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憂鬱症年齡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憂鬱症年齡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憂鬱症年齡層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葉明修&葉家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之前看電視聽到曾國城說他常對孩子說:『先做應該做的,再做想做的』,讓小編我覺得這原則太讚了,適用在教育孩子的許多基礎上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文/戴章皇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毒處:一帖挽救純良孩子們的反毒處方箋」介紹 訪問:周宜賢(反毒宣傳專員) 內容簡介: 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 你知道台灣兒少染毒的年齡層,已降至小學生了嗎? 你知道現在新興毒品盛行,讓台灣的孩子受到多大威脅嗎? 在各種成癮誘惑日益猖獗的當今,無論是身為父母或師長,...
「憂鬱症年齡層」的推薦目錄
憂鬱症年齡層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15:16
#F代碼的襲擊 #成為一位憂鬱症患者 #過來人的真實紀錄 #心態的調適 F321,一個像數學公式般的代碼蓋在紙上。這是中度憂鬱症的代碼。病名代碼由F開頭,搞得好像我的人生學分得到F一樣。該死。咒罵著「F***!」的我走出了精神科大門。 就診之前,我煩惱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拖再拖,拖到再也不能拖了才...
憂鬱症年齡層 在 ?我叫魚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0:33:45
《現在放棄的話,暑假就開始了耶🥰》 -這個念頭呀~上百次的在腦海打轉著。 -原以為三考戰士會老神在在,甚至當大學課業告一段落才開始著手準備指考,本不該抱持太大期待,但近期身心的反彈早就超乎預期了。 -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何時何地都在預期著失敗、看著跟生活圈的人們越來越脫節,其實我沒想的那麼堅強,...
憂鬱症年齡層 在 Melody Huang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37:43
《 防疫期間我好焦慮,我可以不開心嗎?》 三級延期到7/12,在這要邁向整整兩個月的時間裡,每個人都有來自各種來源的壓力、焦慮,可能是失業,是線上課,可能是與家人更長期相處的你需要自己的空間了,我收到的很多訊息,有的甚至感覺到憂鬱症病情加重的,也很多說變得很易怒,任何原因的都存在著。 在這緊繃的...
-
憂鬱症年齡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12 23:00:12本集主題:「毒處:一帖挽救純良孩子們的反毒處方箋」介紹
訪問:周宜賢(反毒宣傳專員)
內容簡介:
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
你知道台灣兒少染毒的年齡層,已降至小學生了嗎?
你知道現在新興毒品盛行,讓台灣的孩子受到多大威脅嗎?
在各種成癮誘惑日益猖獗的當今,無論是身為父母或師長,
唯有你願意挺身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台灣的下一代,才有充滿盼望的未來!
校園案例紀實 × 7位戒毒者自白 × 劉昊夫婦生命故事
.處方1:媽呀!我根本不知道這裡面有毒
新興毒品之氾濫,早就以各種不同的包裝形式混入校園,讓我們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染上毒癮,因此教導孩子一套健全的反毒意識,以及對含毒食品、含毒飲料的基本辨識,刻不容緩!
.處方2:用愛搶救危險心靈,挽回迷失的靈魂
那些看似咎由自取的吸毒大人或青少年們,曾經也只是一個渴求被愛、被肯定的無辜小孩,因為自覺在家中找不到溫暖,或是在學校得不到肯定,轉而被社會的刺激所吸引,包含毒品。他們一度以為可以從中得到短暫解脫,但戒毒之後才發現,原來清醒活著的人生,更加美好!
.處方3:讓反毒成為一股社會運動,機構化協助重生
為了帶領一群誤入歧途的吸毒大人或青少年回歸社會,原本創業從商的劉昊和林雲敏夫婦,出於基督宗教情懷,成立了「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除了用愛感化,也提供生活、就業方面的輔導及介入協助,幫助更生人一步步邁向重生,他們夫妻倆也因此活出了截然不同的新生命!
