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小心服用🤣】
是的,我肚子有小天使了
覺得人生好像就在今年一次擁有
和室友早有規劃未來的方向和計畫
預訂今年買小宅後訂婚🤟
於是在去年前就開始看房(小宅)
看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了
買房是大事需要謹慎一點
也吹毛求疵了許久,某天因緣際會下
被我哥帶去拜拜,神明給了一點提示
那時候我們都還沒意會過...
【文長小心服用🤣】
是的,我肚子有小天使了
覺得人生好像就在今年一次擁有
和室友早有規劃未來的方向和計畫
預訂今年買小宅後訂婚🤟
於是在去年前就開始看房(小宅)
看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了
買房是大事需要謹慎一點
也吹毛求疵了許久,某天因緣際會下
被我哥帶去拜拜,神明給了一點提示
那時候我們都還沒意會過來
同天
剛好有個小空閒繞去了某建案看看
殊不知..看完地點格局金額都在預算內
接著喊價 下訂 到簽約
前前後後大概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很順利的完成基本購屋手續
接著就等時間再匯房屋期款給建設公司
(房子都是室友負責的,不是我買的哦,我負責之後部分分擔房貸,很多人都有問,在這裡解答給各位)
-
匯期款那天,我印象非常深刻!
早上時間銀行正多人時候
所以也必須等待…
等了小段時間後我便跟室友提議說
旁邊正好是柏仁婦產科,我去掛號看診…你先在銀行匯款,匯完再來找我
(因我經期有半年都''非常準時''但那天其實只是遲了四天而已,一般女生都認為是正常的,但我是很會亂想的那種,怕自己子宮是不是生病了,會害怕,所以還是細心點好,去看醫生)
-
步行到婦產科掛號後,中午人不多
所以前面約莫等了兩位之後就到我了
(這時候室友傳訊息來說它剛好匯完款,剛好到我了)
進到診間
👨⚕️醫生:身體怎麼了嗎?
👩我 :我月經晚來四天了
👨⚕️醫生:好,我們照個超音波看一下
👩我 :好
(準備好,開始儀器照射,醫生反覆看了一下,而我也很仔細盯著螢幕上,深怕看到不好的東西,肌瘤等等的..不過螢幕上並沒有任何黑點,醫生接著說…)
👨⚕️醫生:這好像沒有要來的跡象
👩我 :是喔@@
👨⚕️醫生:嗯!看來是沒有要來,但是子宮有變大的跡象,你先下地下室驗尿一下
👩我 :喔…!…好..
整理好穿著後,我便快速密室友
跟他說:「快!停好車,用最快的速度,快點進來!我在地下室的檢驗室等你」
接著我拿著檢驗容器到檢驗室
很快的我小解完後拿著尿液給護士
這時候室友剛好出現在我眼前
我第一時間跟反應就是掉眼淚…💧
我是笑著流淚,你沒看錯!
我是笑著哭我靠在他胸膛邊笑邊流淚
明明結果還沒出來,但是第六感告訴我,好像沒有錯了..
室友被我反應嚇到傻笑的問我:「怎麼了啦~先別哭,等看看護士怎麼說」
但室友似乎眼眶也泛淚…🤔
於是我整理好情緒等檢驗結果
-
三分鐘後..
護士小姐大聲喊:戴詩芳
來你的檢驗結果:兩條線哦❗️這是檢驗單,拿上去診間找醫生哦
我😶…
我們兩個拿到檢驗單之後
站在樓梯愣住了!
然後我的情緒就來了…就開始哭
已經不知道是感動的哭還是不知所措的哭當下立馬打給我妹:哭著跟她說我懷孕了
她說:真假?!就趕快生阿!
我說:我完全沒準備..等等打給你
批價完後,回到車上
跟室友在車上放空好幾分鐘後..
👩💼我:怎麼辦
👨💼他:就生下來呀
👩💼我又:可是我沒有心理準備,房子又才剛買耶,以後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
👨💼他:我們一起面對呀~
👩💼我又說:但是我真的沒有心理準備要當媽媽阿~
👨💼他說:或許是註定的,他要來當我們的小孩,我會陪你一起面對!
(好man,安全感頓時增加百倍)
這意外真的來的好突然好突然⋯
那時候才四週,還照不到胚胎
但我還是當天就和家人用視訊
要宣布這個好消息
(我有側錄家人的表情真的很經典)
大家得知後都很開心很期待
而我是前三天都憂鬱,因為沒有準備
我每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後來公婆的細心還有室友的貼心
我很快的接納並且心情轉為興奮和期待
-
很快的孕期到了第七週
我身體不適到沒辦法上班
每天頭暈,無力無法行走
每天只想躺著,哪都不能做
心情真的大受影響..
