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愛新覺羅後代日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愛新覺羅後代日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愛新覺羅後代日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愛新覺羅後代日本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粘拔的幸福碎碎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文分享(留言更精彩) 臉書上霧峰林家後人發了篇文,很多人狂讚,我看了之後腦洞大開,想說也來寫一篇好了。我不是林家後人,只是曾經也不小心地稍微地進行過一個隨便研究了一下的動作。 先說結論︰翻開林家史,就是一個「關鍵時刻少根筋」的血淚史,如果這樣講太嚴苛,那就把範圍縮小到「林家男性」好了。...

  • 愛新覺羅後代日本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26 13:19:04
    有 1,187 人按讚


    好文分享(留言更精彩)

    臉書上霧峰林家後人發了篇文,很多人狂讚,我看了之後腦洞大開,想說也來寫一篇好了。我不是林家後人,只是曾經也不小心地稍微地進行過一個隨便研究了一下的動作。
     
    先說結論︰翻開林家史,就是一個「關鍵時刻少根筋」的血淚史,如果這樣講太嚴苛,那就把範圍縮小到「林家男性」好了。
     
    林家第一個重要人物是林文察,之前都只算是鄉紳地主,或者說,呃,土豪。林文察是林家第一個搞懂「錢錢換權權,權權換錢錢」道理的林家人。每次看到書上關於他的記載,都會浮現一個英雄的形象,這個形象到了「投名狀」電影的時候,碰!對上了,就是劉德華嘛!!那個英勇有義氣最後就這麼死了的大哥。為什麼會死?關鍵時刻少根筋。
     
    「讓子彈飛」告訴我們,麻匪一定要剿,不剿不行,隨時都要剿。這句話大家都懂,你一定聽得懂,對吧?但林文察不懂,他就直愣愣地拼了命去剿匪,然後就死了。
     
    剿匪的精義在於「剿匪一時爽,一直剿匪一直爽」,中國讀書人學問好的稱呼這個叫做「養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在北京京官的眼裡,都在養寇。不過這扯太遠,就此打住,聽不懂的自己去看投名狀和子彈飛。
     
    總之,林文察因為少根筋,直直弄,所以就為國捐軀了,光宗耀祖了。他的弟弟金城武(X)林文明(O)帶著兄弟們回到了台灣老家。這裡跟電影演的不一樣,畢竟林文明不是金城武。
     
    林文明回到家鄉,第一件事就是安頓兄弟,畢竟兄弟們跟著他們兄弟倆出生入死,現在大哥死了,大家只想安穩種田。身為二哥的林文明,當然要替兄弟們找塊地。
     
    但問題是台灣地狹人稠,房價高漲(X)土地有限(O)。林文明主張︰我大哥為國捐軀!功在國家!當然要多分點土地!於是就弄到了一些土地。但是,你也知道,台灣土地有限,林家多了別人家就少了。恩怨就出來了。
     
    搞到最後,在關鍵時刻,林文明少了根筋,被中國派來的彰化知府(顯示為奸詐形象)在公堂上當場逮捕、速審速決,審完就斬了。完全符合鄉民心目中包青天辦案的套路。
     
    然後是一段靠女人當家的過渡期,這個就先不說,不然說不完,總之這個當家的女人沒有少根筋,所以林家沒有被官府趕盡殺絕,留下一線生機。
     
    然後,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林家恢復了一點元氣,又想開始搞「錢權遊戲」那一套,但依然還是少根筋。其實也有變聰明一點,但是世事變幻莫測,世界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滿清韃子換成日本鬼子。這個變換前所未有,林家因為少根筋,所以沒有察覺到,一直到清朝被日本痛宰之前,林家都還在效忠愛新覺羅,然後突然間主子變成日本人。林家腦子打結,或者說被儒家教忠教孝的屁話洗腦洗到腦袋壞掉。總之就是少根筋,竟然搞起「抗日」來了。
     
    漢人抗日實在是莫名其妙,如果要抗,應該要先抗清才對。滿人和日本一樣都是外族,而且講的語言一樣是阿爾泰語系,根本就是一家人。林家能效忠愛新覺羅,為什麼不能效忠日本天皇?還是辜家腦袋比較清楚,知道說,不管滿清還是日本,都是異族,但也都是老闆,換個老闆就要換個腦袋,不然就會丟掉腦袋。
     
    然後林家就又丟掉腦袋了,這就是林家後代說得「愛國事蹟」。因為抗日無效,所以又跑去中國打軍閥拯救人民,又少根筋直直弄,結局當然也跟祖先一樣,陣亡得勳章,光宗耀祖。
     
    後來那個投共的林OO也是一樣,腦袋少根筋,效忠共產黨效忠得比純正中國人還效忠,不知道是在效忠幾點的,然後就為國捐軀了。只是這次的祖國變成了紅色中國。另一個更莫名,明明祖先抗日,抗日的蔣介石來了台灣他卻跑去日本,然後後代說他「反國民黨威權,民主先鋒」?林家的價值觀搞得我好錯亂啊!
     
