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米粥營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米粥營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米粥營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米粥營養產品中有29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歷史哥澄清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榨菜肉絲麵看兩岸剪不斷的關係】 #福編 榨菜是大家從小必然習以為常,經常看到的醃菜。在台灣榨菜以雲林為大本營,屏東、嘉義也生產不少。榨菜真正的故鄉是重慶,從宋代就開始風行,取名榨菜的原因是醃製時要用大石壓著榨出水分而得名。 隨著時代演進,榨菜漸漸遍布整個江南,最後也被先祖們帶來台灣。也正因如...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3萬的網紅Ytower Cooking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買芯動悶燒罐 按這裡 →https://lihi1.cc/3tJs9 1. 玉米粥 材料 米 80公克/rice 80g 玉米粒 60公克/corn 60g 鹽 1/4茶匙/salt 1/4tsp. 胡椒 少許/pepper powder q.s. 油 少許/oil q.s. 作法 (1) 悶...

  • 小米粥營養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00:44:36
    有 288 人按讚

    【從榨菜肉絲麵看兩岸剪不斷的關係】 #福編

    榨菜是大家從小必然習以為常,經常看到的醃菜。在台灣榨菜以雲林為大本營,屏東、嘉義也生產不少。榨菜真正的故鄉是重慶,從宋代就開始風行,取名榨菜的原因是醃製時要用大石壓著榨出水分而得名。

    隨著時代演進,榨菜漸漸遍布整個江南,最後也被先祖們帶來台灣。也正因如此,榨菜料理是本外省、客家閩南甚至原住民都常見的菜色,榨菜肉絲麵更是大街小巷都找得到的國民料理,成為另一種證明大家不同族群、母語不同卻同是中華文化一分子的明證。
    說是大家另一種真正的共同母語也不為過!(講到母語,請台中海線鄉親記得10月23日是罷免濫用母語名義之丑角陳柏惟的投票日)
    --
    榨菜最標準是用莖瘤芥菜生產,但時至今日也不少是用其他芥菜的肥厚部生產。(BTW,芥菜類才是勤(ㄊㄢ)勞(ㄔ)樸(ㄔㄥˊ)實(ㄒㄧㄥˋ)的中華民族真正獨家代表菜,平常直接炒燙的利用不多,但卻馴化並醃製成無數醃菜,滲入我們每天生活)

    榨菜其實營養豐富,含人體所必需的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礦物質等,以及穀氨酸、天門冬氨酸、丙迄酸等17種游離胺基酸,但缺點是含鹽量高,故料理榨菜時不可再加鹽,同時白領人士除非當日大量運動或辦公室沒開冷氣導致流失太多鹽分,實不宜吃太多榨菜。

    ===============萬惡深夜整人美食介紹

    榨菜肉絲麵不少店家會用大骨湯,但福編吃過最好吃的榨菜肉絲麵,是 #高雄市鼓山區華榮路356號「小元眷村牛肉麵」的榨菜肉絲麵。用雞湯和白菜熬出的香噴噴湯頭,配上爽脆的榨菜與肉絲,還有那有點Q的略厚麵條,在冬天或滿身大汗的夏天,豈止一個爽字!

    前一陣子禁止內用時,整整3個月沒去吃(因為外帶回去除非很快到家,麵條很容易黏在一起化不開,雖然這證明麵條沒有亂加硼砂...),但最近1個月,福編可是周周報到3次! 此外,如果您去了「小元眷村牛肉麵」, #一定要叫盤小菜。包括香中帶辣的辣炒小魚豆干、爽脆帶辣的黃豆芽,入味軟嫩卻不失嚼勁的牛肚與豬耳朵,偶而出現但水準之上的雪裡紅...。「小元眷村牛肉麵」的小菜變化少,但分量夠風味也特出,福編和不少老客都是因樣式少卻經典的小菜而經常跑去。

