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懷孕初期嚴重失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懷孕初期嚴重失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懷孕初期嚴重失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懷孕初期嚴重失眠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一年吃掉9億顆安眠藥,過量傷身問題多】--「睡不著很難過你知道嗎,每天都這樣的情形。」 70幾歲的葉女士吃安眠藥已經將近20年,當初因為身體不適嘗試吃安眠藥,萬萬沒想到即使身體已經沒有病痛,她卻再也難以脫離安眠藥,吃安眠藥民眾葉女士:「(想說)不要吃這個藥,看看情形,結果到1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70的網紅阿諾ShAn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阿諾+阿霈 婦產科醫師:林正宗 來賓:江江 00:01:22 Q.為甚麼會孕吐!? 00:02:28 Q.黃體素過敏導致孕吐!? 00:04:54 Q.日本媽媽不大會孕吐!? 00:06:17 Q.孕吐嚴重到要打點滴!? 00:09:00 Q.孕吐時絕對不要喝..可以喝...!! 00:...

  • 懷孕初期嚴重失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0 07:30:02
    有 108 人按讚

    【台灣一年吃掉9億顆安眠藥,過量傷身問題多】--「睡不著很難過你知道嗎,每天都這樣的情形。」


    70幾歲的葉女士吃安眠藥已經將近20年,當初因為身體不適嘗試吃安眠藥,萬萬沒想到即使身體已經沒有病痛,她卻再也難以脫離安眠藥,吃安眠藥民眾葉女士:「(想說)不要吃這個藥,看看情形,結果到11點半12點還睡不著,乾脆就吃一顆,盡量運動盡量工作,可是還是沒辦法。」


    你有失眠困擾嗎?台灣一年吃掉9億顆安眠藥,人數高達4百多萬人,平均每5個人就有1人在吃安眠藥,高居亞洲第一,堪稱失眠王國。但安眠鎮定藥物長期服用,除了成癮增加失智風險,有的成分甚至還會導致夢遊,非常危險,安眠鎮定用藥如果吃過量問題有多大 ?


    原來這名女子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住在16樓的她爬到窗戶外往下跳,就是吃了安眠藥才差點釀成意外。安眠藥吃多導致夢遊,甚至開車上路,險象環生,安眠藥吃過量後果難以掌控,但比起失眠的苦,很多人還是決定吞下這一顆,只想換得一夜好眠。


    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在去年有418萬人在吃安眠藥,等於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睡眠障礙。藥師沈采穎:「史蒂諾斯在台灣用量是最大,剛開始上市的時候,它就是強調快入眠,早上起來不會頭痛頭暈。」


    根據調查,台灣人一年吞安眠鎮定藥物近9.2億顆,2009年到2018年從379萬多人增加到近420萬人,吞藥量從7億顆增加到9.2億顆。市面上安眠鎮定藥物百百種,透過干擾或混亂人體神經系統使人睡著,食藥署就曾公布,其中若含四種成分容易導致夢遊,禁止醫師開給曾經發生夢遊行為的病人。精神科醫師袁瑋:「最常見其實是,比如說出來翻冰箱吃或是煮東西,剪指甲剪到早上起來發現手上都是血。」


    雖然安眠鎮定藥物需要處方箋才能領,但有民眾一拿就是上百顆,這樣吃,真的沒問題嗎?藥師沈采穎:「有些他們都還不夠吃。」精神科醫師袁瑋:「每天固定吃,一定會有耐受度出現,增加我們失憶,就是記憶力不好的危險性。」


    安眠藥一旦開始吃,超過三個月就可能有成癮傾向,但一覺醒來問題沒解決,只會產生失眠惡性循環,要想睡得好,可從改善飲食以及運動雙管齊下,同時面對並解決心理問題,才能真正高枕無憂。(資料來源:【註1】)


    ■醫師:不當服用安眠藥容易上癮
    藥師公會全聯會表示,服用安眠藥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卻並非萬靈丹,若長期使用此類藥物,卻未聽從專業醫生指示下正確服藥,容易產生成癮性、耐受性及依賴性,特別對於銀髮族、孕婦、肝、腎疾病患者、肺部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等族群對更可能有不良反應,因此必須詢問藥師正確用藥法方式。


