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子宮韌帶發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子宮韌帶發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子宮韌帶發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子宮韌帶發炎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76的網紅在家好到府坐月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坐月子”還是“做月子” 廣義的“月子”,通常是指生產後一至三個月,古書即有“彌月為期,百日為度”的說法。而根據現代醫學所描述,生產者從其胎盤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復舊貌,約需六至八周的時間,所以現在所指的“月子”,約為42~56天。 在這段時間裡,產婦須有適當的休息與調養,以期恢復至未生產前的身心狀況,...

子宮韌帶發炎 在 KT(郭美妤)醫師❤婦產科/醫學美容女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19:11:10

#女性私密療程 #Viveve薇薇電波 私密是女人的第二張臉蛋!新一代女性健康意識抬頭,我們不僅注重外型、用心打扮,也關心乳房、陰道等身體的婦科保健。 根據統計,台灣女性平均每50分鐘就有一人新診斷為乳癌;60%的成年女性有漏尿困擾,甚至高達98%以上曾有過陰道搔癢的問題!由此可知,婦科健康不容忽視...

  • 子宮韌帶發炎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4 10:54:39
    有 18 人按讚

    “坐月子”還是“做月子”
    廣義的“月子”,通常是指生產後一至三個月,古書即有“彌月為期,百日為度”的說法。而根據現代醫學所描述,生產者從其胎盤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復舊貌,約需六至八周的時間,所以現在所指的“月子”,約為42~56天。
    在這段時間裡,產婦須有適當的休息與調養,以期恢復至未生產前的身心狀況,俗稱“坐月子”;而“做月子”指的是產婦與周遭協助其“坐月子”的人之所作所為,這些行為所發生的時間,可以從生產前(甚至從懷孕起)便開始進行。換句話說,前者較為狹義,後者則屬廣義之言。

    坐月子的內容與意義
    由於傳統農業社會對“延嗣”(傳宗接代)的重視與需求,強化或恢復婦女產育能力自古即倍受關注,而產後坐月子,便是確保婦女身強體健的重要方式之一,它通常包含了禮儀文化與食藥保健兩方面的規範與禁忌。
    禮儀文化部份,因事關家族信仰與其體現誠意的方式,故不屬本文探討的層次。
    至於食藥保健,可分為養生保健與食藥調理兩大範疇,然由於社會形態、經濟條件與醫療水準的變遷,這些概念不復皆合時宜,但以現代中醫觀點探察,多有依據的。

    養生保健類

    一、個人衛生
    (一)不可吹風?
    中醫古籍有言:“產後七日內,毋早起以冒風”,“忌貪涼用扇、當風坐臥”,考諸其意,這應是擔心產婦於坐月子期間感受風寒所設,俗稱“月內風”。狹義的“月內風”,專指月子內產婦感冒的現象;而廣義的“月內風”,則泛指了產婦在坐月期間發生的各種病痛,包括頭痛、頭暈、筋骨酸痛、肌肉無力、手足冰冷、容易感冒…等症狀。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意指人體一旦感受風邪,則百病叢生,而若發生在月子期間,由於產後體況本即虛弱,再加上上述疾患纏身,非但月子坐不好,體力難以恢復,這些病痛更將終身難癒。
    因此本人建議,生產後,不論天氣冷熱,只要可能處於受風吹襲的環境(外出、居家開窗或吹冷氣),儘量披上薄的長袖外套或襯衫,常頭痛者,甚至須戴上帽子,以避免關節直接受風,應可減少得到“月內風”的機會。

    (二)不可洗頭、洗澡?
    此亦應是擔心婦女產後洗頭或洗澡容易感受風寒而設。過去的浴室不易擋風(民國五、六十年代,我家的浴室是用竹籬笆圍起來的,多少有縫隙),而且熱水是先在廚房煮熱後,再搬至浴室使用,在這種條件下洗頭、洗澡,感冒的機會自然很大。
    以現代密閉的盥洗空間,只要洗的是熱水,在浴室內將頭髮吹乾(用熱風)並將身體迅速擦乾,且不要一出浴室便吹冷氣或電扇(因毛細孔尚未正常閉合),受到風寒的機率應不高。)
    有一種人不能洗頭,即當月經來時洗頭會突然令月經中止者,這種機率約百分之一甚至更低,惡露未盡前只好先行忍耐,因會造成惡露羈留,無法排出。

