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感受不到情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感受不到情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感受不到情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感受不到情緒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情感離婚的和睦家庭 熙善是個獨生女,父親是高階公務員而母親則是教師,家庭經濟非常安穩,但由於父母都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跟女兒相處,熙善一直都很寂寞,獨自一人去學校、去補習班,不會煩父母也不會吵,從小學開始就什麼事都一個人搞定,為此父母總是誇讚著熙善。 即便如此,熙善的父母極少提及有多愛她,他們各...

 同時也有15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Henry 羅寶鴻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孩子叛逆報復尋求關注,對自己自暴自棄又沒自信?- 羅寶鴻老師:我們都是當了父母,才學習怎麼教育孩子的】 羅老師您好: 昨晚買到新書就看了2/3停不下來,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不知還來得及修正我之前的錯誤教養方式嗎? 我的小孩小2跟小1,都是男孩。以前小學前他們做很嚴重的錯事我才會打他們,後來小...

感受不到情緒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07:01:59

再也感受不到情緒的麻木 - 與世界失聯疏遠的「解離」 ▶︎ 是為什麼而哭的,怎麼不記得了? 曾經想過,如果再也沒有眼淚,是不是未來被別人怎樣說嘴,都不會再感到難過了?哭著哭著好幾個禮拜,某天看著鏡子問自己是誰,卻怎麼的,有點答不出來 ......。 儘管還是會想起難過的事情,但比起「覺得」難過,...

感受不到情緒 在 ᎯmᏰᏋᖇ 小安柏柏鵝??‍?????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12:08:45

- 其實是很滿意現在的狀態 有一年情緒繃得太緊,突然一個瞬間感受不到情緒波動、對所有事沒了感同身受、不太吃也不太睡覺,大部分時間只想安靜的待在房間把燈關小小的。但很奇妙的是,也不知道哪天又醒來了,會餓會累會哭會笑,想不起來所以然 現在很能哭也很能笑,可以因為多一個好的餐盒評價而高興、可以為暖爐的溫...

感受不到情緒 在 Raymond 閻淯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12 07:42:01

一直以來都不想把負面的那個自己搬上檯面,覺得好赤裸,但我想如果我一直以這種情緒過生活我真的會憋出病。 2020這一年真的是我覺得是這輩子最糟糕的一年。 我媽因為癌症病情的關係開刀,加上她的心情方面也因為家庭一些事所受影響,導致最近發現其他部位好像有轉移,目前還在治療中,希望他可以丟下世俗的包袱獲得真...

  • 感受不到情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20:00:32
    有 2,944 人按讚

    ▍情感離婚的和睦家庭

    熙善是個獨生女,父親是高階公務員而母親則是教師,家庭經濟非常安穩,但由於父母都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跟女兒相處,熙善一直都很寂寞,獨自一人去學校、去補習班,不會煩父母也不會吵,從小學開始就什麼事都一個人搞定,為此父母總是誇讚著熙善。

    即便如此,熙善的父母極少提及有多愛她,他們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人生,時間一久熙善自然就越少與父母對話。我理解到熙善的家缺乏溝通與情感交流,與其說是和睦家庭倒不如說是不關心寂寞的家。

    孩子們都是在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學習如何與別人溝通與建立關係,以及依據不同情況與情緒,比方生氣時、喜悅時、痛苦時、難過時等等,找出自己細微又具體的情感表達方法。多數人會透過分享心情,找到成熟且適當的表現情緒的方法,但可惜的是熙善從未有過這種機會,她不知道自己感受到的情緒是什麼,所以會選擇忽略負面的情緒。

    成長過程中,熙善一直認為家裡如此安靜是理所當然的事,直到國中第一次到同學家玩,看到她的家庭狀況才讓熙善感到衝擊。同學的一家人會坐在餐桌前一同吃飯聊天,那時的熙善才意識自己家裡的情況或許真的很奇怪。

