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多世代傳遞歷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多世代傳遞歷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多世代傳遞歷程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也是深愛大海的人類嗎?織一片大海-漁網再造設計工作營開催中] . #4天3夜的漁網設計工作營 #超猛師資帶領進入創作的世界 . 你也是熱愛土地的人嗎? 那也許這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親自感受「漁網」的更多可能性, 這次 星濱山-正濱港町藝術共創 帶來的是去年廣受好評的設計工作營, 不僅能接觸漁網...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20的網紅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
「多世代傳遞歷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海苔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徐若瑄VivianHs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Goddess Yoga T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海苔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0 01:00:59
#給對母親又愛又恨的你 今天大家都被母親節的貼文的洗版,我想要分享一個比較不一樣的故事。 . 前幾天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對母親節有一種恐懼。在這個大家都鼓勵回家「孝順」的日子,她特別害怕,因為好像沒有回家,就是不孝順。可是,她心裡面卻很糾結,因為從小母親沒有什麼好話,從「生你不如生一隻狗!」到「早知道...
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4 14:22:20
《同學麥娜絲》黃信堯 ⠀⠀⠀⠀⠀ ⠀⠀⠀ 「也許我這一桿,又沒辦法進球。 就像我的生活,一直在出差錯。 也許我這一生,始終在追逐那顆九號球。 卻忘了,是誰在愛我。 卻忘了,是誰在罩著我。」 ⠀⠀⠀⠀⠀ ⠀⠀⠀ ⠀⠀⠀─ ─〈九號球〉五月天 ⠀⠀⠀⠀⠀ ⠀⠀⠀ 算一算這首歌也走過了十幾度春夏秋冬,初次...
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徐若瑄VivianHs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07 14:04:26
吃月餅慶祝專輯第一名!應該看的出來姊渴望很久了吧?!#吃相零包袱 如果連這吃相你們還會愛我的話,那肯定是,真愛🤣 分享Sony文案: 不敗女神Vivian徐若瑄新歌加精選《I’m V》 實體、數位摘雙料冠軍 空降排行榜第一名 徐若瑄強勢回歸音樂圈 睽違14年專輯銷售開紅盤 網路討論聲量也「不敗」 ...
-
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28 12:09:27【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決之道,相互傾聽、表達、分享與合作的學習歷程,並期望以高中生紀錄高中生的方式,由不同學習背景的青年視角去詮釋科展研究的過程,以及參加科展對他們的意義;同時期望透過這個計畫,讓除了科學領域專長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親近、接觸科展,並以他們的專長參與一年 一度的科學盛會。
影像與科學的碰撞
紀錄片與科展的媒合,能夠幫助不同領域的青少年相互認識理解,並能夠由內部觀點,讓觀眾們更加了解這個世代的孩子們對於科學與世界的探索。
青少年階段正是由內在轉向外在探索的時期,透過紀錄片的學習,幫助孩子們更有系統與方法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也促進孩子們關心身邊的事物。
攝影機可以成為他們的雙眼,透過影像來接觸並觀察世界。讓孩子們學會以影像作為表達工具,不只表達內心的想法,更能透過影像去傳遞思想,並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
這是我們堅持的信念。攝影機是觀察世界的角度,紀錄片是表達想法的工具,但因爲拍攝與觀看的對象都是人,我們希望學員在學習拍攝紀錄片之前,要先學會愛人。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雖然紀錄片傳遞的是作者的思考,但要對拍攝的主題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才可能接近事件的核心,我們希望培養學員對世界的熱情與謙卑,教導學員田野調查的觀念與技巧,讓孩子們更知道該怎麼走向人群與世界。