作者介紹:劉昊(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 執行長)
軍人背景出身,27歲時,為了肩負起龐大的家計,從軍中退伍,跟妻子林雲敏一起投身房地產業,兩人靠著先前在直銷業合作無間的業務能力,屢創佳績。1992年自立門戶,成立台灣第一家代標公司,經營法拍屋業務,讓他開始遊走於黑白兩道之間,鎮日沉迷於紙醉金迷當中。最後在為人夫與為人父的雙重責任中,被上帝喚醒,便告別了房地產界,力圖重新開始。
1995年,再次創業成立電子貿易公司,營業額動輒上億,讓他再度陷入恐怖金錢遊戲。自以為在聰明理財,沒想到卻在股市融資、融券,最後融出一個大洞,破產了,公司也因此被迫關閉。
即使人生走到空前絕境,靠著信仰力量支持,他從不絕望,還在上帝帶領下,創立「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接待更生人和成癮者,並將反毒事工深入校園,訓練戒毒弟兄們成為一線講師。
作者介紹:林雲敏(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 創會理事長)
出生在一個做生意的家庭,加上本身反應機靈,從小,她就常被長輩稱讚是個很有生意頭腦的小孩。長大後,成為直銷業務高手,下線一度高達兩千多個。經營代標公司階段,眼見先生行為日漸脫軌,為了盼他回頭,還曾經求上帝讓公司倒掉。
40歲那年,因為先生操作股市不利,家庭經濟一夕崩盤,加上夫妻關係嚴重失和,雙重現實衝擊之下,讓她罹患了重度憂鬱症。爾後因著上帝的愛跟醫治,才慢慢走出陰霾,成為更生人弟兄和其家屬們最好的陪伴,也經常和先生劉昊前往各大教會、監獄或校園分享見證,並成立「台北主恩典教會」,讓弟兄們、他們的家屬,以及社區附近的社會大眾,有一個心靈的歸屬。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憂鬱症年齡層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25 18:40:55當了媽媽後,自己的時間好像愈來愈少了!根據早安健康與YAHOO健康大調查發現,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媽媽,都極少或幾乎沒有運動習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時間」。
媽媽照顧家庭之外,也要記得照顧自身健康,若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擠出零碎的時間運動,相信對身體健康就有很大的加分效果。本次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她自己善用時間的每日運動方法。
做家事的空檔運動:單腳跳繩
譚敦慈老師分享,自己喜歡「單腳跳繩」,就常常在等洗衣機蓄水、等開水燒開的空檔,左右腳各跳100~200次。此外,也不一定要用專用器材,若用傳統跳繩繞個圈在腳上,一樣可以跳,不見得一定得花錢買。 她提醒,在家從事這個運動時,建議在地板上鋪上地墊或瑜伽墊,避免造成樓下住戶的困擾。
譚敦慈老師表示,自己的生活也很忙碌,所以並不會刻意規定自己「幾點幾分一定要做什麼」,都是利用做家事的空檔時間運動。雖然沒辦法稱上是強度的運動,但若能將零散的時間累積起來,還是有一定的效果。此外,她也說,做家事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運動,像是擦窗戶、拖地等等。
通勤:走路、騎YouBike代替坐車
譚敦慈老師分享,自己有時候會直接從高鐵站走路回家,或是搭捷運時提前一、兩站下車走路,或改騎YouBike回家,這些都是很好的運動方法。她強調,多運動除了可預防骨鬆、肌少外,更有研究發現對於防治憂鬱症也有效果。
譚敦慈的5分鐘伸展操
譚敦慈老師表示,由於本身是護理師,以前在學生時期有學過一套運動,主要是協助臥床的患者活動關節,同時也能鍛鍊到肌肉,而她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會做這類的伸展操,在家就能做。
肩部後拉運動
功效:伸展上臂肌肉群
步驟:
1、雙手交插枕在頭部後方,並將雙臂往後方伸展,可感覺手臂內外側都拉緊
2、維持5秒後放鬆,休息一下再拉緊。
低頭、轉體運動
功效:伸展頸部、腰部肌肉群
步驟:
1、手臂放鬆,慢慢將頭部往下壓。
2、以手臂帶領頭頸肩等部位往身體左方旋轉,回正,再往右方旋轉。
向上拉臂運動
功效:伸展後背肌肉群
步驟:
1、右手在身體後側搭在頸部,左手繞過頭部上方按著右手肘。
2、左手施力將右手肘往左邊方向推,藉此伸展右手臂。
3、改伸展左手臂,左右相反重複以上動作。
雙手交叉向上伸展運動
功效:伸展手部、腹部肌肉群
步驟:
1、雙手在身體前方,手指反向交扣。
2、手臂伸直,越過頭部,向身體後側伸展到極限,維持10秒。
3、稍稍放鬆,讓雙臂貼在耳朵,休息一下再往後伸展,維持10秒。
手肘後推運動
功效:伸展後背肌肉群
步驟:
1、右手在身體前側搭在左肩,左手按著右手肘。
2、左手施力將右手肘往左後邊方向推,藉此伸展右手臂。
3、改伸展左手臂,左右相反重複以上動作。
體側彎運動
功效:伸展背部、腹部肌肉群
步驟:
1、左手插腰,右手向上伸直。
2、身體向左側拉伸,伸展上半身右側肌肉。
3、左右相反重複以上動作。
站立轉體運動
功效:伸展手部、背部肌肉群
步驟:
1、兩腳打開站穩,左手臂伸直,手掌貼在牆壁上,注意五指方向是朝身體後側。
2、右手插腰,上半身向右轉,維持 5 至 10 秒鐘,伸展左半身肌肉。
3、左右相反重複以上動作。
拍手運動
功效:訓練心肺功能
步驟:
1、兩手上臂向側後方伸展,兩前臂則稍微垂下,讓手掌朝後方。
2、以此姿勢讓手掌從下方以畫圓弧的方式拍掌。
3、藉著畫弧拍掌的前進方向,讓兩隻手掌大約向上抬升到與眼睛水平部位。
拍手運動二
功效:訓練心肺功能
步驟:
1、手臂伸直,往身體前方拍掌。
2、手臂伸直,往頭部上方拍掌。
3、手臂伸直,往身體後方拍掌。
【相關影片】
減重名醫: 跳繩加這招持續燃脂6小時
https://youtu.be/qRjiTGD5tjA
每日3分鐘 神奇骨盆伸展操 矯正兼瘦身
https://youtu.be/QK_AjbxYTsU
洗出農藥菜蟲!蔬果保鮮清洗輕鬆搞定|譚敦慈 X 陳之穎
https://youtu.be/Awd1JwoN2iE
【相關文章】
譚敦慈這樣打造不骨鬆生活:6撇步+空氣跳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394
乾淨空氣是最佳養肺良方!譚敦慈:做到5不就能安心呼吸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336
掌握「跳繩減肥」4要領, 燃脂效果延長6小時!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706
#跳繩 #譚敦慈 #伸展操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
憂鬱症年齡層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2-12 20:16:39節目表 http://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從小到大每個人在每一個階段中,幾乎都多多少少會陷入精神情緒的壓力之中 ,不同年齡層面對的問題不同 ,老人家、上班族、夫妻、婆媳之間 ,甚至小孩子都一樣會面對的課題,不同的壓力來源,短時間還好,但如果長時間的壓力無法適時排解,就很容易造成精神異常的情況。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大漢中醫診所院長沙政平中醫師來談談這個疾病
1.精神病的種類
2.針灸治療
3.何謂十三鬼穴
4.治療經驗分享
5.憂鬱症會導致失智嗎?
6.哪個臟腑與憂鬱的關係最密切?
7.精神病會遺傳嗎?
憂鬱症年齡層 在 葉明修&葉家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之前看電視聽到曾國城說他常對孩子說:『先做應該做的,再做想做的』,讓小編我覺得這原則太讚了,適用在教育孩子的許多基礎上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文/戴章皇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誤。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我所想的是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己?
