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產品中有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女權自助餐,很香? ] 許多探討厭女情結的文章底下,87% 會有人跳出來說,「那女權自助餐呢?」 女權自助餐,指的一個女人在嘴上爭取性別平等,卻不願意負擔與男人同等的社會壓力。例如,一個女生整天提倡女權,出門吃飯卻總是要男人付錢。 對於這件事,我覺得很多時候,有的人似乎是把「女性本位主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葉家妤、宋米秦、王宇婕 外國型男:杜力、法比歐、賈斯汀、金旼哉、夫米、佩修、山姆 電視首播: 20160204 亞洲...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 ?????|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47:11
#Z色派對EP6 #同工不同酬 「職場性別平等」還要等 257 年?! 說到職場的性別不平等,大家想必都心有戚戚焉。 從百年前,婦女站出來爭取 #職場平等, 到現在,針對職場的《 #性別平等差異報告 》卻說,要大家再等 257 年, 到底女性在職場上仍存在哪些困境呢? ✊ 薪資|有超過 10...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 ?????|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8:20:40
整理了幾個幫助阿富汗🇦🇫的捐款單位放在首頁linktree連結,有意願參與的人請自行斟酌、量力而為。 這些機構除了支援最近才發生的塔利班再次掌權危機,也持續有在世界各地做不同的人道救援,我個人著重婦女和兒童權益,推薦大家第一個連結的Too Young Too Wed @tooyoungtowed ...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22:16
#一週國際社群時事|07/17 - 07/23 ⠀ 1️⃣ 美知名冰淇淋退出屯墾區,以國政界憤怒 #美國知名冰淇淋退出以色列屯墾區 美國知名冰淇淋品牌 Ben & Jerry's 19 日以「不符我們信仰的價值」為由宣布,將終止他們在約旦河西岸(West Bank)與東耶路撒冷(Eas...
-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01 12:00:03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葉家妤、宋米秦、王宇婕
外國型男:杜力、法比歐、賈斯汀、金旼哉、夫米、佩修、山姆
電視首播: 20160204
亞洲男人常給人大男人的印象,難道歐美男人不會嗎?!杜力認為美國男生也很大男人,烤肉時只負責烤,其他雜事都該女生做?!佩修坦承有些中東國家,老婆出國還要老公先簽同意書?!金旼哉韓國叔叔不讓老婆過問工作,老婆連老公當上經理都不知道?受不了金旼哉太大男人,金太太竟偷偷投書到製作單位啦!面對老婆的控訴,金旼哉會怎麼回應?究竟是他太大男人?還是老婆在意大多?今晚大家會怎麼幫他老婆主持公道?!
#霸道 #大男人 #父權主義 #女權 #弱勢 #控制狂 #文化差異 #兩性平權 #男女平等 #文化禁忌 #異國戀 #大男人主義 #中東國家 #黑人媽媽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VG3f5dwcU&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29 13:27:01本集主題:「夾縫中的女人」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他和「她」之間,還有個「第二世界」。
一段建立在祕密、欺騙與背叛上的關係。
美國性別研究先驅大膽選題,
第一本「第三者現象」研究專著。
在他與妻子的主要世界之外,
另外有個「她」和他的世界,
她隱身於此,成了沉默的第二性,
她也是女人,卻被女人排除在外,
她是──人們好奇卻又避而不談的「第三者」。
「要當心。」幾乎所有曾為第三者的女性都提出相同告誡──告誡所有女人,也是告訴自己,這條路不好走,因為「她」被視為另類的女人。
但其實,「她」就在你我身邊,遍布於社會的各個階層。
一直以來,提起婚外情話題是禁忌,雖然它明明與婚姻關係平行存在,但人們說服自己:那只不過是一次出軌。然而,根據社會學博士理查森的觀察,「第三者現象」之普遍,儼然形成不容忽視的社會模式。
身旁朋友當了二十年第三者的經歷,觸發理查森博士展開研究,在書中,真實呈現第三者的思考樣貌,深掘社會為婚外情建構出的「第二世界」,透過實際訪談及分析詳加探討:
‧兩性對於「友情」指涉的差異,如何使「她」捲入這種昏昧不明的關係中?