    ■正確服藥對抗失眠 須保持良好睡眠習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師李俊達說明,面對失眠,除了就醫正確服藥之外,張祜銘建議,民眾也要養成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像是固定時間起床、睡前避免激烈運動和過量進食、非睡覺時間避免躺床等等。(資料來源:【註2】)


    ■正確使用安眠藥,以免導致用藥成癮
    安眠藥的種類繁多,屬於第三、四級管制藥品,安眠藥對人體神經系統有相當的持續性影響,也可能具成癮性,甚至被濫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長期服用安眠藥容易產生依賴性。


    過量服用時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恍惚,甚至夢遊;鎮靜安眠藥屬於C級懷孕用藥,對孕婦來說是相當危險的,若是在懷孕初期長期大量使用,會有畸形胎的危險,若是在懷孕的末期,易造成新生兒昏睡、無力。


    如果長期使用或不當使用安眠藥,易出現藥物成癮性,會造成記憶力逐漸減退、反應力下降等,一旦突然停藥,還可能出現焦慮、厭食、抽搐等症狀。(資料來源:【註3】)


    ■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張文靜表示,鎮靜安眠藥以左沛眠(Zolpidem)與苯二氮平(BZD)類為大宗,雖然可以治療疾病,但長期連續使用,易產生成癮性、耐受性及依賴性,有些族群甚至會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建議銀髮族、孕婦、呼吸中止症等患者,都應諮詢藥師後再行服用。(資料來源:【註4】)


    【Reference】
    「台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論壇發展計畫簡介
    議題召集人:
    ➤李明濱名譽教授、陳為堅教授
    ➤利用國內外文獻回顧、現況分析與可行性評估,彙整目前實證基礎及鎮靜安眠藥使用/處方相關問題,並以流行病學資料評估安眠藥的處方量、非醫療使用 (nonmedical use) 率的年代趨勢,探討目前相關政策推展現況與知識上的落差,經由本計畫,提供推動台灣鎮靜安眠藥安全使用策略,透過政策的擬定與施行,期能提升產官學界及民眾對於此一重大問題的警覺性與因應力,減低並預防鎮靜安眠藥物濫用問題對國人健康與社會安全所造成的危害。


    1. 來源
    ➤➤資料
    ∎【註1】: Yahoo 新聞【台年吃掉9億顆安眠藥 過量傷身問題多】:https://bit.ly/2V7pOOf
    ∎【註2】: 立報傳媒「每5人就有1人服用安眠藥!醫師:不當服用容易上癮」:https://bit.ly/37WOVbM
    ∎【註3】: 新北市藥師公會「正確使用安眠藥,以免導致用藥成癮」:https://bit.ly/314NPcs
    ∎【註4】: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吞完安眠藥準備報告...他隔天「記憶喪失」專家點出原因」:https://bit.ly/318CGre


    ➤➤照片
    ∎【註4】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誰吃了安眠藥?關心銀髮長輩睡眠問題」(食品藥物安全週報,第549期-2016/03/25):https://bit.ly/317vE60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鎮靜安眠藥 #安眠藥 #成癮 #失智 #夢遊 #睡眠障礙 #改善飲食 #運動 #記憶力減退 #反應力下降 #焦慮 #厭食 #抽搐

    食用玩家-食藥署 / 藥師公會全聯會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懷孕初期嚴重失眠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02 13:21:31
    有 57 人按讚

    💤現代人普遍有睡眠的困擾,例如失眠怎麼辦?原因是什麼?想睡卻睡不著怎麼辦?在《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裡都有答案,還能進一步瞭解睡覺的好處與睡覺方法。
    🛌這本書產生興趣,是來自於比爾·蓋茲的2019冬季書單推薦,他說這是本「重要而且引人入勝的好書」。我讀過這本書之後,完全刷新了我對睡眠的認知。本文整理其中精華與你分享。
    🔗部落格圖文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why-we-sleep/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什麼說這本書是「殿堂級睡眠寶典」?因為作者可是大有來頭。他是柏克萊大學的精神科學暨心理學教授馬修·沃克(Matthew Walker),也是「人類睡眠科學中心」的創立者,研究興趣是探討睡眠對人類健康和疾病的影響。

    這本書可以說是他彙整相關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爬梳一萬七千份科學文獻,鉅細靡遺說明睡眠的所有面向,還給出許多實用且破解迷思的睡眠建議。讀完之後令我讚嘆睡眠的奇效,也釐清了自己關於睡眠的8個迷思,著手練習作者推薦的12個健康睡眠守則。
     
    【人類為什麼要睡覺?】
     
    「如果睡眠沒有提供任何關鍵性的功能,那就是演化犯下最大的錯誤。」簡而言之,所有的物種都會睡覺,睡眠在地球上是和生命一起演化的。而且,在我們睡著的時候,大腦依然忙碌。但到底腦袋在睡眠的時候都在忙些什麼?