    (三)不可碰冷水?
    這也是擔心產婦受寒所設的禁忌。古時候的水,多是生水,不一定乾淨,有的地下水溫度甚低,產後婦女身體較為虛弱,若常碰觸,易致關節受寒,氣血循環不暢,甚至造成關節酸痛,遷延不癒。因此本人建議,若需碰水,宜用溫熱水,並儘速擦乾,可以避免上述顧慮。

    過去有“產後七日內,毋行走以傷筋骨”,“禁爬樓梯、彎腰、蹲、屈膝、盤坐”的說法,應是怕產婦過度勞累所設。
    由於生產過程催產素的分泌,會使身體的結締組織稍微軟化並較具延展性(如自然產者,恥骨聯合處會被撐開),產後進行上述動作有可能造成關節韌帶過度延展或鬆弛。因此生產後一至二週內不宜做過度伸展與劇烈的運動,只需稍微活動筋骨,促進氣血循環便可,至於加強活動量則以三週後較為適宜。
    此外,圈圍束腹帶可避免子宮下垂(子宮也是靠韌帶與結締組織懸吊或支撐於腹腔內)或骨盆擴大,建議產後便可開始使用。

    三、情緒
    “產後不宜大喜、大怒、哭”,這應是老一輩怕產婦發生“產後憂鬱症”所設的限制。
    古人發現情緒的過度反應,均會損及人的五臟六腑而導致生病;然而不論西醫或中醫也都認為過分地抑制情緒,亦會導致身體與心理的疾病(如中醫學的肝鬱證候與西醫學的心身症候群…)。因此完全不准有情緒表達是過於苛求,但過度地情緒宣洩則是需要管理與控制的。

    四、育樂
    常見產婦被禁止看書、看電視或打電腦,應是基於保護其眼睛所設。古書的字體小,且月內房的光線多為不足,再加上產婦體虛,禁止看書,自屬合理。
    然以目前的電氣設備,本人認為只要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不要閱讀過久或看太小的字(最好是只看大標題),應是可被接受的。至於看電視或電腦,則應選擇不易晃動或閃爍的顯示器(如液晶或電漿螢幕),每次不要超過三十分鐘為宜。

    五、房室生活與工作
    古有“百日內忌夫妻交合,犯者終身有病”,“月內毋勞女工”,“須至滿月,方可照常理事”的說法,這應是避免產婦過度勞累所設的禁忌。
    由於產後身體的復舊,約需六至八週的時間,因此建議八週後再恢復工作與房室生活,應是比較恰當的。

    食藥調理類
    一、飲食
    對於產後的飲食,自古即有明訓:如“毋食冷硬物”、“毋食重濁、辛熱、生冷”,“外薄五味、大冷、大熱,謹節飲食”…。
    生產後的婦女,體質較為虛弱,中醫認為此時若攝取太多偏頗屬性與味道過重的食物,易增加母體自我調節與代謝的負擔,以下這些食物,建議不宜多吃。
    1.寒涼類:冰品、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橘子、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番茄、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
    2.辛辣性︰辣椒、大蒜、芫荽、老姜、蔥、沙茶。
    3.燥熱性︰茴香、韭菜、肉桂、羊肉、狗肉、龍眼、荔枝、芒果、榴槤。
    4.刺激性︰醃漬品、咖啡、咖哩、燒烤、油炸。 5.酸性:酸梅、醋、檸檬。
    【註】鹽或較鹹的食物,若攝取過多,會使水分較難代謝,進而可能增加心血管與泌尿系統的負擔。
    【註】酸性食物因較具收斂性,多吃會使惡露不易排盡。