在多年的紀錄片培訓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年輕創作者們需要的不只是教導,而更是陪伴,在遭遇挫折時有人鼓勵,心中有困惑時有人能夠相互辯證,陪伴是我們對所有學員的承諾,這不只是形式上隨時接電話或隨時協助這種客服式的陪伴,而是與學員們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
本屆學員所追蹤拍攝的科展紀錄片主題範圍多元,十二組作品中,有正在準備報名明年全國科展的團隊、也有落選國際科展的團隊;而記錄到入圍本屆國際科展的作品有五組,其中有四組在國際科展中晉級獲獎,有一組入選國際參賽之資格。同時也有作品記錄了2019年青少年科學獎得主在本屆回來協助評選;也有不少組別紀錄了校園中一直致力於指導科展的老師;此外,更有作品追蹤記錄了從體制外如何以自學的方式學習科學並升學的過程。 -
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28 12:02:42【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影展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決之道,相互傾聽、表達、分享與合作的學習歷程,並期望以高中生紀錄高中生的方式,由不同學習背景的青年視角去詮釋科展研究的過程,以及參加科展對他們的意義;同時期望透過這個計畫,讓除了科學領域專長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親近、接觸科展,並以他們的專長參與一年 一度的科學盛會。
影像與科學的碰撞
紀錄片與科展的媒合,能夠幫助不同領域的青少年相互認識理解,並能夠由內部觀點,讓觀眾們更加了解這個世代的孩子們對於科學與世界的探索。
青少年階段正是由內在轉向外在探索的時期,透過紀錄片的學習,幫助孩子們更有系統與方法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也促進孩子們關心身邊的事物。
攝影機可以成為他們的雙眼,透過影像來接觸並觀察世界。讓孩子們學會以影像作為表達工具,不只表達內心的想法,更能透過影像去傳遞思想,並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
這是我們堅持的信念。攝影機是觀察世界的角度,紀錄片是表達想法的工具,但因爲拍攝與觀看的對象都是人,我們希望學員在學習拍攝紀錄片之前,要先學會愛人。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雖然紀錄片傳遞的是作者的思考,但要對拍攝的主題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才可能接近事件的核心,我們希望培養學員對世界的熱情與謙卑,教導學員田野調查的觀念與技巧,讓孩子們更知道該怎麼走向人群與世界。
在多年的紀錄片培訓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年輕創作者們需要的不只是教導,而更是陪伴,在遭遇挫折時有人鼓勵,心中有困惑時有人能夠相互辯證,陪伴是我們對所有學員的承諾,這不只是形式上隨時接電話或隨時協助這種客服式的陪伴,而是與學員們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
本屆學員所追蹤拍攝的科展紀錄片主題範圍多元,十二組作品中,有正在準備報名明年全國科展的團隊、也有落選國際科展的團隊;而記錄到入圍本屆國際科展的作品有五組,其中有四組在國際科展中晉級獲獎,有一組入選國際參賽之資格。同時也有作品記錄了2019年青少年科學獎得主在本屆回來協助評選;也有不少組別紀錄了校園中一直致力於指導科展的老師;此外,更有作品追蹤記錄了從體制外如何以自學的方式學習科學並升學的過程。 -
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2-17 19:00:06【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三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啊,跟我幾個同樣世代的朋友聊天;我們這一個世代,就是大概四十幾歲的大叔哦!
我們共同都很有感的一件事情,就是喔自己家裡的老人家,自己的爸爸媽媽,已經到了一個很明顯退化。
不管是在生理機能,但是更可怕的叫做他們的智力、他們的認知程度,已經有一個很明顯退化的狀態。
那你知道,生理機能的退化,有時候只要去多做一些陪伴跟輔助就可以了;可是呢大腦認知,可能是老年痴呆呀或等等的,它一旦發生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心理很大的折磨。
但是聊著聊著喔,我們共同的都嘆了一口氣,想說這個部分是我們不可逆的反應,我們一定要去面對;而這一口氣的背後,讓我們最毛骨悚然的是,是自己的退化。
四十幾歲,其實喔,對於自己的腦力、認知,還有思考的靈活度,如果平常沒有保養的話,已經是很有感的,跟以前是不一樣的。可能呢,過去喔的記憶力,跟現在就差了一個等級。
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小心前一天晚上沒睡好的話,到了隔天那簡直跟宿醉沒什麼兩樣,跟以前年輕的時候真的是差蠻多的。
所以呢,聊到了這個話題喔,就讓我想到,其實有很多大腦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到底要怎麼樣保養我們的大腦,讓我們呢到了三、四十歲,我們的腦力可以跟18歲一樣好用?
