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竹科學園區面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竹科學園區面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竹科學園區面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竹科學園區面積產品中有8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李國璋 國民黨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環境影響說明會議📝】 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將於台肥新竹科技商務園區D6區開發X基地,此基地面積約3.74公頃,強調以軟扶硬、以硬拓軟,#推動竹科軟硬體整合為其主要宗旨🔆 此次會議各委員皆提出相關疑問及專業意見,首先針對 #園區規劃部分,因基地位置劃設為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的網紅張秀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9屆第8次定期會針對變更農業用地一事提案與質詢,希望能將北社尾一帶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成為工業用地,得以因應台商回流對土地的需求。 這次市長施政報告拋出相同問題,卻遲遲等不到市府相關單位來詢問,也沒看到任何可行性評估等動作,所以阿華藉由總質詢再一次深入探討。 「百大品牌拚經濟 百種幸福在嘉義」這口...

新竹科學園區面積 在 文科太太的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6:23:15

: 昨日收假操。 向晚時分,騎腳踏車沿著科學園區的人行道一路騎到清大。 沿途經過護國神山,門口開滿的流蘇引我駐足;園區三路從研新四路到新安路口這段,垂枝女貞開成整片花牆;淡淡蜜香引來許多蜜蜂,三男湊近研究是東方蜂還是義大利蜂? 清大草坪上,大犬說這裡好像Paradise!他們滿草地打滾玩得很開...

新竹科學園區面積 在 151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14:11:29

每個週末待在家工作,總是忙得不可開交,常常沒有時間出去買三餐,只能依靠外送服務,但又不能吃太複雜、太麻煩的食物,因為休息時間很短暫,要繼續趕工,為了求迅速填飽肚子,基本上都是叫便當居多,不過常常都吃同樣幾家,這次想換個店家、換個口味吃吃看。 ——————————————————————————— 今...

新竹科學園區面積 在 劉崇顯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18:54:18

【專案報告─新竹輕軌與大車站計畫 #延後囉...】 先前我提前跟大家預告,今天的「#新竹輕軌與大車站計畫相關問題專案報告」是臨時會最大的亮點,然而在程序委員會排定專案報告時,市府代表未提出林智堅市長本日有行程導致市長臨時請假,,且國民黨與時代力量兩黨團不接受由沈慧虹副市長代為報告,最後主席裁示專案報...

  • 新竹科學園區面積 在 李國璋 國民黨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7 14:42:16
    有 382 人按讚

    【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環境影響說明會議📝】

      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將於台肥新竹科技商務園區D6區開發X基地,此基地面積約3.74公頃,強調以軟扶硬、以硬拓軟,#推動竹科軟硬體整合為其主要宗旨🔆

      此次會議各委員皆提出相關疑問及專業意見,首先針對 #園區規劃部分,因基地位置劃設為 #策略性都更地區,在上次會議中預估的100%容積獎勵經後續評估計算後僅約50%,此次總樓地板面積因此從30萬平方公尺下修至21.5萬平方公尺,可建築物量體在資料上竟無修改,科管局對此回應係因 #環評皆以最大影響做評估;另外 #基地空間規劃部分,公共空間計算後每個廠商約佔400坪,但估算資料上每個廠商卻僅有14位員工,等於一位員工就佔了28.5坪的面積⁉️此數據似乎與常理不符,科管局回應此數據皆 #參考現今園區IC廠做初步評估。

      接著是 #交通運輸部分,X基地將設置巡迴巴士(接駁車)與公共自行車,藉由強化大眾運輸服務,提升員工使用大眾運具意願,紓緩對鄰近區域交通造成的影響🚥國璋針對其實際施行面上提出了相關疑問。首先基地鼓勵利用台鐵北新竹站通勤並將接駁車設置於忠孝大潤發門口,但北新竹站出口位於中華路上,若要搭乘接駁車還需穿越東光橋,等於下火車後 #至少需步行20分鐘才能抵達大潤發門口接駁處😰此外通勤時段北新竹站還有大量鄰近學校的學生們,若能將 #接駁處改至千甲火車站 或是 #與市府溝通開挖人行地下道,也許都是較好的方法。委員也針對公共自行車提出了意見,若大量人員騎乘自行車在馬路上,恐有導致此路段交通阻塞的疑慮,建議可以重新配置道路或是設置自行車專用道🚲科管局回覆將與市政府密切合作,研擬出更佳的配套措施✨