    註:
    1.「小元眷村牛肉麵」的老闆、老闆娘,對一般客人很少笑,但對已經認得臉的老客人笑容就會多很多。事實上客人多半是每周固定來報到的各類老客人。

    2.「小元眷村牛肉麵」麵只有2種,乾/湯牛肉(牛腩為主)麵與乾/湯榨菜肉絲麵,另外也可以叫沒肉的牛肉湯麵。

    3.在乎服務與環境的食客別到這家,但如果想以平價享受碗好吃榨菜肉絲麵或可口眷村小菜的人,路過不要忘記。

    4.本文照例絕非業配。事實上因為店家就是老闆夫妻包辦一切,一下人太多老闆臉會更臭。

    5.福編常常偷幹一件事,買「小元眷村牛肉麵」的小菜外帶,然後配左營大路「榮園」的餡餅、韭菜盒與小米粥。
    ==============
    PS.如果你覺得我在惡整,誰叫你深夜不睡覺看FB!

  • 小米粥營養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9 19:00:26
    有 61 人按讚

    【黃油烙餅:孩子視角下的荒誕時代】
     
    小編之前也分享過幾篇,中國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說。要說他比較出名的短篇,大概是〈受戒〉,但小編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這篇〈黃油烙餅〉。
     
    要說對祖孫親情的描寫,應該是再樸素不過的主題。但他卻以這最平凡常見的情感,用平淡的筆觸,來刻畫近代中國最大的悲劇(但全文卻沒有一字提及)再沒有比從懵懂無知的孩童視角,更能映照這個時代的荒謬了。
     
    來看看這部精采而感人的短篇吧。
    -

    黃油烙餅 / 汪曾祺
     
    蕭勝跟著爸爸到口外去。
     
    蕭勝滿七歲,進八歲了。他這些年一直跟著奶奶過。他爸爸的工作一直不固定。一會兒修水庫啦,一會兒大煉鋼鐵啦。他媽也是調來調去。奶奶一個人在家鄉,說是冷清得很。他三歲那年,就被送回老家來了。他在家鄉吃了好些蘿蔔白菜,小米麵餅子,玉米麵餅子,長高了。
     
    奶奶不怎麼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給他接衣裳,接褂子,接褲子,接棉襖,接棉褲。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藍。倒是挺乾淨的。奶奶還給他做鞋。自己打袼褙,剪樣子,納底子,自己緔。奶奶老是說:「你的腳上有牙,有嘴?」「你的腳是鐵打的!」再就是給他做吃的。小米麵餅子,玉米麵餅子,蘿蔔白菜——炒雞蛋,熬小魚。他整天在外面玩。奶奶把飯做得了,就在門口嚷:「勝兒!回來吃飯咧——!」
     
    後來辦了食堂。奶奶把家裡的兩口鍋交上去,從食堂裡打飯回來吃。真不賴!白麵饅頭,大烙餅,鹵蝦醬炒豆腐、悶茄子,豬頭肉!食堂的大師傅穿著白衣服,戴著白帽子,在蒸籠的白濛濛的熱氣中晃來晃去,拿鏟子敲著鍋邊,還大聲嚷叫。人也胖了,豬也肥了。真不賴!
     
    後來就不行了。還是小米麵餅子,玉米麵餅子。
     
    後來小米麵餅子裡有糠,玉米麵餅子裡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人也瘦了,豬也瘦了。往年,攆個豬可費勁哪。今年,一伸手就把豬後腿攥住了。挺大一個克郎,一擠它,咕咚就倒了。摻假的餅子不好吃,可是蕭勝還是吃得挺香。他餓。奶奶吃得不香。他從食堂打回飯來,掰半塊餅子,嚼半天。其餘的,都歸了蕭勝。
     
    奶奶的身體原來就不好。她有個氣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白天還好,晚上難熬。蕭勝躺在坑上,聽奶奶喝嘍喝嘍地喘。睡醒了,還聽她喝嘍喝嘍。他想,奶奶喝嘍了一夜。可是奶奶還是喝嘍著起來了,喝嘍著給他到食堂去打早飯,打摻了假的小米餅子,玉米餅子。
     
