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障礙
出生後六個月到一歲半左右的時期,對依戀的形成是最重要的時期。這段「關鍵期」一過,幼兒就無法與母親順利建立起依戀關係。
這本書能夠讓你了解你身邊的朋友,還有你自己。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看到了好多我朋友的影子,其實他們是多麼需要被關懷,其實他們是多麼希望被理解。
我也看到我自己的影子,...
依戀障礙
出生後六個月到一歲半左右的時期,對依戀的形成是最重要的時期。這段「關鍵期」一過,幼兒就無法與母親順利建立起依戀關係。
這本書能夠讓你了解你身邊的朋友,還有你自己。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看到了好多我朋友的影子,其實他們是多麼需要被關懷,其實他們是多麼希望被理解。
我也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更了解內心深處的我懼怕什麼,我通常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裡面附有小測驗,測驗自己是屬於哪一型的依戀關係,讓你更了解自己也了解你的親人與朋友吧!
「每個人的依戀形式,不只在本質上影響人際關係,更反映出自己內在的狀態、自我控制的方式及對壓力的敏感度。」
* 安全型依戀形式
安全型的人理所當然地確信,自己依戀且信賴的人會永遠愛著自己。他們不會為擔心失去愛或被討厭之類的事而煩惱,也相信當自己遇到困難或求助時,對方一定會有所回應。
安全型的另外一個特徵,便是直率與積極向前的態度。懂得以正面角度解讀別人對反應,不會輕易否定自己,也不容易誤以為自己受的輕視。
* 逃避型依戀
偏好在人際關係上保持距離。親密關係與分享情緒都無法讓他們感覺舒適,反而容易形成龐大的壓力。因此,為了逃避與人建立親密關係,他們選擇拉開心理與物理上的距離。
逃避型的核心願望是「不受束縛」。他們既不依賴別人,也不接受依賴,認為獨立獨活的狀態最好。同時,他們也極力避免帶給別人麻煩,重視自我責任。
逃避型的一大特徵就是「試圖逃避內心的苦惱糾結」。他們多半給人冷靜無情的印象,但也可以說是藉此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 焦慮型依戀
焦慮型的人對於別人的臉色敏感,察言觀色的速度也快,卻經常做出錯誤判斷。尤其容易誤會別人的反應或表情是針對自己。
焦慮型的人最在意的事就成了「自己是否受人認同」、「自己是不是被討厭了」。
焦慮型的人懷有很強烈的「想被愛」、「想被接受」、「想被認同」的心情。此類型的人經常依賴身邊的人,渴望從他人身上獲得「自己受到需要」的保證,否則無法平復自己的心情。
* 恐懼·逃避型依戀
他們獨處時容易感到焦慮,想和他人友善相處。矛盾的是,一旦與人建立親密關係,他們又會感受到強大的壓力,容易受到傷害。
如何治療依戀障礙?
比起穩定的依戀,治療依戀障礙時最大的重點其實是:持續接收不變的愛。
要幫助依戀障礙者的人屬於「好的安全堡壘」,如何成為好的安全堡壘?
1、要能保證安全感
2、需要有感受力,就是同理心
3、具有回應性,當對方有所求時,能夠給予回應
4、穩定性,盡可能以一貫的態度回應對方
5、無話不談,也就是成為對方能毫不隱瞞、毫不客套地傾吐真心話的對象
#依戀障礙 #愛人 #愛自己 #心理測驗 #心理 #心理學 #心理諮商 #敏感 #安全感 #岡田尊司
恐懼型依戀測驗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時候感情並不是輸給勇敢,而是葬送在自己的不安。」
.
安全感,一直是關係當中的核心議題,但卻是最近也最遠的距離。我們都知道安全感很重要,卻往往還是會活在不安與擔心當中。
.
焦慮依戀的人在感情裏面一直想要抓住對方,怕放手對方就會不見了,但沒想到抓得越緊,對方跑得越遠;
逃避依戀的人一直在逃,用工作、生活、還有很多理性和思考把一切都填滿,卻沒有辦法真實的與人互動。
兩種人都害怕失去,只是焦慮的人是對於自己的價值不信任,逃避的人是對於人際關係不信任。而如果你很幸運的是上面這兩種混合的矛盾型,可能會活在反反覆覆,把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搞得很痛苦的漩渦裡。
.
#關於安全感的五個問題
.
1.我知道自己很沒有安全感,可是就算知道了又怎麼樣?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內心的這種不安的感覺?
.
