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女權運動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女權運動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女權運動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女權運動英文產品中有6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去年,昆汀塔倫提諾證實將第 9 號導演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改編成書籍;今年年中,此書籍已經出版,昆汀目前正積極宣傳新書,在各節目中揭秘《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相關幕後,其中包含原先屬意珍妮佛勞倫斯飾演達柯塔芬妮的角色;克里夫布茲的殺妻之謎等等,但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重新點燃的「李小龍」爭議。 2...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40的網紅Fei Fain飛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肆虐ㄉ一年,工作與生活受到影響,但也催生了許多不同的事情。 籌辦 #線上同志遊行、出了書、在台灣各地旅遊...等。 感謝親朋好友們的陪伴與幫助,期待2021年,也有更多好事發生🌟🌟 #變裝皇后 #飛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社群媒體一起玩吧!...

女權運動英文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12:51:55

三民孩子,我們終於見面了! 俐媽一貫負責守護你們的月考, 這次負責錄影三民B4R2 Let’s Review Units 4~6, 陪大家複習前三課重要單字及文法重點。 這一課除了教常見的搭配詞(collocation)之外, 還引導大家寫線上請願書(petition), 呼求大眾關注亞馬遜雨林、...

女權運動英文 在 看ig學英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14 00:26:08

 二十世紀初美國家因為受到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所以紡織業的女工不得不增加,卻以低廉的工資僱用勞工,再加上長工時、工作環境也欠佳,種種因素導致這些工人選在 1857 年 3 月 8 日上街抗議 1911 年 3 月,一間紐約的內衣工廠發生火災,共有 140 多名女工罹難,國際婦女運動的先驅人物「克...

女權運動英文 在 瘋查某尬英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3 16:56:45

- 🎉留言A、B挑小鮮肉學英文🎉  #神力女超人1984看了沒😍 #他們的笑容讓我秒融化🤤🤤  眾所矚目的好萊塢超級英大片《神力女超人1984》,終於在去年 12月17日正式上映 🙌🙌  這部由 Patty Jenkins 執導、Gal Gadot主演的傑作,詮釋了女性超級英雄的勇氣...

  • 女權運動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5 21:00:41
    有 195 人按讚

    去年,昆汀塔倫提諾證實將第 9 號導演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改編成書籍;今年年中,此書籍已經出版,昆汀目前正積極宣傳新書,在各節目中揭秘《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相關幕後,其中包含原先屬意珍妮佛勞倫斯飾演達柯塔芬妮的角色;克里夫布茲的殺妻之謎等等,但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重新點燃的「李小龍」爭議。
     
    2019 年 7 月,《從前,有個好萊塢》盛大上映之時,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就曾表態昆汀醜化李小龍,李香凝不滿昆汀塔將李小龍描繪成「脾氣暴躁」、「傲慢惹是非」的混蛋,對此大嘆「令人沮喪」。 李香凝進一步說,身為 60 年代的亞裔美國人,李小龍需要非常勤奮的工作,付出比李奧納多、布萊德彼特飾演的白人角色更多努力,才有機會被看見。李小龍經常遇到挑戰和挑釁,但總是試著避免打架。在電影看到別人嘲笑我的父親,非常不舒服。
     
    近日,昆汀則提及能理解李香凝的不滿(畢竟是她爸),但要其餘質疑此橋段的人「Suck a Dick」,聲稱是根據史實創造角色,同時說明當時許多特技演員都不喜歡李小龍,並解釋這場戲的意義。
     
    昆汀的言論引起各界譁然,李香凝則於《好萊塢報導者》撰文回應,文章先是質疑昆汀根本不熟李小龍,而後強調受夠由好萊塢白人定義李小龍,因為他們總是將李小龍的自信、熱情曲解為傲慢自大,最後大聲疾呼希望昆汀別再評論評論李小龍。
     
    從影像到文字,「李小龍」的幽魂似乎註定要在口水戰中跟著《從前,有個好萊塢》。然而,撇開李小龍的相關爭議,我個人非常喜歡《從前,有個好萊塢》,也藉此機會貼出舊評,提供讀者參考。此作目前也能在各大串流平台觀賞,會是防疫居家看片的好選擇。
     
