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情緒麻木怎麼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情緒麻木怎麼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情緒麻木怎麼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情緒麻木怎麼辦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286的網紅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寶寶突然變得容易害怕 #寶寶情緒教養 #害怕情緒教養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老師,我的寶寶現在一歲半左右,不知怎麼了,每次在外面看到陌生人就不敢前進,有人接近還會嚇得躲起來,有時候聽到聲響,也會很害怕不安的樣子,但以前都可以開心的走在路上玩,不會那麼多狀況,請問孩子怎麼了?我該怎麼辦呢?」 有...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可以勇敢Be Bra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驗? 有事悶在心裡的時候,連吃飯都美蕭滑(台語) 心理、生理是互相影響的! 在充滿壓力、競爭的現代社會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壓抑自己的感覺、情緒 不管是在工作上、家庭裡 常常都是忍耐再忍耐 有時候忍耐到最後,你可能無法分辨自己現在的感受了.... 呈現麻木和逃避的狀態 但是壓力這種...

情緒麻木怎麼辦 在 雙橡教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14:13

這一篇,給高標準、易焦慮、常有罪惡感的你!⁣ ⁣ 你有沒有曾經在與人爭執後,回到家仍然在腦中排演「更好的台詞」,甚至過了好一陣子都能回想起吵架的細節?還是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即使其他人沒有放在心上,自己卻仍然耿耿於懷?又或是面對尷尬、陌生的環境時,常常擔心東擔心西,比其他人都感到更不自在?⁣ ⁣ 像上...

情緒麻木怎麼辦 在 Jun Chan ▸ 郡俏哲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12:06:46

因為在家工作的關係,獨自租屋的朋友和我說,他最近有點消極悲觀,動不動就想哭,因為困在家好多天,幾乎沒有與人接觸。 雖然我很夭壽的回他說「你只是孤單吧」,但心裡還是非常關心他的狀況,於是我想到了幾年前回覆同有憂鬱傾向朋友的文章,想元氣滿滿的跟大家說: 「你不孤單!#因為我們都在。」 — 讀者來...

情緒麻木怎麼辦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6:46:21

據說照不到陽光的冬天,既憂鬱又冰冷,所以憂鬱的情緒總會找上門來... 從她的眼睛裡看進去,冰冷冷的,了無生氣,什麼事都無所謂了,手腳毫無知覺,視覺、嗅覺、聽覺、味覺都消失了,冷了、熱了也都沒有感覺了,什麼事情都無法再燃起活力,她變得麻木,現在的她跟死亡也差不了多少了。 沒有在她這個年紀該有的活潑...

  • 情緒麻木怎麼辦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5:54:47
    有 13 人按讚

    #寶寶突然變得容易害怕
    #寶寶情緒教養
    #害怕情緒教養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老師,我的寶寶現在一歲半左右,不知怎麼了,每次在外面看到陌生人就不敢前進,有人接近還會嚇得躲起來,有時候聽到聲響,也會很害怕不安的樣子,但以前都可以開心的走在路上玩,不會那麼多狀況,請問孩子怎麼了?我該怎麼辦呢?」

    有關寶寶情緒轉變的問題,常常有家長來找寧寧老師諮詢。

    多數父母看到寶寶突然的轉變,會疑惑、困惑,擔心寶寶,或者對自己的教養出現自我懷疑,同時,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相信,看到孩子本來可以開心、無憂無慮的,但卻在某個時候開始出現各式各樣令人心疼與不解的狀態、情緒,家長真的都會想趕快求助,問問到底怎麼回事。

    寶寶的發展中,會有不同的里程碑和階段。開始學走路、開始學說說話之後,都會跟過去的樣子有許多的不同。動作、生理發展的前進,心理也同時帶動出孩子的內在狀態。

    從孩子開始不再像寶寶時期那樣,什麼都敢、什麼都好奇、勇往直衝,反而開始對周遭事物表現出各種,當下的真實狀態與感受,像是猶豫、遲疑、擔心、不安、害怕,代表孩子「更有意識」在覺知週遭的環境,且對這些刺激有感覺,這是自我連結外在的學習歷程。