‧「性」與「愛」,在其中代表什麼意義?
‧同為女人,關於對他妻子的負罪感、嫉妒等情結糾纏,「她」如何相應?
‧「她」的未來,何去何從?……
本書前所未見地舉出大量的第三者實例,從多面相表露心聲,穿透性別視角,追溯其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聯,闡釋女性意識對「第三者現象」的影響,以及身處其中,「她」的情感糾葛及思索。
我們刻意迴避,但「她」始終是存在於女性的角色之一。
第三者是第二世界中的「第二性」。「第三者現象」所突顯的,正是女人在群體與自我的夾縫中,在道德和自覺的夾縫中,為長久以來擺盪不定的位置,尋求一種突破的可能。
作者簡介:【性別研究先驅】蘿芮‧理查森博士(Dr. Laurel Richardson,1936.7.15-)
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系資深教授與名譽教授。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科羅拉多大學社會學博士。
在擔任社會學教授期間,她發起並發展性別社會學。早期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出資,專注於種族和性別問題的交集研究,她所設計的問題,三十年後仍在長期追蹤的調查問卷上出現。
《夾縫中的女人》是第一本針對「第三者現象」所寫的性別研究經典專著,已被翻譯成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與葡萄牙文,暢銷國際。本書前所未見地以與已婚男性有關係糾葛的單身女人為研究對象。理查森博士認為透過瞭解第三者,我們也將更瞭解女性的生活、期待,以及所面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深入探討女性的性別意識,對「另一種」兩性關係的可能影響。
身為性別研究的領導人物,理查森博士時常就性別問題於國際發表演說。另著有劃時代的著作《性與性別動力》(1977),將性別置於社會學概念及視角的中心。參與編輯的暢銷文集《女權主義者陣地》(1983)始終保持在該領域的領軍地位。合著有《性別與大學教學──一項被協商的差異》(1991),獲頒校內第一個反歧視行動獎、女權主義者導師獎,女性研究系亦表彰其貢獻。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女權自助餐,很香? ]
許多探討厭女情結的文章底下,87% 會有人跳出來說,「那女權自助餐呢?」
女權自助餐,指的一個女人在嘴上爭取性別平等,卻不願意負擔與男人同等的社會壓力。例如,一個女生整天提倡女權,出門吃飯卻總是要男人付錢。
對於這件事,我覺得很多時候,有的人似乎是把「女性本位主義」和「女性主義」混淆了。
「女權」是什麼,講了很多,資料到處都是,在此不再詳細解釋;但「女性本位主義」,指的是一種「一切從女人視角出發看待問題、並以此判斷是非對錯」的現象,也就是指一個女人非常自我中心,把自我的利益當成第一要件,甚至還有偽善之嫌:嘴上說著支持女性主義,實際上卻做著與女性主義背道而馳、只圖利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吃想吃的,挑出不想吃的,真香~」
於是,就有人拿著這些例子,套上了「女權自助餐」的帽子,然後以此抨擊女性主義,忽略其真正的歷史與社會意義。
不過我覺得滿有趣的是,自我中心就自我中心,無論是男是女都會有,那為什麼會有一個詞「女性本位主義」專門用來抨擊女性自我中心,並以此來全盤推翻「女性主義」?
原來,自我中心還有分性別的喔?
跟人辯論的時候,有種方式是「訴諸人身」(Ad hominem),指的是和一個人在辯論某個議題的時候,不去真正討論議題本身,而是先去抨擊對方的人格特質,例如性別、年齡、外型等等,以反過來「證明」這樣的人所說的任何事情,都不具任何正確性。也就是所謂的因人廢言,對人不對事。
各種關於「女權自助餐」的牢騷,很多都內建著「訴諸人身」的問題。
但是,這個「訴諸人身」當然也會發生在男人身上,例如,「死直男」就是一種,有人因為談話對象是一個「死異性戀男性」,所以下意識就認為他對女性主義的任何看法都不值一聽。
但是,人的思想與行為雖然受到自身性別影響很深,但我認為還是會有個人差異的。不然,我們每個人不都只是被動傳導各自生活背景脈絡的肉身而已?