室友開始要求我在家休息
他每天看我一幅像活喪屍一樣🤣
他也默默手寫一封打氣的信給我
他上班期間我的早午餐都是公公打理
因為我食慾很差,公公特地手寫家裡
附近有在賣的東西,還列了清單給我
就是想讓我看到什麼就吃什麼這樣
晚餐就是婆婆下班後用我愛吃的東西
-
還沒搬回室友家之前
我們固定每個禮拜回去睡一天
每次週末回去打開冰箱都是
我上禮拜跟他們說我喜歡吃的東西
這禮拜就會出現在冰箱裡❤️
那時候就感受到公婆對我的愛
謝謝室友給我一個充滿愛的家❤️
你兌現了曾經說的話
謝謝你每天有耐性的讓我發牢騷
每天提醒我要吃葉酸
每天固定洗完澡幫我擦妊辰霜
幫我打理大小事,什麼事都讓我
就連媽媽手冊拿到後我都沒看…
都是你在專研..
原諒我真的懶到不想思考任何事情
也謝謝公婆和我的家人
每次回家都不讓我做任何事情
我阿嬤也常準備營養的給我吃
認真覺得我很幸福❤️
雖然~所有的計畫趕不上變化
我也轉換好心情和想法
每天和室友都期待產檢那天趕快到來
就能跟肚裡的寶寶見面
總之謝謝室友和他的家人跟我家人
這麼用心跟無私的照顧我
當初訂房時就已經說房子登記共同持有,但室友看我這麼辛苦,他和他家人二話不說就把房子登記給我
人家所謂的~嫁豪門不如嫁好門
或許就是這樣吧🤗
另外也謝謝這陣子關心的朋友和同事
大家都在猜我是不是懷孕
你們都好厲害😂
-
孕期9週後開始,狀況穩定很多
也能正常上班了,我沒什麼孕吐
寶寶對我很好,初期害喜最不舒服
以後會分享孕生活,一起來聊哦
-
#終於可以大方分享孕事了
#謝謝寶寶選擇我當你的天使
#目前孕期第4個月了
#lovelife #photography
子宮肌瘤變大速度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直以來不管是否由我接生,我都很愛聽媽媽分享生產經驗。一方面可讓我試著從產婦角度看生產,二方面也可得知哪裡可做得更好。最近身邊幾個友人接續順利生產,雖然更讓我深刻體會每個人的故事皆獨一無二,不過,也發現大家的抱怨都很類似:「以為生完就能專心擠奶、照顧寶寶,沒想到身體還是這麼多不舒服」、「怎麼都沒人說啊!如果可以事先知道,就不會那麼不知所措了!」
的確,在快生產前,媽媽注意力都放在迎接新生兒的前置作業,擔心是否能順產。
就連產檢醫師如我,在產檢時也多半會跟媽媽說,「一切先不用擔心,你一定會很順利的!」倒不是我報喜不報憂,刻意不提產後媽媽身體上可能遇到的困擾,)而是因為每個人對疼痛的主觀感受不同,體能和健康狀態也不同,以至於產後復原的狀態不同, 因此實在很難在產前把所有事情講個明白。不過,有幾種狀況,和產前想像有落差,每個媽媽的狀況又不同,為了減少產後的焦慮,讓自己可以從容應對,我認為還是先知道比較好。
**第二波傷口疼痛 來得又急又快
「媽咪,你再用力一次,小孩生出來以後就不痛了喔!」在最後關頭我們習慣性這樣鼓勵媽媽,但這句台詞其實只對了一半,胎兒娩出後,宮縮的痛雖緩解,但不表示真的就完全不痛了!
因為生產導致的撕裂傷,以及胎頭擠壓產道造成會陰部腫脹,都會使得很多媽媽產後坐立難安,走路時只得腳開開避免壓迫傷口、一走快就有明顯的撕裂感、小便時有如刀割。如果痔瘡因生產時腹部用力而掉出,還會造成肛門痛、大便更不敢用力。這些狀況,又以待產時間久的媽媽最為明顯。
另外,也有媽媽和我反應,減痛分娩效果太好了,生產時都不會痛,以為自己可以「無痛」下莊,結果麻藥退去後,一下床才發現傷口如此脹痛,站都站不穩,著實把她嚇了一跳!
所以我要藉此提醒,產後媽媽第一次下床一定要有人在身旁,避免因疼痛頭暈而跌倒,伴侶更是要拿出耐心來理解與陪伴。比起產前,產後因宮縮、傷口疼痛,行動可能更為緩慢、上下樓梯、如廁都需要人協助,不是生完就「沒事了」!