    爸爸去年冬天回來看過奶奶。他每年回來,都是冬天。爸爸帶回來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還有兩瓶黃油。爸爸說,土豆是他分的;口蘑是他自己采,自己晾的;黃油是「走後門」搞來的。爸爸說,黃油是牛奶煉的,很「營養」,叫奶奶抹餅子吃。土豆,奶奶借鍋來蒸了,煮了,放在灶火裡烤了,給蕭勝吃了。口蘑過年時打了一次鹵。黃油,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們吃吧。這麼貴重的東西!」爸爸一定要給奶奶留下。奶奶把黃油留下了,可是一直沒有吃。奶奶把兩瓶黃油放在躺櫃上,時不時地拿抹布擦擦。黃油是個啥東西?牛奶煉的?隔著玻璃,看得見它的顏色是嫩黃嫩黃的。去年小三家生了小四,他看見小三他媽給小四用松花粉撲癢子。黃油的顏色就像松花粉。油汪汪的,很好看。奶奶說,這是能吃的。蕭勝不想吃。他沒有吃過,不饞。
     
    奶奶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她從前從食堂打回餅子,能一氣走到家。現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樹那兒就得歇一會。奶奶跟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們說:「只怕是過得了冬,過不得春呀。」蕭勝知道這不是好話。這是一句罵牲口的話。「噯!看你這乏樣兒!過得了冬過不得春!」果然,春天不好過。村裡的老頭老太太接二連三的死了。鎮上有個木業生產合作社,原來打傢俱、修犁耙,都停了,改了打棺材。村外添了好些新墳,好些白幡。奶奶不行了,她渾身都腫。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個坑,半天不起來。她求人寫信叫兒子回來。
     
    爸爸趕回來,奶奶已經咽了氣了。
     
    爸爸求木業社把奶奶屋裡的躺櫃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淚。
     
    蕭勝一生第一次經驗什麼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沒有」了。他沒有奶奶了。他躺在枕頭上,枕頭上還有奶奶的頭髮的氣味。他哭了。
     
    奶奶給他做了兩雙鞋。做得了,說:「來試試!」——「等會兒!」吱溜,他跑了。蕭勝醒來,光著腳把兩雙鞋都試了試。一雙正合腳,一雙大一些。他的赤腳接觸了搪底布,感覺到奶奶納的底線,他叫了一聲「奶奶!!」又哭了一氣。
     
    爸爸拜望了村裡的長輩,把家裡的東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應用的鍋碗瓢盆都裝在一個大網籃裡。把奶奶給蕭勝做的兩雙鞋也裝在網籃裡。把兩瓶動都沒有動過的黃油也裝在網籃裡。鎖了門,就帶著蕭勝上路了。
     
    蕭勝跟爸爸不熟。他跟奶奶過慣了。他起先不說話。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樹,想小三家的一對大白鵝,想蜻蜓,想蟈蟈,想掛大扁飛起來格格地響,露出綠色硬翅膀低下的桃紅色的翅膜……後來跟爸爸熟了。他是爸爸呀!他們坐了汽車,坐火車,後來又坐汽車。爸爸很好。爸爸老是引他說話,告訴他許多口外的事。他的話越來越多,問這問那。
     
    他對「口外」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
     
    他問爸爸啥叫「口外」。爸爸說「口外」就是張家口以外,又叫「壩上」。「為啥叫壩上?」他以為「壩」是一個水壩。爸爸說到了就知道了。
     
    敢情「壩」是一溜大山。山頂齊齊的,倒像個壩。可是真大!汽車一個勁地往上爬。汽車爬得很累,好像氣都喘不過來,不停地哼哼。上了大山,嘿,一片大平地!真是平呀!又平又大。像是擀過的一樣。怎麼可以這樣平呢!汽車一上壩,就撒開歡了。它不哼哼了,「刷——」一直往前開。一上了壩,氣候忽然變了。壩下是夏天,一上壩就像秋天。忽然,就涼了。壩上壩下,刀切的一樣。真平呀!遠遠有幾個小山包,圓圓的。一棵樹也沒有。他的家鄉有很多樹。榆樹,柳樹,槐樹。這是個什麼地方!不長一棵樹!就是一大片大平地,碧綠的,長滿了草。有地。這地塊真大。從這個小山包一匹布似的一直扯到了那個小山包。
     
    地塊究竟有多大?爸爸告訴他:有一個農民牽了一頭母牛去犁地,犁了一趟,回來時候母牛帶回來一個新下的小牛犢,已經三歲了!
     
