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悼詞寫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悼詞寫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悼詞寫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悼詞寫法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作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傳記絕不易寫,一個名已經傳之人有甚麼需要把他的生平重寫一遍?在維基百科,每位名人都有他的條目,通常會採取編年史式的寫法將一個人的大事件(Events)鋪敍出來,非常忠於時間的因果線,作者亦必須壓抑自己的主觀意念,讓對象的人生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來。不過,我主張好的人物傳記不能僅止於Events,不是把...

  • 悼詞寫法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1-25 13:04:21
    有 48 人按讚


    傳記絕不易寫,一個名已經傳之人有甚麼需要把他的生平重寫一遍?在維基百科,每位名人都有他的條目,通常會採取編年史式的寫法將一個人的大事件(Events)鋪敍出來,非常忠於時間的因果線,作者亦必須壓抑自己的主觀意念,讓對象的人生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來。不過,我主張好的人物傳記不能僅止於Events,不是把平生迭事炒埋一碟就算,它應該是屬於「Eventually」、忠於終於的文體,讓人窺見掩蓋在眾多事件背後的東西。

    立傳是危險的,因為它以一種非常肯定的語氣和態度論斷一個人的存在,大多數主人翁不能像楊受成般能命令陶傑寫到他滿意為止,傳記是一場被告缺席的審判。寫傳的初衷可能是望世人能作出更公正的評價,每個人生前不都渴望他人能公平地看待自己嗎?然而,人即使是自己也不能公正地評價自己吧。以寫自傳的人來說,擺在眼前的有兩種材料,一邊是他渴望被人看見、可以大書特書閃閃生輝的東西,另一邊是不欲人知、屬於神聖私隱的個人陰影,每一次覆述時他都會取捨,每一次取捨他都離自己的真實面貌更遠。人並不忠於回憶,必要時他會杜撰,而杜撰正正是傳記中惹人憎厭的成分,因為「真」是「善美」的前提。

    我們真的不能重塑一個人的記憶,以至他人對他的回憶嗎?客觀的生平和傳記藝術之間存在多大的發揮空間?可能大部分人都覺得不應該有任何發揮,因為這層發揮是屬於小說的,他們都把小說看成口甜舌滑的騙徒了。不過他們不知其二,小說不只是一套謊言,更是一套說真話的謊言,這本質不就與傳記的意圖暗合嗎?

    如此說來,杜撰是為了讓你更清楚地發現了我,發現真善美背後還有更真確的東西,隱沒在公正評價背後,老實說,最公正的評價便是證明那些所謂公正評價毫不公正。

    Gary Oldman飾演的邱吉爾傳記電影預告片一出,我就由期待轉為抗拒,我抗拒電影在賣弄他扮演得多麼神似,多麼貼近「原著」,這跟讚賞無綫的扮人綜藝有甚麼區別?可惜,一般人的庸俗正是只著眼它似與不似,忘記了柏拉圖說,每一次模仿都是真理的降格,造椅的木匠比知椅的哲學家次一等,畫椅畫家又比木匠次一等。作為演員以至電影這門藝術,它力求的是對抗柏拉圖的貶損,用作品證明畫家的道是可以高於哲學家的道。

    這讓我想起一齣好舊的戲,同樣是Gary Oldman,今次飾演的是貝多芬,同樣是傳記,今次卻以貝多芬的葬禮作為開幕,以一段悼詞評價這個偉人,但這些評價真的忠於貝多芬嗎?貝多芬的胞兄想繼承遺產,他眼中舒伯特是一頭忠誠的狗,故事就是講述舒伯特要捍衛貝多芬的生平和意志。從他的際遇中你會發現,一個人死了就自然失去了所有主權,即使貝多芬亦如是,朋友能做的只能維護它。

    但維護也屬主權的侵犯,舒伯特把貝多芬臨終信藏入懷中的這個動作,有點想據為己有的意味,或如胞兄所說,或許燒掉它才是正確的決定。

    拍一套談貝多芬的電影,能不把他耀眼的地方拍得更為耀眼嗎?相反,《Eternal Beloved》示範了好的傳記該懂得隱藏廣為人知的東西,例如在第九交響曲首演那一幕,我想十個有九個導演都會視合唱團齊唱歡樂訟的大爆發為高潮,偏偏這齣電影卻把它裁走了,取而代之是淡淡的哀愁。演奏結束了,貝多芬卻仍沉溺在自己的樂思裡,根本聽不到身後掌聲雷動,雖千萬人吾往矣。

    有一刻,觀眾跟貝多芬一同聾了,聽不到男低音獨唱,然後慢慢聽到他的心跳,後來才發現那是定音鼓的起奏,導入充滿童趣的變奏。我很喜歡這樣的重新鋪排,傳記本就應該不按譜子反能演活出來。

    作者

    =========

    作者首本小說《地球另一端》序言書室有售,亦已接受網購,每本連郵費港幣$75,歡迎inbox洽訂。下一本小說《捉姦》亦即將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