    每個寶寶都是獨有特別的個體。有些寶寶,天生比較敢冒險、好奇、外相,有些寶寶則是比較謹慎、慢熟,我們可以從比較謹慎的寶寶身上觀察到,在遇到環境未知的時候,他們會需要停下來觀察一下這是什麼,認識這個未知的刺激,或者直接表達出害怕的情緒,傳達內在受到環境未知的威脅而產生的恐懼,讓大人知道,現在我需要安全感,請陪我一起度過這樣的危機感。

    而父母,陪伴寶寶度過與認識一開始讓他感到害怕的未知,是幫助寶寶從自我連結到外在的學習,讓孩子浸潤在安全感中,陪伴他們,一起認識這個世界的各個刺激,累積認知,一步步拉開拉大孩子的敏感度,孩子會漸漸「見怪不怪」。

    關於害怕、恐懼、擔心等情緒,在學齡前,常見於多數孩子,常常在這個階段害怕一樣東西之後,在學習不怕之後,在之後也會再出現其他害怕的事物,像蜜亞醬,最初害怕大野狼,怕被吃掉,後來害怕陌生人、魔鬼之類的,也害怕過黑暗,總老是拉著媽媽陪伴她。蜜亞醬現在還是會怕,像是不能一個人待在一個空間裡。

    孩子會怕的事物真的是百百種呢。面對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感到害怕時,我們可以給予同理、擁抱、撫觸,溫和地與之對話,幫助他度過害怕的歷程,而已經會說話的孩子,同理孩子情緒之後,可引導孩子將內在情緒表達出來,並與孩子一起認識害怕的事物,逐步發展認知彈性與勇敢的心性。

    我鼓勵家長們,可以時常觀察孩子的情緒,也謹記,當孩子感到害怕而求助時,千萬不要否認孩子的情緒,說出「那有什麼好怕的!」「怕什麼,膽小鬼」之類的話,被否認情緒,又被評價自我,孩子學習到的不是從體驗自己內在害怕,跟自己連結,透過認知學習,養出勇敢的心性,而是將害怕壓抑到深層內在,變得較麻木,孩子也不是真勇敢,反而變成是為了討好大人、逃避被批評的勇敢假象。

    允許孩子可以害怕,時至今日,我也持續陪伴蜜亞醬面對各種害怕事物。接納孩子可以膽小,那是他們的真實,也因為害怕過、膽小過,才知道勇敢是什麼。

    以前寶寶沒有害怕,但現在出現了。我們要為寶寶開始展現各種情緒狀態而欣然,代表寶寶開始跟自我連結,也跟世界連結了,寶寶不再只是萌萌的寶寶,而是開始要進入到世界中,學習更多了

    ✅與大家分享一本我很喜歡的害怕繪本
    【害怕。繪本】#我以前好怕 「以前怕的,現在不怕。經歷害怕才能聽到會什麼是勇敢」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5472165194131/?d=n

    #正向情緒教養
    #寶寶課程寶寶手語寶寶瑜伽

    🔽 #藝術治療創作,可以引導孩子將害怕的情緒畫出來喔~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將內在的害怕具體化,具體化之後,反而看到的不是可怕,而是可愛呢~這是蜜亞醬畫的怪獸,是不是超可愛的呢~還取了一個名字「跑跑」,對呢,害怕時是怪獸逃跑,還是自己逃跑呢?

  • 情緒麻木怎麼辦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2 14:31:31
    有 160 人按讚

    人為什麼會有情緒?

    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淘汰掉了尾巴卻留下了情緒,就是因為相較於尾巴,情緒是人類在生存上必要的能力。事實上,幾乎所有具備大腦這項器官的生物都能感受到情緒,差別在於相較於其他生物,人類有更複雜的思考能力與處理方式;人類將每一種情緒給命名,並且在面對情緒時,能夠做出更多元的選擇。

    憤怒是為了迎戰眼前的敵人而產生,因憤怒所產生的生理變化有助於讓敵人知難而退;恐懼使我們對眼前的危險有所警戒,當我們評估眼前的敵人不是自己有辦法打倒的,此時就必須快速做出逃跑的反應來。

    例如貓咪在面對比自己的體型還要更大的敵人時,會弓起身體並且讓原本服貼的毛豎起,這會讓貓咪看起來比原本的體型要大上許多。若敵人沒有因此膽怯,此時貓咪可能會進一步伸出爪子並且發出嘶嘶吼聲,這些反應皆是憤怒所帶來的變化。