    🎬以下為《從前,有個好萊塢》評論:
     
    《從前,有個好萊塢》充滿昆汀塔倫提諾的作者印記,熟稔昆汀的影迷,能在此作中發現許多昆汀的風格元素,並找到極大樂趣,武術、戀足癖、義大利西部片、美國老式 B 級片、非線性敘事手法、《惡棍特工》中火焰槍的惡趣味(將曼森視作納粹)等等。 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1]更揭示了全片在寫實中充滿想像空間(與時間)的童話故事性(呼應充滿逆轉性的結尾),令人感受到昆汀對於曼森家族血案的浪漫憧憬,並帶著觀眾想像世界的未來能有一點不一樣。
     
    要理解《從前,有個好萊塢》,得先從「時代」切入:此作背景設定於 1969 年。回望 1960 年代,美國社會經歷著諸多動盪導致人心惶惶:越南戰爭越演越烈;總統甘迺迪遇刺後,政治謀殺案一起接一起;「女權」主義興起;「黑人」運動高漲,對抗傳統價值與反社會主流的「嬉皮」文化於焉而成。
     
    而在 1969 年 8 月 9 日,在不安的社會氛圍下,爆發了曼森家族對當紅女星莎朗蒂的謀殺案。當時莎朗蒂懷著 8 個月身孕,名導老公羅曼波蘭斯基則因拍片外出逃過死劫,此案震驚全美,當時的昆汀年僅 6 歲。
     
    另一方面,在動盪的時代下,影視產業也存著極大矛盾,「電視」與「電影」間的競爭與對抗,讓許多片廠遭遇危機,電視機的普及也間接造成戲院的觀影人次下滑、營銷虧損,而且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式」的片廠制度早在此前瓦解;1960 年代末,一批新的創作者轉向更為私密的體制外創作,《我倆沒有明天》(1967)、《逍遙騎士》(1969)等挑戰美國正面形象的悲劇性電影逐漸出現,充滿疑惑、叛逆、徬徨、存在主義式的無政府主義者,取代美帝傳統英雄。
     
    美國神話和傳統價值不復以往,勾勒出 1969 年好萊塢舊時代的疲軟,和反文化運動的興起,昆汀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書寫《從前,有個好萊塢》。
     
    而昆汀與工作團隊極盡可能地還原這時代的好萊塢,街景採用霓虹、老式招牌;服裝則有嬉皮、西部牛仔、短裙長靴;音樂則能聽見 The Mamas & The Papas 的〈Straight Shooter〉、Los Bravos 的〈Bring A Little Lovin〉、Roy Head & The Traits 的〈Treat Her Right〉、Deep Purple 的〈Hush〉、〈Kentucky Woman〉等金曲。
     
    此外,開場便能看見昆汀對於舊時代「膠卷底片」的著迷,可以發現「柯達 35mm」的影像質地,也能見到以「Super 8」和「16mm」拍攝的黑白影像,還有將李奧納多迪卡皮歐飾演的瑞克道爾頓塞進當時的各式知名影集;當然,更能看見特地重製 CBS 的知名西部電視劇《Lancer》(1968-1970)。透過這幾場戲傳遞出復古與現代的衝突與和諧,更讓昆汀的角色能活在這些影像中,別具意義。
     
    角色的描繪上,昆汀創造出立體鮮明的雙人組合:李奧納多和布萊德彼特這對搭擋,有著與《虎豹小霸王》(1969)的保羅紐曼和勞勃瑞福相似的魅力與默契(片中也提及了日舞,勞勃瑞福的角色名稱)。此外,片中瑞克道爾頓演藝生涯的發展軌跡,似乎也與克林伊斯威特一樣。克林伊斯威特 1950 年代演出電視劇、1960 年代演出義大利導演沙吉奧李昂執導的「鑣客三部曲」,在大銀幕走紅;而沙吉奧李昂正是《狂沙十萬里》的導演。
     
