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學生憂鬱量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學生憂鬱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生憂鬱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生憂鬱量表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555的網紅靈魂的設定 -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享 | #有定義的情緒中心 也會迴避衝突嗎? #長文慎入 #個人經驗 書上說:「空白情緒中心的人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是不是想迴避衝突?」 之前和友人在群中閒聊,我提到:「其實我也會想迴避衝突。」友人驚訝:「你不是情緒中心有定義嗎?你也會害怕衝突?」 會啊。 是曾經,也是現在。 #乖...

大學生憂鬱量表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3 17:51:06

不少人會用正能量的話來激勵自己與他人,多年前很紅的一本書《秘密》,裡頭就有很多正面激勵的字句,希望人讀了以後就可以正向一點。 但真的可以嗎?這可能會因人而異。 有個研究找了一群大學生並隨機分為以下四個組別,分別是: 閱讀正面字句 聆聽正面字句 閱讀中性字句 聆聽中性字句 研究結果顯示:...

大學生憂鬱量表 在 TIFFANY 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02:34:16

你有那麼好的年紀 為何不笑得更好看些❓ (文長慎入) 深夜感性 不知不覺又兩三點了😅 這陣子常常做類似噩夢 也許他叫噩夢(?) 一個人時 安靜時 腦海總不知不覺 浮出令人討厭的畫面及想法💡💭💭 過去那些不堪回首的記憶 一一浮現 我 只不過是害怕一樣的事 再度發生。 上禮拜學校做了 大學生心理健康量...

  • 大學生憂鬱量表 在 靈魂的設定 -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30 01:11:34
    有 118 人按讚

    分享 | #有定義的情緒中心 也會迴避衝突嗎?

    #長文慎入
    #個人經驗

    書上說:「空白情緒中心的人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是不是想迴避衝突?」

    之前和友人在群中閒聊,我提到:「其實我也會想迴避衝突。」友人驚訝:「你不是情緒中心有定義嗎?你也會害怕衝突?」

    會啊。

    是曾經,也是現在。

    #乖乖牌的年輕歲月

    我的童年沒什麼叛逆可言。就是標準的「乖乖仔」。功課好,但不是最好;有禮貌,但其實害羞;10號閘門開三次,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事在什麼場合做才適合,我心裡有數。知道分寸的緣故,有時也覺得頗為約束。工作後的我,曾經思考:如果不是真心的想去約束自己往德性培養的方面發展,而是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個「自我行為的管束」真的行得通嗎?

    因為在佛堂長大,我很快就知道,「自我監督」的重要。「慎獨」的概念也很快入腦。在眾人面前,更是自然謙恭有禮。「很乖」是偶爾會聽到的長輩評語。基本問候、適當談話、禮貌告辭,道德應該不差,我卻隱約覺得對自己很陌生。我不知道我的人生方向在哪裡(有定義的G中心的我竟然覺得沒方向🧐)。

    這個很「得體」的我,是否真的是我?

    #愛是不輕易發怒嗎

    我也不喜歡發脾氣。我不知道這是被佛堂教化而來的、被師長灌輸的、又或是我的自我行為在管制著。青少年的我,覺得「生氣」是不好的。生氣代表自己修養不夠,應該再自我要求,而不是覺得他人不應該。

    我的意識,著實認為我的脾氣很好。即便很多時候被嘲笑、被捉弄,我還是避諱不談、用微笑帶過、或者委屈自己,換取大家的和樂融融,其實無妨。6-59的破冰很有用,但如果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這幾乎是災難的前兆。

    因為懂得隱忍,大學前,我對自己的好脾氣評價極高。有好幾次我去算命,對方說我脾氣很壞。我很訝異。我自認脾氣很好。何來很差之說?後來想想,「若是生氣中他計」,也不再追究。可回想最早在網路算命,給出的也是同樣的說詞。