    事實上在熙善的成長過程中,曾有過覺得父母好似不愛她、不關心她而感到難過,卻沒有直接表現出來,之後也就漸漸覺得沒有情緒交流反而更舒坦。

    我問起她父母之間的相處如何時,熙善說沒什麼情感交流,既不吵架也不會對彼此有愛意的表現。熙善這樣說道:「印象中從我小時候父母都是分房睡,也幾乎沒看到兩人說上話,有話想說會寫字條或透過我傳話。」

    熙善的父母屬於「情感離婚」(emotional divorce)的狀態,也就是雖然法律上沒有離婚但精神上已經是離婚的狀態。沒有對話、沒有情感交流,當然也沒有性關係,物理上住一起,法律上是夫妻,卻和陌生人沒啥兩樣。法律上沒有離婚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周遭人的看法、自己的面子、子女的婚事、財產分割等等。精神離婚的夫妻多半會分房而睡,吃飯也不一起,通常這種情況下,配偶與其他人見面交往也不會干涉對方,就只是住在同一屋簷下而已。

    這一類夫妻在經濟上會善盡父母該有的責任,然而從心理層面來看,是帶給子女莫大的傷害,本該最親近的人卻做出最壞的關係示範,讓子女對關係失去希望與期待。

    夫妻在情感上離婚的話,通常會將所有的期待投射在子女身上,不過熙善的父母是各自沉浸在自己人生,也可能因為熙善一個人都做得很好,所以沒有與女兒擁有正常的情感交流。

    如此一來,由於與父母處於這樣的關係而無法經歷情緒上的連結,人際也就一定出現問題。反正表現出情緒既不能獲得什麼也不能改變什麼,只好裝酷,熙善酷酷的樣貌正是基於這個因素。

    .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
    作者:姜賢植(Nudasim), 崔恩惠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明天(9/1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之前在直播的時候,跟朋友聊到物理上的分離與心理上的分離,我想到這篇摘文中的案例。尤其「情感離婚的和睦家庭」,這種說法很貼切,又帶著戲劇性的反差。

    這也是一種帶著忽略的親子關係,因為父母某種程度上都活在各自的世界,沒辦法在情緒上跟孩子有交會。這樣孩子因為情緒表達的機會少,自然而然就會酷酷的,跟人有距離,內心也常有空虛寂寞感,從小缺乏高品質的連結。

    進一步來說,甚至可能覺得感受到情緒很討厭,自己主動排斥情緒也有可能。感受不到情緒,但不是真的沒有情緒,被積累到爆炸的情緒發生時也就容易驚慌失措。

    這種狀態下長大的孩子,親密關係也會遭遇困難。其實影響深遠,但不從心理世界去看,很難察覺。

    「說出不開心,才有機會開心。」

    負面情緒不想好好經歷,正面情緒也就可能離我們遠去。因為正負面情緒常常相伴著出現,或著前後出現,很難自主選擇要感受哪一種,或者不要哪一種。

    一旦伴侶間走向心理上的分離,又沒有清楚覺察,關係就可能江河日下。不是所有關係都能順利救回來,然而就算關係救不回來也不是世界末日,持續保持覺察,下次關係再繼續練習。

    祝願您,能跟自己的情緒多交流,其實情緒可以幫我們很多!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感受不到情緒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2 17:08:20
    有 54 人按讚

    【轉貼分享】客體關係的建立,在五感的體驗裡

    人跟人的交流,是靠情緒與關懷的
    不只是聽見聲音而已
    但是聲音確實是個媒介,才能傳遞蘊含的情緒特質
    「沒有愛」的純聲音也沒有用
    一個是生理,一個是心理,是互相的
    底下的影片,先看說明,看嬰兒的臉部反應
    我超感動的
    就像在黑暗裡有了光
    向光走去,等著你的人是關愛你的照顧者
    多麼美好
    PS:泛自閉症族群,可能也陷入這樣的黑暗裡,有生理感觸,但感受不到情緒特質,也就感受不到關係裡愛與被愛的一種體驗。