    照著這些歷史軌跡走,或許也可稍微洞見昆汀筆下的瑞克,未來會有何種發展。昆汀在瑞克與小女孩等待上戲的空擋一段中,呈現出瑞克在好萊塢新舊時代交替下,被迫從舊時代走進新電影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細節。
     
    昆汀也巧妙地利用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布萊德彼特和瑪格羅比的居住地,製造出社會階層的上下關係,同時點出好萊塢產業鍊的上與下,甚至設計了布萊德彼特開車回下層的橋段,也靠著這場戲帶出鍾愛的洛杉磯往日風情。《從前,有個好萊塢》中的地域性對比,有著和《寄生上流》異曲同工的出色之處,這 3 個角色更有著昆汀對好萊塢「未來」、「現在」、「過去」的投射意涵。
     
    當紅的莎朗蒂象徵好萊塢日後的光景;處在新舊時代夾縫中的瑞克代表了 1969 年影視產業的轉型;逐漸沒工作的替身克里夫布茲則是已經沒落遠去的好萊塢(所以倒閉的片場讓克里夫探視)。從這些側寫能望見昆汀在角色編寫的用心,電影前兩小時僅在 2 天的時間軸上進行,但這 2 天的資訊量已經豐富多變,在日常細節中說故事的電影,更顯見創作者的編導功力。
     
    昆汀在舊好萊塢的致敬中找到新意,貼近老靈魂並賦予想像力,《從前,有個好萊塢》是一幅以懷舊為水墨潑灑而成的新畫作,昆汀大膽、奔放且柔情地獻給每位觀眾。如果說,艾方索柯朗敦厚、內斂地在 1970 年有《羅馬》和墨西哥城,那昆汀塔倫提諾則是絢爛、奔放地在 1969 年有《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洛杉磯。
     
    全片最令人感動的戲,私以為是由瑪格羅比飾演的莎朗泰在戲院與《勇破迷魂陣》(1968)合照。眾所皆知,這是莎朗泰被曼森家族謀殺前上映的最後一部電影(遺作《12+1》於死後上映)。昆汀大費周章地將莎朗泰進戲院觀影的戲完整拍出,讓片尾屠殺曼森家族逆轉歷史的結局格外動人,流露出昆汀對於莎朗蒂的不捨之情,也能看見類似《決殺令》、《惡棍特工》中濃厚的復仇主義。
     
    如果從 2019 年坎城主競賽來看,西班牙名導阿莫多瓦藉由《痛苦與榮耀》,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用電影找到救贖之藥;昆汀塔倫提諾則藉由《從前,有個好萊塢》,與過往記憶共存,用電影讓私自的美好想像延續。
     
    最後,在昆汀精雕細鑿的世界中,或許,瑞克道爾頓能與莎朗泰成為好友;或許,瑞克就能如願演出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重振演藝事業(開頭即描述瑞克渴望與波蘭斯基合作);或許,歷史就能重新書寫。
     
    至於一切的甜美,都活在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夢中,永存在昆汀這封親筆寫給好萊塢的老派情書。《從前,有個好萊塢》是年近 60 的昆汀最溫柔、最成熟、最熱情同時最私密的作品,這是昆汀塔倫提諾的童年往事。
     
    備註
    [1]片名甚至也可看做對名導沙吉奧李昂的經典義大利西部片《狂沙十萬里》(1968)的致敬,此作英文片名為《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 女權運動英文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1 19:04:42
    有 1,073 人按讚

    ******這是業配文*****

    我前兩天才問蘿蔔頭,最想念紐約什麼?
    他很認真的想了想說:脫衣酒吧。

    我馬上敲他的頭。堅持他再想一個,他又想了想,然後說:貝果。

    嘖!台灣也有很好吃的貝果啊!

    但我問我自己最想念紐約的什麼,還真的不大好回答。除了朋友之外,好像真的沒有特別想念什麼。

    這個答案其實我自己都有些驚訝,十年前要從住了二十多年的紐約搬離的時候,我有一年的準備時間.最後這一年,我是卯起來做我在紐約最愛做的事.其中一個,就是紐約的舞台表演。那時我每個星期三晚上都去看,百老匯劇,外百老匯劇,外外百老匯劇,芭蕾,現代舞都去看。我又喜歡坐好位子,所以看一場花個一兩百美金,是常有的事。以前我捨不得這樣花錢,一年看個幾部,就很不錯了,但那時想,以後沒機會看了,所以咬咬牙,花錢吧!