    後來,當我知道 #空白情緒中心 的休眠6號 有 #母老虎閘門 (反射他人情緒兩倍)之稱,我想著我自己有定義情緒中心的黑色6號,也不可能「良善」到哪裡去。

    但是,我的脾氣還是被努力的維持在及格線上。因為「生氣是不好的」,懂得保持平和是一種良好的形象。

    於是,我也很愛當「和事佬」。

    5爻人加上 #空白頭腦中心,面對兩派人馬吵翻天,不想讓局勢惡化的我,在有覺察的情況下,可以聽出雙方意見是其來有自。把各自想法的緣由說出來,總是有機會讓人恍然大悟。只要事情不一發不可收,就已是功德圓滿。回想起來,我真的很雞婆,但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我不想讓自己身陷怒火圈。

    #人生的第一次暴怒

    在大學即將畢業回國之際,大概是10年前了,我參加了一個「全人成長課程」。

    三階段的課程,我覺得我最後是狼狽告終的。但重點在,我處於第二階段時,不知在哪一個環節,我終於「失控」了。

    在這個要求人放下限制性信念、發揮個人潛力的環境中,#空白意志力中心 的我不斷面對極大的挑戰,莫名其妙自信滿滿的許下各種承諾,表示自己一定做得到。

    在一個討論環節中,我急於求成,不用再戴上面具的我、不怕再丟什麼臉的我,朝著小組大喊:「那!為!什!麼!你!不!早!說?!」

    當整個事件脈絡都漸漸模糊,我的記憶中只留下這句話迴盪在腦海,直至今日。那個我,像是頭瘋了,因為再也無所畏懼,不允許自己退縮;那個彷彿已承受不住壓力的我,一股腦的將脾氣猛地丟在如今對我來說面目模糊的幾個人身上。

    我不記得有沒有人叫我冷靜,但其他人也說出他們的想法,讓事情繼續有所進展。

    如今我的記憶,只保存這第一次的震怒。

    我不記得我對這次震怒是否有愧疚感。

    我只記得我憤怒了。或許是氣自己,或許是氣隊友。

    後來,我好像再也沒有這麼憤怒過。

    #你這樣子才對

    回到馬來西亞後,開始工作。北上吉隆坡,我投靠學長A的公司開始記者生活。

    也忘了是什麼時候了。

    某次和學長談論一些事,我開始義憤填膺地批評著某些人事物,高談闊論著不滿的想法。

    「就是這個樣子。」

    「什麼?」我不解。

    「就是你眼睛亮了起來。你應該這樣才對。」

    或許是,我在他面前「乖乖牌」了那麼久,忽然有那麼一回,我「活過來了」。

    我從來都沒死過,但在他眼中,大部分時間,大概都「不存在」,又或者說,是「了無生氣」吧。

    中文多麼巧妙。

    不「生氣」,是不是就「了無生氣」了呢?

    我大概是,在滿腔怒火之際,點燃了眼神,自信莫名升起,在那當下宣示了自己的存在吧。那麼招搖地在用言語昭告:「就是我啦。我在這裡。」

    只是,學長這麼一點,反而讓我心頭一縮,回應:「噢?」

    然後,我又做回我的「縮頭烏龜」了。🐢

    #生氣的必要性

    可以迴避的衝突,我還是想迴避。

    即便在大學《心理學概論》中提到衝突的好處,我著實沒有信心,是否可以撐到果實豐收的時候。那過程,光用想的都太可怕了。

    又後來,我在新加坡工作的時候,參加了一項心靈成長線上課。

    每週,引導師會和我連線,去一一解開心裡的枷鎖,傾聽自己內心的真實,並發現自己的陰暗面。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陰暗面」這個詞彙,還有「接受自己的陰暗面」這件事。

    前幾次連線中,某次她提到:「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生氣嗎?」

    我不知道。

    「有些時候,你可以好言好語;可是遇到一些行不通的地方,你如果生氣了,對方才有可能加快動作,或者讓事情有轉變。在那種情況下,你不生氣,別人是不會改變的。」

    在後來因個人因素草草了結的課後,我大概是慢慢瞭解到 —— 我不允許自己憤怒,是多年來糾結的根源。

    #壓抑後的大悟

    認識人類圖,就是上述經歷之後的事了。

    上完課的那年,其實只是多了些知識。我根本不敢相信我是情緒中心有顏色的人。還「親密通道」哩!