然而,雖然「因人廢言」這種事,在男女身上皆會發生,但是,我們身處的不是一個厭男社會,而是一個厭女社會,所以我覺得當我們在討論女性承受的不平等對待時,若有人特地跳出來強調男性也是,是也不能說他不對啦,但就有點像人們在高喊「Black Lives Matter」時,一個中產階級白人特地要跳出來白目地說「All Lives Matter」一樣;又或是一個弱勢團體出來抗議生活困難,而一個主流社會優勢團體卻要在此時跳出來說,「人生本來就很困難啊~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啦,在一個非常廣泛的意義上也是對,但你知道自己忽略了多少重要的事情嗎?還是你乾脆出家算了?
所以,女權自助餐真的很香嗎?
其實很多「女權自助餐」的例子,深入去看,還是回到父權社會和厭女情結的問題。
例如,有人認為一個善於運用並享受「父權紅利」的女人,就「沒有資格」在那邊提倡什麼性別平權。但是,「父權紅利」這個詞本身,不就大辣辣地寫了「父權」兩個字了嗎?XD
Simone de Beauvoir 寫的很精闢:「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你不需要先成為一個道德上「完美的」人之後,才「有資格」去談論或支持女性主義。
一個女人或許有女權自助餐的表現,但不代表她所支持的「女性主義」本身是錯的。這不是為一個人的表裡不一背書,而是單純一件事歸一件事,就事論事。
而「完美」是什麼?「完美」的門檻何其虛幻又何其高,幾乎不可能有人能符合,而道德有時候也是流動的,會隨著時代而變化,因此拿當下一個人的完不完美、道不道德這些,去判定誰有資格或沒資格在某件事上廢話,很多時候也只是一種變相而扭曲的打壓罷了。
有問題的一直不是性別本身。有問題的是一種大規模的「因人廢言」現象,而我認為性別平等的環境,對於男性與女性都是有利的。而所謂的「平等」,不是去無視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然後要所有人都去做一模一樣的事情、擔任一模一樣的角色,而是在拋開訴諸性別的偏頗目光之後,去理解與尊重每個人之間的差異,彼此合作,找出最適合當前人際關係的互動方式。
例如,一男一女吃飯,不是女生付錢這段關係就一定很平等,也不是男生付錢這段關係就一定很父權,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拋開「哪個性別就『應該』做什麼事情」的偏見,單純以彼此能力和意願去決定這次誰付,那我覺得這或許就是一種平等了。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女權自助餐 #女性主義 #西蒙波娃 #feminism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不是要求各位改變國家,不必法庭允許,改變已經發生,我們是請各位保護國家改變的權利,法律擅自對能力做出假定,使我們的兒女受限,失去機會,要是本案的這種法律可以存在,他們如何證明這些假定是錯的?我們都必須為了他們去挑戰這些法律,一條一條慢慢來,而你們有權利立下先例讓我們起步,你們可以撥亂反正。」
⠀⠀⠀⠀⠀
——《法律女王》
⠀⠀⠀⠀⠀
當初幾乎是差不多時間一起在台灣上映的傳記電影《#法律女王》與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皆以這位承先啟後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一生致力於為性別平權奮鬥的女性主義代表人物 Ruth Bader Ginsburg 為主,縱使她已於 2020 年 9 月 18 日不敵胰臟癌侵蝕而遁入長夜,享壽 87 歲,在整個美國的不捨與悼念中,為轟轟烈烈、披荊斬棘的傳奇人生旅程劃下句點。
⠀⠀⠀⠀⠀