    後來搬到Santa Fe,是真的沒得看。連洛杉磯的劇場,我都不是很滿意。從洛杉磯搬台灣之前,我就想一定差更多,所以又來了幾個月瘋狂看戲。

    但真的搬到台灣之後,讓我很驚喜的是,在台灣其實有蠻多劇場可以看的。台灣本土劇場就不用說了,質量都不錯,但蘿蔔頭中文不行,就看得少了一些,但現代舞蘿蔔頭看得比我還多。但最讓我驚訝的是在台灣能看到的外國的作品其實還不少。我在台灣反而比在美國時,看到更多美國以外的作品,我看過來自法國的啦,德國的,還有荷蘭的,都很精采。在美國,很少有機會看到歐洲作品,歐洲劇場(英國不算)規模通常比較小,美國人對外語作品的接受度其實也不高,所以要上美國的市場,還要能被看到,很不容易。
    在台灣看還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都有字幕。不要說法文,德文作品啦,就是英文作品有字幕還是差很多。我回來台灣才開始認真看莎翁舞台劇,你知道莎劇英文有多難嗎?我以前在美國都是假裝聽懂。

    所以這次台中歌劇院希望我們幫忙介紹加拿大的劇場演員瑞克.米勒的〈爆發年代〉我就叫經紀人Sloan快快接下來,看起來有趣極了。

    這個作品在講的是1945年戰爭史上最慘重的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冷戰、太空競賽、越戰、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反文化運動、女權主義運動接連發生,在父權主義下長大的梅迪、被列強佔領的奧地利青年魯迪,與遭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勞倫斯,三位主角經歷 1945年到1969年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時代的巨輪將他們往前推進,這劇裡面的歌全是1945-1969年間的西洋經典流行歌,不但有派瑞.寇摩、納京高、胖子多明諾、貓王、巴迪.霍利、彼得、保羅和瑪麗、披頭四、滾石樂團、珍妮絲.賈普林、史萊和史東家族合唱團到大衛.鮑伊,米勒也在裡面模仿100位經典人物,包括卡通兔寶寶、邱吉爾、杜魯門、甘迺迪、金恩博士。。。。。。。。這劇裡面也加了台灣的元素進去,228事件、白色恐怖、台視開播、〈綠島小夜曲〉發表、台中金龍少棒隊獲得世界少棒錦標賽冠軍,都將在《爆發年代》中出現,米勒甚至在戲中高唱一曲〈望春風〉!簡直太精彩了!

    喜歡戲劇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對二戰後的歷史有興趣的朋友更一定要去看。

    演出資訊
    2021 NTT-TIFA 瑞克.米勒《爆發年代》
    2021/4/24(六)14:30、19:30
    2021/4/25(日)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600/900/1200/1600

    售票連結:https://wenk.in/ntt07TMSh

    更多介紹影片
    爆發回歸!宣傳影片:https://youtu.be/uNw2UdTp0L4
    戲劇顧問耿一偉 線上導聆:https://youtu.be/ErrJPawDrko
    你好!來自米勒 #隔離中​ 問候:https://youtu.be/Bx544fzjj2I

  • 女權運動英文 在 網球場的路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8 21:00:01
    有 62 人按讚

    為什麼網球要叫網球?

    先說結論:網球之所叫網球,據說是晚清時的中國人看見外國洋人隔著「網子」兩邊在玩一種「球」,於是將網子與球連結,叫它「網球」。

    不過,隔著網子玩的球,還有羽毛球、排球等等,為什麼是Tennis叫網球,而不是羽毛球,或排球叫網球呢?