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我印象深刻。我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您有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有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時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校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這個書包真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
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家長或老師負責學生穿越馬路之安全工作。家長們「不放心」導護家長或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寧願隨便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
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行脫帽,然後敬禮向老師問好。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都是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還禮貌地回應,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無表情地走進校園。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讓我頗為震驚!
四、孩子不願下車,家長苦苦哀求。
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裡面的「小霸王」也許還沒睡醒,或者心情不好。車門已經打開,但孩子就是不下車。孩子鬧脾氣稀鬆平常,倒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家長的現場處理方式就令人大開眼界!說理者有之,大罵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過於苦苦哀求。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似乎只是希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才是對的。只要他肯下車,小孩就可以對大人予取予求。這種每天都可以來一次的機會,將成為孩子「習慣性」要脅家長的籌碼。
校門口的戲碼精采,一場國小運動會我在場外欣賞的「劇情」也不遑多讓。學生表演開始,理應場地清場讓表演能夠順利進行。然而,沒想到音樂一開始,一大群家長竟然全部衝到表演隊伍當中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攝影!台上開始廣播請家長退出,如要攝影請家長蹲下,免得擋住其他來賓。然而,家長依然我行我素,他家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團體紀律與秩序蕩然無存。
拔河比賽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纏鬥許久才分得出勝負。而在這個運動會上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女生拔河的某一隊長,在拔河進行了約莫三十秒鐘,雖然沒有大幅落後,但因為已經出現了繩子移向對方的徵兆,裁判尚未吹哨子判定勝負,她竟然突然放掉繩子,看著對方隊伍臉上露出不屑的微笑,讓隊友繼續拚命,他自己袖手旁觀。在三戰兩勝制中,我連續兩次看到她出現同樣的行為!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有這樣偏差的行為,現場沒有人教育他。這是我看過所有運動比賽中,最沒有運動精神的一幕。
孩子們的天賦、聰穎容有高低,學習成績也因而會有差異。但是,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與學習態度才是孩子未來足以影響一生的條件。許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或教育官員,是多麼的謬誤。在許多人自以為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我建議或許先想想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為「教育最大絆腳石」?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教養兒女的金科玉律
已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強調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的新觀念橫掃台灣,卻被有些人解釋為「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蠟筆小新」,和自殘或傷人甚至動輒殺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美國的情況類似台灣,被寵壞的孩子類似惡霸,使得愈來愈多心理及教育專家發展出更新的教育理論「合理管教」。父母應該以愛為基礎教兒女「紀律」的觀 念。
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教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參與不足」以及誤解了「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真義,以為是放他完全自由,以致無法掌握孩子的行為與行蹤。 「以孩子為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縱容惡行的藉口,《對孩子期許更高》一書的作者戴門教授指出。其實,教育要兼顧敏感度與嚴格的,如果父母有引導、有規範,可以避免孩子身心出狀況。家庭心理專家蘿絲蒙指出,孩子性格發展期,教養需要適量維他命N。也就是說,父母要能勇於對孩子說「NO」,孩子才能學會分辨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
綜合專家意見,合理管教,父母有金科玉律:
1. 當父母,不是當朋友
當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當孩子的朋友,因為「父母」的意義就是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明白「底線」在哪兒,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如何解決問題的「領袖」,而不是只聽他訴苦哭泣卻束手無策的「朋友」。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需要知道「規矩」是什麼,家裡誰「作主」, 這樣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 所謂「尊重孩子」並非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也不是不教他規矩禮貌,否則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傾向主張「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會尊重其他人,教育學者魏世台說,她對「現代父母太常向兒女說抱歉」很不以為然,常見職業婦女7點趕回家向兒女說「抱歉,還沒煮晚飯」,而那些抱怨媽媽沒早點回家煮飯的孩子都已十歲以上,還在看電視不懂做家事。
2. 及早規範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時候不給他訂下規矩,長大要管就會遭遇抗拒,管不動也管不住。管教態度要前後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討價還價,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規矩與原則都有商量餘地,一旦他們有過這樣「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3. 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份強調親子相處重「質」就夠了,與兒女相處只是蜻蜓點水打個照面,但當孩子碰到問題需要有人和他談談時卻不見父母蹤影。切記問題不等人,相處有品質不能做為藉口,取代孩子希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較常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現都比較好。」