    經過這些事情,林家總算有點自覺,知道自己在政治方面少根筋,逐漸轉向專心朝拼經濟方面發展。不過,說實話,在拼經濟方面林家也沒有很在行,看看華南銀行,明明是台灣老牌本土金融龍頭,但現在、、、跟新興金控比起來,又輸了。
     
    從某個方面來看,林家的命運還真的滿像台灣人的命運,林家的想法也滿像台灣人的想法,就是少根筋,參不透。
     
    中國人表面上全部都是儒家,但實際上都是外儒內法或者外儒內道或者佛或者商或者馬基維利主義者。所有菁英都戴著儒家的面具講儒家的話,但事實上沒有人真正信仰儒家那一套,少數內外貫徹的腐儒,只能去國子監教書。
     
    林家的少根筋,可能就來自這裡︰從中國請來了「宿儒」教子弟們念四書五經,學忠孝節義。卻只學到中國人的皮毛,學不到中國人的精髓。剿匪就是要一直剿才會一直爽,但少根筋的林家劉德華卻不顧性命地勇往直前。老兵就是要認命吃自己,少根筋的林家金城武卻以為自己功在黨國,佔兩塊田讓兄弟們吃口飯算什麼?搞革命就是要學蔣介石投機取巧,少根筋的林家人卻認真在拼命打軍閥。台灣人的祖國在台灣,林家人卻為了共產黨的祖國丟掉性命。凡此種種,都表現出台灣人「只看到表面,看不清裡面」的少根筋思考。
     
    還好林家有些女性(雖然都是嫁來的本來不姓林)沒念過四書五經,比較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說持家最重要的是家人先吃飽先安頓好,知道說外面的事情很危險不要滿腔熱血。要不然林家早就沒有了啦!

  • 愛新覺羅後代日本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3-17 00:04:00
    有 1 人按讚


    03094戰國爭霸系列39:遼代南英南海子游獵
    O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39: The Royal Hunting Area in the South
    曾經/老北京/比永定門更南邊
    四環到六環之間/整片樹林草原/十一世紀遼王朝開始
    直到康熙乾隆/像片數海
    南海子皇家獵園/從耶律姓氏/忽必烈子孫/明成祖的後代/來到愛新覺羅氏
    近千年的馳騁/五十代皇族/誰更英雄/入在誰手
    終於是整片剷平/南苑機場建成
    1910年起建/北洋政府/接手原來的獵園/只剩飛機起落之間
    才幾年/蔣介石的黃埔軍隊佔領
    不到十載/日本兵又來臨
    才退去了倭寇/李宗仁來了個北京行轅
    傅作義撤守/美麗的南苑/改站紅軍

  • 愛新覺羅後代日本 在 水瓶鯨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2-17 06:10:21
    有 125 人按讚

    【從老奶奶開口,我就感動到不行……】

    因為一本眷村美食故事書的再刷辦的記者會——看到眷村爺爺奶奶們盛裝來參加記者會,我真的挺感動。

    他們大多頭髮花白,爺爺穿著西裝打領帶,奶奶們都薄施胭脂,帶著自己在家裡精心做好的菜餚,有的女兒孫女都陪同而來。即使年關將近,應該非常忙碌了,但他們很認真看待這一本書、和自己的菜,特地前來。

