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本零食團購+花蓮有機蔬菜箱 最近在看「GENIUS LIFE万全な体調で生き抜く力」,書中寫到一件很悲傷的事:「對現代人而言,攝取脂肪的主要來源依然是動物性食品,但今日家畜和祖先們當年打獵獵物相比早就失去了營養價值,現在的牛和以前的牛說是完全不同種類的動物都不為過」 我懷疑此刻在超市花昂貴...

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 在 Cher 雪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00:25:20

_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小時候,我的奶奶就患有了阿茲海默症。記得最常問奶奶的一句話是:「你還記得我叫什麼名子嗎?」奶奶偶爾會記得,後來就慢慢忘記了,最後她連爸爸都認不出來,記憶退化到連生活起居都必須有人在旁邊服侍。那時候關於老化跟阿茲海默症狀的知識還沒有很普及,只知道有些人年老之後,會把家人忘記,最後...

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 在 =貝姬的XS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08 12:41:41

倘若醒來的每一天,彷彿置身在混淆不清的時間,認不清眼前出現的人,那種痛苦的感覺,我似懂非懂,或許因為想起來阿公也是位阿茲海默症的人,看著電影《父親(The Father)》的播放畫面,心底的觸動時而翻滾著,寫實又具函意義的幽默和悲傷穿插湧進入腦裡,雖然我也會被劇情的時間轉移覺得有幾分的驚悚與懸疑感,...

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 在 晴空手寫 · sunn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08:44:01

: #電影推薦 前陣子過年看了幾齣電影, 好久沒分享了, 這次就來分享一齣適合闔家觀賞的電影《名偵探奶奶》 其實一開始看電影名稱, 我以為是像過往看的辦案緝凶劇情, 只是主角變成了老奶奶, 但劇情其實不是這樣子的哦! 然後, 這齣戲裡面添加了一些趣味及親情的元素, 看的過程中並不會覺得平淡且悶。 ...

  • 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1 20:56:47
    有 640 人按讚

    日本零食團購+花蓮有機蔬菜箱

    最近在看「GENIUS LIFE万全な体調で生き抜く力」,書中寫到一件很悲傷的事:「對現代人而言,攝取脂肪的主要來源依然是動物性食品,但今日家畜和祖先們當年打獵獵物相比早就失去了營養價值,現在的牛和以前的牛說是完全不同種類的動物都不為過」

    我懷疑此刻在超市花昂貴費用購入的有機食材,營養及安全價值可能都比不上五十年前我們父母在市場隨手買的菜😔

    說到底,以前的環境是怎麼也回不來了,唯一還能找回的只剩下「氣氛」

    「ミレービスケット」小圓餅幾個月前從日本飛來邁阿密我家,它包裝上自介是這麼寫的:「まじめなおかし」(是認真的餅乾)這口氣有夠像聯誼場合裡沒聊幾句就宣告自己是以結婚為前提在認真尋找對象的男人一樣。

    「認真」一詞放在人、放在工作態度上算是個好形容詞,但認真的餅乾是怎麼回事🤔上網搜尋之後才發現有以下時代背景。

    「高知縣無人不知的小圓餅是野村煎豆店從昭和30年(西元1955年)開始生產的產品,當時因為日本準備進入高度經濟成長期(大人忙打拼的年代容易忽略家中小孩)衍生出不少青少年問題。比如少年自殺、離家出走、學生紛爭等各種現象開始浮上檯面。同時,大眾對於食品業的信任開始崩解,像是轟動世間的森永牛奶砷中毒事件、牛肉食品罐頭偽造(標示為牛肉罐頭其實內容是鯨魚肉)這種情境(商人說謊且小孩不乖)野村煎豆店宣示了他們會以誠信為原則、會以最嚴謹態度製造出大人小孩都愛,能夠凝聚家族力小圓餅為己任的決心」(參照翻譯自share view專欄)

    昭和30年出生的「認真餅乾」在過了六十六年的此刻依然深受世間愛戴,而且他們強調風味也是昭和年代起就未曾改變的。

    但昭和年代風味究竟是什麼風味?
    我覺得是瞬間能帶你回到童年時光,是小時候才有的味道😋
    也是曾經身為哈日族的我們想沉浸在昭和餘韻時,可以拿來配電影「Always 三丁目の夕日」(永遠的三丁目夕陽)配尾崎豊音樂一起享用的餅乾。
    當然,小圓餅口味就如包裝文案,不管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還有小朋友都能滿意。說是能凝聚家族力,全家一起吃的餅乾一點都不為過。