    -------------------
    底下文字來自: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聽力障礙的嬰兒
    在打開電子耳
    第一次聽到母親呼喚的瞬間
    停止哭泣、定格、凝視母親五官、模仿母親嘴型
    在不同人呼喚中辨識
    對名字用歌唱露出微笑

    #語言的威力
    #腦部的發育啟發
    他的人生從此走上跟原來寂靜無聲、不被理解、封閉而截然不同的世界了!
    真的很感動
    這也是為何
    我們會希望與孩子有更多「真實互動」
    放下3C、好好跟孩子講話
    (當然偶一為之的正確使用3C工具無妨)
    這在兒童發展好書
    「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中都有實證
    作者本為一名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生
    她驚訝發現:
    「嬰兒不是天生聰明,是「親子對話」能讓他們變得聰明!」
    「一個人是否能發揮本身的最佳潛能,擁有良好的長期學習表現,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能否以親子對話,為孩子建構豐富的早期語言環境。」
    「兒童三歲前接觸的話語數量與品質,影響腦部的發展與處理速度,而這正是造成學習落差的關鍵。」
    這本書真的很棒
    我大概看了一萬遍有
    疫情居家期間
    推薦給大家!
    https://fb.watch/6uzWss_G4e/

  • 感受不到情緒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7 13:16:39
    有 10 人按讚

    再也感受不到情緒的麻木
    -
    與世界失聯疏遠的「解離」

    ▶︎ 是為什麼而哭的,怎麼不記得了?
    曾經想過,如果再也沒有眼淚,是不是未來被別人怎樣說嘴,都不會再感到難過了?哭著哭著好幾個禮拜,某天看著鏡子問自己是誰,卻怎麼的,有點答不出來 ......。

    儘管還是會想起難過的事情,但比起「覺得」難過,更像是「知道」自己在難過。真正的自己與現實隔了片玻璃,感受不到溫度,只剩一片朦朧。

    ▶︎ 和世界失聯一樣的「解離」
    「知道」自己在難過、在開心,卻無法立即性的做出反應,對過往的創傷也隨之模糊,與自己、與世界周遭疏離,在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解離」(Dissociation)。

    經歷過「解離」的人們,在多數時候是源自於童年的慢性創傷(chronic trauma)導致。因為創傷大到身體無法負荷,於是,身體透過封閉自己的五感自欺欺人,從與世界的疏遠來讓自己不再受傷,而這也導致了整個世界變得不再那麼真實。

    ▶︎ 「解離」的十大症狀
    精神科醫師們一直以來嘗試概括所有「解離」症狀,但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大相同,根據 BetterHealth 可知,概括有以下十種:

    ・和自己的連結疏遠,比起「感覺」更像「知道」
    ・無法承受更多的情緒
    ・情緒起伏劇烈,常沒有來由的又哭又笑
    ・憂鬱或焦慮,有時兩者都有
    ・整個世界都變得扭曲疏離
    ・對於身心狀態的失衡沒有任何記憶
    ・無法好好專注一件事
    ・忘記最基本的自己 (e.g. 名字、喜歡的東西)
    ・不知道怎樣的行為才是原來的自己
    ・覺得任何行為都像在「扮演」

    ▶︎ 為什麼會發生「解離」?
    「解離」是一種心理防衛機轉,也就是內在為了保護自己而做出的應對措施,多數心理學家認為「解離」源自於童年造成的慢性創傷,儘管如此,成為大人後,仍有可能經歷解離。

    發生解離的瞬間,往往是因為生活中的某個觸發物導致。像是過往曾經遭受家庭暴力,於是遇到身邊的人再次想對自己施暴 (觸發物),就進入了解離。然而,單純的一個景象、氣味、聲音,都有可能觸發過往創傷,導致解離產生。