4. 控制電子媒體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受刑人有意識的模仿從電視看來的犯罪技巧。事實上,孩子長期受到來自暴力色情的卡通、電視影集、綜藝節目以至新聞報導等,各種色情、暴力訊息制約,模仿媒體兩性親密行為,青少年學電視主持人低俗用語,殺人而無悔意的實例屢見不鮮。
另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也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罪、攻擊性及對子女嚴懲的傾向較高。「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與學校的功能,是現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慨道。美國心理學家卡倫主張,父母應該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除了監督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內容,也要將每天觀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5. 了解孩子在做什麼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差行為,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而即使大人在家,卻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一樣非常危險,有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年上網下載色情圖片,網上交友被誘離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關起門來做的。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課後活動,並且善用家人、鄰居、朋友等後援力量支持,即使雙薪家庭一樣可以放心。
6. 不要誤解「維護孩子自尊心」的真義。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事必讚美。少棒隊員未盡外野職守,即使隊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榮。戴門教授認為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
美國父親協會宏恩指出,太受保護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以致過份呵護孩子,即使孩子沒特別努力也大聲讚賞,反而使得孩子缺乏從錯誤與挫折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與自己情緒的機會。許多專家認為,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自尊,否則,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輕則頹喪憂鬱,重則自傷傷人。憂鬱症年齡層逐漸往青少年移動,自殺成為風潮,是全球父母都應注意的警訊。
憂鬱症年齡層 在 葉明修&葉家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內容很長,但很有意義
值得家長們省思
昨天看電視聽到曾國城說他常對孩子說:『先做應該做的,再做想做的』,讓小編我覺得這原則太讚了,適用在教育孩子的許多基礎上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文/戴章皇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誤。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我所想的是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己?
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我印象深刻。我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您有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有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時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校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這個書包真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
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家長或老師負責學生穿越馬路之安全工作。家長們「不放心」導護家長或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寧願隨便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
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行脫帽,然後敬禮向老師問好。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都是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還禮貌地回應,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無表情地走進校園。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讓我頗為震驚!
四、孩子不願下車,家長苦苦哀求。
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裡面的「小霸王」也許還沒睡醒,或者心情不好。車門已經打開,但孩子就是不下車。孩子鬧脾氣稀鬆平常,倒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家長的現場處理方式就令人大開眼界!說理者有之,大罵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過於苦苦哀求。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似乎只是希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才是對的。只要他肯下車,小孩就可以對大人予取予求。這種每天都可以來一次的機會,將成為孩子「習慣性」要脅家長的籌碼。
校門口的戲碼精采,一場國小運動會我在場外欣賞的「劇情」也不遑多讓。學生表演開始,理應場地清場讓表演能夠順利進行。然而,沒想到音樂一開始,一大群家長竟然全部衝到表演隊伍當中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攝影!台上開始廣播請家長退出,如要攝影請家長蹲下,免得擋住其他來賓。然而,家長依然我行我素,他家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團體紀律與秩序蕩然無存。
拔河比賽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纏鬥許久才分得出勝負。而在這個運動會上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女生拔河的某一隊長,在拔河進行了約莫三十秒鐘,雖然沒有大幅落後,但因為已經出現了繩子移向對方的徵兆,裁判尚未吹哨子判定勝負,她竟然突然放掉繩子,看著對方隊伍臉上露出不屑的微笑,讓隊友繼續拚命,他自己袖手旁觀。在三戰兩勝制中,我連續兩次看到她出現同樣的行為!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有這樣偏差的行為,現場沒有人教育他。這是我看過所有運動比賽中,最沒有運動精神的一幕。