    但貓咪不會立刻朝敵人撲上去,面對比自己龐大的敵人時,除了憤怒之外也同時會有恐懼;恐懼讓貓咪不會輕舉妄動,而是守在原地先試探敵人,若是在警告對方後察覺自己可能不是對手,當敵人逼近時牠也可以立即做出逃跑的反應。

    若沒有了情緒或是刻意去壓抑該有的情緒,很可能會讓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想像一隻從出生起就被人類照顧到大的貓咪,而且還被奴性重到不行的主人給寵到無法無天;當這隻從未經歷過任何危險,且生存必要的條件皆有人會替牠滿足的貓咪走失時,牠有辦法獨自在野外生存嗎?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我們有著更複雜的群體規則,我們需要遵循著自己國家的文化與價值觀生存;若是不讓自己表現出跟大多數人一樣的行為,將會引來許多異樣的眼光甚至受到譴責。有些文化與價值觀,是不允許人們將某些情緒顯露出來,或是認為刻意表現出某些情緒是種美德。

    我們對於文化與價值觀的認定,是從原生家庭就開始學習的,而嬰兒大腦的發育也跟外界刺激息息相關;當我們接觸到外界刺激時,杏仁核會先做出反應使我們感受到情緒變化,接著由前額葉接管面對情緒時該做出的反應。

    由於嬰兒的前額葉尚未發展完全,因此初生的嬰兒在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時,只能夠用最直接的方式,也就是哭泣,讓照顧者知道自己有需求需要被滿足。照顧者面對嬰兒的需求所做出的反應,也會影響到嬰兒前額葉的發展。當每一次嬰兒的哭泣都有獲得滿足時,他就會習得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相反地,當嬰兒每一次哭泣都沒有獲得回應時,他便會明白哭泣對於解決自己需求是沒有幫助的。

    有一些嬰兒獨立派的教養方式就是利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嬰兒建立起規律的生活作息,甚至幾個月大就能夠獨自睡過夜。由於本篇主題並非在育兒教養,百歲派與親密派的利與弊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討論。

    原生家庭會教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當然,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在幼兒時期就自行領悟的。

    以我為例,當我的父母剛吵完架時,我最好躲起來以免掃到颱風尾;當大人犯錯時,我最好乖乖地閉嘴不要揭穿,以免被罵說我沒大沒小;當大人在責備我時,我最好表現出內疚的模樣以換得輕一點的處罰,即便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當我獲得了什麼成就時,最好不要表現出太高興的模樣,以免被說驕傲自大;當我弄壞了心愛的玩具時,最好不要哭泣或表現出難過的模樣,以免還要受到二次傷害,因為玩具是被我自己弄壞的;當我不想服從父母的命令時,哭泣會比生氣安全些;若我大聲地說我不要就是不要,很可能只會換來一巴掌,而且還是得去做那些我不想做的事。

    諸如此類行為與感受互相矛盾的反應會使我們的情緒失衡,這樣的失衡會一直延續到我們成年;若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嘗試做出改變,那麼失衡的狀態就會影響我們一輩子。

    過度的壓抑,或是過度的使用某一種情緒,都會導致情緒失衡。

    以壓抑為例,我們內心明明是感到難受的,但表現上卻必須對他人說出「沒什麼」,甚至必須擠出微笑來證明自己沒事;我們也可能內心是感覺憤怒的,但卻必須表現出自己沒有生氣,因為害怕若讓對方察覺到了自己的憤怒,就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抗拒接受某一種情緒時,可能會用另一種情緒來掩蓋它。

    好比自己被他人給誤解時會產生羞恥感,有些人為了快速消除自己的羞恥感,會利用憤怒來否定羞恥感出現過;明明自己沒有做的事情卻被冠上罪名,如果別人真的以為我是這樣的人那怎麼辦?於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名聲必須表達抗議。

    也有些人在面對他人給予自己的肯定時會產生羞恥感。

    在我們的文化裡,做人是必須要謙虛的,若是大方地接受他人給自己的讚美,會顯得自己太過驕矜自滿。因此我們必須將內心的喜悅給壓抑住,利用羞恥感來掩蓋自己內心的喜悅;我們可能會感到很害臊,甚至臉紅,接著謙虛地表示「我沒有你說的那麼優秀啦」。

    上面的兩則例子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不是很正常的反應嗎?難道被誤會了還要大方表示「對,我就是這種人!」捍衛自己的名聲而表達抗議難道有錯嗎?