    ▶︎ 「解離」常見的五個治療方式
    「解離」的學術研究數量不多,治療方式大多源自臨床研究,簡單來說,在治療上會針對以下五個方向:

    ・創造安全的環境
    ・精神藥物
    ・催眠療法
    ・心理諮商
    ・壓力調節
    ・結合其他症狀治療(解離通常伴有其他症狀)

    關於日常的舒緩方式,因為「解離」普遍難以被察覺,加上學術研究較少,因此建議還是尋求醫療協助為佳。

    ▶︎ 無法感受難過,只是身體放棄感受難過
    在《全裸監督》導演內田英治撰寫的《午夜天鵝》中,女主角一果也有類似解離的徵狀。一果從小被媽媽呵護,後來因為經濟壓力,一果媽媽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把一果當成沙包般拳打腳踢。

    原本的一果就和平常人一樣,會哭、會笑、會感到幸福,但到了某個瞬間,他變得安靜,不再感覺到難過,腦袋像被清空一樣,對任何情緒都不再有反應。一果的媽媽再怎麼用力打他,他也只「知道」身體會痛,卻不「覺得」難過。每當不安,一果就習慣性的啃咬自己的手,透過疼痛來發洩內在的害怕。

    ▶︎ 關於脆弱、關於自我、關於愛的日本文學
    內田英治的《午夜天鵝》,是一本關於脆弱、關於自我、關於愛的日本文學。

    在四個與《午夜天鵝》相伴的夜晚裡,我的內心糾葛不斷,想是內田英治花了六年多的時間實地考察,讓每個角色都活了起來。比起劇情畫面感的精彩描繪,更多的是因為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描寫,觸動到沈澱內在深處的情感,而一次性迸發出的感嘆吧?

    📍書籍資訊
    書名:《午夜天鵝》
    出版社:采實文化 @acmebook01
    作者:內田英治 《AV帝王:全裸監督》導演

    小註記:首刷還送衛生紙,但我是哭到直接去廁所洗臉啦... :)

    👉 追蹤 @psycho._.tw,每周日準時遞上暖暖心理文

    ✨簡單用心理學,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
    ———————————————————————
    參考來源:BetterHealth 《Dissociat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Mind 《Dissociat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

    #心理學 #心理 #解離 #憂鬱 #情緒 #想太多 #dissociation #depression #psychology #mood #emotion #合作推廣
    ———————————————————————

  • 感受不到情緒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21 20:30:14

    【孩子叛逆報復尋求關注,對自己自暴自棄又沒自信?- 羅寶鴻老師:我們都是當了父母,才學習怎麼教育孩子的】

    羅老師您好:

    昨晚買到新書就看了2/3停不下來,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不知還來得及修正我之前的錯誤教養方式嗎?

    我的小孩小2跟小1,都是男孩。以前小學前他們做很嚴重的錯事我才會打他們,後來小學後我有看了一些文章,我盡量不打小孩了,但會用罰站發跪或是剝奪看電視打電動的方式來處理!但有時還是會氣到大吼大叫,說出不好聽的話!但我已開始學習不要在情緒下處理事情!

    我小2的老大,之前我都會在他情緒上想跟他談,我會反問他說,如果人家這樣對你你舒服嗎?他都會賭氣跟我說舒服啊,類似這種反話。後來我看了些文章說不要情緒上談,於是我就會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那我們晚點再談,等你平靜下來再說,但他就馬上回我說,我覺對不會跟你談,一輩子都不會,我聽了還是很難過。

    像有一次他生氣躺在床上對我做出空踢腳的行為,我說你想踢我是嗎?他說對,我生氣難過到說出:那你現在想踢我長大會不會想殺我,他回我,有可能!!老師,此時我還是得忍下來自己消化嗎?要告訴自己這是氣話嗎?因為我很意外為何他會氣到說出這種話!會不會我不理他長大真的變壞了!