那我在這邊喔,就跟你分享一些方法,或許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其實腦神經的研究告訴我們,我們人腦組織的厚度,大概在18歲到35歲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只是因為年紀的增長,我們的神經元傳遞的速度,會變得比較弱。所以呢,我們的主觀感受才會有記憶力變差,或是思考變遲頓這樣的一個錯覺。
然而我們的大腦呢,主要的功能有兩個區域;第一個是跟我們的注意力,跟長期記憶有關的,就是「海馬迴」。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我們電腦裡面的CPU、中央處理器。這個把我們的經驗,和學習的所有事物集中打包之後,然後分派在不同的區域去做儲存,這是海馬迴的功能。
而第二個重要的功能,是我們的「前額葉」。前額葉主要是管我們的邏輯思考、理性分析,還有意志力。
所以呢,如果我們能夠透過一些活動,去刺激這兩個區域的神經元,讓他保持活躍跟銳利度;那麼你就會覺得自己的大腦,不管是在18歲還是在4、50歲,都是一樣很好用的。
那到底要怎麼做到呢?其實呢,有三個方法,你倒是可以練習看看。
第一個方法呢,就是在你學習任何東西的之前,或者是之後,進行一些輕度或中度的身體鍛鍊。
其實呢,有很多研究告訴我們,睡眠可以讓我們的記憶力變得更好。
我們在睡眠的快速眼動期,正是同步讓我們把已經學過,或者是記下來的東西,更強化在我們的深處。
然而呢,除了睡眠之外,其實運動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你可以試試看哦,在你學習新資訊的之前或之後,立刻進行輕度到中度的鍛鍊,以我來說的話,我喜歡走路。
所以呢,我常常是在進入一個深刻的研究跟學習之前,我就會去走路;可能走個十五分鐘,走個半小時。
又或者是經過了一個很長時間的專心、投入,不管是在創作,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之後,出去散散步、散散心。
這些肌肉的活動,會促使我們大腦神經的營養分子,叫做「BDNF」,這個部分的增生。
這個部分的增生,其實對我們的意義就是,會讓我們的大腦皮質,能夠更牢固的儲存更多的信息。
所以呢,你可以試試看,在你學習的之前或者是之後,進行輕度到中度的身體活動。
而第二個方法呢,就是減少多媒體之間的切換。
其實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旦你空虛、寂寞、覺得冷,你是不是就會滑滑臉書,或者滑滑youtube,或者是任何你習慣使用的網路服務?
可是呢,大腦神經的研究告訴我們哦,當你頻繁的在各個媒體資源,不管是電視、廣播、電腦、手機螢幕;或者是手機裡面的各個APP不斷的切換。這個過程它會損害你的長期記憶,它會讓你的海馬迴沒辦法正常的運作。
可是你聽到這裡,你想說沒辦法啊,我總不能遺世獨立吧,我總是要跟這個世界接軌吧,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呢,我使用的方法就是哦,我會幫自己安排特定的時間;比如說,我不會無聊就去換手機。
我會給自己一個時間是,我每兩個小時或每一個小時;甚至於有時候如果需要的話,哪怕每半個小時才檢查一次手機;而每一次檢查手機,最多給自己3~5分鐘。
除了在這個規定的時間裡面上網、收郵件,或者是回訊息之外;其他的時間,我幾乎就會讓自己盡可能的,去離開這些多媒體的一個刺激;甚至於,主動的把我的網路關掉。
而第三個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呢?第三個方法,叫做專注於享受。
不管你喜歡戶外活動、聽音樂、畫畫、閱讀,不管是什麼?你可以給自己每天5~10分鐘的時間,去做那些純粹會讓你自己樂在其中的事情,這要刻意安排喔!