    科學家把睡眠分類成兩種型態,依據人類眼睛的動作分為:「非快速動眼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佔睡眠八成的是入眠初期的「非快速動眼睡眠」,關鍵功能是淘汰、清除不需要的神經連結。佔兩成的是「快速動眼睡眠」,在睡眠後期扮演關鍵角色、還包含做夢,它具有加強神經連結的功能。

    人們清醒的時候是「接收」資訊,體驗與學習來自外在世界的訊息。非快速動眼睡眠是「反思」,處理新的事實、技能,剔除雜訊且鞏固記憶。快速動眼睡眠是「整合」,為新的資訊建立彼此連結,並與過去經驗結合,洞見與創意大多來自於此。

    想像用黏土製作一尊雕像。初期先把原料放到基座,然後花較長時間去除多餘的材料(非快速動眼睡眠),簡單處理細節,然後又繼續剔除。最後階段,才花主要心力加強細部結構、鑿出輪廓(快速動眼睡眠)。兩者前後有序地搭配運作,更新與型塑每一天的生命經驗,缺一不可。
     
    【關於睡眠常見的11個迷思】
     
    1. 真的有早鳥以及夜貓子嗎?
    人類作息的確有不同形態。晨型人喜歡黎明早起,佔人口比例40%。夜型人偏好晚睡,早晨的表現不佳,佔人口30%。剩下的30%在兩者之間,稍微往夜型人的方向偏。之前分享過的熱門文〈你應該學會的晨間習慣〉,在現代社會比較適用於晨型人,但對夜貓子就很不公平了。

    為什麼演化讓所有人在不同時間作息?因為人類是以家庭與部落為基礎,不同的作息是為了提高團體防禦。例如夜貓子習慣在凌晨1~2點入睡,晨型人習慣早晨5~6點醒來,整個團體完全缺乏防禦的時間是4小時,而不是大家都共同作息的8小時。簡單的機制讓團體的生存適應潛能提高了50%。

    2. 假日、平日補眠有幫助嗎?
    對於長期缺乏睡眠的人來說,補眠可以讓身體獲得短暫的睡眠補償。但是,補眠無法彌補所有損失。例如,非快速動眼睡眠原本要鞏固記憶的功能,當天損失之後的記憶就永遠失去了,怎麼補也回不來。快速動眼睡眠用於整合的新資訊與記憶,如果當天沒有即時處理,日後一樣無法彌補。

    3. 人真的需要午睡嗎?
    研究指出,人類天生適合兩段式睡眠。午睡並非源自文化,而是根植於生物特性。兩段式睡眠模式在人類學、生物學、遺傳學上都有充足證據。午後的清醒度降低、容易打瞌睡,所謂的「午餐後精神不濟」狀態想必所有人都有同感。研究指出,現代社會取消午睡的結果,對健康與生產力已帶來負面影響。

    4. 懷孕與哺乳的母親可以喝一點酒?
    盡可能滴酒不沾,因為酒精會干擾腹中胎兒的睡眠。酒精是最強的快速動眼睡眠抑制因子,懷孕母親喝下的酒會通過胎盤屏障,影響發育中的嬰兒。嬰兒若被剝奪了最具整合與創意力效果的快速動眼睡眠,會妨礙和扭曲寶寶的腦部發育。對了,哺乳期間飲酒也同樣會影響寶寶的睡眠。

    5. 青少年難道不能早點睡早點起床?
    青少年的晚睡晚起習慣不是因為懶惰,人類在青春期的發育目標是學習「獨立」,在同儕團體與複雜關係中找到自己的路。自然的演化,讓青少年的睡眠節律往後延,刻意跟父母錯開。此時父母在夜間10點就想睡,但青少年卻還滿腦清醒。