「覺察是漸進的,你累積越多的覺察,你對事情的看法也會變得不一樣。」我想起一個存在主義取向的心理師曾如此跟我說過。他用一個比較生動的比喻是,就像是集超商點券,在每一次每一次的覺察後,你可能從「知道」自己缺乏安全感,漸漸可以走到能夠和這個不安的感覺「相處」。具體的做法如下:
.
A. 逮住自己技術:當你發現自己又開始想太多的時候,想像在心裡面按下一個紅色按鈕,告訴自己那是「假的」。
.
B.用分心取代壓抑:當你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逃開「他一定是跟別的人去亂搞了」、「好啊等一下他接電話的時候就死定了」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再想了」是沒有用的,壓抑反而只會讓你一直去想。所以這裡的分心是指「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專心」,例如有些人會想到的時候就收成一下熊大農場,或者拿出紙來塗鴉。
.
2. 依戀風格真的是可以改變的嗎?我和前任在一起的時候不會這樣⋯⋯
.
根據我的理解,依戀風格至少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的解釋:
.
A.你的整體依戀特徵(trait):對於大部分的人際關係,你的相處模式是會屬於那種很在乎別人看法、把別人抓的很緊的人,還是比較習慣有多一點自己的空間、不喜歡與別人太靠近的人?
.
B.你與父母的依戀風格(Parental attachment style):你和爸爸的關係怎麼樣?與媽媽的關係如何?是很不安全、緊張、疏離的,還是很安穩、信任、良好的?你跟誰比較好?在家裡面你比較害怕誰?如果你不是爸媽撫養長大,那你和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關係好嗎?
.
C.你與伴侶的依戀風格(adult attachment style):你在這段感情當中(或是目前你剛失戀,那就是你和前任情人)是很有安全感的嗎?對方想要和你靠近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在嗎?還是有些時候你會想要把對方推開?或者嘴巴上說想要把他推開,卻又矛盾地想要他不要走開?你總覺得他總是沒有辦法表現出你想要的那種親密的感覺嗎?
.
至於風格能不能改變,實在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只能說在不同段的關係當中呈現出來的你不會完全一樣,但是你還是你,所以一定也會有一樣的部分(那不是跟沒講一樣嗎囧),不過我覺得重要的並不是是否能改變,而是當你發現在這段關係裡面你很不安的時候,你「可以做一些什麼事情」,讓兩個人的關係可以變好、讓不安可以減少?
.
3.就已經跟他說過很多遍了,我沒有回訊息代表我在忙,為什麼他還是要一直盧?
.
A.有回比沒回好:根據我們前陣子辦的講座討論,對方如果是焦慮依戀的人,你是逃避依戀的人,那麼當你覺得他很煩、怎麼樣都說不聽的時候,其實他要的很少,你只要給他一點點回應,就可以減低他「無限腦補劇場加太陽馬戲團」的胡思亂想。其實,有些時候你怕回應之後衝突會加大,但那個「害怕」只是你想像的而已。
.
B.把他的責任還給他:不論你是焦慮或是逃避(或是混合)的一方,我們都要學著去區分,那些是自己的情緒責任,哪些是對方的。很有趣的是當你一直追或一直逃跑的時候,你反而什麼都沒有獲得;可是當你停下來,然後接受有一部分的責任是他得自己扛起來的,這個勻出來的空間,反而讓你們的關係有更多的空間。
.
#當幫助變成綁住
.
我一直相信,每件「綁著」你的事情一定帶給你某方面的「幫助」(這絕對和SM無關),所以在把這些不安趕走之前,第一步是要先看見並且好好謝謝這些不安,謝謝它這麼多日子以來,保護了你、陪你長大,因為有了它,你才少吃了那麼多的苦。但現在的你已經不同以往, 可以用更成熟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關係、愛自己所愛的人。
.
這個週六1/7 的依戀風格工作坊,延續「你追我跑的愛」, 讓大家有一些機會實際的操作和接觸自己不安的感覺,透過量表測驗、角色扮演、童話故事,一起練習看見,看見是什麼在不安裡面綁住了自己。
.
#課程內容
.
1.依戀風格檢測:包含上述的ABC三個部分的測量,讓你了解在不同人的面前是呈現什麼樣子的自己。
.
2.角色扮演:不同風格的人進行對話,模擬最常見的爭吵衝突腳本,並且看見在這樣的情境裡,雙方擔心的是什麼。
.
3.案例閱讀:我們會讀一封信,並嘗試理解主角對於感情的信念和恐懼是什麼。然後試著從信件裡面,看見那個沒有被發現的自己。
.
4.童話牌卡:我們一樣會用6分鐘說故事的遊戲,來探索你生命當中最核心的旅途和主題是什麼。
.
#附上連結給大家
https://goo.gl/forms/fu9t5sRsTLgneJA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