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接地氣大陸用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接地氣大陸用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接地氣大陸用語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539的網紅台灣人在成都 / Alvi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社畜、666、接地氣、奧利給、堵車、牛X、內卷、躺平...這些網路用語您知道多少呢? 在成都待久了,碰到台灣朋友我都儘量避免用大陸的流行用語,避免對方聽不懂,結果都是台灣朋友不只用,還拿著小紅書問我說Alvin你有沒有安排這些目的地,搞得我80後大叔要學習00後的小朋友來經營小紅書,不說了先種草在說...
接地氣大陸用語 在 台灣人在成都 / Alv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畜、666、接地氣、奧利給、堵車、牛X、內卷、躺平...這些網路用語您知道多少呢? 在成都待久了,碰到台灣朋友我都儘量避免用大陸的流行用語,避免對方聽不懂,結果都是台灣朋友不只用,還拿著小紅書問我說Alvin你有沒有安排這些目的地,搞得我80後大叔要學習00後的小朋友來經營小紅書,不說了先種草在說。
#社畜的一天
接地氣大陸用語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進黨自己就愛說中國大陸用語了阿...』
Re: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https://disp.cc/b/163-dpZQ |新聞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286385654832419
接地氣大陸用語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宣教士鐵三角】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本文原載於《華傳》51期(2018年5-6月)
大家或許聽過「差傳鐵三角」,所指的是教會、差會和宣教士三者在差傳事工上的互動關係。從宣教士(或全職傳道人)個人的角度而言,我認為還有另一個鐵三角不容忽視,即學識、品格與經驗。我將從我走過的宣教路,分享我對這三方面的體會和反思。三者的排列無關其重要性,唯缺一不可。
1. 學識:把事奉建造在真理根基上
一九九七年我決定回應宣教呼召之後,原計劃先到宣教工場去吸取經驗,然後才去讀神學。然而,神給我開了一條意想不到的路,讓我一邊接受基本裝備,一邊在宣教工場吸取經驗。我當時去了柬埔寨的「金邊宣教學院」(以下簡稱為「金宣」,雖然當時沒這名字)。在一個看重師資陣容、學位、認證,甚至學校名氣的時代,金宣實在沒有被多少獻身者看上。但在我們的宣教生涯中,它卻佔有重要一席。
金宣為新加坡萬民教會所創立。該教會的主任牧師——廖啟發牧師是個滿有宣教異象和衝勁的牧師,原在新加坡神學院的「基福」教學,後來建立了教會,並且從新加坡往外植堂,到了馬來西亞的柔佛巴魯、檳城,後來還到了柬埔寨的金邊等地。金宣創立的目的,就是讓那些想尋求宣教呼召的信徒,能到宣教工場去,透過親身的體驗、基礎的裝備和實際的參與,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適合當宣教士。在金宣的學習為期一年,課程除了一些基礎聖經科之外,更強調實用的宣教科目。這些課程大部分以密集方式進行,老師從世界各地飛過來,教完了就走。第一屆的學生共有六位,其中四 位來自馬來西亞,一位來自越南,還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一九九七年七月發生內戰之後,只剩下四位馬來西亞同學,最後只有三位畢業。
金宣幫助我打下了基礎,其中一些關於聖經和宣教的基本知識和原則,至今仍然深印在腦海,且極受用,甚至被直接地應用在事奉上。此外,學習的過程讓我深感真理知識的重要性,並發現自身的缺乏,以致渴望去追求更深的裝備。我認為,這是每一階段的教育都必須達到的果效。更寶貴的是,我們在那裡有機會和許多上帝重用的僕人零距離接觸,當中有年過八十、宋尚節博士的果子,也有華人教會界的知名宣教學者,經驗豐富的宣教士和牧者,也有一些是剛剛出道、滿腔熱血的年輕傳道人。上帝使用他們的教導和自然散發出來的生命力,作為我們一生行事為人和中心事奉的典 範。
一九九九年,我到新加坡神學院去接受正規的神學訓練,二○○三年畢業出來,事奉七年之後繼續道台北華神深造,完成神學碩士學位(新約)。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不讀宣教,卻漸漸走向學術研究。坦白說,我從來就沒有想當聖經學者,我的心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宣教,走向學術其實是為了宣教目的,因為我相信唯有不斷發掘真理的奧妙,才能不斷激起我對宣講真道的熱忱。
2. 品格:是什麼人比做什麼事更重要