    另一個小1的弟弟;我覺的是您書上說的沒自信的小孩。可能是哥哥很有自信好勝心很強,但弟弟反應較慢也比較不會爭,哥哥就有時會欺負他。

    像是玩遊戲哥哥若輸了就會說不算重來,弟弟為了想跟哥哥玩就默默接受!但長久就讓弟弟覺得他什麼都做不好。(這是我最近才發現的), 於是弟弟只要遇到困難,他就會說反正我就是笨,我什麼都不會,甚至最近還會說出你們都不要管我,我要去自殺,等等讓我很難過的話!像是我跟他說不寫作業會被老師罵,他就說那我要去炸掉學校!不然就是很生氣的一直摔東西(我只讓他摔枕頭,好在他還聽的進去)

    後來我慢慢引導他,才知道他說他常常跟我說哥哥欺負他的事,哥哥都說沒有,然後我們有幾次都相信哥哥,他就覺得我們都不在乎他,所以他才說出這些想死的氣話!希望我們注意他。聽完我好愧疚跟難過,我一直哭,哭我是不是個壞媽媽,怎讓我的小孩變成這樣。

    老是,雖然我知道原因,但我不知道我接下來該怎做,每當他又因為自己做不到什麼事(像是樂高被他自己不小心摔壞了)又開口說出負面的話時我該怎處理?

    這兩個小孩也許因為我以前不好的教養方式留下了不好的果,但我現在開始改變還來的及嗎?我有時也真的覺的我教育好失敗

    不知您會不會看到此訊息,也許跟我一樣無助的媽媽也傳來了很多訊息給您而被淹沒了,但我還是好希望老師能看到且告訴我該怎做!!謝謝老師!!

    …………….

    「你好我是羅老師。

    謝謝你的來信,我有看到、而且看完了。

    首先,謝謝你願意買我的書,並且願意學習用更好的方法,來教育你的孩子。 但不知道你買的是哪一本呢?

    因為你的兩個孩子目前偏差行為比較複雜,所以我會以「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這本書的內容,來回答你的問題。

    從你信裡面的內容,我看到你已經很瞭解用以往打罵、處罰、威脅的方式,會造就孩子什麼反效果了。確實, 當大人用不正確的教養方式對待孩子,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這種反效果的後座力就會越來越讓大人感受到了.....」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 感受不到情緒 在 心靈僻靜花園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31 07:24:06

    #下期天使塔羅諮詢師證書班​(線上)
    #預計10月開課​

    每一個擁有靈魂的存有,都能夠和自己的天使及指導靈連結。在課堂中,我們除了看到自己內在自我架構的完善,了解自我在每一剎那的起心動念,和自己靈魂的腳步調頻,及開啓超感官來感應並接收宇宙間的訊息外,更能和一直在自己身邊的守護天使及指導靈相遇,過程中的靈羽浮光著實令人驚嘆。無論世事如何變遷,自己才是那人生補夢網中最偉大的編織者,為困厄流離的人生,落下完美的註腳,而創造出精彩的風景。

    如果你也在性靈探索的路上,亦或是暫時擱淺在心靈的暗礁或淺灘上,歡迎一同來體驗一個不同維度空間的課程,讓你不再需要借閱他人的人生,來給予方向及指引。你,就是自己最棒的引渡者。

    ✏️【天使塔羅諮詢師證書班】
    常有人問我塔羅解牌的方向,說實在塔羅牌難就難在從多種不同層面切入會呈現不同面向的結論。雖說它有原本心理原型的意涵在,但隨著解讀人的經歷及特質,所解讀出的結果會有所不同。天使塔羅課設計的初衷,是讓大家能以連結天使的能量來做為解讀塔羅牌的基礎,為自己和他人在生活中尋找方向性指引,及在靈性意識擴展上有工具能幫助我們深入和自己對話。