兩部電影相當適合對照觀賞,《法律女王》劇情主線著眼於她窒礙難行的求學與起步過程,柔中帶剛且充滿希望;而《RBG:不恐龍大法官》並沒有過於浮誇的歌功頌德,也沒有濫情強調女性飽受壓迫的痛苦,從成長背景、戀愛過程、婚姻生活與重大官司訴訟等角度探究她何以逆流而上,穿插許多珍貴畫面,再次重現那持續蛻變的身影與披荊斬棘寫下的歷史性時刻,並從親朋好友、枕邊人與支持者的訪談中捕捉旁人眼裡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女法官。此二部作品皆與她溫柔、內斂而飽滿的力量如出一轍,紀錄空前的豐功偉業與美滿的家庭生活,深入淺出透過女性角度和官司個案寫下這位瘦小的女性,如何率領美國發起一場邁向種族與性別平權的長期革命,格局並不僅限於女權意識抬頭,而是整個社會為公平正義奮鬥的歷史過程。
⠀⠀⠀⠀⠀
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改變時代的拓荒者,只有寥寥幾位能耐著性子作足萬全準備,靜待跳上那輛從不靠站的列車。真實影像裡的她,伸出微微顫抖的雙手,細弱的聲音少了點中氣,身軀蒼老瘦削,前進速度稍緩,卻不顯一絲吃力,那理應是承受了兩次惡性腫瘤折磨的風中殘燭,Ruth Bader Ginsburg 卻彷彿中流砥柱,無論闖出巔峰或置身谷底,只見她喜怒不形於色,一步一腳印成為美國法律的精神象徵,從此屹立不搖。她是美國史上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美國猶太人女性大法官。
⠀⠀⠀⠀⠀
「媽媽教我的兩件事:當個淑女、要獨立自主。要懂得生命永遠掌控在自己手上。」
⠀⠀⠀⠀⠀
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這是母親希望她銘記於心的一句人生體悟,一則是永遠不要讓情緒蒙蔽理性,別讓不可理喻、感情用事等諸多成見持續成為打擊女性的藉口;二則是努力保持獨立自主的生存能力,無論是否有幸覓得良緣,都要追求自我價值,並能憑著雙手養活自己。在女性被視為次等公民的年代,她學生時期就有幸遇見一位無條件支持彼此的終生伴侶,一冷一熱相互包容,牽了手便走了一生一世。心思細膩縝密的她從未看走眼,正如時常耳聞的一句話,欲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價值,最重要是觀察他所挑選的對象而定。Marty不在乎妻子的成就、光環更為耀眼,不介意顛覆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對另一半更是打從心底尊重、肯定、理解與寬容,一起從紐約搬到華盛頓,挑起家務事、教養責任,並成為妻子最忠實的支持者與助選員。
⠀⠀⠀⠀⠀
總有人說,女強人不出盛氣凌人造就婚姻失敗,因為太過能幹而不懂留給男人舞台,然而,一位足以成就大事業的女性也並非凡夫俗子能相匹配,Ruth Bader Ginsburg 親身寫下了最漂亮的範例,唯有在思想與價值觀皆臻至夫妻同心的狀態,創造出無比緊密的連結,以及毫無後顧之憂的堅強後盾。
⠀⠀⠀⠀⠀
從求學生涯到試圖謀職,處處碰壁的社會環境可以說對女性極度不友善,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員工懷孕可以合法解僱,津貼補助往往只有男性職員才能申請,諸如此類的荒謬狀況滲透了各個政府機關與民間企業,當時的人們認為唯有男性才能成大事,女性有工作貼補家用就應心懷感激。她鏗鏘有力地宣告握有一切資源的男性們性別歧視真有其事,以法律引領追求平等的集體意識。即便當風向開始轉變時,女性所作所為都會被放大檢視,為了證明並非能力不如人,她更努力在法律領域裡做到無懈可擊,徹底發揮手中唯一一項武器的最大值。
⠀⠀⠀⠀⠀
《法律女王》帶領觀眾走入她的人生,《RBG:不恐龍大法官》記錄著一場一場性別歧視的訴訟串起她驚人的生涯成就,如何漸漸引領美國落實兩性平權的歷史過程,是因為她選擇了人煙稀少的那一條路,從未輕率躁進或求好心切,穩扎穩打才奠定了當今社會的平等基礎。Ruth Bader Ginsburg 最為知名的官司更翻轉了多數人對女權主義的既定印象,她無懼為性別歧視之下的男性受害者發聲,畢竟,追求平權的同時,就是真正落實公平正義。人皆生而平等,卻因生理條件有所差異,所以這種平等不是齊頭式的平等,而是從各個族群先天的不足,適時提供應有的協助與照顧。