品格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至重要的一環,事奉上更是如此,因為神看重的不是我們做了多少事、懂得多少學問,而是我們是什麼人。從傳道人作為領袖的角度而言,品格是領導成功的關鍵。提摩太是以弗所教會的年輕牧者,要贏得會眾的尊重是一大挑戰。保羅並沒有叫他要用牧者的權柄去命令他們,而是跟他談品格:「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這話暗示:「如果別人小看你,問題不一定在他們,更可能是出在你身上。」彼得也對教會的長老們說:「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彼前五3)
品格這功課,往往不是在課堂或書本上學會的,而是在人際的碰撞中學會的。它不像學識需要特別去接受裝備,也不需要特別的宣教經歷,而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接受到的陶造。在金宣的那年,我們六個同學來自三個不同國家,性格和背景的不同,為短短一年的相處增添了很多美麗的回憶,但也發生過激烈的衝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後期四位僅剩的同學因不認同一位短期老師的教導,決意寫信向院方投訴,可是其中一位同學反對,不願意在投訴信上簽名。大家為此大吵。院方接獲三位同學簽字投訴信後,院長教訓了我們一頓,不是因為院方不接受我們的意見,而是我們的做法和信中的用語太無禮。成熟的人格,往往就是在此磨合中孕育出來的。
然而,人際衝突並不必然產生品格,關鍵是我們用什麼態度來回應和面對。每一次的摩擦,我們都需要作深刻反思,學著客觀,並從群體利益的角度分析,若從中發現自身的錯誤,就該承認並願意自我調整。我認為,願意改變的心,是品格成長最關鍵的要素。
3. 經驗:讓境遇成為你的生命導師
宣教是一門實踐課,當然不能單有抽象的知識,實際的經驗亦非常寶貴。我在金宣期間,院方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實習,但因為我們當時的裝備不足,無法參與較深入的服事。值得紀念的,就是在金宣的那一年我初嚐了講台服事的滋味。坦白說,當時感覺講了一篇就沒有資訊可講了,而且非常挫敗感。感謝主幫助我沒有餒和退縮,講道如今佔了我總體事奉的一大部分。一次的失敗,不代表自己沒有某方面的恩賜,或上帝不願意在那方面使用我們,那只是上帝預備更好地使用我們的過程。經驗也大大開闊了我的人生和宣教視野。當地人的生活與環境,啟發了我的 反思,發現原來生命力可以如此強悍、生活可以這麼簡單、快樂和自足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當地人的思維和做事方式,開闊了我的視野,催促我打破固有的成見,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同理一個一個讓我感到詫異的想法和舉動。當地人的故事,尤其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場粉碎了許多家庭的無情大屠殺,深深地觸動我的心靈,激發我對人性的殘酷和偉大做出更深層的省思。工場上突發的狀況,考驗著我的應變能力,又讓我有機會親嘗上帝夠用的恩典。這些經歷不都是愉快的,反之可能激起各種複雜的情緒——恐懼、不適、憤怒、擔憂、難過……卻對生命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多看、多聽、多感受、多同理、多反思,原來生命同我們想像的可以很不一樣。
經驗也是信仰的操練時刻,使信心得以提升。在完成金宣的學習之前,我們已經在考慮畢業後的去向。在諮詢過長輩之後,我們決定回家鄉結婚,然後回到宣教工場累積多一年的宣教經驗,才去神學院接受更全面的神學裝備。由於沒有加入任何差會,我們自己按照過去一年在柬埔寨生活的經驗,做了一個一年的預算。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籌足了款項,但身上帶太多現金不方便,所以找了在金邊設有分行的銀行,詢問在該分行是否可以直接從我們的賬戶提款。當時,那銀行的職員很爽快地說「可以」,於是,我們一口氣將大部分的現金都存入銀行賬戶中,心想在必要的時候才在金邊分行直接提款。沒想到,到了金邊之後才發現這做法是行不通的!
為了解決該次危機,我們決定向馬來西亞認識的肢體尋求幫助,向他們先借一筆錢,拜託短宣隊送過來金邊,待我們完成一年的宣教之後,回去再把存在銀行裡的款項歸還他們。一年過去,有好幾個短宣隊都從馬來西亞到了金邊,就是不知何故,該款總是無法順利地交到他們手中帶給我們。奇妙的是,雖然經費不足,那一年我們卻沒有缺乏,儘管沒有向身邊的人開口,上帝卻會感動他們來供應我們的需要。也許神覺得信賴祂的供應是長期宣教首先要學會的功課吧,所以在宣教工場的頭幾年就給我們經歷了!那之後,經費問題就不再成為我們順服神帶領的捆綁了。宣教不是一個專業,而是人對神的計劃所作出全人的回應,既是如此,神對宣教工人的要求也是全面性的。作為宣教工人,我們應當竭盡所能地去學習和冒險,並要求自己不斷的成長,成為神喜悅的人、做神喜悅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