我自己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我也常常強調這一點;就是你很多重要的事情,那些對你來說有意義的事情。
你千萬不要存在一種,我知道它很重要,我有空再來做;其實很多人面對閱讀、學外語,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導致他每天都沒做這件事。
所以呢,哪怕你每天只幫自己安排5~10分鐘,夠少、夠短了吧?但是當你刻意安排出來,那個時間就讓自己進入那個狀態,好好的去享受。
因為呢,我們的大腦是這樣哦,當我們放鬆享受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壓力水平就會降低;而壓力水平降低,那些我們大腦的一個分泌物,叫做「皮質醇」,這叫做「壓力荷爾蒙」,它的分泌就會減少。
你的大腦如果長期浸泡在大量的皮質醇裡面,其實不管你的長期記憶、不管你的海馬迴、不管你的額葉,或者是所有大腦的相關功能,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所以呢,當你身心放鬆的時候,皮質醇的分泌就會減少;這個時候也比較容易啓動你的大腦自動清理的功能,讓你的專注力會更好、思緒更清晰。
所以呢,今天談了三個具體的方法,你可以試試看。
第一個,叫做學習前後,進行身體鍛鍊;第二個,減少多媒體之間的切換;第三個,專注於那些會讓你感覺到享受的事物。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你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個實體的活動,就是我們的桌遊【人際維基】的工作坊。
【人際維基】從上市到現在,受到很多單位團體的喜歡,特別是在教育現場老師,或者是一些人資同仁、業務團隊。
因為這些人都告訴我們,要教別人怎麼樣做人、做事,其實好難教,可是能夠透過遊戲,讓人自然而然在裡面有所體會,這是【人際維基】最大的價值。
然而也有很多人跟我們反映哦,就是【人際維基】他可能沒辦法湊出4個人,又或者是他只有一套桌遊;但是他有一大群人,要去讓他們參與、要帶一些活動,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你們的需求我們都聽到了,所以呢,我們設計了一個四個小時的【人際維基工作坊】。透過這個工作坊呢,你可以運用【人際維基】這一套媒材,去設計出專屬於你團隊的活動。
不管是有趣的、好玩的、互動的各方面,我們很用心的提供一個輕薄短小的學習歷程,你只需要花一個下午的時間,你就可以透過這個媒材,去設計出適合你,還有適合你團隊專屬的活動。
我們【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是在我們2020年,也就是明年初的1月18號;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月18號的名額已經倒數了。
所以呢,如果這個時候你連上我們的連結,看到還有名額,請你務必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我很期待你能夠透過這一套媒材,來讓你不管在團隊的帶領、班級的經營,都有更明顯的前進。
詳細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很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跟你談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也是深愛大海的人類嗎?織一片大海-漁網再造設計工作營開催中]
.
#4天3夜的漁網設計工作營
#超猛師資帶領進入創作的世界
.
你也是熱愛土地的人嗎?
那也許這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親自感受「漁網」的更多可能性,
這次 星濱山-正濱港町藝術共創 帶來的是去年廣受好評的設計工作營,
不僅能接觸漁網並且進行創作,
更可以在四天三夜裡用力地參與這座漁港,
除了跟著超棒的老師們討論並且思考自己的創作,
更可以坐船繞行基隆嶼,
美味的海鮮也同時近在咫尺,
讓我們一起再次用漁網,
#激起內心的創作魂吧!
.
--------------------------------------------------
[ 2021漁網再造設計工作營 ]
今年九月,你將跟著編織專長設計師到漁港邊踏查,在創作期間走入正濱漁港,學習職人漁網編織技藝、了解港邊的歷史與人文,感受光陰故事的流動與激盪創作靈感,將各個世代的文化,編織成漁網的N種新可能!
.
#四天三夜工作營,你可以…
學習編織技法 / 創作漁網相關作品 / 與三位設計師交流互動 / 認識地方文史故事 / 參與三府王爺文化季 / 海上遊船 / 品嘗在地原民料理......
.
一針一線,織出港邊的技藝x記憶
.
⚓️ ⚓️ ⚓️
#師資介紹
#個個創作經歷豐富精彩
#王彥臻(拉拉)| 圈在藝起 主理人
臺灣藝術家、教育工作者。
在複合回收材料中探索環境與人文議題,嘗試從材料起源至成品到消耗後的去向,將此歷程消化後創作成作品中的語彙,傳遞友善與思考空間給觀者。
#鍾瓊儀(Eileen)| 糸島織物 mee.textile 主理人
透過纖維的應用與變化,將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材質混搭,跳脫織品原有的質感,表現出無限的可能性, 轉變成各式各樣的物件。
#吳有容 | 嘿 ,你有空嗎 主理人
生於高雄鳳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主修纖維藝術,關注於藝術家與社會,人與山、河、土地間多維度的關係,創作手法多樣。近期以非傳統纖維的編織、染色結合行為與裝置,回應歷史、土地與人。
.