⠀⠀⠀⠀⠀
「身為女性,我從未要求過特殊禮遇,我只希望社會上的兄弟們不要再將腳踩在我們的脖子上。」
⠀⠀⠀⠀⠀
過去多少代表性人物包括拿破崙、墨索里尼都強調女性的無能與低下,似乎透過貶損女性才能展現男性的偉大與優越。曾經多數掌權者認為性別歧視無中生有,曾經女性被明令禁止進入學校圖書館,曾經每位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女性犧牲自己的夢想和人生。時至今日,女性並非少數,但有時卻像弱勢族群,自己無法替自己發聲,只能透過他人之口為自己表達才會被聽見, 我們這一生中有很多不同的身份轉變,也必須扮演很多角色,好比乖女兒、好學生、完美妻子、孝順媳婦、模範母親,種種合乎父權社會規範之下的價值,可以見得,絕大多數的歧視者幾乎不認為自己有歧視心態,卻在毫無惡意的言行舉止中處處流露根深蒂固的偏見。
⠀⠀⠀⠀⠀
身為現代女性,誰都有滿腹的苦楚渴望宣洩,但世界從未真正公平,根據 World Bank 長期以來追蹤 128 個國家的變化,截至2018年為止,全球只有六個國家真正立法保障男女的平等工作權,分別為比利時、丹麥、法國、拉脫維亞、盧森堡與瑞典,十年前甚至沒有一個國家明文落實,但平均分數在這十年前間普遍都有明顯上升,共有三十九個國家已經高達九十分以上,台灣也名列其中之一,數據顯示性別平權不僅是必然趨勢,也帶動了經濟成長,而眼前這一切,都始於這個偉大的身影。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或大或小,都被不公不義所圍繞,許多人對於如此不公不義感到無能為力,但這塊土地正是由你與我所組成,許多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是前人留給後世的貢獻,是前人曾歷經的折磨,也是前人來不及實現的夢想。透過 Ruth Bader Ginsburg 鼓舞人心的一生,會發現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著手改變,與其忍氣吞聲不如自我提升,大時代的改革與進步並非一蹴可幾,必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次一次爭取而來;因為她的崛起,重新定義了女性的人生樣貌,請成為一位淑女,請活得獨立自主,人人都有資格掌控自己的生命。
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差異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明昨日還一同舉著「#女權」大旗征討,為何今日就說要割席了?】全文:https://bit.ly/3t2V67t
「回顧2020,這一年是不是女權開始覺醒的元年?」
2020年的動蕩不安中夾雜著大量火熱的性別事件,讓網民開始舉旗自劃女權,一頭槓上了國家主義、和「男拳」互毆,甚至和過去的LGBTQ盟友「割席」。
正因為這些「#網絡女權」缺乏結構性認知,陷入互聯網極化言語的局部戰鬥之中,跟同樣作為父權文化下的弱勢群體,本來可以彼此聯合,但卻在網絡環境的散沙和誤解中彼此分化。
不僅對外連橫失敗,網絡女權內部也有各種爭議。比如批罵女性受害者的「#爹味女權」,實際卻是對女性內部階級差異的忽視,以及專業女性救助機構的缺失。「罵醒」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在沒有面對面的具體語境的互聯網上,很多時候都是無效的,甚至容易引發割裂……https://bit.ly/3t2V67t
#相關閱讀
陳純:舉報、粉紅狂潮,與體制外的極權主義
https://bit.ly/3kUrAh7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