聽」他唸,而是我們很有餘裕,創造一段有品質的學習精華時間,之後還能手牽手慢慢散步聊天去上學。

    我:「感覺怎麼樣?早起一點,做完全部的事,而且還準時進教室?」「覺得心情很好。」
    我:「可是你這樣會不會太累?」「不會啊!」

    接下來的第二天,Jivan同樣是在不到七點半就著裝完畢進我房間,不需要我的提醒換好前一晚選好的衣物。或許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沒什麼好說嘴的一步,但對我和孩子而言,卻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沒有少睡,但少發了脾氣,多了和氣,Jivan學著更負責任,認真看待準時的重要性,並在早晨頭腦清晰的時候完成了他覺得最難的中文學習(五分鐘沒做完的話,也能接受下課回家繼續)。

    一天早上我抱著他好奇問:「寶貝,你沒有用鬧鐘,怎麼知道七點要起床?」「我就等啊,醒來的時候等到七點就開始換衣服。」天啊!那他不就是更早就醒來不敢睡?這樣不是很累嗎?這樣精神也太緊繃了吧?我有點心疼……於是他又學會了使用鬧鐘,更加自律。

    這樣的作息持續中,他很高興,「#我能感」又提升了一點,了解到這一切都是他能掌控的,不只能滿足愛玩的他,而且還能符合媽媽要求的「準時」品德。而我也不需要消耗親子關係,「透過理解孩子的習性,一起討論想辦法,到執行其可行性,再做調整」,這個每日早晨龍舟虎鬥的景象,總算得到緩解了!

    #報平安_德國洪災我們都好_距離災區有段距離
    #台灣颱風也請大家小心啊
    #本週在家學主題剛好是_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