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混亂型依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混亂型依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混亂型依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混亂型依戀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32的網紅雙娜新樂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57/365 📚好書推薦:《依戀效應》 意外在書局找到這本好書 儘管這本書不列在育兒書中 但我認為能認識《依戀效應》 對於孩子、甚至我們本身在任何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助益 作者Peter Lovenheim衷心期盼在這本書中父母能學習到教養技巧 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 #安全型依戀 #並從中獲得自信...

混亂型依戀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19 10:13:12

「請閉上眼睛,試著回想你的父母或情人曾經做了哪一件事,讓你加深了對他或她對信任感,再回想讓你信任感扣分的另一件事。」 人們被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回憶兩樣情境,並檢視想起這兩樣情境的速度,結果發現安全型依戀的人想起正面回憶的速度快於負面回應,但逃避型與焦慮型依戀的人想起負面記憶的速度快於正面記憶。 大...

混亂型依戀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19 10:13:12

依戀效應 📌習得的安全型依戀 如果你的出身背景顯示你應該屬於不安全型依戀,而你卻不是,那麼你就屬於習得的安全型依戀。 下列兩種情況的任何一種 *有另一個人(非照顧者)代替了照顧者,與你建立了有意義的穩固關係。在童年或青春期,這個人可能是阿姨、叔叔、養父、養母、教師、心靈導師或教練;成年後,這個...

  • 混亂型依戀 在 雙娜新樂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05 23:05:23
    有 17 人按讚

    257/365

    📚好書推薦:《依戀效應》

    意外在書局找到這本好書
    儘管這本書不列在育兒書中
    但我認為能認識《依戀效應》
    對於孩子、甚至我們本身在任何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助益
    作者Peter Lovenheim衷心期盼在這本書中父母能學習到教養技巧
    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 #安全型依戀
    #並從中獲得自信 #適應力 #和愛人的能力
    #這將是孩子一輩子的禮物

    認為在出生到一歲半以前是建立 #依戀模式的重要期間
    也就是 #一個人在童年時期與照顧者互動而形成的核心情感與人格結構
    #進而創造將來一切人際關係的信念與期望
    👉幼年時期主要照顧者將影響孩子一生

    但大家可能會誤會
    並把幼兒主要照顧者的重責大任壓在媽媽的身上
    作者破解這個錯誤的關點
    👉 #依戀關係與當個完美媽媽無關
    #而是重視孩子的感覺
    作者認為一個全天候拿著手機、心不在焉的媽媽
    並不能提供孩童安全堡壘與避風港的功能
    👉 #重點在於同調
    #即父母察覺孩子的需要並予以正確回應
    #能正確解讀孩子的信號並採取行動
    這樣一來
    孩子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安全堡壘而勇於探索
    挫敗時也知道父母是可以尋求安全慰藉、保護支持的安全避風港
    👉即為 #安全型依戀

    反之
    若幼童在童年時未獲得父母正面回應與照顧
    則將形成 #不安全依戀(共三種)

    1️⃣焦慮型依戀模式
    👉照顧者不恰當或不一致回應孩子的需求所致
    👉焦慮型依戀者通常渴望來自感情伴侶的強烈認可、回應
    卻難以相信對方並不斷尋求保證

    2️⃣逃避型依戀模式
    👉照顧者長期未能提供敏銳可靠的照顧所致
    👉逃避型依戀者很難相信他人
    並極度渴望獨立並認為自己不需要親密關係

    3️⃣混亂型依戀模式
    👉最糟糕的一種依戀模式
    👉照顧者通常出於疏忽和虐待、缺乏妥善照顧
    👉同時表現出焦慮型與逃避型的依戀關係
    👉幼時大多受虐兒、長大易成為精神分裂者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安全型依戀者
    但作者也給大家帶來好消息

    1️⃣ 我們有能力改變依戀模式
    即 #習得的安全型依戀:
    👉即幼時因不可靠或無反應的照顧而產生不安全依戀
    但在 #成長過程與某個足以成為心靈支助的人建立關係
    或是 #透過治療或深度省思
    成年後卻擁有「安全型依戀」

    2️⃣焦慮型與逃避型依戀者的優勢:

    👉「焦慮型」優勢:哨兵型
    對「威脅」特別敏銳,能率先發現危險

    👉「逃避型」優勢:快速反應者
    獨立自主,能率先找出逃生路線脫險

    🎀後記🎀

    1️⃣了解自己的依戀模式
    可以讓自己了解自己在依戀系統會在何時影響自己的行為反應
    👉可以改變或延遲自己原來的反應
    特別在情續激動的情況下
    做出更有利的行為

    2️⃣依戀系統讓我們承認:
    我們需要與幾位親密與特殊意義的人保持聯繫
    👉唯有通過互相依賴才能成為最堅強真實的自我

    #育兒書閱讀分享

  • 混亂型依戀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4 14:10:19
    有 824 人按讚

    每次有機會向年長婦女們上課,講授「依戀理論」時,就會看見她們的臉色一陣青ㄧ陣白,好像受到很大的震撼(還是驚嚇)。

    若我問她們:「你們內心發生什麼事?我感覺到你們的沈重和震驚,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她們就會紛紛表示,為什麼沒有在更早之前聽到「依戀理論」,現在孩子大了,才知道過去到底少做什麼,又或做錯了什麼⋯

    她們真的充滿了遺憾和懊惱,這正顯示我們過往的年代,親子關係並不關注依戀關係的存在,也不了解究竟什麼是「情感依戀」需求。

    「依戀理論」可說是20世紀以來最重要的理論。因為哈洛·哈利的恆河猴研究,讓我們了解到人類心理需要建立一個安全堡壘,確保我們安穩安心的存在。而安全堡壘的建立,來自我們和主要照顧者之間的情感鏈結,一種情感和情緒方面能得到預期的穩定回應、安撫和關懷(愛),此為存在的依戀需求。

    之後,約翰·鮑比~精神醫學家,進一步的從幼童和母親的關係之間,互動的模式歸納出三種不同型態、模式的依戀品質,不同的依戀品質,將影響一個孩子未來和其他人際關係,甚至世界的關係狀態,其依戀效應可說是非常廣闊而深遠。

    冷酷無情的照顧者,易使孩子產生「逃避型依戀關係」、情緒不穩定的照顧者則容易使孩子發展為「焦慮型依戀關係」,而既感到焦慮又想逃避,則成了「混亂型依戀關係」。

    就研究,美國有五成五的人口是屬於「安全依戀關係」。但台灣,恐怕「安全依戀關係」的人,沒有那麼樂觀。畢竟,我們長久以來對於親子關係的觀點,向來不是重是培養安全感、溫暖、信任、可親的關係,而是在於「好管」「好命令」「免麻煩」的親子關係才是王道。

    至於心理學所探討的「依戀關係」所影響一個人的內在系統,進而影響他未來和其他人際關係、職場、性、政治、伴侶⋯等等的選擇和反應,這些深層的問題,實質被大部分人所漠視,或視為無稽之談,想好好了解的人,算很小眾。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依戀」效應,願意更深入瞭解依戀理論對一個人一生作為的影響,也想有系統了解依戀理論的發展脈絡,《依戀效應》絕對是一本精彩的書,讓你充分完整的了解依戀理論,也更多的認識自己所受的「依戀效應」究竟為何。

    #三采出版,精彩好書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
    THE ATTACHMENT EFFECT: Exploring the Powerful Ways Our Earliest Bond Shapes Our Relationships and Lives

    更多書訊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733?loc=P_0051_00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