    我真不敢相信多年來 #壓抑情緒 可以把自己搞到多麼不成人形。儘管在別人眼裡,那形象並不會不好。

    所以,近來的這三年,有時候我會告訴有基本人類圖知識的友人,我那陣子就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

    最「糟糕」的是,我會開始對我媽發脾氣。

    #對於情緒所產生的情緒

    我和媽媽的相處,向來沈默寡言。

    除了一般的閒聊,許多重要問題我不多言;能順從的,做就是了;不喜歡的,逆來順受,有苦自己吞。若是有委屈自己的待遇,不發怒是最高原則。

    當我開始允許自己發怒時,家人當然最先遭殃。

    我媽是急性子。某次,她按照她的步調要求我必須如何如何,我提高了聲量,表達了我的怒氣:「你怎麼可以這麼突然的要求而不事前說,人家也是有事情要做的啊!」

    她沒說什麼。

    我發完脾氣後,突然意識到:「這是不是不大好?」對媽媽發脾氣,真的OK嗎?

    「有什麼不能好好說的呢?這麼生氣幹嘛?」

    這句話,真的是我人生的常用語。

    有那麼幾次,我覺得愧疚,好像不應該這樣。可是也有這麼幾次,因為這樣的氣憤,我感覺到了自己的「被重視」。

    總算,有那麼幾次,我真正的把自己擺在了第一位。我沒有再讓自己受委屈。我再也沒有獨自舔傷口,或者等別人來給我「秀秀」,可是事後又覺得怎麼那麼無力。

    #從迴避衝突到面對衝突

    在這一切之後,我才發現,大學生涯其實有一件我「沒有迴避衝突」的事。

    某次,我和閨蜜A以及朋友們在校園某處練舞。我其實有點不想練,也不喜歡身上黏噠噠的感覺,於是一直抱怨,希望可以趕快回宿舍。

    閨蜜這時對我發火了:「你以為只有你一個人累、一個人髒嗎?」大罵了幾句後,我也忘了後續如何。只記得,我們有段時間形同陌路,不再說話。

    轉機是,我基於珍惜情誼的出發點,在線上打出自己的心情和說明當時的情況,她也開始回覆我的訊息並訴說她的部分。在一來一往數次後,事情大概也落下帷幕。

    大概又等了幾個月後,我們又重新交流。

    而我可以明顯感覺,我們的關係更好了;當我們經得起情緒浪尖上和衝突的考驗,更多的真心,就不怕無處安放。

    #允許自己的情緒

    我自己的心得是:如果你的情緒中心有定義,對於自身情緒的「接納」,才是從情緒中心獲得能量的關鍵。

    所以,當我是「麻木」的,我會毫無動力可言。

    是哭、是笑、是怒,關乎那體內荷爾蒙的擺盪,是開啟能量活動的機制。

    即便是我的55憂鬱能量,也促使我寫出了很多「為賦新辭強說愁」以及「真情實意動人心」的文章。

    如果你還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還不如先釋放一波,並檢視自己對各種情緒「背後的情緒」,從中理解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才是能讓這個中心好好運作的起點。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人類圖
    #情緒中心
    #情緒中心是察覺中心
    #允許感受
    #推薦李天民的書
    #允許出現願意感受
    #欠了很久的文終於還了

    Photo credit: wallpaperaccess.com

  • 大學生憂鬱量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06 07:00:01
    有 7,926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美國耶魯大學開了一門課程 ,心理學與美好生活,去年開課時高達1182人修課, 創下耶魯300年校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 而且這堂課開放為線上課程時, 也立刻吸引超過全球10萬人上課。這位創下耶魯歷史紀錄的心理學教授Laurie Santos,九月底受雲朗觀光集團之邀到台灣,成為雲朗集團十週年送給台灣的禮物,她也接受<文茜世界周報>的獨家專訪,為什麼快樂的價值,那麼重要!其中桑托斯特別強調,"接觸人群面對面的言談",在快樂養成的過程中格外重要。因為這個世代正在反向而行,藏身於社交網絡 ,卻形成仇恨的死巷,快樂不只是關係個人狀態而已,桑托斯憂心地認為,"一個人快樂與否"更將決定,是否將製造出一個只有自我,處處是高牆的國家和社會。】