__2021漁網再造設計工作營__
活動時間:2021.09.09(四)-09.12(日)
報名時間:即日起-08.31(日) 23:59 截止
地點:基隆正濱漁港/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適合對象:對工藝、地方、創作有興趣之18歲以上之國內外青年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R1SeAoLtZhPJnuEd9
官網:https://zhengbinart.wixsite.com/design/post/fishingnet-2021
.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
#暑假 #漁網 #編織 #職人 #漁港 #基隆 #正濱漁港 #和平島 #八斗子 #海邊 #星濱山 #永晝海濱美術館 #ZhengBinArt #雨島人推薦
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Goddess Yoga T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外婆過世滿一年的日子,我想跟大家分享最近在陳鈺萍醫師新書「生產,本該無傷」中看到的這段內容,似乎也正映照著我正在努力的,與媽媽、外婆年代那些堅毅而勇敢女性們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妳們,也以此紀念我的外婆 ☺️
=======================
身為女性,過去三千年來,我們的歷史遭到修改、被迫沉默和壓抑,甚至被焚燒殆盡。我們應該要挑戰且質疑一切。我邀請你一起思考,妳曾聽聞的歷史行動背後,究竟藏著甚麼樣的真相?
請你用心傾聽世世代代傳承的創傷與因果循環,它們藏在你的細胞裡,不停地訴說真相。
請你找出內心呼喚的真相。❤️
======================
在過去,「女巫」和「睿智的女人」、「療癒者」,這三個詞是相通的,都能夠描述完全經歷流血歲月的睿智女性。多年來,她經由每一次的生理週期累積的智慧,找到了自己的力量寶座,開始傳遞古代知識。
女巫/巫婆(hag)曾是指「拒絕臣服或服從父權社會要求」的女人。
到了現代社會,雖然巫婆和女巫擁有許多優秀的特質,卻被貶為不受喜愛的角色。因為獨立、意志堅強與驚人的能力,無法吸引歷史上的男性,這正是父權結構社會的精準定義:男性制定規則,女性只能扮演「內斂謙虛」和「消極服從」的角色。
但那些忠於自我、意志堅定、勇敢女人,
她們是真正的狠角色。😎
============================
出自《女巫:療癒世界的傳奇》,Lisa Lister 🌹
#beyourowngoddess #betheinspiration 🦋
#bethechangeyouwant #livethelifeyouwant
#Ibecomethelove #bemindful #befullyyou #soulspeak
多世代傳遞歷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給對母親又愛又恨的你
今天大家都被母親節的貼文的洗版,我想要分享一個比較不一樣的故事。
.
前幾天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對母親節有一種恐懼。在這個大家都鼓勵回家「孝順」的日子,她特別害怕,因為好像沒有回家,就是不孝順。可是,她心裡面卻很糾結,因為從小母親沒有什麼好話,從「生你不如生一隻狗!」到「早知道生的是女兒,當初就應該把妳墮掉」各種充滿毒性的語言,讓她從小就在一個傷心的環境裡,遍體鱗傷地前進。
.
其實,隨著年紀漸漸長大,她終於明白母親講這些話,也是受到世世代代重男輕女的觀念所影響,據說在母親還很小很小的時候,三更半夜就要到田裡面幫忙、還沒小學畢業,就要到工廠做女工,畢業之後,更要「努力工作賺錢給哥哥讀書」,而外婆嘴裡難聽的話,也是一樣一句都沒有少過(這個在家族治療裡面稱作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那個年代的悲傷,她可以理解但無法諒解,畢竟母親那些像是硫酸一般的話語,已經侵蝕了她媽媽之間的聯繫。
.
儘管如此,她還是放不下母親,所以在母親節前幾天跟我說,她想回去看媽媽,但是又好害怕,好害怕只要一見面,不是要酸,就是要錢。最後,她選擇用LinePay包了紅包給媽媽,送上遠端的祝福:「媽,天氣多變,多多保重。」
.
結果母親回了訊息讓她相當意外:「什麼時候回來,讓阿母看看?」
.
她握著手機抱著枕頭,在床鋪上大哭,不確定自己的眼淚是來自於愧疚、恐懼、還是想念。母親在她11歲的時候離家出走、和父親分開,重點是,帶走哥哥。她一直很想問的是,為什麼當初不連她一起帶走?要留她一個人在家裡面承受爸爸發酒瘋一般的脾氣?