    天使塔羅課是一套完整的密集課程,從能量調頻、接收天使訊息到解讀塔羅牌義。和一般仿間塔羅課不同的是,塔羅牌義只占解讀中20%,主體是以接收天使訊息為主。我的方式是和九位第五次元脈輪的大天使們、指導靈及九位IET療癒天使團隊合作,依照祂們的指引及牌義解牌,並深入探究問題核心意義及所要帶給個案的相關訊息,這會較能夠深層地來探究潛意識或靈魂想要提醒些什麼。基於這樣的經驗,我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以此種方式為自己和他人在生活中獲得智慧、指引及心靈啓發。

    課程超感官接收部分以不同風格塔羅為主,塔羅牌義則以偉特塔羅為主。

    📌課程結束你會學習到:
    • 如何和自己的能量氣場調頻
    • 如何開啓超感官能力
    • 如何接收天使訊息
    • 如何得知身體病痛所傳達的訊息
    • 西方神祕學元素及應用
    • 色彩象徽符號及意義
    • 數字代表意涵及象徵、靈性數字、古希伯來文數字
    • 星座三態宮、四象宮及元素性質
    • 78張塔羅牌牌義及相關神祕學及神話元素
    • 牌陣解牌及應用
    • 天使塔羅諮詢師結業證書