    查了一下時間點,可能的解釋是,網球這個詞已經被Tennis用掉了;相比與網球,羽毛球與排球大約是在20世紀初才傳進中國,比網球晚了半個多世紀。

    網球大約是在清朝晚期西元1848年左右傳進中國,一開始是外國傳教士和商人們的休閒活動。據說中國最早的網球場是1860年在天津紫竹林由英國人所建造的。隨後在上海、廣州、威海(位於山東省)等地區陸續開始出現網球場。不過,這些網球場仍是屬於外國人和少數達官貴人的休閒之所,與一般民眾沒有什麼關係。

    當時的傳教士到中國,除了傳教,也大力創辦學校,其中多為女子學校。由於許多的傳教士都是網球迷本身熱愛網球運動,於是在興建學校時也規劃了網球場。有一種觀點認為,網球在中國的發展,可以說是從教會女子學校中,由婦女們漸漸展開。女生先於普通中國百姓較早開始接觸網球。

    找到了一張廣東美術館收藏1906年的圖,描繪女學生們在校園裡打網球,放在留言區。

    在《廣州市網球運動發展史》中記載,廣州市大約是要在1905年代(清末)開始有人玩網球,當時人們也曾稱它為「絨球」,因為這種球是自己用絨布包起來的。據說,是由婦女們最先開始玩這種球。

    傳進中國的網球和我們現在打的網球是一樣的,屬於草地網球(lawn tennis)。草地網球起源於英國,約在1870年代,是根據老的室內網球(real tennis)的遊戲所創造的。草地網球之所以能取代源自法國的室內網球,廣為流傳至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一開始就主打女生也可以一起打球。

    若是將室內網球想像作男子鬥陣俱樂部,那麼草地網球就像是男女花園派對。草地網球提供了具田園風情的社交與聯誼機會,成為當時男女認識的一種新管道。

    在《愛與熱情的網球史》(Love Game)也提到,「草地網球之所以異於同時帶其他快速盛行的運動,在於男女可以在球場一起較勁,一男一女組成搭擋,和另一組男女搭擋,這絕對是草地網球獨有。」

    網球問世初期,最積極推廣草地網球玩得最起勁的是軍人與教士(當時他們都是屬於中上階層)。熱愛草地網球的英國思想家歐斯本中校(Robert D Osborn)在著作《Lawn Tennis, Its Players And How To Play》中描寫當時的草地網球聯誼:

    「場景應安排在精心打理的花園草坪上,享受戶外明亮的暖日照拂......附近的大樹提供涼蔭,吃著草莓、奶油等點心,紫紅色馬克杯盛著冰鎮的飲料,幾個人在旁觀戰,這些人雖未下場參戰,但愛上了這個遊戲。」

    教士教區裡的草皮,和教會學校裡的草地,總是修剪平整,是草地網球的理想地點。熱愛網球的教士也是推廣女子網球的重要助力。草地網球也隨著宗教信仰,以及他們興辦的女子學校,一同傳到了新大陸,包括中國。

    草地網球的崛起也時值女權運動上路,隨著女性積極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帶動了草地網球的發展。女生們對草地網球也越來越感興趣,並且開始認真學習與練球。1879年愛爾蘭都柏林舉辦了首屆女子網球錦標賽。草地網球的熱潮從英國紅回了法國(網球的發源地),紅到美國、中國,流行直到今日。

    從網球為什麼叫網球的疑問,看到網球在英國,與到中國的一小片段,最有感的是「婦女」。

    女生似乎就是比男生更好奇這個世界,願意嘗試新的體驗。記得在《牛津筆記》裡的一段話,雖然描寫的是中國大媽,但相信也說出女生的能量:

    「少年時學業荒廢,年輕時經受磨難,下鄉插過隊,中年剛過下崗失業,承擔家務,養兒育女,贍養老人。她們生存力極強,甘冒風險,甚至不知風險為何物。與丈夫相比,她們霸氣、強悍,將埋怨與坎坷煉成了無所畏懼,神經粗壯,超常樂觀。她們文化雖低,不通英文,卻是到外面世界看看願望最強烈的中國人。 」

    這個社會是靠歐巴桑撐起來的 - 從小我就這麼覺得,現在才知道原來「網球」也來自Her Powe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