    強迫青少年早睡,例如要他們10點前就寢,就等於是叫父母自己晚上8點就寢,是根本難以入睡。而且,強迫青少年早起,也等於剝奪睡眠後段的快速動眼睡眠的精華。父母與社會對於剝奪的睡眠不做多想,卻往往沒注意到睡眠能帶來的好處。

    6. 老年人需要比較少的睡眠?
    老年人只需要比較少的睡眠是錯的,隨著年紀增長,睡眠有三個改變:(1)質與量降低;(2)效率降低;(3)時機受干擾。首先,許多與老化有關的健康問題,與睡眠質量有強烈相關。睡得少不太表不需要睡,反而要想辦法改善睡眠。

    其次,膀胱會隨年紀退化,睡前減少水分攝取,避免夜間如廁干擾睡眠。最後,如果想維持跟中年一樣的作息,老年人要避免早晨曬太多陽光,反而要在下午三點後多曬點陽光,延後夜間的睡意,有助於調整成跟家人差不多的作息時間。

    7. 疲勞駕駛和酒後開車哪個危險?
    一樣危險,疲勞駕駛可能還更嚴重。疲勞駕駛導致的事故有兩個主因:(1)駕駛人睡著;(2)微睡眠,指的是短暫的注意力喪失。駕駛完全睡著較少見,但長期遭受睡眠剝奪的人,很容易發生微睡眠。短暫幾秒注意力喪失的駕駛甚至不會踩剎車,足以釀成致命車禍。若開車途中感到睡意,絕對要到路邊或休息站小睡20分鐘,醒來後再等20分鐘擺脫睡眠慣性後才上路。

    8. 睡眠的多寡會影響健康嗎?
    健康的三大支柱:「睡眠、飲食、運動」,其中睡眠是最重要的,稍微動搖睡眠品質,就會發現控制飲食與運動的效果不彰。作者指出,超過二十項的大規模流行病研究,在數十年間追蹤幾百萬人,呈現睡眠與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心臟病、肥胖、失智、糖尿病、癌症,都與缺乏睡眠有強烈的因果關係。

    9. 我只要睡滿6小時就可以了吧?
    作者抨擊企業與媒體時常吹捧人們需要更少的睡眠即可,例如6~7小時就足夠,據他的研究指出,這些吹捧是大錯特錯。作者用紮實的研究資訊佐證,人類的最理想睡眠時間是8小時。任何說自己只需要小於7或6小時睡眠的人,其實都在不知不覺間,讓生命遠離最好的身心狀態,無法把身心潛力發揮到極致。

    10. 讓孩童提早上課是趨勢嗎?
    據研究指出,兒童睡得越久智力越高,IQ較高的兒童總是比IQ較低的兒童多睡了四十到五十分鐘。有更多的研究證據支持,「延後」學童的上課時間,例如從七點半延後至八點半,對於成績與學習表現有顯著提升。疲憊、睡眠不足的腦,就項充滿孔洞的記憶濾篩,無法接收、吸收、保存學習內容。

    11. 安眠藥可以解決睡眠問題嗎?
    結論是,安眠藥無法提供自然的睡眠。它的效用是鎮靜劑,效用是把腦部較高階的皮質區擊昏。也就是,雖然你看似入睡了,但是非快速動眼睡眠與快速動眼睡眠兩者都受到干擾,長期下來會持續影響記憶能力與學習創造的能力。
    服用安眠藥也會帶來健康、車禍、壽命等不良的影響。作者建議的方式是「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從行為面著手進行自然睡眠,部分技巧整理在接下來的12項睡眠守則。
     
    【健康睡眠的12項守則】
     
    1. 遵守規律的睡眠時間
    每天同一時間上床、同一時間起床,睡眠規律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如果想改變目前的睡眠習慣,推薦去年非常熱門的《原子習慣》這本書的四個改變習慣步驟。如果12項守則只能遵守一項,那就是這項了。

    2. 運動的好處很多,但是不能太晚運動
    盡量每天運動三十分鐘,但是要在睡前兩到三小時結束。因為運動會大幅提高體溫,不利於入眠(人睡覺的時候是降溫的)。

    3. 遠離咖啡因和尼古丁
    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在咖啡、可樂、某些茶類、巧克力中都有,效果需要八小時才會退去,在下午三點後避免攝取。尼古丁也是一種興奮劑,會使吸菸的人睡眠很淺。