    本來吃完一兩包也只是停在「令人懷念的口感」,可當我逛超市時才發現留下時代痕跡的小圓餅還真是無可取代。即使美國有機超市裡充滿各種健康美味零食,但沒有任何一項可以接近小圓餅口感、也沒有任何一款零食能讓你心中喚起過去,我想這就是小圓餅的最大價值❤️

    終究大家吃的不是零食,而是懷舊感啊。

    吃起來如何:脆度很適中,是爺爺奶奶吃不會嫌硬、年輕人吃不會嫌鬆軟的脆度。甜甜鹹鹹,基本上沒辦法停在一小包。估計你開了一小包後會想接著吃第二包。

    #其他日本零食
    杏仁小魚乾、薯條三兄弟(這次薯條三兄弟難得現身)以及麝香葡萄果凍感覺不用我寫,大家估計都比我更熟悉。

    #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台灣木子果舖水果乾
    木子果舖是來自台南玉井的品牌,要是還在上班族年代遇見它我就不用煩惱每次台灣出差要帶什麼伴手禮回日本了。怎麼說台灣都是水果王國,水果乾肯定會受日本人喜愛。台灣木子果舖果乾我個人覺得最大優點是不會過甜!它有大片的無糖芒果乾(甜度靠芒果本身甜度)也有稍甜的芒果青乾(這吃起來就是酸甜情人果,我自己很愛)另外單純個人喜好,我覺得芭樂乾也好好吃

    以上各產品不論再怎麼美味都還是歸類在零食(我的健身教練說每週可以有一天Cheat Day,吃讓自己開心的食物零食)換句話說大家購買也請衡量狀況,吃個爽吃個開心就好,不要過量。

    #花蓮有機蔬菜箱
    因為蔬菜箱已登場過幾次,我就直接寫重點。

    花蓮蔬菜的有機不單是農作物不使用農藥,而是從土地開始就嚴格執行非用藥的有機政策。對!都是從未使用過農藥的土地💪🏻

    種植農作物的環境經常可以見到動物,比如猴子和山豬會帶家人來試吃。若農作物要驅蟲也是直接派雞來吃蟲,一切再天然不過。

    最後我要再把「GENIUS LIFE」拿出來講一下,這本書主要是在聊現代生活中哪些食物以及日常用品可能傷害大腦可能讓身體發炎,導致人們罹癌或得到阿茲海默症等,其中作者關於有機食物的論述很值得參考。

    「現代農業不管是使用的化學肥料、灌溉法到基因改造全是為了滿足大量生產的需求。遺憾的是德州大學將1950年到1999年的43種類蔬菜做過比較,研究發現和50年相比,1999年蔬菜內的養分確實下降了許多。換句話說現在這個年代要攝取營養,可以的話還是盡量選擇有機產品吧。

    選購有機產品時需要考量荷包,那我(作者Max Lugavere)建議不會連皮吃的蔬果,比如酪梨、柑橘類沒有必要非買有機,但莓類水果、綠色蔬菜、蘋果番茄及菇類等還是盡量選擇有機產品較好」

    ❤️美味的團購連結
    https://gbf.tw/mwurw

  • 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8 11:38:03
    有 265 人按讚

    【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小時候,我的奶奶就患有了阿茲海默症。記得最常問奶奶的一句話是:「你還記得我叫什麼名子嗎?」奶奶偶爾會記得,後來就慢慢忘記了,最後她連爸爸都認不出來,記憶退化到連生活起居都必須有人在旁邊服侍。那時候關於老化跟阿茲海默症狀的知識還沒有很普及,只知道有些人年老之後,會把家人忘記,最後把自己忘記,只剩下吃飯、睡覺,有時候連上廁所都會忘記。