    (一)不可喝水?米酒水代替?
    民俗觀點認為多喝白開水會使身體的水分不易代謝,而造成脂肪堆積,甚至自此擁有肥胖身材而不易恢復,因此坊間多建議產婦不能喝純水,須代以米酒水或其他茶飲。
    其實本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二十多年來對數萬名產婦進行產後調理,除非特定體質者(腎臟病、高血壓、嚴重水腫…),從不限制產婦喝水,理由是坐月時飲用的湯汁、藥液、茶飲或米酒水與白開水的水分子進入人體後,其吸收或代謝路徑並沒有什麼不同;換句話說,既然都是水,喝白開水會胖的人,喝米酒水也會胖,那麼,何須限水呢?身材難以恢復,問題在於體質異常,而不應歸咎於喝白開水與否,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不同體質,處以不同的藥物來協助其代謝,才是雕塑身材的根本之道。
    再來談“酒”的問題,適量的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與肉類共同烹煮更可促進其脂溶性成份的釋出,進而增加食慾或促進人體的消化與吸收;但近代醫學也發現,過量的酒精,會導致胰臟急性發炎,若嬰兒喝了高濃度酒精的母乳,更可能會出現嗜睡、感覺異常甚至過度換氣的現象。因此,在食物烹煮過程中加酒提味,有助於人體氣血的循環與營養成份的吸收,但過量甚至終日攝取含酒精的水,則是矯枉過正了。

    (二)要吃麻油雞酒?
    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產婦的母乳營養成份與含量遠高於美國、加拿大與澳洲。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尤為突出,亞麻油酸、花生油酸、二十二碳烯酸(DHA)更是以幾近完美的比例來分配;其更進一步認為,這是台灣婦女坐月子時以麻油雞酒進補的結果。”因此我們認為產後食用麻油雞酒是有其正面意義的,但是炒麻油與酒的用量,應依傷口復原狀況與個人酒精耐受度,適量佐用。
    【註】麻油經炒過後,屬於燥熱溫補食材,過食有可能造成火氣太大或傷口復原不佳。

    二、藥物
    台灣人喜歡自己當醫生
    這是筆者從事醫療事業以來,深刻的感覺。由於中藥的應用行之有年,加上一些常見中藥如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在一般中藥房、菜市場垂手可得,“自己當醫生補自己”,已是人之常情,甚至是“家常便飯”,月經來吃四物湯補血,產後吃生化湯幫助子宮收縮,手術前後吃些八珍湯或人參、黃耆,寒流時來個十全大補湯…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然而這樣進補的結果,並未達成人們冀求的健康狀況,倒是蓬勃了整個醫療市場;我們在臨床上發現,這些喜用中藥進補的人,反而成為醫院的常客,殊不知,既然是藥物,就有其適應症與副作用。舉個例子來說,大家都知道,生產後要吃生化湯來幫助子宮收縮,卻不曉得自古以來生化湯因藥物組成與劑量的不同,就有數十甚至上百種,您吃的生化湯到底是哪一種?中醫一向強調“辨證論治”,大意是指:“調理不同體質的人,會用不同的藥物”,換句話說,吃同一帖藥,因每個人體質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強調,產後坐月子,既然是人生大事,就不應草率行之,尊重醫師的專業,方為上策。

    (一)流產或小產亦須吃藥調理?
    流產或小產本即易造成孕婦的身體受損,週數越大,因影響母體越多,愈須配合調理;通常大於二十週者,比照足月產,至少須調理四週;小於二十週者,則依其週數或身體狀況進行一~三週不等的調理。倘若因流產或小產,造成母親心情不佳,則須加強注意其情緒調適狀況,甚者尚須配合心理諮商,以渡過這段時期。

    (二)生產前或剖腹產前先吃補?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所謂“補藥”,通常是溫熱性質的中藥,如黃耆、人參、當歸…,這些藥都有其特殊用法,甚至不宜於生產前或手術前單獨服用。
    有研究報告指出黃耆跟人參因為是補氣藥,自然產前單用有可能因為補氣升提的效果而造成產程遲滯、甚至陣痛暫停的現象;剖腹產前獨用則有可能因為氣血循環過於旺盛而造成產程大量出血。因此,本人建議這些藥物應於醫師指示下服用,切勿自做主張而徒留遺憾。