孩子們的天賦、聰穎容有高低,學習成績也因而會有差異。但是,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與學習態度才是孩子未來足以影響一生的條件。許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或教育官員,是多麼的謬誤。在許多人自以為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我建議或許先想想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為「教育最大絆腳石」?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教養兒女的金科玉律
已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強調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的新觀念橫掃台灣,卻被有些人解釋為「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蠟筆小新」,和自殘或傷人甚至動輒殺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美國的情況類似台灣,被寵壞的孩子類似惡霸,使得愈來愈多心理及教育專家發展出更新的教育理論「合理管教」。父母應該以愛為基礎教兒女「紀律」的觀 念。
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教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參與不足」以及誤解了「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真義,以為是放他完全自由,以致無法掌握孩子的行為與行蹤。 「以孩子為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縱容惡行的藉口,《對孩子期許更高》一書的作者戴門教授指出。其實,教育要兼顧敏感度與嚴格的,如果父母有引導、有規範,可以避免孩子身心出狀況。家庭心理專家蘿絲蒙指出,孩子性格發展期,教養需要適量維他命N。也就是說,父母要能勇於對孩子說「NO」,孩子才能學會分辨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
綜合專家意見,合理管教,父母有金科玉律:
1. 當父母,不是當朋友
當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當孩子的朋友,因為「父母」的意義就是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明白「底線」在哪兒,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如何解決問題的「領袖」,而不是只聽他訴苦哭泣卻束手無策的「朋友」。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需要知道「規矩」是什麼,家裡誰「作主」, 這樣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 所謂「尊重孩子」並非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也不是不教他規矩禮貌,否則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傾向主張「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會尊重其他人,教育學者魏世台說,她對「現代父母太常向兒女說抱歉」很不以為然,常見職業婦女7點趕回家向兒女說「抱歉,還沒煮晚飯」,而那些抱怨媽媽沒早點回家煮飯的孩子都已十歲以上,還在看電視不懂做家事。
2. 及早規範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時候不給他訂下規矩,長大要管就會遭遇抗拒,管不動也管不住。管教態度要前後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討價還價,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規矩與原則都有商量餘地,一旦他們有過這樣「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3. 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份強調親子相處重「質」就夠了,與兒女相處只是蜻蜓點水打個照面,但當孩子碰到問題需要有人和他談談時卻不見父母蹤影。切記問題不等人,相處有品質不能做為藉口,取代孩子希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較常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現都比較好。」
4. 控制電子媒體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受刑人有意識的模仿從電視看來的犯罪技巧。事實上,孩子長期受到來自暴力色情的卡通、電視影集、綜藝節目以至新聞報導等,各種色情、暴力訊息制約,模仿媒體兩性親密行為,青少年學電視主持人低俗用語,殺人而無悔意的實例屢見不鮮。
另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也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罪、攻擊性及對子女嚴懲的傾向較高。「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與學校的功能,是現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慨道。美國心理學家卡倫主張,父母應該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除了監督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內容,也要將每天觀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5. 了解孩子在做什麼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差行為,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而即使大人在家,卻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一樣非常危險,有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年上網下載色情圖片,網上交友被誘離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關起門來做的。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課後活動,並且善用家人、鄰居、朋友等後援力量支持,即使雙薪家庭一樣可以放心。
6. 不要誤解「維護孩子自尊心」的真義。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事必讚美。少棒隊員未盡外野職守,即使隊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榮。戴門教授認為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
美國父親協會宏恩指出,太受保護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以致過份呵護孩子,即使孩子沒特別努力也大聲讚賞,反而使得孩子缺乏從錯誤與挫折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與自己情緒的機會。許多專家認為,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自尊,否則,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輕則頹喪憂鬱,重則自傷傷人。憂鬱症年齡層逐漸往青少年移動,自殺成為風潮,是全球父母都應注意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