    汽車到了一個叫沽源的縣城,這是他們的最後一站。一輛牛車來接他們。這車的樣子真可笑,車軲轆是兩個木頭餅子,還不怎麼圓,骨魯魯,骨魯魯,往前滾。他仰面躺在牛車上,上面是一個很大的藍天。牛車真慢,還沒有他走得快。他有時下來掐兩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車。
     
    這地方的莊稼跟口裡也不一樣。沒有高粱,也沒有老玉米,種蓧麥,胡麻。蓧麥乾淨得很,好像用水洗過,梳過。胡麻打著把小藍傘,秀秀氣氣,不像是莊稼,倒像是種著看的花。
     
    喝,這一大片馬蘭!馬蘭他們家鄉也有,可沒有這裡的高大。長齊大人的腰那麼高,開著巴掌大的藍蝴蝶一樣的花。一眼望不到邊。這一大片馬蘭!他這輩子也忘不了。他像是在一個夢裡。
     
    牛車走著走著。爸爸說:到了!他坐起來一看,一大片馬鈴薯,都開著花,粉的、淺紫藍的、白的,一眼望不到邊,像是下了一場大雪。花雪隨風搖擺著,他有點暈。不遠有一排房子,土牆、玻璃窗。這就是爸爸工作的「馬鈴薯研究站」。土豆——山藥蛋——馬鈴薯。
     
    馬鈴薯是學名,爸說的。
     
    從房子裡跑出來一個人。「媽媽——!」他一眼就認出來了!媽媽跑上來,把他一把抱了起來。
     
    蕭勝就要住在這裡了,跟他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來,多好。
     
    蕭勝的爸爸是學農業的,這幾年老是幹別的。奶奶問他:「為什麼總是把你調來調去的?」爸說:「我好欺負。」馬鈴薯研究站別人都不願來,嫌遠。爸願意。媽是學畫畫的,前幾年老畫兩個娃娃拉不動的大蘿蔔啦,上面張個帆可以當做小船的豆菜啦。她也願意跟爸爸一起來,畫「馬鈴薯圖譜」。
     
    媽給他們端來飯。真正的玉米麵餅子,兩大碗粥。媽說這粥是草籽熬的。有點像小米,比小米小。綠盈盈的,挺稠,挺香。還有一大盤鯽魚,好大。爸說別處的鯽魚很少有過一斤的,這兒「淖」裡的鯽魚有一斤二兩的,鯽魚吃草籽,長得肥。草籽熟了,風把草籽刮到淖裡,魚就吃草籽。蕭勝吃得很飽。
     
    爸說把蕭勝接來有三個原因。一是奶奶死了,老家沒有人了。二是蕭勝該上學了,暑假後就到不遠的一個完小去報名。三是這裡吃得好一些。口外地廣人稀,總好辦一些。這裡的自留地一個人有五畝!隨便刨一塊地就能種點東西。爸爸和媽媽就在「研究站」旁邊開了一塊地,種了山藥,南瓜。山藥開花了,南瓜長了骨朵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吃了。
     
    馬鈴薯研究站很清靜,一共沒有幾個人。就是爸爸、媽媽,還有幾個工人。工人都有家。站裡就是蕭勝一家。這地方,真安靜。成天聽不到聲音,除了風吹蓧麥穗子,沙沙地像下小雨;有時有小燕吱喳地叫。
     
    爸爸每天戴個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幹活,鋤山藥。有時查資料,看書。媽一早起來到地裡掐一大把山藥花,一大把葉子,回來插在瓶子裡,聚精會神地對著它看,一筆一筆地畫。畫的花和真的花一樣!蕭勝每天跟媽一同下地去,回來鞋和褲腳沾得都是露水。奶奶做的兩雙新鞋還沒有上腳,媽把鞋和兩瓶黃油都鎖在櫃子裡。
     