    4. 避免睡前飲酒
    酒精是一種抑制,會妨礙你的快速動眼睡眠,讓睡眠很淺且品質下降,最有害的是它阻礙了睡眠期間的學習效果。當酒精效果消失後,也很容易讓你在半夜醒來。

    5. 避免太晚吃大餐、喝太多飲料
    太多未消化的食物在腸胃裡,會干擾睡眠品質。喝太多飲料則會導致夜間嘗嘗起來上廁所,同樣有害睡眠品質。

    6. 盡量不要服用延後或干擾睡眠的藥物
    有些心臟、血壓、氣喘、咳嗽、感冒、過敏等藥物可能會干擾睡眠。可以向醫師確認這些藥物是否影響睡眠,可以的話在白天會晚上較早時服用。

    7. 不要在下午三點之後午睡
    午睡雖然可以補充睡眠,但是太晚睡午覺,反而會導致晚上很不容易入眠。

    8. 睡前要進入放鬆模式
    不要把睡前事情排得太滿,可以採取閱讀和聽音樂的方式,做為睡前的習慣。

    9. 睡前泡個熱水澡
    沖熱水澡也有類似效果,雖然體表溫度會暫時提高,但有助於擴張體表血管,讓身體持續降溫,而且身心舒緩,更容易入睡,睡眠品質也會更好。

    10. 臥室要黑暗、稍涼、沒有電子產品
    盡量避免太過明亮的夜燈,也要避免太過高溫的臥室環境。對於失眠的人,尤其要把鬧鐘或時鐘移開視線範圍,否則盯著時間會更難入睡。

    11. 適當曬太陽
    日光是調節睡眠規律的關鍵。每天盡量在早上曬三十分鐘陽光,在黎明或早上使用亮度較高的光源,但在睡覺前要將室內燈光調暗。

    12. 不要醒著仍躺在床上
    如果上床二十分鐘後仍然醒著,開始感到擔心和焦慮,最好起床做些輕鬆活動直到睡意產生。無法入睡的焦慮會惡性循環更難入眠。
     
    【後記:睡,還是不睡?】
     
    讀完《為什麼要睡覺?》後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開始以睡眠為主軸,對很多生活習慣去思考該如何設計跟改造。這本書讓我對睡眠充滿更多的信心跟從容,原來睡覺除了復原的能力之外,還可以幫忙編織出很多的創造力跟想法,讓我更心甘情願地進入夢鄉。

    之前讀社群大師暨創業家GaryV的《我是GaryVee》這本書,著迷於他「一天工作16小時」的拚勁,他認為睡太多是浪費的。直到現在,我體認到睡覺其實非常寶貴,而且具有許多功用。保持平衡的睡眠作息,在精神上維持拚勁,或許才是最好的做法。

    最後,我誠心推薦這本書給以下族群:(1)有睡眠問題的上班族與企業主,書中的守則和建議十分中肯;(2)為人父母的家長,去深刻理解孩童和青少年保有睡眠的重要性;(3)求學階段的學生,讀懂睡眠的功能且不要輕易熬夜,有餘力的話可以跟師長父母進行溝通說明。
     
    #為什麼要睡覺 天下文化 遠見雜誌

  • 懷孕初期嚴重失眠 在 薰鮭魚的採訪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15 16:33:29
    有 157 人按讚

    #母后家書│改變本來就會痛

    前陣子,本來總發豪語「沒那麼快,瘋了才懷孕!」的嚴格避孕A友,突然敲我問產檢醫師。不免挖苦他一下。後來他說:「你是讓我覺得可以試試看的一個很重要的人。」

    我們年紀相仿,工作性質差不多,社會階級和困境都相近,在育兒這件事上,都沒有任何外援,金援也幾近於0。這讓他有些害怕生小孩,怕打亂正在打拚的腳步,怕夫妻倆自己帶小孩會崩潰。但幾次看我的狀況,讓他似乎有點信心。

    今天跟B友聊天,又得到圖片這些話。有點感慨~其實大家的處境都差不多,我們沒有比較寬裕,時間和財力都很緊縮,或者可以說一點也不富有,可是,因為有了小孩,心變得前所未有的富有。夫妻倆也憑子貴,得到朋友更多關愛,生活反而更熱鬧了。