    年紀越大,爸爸也會恐懼,畢竟聽說「阿茲海默症」是會遺傳。但說穿,人為什麼會害怕忘記?總認為連自己都忘記,似乎也失去了存在世界上的意義。

    收到天下邀約,來介紹這本書《一生都能好好記憶》,作者莎莉,捷諾娃是《我想念我自己》電影的作者,同時她也是一位神經科學博士,她相信遺忘不是敵人,透過簡單練習,訓練記憶,那麼就不怕忘記。本書有三大部分,我簡單幫各位做書摘整理:

    #我們如何記憶

    記憶的形成是透過編碼、固化、儲存跟提取,而最重要的編織者就是海馬迴所連結。而記住是需要注意力,漫不經心是無法記憶重要的事物,肌肉的記憶是無意識的,重複練習則是專精的關鍵。

    對於許多考試的學生,大概就會想怎麼增加記憶力,畢竟能多背幾個考題,就等於分數可以多拿一些,書中也說「賦予意義,才記得住。」而所謂的自我認同都來自重要的記憶,所以你必須擺脫日常、好好感受去創造記憶,可以利用寫日記、社群媒體來幫自己做生活紀錄,增加回憶。

    #我們為何遺忘

    記憶為什麼會被忘記?很可能被語言誤導,也很容易被縮減與擴增。『舌尖現象』是最常見的記憶失誤現象,試著想起一個名子,但就是想不起來,事實上記憶沒有被遺忘,只是突然間找不到,可能再某一個時刻又會跑出來。

    所以必須善用提醒工具,例如清單。身為自由工作者的我真的還蠻容易忘記,所以我必須將代辦事項寫在紙上,我曾經試過用電子紀錄,但都沒有比紙本來的好,而且必須把這本子放在隨時可見的地方,不然你很輕易又錯過或是忘記。

    記憶是會消失,所以才必須要不斷重複、具有意義的記憶,才能長久,雖然活著就會變老,但仍然可以靠著許多方法讓你維持記憶,雖然不及30歲時有效,但至少不會忘的一乾二淨。

    #提升與修護記憶力

    環境會大大影響記憶力,而慢性壓力則是記憶殺手,她會使海馬迴萎縮,嚴重損害記憶,所以情緒壓力也會影響到你能不能把事情記住記好。同時睡眠不足也會讓記憶力快速的退化,當你有好的睡眠時,大腦才能好好幫記憶保存下來。

    如何預防阿茲海默症?缺乏維生素D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根據經驗法則,任何對心臟好的東西,對大腦也有好處。運動跟睡眠都可以幫助我們反擊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記憶的確很重要,但也沒什麼大不了。你可以認真看待,同時也需要態度輕鬆,就像我奶奶老是說一句話「有也好,沒有也好」,雖然她到死之前已經忘記所有的人名,但記憶不代表一切,也不能抹煞她走過的人生。

    博客來:https://reurl.cc/3an6V0
    --
    活動抽書:感謝 #天下雜誌 提供兩本給讀者,FB1本,IG1本,讓你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抽書方法:請在臉書或是IG該文章處留言:你最不想忘記的事情 並TAG書名
    例如:不想忘記媽媽的臉 #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並邀請您公開分享此書,就有機會在8/13號得到此書。

    活動寄送限制台灣,會在8/13由版主公告在留言區,
    請自行確認領獎。
    Cher's IG:https://instagram.com/chertravel/

  • 媽媽電影阿茲海默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3 07:30:14
    有 68 人按讚

    【陪父親走失智的路】-前行政院長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
     
    記不住,也想不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當身邊至親無法做自己,無法記得我們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勇奪奧斯卡影帝的電影《父親》(The Father),以失智症患者視角帶領觀眾面對失序與混亂的輪迴。
     
    《父親》講述一名失智老人安東尼(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每天醒來,記憶就自動歸零,固執的他不相信自己已經得了失智症,將女兒的付出拒之門外,甚至還懷疑女兒想害他,隨著病情惡化之際,他漸漸將時間、空間都搞混,漸漸忘記自己是誰[1]…
     
    「老化本來就會讓人恐懼,不平順又帶著疾病,讓人更恐懼。從父親的眼神中,我都可以感到他的恐懼,但作為子女,我們也只能盡量安慰他」,談起父親失智症發病的過程,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幾度哽咽,紅了眼眶。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的父親在2007年左右、剛滿70歲時,先後罹患「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伴隨著數次中風,病況快速惡化。短短幾年,全家人都備受煎熬。
     