    {內文}
    在滿場期待快樂的與會者掌聲中,9月27號,Professor Laurie Santos來到台灣。

    (桑托斯/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她因教授代號Psyc 157的"快樂課"而聲名大噪

    <紐約時報>稱她,創下耶魯317年校史上,單一課程最多人選修的紀錄,<華盛頓郵報>形容她幽默迷人而溫暖,"但她有種能力","用堅實的科學數據和讓你大笑的圖片","單刀直入切開人們的疑惑"。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第一個快樂要訣是我們能掌握快樂的程度,其實超過我們認知心理學家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就曾研究,想探知是否有所謂的"快樂基因",是否"快樂"建立於人類的基因裡,結果研究顯示,"快樂和人類的先天基因有關"完全錯誤,這是個好消息,代表我們能自由的增添快樂,快樂和遺傳或基因無關,我們能採取行動 讓自己更快樂

    "快樂是可以透過學習而獲得的",這恐怕是桑托斯帶來最令人興奮,也最具影響力的訊息。

    (CBS主播)
    桑托斯的課"心理學與美好生活"於(2018年)一月開始,吸引了1/4的耶魯大學生(1182人)修課,成為耶魯300年校史最受歡迎的課程,全球至少有13.8萬人加入了線上課程

    (CBS主播vs.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快樂時刻開始,請教您,快樂的第一步是什麼?我們以為怎麼做就會快樂的直覺,是錯的,因為研究顯示,如果你想快樂,只要"改變心態"

    桑托斯特別接受<文茜世界周報>的獨家專訪。我們請教她一個不容易有答案的問題,"快樂"是什麼?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我希望我們能有一個直接的"快樂量表",像溫度計一樣,可以立刻量出人們的快樂程度,但測量"快樂"需要親自問人們的感受,在我的課堂上,快樂的定義以科學為本,大概分兩部分,一是"你應該快樂,想要快樂"的情感層面,這部分稱為"情緒快樂感",二是所謂的認知層面,像是"你認為你的生活過得如何",據心理學家柳波莫斯基的定義,"快樂"是生活中覺得快樂,這是情緒面,再加上你實際的生活過的愉悅與否

    桑托斯定義快樂是人在情感和認知兩方面都感覺愉悅,但若依此延伸下來,"快樂"恐怕絕非,這個社交網路世代的產物。2017年全美高等教育健康調查顯示,高達61%學生表示他們正經歷"不堪負荷的憂鬱感",創下高等教育學生憂鬱程度的最高紀錄。富比世雜誌報導,"一個朋友都沒有,朋友數零"的美國人數是30年前的3倍。太驚人了嗎?以為這是個在社交媒体上敲敲鍵盤,就快樂的擁有數百個好友的時代嗎?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寂寞感"正在上升,據調查,2/3年輕人表示"多數時候非常寂寞",這令人憂心,因為社交連結(social connection)影響快樂也影響健康,研究指出,寂寞感造成的壞處,和一天抽15支菸的壞處一樣,目前並沒有年輕人寂寞的確切原因,但在美國相關數據卻是越來越糟,我認為在全球也是如此,一項非常驚人的數據是美國目前憂鬱症人數,比10年前多出1倍

    <華盛頓郵報>評論,桑托斯的快樂理論結合了"正向心理學"和"行為改變",於是"快樂課"的第一階段,桑托斯先從<認知>上著手,她以科學調查和統計為本,讓學生看見"其實不會讓我們快樂"的因素。

    (耶魯學生)
    課程一開始,我們就討論什麼不會讓我們開心,有個好工作嗎?有好薪資或是學業成績好嗎?還是長得好看呢?各種類似這種想法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好了,我們要結束這個回合了,究竟什麼能帶來快樂呢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改變從你開始清楚,"其實不會讓你快樂的事"是什麼,"你的感覺哪裡出了錯",問題不是人們不努力讓自己快樂,其實人們很努力,我看到我的學生,課業上非常非常用功,非常在意未來工作如何,但研究顯示,"努力"不會讓自己更快樂,因為時間沒有花在刀口上,例如花在友誼,在睡眠這些事上,因此一旦你了解有科學根據的快樂,你可以立刻改變努力的方向,把時間用在刀口上