    會接這本眷村美食故事和人生回憶的書籍作為其中之一採訪撰稿者,原因很簡單,就是愛吃也愛做菜,加上喜歡聽故事。雖稿酬不高,沒有版稅,樂趣卻不少。

    我是道地高雄本省人,混了1/4客家血統,但客家話聽不懂,台語不流暢,國語混夾香港口音……哎喲。不過,小時候就住在眷村附近,我有許多好友是字正腔圓的外省人。

    只是啊,「字正腔圓」這四個字,在我前幾年搬到大陸,被打破了。

    因為台灣說的國語,以前以為是北京話,大陸現稱普通話,事實上,大陸多數人都說北京人講話不夠字正腔圓,有些人說東北人講的話才字正腔圓,可是又有很多人反對,巴拉巴拉……他們省籍情結太強,連正宗湯圓是鹹的或甜的、豆花應是鹹的或甜的,都可以吵很久,哈哈哈。總之,字正腔圓是指電視新聞主播的腔調,大陸那麼多省份,口音也太多了。

    回歸正題,去年採訪時間,我去了高雄三大眷村拆遷後新蓋的大樓,岡山、左營和鳳山,左營眷村離我最近,騎單車就可以到,大多數都成廢墟。偶爾不勝唏噓,遙想小時候,那裡可熱鬧得很呢。

    高雄這三大眷村是陸海空集彙,各有不同民情,眷村房子有豪華型的,日本高級將領留下來的,也有後來搭建的,還有早期電影《竹籬笆的春天》那種用竹子架起糊上水泥就成牆壁的。我自己是中油子弟,小時候住過日本煉油工程師與技工們留下來的日式宿舍,很簡陋的日式榻榻米房子。

    這本書,我分配到採訪的爺爺奶奶,雖然都有孫子了,事實上多數算「年輕」,所謂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少數幾個是1949年隨著國民黨過來的,他們來到台灣時,才20歲左右。

    1949年過來的,東北區某些鄉音很重,十句話可能只聽懂六句,需要翻譯;福建一帶的,倒是聽得很清晰,哈哈;台灣土生土長的外省爺爺奶奶,口音就容易聽懂了。

    他們都有不同的成長故事和家鄉記憶,當然家鄉記憶多數都是聽父母講的,解嚴後,有的回去探親過、遊玩過,有的從未回去、不想去。即使不想回去,還是都有濃濃感情。

    這些細微處,我承認我不容易懂,畢竟我雖是一個帶有1/4客家血統的台灣人……可是,前幾年我一直住在中國大陸喔。

    他們近鄉情怯嗎?不確定。

    採訪過程中,爺爺奶奶不是每個都很健談,1949年跟隨國民黨過來的,故事比較豐富;在台灣出生的,則記憶薄弱點,會專注眷村生活和菜色。有人愛聊天,有人很害羞,覺得都是私事不想講。還有父母是外省和台灣混合體。

    我的採訪人物中,有些年輕時候是《傅培梅老師》的觀眾,有些也看《型男大主廚》,因此做了變化的眷村創意菜或養生料理。

    昨天記者會中,我採訪過的人剛好都沒來,文化局工作人員說:「過年,比較忙。」理解。我倒遇上一些沒見過的爺爺奶奶與菜色。

    上台致詞的老奶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口齒清晰、語氣小幽默,她是北京人(講話可字正腔圓,沒那種捲舌音),她說自己是愛新覺羅後代,可是又沒有金溥聰家族等級那麼高,小時候是住在胡同,緩緩說起這麼多年住在台灣的心情,台灣有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新住民和所謂的外省人,這是各種族群的融和,是她所認識的台灣、居住的台灣……我差點淚如雨下,好感動。

    再次老實說,住過幾年中國大陸,發現大陸省籍情節更強,因為地方很大、人口很多、習慣不同、貧富差異很大(我猜想「大陸地帶」的國家都是這樣吧)。回望台灣島國,竟只分藍綠,彷彿色彩學中只有黑白對比色,太詭異了。

    。。。

    自然,我個人還是有自己立場與觀點,不會一竿子打翻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和生活體驗,有時候,需要稍微調過角色學習的,這也不是說說就好,也並非那麼容易。

    如同做菜,就這樣切、那樣燙一下、煎半晌、烤一下、如此調味,說得容易,從未操作過的人,大概摸不著頭緒,呵。

    。。。

    這卻是我在這本書的工作中,除了研究做菜、吃到美食、聽了故事……最大的收穫。另外,我雖不是什麼特厲害的採訪者,可是我盡力表達了一些大陸各省分們美食因源,花了挺多時間整理,自然也是個人興趣。

    我不知道旁人怎麼思考,我只覺得愛吃的人,略了解一點自己在吃的美食故事,不是挺有趣嗎?

    ^_^ "

    (雖然我比較擅長都會愛情故事,聊點美食故事,也可以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