    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自知記憶力、反應越來越差,家人也都看得出他的恐懼,但也只能婉言安慰。父母親的關係也隨著病況,越來越緊張。母親無法理解「失智症」,一直以正常人眼光來要求父親,怪他變得不可理喻;知道他病了,但無法接受惡化的過程。
     
    ■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
    回憶父親剛發病時,講話時手會輕微抖動,穿鞋沒有辦法精準套入,但家人並未特別在意,總認為人年紀大了,走路慢、步伐蹣跚都是正常的。直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就醫發現已是帕金森氏症中期,腦部已有病變。
     
    漸漸地,父親記憶力日差,剛發生的事情也馬上忘記。連鄰居、多年老友也逐漸認不得,「這不是突然從一變成零,是慢慢的。」但家人仍不確知,父親究竟是失智還是老化。
     
    回憶起那天,至今仍清楚記得,他帶著父親到台大醫院就診的那一天,心裡有多麼震驚。醫生問了很多問題,包括今年幾歲、有幾個兄弟姊妹、42加3是多少,都是非常基本的問題,但父親10題頂多只能答對兩、三題。他陪在一旁看著非常害怕,從來沒想過父親已如此嚴重。
     
    到了失智晚期,父親尿失禁的頻率,一天可以多達五六次,還會當眾便溺。此時全家人已束手無策,儘管媽媽、弟弟、姐姐輪流照顧,也無能為力。雖然後來聘雇了外傭全天候照顧,但父親依然持續惡化。那時父親願意親近的,只剩下少數幾個家人、朋友。但江宜樺知道,父親已經記不得自己是他的孩子,只是覺得江宜樺是個臉龐很熟悉、可以放心的人。
     
    ■因為了解父親的狀況,也就調整了心態
    他分享說,只要把失智症的家人看成逐漸退化的小孩,再隨著他反映出的年齡越來越幼化,陪他玩適合年紀孩子的遊戲,父親較放鬆,他也較能調適照顧者的心情。
     
    一開始是寫名字,畫圓、畫一朵花,訓練父親手的抓握,玩磁鐵釣魚遊戲。直到他手抖動釣不到魚、不想玩為止。接著教他跟著唸句,讓他活動手腳運動四肢。那段日子把過去孩子長大過程中用過的玩具,全都搬出來了,就像帶小孩一樣去哄父親。
     
    他會開車載父親出去兜風,父親總是特別開心;父親好甜食,買紅豆餅給他吃,他雙手捧餅,吃得像小孩一樣津津有味,吃完還會伸手再要。那時期照顧父親,就像照顧孩子。他也要求當時還在念高中、國中的兒女,要把爺爺當成小朋友。
     
    後來,一次又一次的中風,讓父親的手腳越來越不靈活,最後連外傭也無力照顧,家人決定將父親送到安養機構。一開始先將父親送到安養中心,卻仍不斷生病,總是感染、發燒;最後再轉送到署立醫院附設的養護中心。可能護理人員每天勤於翻床、拍背、按摩,父親從原本幾乎每周在發燒,到平均兩、三個月生病一次,氣色紅潤了,頭髮還慢慢黑了回來,才讓家人稍稍寬心,知道這決定是對的[2]。
     
    ■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
    「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醫師指出:「現在的社會型態,年輕人都需要工作,老老照顧的狀況相當普遍,如果兩人的身體都不太好,就會讓人不放心。」
     
    失智症的診斷,大多由神經內科醫師進行,需要做完整的評估,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DR)、簡易智能測驗(MMSE)、智能篩檢測驗(CASI)、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關渡醫院」王柏山醫師補充說明:「現在還可以自費做失智的風險基因檢測,或失智風險的蛋白質檢測,透過抽血檢查某些蛋白質的濃度計算未來失智的機率。」
     
    接受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後,醫師便能根據失智症的原因及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可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3]。
     
    ■如何診斷失智症?
    ▶問診
    初步評估,包括發病時間、惡化速度、症狀有哪些、藥物使用情形及過去病史等。
     
    ▶神經學檢查
    是否有合併肢體無力、顱神經症狀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等。
     
    ▶抽血檢查
    包含血液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B12、葉酸、甲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等。
     