當然也有人產後第二天就健步如飛,但我還是要再次強調,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性不同,妳不需要為了別人很「耐痛」,就「忍痛」。
@@烏烏的建議:這些脹痛不適,在產後第1-2天最明顯,通常會在二十四小時內的急性期建議媽媽冰敷傷口,之後改以溫水坐浴,並以溫開水沖洗傷口、搭配止痛藥、軟便劑、痔瘡藥膏(哺乳皆可使用)。
剖腹產的媽媽雖會陰沒有傷口,但當術後止痛藥移除,也會明顯感受到腹部傷口拉扯與宮縮痛。建議移動或下床時,可使用束腹帶來避免拉扯傷口。當咳嗽、大笑、打噴嚏、如廁腹部用力時,可再用雙手護著肚子減少晃動產生疼痛。
**惡露有時多、有時少,不過都會越來越少
很多媽媽會注意到出院後,惡露量反而變多,以為自己是大出血。其實,隨子宮收縮、內膜血管跟著萎縮的過程,惡露本來就會不斷地製造然後排出,一直持續到產後六週,並非一次就排完了。
只不過剛生完時,為促進子宮收縮、評估出血量,醫師會內診將惡露徹底清乾淨,所以產後一、兩天會有幾乎沒惡露的錯覺。出院後,疼痛減輕,活動量變大,站立時間變久,惡露就會順勢流出來。再加上餵奶時體內泌乳激素升高會促進子宮收縮,除了腹部悶痛,惡露量也會相對增加。
@@烏烏的建議:總結來說惡露約在兩週左右轉呈暗紅色,每日量的多寡取決於子宮收縮、活動量,也可能掉出血塊,約六週轉為淡黃色。但只要整體趨勢是逐步減少,出血量沒有自己平時月經第二天的量多,都屬正常範圍。
出血量也不是媽媽亂吃亂動造成的,不必擔心吃錯什麼、補過頭才讓自己出血。產後飲食方面只要避開人參、酒精明顯會影響宮縮的食物即可,不需動輒得咎。至於傳統上標榜排惡露的生化湯,對於產後恢復並沒有明顯的幫助,可喝可不喝。
**一句話惹怒產後媽媽:「不是生完了,肚子怎麼還這麼大!」
產後最讓媽媽焦慮的還是眼睜睜看到這麼大一隻的寶寶從肚子裡跑出來,但是肚子怎麼還像懷胎六個月一樣大,為什麼電視上的明星恢復得如此快,是不是一定要像其他人一樣穿塑身衣才回得去?
冷靜來想,肚子被撐開九個月,組織要歸位當然也需要一定時間,不可能瞬間平坦。一般來說皮下水腫、脹氣需兩週、子宮回到骨盆腔也要六週,被撐開的腹直肌甚至要半年才會復原。
另外,肚子縮小的速度個體差異也很大,有些人胎兒小、羊水少、皮膚組織較緊緻、脂肪層薄,縮小速度當然比較快,相反的,若懷雙胞胎、子宮有肌瘤的媽媽縮小幅度當然會慢上許多。
也有不少媽媽會發現,產前沒有水腫,卻在生完下肢腫得和象腿一樣、繃緊脹痛,面部浮腫。這是因為產後,原先聚集在子宮的血液和體液要重新分配,因此除了大冒汗、尿多,也容易積在四肢。
@@烏烏的建議:被動式的腹帶、塑身衣、骨盆帶,不僅無效還可能因慢性增加腹內壓,反而提高子宮下垂風險。
若是水腫嚴重,則可藉抬腿、按摩、穿彈性襪來緩解症狀。另外多走動、喝水,也會幫助身體將多餘的鈉排出。
**核心像極了洩氣的皮球
另一個常見的狀況是核心無力,很多人會發現產前拿手的棒式一秒都撐不起來、徒手深蹲也是東倒西歪,肚子完全使不上力,下半身好像一灘爛泥。這也常常是許多媽媽在產後會特別失望、甚至不想再運動,對自己失去信心的主因。
其實這是因為產後肚皮像瞬間洩了氣的皮球,相對產前的飽滿緊實,核心相對變得鬆垮無力,運動表現也因此不如產前,另外因為剖腹的傷口在腹部,剖腹產後核心無力的症狀則更明顯。
@@烏烏的建議:產後運動的回歸大原則是「戒急用忍」,不妨先將重心放在精神體力的恢復。可從腹式呼吸、死蟲式、貓馱式慢慢開始練習,再慢慢進階到棒式、深蹲,慢慢就可找回肚子用力的感覺,避免操之過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講了這麼多,我還是得強調,產前功課做的「剛剛好、差不多」即可,各式的狀況只要心裡有底,大概知道怎麼應對即可,不需要越查越細,一頭鑽進罕見的併發症做「學問」,反而會越查越焦慮。
另外,我認為與其查一堆資料、看眾多明星網紅神奇產後瘦身的心得,倒不如在產前就找到自己信賴的資訊來源,比如自己產檢醫師的文章、書籍、有經驗又不給壓力的好姐妹、有專業醫師巡診的月子中心。這樣在產後遇到突發狀況時,才知道該聽誰的意見,不至於迷失在一堆雜亂資訊中,無所適從。
最重要的是,不斷告訴自己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一定會更好。可參考別人的意見,但避免過度比較,尤其是社群間的陌生人。因為你完全無法確定,他們呈現出的美好到底是真是假,伴侶也要了解這個時間點,媽媽正經歷一場人生「劇變」,身心靈都很脆弱,有時候只能陪著媽媽見招拆招,給助力而不是壓力。
#產後回歸是個考驗
大家覺得預先知道多一點才安心,還是先不知道比較快樂呢?
產後又有什麼事情著實「嚇到」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