    (三)產後一定要吃生化湯、十全大補湯?
    一般體質的產婦,產後吃生化湯,可以補血並幫助子宮收縮以排除惡露,但如上所述,每個人的體質與狀況不同,因此適合吃的生化湯也需經醫師診斷、處方再行服用,通常從第一天到第三天開始,約需吃五~十帖。至於十全大補湯,因為可以大補氣血,一般多在坐月子的第四週後才開始服用,而藥物組成與劑量也會因人而異,一般至少吃三~五帖,甚至更多。
    然而,有的人體質特殊,或生產前後有特殊狀況(如產後大出血、妊娠糖尿病、子癇症…),並不會給予這些處方。總之,經醫師診斷後,處以適合個人體質的方藥後,再行服用,是確保身體順利復原的不二法門。

  • 子宮韌帶發炎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14 13:39:33
    有 10 人按讚

    坐月子的正確觀念,讓身材、體力快速復原

    【早安健康/柳知沅(韓國未來小兒婦產科院長)】

    坐月子的由來

    當媽媽生下寶寶後,家裡長輩或周遭的人都會叮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產婦的身心完全復原期約需100天,所以最理想的坐月子期間就是100天。過去人家因為生活窮困,需要從事種田等農作,所以一般以21天做為坐月子的期限,之後就需到外面去工作,因此也有三個星期內禁止外出或外人來訪的習俗。

    坐月子的正確方法?

    坐月子的必要性
    自古生完小孩的產婦需在家中被照顧、吃營養食物、坐月子。三個星期的坐月子期間,一般都是安穩地待在溫暖的床上、喝月子湯、禁止洗澡等。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也會穿著長袖衣服與內衣,用以保暖身體。

    已經有生產經驗的婦女常告訴產婦,當身體吹到冷風時,全身有可能會出現痠痛等後遺症,甚至一生當中都因此而受苦。西方國家又是怎麼坐月子呢?美國、加拿大、法國等西方社會,在生產後不會另外食用特別的食物或坐月子。一般自然分娩後24個小時內,就可以回到家中過正常生活。

    產後風
    產後風又是什麼樣的疾病,為何會出現在孕婦身上呢?產後風是指產後脆弱的骨頭、關節等受到風寒的症狀,會產生痠痛、麻木等不適感。那麼生完後,若直接吹到冷風,骨頭就會受到風寒嗎?不是的。

    女性在經過懷孕、餵母奶的時期,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會達到最低點。原本雌激素具有幫助骨頭留住鈣質的作用,可避免鈣質流失,但是到了餵母奶期間,雌激素濃度變淡,使得骨頭中的鈣質自然流失到血液中,因此骨頭變得脆弱,所以才容易受到風寒入侵。

    避免鈣質不足
    與西方相較之下,國人在牛奶等乳製品或鈣質上的攝取量都是不足的。孕婦一天的建議用量應要達 1000毫克。縱使攝取的鈣質已經補足,又會因為餵母奶的關係,使鈣質流失,骨頭密度因此快速變稀疏。換句話說,因為骨頭本身脆弱很多,所以關節腔的耗損會增大。生完小孩時,手掌或膝蓋等關節容易會感到非常刺痛,腰部、手臂、腿部也常有疼痛感。

    預防產後風
    即使為了要預防產後風,也沒有必要在炎熱的夏天裡包裹著厚被子。雖然產後免疫力變弱,有可能罹患感冒等疾病,但若不是遇上寒冷的天氣或強風,就無需過度擔心。室內維持適當的溫度與濕度,有助於產後復原。服用產後所需的鐵質、鈣質、維生素D等,並補充適量的營養補充劑,可以預防產後風。

    各個季節坐月子的要點

    夏天坐月子
    生完小孩後吹到冷風,有可能罹患產後風,所以要盡可能讓身體保持在溫暖的狀態。在連坐著都會流汗的夏天裡,該如何坐月子呢?結論是「適度」。氣溫不可過熱,也不可過於涼爽,平均溫度維持在微暖的23∼25度之間,濕度維持在40∼60%左右。不可以讓身體直接吹到冷風,天氣不管再怎麼熱,也最好蓋薄被子。不要用冷水洗澡,先用微溫的水洗澡後,再用乾毛巾拭乾身體。如果因為天氣太熱,就喝冷水或吃冷食,有可能造成牙齒損傷與胃腸障礙,需多加注意。

    冬天坐月子
    室內以「保溫」與「保濕」為核心重點。不僅房間的地板,整個房間裡的空氣,都需維持溫暖。若過於乾燥,更容易引發感冒。可以利用加濕器、除溼機或洗過的濕衣物,讓室內溼度維持在60%左右。洗澡時,浴室空氣常是冷的,所以先放熱水,讓浴室空間變暖之後再洗澡。

    讓身體快速復原

    生完小孩後,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坐月子中心或家中休息,一邊接受家人或專家的幫助一邊坐月子。
    有不少人會小心翼翼地不讓孕婦過勞,讓她們得到充分的休息,甚至連動也不動。為了未來辛苦的育嬰之路,在這個時期需做好充分休息與努力,請參考下列內容,以快速且健康的方法復原吧!