    這邊指的是情緒失衡的狀態下會產生的問題,當過度使用憤怒來壓抑羞恥感時,可能會出現極端的行為。例如被超個車就要攔下對方,然後破口大罵、動刀動槍的;或是被貼上1450標籤時,就要立刻反罵對方智障韓粉;也可能只是跟媽媽說了聲今天的菜好像沒味道,結果媽媽就爆氣摔鍋鏟大罵「不想吃就不要吃啦!」。

    情緒原本是用來幫助生物發現問題與避開危險,但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去學習過認識自己的情緒,也不了解當情緒湧現時它們想告訴我們什麼;某些特定情緒湧現時只會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並且排斥這樣的情緒出現。

    情緒失衡的人,就如同野生動物在面對生存的壓力時,只能夠立即做出戰與逃兩種反應,沒辦法讓自己停下來好好思考問題。過度的壓抑或是放任情緒不但無法好好解決問題,累積的壓力也會逐漸變成生理與心理上的疾病。

    例如腸躁症、偏頭痛、失眠、胸悶、肌肉痠痛等等,這些生理上的不適感不見得是因為受到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

    長期壓抑某些特定情緒,例如絕對不會把憤怒或悲傷表現出來,面對他人的軟土深掘,永遠都是選擇一再退讓;或是過度使用某些情緒,例如總是表現出樂觀開朗的模樣,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是告訴自己「笑一笑就過去了」。

    這類型的人,很容易出現上述的生理症狀。

    情緒的問題,絕對不是轉過身別看就會解決的。逃避或許可以獲得短暫的舒適感,但問題仍舊還是會在原地;若不去解決它,原有的問題將會不斷被新的問題覆蓋過去,最終連自己都難以明白問題的根源究竟在何處。

    解決情緒問題需要一步一步來,礙於篇幅問題,今天就先寫到這邊。

    各位可以先想想自己平常容易有什麼樣的情緒困擾,例如敢怒不敢言、強顏歡笑、過度反應或是感覺麻木,面對一件該生氣的事情過度的暴怒,或是感覺不到自己的憤怒等等。

    接下來我會慢慢分享自己用個體心理學的角度,去閱讀《壞情緒》這本書時所得到的啟發,希望能夠幫助到同樣有情緒困擾的各位讀者們,感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次見。

    書名:壞情緒,變好事的五堂正向心理課
    出版社:方言文化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 情緒麻木怎麼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31 10:00:03
    有 75 人按讚

    因為在家工作的關係,獨自租屋的朋友和我說,他最近有點消極悲觀,動不動就想哭,因為困在家好多天,幾乎沒有與人接觸。

    雖然我很夭壽的回他說「你只是孤單吧」,但心裡還是非常關心他的狀況,於是我想到了幾年前回覆同有憂鬱傾向朋友的文章,想元氣滿滿的跟大家說:

    「你不孤單!#因為我們都在。」



    讀者來信:

    郡郡你好,我一直都有看你的文章,很喜歡又覺得很有力量!想問你如何從憂鬱症走出來?

    因為我家姐姐憂鬱症復發,面對人群感到壓力,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想藉你的文字給予她溫暖和鼓勵。
    ⠀⠀⠀⠀
    以下是回應這位朋友的內容。
    ⠀⠀⠀⠀

    ⠀⠀⠀⠀
    嗨,姐姐妳好,我是郡郡。
    ⠀⠀⠀⠀
    我大概在三年前因為睡眠失調,而診斷出輕度憂鬱症。藥物已由睡前四顆逐漸減量成兩顆,雖然進度有點慢,但我覺得這樣的自己已經很棒了,因為慢慢來,好像也是一種快。
    ⠀⠀⠀⠀
    偶爾我會思考,究竟讓我憂鬱的原因是甚麼?因素好像有滿多的,包括個性、經歷、環境等等,但其根本似乎是因為我找不到自我價值,以及沒有歸屬感。