    📌課程地點:
    線上google meet

    📌課程費用:
    新台幣$30,000

    --------------

    #靈魂之旅​
    這期課程即將來到尾聲了,很開心與大家一同成長學習了三個月,還真有點捨不得。
    我個人很喜歡這堂課,當初把新書的內容轉為課程,是因為部分內容深度較深,除了從靈魂角度去理解人生之外,還有很多心理學的知識及理論。透過每天群組的文章及一週一次的課程講解,教學相長我自己也獲益不少。如果你對於了解自己的各種面向、潛意識的運作及在各種關係間的衝突有興趣,歡迎報名下期「靈魂之旅」,預計十月開課。
    💜
    在人的情感深處,其實藏有許許多多隱祕又生動的人性需求。
    不論是兒時與父母的關係、長大後與同儕朋友或長官部屬的關係、婚戀關係及人際關係等,無一不再顯現給我們看心靈修復之路的成長有多重要。一個人從嬰兒時期對周遭環境(人事物)的感知,將形成對世界的現實感知,而足以影響著成年人的一生。雖然我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改變當時的環境,但我們能探索自己的內在運作,理解自己在無意識層面都是如何在與人及世界互動,而造成所謂自己的命運,或是如何一再地遭遇相同挫折的。
    我個人的體驗是在找尋方法解決前,得先理解造成問題的原因,這一步已是一個大關卡;若是能有對原因的理解,那麼接下來的實際作為及療癒就能透過自己付出的努力去改變。真正推動自己成長及覺察的,是願意面對的勇氣及嘗試。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時間:
    星期日晚上7-8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
    靈魂之旅課程心得:
    學員1)
    這趟靈魂之旅走到至今,靈魂真的很有趣,有很多的收穫與驚喜。每一次上課我都很期待,有時候在寫筆記時會遺露一些重點,所以希望老師之後的每堂課都能錄音,這樣每次回聽時就會更清楚。謝謝老師帶領我們穿越了靈魂之旅。
    現代深度心理學穿透心靈的表層,進入了潛意識的範疇一樣。我們不是只是身在這個世代,而是可以運用潛意識的能力連結各個世代的自己,以汲取累生累世的智慧。這段話讓我想到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曾說:「夢境是通往潛意識的道路。」
    或許常看老師的文章,對於夢裡的情境發生往往反應現實當中靈魂被壓抑而無法呈現出來,最近有個友人同樣的夢境夢了5~6次,她以為是亂夢,後來女主告訴我時,我當下直覺告訴我事情沒那麼簡單要趕快處理。夢裡的男主角跟男主角的爸爸常去女主角的店裡跟店老闆聊天,女主角本身會塔羅占卜跟接收到造物主訊息,因此男主爸爸常來找女主詢問意見,有一天詢問到他的媳婦是怎樣的一個人,女主有跟男主爸爸說媳婦是孩子氣的人,這時男主的爸爸心裡有個底,他其實屬意女主成為媳婦人選,但沒說破,女主也看到男主跟太太的未來的結局不圓滿,但她也不能說。夢裡女主的車壞了無法外送,男主就說要開車送她去外送,在路途中,男主的太太打電話來,男主不接,女主覺得奇怪,男主就說我跟太太離婚了,接著男主跟女主說我喜歡妳很久了,於是擁抱了她,女主嚇到後醒來。我就跟女主說妳要跟男主的太太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要跟太太道歉,也要跟男主說妳已經有對象讓他對妳徹底死心。後來在事情終於圓滿落幕,男主與太太願意重新面對彼此努力,讓這件事的結果瞬間翻轉。夢的根源源自於男主的爸爸的「起心動念」,當時女主跟我說她現實生活中沒有跟任何人說出男主爸爸跟女主所說的話,我就跟女主說:「沒有說出來,不代表靈魂不知道。」
    由此可見,我們內心所想的每個人、事、物,都會因為我們的起心動念而讓事情會有所改變,顯化能力也是跟潛意識息息相關,現在的我會更謹慎於自己的想法與說出去的話,想法與話語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它就像一把利刃也像一對溫暖翅膀,完全取決於你當下的能量意識。
    透過這場靈魂之旅,我成長很多,也感受到靈魂所要教導我們的功課,很多事情不能從單一面向去看,而是要從很多角度去覺察,過去的我無法真實地做自己,我拼命地壓抑自己的情緒與批判自己只是為了成為外人眼中完美的自己,兩年前的我已走到了極限,走到了生與死的邊緣,巨大的痛苦不斷朝我襲捲而來,我告訴自己不想再這樣過日子了,我決心要改變自己,透過自我對話讓我有機會面對過去的自己,這一切讓我很感謝過去的自己,我常在想每個選擇都是靈魂的選擇,透過這個選擇靈魂所要給我的功課是什麼,這些經歷讓我突破與成長,當同樣的事情再發生,我的心境也與過去不一樣了,也會感受到對方會這麼做的原因,對於曾經傷害過我的人,我選擇寬恕放下,放下的一刻,我的靈魂是輕盈的,我才能更堅定地走向未來的我。
    學員2)
    首先非常感恩這次的課程能以線上的形式開課,讓遠在德國的我也能參與。課程中老師透過心理學理論和案例解析,探討靈魂之旅、心理防衛機制、原生家庭與親密關係等議題,讓我們從各個角度切入,發現自己那些隱而未現的靈魂傷痛。我總能在每週的文章中發現自己的新面相,原來那些我走不過去的坎,是來自於我的原生家庭及成長環境;原來那些我討厭的人事物,只是我的內在投射,是我最不想面對的自己。本次的課程是個能開啟「自我覺察」的大門,將焦點重聚到「我」身上,讓我們有機會窺探自己的潛意識,並正視自我療癒的責任。也很感謝老師在課程中提供了許多相應的自我療癒的方法,透過層層的解析,我才發現其實一直以來我並沒有好好的對待自己。本次的課程除了讓我更了解自己的需求與限制,也讓我有機會去同理、擁抱那個內在需要照顧的小孩。
    學員3)
    之前對自己前世今生有興趣,所以就找Blair老師看看自己的前世今生。Blair老師詳盡的解說,使我對自己前世今生的事情更有興趣。所以當Blair老師開前世今生有關的課程,我就立馬參加。老師曾經提過她的取態是由心理方面解說,那時候還沒上課不了解。等上課了才發現內容和玄學沒太大關係。是從心理方面去看待什麼是前世今生。我特別喜歡這種上課方式,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大家有問題可以問老師,其中有的問題我一時想不到都被同學補齊,轉眼間,課程快完了,我還真有點捨不得呢。
    學員4)
    課程內容基礎是關係探討包含了關係療癒,關係療癒的前提是建立在自我覺察之上!原生家庭的影響範圍之廣,大部份的問題都來自於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可以影響到所有跟人之間的關係,家庭教育基本影響到二十五歲以前的人生,至於影響到幾歲也取決於個人的覺察。我的起步比較慢,我是到35歲才有覺察到,很多人一輩子也不會覺察到 ,這課程讓我的覺察更輕鬆也更快速。課程中,老師也分享了療癒原生家庭的方法,目前還沒有時間去嘗試,相信方法是有效的。非常開心有機會上到這課程,非常感謝老師的指導與分享。