    坐月子期間該怎麼過生活?

    請勿一直躺著不動
    剛生完小孩的第一天,有可能因產後痛、會陰部疼痛、手術部位的傷痕而很難行動。建議到隔天再由家人協助,站起來活動看看。若因為很痛而繼續躺著,反而很難恢復。初期適當走路,反而有助於加速惡露的排出與身體的復原。

    開始洗澡的時間點
    第一天因分娩而導致的體力耗損與失血,自己獨自站著都會有困難。自然分娩的產婦,一般在第二天雖然可以較輕鬆地站立了,但仍有些吃力,想要洗澡的話,就用溫水洗個簡單的澡。剖腹生產的產婦,因為進行手術而有傷口的關係,五天內需避免洗澡。手術部位若沾到水,有可能引起傷口發炎,最後導致傷口裂開或留下疤痕。

    不要造成關節的過大負荷
    當孕婦的體內察覺到要分娩時,會增加鬆弛激素等身體荷爾蒙的分泌量,讓骨盆關節打開,同時也會對骨盆關節、全身各個部位的關節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手腕、腳踝等都很容易因姿勢不良或承受過大的壓力,而造成損傷。餵母奶時,手腕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即使有戴上護手腕帶,也盡量不要用手腕出力。

    TIP | 妊娠與鬆弛激素
    鬆弛激素是從卵巢、乳房、妊娠期胎盤與子宮內膜中分泌出來的荷爾蒙,男性則是從前列腺分泌出鬆弛激素。沒有懷孕的女性,會在排卵期從卵巢中增加鬆弛激素的分泌量,對心血管進行作用,維持適當的心搏次數與血管適應力。孕婦則從胎盤、子宮內膜、絨毛膜等中分泌出鬆弛激素,從懷孕第14週左右起分泌量開始攀升、達到最高點,所增加的鬆弛激素一直到生產前都維持在高濃度。懷孕期間鬆弛激素具有增加心輸血量、使血管鬆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懷孕最後一個月時,這種荷爾蒙也對骨盆韌帶產生作用,幫助骨盆隨著子宮變大而順利變大,有助於分娩時恥骨的鬆弛。這種鬆弛激素的分泌量會在生產後急遽減少。鬆弛激素的影響期間因人而異,一般約為5∼6個月左右,也有12個月的情況。

    不要害怕排便
    會陰部切開後,會陰部與肛門周圍都會非常疼痛。有些孕婦在想要排便時,會擔心因排便刺激受傷部位而忍著。用力時,也擔心會陰部切開部位會裂開。事實上,會陰部上的縫合部位若沒有發炎,即使用力也不會再次裂開,所以無需因此而害怕排便。

    服用鐵劑
    在分娩過程中會流很多血,自然分娩的失血量約600cc,剖腹生產的失血量約1000cc。為了養出健康的新生兒,產後仍需繼續服用懷孕期間服用的鐵劑。想要補充在分娩過程中所失去的血液,需連續服用三個月左右。貧血症狀若得不到改善,就會感到異常地無力、頭部疼痛、容易疲倦等。唯有媽媽健康,才可以養出健康的孩子,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

    攝取牛奶或鈣質
    東方人較少吃牛奶或起司等乳製品,所以平常攝取的鈣質量就比西方人少。尤其女性們在懷孕、生產、餵母奶期間,骨骼中的鈣質會大量流失。為了不讓骨頭變得脆弱,需多喝牛奶或服用鈣片。

    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本來具有預防骨骼流失的作用,但在餵母奶時,雌激素會快速降低。此時期如果沒有攝取適量的鈣質,就有可能造成骨骼的損傷。即使不會馬上出現什麼問題,但已變脆弱的骨質將大幅提升引起關節炎、椎間盤、骨頭痛等症狀的可能性。

    攝取適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餵母奶時所需的熱量比懷孕期間更多,每天需要多攝取500大卡。可能有人會懷疑,這樣熱量不
    會太高嗎?的確,如果攝取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反而會造成肥胖,為產婦帶來更多的煩惱。那麼為什麼還建議產婦要多攝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呢?