    我覺得全世界都不懂我,要離我遠去。於是憤怒的自己也決定要離世界而去。
    ⠀⠀⠀⠀
    在我狀況最差的時候,我幾乎斷了所有朋友的音訊。我不想和大家見面、也不想和大家說話,因為我覺得你們不懂我,而我也不想在你們面前成為一個「負擔」。
    ⠀⠀⠀⠀
    但這樣疏離的日子久了,會越來越麻木、越來越憤怒。
    ⠀⠀⠀⠀
    有時候我在人群中會沒來由地心跳加速、喘不過氣,緊張得不停握拳,似乎再差一點就要窒息了,也會覺得是不是大家已經發現我的異狀,回去會偷偷議論我。

    但最後自己才發現,其實自己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因為說穿了,#其實大家也沒那麼有空要關注我。
    ⠀⠀⠀⠀
    像這樣的狀況很多人都會有,這麼敏感的自己絕對不是壞事,因為它能讓人更懂得同理。
    ⠀⠀⠀⠀
    而在憂鬱狀態的自己,有時候會不停地自責,陷入我不夠好的輪迴裡,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若要談起現在的我,和過去的我有甚麼差別時,我會說,現在的我還是會憂鬱,只是我現在懂得和憂鬱和平共處了。
    ⠀⠀⠀⠀
    我現在可以適時地分辨讓自己不開心的情緒,並告訴自己要設下一個邊界,和自己說自己其實很棒,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糟。
    ⠀⠀⠀⠀
    其實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絕對,#情緒也無所謂好或不好,#因為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狀態而已。

    重要的是,妳要相信自己很好、是值得被愛的,我相信只要擁有這樣的想法,自己的狀態一定會一天比一天過得更好的。
    ⠀⠀⠀⠀
    「妳不孤單,因為我們都在。」

    #郡俏哲理

    ▸ Instagram : jun0423

  • 情緒麻木怎麼辦 在 可以勇敢Be Brav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12 18:30:1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驗?
    有事悶在心裡的時候,連吃飯都美蕭滑(台語)
    心理、生理是互相影響的!

    在充滿壓力、競爭的現代社會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壓抑自己的感覺、情緒
    不管是在工作上、家庭裡
    常常都是忍耐再忍耐
    有時候忍耐到最後,你可能無法分辨自己現在的感受了....
    呈現麻木和逃避的狀態

    但是壓力這種事情!它需要出口~
    他不是往外就是往內
    要馬就是發洩出來,不然就是悶到內傷
    所以今天的影片,我們就是要來聊聊
    如何健康的抒發負能量?
    壓抑太久的情緒,要怎麼辦?

    璽恩從小就是壓抑的佼佼者XD
    但她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影片中她跟雅文會分享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撇步與心得喔!!
    讓我們一起心裡舒坦、健康起來:)

    #心靈雞湯 #心理壓力#內傷#璽恩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及分享影片

  • 情緒麻木怎麼辦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01 18:10:23

    #居家運動術 #追劇也能動 下雨潮濕、烈日曝曬或是躲避疫情!我們時常不方便出門運動,該怎麼辦?漸漸在家待得愈久,肢體也愈來愈僵硬、痠痛!今天讓物理治療師劭玟、護理師詠荃,陪你一起在家動起來,一面追劇也能做唷!🤜🏻🤛🏼🔜🔜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為什麼不能躺在床上看電視?又該在什麼姿勢下看?
    🔸可以一邊追劇一邊進行的簡易運動!
    🔸當你看新聞看到無比焦慮的時候該怎麼辦?


    #影片大綱

    🔸你追劇的姿勢是正確的嗎?
    ▫為什麼不能躺在床上看電視?
    ▫如何選擇適合的椅子高度?
    ▫到底該怎麼好好地坐著?

