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智圖步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智圖步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智圖步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智圖步驟產品中有20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輕易豐盛學苑 Jamie 賺錢小宇宙,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了解自己天賦特質,幫自己加薪上萬元! ‣ https://lihi1.com/ou2i3 ●超強理財攻略小資理財 :https://reurl.cc/8lKQDb #斜槓人生 #新興產業 #自媒體 江湖人稱S姐 YT頻道‣https://reurl.cc/Ezn6RR 0:00 影片開始 0...

心智圖步驟 在 ? Verna學習日記|生活·日文·歸零轉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48:51

克服拖延和三分鐘熱度 行動的習慣 你有沒有以下這些煩惱呢? 「無法持續」「戒不掉」 早起(熬夜) 減肥(暴飲暴食) 整理收拾 英文學習 運動 寫日記、部落格 「無法付諸行動」「總是拖拖拉拉」 討厭的工作總是拖延處理 麻煩的事情總是火燒屁股了才要做 第一次做的事情總是遲遲無法著手 無法朝著夢想和目...

心智圖步驟 在 JobUs職場小旅行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8:07:22

面對困境,你總是找不到問題出在哪裡嗎?😥​ 在學時是解題大師的你,在職場上卻總是效率不張?😵‍💫​ ​ 以前學校教我們如何解決問題,但這些都是制式的🤐,到了職場,形式與過程都變得更多元,讓我們常常在還在找問題時,就被失敗打得措手不及😩!​ ​ 不用擔心!今天邀請到前埃森哲業務資深董事總經理——Eri...

心智圖步驟 在 Eddie Su | 艾迪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8:57:56

🌞 如果你想改變人生, 就必須先改變現狀。 哈佛心理學專家5大秘訣提升成功機率 / 哈佛心理學專家尚恩 ⋅ 艾柯爾(Shawan Achor) 致力於以科學角度研究快樂成功學 / 其暢銷書《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 》 暢銷全球,更於五十多國發表過演說 更是TED演講年度TOP4、1500萬人點閱 ...

  • 心智圖步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20:30:45
    有 285 人按讚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 心智圖步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14:08:56
    有 2,644 人按讚

    有人像我一樣愚蠢的嗎…
    剛剛我租屋處的管委會打電話來
    說我還沒有匯房租

    我才發現我之前匯款的帳號打錯了一碼

    現在我只能趕快衝去
    受款銀行看看他們能不能幫我處理了

    希望可以連絡上
    收到我這筆智障款項的好心人

    把我這個月的房租還給我
    不然我真的會哭出來
    😭😭😭🙏🏻

    ——————————————————
    15:00更新

    各位

    我這筆款項
    應該是可以順利拿回來了嗚嗚嗚
    明天我會用網路銀行看看有沒有正確入帳

    感謝大家集氣🙏🏻🙏🏻🙏🏻
    也讓大家擔心了

    我打錯一碼的那個收款帳戶
    剛好是他們受款銀行的基金帳戶
    (也就是一般我們要投資理財購買基金
    所匯款的那個帳戶)

    我這次的這個案例
    幸運的是官方總行的機構
    所以明天我的這筆錢
    應該就可以順利入回我的帳號了

    終於可以放下心來了嚇都嚇死😭😭😭

    在這邊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跟我一樣不小心智障匯款錯帳戶的處理流程
    歡迎大家截圖此流程步驟
    但希望大家都可以不要用到這些步驟😂

    1. 如果不小心匯錯帳戶的話
    要找的銀行不是你自己轉帳的那個銀行

    例如說你是中國信託轉帳給台灣銀行的話
    你所要找的單位就會是台灣銀行
    而不是中國信託

    而每家處理的流程不一樣
    有些銀行可以用智能客服線上填寫表單處理
    但比較保險且不容易出錯的方法
    我建議就
    趕在銀行的上班時間親自跑一趟受款分行臨櫃請行員協助處理

    2. 在緊張的出門
    跑到受款銀行排隊領號碼牌之前
    記得一定要帶
    你自己發款帳戶的銀行本本
    以及你自己的身分證

    還有你可以確定你轉帳錯誤的明細證明
    (我是用網銀匯款的關係
    所以我提供的網銀轉帳的截圖明細)

    3. 告知臨櫃的銀行行員你所幹的蠢事之後

    銀行行員會協助你查詢你匯款錯誤的那個帳號的單位

    如果像我一樣是公家機關的單位
    照理來說隔天應該就可以拿回款項
    但如果是私人帳號的話就要聯絡對方並等待對方回覆
    (而這時間視每個銀行處理的流程
    以及對方的回覆時間而定)

    4.也就是最不希望發生的狀況
    如果對方都沒有回覆
    銀行會聯繫你
    給你一個證明
    就可以拿到這個證明到警察局備案讓警政單位協助處理

    5.如果對方仍然不願意還款或裝死
    才會進入到訴訟流程
    一般來說此狀況為民法的不當得利

    除非有非常明確的拒絕還款證據
    才能夠告侵佔
    如果不幸走到這一步告的名目不要選錯了

    感謝大家剛剛跟著我慌張
    希望明天我就可以順利拿回款項了

  • 心智圖步驟 在 Sharpen Your Sou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7 18:35:27
    有 14 人按讚

    【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贈書活動 IG進行中】

    #這本書適合
    👉出現工作倦怠沒什麼靈感,想開創新的思考
    👉有時候擔心思考不夠縝密、希望有明確思考要點
    👉邏輯理性是你的優勢,想要有具體方法突破

    #TIPS選書推薦
    📌 Tools工具:
    建立思考框架的三步驟。
    📌 Ideas新理念:
    面對AI時代來臨人類的關鍵優勢。
    📌 Practicability實用性:
    透過思考框架推論未知並拓展可能性。
    📌 Scientificity 科學性:
    從心智模型到思考框架,詳細說明從建構、調整、擴展的注意事項及運用方法。

    -
    #面臨AI資訊化時代的個人優勢
    隨著科技技術的進展,許多工作都可能被取代,雖然電腦可以高效執行指令,但僅能針對限有的資料及設定好的框架進行;而人類,可以想像不存在的情境—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思考框架的運用 構建思考框架三步驟:
    ⚡️透過因果思維去類推
    ⚡️發散:「使用反現實」提出越多解決辦法與可能性越好。 Ex: What, Why, When, Who, Where, How
    ⚡️收斂:最後針對目標導向,精簡選擇。

    ⚠️如果現有思考框架不適合
    ➡️ 透過學習擴充自己能運用的框架、掌握基本原則做變動,另啟思考框架應對。



    沒時間看書,想用一張圖的時間快速掌握本書架構?
    Dr.S 用心製作的心智圖即可免費下載!
    https://www.notion.so/31f4d9e0c30440fa98540bc4d98252e2


    最後非常感謝 天下文化 贈書💛
    參加活動請移駕我們的IG
    https://instagram.com/sharpen_your_soul?utm_medium=copy_link
    我們將在10/3 22:00 前選出兩位讀者贈出!

    ——
    喜愛閱讀的朋友們,
    目前 天下文化 X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全書👉9/30前,單本85折、3本75折
    https://pse.is/3lvlkl

    另外我們想私心推薦《與成功有約》,這本書是我們粉專命名的由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把握 9/29限時優惠 54折唷

    —————————————————————
    #思考 #思考力 #思考框架 #邏輯思考 #造局者 #閱讀筆記 #推薦書單
    #framer #AI #SharpenYourVision #self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