    白天沒有事,他就到處去玩,去瞎跑。這地方大得很,沒遮沒擋,跑多遠,一回頭還能看到研究站的那排房子,迷不了路。他到草地裡去看牛、看馬、看羊。
     
    他有時也去蒔弄蒔弄他家的南瓜、山藥地。鋤一鋤,從機井裡打半桶水澆澆。這不是為了玩。蕭勝是等著要吃它們。他們家不起火,在大隊食堂打飯,食堂裡的飯越來越不好。草籽粥沒有了,玉米麵餅子也沒有了。現在吃紅高粱餅子,喝甜菜葉子做的湯。再下去大概還要壞。蕭勝有點餓怕了。
     
    他學會了采蘑茹。起先是媽媽帶著他采了兩回,後來,他自己也會了。下了雨,太陽一曬,空氣潮乎乎的,悶悶的,蘑菇就出來了。蘑菇這玩意很怪,都長在「蘑菇圈」裡。你低下頭,側著眼睛一看,草地上遠遠的有一圈草,顏色特別深,黑綠黑綠的,隱隱約約看到幾個白點,那就是蘑菇圈。的溜圓。蘑菇就長在這一圈深顏色的草裡。圈裡面沒有,圈外面也沒有。蘑菇圈是固定的。今年長,明年還長。哪裡有蘑菇圈,老鄉們都知道。
     
    有一個蘑菇圈發了瘋。它不停地長蘑菇,呼呼地長,三天三夜一個勁地長,好像是有鬼,看著都怕人。附近七八家都來采,用線穿起來,掛在房檐底下。家家都掛了三四串,挺老長的三四串。老鄉們說,這個圈明年就不會再長蘑菇了,它死了。蕭勝也采了好些。他興奮極了,心裡直跳。「好傢伙!好傢伙!這麼多!這麼多!」他發了財了。
     
    他為什麼這樣興奮?蘑菇是可以吃的呀!
     
    他一邊用線穿蘑菇,一邊流出了眼淚。他想起奶奶,他要給奶奶送兩串蘑菇去。他現在知道,奶奶是餓死的。人不是一下餓死的,是慢慢地餓死的。
     
    食堂的紅高粱餅子越來越不好吃,因為摻了糠。甜菜葉子湯也越來越不好喝,因為一點油也不放了。他恨這種摻糠的紅高粱餅子,恨這種不放油的甜菜葉子湯!
     
    他還是到處去玩,去瞎跑。
     
    大隊食堂外面忽然熱鬧起來。起先是拉了一牛車的羊磚來。他問爸爸這是什麼,爸爸說:「羊磚。」——「羊磚是啥?」——「羊糞壓緊了,切成一塊一塊。」——「幹啥用?」——「燒。」——「這能燒嗎?」——「好燒著呢!火頂旺。」後來盤了個大灶。後來殺了十來隻羊。蕭勝站在旁邊看殺羊。他還沒有見過殺羊。嘿,一點血都流不到外面,完完整整就把一張羊皮剝下來了!
     
    這是要幹啥呢?
    爸爸說,要開三級幹部會。
    「啥叫三級幹部會?」
    「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三級幹部會就是三級幹部吃飯。
     
    大隊原來有兩個食堂,南食堂,北食堂,當中隔一個院子,院子裡還搭了個小棚,下雨天也可以兩個食堂來回串。原來「社員」們分在兩個食堂吃飯。開三級幹部會,就都擠到北食堂來。南食堂空出來給開會幹部用。
     
    三級幹部會開了三天,吃了三天飯。頭一天中午,羊肉口蘑饣肖子蘸蓧面。第二天燉肉大米飯。第三天,黃油烙餅。晚飯倒是馬馬虎虎的。
     
    「社員」和「幹部」同時開飯。社員在北食堂,幹部在南食堂。北食堂還是紅高粱餅子,甜菜葉子湯。北食堂的人聞到南食堂裡飄過來的香味,就說:「羊肉口蘑臊子蘸蓧面,好香好香!」「燉肉大米飯,好香好香!」「黃油烙餅,好香好香!」蕭勝每天去打飯,也聞到南食堂的香味。羊肉、米飯,他倒不稀罕:他見過,也吃過。黃油烙餅他連聞都沒聞過。是香,聞著這種香味,真想吃一口。
     