    ▶腦部影像學檢查
    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排除其他顱內病灶,並評估腦部萎縮情形。
     
    ▶認知功能評估
    由心理師幫患者做認知功能測驗,評估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注意力、計算能力、定向感、抽象推理能力、視覺空間能力、語言能力等。
     
    另外會跟家屬面談,由家屬或主要照顧者的角度提供病患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等情況,經由綜合評估後,用臨床失智評分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來評量病患的嚴重程度,分成健康、疑似或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深度及末期。
     
    ▶其他
    必要時會視個案狀況安排腦波、核子醫學檢查、腦脊髓液及基因檢查等。特別若是年輕型失智,或家族中有多人失智,會建議安排基因檢測,如帶有脂蛋白4(Apolipoprotein E4)基因,患失智症的機率會增加。
     
    ▶良好的飲食習慣
    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病風險。主要的精髓為多攝取未精緻穀類(維生素C、E及B群)、蔬果(特別是莓果)、堅果或豆類,以魚類(富含脂肪酸的魚類)、海鮮、家禽作為蛋白質來源,減少紅肉攝取。用橄欖油取代飽和性脂肪,少量紅酒。避免糕點與精緻甜食、奶油、炸物,若飲食不均者可適時補充營養素。
     
    ▶規律運動、維持體重
    維持每週規律運動三次以上,可下降失智症發生的風險,可依個人體能做漸進式規劃。過胖或過瘦也都會使失智風險增加,應維持適當體重。
     
    ▶多參與社會互動、多動腦
    如同存款一樣,存款愈多,能提領愈久。多動腦多互動就像「存腦本」,研究顯示能下降失智症風險。而且和社會連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較不孤單,而孤單的生活也會使認知功能退化較快。
     
    ▶三高的追蹤及控制
    定期健檢,追蹤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若有要配合服藥及飲食生活作息等的調整。因為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
     
    ▶避免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會增加失智症風險,避免腦部受傷如騎車應配戴安全帽。
     
    ▶戒菸
    抽菸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如何預防及治療失智症?
    失智症的防治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同階段要面對不同的課題,治療照顧的重點也不同。失智症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無法被根治,卻可以使用藥物控制病情,延緩惡化,改善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4]。
     
    ■做到三個「動」,預防失智症
    「我們常常在呼籲,如果還沒有失智,要預防失智,如果有輕度失智,就要預防變成中度、重度失智。」孫瑜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請做到三個『動』,分別是「腦筋多動」、「參加活動」、「規律運動」。
     
    ▶「腦筋多動」
    包括閱讀、畫畫、打牌、園藝、下棋、編織、玩遊戲等,多鍛鍊腦力,可以預防失智,也可以延緩失智惡化。
     
    ▶「參加活動」
    可以到廟會、教會、老人會、志工等各種團體,讓老人家有事情做,並維持社交生活,盡量不要待在家裡。
     
    ▶「規律運動」
    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可以減緩腦部退化速度,甚至可能進步。不要只有走路,建議可以到公園跟著大家健身跳舞或打太極拳等。運動請盡量多元,並搭配肌肉伸展、肌力訓練,以維持體能[3]。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在還沒發病時,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病率[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風傳媒)「奧斯卡《父親》揭失智症最無能為力心境,比死亡更駭人的是毫無意義的生活」: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642276?page=1
    ∎[2](揚生慈善基金會:從自癒力許個尊嚴與優雅的老後)陪父親走失智的路 ∼行政院長江宜樺:http://www.ysfoundation.org.tw/post.aspx?Id=205
    ∎[3](照護線上)「失智症預防、照護重點,醫師圖文詳解」: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1/05/dementia.html
    ∎[4](長安醫院)「失智症(Dementia)」:http://www.everanhospital.com.tw/neuro/treatment-items/item/206.html
      
    ➤➤照片
    ∎[1]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民國109年8月公告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之全國總人口成長中推計資料,再加上失智症五歲盛行率推估,民國120年失智人口近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2位失智者;民國130年失智人口逾66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3位失智者;民國140年失智人口逾80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4位失智者;民國150年失智人口逾85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5位失智者;民國159年失智人口逾84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5位失智者。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失智症 #帕金森氏症 #腦筋多動 #參加活動 #規律運動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