  • 感受不到情緒 在 女子健心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23 12:03:37

    一位好媽媽、好妻子、好媳婦應該必需要是什麼樣子?沒特別想要有小孩的Nita,在先生、家人的期待下決定生育,沒想到自覺身體健康的她,兩次生產過程卻經歷難產、妊娠糖尿病、腹腔長腫瘤、產後憂鬱等等的身心健康考驗。辭職成為全職媽媽的她,生活重心全圍繞家庭,卻因感受不到與小孩的連結與愛,背負著深重的愧疚與罪惡感,種種壓抑住的情緒成為濃重的烏雲,使她看不見自己的價值與活著的意義⋯⋯。後來遇見的生活教練,提供了她一套『思想力量的金字塔』和各種心態轉念的工具,讓Nita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不再與其他人比較、減少了自我質疑、建立起自信,不再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讓她在混沌的生活中看見一條可以往前走的路!收聽這集Nita的人生故事分享,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與價值,檢視標籤與信念,從迷惘中看見自己的力量與改變生活的潛力!
    ------------------
    🌟加入【女子健心療書會】 一年帶你讀完100本精選好書❤️ 馬上點擊報名連結加入,一起成長:https://pay.weread.com.tw/redirect/bypass/peipei/?channel=podcast
    ------------------
    節目中將與你聊聊的內容有⬇️
    00:01:51 走過生產鬼門關的經歷
    00:09:52 如何走出產後憂鬱、失控的健康與生活
    00:20:47 心態轉念工具-思想力量的金字塔
    00:28:50 舊有信念的覺察與化解
    00:35:21 看見自我改變的見證
    00:42:28 重點整理與總結
    -------------------------
    ⭐️ 看本集音頻文章:https://girlpoweroom.com/nita/
    -------------------------
    本集節目由統一陽光贊助,滿75元可使用折扣碼GIRLPOBL5獲得優惠唷!
    點擊享聽眾優惠:https://reurl.cc/xgKOYE
    -------------------------
    ✨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能持續創作出更多優質內容給你聽吧❤️
    👉🏻贊助連結:https://pay.firstory.me/user/ck7a2gx3ms2vl0873fv7w0gsn

    ⬇️來這邊找來賓Nita:
    IG【@nita_huang93】https://www.instagram.com/nita_huang93/
    ------------------------------------------------------------
    👇🏻在其他平台上收聽女子健心室Podcast:
    -Firststory:https://reurl.cc/yZpgv2
    -Spotify: https://reurl.cc/Mvz9xL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WdOyZ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nzYyjd
    -Pressplay、Anchor、Castro、Pocket Cast、Breaker
    ------------------------------------------------------------
    👇🏻其他資源:
    臉書私密社團:https://reurl.cc/9EnxNY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GVNQy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健心電子報:https://artisanal-pioneer-9065.ck.page/10f6acb1ea
    Peipei的新書:https://reurl.cc/Mvz9pk
    ------------------------------------------------------------
    👇🏻聯絡資訊:
    歡迎寄信到: 💌 girlpoweroom@gmail.com
    在IG上追蹤我、給我私訊:
    🔍Peipei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eipeifitlife/
    🔍女子健心室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