.
她不敢問,因為她好害怕好害怕得到「因為我比較愛哥哥。」之類的答案。直到這一次,她終於忍不住問媽媽。她原先以為母親會反駁、辯解,就像一如往常她說話會跳針一樣,沒想到母親只回了8個字:「妹妹,媽媽對不起你。」
.
她眼淚就潰堤了,這句話她等了19年。其實她很清楚母親當時的離開有她的苦衷,只是心中的怨恨還是難以壓抑下來,一直以來她用「絕對不要結婚、絕對不要變成跟母親一樣的人」來做一種自我防衛,但隨著年紀漸漸長大,她看見自己的臉龐、工作、個性,有好多好多和母親相似的地方,包括會不知不覺地替男人擦屁股、委屈在一段又一段被情緒勒索的關係、委屈到一個臨界點之後逃跑等等⋯⋯然後她終於明白,身體裡面,仍然留著母親給她的血液。
.
「那你打算回家嗎?」我問她。
「還是不要好了。」她說,有些愛與關心,其實是來自於距離,當關係糾結的兩個人物理距離越靠近,反而越可能會產生衝突。
.
講雖然是這樣講,但今天早上她跟我說,這是她19年來第一次不用靠安眠藥就睡著。母親的那一句道歉,好像讓她心裡面某一個黑暗的、堅硬的什麼,瓦解了一點點。雖然,只是一點點。
.
我覺得母親跟許多社會上的的角色一樣,都是辛苦的,但也有可能在倉皇辛苦的人生當中,有意無意的傷害了對她來說重要的人。如果你沒有她那麼幸運,等到母親的道歉,該怎麼辦呢?如果你總是因為家人的一些話語,長久以來覺得自己不值得、沒有用、不會被愛,要如何找回自己的安全感呢?
.
前陣子準備課程的時候,我在《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裡面看到的這個很棒的藝術治療的嘗試:去撿一顆石頭,然後把石頭握在手裡。閉上眼睛,用手掌掂一掂石頭的重量,感受它在手心裡面那種安穩、踏實的感覺。你也可以在石頭上面畫上圖案,將你不安的心情呈現在石頭上面,當你每一次握緊你的焦慮跟不安,這個不安也會被你的手掌給緊緊的擁抱著。
.
或許,我們都無法選擇自己的母親;也或許,每一個母親在生命的歷程當中,需要面臨許多兩難的抉擇,很難兼顧每一個人;但我相信,不管你和母親之間有多少難以言喻的情結,都有一種無法被輕易割捨的連結。或許,橫亙在彼此之間的某一些解還沒有瓦解,但隨著時間、隨著生命老化蛻變的歷程,終究有一些事情,我們會慢慢地了解,然後慢慢找到,彼此不互相打擾,卻又對彼此都好的一種剛好。
.
#後記
我很幸運有一個非常愛我的母親,也很感謝她遺傳給我一個聰明的腦袋和帥氣的臉龐(自己說XD,詳參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前幾天帶她去健康檢查,她嘴裡一邊說很貴、叫我不要亂花錢,然後一邊說「這個便當怎麼這麼澎湃?」開心地吃著。可是,當檢查進行到造影的部分,我們去老爸生前住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國泰醫院照超音波的時候,老媽跟我說:「看到這棟建築物還是很難過⋯⋯畢竟,我也照顧他照顧了那麼久⋯⋯」當下其實我也不知道能夠做點什麼,只看到她眼眶紅紅的,逃避依戀如我,覺得彆扭不敢上前給她一個擁抱,只能夠握著她的手。
.
直到昨天,我在 石頭伯 吳佬 (Mr. Artistic Rock)的攤子看到了這一顆漂亮的石頭,我又重新想起了藝術治療的那個方法,所以我決定把它送給我媽當作母親節禮物(上次送花我媽說「華而不實」,這次應該「很石」)。然後我跟她說:「老爸已經不在了,有時候夜裡真的會覺得很心慌、很難過。難過的時候,就握個石頭吧。」
.
我自以為我講得很感性,她應該會很感動,沒想到她跟我說:「你趕快畢業就是我最好的禮物了。」我懷疑指導教授有塞錢給她。
#母親節 #母親 #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