    初乳結束後,進入到成熟乳階段時,50%的母乳是由脂肪所構成的。母奶中的脂肪來自於媽媽,所以與媽媽身體的營養狀態息息相關,而營養狀態又以體脂肪率為重要指標。早期大部分的人因為營養不良,常常是皮包骨狀態,體脂肪率很低。這個時期產婦為了分泌營養的母乳,需攝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才可以順利餵母奶。但只要產婦的營養狀態良好,就沒有必要一直攝取高脂肪食物。以自己一天所需的熱量為目標,均衡攝取即可。

    不要執著於麻油雞湯
    麻油雞湯自古以來即是坐月子的代表性食物。雖然米酒、老薑、麻油都有溫補的作用,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無需天天吃或過量食用。三餐飲食還是營養均衡最重要,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要攝取,食譜最好以含鐵質與鈣質的菜色為主。

    產後第二個星期浮腫完全消除
    到了懷孕最後一個月時,因為受到荷爾蒙的影響, 再加上血液循環不佳,孕婦的手、腳、大腿等身體部位會浮腫得很重。但在孩子出生後,過去累積在體內的水分開始往外排出。一般從分娩第2∼3天開始,尿液量會急遽增加,約有1∼2公升左右的水分被排出。消腫的速度因人而異,但一般在第 1∼2個星期內會大量排出體液,消除浮腫。

    南瓜或玉米茶等利尿作用佳的食物,最好等到浮腫現象自然消除後再食用。在這段透過尿液讓體液大量排出的時期,若再食用利尿效果佳的食物,就會使體液一次突然排掉過多,反而引起低血壓,進而導致嘔吐、暈眩等症狀,且母乳的量也會隨之減少。所以建議等兩個星期浮腫現象消失後,再食用這類食物。這時期也要記得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讓體液保持充足。

  • 子宮韌帶發炎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06 08:16:24
    有 1,221 人按讚

    運動不僅有益健康,對於糖尿病、高血壓甚至癌症患者來說,規律運動更被公認是幫助疾病控制、避免復發的好方法,而這些知識相信也對大家來說早已不新鮮。
    🧐
    但弔詭的是,這個原則一旦套在子宮、卵巢相關的女性疾病時,大家往往改變標準,經常給出「最好不要亂運動」的建議。不少女性深怕自己做錯了什麼、吃錯了什麼導致疾病更嚴重,甚至影響日後生孕功能,也常半信半疑地接受這些限制。

    其實啊!絕大部分的婦科疾病都不會因運動而惡化,只是多了一些細節需要注意。
    這次,就整理女性最常碰到的三種婦科問題,為大家解惑一下!

    1.子宮肌瘤

    Q:每次運動後,經血就爆量,是不是氣血太旺讓肌瘤變嚴重?
    A:不是❌。

    經血主要是來自子宮內膜和供應內膜血管的剝落,靠著前列腺素刺激子宮收縮,幫助經血排出,也藉由收縮的力道達到止血的功能。

    不過,子宮內若長了肌瘤,因肌瘤的質地較原本的子宮肌肉層硬,月經來時,會使子宮的收縮變慢,排出所需的時間也拖得較長。而因為運動會促進子宮收縮,有時候就會將原本排出緩慢的經血順勢一次排出,才會造成運動後,感覺排出的血塊變多了。其實,這並不是運動引發體內大出血導致。