      另外也討論到 #油水分離防污設備、#停車格位數規劃等問題,希望科管局能參照各方意見確實規劃好配套措施,#降低基地附近的交通衝擊,同時也避免影響未來其它基地開發‼️

    #新竹市議員李國璋
    #新竹科學園區X基地環境影響會議

  • 新竹科學園區面積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2 22:20:10
    有 2,819 人按讚

    在本次的竹竹苗合併討論中,各家提出的意見大致可粗略歸納出五種方案,作為苗栗縣的民意代表,本篇將以苗栗縣民的角度分析,提供意見。

    先說結論,不論選哪一種,苗栗都很慘,只有比較不慘跟非常慘而已,這也是本題為何我遲遲沒有說明想法的原因。

    1. 竹竹合併不升級

    最陽春的方案,單純竹市竹縣合併,優點是大新竹區域可共同治理,不用修法也不用思考直轄市門檻問題,但因為是最陽春的方案,也是改變最小的方案,對各方誘因不大。

    2. 竹竹合併升級第七都

    此方案需修地方制度法,降低直轄市人口標準至一百萬人,竹市竹縣合併升級成第七個直轄市,最直接的影響是可擁有直轄市的統籌分配款。雖然六都都是直轄市,但因為財務收支劃分法中統籌分配款的公式相當複雜,各直轄市所取得分配亦不均,年年都為此吵架。

    比如說台北市因為營利事業額相當高,故獲得的統籌分配款始終最多,以2020年來算人均為16952元,比六都最低的新北市人均8372元要多出一倍。

    若目前的公式不變,我用竹竹加起來的營利事業營業額、人口、土地面積之加權比例,加入直轄市公式中,以「很粗略方式」計算,那麼大新竹市將非常可怕,雖然分配到的統籌分配款總數會是七都最少,但因為人口才一百萬,人均統籌分配款反而會是匹敵台北市,甚至是七都最高。

    先不論此方案是不是讓台北到台中間,只剩下苗栗一個非直轄市,光是大新竹市所能獲得的資源,我們就能預見苗栗將出現大規模的人口移動,有辦法移動的人,將從新竹生活圈,變成直接加入到新竹生活。除竹北外,應也會再出現另一個人口成長區。連現在難得人口仍能正成長的頭份竹南,都可能被新竹吸回去。

    故苗栗不僅在地理上被孤立,從地方建設、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社會福利到行政效能上,都會被嚴重夾殺。

    3. 竹竹苗合併成第七都

    加入苗栗縣後,竹竹苗將可跨過當前直轄市人口門檻,合併升級第七都。屆時七個直轄市人口就會占總人口的八成,更加深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狀況,直轄市與非直轄市不管在資源分配還是行政制度上,差距都會更加擴大。

    縣市合併為直轄市,重要的一個目的是集中資源並加以促進區域平衡,但從台中、台南、高雄的案例來看,雖獲得更多資源,但皆投注於都會區,原本的鄉村區依然邊陲,失衡狀況更加嚴重。

    若竹竹苗合併,將成為面積最大、但人口最少的直轄市,統籌分配款總額固然會提昇,但每人平均數字將和原本無太大差異。

    在地廣人稀下更不可能雨露均沾,資源勢必挹注於人口集中區,這便意味著即便苗栗加入跨過門檻,但主要建設和資源可能都不在苗栗,或許頭份竹南有機會成為舊新竹市與竹北外的第三個發展核心,但剩下的苗栗縣區,將更加邊緣。

    4. 竹縣苗縣合併竹苗市

    若為了竹竹合併升級地制法下修,那麼竹縣苗縣也可攜手跨越門檻升級,屆時竹市將相當尷尬,將被竹苗市環繞。

    竹苗市也因為過於狹長,交界處多為山區,地理上有所阻隔,故運作上仍會分為舊竹縣區跟舊苗縣區兩大塊,也因為營利事業營業額不高,人口數又少,統籌分配款仍是敬陪末座,此提案唯一用途就是破新竹市的局,除此之外無太大意義。

    這方案應該是徐耀昌縣長為了反諷林智堅市長所說的玩笑話,很有創意但並意義不大。

    5. 苗縣對切,北併新竹、南歸台中

    若將竹南、頭份、三灣、南庄等中港溪流域加入,連同新竹縣市將可望突破125萬限制,升級七都且無需修法。

    頭份竹南區域從生活、工作、教育、娛樂到醫療,本就是新竹生活圈,地理位置上也相當鄰近,台一線中華路更是從新竹市區貫穿竹南、頭份。無數的頭份竹南人每日往返新竹就學工作與就學。

    加入中港溪流域的北苗栗地區後,不只地理範圍完整、生活圈相符、人口數字與面積也適中,且加入竹南科學園區跟商業活動較發達的頭份市,人均統籌分配款仍能一口氣衝到七都前段班。故對新竹縣市和頭份竹南區來說,不失為較平衡的方案。

    但苗栗縣剩下的其他鄉鎮怎麼辦?