    回家,吃著紅高粱餅子,他問爸爸:「他們為什麼吃黃油烙餅?」
    「開會幹嘛吃黃油烙餅?」
    「他們是幹部。」
    「幹部為啥吃黃油烙餅?」
    「哎呀!你問得太多了!吃你的紅高粱餅子吧!」
     
    正在咽著紅餅子的蕭勝的媽忽然站起來,把缸裡的一點白麵倒出來,又從櫃子裡取出一瓶奶奶沒有動過的黃油,啟開瓶蓋,挖了一大塊,抓了一把白糖,兌點起子,擀了兩張黃油發麵餅。抓了一把蓧麥秸塞進灶火,烙熟了。黃油烙餅發出香味,和南食堂裡的一樣。媽把黃油烙餅放在蕭勝面前,說:「吃吧,兒子,別問了。」
     
    蕭勝吃了兩口,真好吃。他忽然咧開嘴痛哭起來,高叫了一聲:「奶奶!」
    媽媽的眼睛裡都是淚。
    爸爸說:「別哭了,吃吧。」
     
    蕭勝一邊流著一串一串的眼淚,一邊吃黃油烙餅。他的眼淚流進了嘴裡。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鹹的。

  • 小米粥營養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1 22:21:24
    有 2,196 人按讚

    感謝台中 東海藝術街商圈Art Street 主委郭達鴻老師的邀請,虹安出席了「東海郊遊趣,雜糧伴遊好樂活」新品發表會。透過這次活動,也想邀請大家來 #東海藝術街 走走逛逛喲😊
      
    🎁「台灣雜糧隊 - 我想吃國產雜糧」抽獎活動獎品超讚!
    農委會為提高糧食自給率、推廣國產雜糧,舉行了「台灣雜糧隊 - 我想吃國產雜糧」系列活動,希望能促進國人消費、振興在地農業。
      
    其中抽獎活動的獎品相當豐富呢!有夏普水波爐、飛利浦健康氣炸鍋、象印電子鍋、德國WMF壓力鍋、九陽冷熱全營養調理機等,有沒有覺得很心動呢?活動資訊我們會放在文末喔🥳
      
    🍠在地農民克服「紅土」的先天不良因素,找出適合作物
    東海商圈位於大肚山台地,大肚山台地覆蓋著紅色的土壤,土質中的有機物少,陡坡之處也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礫石。以農業發展而言,是相當具挑戰性的環境。
      
    在地的農民朋友克服了環境的挑戰,多以栽培花生、雜糧等旱作為主。其中大肚山台地所出產的蕃薯,也是十分出名的呢!
      
    🍚推動「雜糧國家隊」,提升糧食自給率
    因COVID-19疫情以及氣候極端化影響,中國封城封省、稻米大幅度減產,加上蝗災及豪雨影響,中國進口糧食劇增,穩定的糧食生產也成了國際的重要議題。
      
    「雜糧國家隊」則是2020年我國農委會所推動的政策,以大豆、小麥、高粱等作物的栽培面積能在穩定的狀態下成長為目標。目前我國主要雜糧作物包括落花生、玉米、番薯、大豆、小麥、胡麻、高粱、小米、紅豆等,去年(2020)種植面積約7萬5300公頃,產量約46萬公噸,產值約104億元,真的是很厲害👍👍
      
    這些雜糧作物,又能加工製成各種美味的商品,像是黑豆茶、花生熬米粥、豆乳、花生糖、芝麻糖、黑芝麻麵條等,從主食、零食到飲料都有選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喜歡的雜糧商品呢?一起來分享推薦的雜糧商品吧😋
      
    🥜吃國產雜糧、好事會花生
    只要購買相關產品,並上網登錄發票,即可參加抽獎喔!
    讓我們一起來吃國產雜糧,支持臺灣農民吧💪
      
    ——
      
    我愛國產雜糧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2020itaiwan
    活動辦法及發票登錄👉http://www.taiwangrain.com.tw/#rul
    #東海藝術街商圈ArtStreet #台灣民眾黨台中市黨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