    此外,如果肌瘤位置靠近子宮內膜,因肌瘤會把子宮內膜的總面積撐大,使剝落的內膜和破裂的血管變得較多,經血總量也會比較多。

    注意❗️:
    不過,如果經血量過多,甚至已被診斷貧血,在經期就不適合太喘、太疲勞的運動間歇式訓練、長跑、拚大重量的重訓,避免頭昏、暈倒導致運動傷害。

    Q:有肌瘤的人,運動後不能喝豆漿、乳清蛋白?
    A:可以⭕️。

    根據統計,台灣更年期前的女性大約有一半的人會被診斷出肌瘤。其發生的主因未明,但和雌激素濃度呈正相關。

    因此,有不少人擔心豆漿含的「大豆異黃酮」因屬於植物性雌激素,可能促使肌瘤更大。其實,豆漿含的大豆異黃酮比起內生性的雌激素根本九牛一毛,除非天天喝、且當水喝,否則不太可能影響到肌瘤生成,目前也沒有研究顯示兩者的關聯。至於乳清蛋白、滴雞精,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根本不含任何雌激素,就更不用擔心了。

    2.骨盆腔發炎
    Q:反覆骨盆腔發炎,我還可練腹肌、做重訓嗎?
    A:可以,但須注意強度拿捏。

    陰道不是無菌環境,但子宮頸平時會分泌粘膜屏障,阻止細菌感染。不過,有時候透過性行為感染到像是淋病、披衣菌、大腸桿菌等較強的病菌,就會造成陰道菌落改變、陰道發炎。這些化膿的分泌物破壞了粘液屏障,讓細菌得以沿著陰道、子宮頸擴散,就會造成骨盆腔發炎。

    急性發作時,女性往往會發燒,下腹痛,這時需要好好休息、服藥,當然不適合再去運動😰。

    討人厭的是,即使復原,有些病菌仍可能無法完全清除,要長達半年才能改善,或甚至躲在子宮頸內伺機而動,一旦免疫力下降時,就復發、反覆感染。

    因此,骨盆腔發炎反覆發炎、還在治療期時,不是不能運動,但要注意強度。不要因過度運動累積太多疲勞(如:一週運動超過300分鐘、追跑速、拼重量等)造成使免疫力下降,加劇發炎反應或復發。

    注意❗️:
    重訓有時會讓腹部痠痛,除了更不舒服外,也會因運動累積的痠痛讓你無從判斷還在治療中的發炎有沒有改善。最好先不要做太痠、或挑戰新的重量。

    3.卵巢囊腫(畸胎瘤、巧克力囊腫)
    Q:搖呼拉圈可能導致卵巢壞死😱?!
    A:有可能。

    卵巢是個漂浮在腹腔、只靠連結韌帶連結子宮固定的器官,一旦長了囊腫(大於六公分的畸胎瘤、巧克力囊腫)就可能因身體劇烈晃動,如跳熱舞、搖呼拉圈,造成韌帶扭轉,影響到供給卵巢的血流,甚至導致壞死。所以新聞上偶爾會看到「九歲童跑跳後腹痛,竟是卵巢瘤打圈圈壞死」或「女大生嚴重腹痛,卵巢膿腫大扭轉緊急送醫切除」的駭人消息。

    我會建議,如果已被診斷出卵巢囊腫,尤其大小已超過6公分的,應避免從事劇烈晃動的運動(搖呼拉圈、跳熱舞)。且因扭轉機率高達15%,可考慮手術切除。

    注意❗️:
    卵巢囊腫一旦發生扭轉,會出現單側下腹痛,合併噁心想吐的症狀,且休息也不會緩解、會越來越痛。如果在運動後出現類似症狀,應立即掛急診檢查。

    烏烏的叮嚀🧐:

    被診斷出肌瘤、卵巢囊腫的朋友們,建議每年定期去婦科門診追蹤。如果暫時不需要手術,沒必要因此不敢運動。只需在每次訓練後多留意身體狀況、生理期來時適時降低強度,一定可以和疾病和平共處💪。

    就醫過程中,雙向溝通也非常重要。因為有時候醫師不清楚妳的運動內容和強度,乍聽之下,當然會先勸阻。這時候妳可詳細地跟醫師說明妳到底在「動」什麼🤔?把你運動後發現的生理變化提出來和醫師討論。如果醫師不建議運動,也問清楚原因是什麼。
    如此一來,醫師才能在疾病之外更全方位掌控你這個「人」的狀況。下次運動時妳也能更自在😜,不必綁手綁腳、充滿擔心或罪惡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