    身為一個「北漂」的全職家庭主婦+文字工作者,我是家裡重要的經濟來源,就算我再怎樣想專心顧小孩,崩潰時很想辭職說出口,理智上還是努力工作著,也努力從中去擷取兼顧兩者的成就感,在心裡為自己拍拍手。

    跟偉魚肚為此發過很多次脾氣,可能是相對剝奪感吧,我很羨慕他能「外出」工作,我是個非常在意自由度的人,為什麼綁手綁腳,為什麼不行了,為什麼現在連下樓吃個午餐都那麼難。有些人可能以為全職媽媽很輕鬆,不就整天在家?小孩睡覺時就可以休息做自己的事啦!

    先撇除掉育兒的「心理壓力」不說(心理壓力例如很怕小孩「怎麼了」),讓我告訴你初期有多崩潰。

    小孩睡覺時,媽媽可能也累到不行需要補眠,可是還沒吃飯耶?沒吃飯就沒營養可哺乳!好,我去趕緊吃個東西,吃完來不及等消化,躡手躡腳準備補眠時,幹,那是什麼聲音,他哭了,他醒了。那等下一次好了,很好,他又喝完奶奶幸福睡去,我終於可補眠了吧?不!工作還沒做完!!!!拖著疲倦的身心打開電腦。一天,差不多就結束了;五天過去,竟都沒踏出家門過。

    我的工作是需要長時間專注培養靈感的創作型工作,如今,就是不停被打斷,只能拾時間的荒,撿工作時間,撿自由的碎片。全職媽媽看似擁有24小時,卻沒有使用權。

    儘管掙扎,憤怒體質的我還是從沒對豬寶發過脾氣(只成天罵笨手笨腳的老公),將近五個月來,都是發自內心娃娃音溺愛他。這完全不是他的錯,一旦你們(注意,是你們,不是女人一個人)決定生下他,就要為這一切改變負責,不能在孩子身上帶來任何後遺症,因為我相信,寶寶很能感受父母細微的情緒,他們可能也會自責,進而影響人格養成。況且豬寶已經算是作息很棒的報恩型小孩,我無怨無悔。

    偉魚肚看我很難捨棄對工作效率和品質的要求,曾提出不然把寶寶送去附近的托嬰中心?我一聽到就哭了,哭著說「我不要」。那時我瞬間很清楚,我要照顧他,我捨不得把他交給任何人,我對工作的要求其實是120分,但95分就足夠了。

    說了那麼多,只是想說,小孩確實帶來比想像中更大的影響,但你也比自己想像的更容易調適。這就是一個逼我調整腳步、直視自己的過程,我這個人嘴巴直接得像在恐嚇人,缺點很多,自認唯一的優點就是我有自信沒有任何人事物能擊垮我,只有我自己能摧毀自己。所以,見招拆招囉,也因為變得很認真在感受生活,獲得很多未曾有過的幸福,重要與次要亦自然會浮出。

    沒人會經濟穩定到有信心生小孩的,錢永遠都不夠,只有你們二位準備好了沒,意志夠不夠堅強和靈活去承接未知的所有改變。我不在意自己到底是不是個「好媽媽」,這都是外人定義的,我只希望自己當個開心的媽媽,把這個情緒傳給寶寶。當然偶爾還是會不小心急躁,就好好跟寶寶道歉。就像懷孕初期情緒不穩定,常半夜一個人失眠在哭,擔憂無法給孩子好環境,擔憂先生工作,擔憂父母,總之哭得亂七八糟,看一旁的先生打呼到不行,動也不動,哭得更慘,哭完就摸摸肚子安撫寶寶,讓他知道絕對不是他害的。

    沒有什麼事那麼嚴重(或許有,如果有一天沒了民主自由,那真的很嚴重!!!)就帶小孩這件事來說,你永遠想得到辦法,前提是你跟隊友要同心啊!隊友很重要!如果痛苦,也是因為「改變」本來就會有陣痛,光是改變髮型就會煩幾天不是嗎?會好的,尤其當你發現,陪伴寶寶的過程就像跟他一起重新探索生活,彷彿得到一個新的宇宙,其實頗有趣的。

    獻給我雨後春筍般懷孕的朋友們。

    2019.12.15

    #薰鮭魚親子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