    苗栗目前的發展本就被批評過於集中頭份竹南,如果還把最精華的地方分出去,剩下的鄉鎮不管是併入台中,還是改為省轄市,都無法逃脫區域發展更加失衡的未來。(其中一個變形方案是北切新竹、南切台中,中間苗栗市鄰近鄉鎮合併成省轄市。)

    小結:很多朋友我支不支持竹竹苗合併,我實在很難回答,因為在認真分析後,不管是哪個方案,苗栗都很慘,甚至這些討論都還沒加上縣府現在的債務,以及新竹人、台中人的意願。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應藉此機會,討論是否該廢除三級制,全面統一政府機關為二級制;並將已不合時宜的縣市邊界進行做調整,重新檢討直轄市制度;民意代表選區與數量,應調整更符合比例且能適當反應民意;再加以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讓中央與地方資源分配更均衡。

    若無法跳脫竹竹苗區域全面調整現行制度,那麼不管怎麼選,在這場政治賽局中,苗栗都只能成為牽制人的籌碼、或是加減法的附加區域。

    (本圖於去年11月於南庄拍攝。)

  • 新竹科學園區面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6 11:41:35
    有 1,927 人按讚

    新竹市跟竹北市,行政層級有什麼不一樣?

    修憲時刻,台灣應該要認真面對行政層級與區劃問題了。簡化行政層級、提升行政效能、行政區域重新劃分,事實上是關乎台灣的長治久安、嚴肅的課題。尤其是數位時代來臨,台灣還需要309鄉鎮的編制嗎?還要再選出鄉鎮市民代表、鄉鎮長?搞得台灣每天都在搞政治、搞選舉?台灣也是時候應該要告別樁腳政治的舊時代了。這些經費支出,還不如多給弱勢家庭、中低收入戶教育與生活的補助、讓兒童的營養午餐吃好一點,比較有意義!

    △降低修憲門檻 推動台灣行政層級二級制

    中華民國憲法第108條第109條等等條文所規範的地方自治「省、縣」制度,事實上已經在「憲法增修條文」中,將台灣省政府「虛級化」了,因為1945年中國國民黨政府來台、1947年成立的台灣省政府,早就已經名存實亡,2018年開始,完全沒有組織編制、也沒有編列預算,當然也完全沒有功能。這個是有高度「社會共識」的進步,我也要藉這個機會呼籲大家,要降低修憲的門檻,畢竟資訊爆炸、國際與社會經濟的變化快速,應該要讓台灣的憲法能夠與時俱進,面對現實!

    我期待這次的修憲,能夠有機會確立台灣的行政層級二級制、確立行政區域劃分的原則,現實上,就台灣的面積與人口而言,只需要「中央與地方」兩個層級,不用再需要「省政府」「鄉鎮市政府」。而目前的制度用「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作為資源分配的基礎,包括組織編制差異、歲收歲入原則、統籌分配稅款、重大建設的核定等,甚至連直轄市政府的公務人員都「高人一等」,長期的資源分配不均也就造成了城鄉差距的現象,甚至常常會有所謂「一等公民」「二等公民」的評議。

    △調整行政層級 不必侷限人口數

    如果能夠確認中央與地方的二級制,也就能夠討論行政區域的劃分問題了。如果以現在「直轄市」的制度,人口數125萬為標準,台灣2300萬人口大約可以設置8-10個直轄市,但是這個方案的標準在現實上太複雜,竹竹苗合併?雲林跟嘉義合併?彰化跟南投要合併嗎?可行性實在是不高!

    其實行政層級的調整,根本就不必只局限在人口數的思考,就維持現在的縣市政府行政範圍有什麼不可以?只是改變行政層級,既能達到目標,也不會擾民。唯一要面對的議題,就是「省轄市」怎麼辦?台中市與台南市已經「合併升格」成為直轄市,目前有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是否要「合併升格」?