    🔸簡易居家運動
    ▫弓箭步: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一腳向前跨出弓箭步並微蹲,前側腳大腿與臀部感覺到微微收緊,後側腳趾朝前,腳跟踩地,至小腿有些微
    緊痠感即可,鍛鍊過程中,身體應保持直立、肚子收緊、肩膀自然放鬆、下巴微收,此姿勢可以維持10秒,但切記要保持呼吸,10秒後前腳用力將身體帶回,換腳重複一樣的動作,此運動可以反覆進行10回。
    ▫擴胸運動:將雙手在身體的後方交握,將肩胛骨往後、往下夾緊,可以想像一下背中間有一張紙,而我們的肩胛骨要去把它夾緊的動作,
    這樣的動作維持10秒,保持呼吸。但當我們在做擴胸運動的時候,要擴展的是胸口的肌肉,而不是肚子,所以我們的肚子要記得收緊收好,肩膀則是往後往下夾的方向,下巴也要記得微收,此運動也可以反覆進行10回。

    🔸情緒焦慮時可進行的呼吸練習
    1. 吸二吐四的呼吸節奏
    2. 在吐氣的時候觀察自己並逐步放鬆身體
    3. 藉由呼吸練習將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黃詠荃。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黃詠荃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居家防疫 #居家運動 #追劇 #腰痠背痛 #知識+ #姿勢+ #神經很有事 #安全距離 #社交距離 #良好姿勢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 情緒麻木怎麼辦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16 20:15:12

    #夏日疲倦症候群 #越睡越累 明明夏天吃不好,居然還瘦不下來?最近天氣炸熱!只要在戶外待上幾分鐘,就開始狂飆汗、炎熱難耐!難免心情焦躁不安,疲勞感也隨之湧上,越熱越笨,腦袋當機了嗎?疼痛也變嚴重了!活在氣溫不斷攀升的地球,我們該怎麼應對呢?來聽聽宜婷和雅惠從食、衣、住、行破解!她們打算如何渡過這個如烤箱般的夏天!🔜🔜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抗熱消暑的小技巧?食、衣、住、行破解!
    🔸夏天疲倦、失眠、易怒,怎麼辦才好!
    🔸為什麼夏天越睡越累?
    🔸為什麼夏天吃不好還瘦不下來!
    🔸天哪!夏天怎麼頭更痛了!
     
        
    #夏天五大迷思
     
    🔸Q1 為什麼夏天越睡越累?
    ▫日照時間變長,身體的褪黑激素分泌下降,影響睡眠
    ▫與夏天溫度與濕度環境有關
     
    🔸Q2 為什麼夏天吃不好還瘦不下來?
    ▫腸胃道是吸收水分第一線,當水分補充不足時,腸道功能受到影響,造成便秘、腹脹等情形
    ▫夏天愛喝手搖飲料,裡面含有的茶類和糖份容易使腸道脫水加劇,營養失衡
     
    🔸Q3 發怒是因為天氣太熱,還是我的情緒也中暑?
    ▫研究指出,溫度上升時,人與人之間衝突增加4%
    ▫夏天的壓力賀爾蒙上升,讓我們隨時處於備戰狀態
     
    🔸Q4 天哪!夏天怎麼頭更痛了?
    ▫潮濕悶熱環境,會使慢性疼痛者更容易誘發疼痛
    ▫夏天身體容易脫水,發炎指數相對上升
     
    🔸Q5 越熱越笨,腦袋當機了嗎?
    ▫夏天因水分流失快,容易導致身體電解質不平衡,造成頭痛、頭暈、抽筋,大腦效能也會變差
    ▫高溫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
     
    🔸如何安然渡過炎炎夏日
     
    🔸食:
    ▫多補充水分,維持體液平衡
    ▫減少會造成身體脫水的飲食,如咖啡因及酒精
    ▫多攝取纖維質食物如:椰子、黃瓜、柑橘類
    ▫採少量多餐、輕食類飲食如:蒸蛋、沙拉、粥、水煮青菜
    ▫補充適量維他命D可幫助睡眠
     
    🔸衣:
    ▫避免身體直接曝曬造成中暑
    ▫選擇抗UV衣服防曬
    ▫選擇絲、麻、棉寬鬆衣物幫助散熱
     
    🔸住:
    ▫提早睡前入睡準備,放鬆活動及關掉3C產品
    ▫選擇遮光性良好的窗簾
    ▫適時調整室內溫度,保持良好睡眠環境
     
    🔸行:
    ▫選擇正確運動時間,避免正中午和睡前大量運動
    ▫室內外溫度差距太大會使身體容易焦慮緊蹦,可隨身攜帶絲巾或薄外套保護頭頸部

    🔸近年來夏日氣溫一年比一年還要創新高,像水煮青蛙的概念,我們時常活在當下卻不自覺,所以我們更要好好重視,安然的渡過夏天!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