    而桑托斯的"快樂"第二階段,從<實踐>著手,桑托斯最特別的是,她認為快樂"不能光說不練",必須更注重"行為的改變"。專訪中桑托斯特別從科學臨床的實驗數據提出五點"非常快樂的人會做的事",強調人們若依此實踐,將訓練大腦"除舊佈新"放掉舊有(會讓自己會走向憂慮)的壞習慣,改為培養新的習慣。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我建議去實踐五件事,一花更多時間在社交上試著去和人談話,即使是和陌生人,二花些時間關心其他的人,例如奉獻給慈善機構 幫助別人,試著別只注意自己多注意別人,三花時間"感恩",例如你寫下一天裡三件感恩的事會讓你非常快樂,四有規律的健康操練,例如運動 睡眠,五有"時間上的富足",你需要一些"空白"的時間,你不能總是行程塞得滿滿的

    換句話說,快樂就是改變大腦的評估和選擇能力,是一種"Rewirement"扭轉過程。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其實這些實踐並不花太多時間,你只需要去"做",例如多操練"學習感恩",只需要你睡前的三分鐘就好,或多"增加社交",只需要你站著等咖啡時,和站在你身旁的人聊天,而非只是低頭滑手機,據調查,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會較快樂,很大的原因是 他們常操練這些事,例如禱告或默想,有空白的時間,多想到別人花時間於慈善,所以我想這些古老的思想家,這麼做是有道理的

    其中桑托斯特別強調,"接觸人群面對面社交的言談",在快樂養成的過程中格外重要,因為這個世代正反向而行的走向,越藏身於社交網絡 卻越形仇恨的死巷,於是不只是關係個人狀態而已,桑托斯憂心地認為,"一個人快樂與否"更將決定,是否將製造出一個只有自我,處處是高牆的國家和社會。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據報導,許多美國人現在甚至不和,不同政黨的人說話,民主黨的人說,他們不認識任何共和黨的人,反之亦然,我想這造成一個現象,社交孤立益發嚴重,我們失去跨黨派對話的能力,因為我們已經不再習於對話,因此有研究顯示,投票行為其實能從人們的快樂感來預測,我認為,若我們處在一個不快樂的社會將無助於改變政治環境,只會產生越來越糟的政治環境

    "快樂"的價值與代價高出我們想像,這是一個能進入人群,把靈魂放低放廣的操練是個人快樂的關鍵能力,也是能否形塑一個快樂社會的關鍵能力。

  • 大學生憂鬱量表 在 運動心理師—謝宇鈞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10 00:10:30
    有 28 人按讚

    少年(女)始終維持著煩惱

    今天心理師到了基隆,協助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的學輔中心老師們進行大一新生的量表評估施測,對我來說,除了這是一個例行性工作外,在預防的角度上,這也是一個必須去執行而且落實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會在2018年9月發表了一篇研究,研究的內容談到了在全球的工業化國家中,1/3以上的大學新生表現出了符合精神診斷的臨床症狀。

    在這份研究中,發現到重度憂鬱是最常見的,再來是廣泛性焦慮。雖然,台灣不在這份研究的採樣國家中,但其顯示的結果卻也代表著,如果台灣往已開發、工業化的國家前進,那麼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就是個不容忽視的議題。

    的確大學新生面臨了很多重的壓力,如果以上班族來比喻,大概就是中年轉職外加還需要外派吧!更不用說還需要擔心感情議題或是家庭問題。然後可能還夾雜了探索未來興趣以及生理的成長。就某種程度來說,說大學新生是個高風險族群實在一點都不為過。

    也因此,落實在這個階段的輔導機制,建構出一個有效、多元的輔導網絡,將會有助於協助這些少年(女)們能夠早日的度過這些灰暗的時期。

    #ipure #fitnessrider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心理師的運動人生 #崇右影藝科技大學 #基隆 #心理健康很重要 #心理健康需要被重視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4e600c87-0ac2-4c56-ac1b-df37225a8809?fbclid=IwAR3PwCDA7ozKYQ84aRQe2pdUmvLTJr_wOozj36_mVOR8kzZB0WAyhzv4AK8

    請支持連署
    我國需要心理健康促進法。
    心理與口腔健康司應正名為心理健康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