    △我支持大新竹合併升格

    新竹科學園區所在地的新竹縣市,有著共同生活圈,包括交通、環境、教育,就業、就學、生活上的各種議題都必須共同面對、共同解決。新竹縣市如果能夠「合併升格」成為「大新竹市」,成為擁有「千億級預算」的地方政府,才能與新竹的發展現況相符合,能夠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對於爭取資源、整合重大建設也有相當大的幫助,肯定是新竹縣民市民的福祉!

    現實上,新竹市從民國71年升格到現在大約40年,已經發展成為獨特的科技與人文薈萃的城市,而新竹縣治所在地的竹北市,也是人口飛速成長、建設突飛猛進,那大新竹市的市政府要設在哪裏?選舉區域如何劃分?鄉鎮市區是否要同時整併?這都有賴「社會共識」做為「合併升格」的基礎。

    至於基隆市是否要合併加入新北市成為「基隆區」?嘉義市是否要與嘉義縣「合併升格」?都是需要討論的議題。

    △憲法要與時俱進 台灣才能長治久安

    憲法以及法律的修正、對於制度的變革,常常會以「施行日期」作為日出條款、日落條款的規定,讓關係人都能夠有時間與機會因應、準備,也可以減少進步的過程中,抗拒改革的壓力。

    蔡英文總統已經進入第二屆的任期中,勇敢對抗中國、建立自主國防,外交上也讓台灣成功走出世界,讓世界看見民主自由的台灣,已經是全世界都豎起大拇指稱讚。我們也期待,在內政上透過修憲行動,面對現實,簡化行政層級、確認行政區劃,奠定台灣長治久安的政府體制,相信將會是台灣在民主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大新竹 #合併升格 #鄭宏輝

  • 新竹科學園區面積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22 16:43:11

    第9屆第8次定期會針對變更農業用地一事提案與質詢,希望能將北社尾一帶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成為工業用地,得以因應台商回流對土地的需求。

    這次市長施政報告拋出相同問題,卻遲遲等不到市府相關單位來詢問,也沒看到任何可行性評估等動作,所以阿華藉由總質詢再一次深入探討。

    「百大品牌拚經濟 百種幸福在嘉義」這口號代表嘉義市未來努力的目標,目前的嘉義市沒有任何準備迎接廠商進駐,留不住年輕人,以新竹市與嘉義市來說,兩市同年升格,但依內政部統計嘉義市的自然增加率與社會增加率呈現負成長,顯示嘉義市人口持續流失,市府該如何接招?

    嘉義市農業用地有1,690公頃,根據營建署來函宜農維護面積1,200公頃,多出490公頃,嘉義市必須盡速透過都更釋出農地,將土地活化利用,並成立單一窗口供台商聯絡,引進高科技產業成立科學園區,讓年輕人留下來,嘉義發大財。

  • 新竹科學園區面積 在 李建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4-21 14:06:31

    李建昌議員持續關心內科2.0計畫發展,其中在「引入產業創新動能」的項目裡,同樣依據市有公用房地」招標案,由台灣特斯拉拿下新能源創新示範園區以及北區奧迪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智慧汽車育成基地(原環保局修車廠)。

    經調閱資料得知兩家公司先後於106年8-9月進駐基地營運,卻發現台灣特斯拉積極地推廣綠能科技業務及教育實習機會;反觀北區奧迪則是有90%的基地還是在做車輛維修與買賣?!不符合「引入產業創新動能」的效益。

    台灣特斯所經營的園區正式營運後,總計6371人次已參加過EV(電動車)體驗教育活動及講座,並主動結合經濟部能源局、新竹科學園區、中研院及太陽能業者合作辦理綠色能源產業科技交流活動達40場計3,783人次參與,甚至已提供全台灣超過30家計55位大學生教育實習的機會。

    反觀由北區奧迪智慧汽車育成基地依約只要提供10%樓地板面積做育成使用即可。這10%的空間稱做「奧迪創速中心」包含貨櫃區、食農創客基地、共同工作空間區。其中貨櫃區、食農創客基地為扶植青年創業,可提供13個團體(或小公司)付簡單的管理費即可租用。而在提供教育實習的部分,北區奧迪目前僅和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簽產學合作備忘錄。

    李建昌不解,同樣依據市有公用房地使用公開招標案,為何產發局要求台灣特斯拉拿出基地的20%樓地板面積,卻只要求北區奧迪拿出10%就好?!是否有圖利之嫌?這會期在財建委員會,會要求產發局徹底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