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風力發電廠分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風力發電廠分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風力發電廠分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風力發電廠分布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534的網紅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風機葉片的回收危機 - (1)】 #目前風機葉片難回收 #美國以掩埋堆放為主 台灣開始以風力發電也將進入20年(兩千年初開始規畫第一架商轉陸域風機),風力發電廢棄物的問題也即將浮現,還好台灣投入的不算早,各國基本上已經有些實例可以參考。根據彭博社的估計,在接下來4年中,美國每年約有8,000片風機...

  • 台灣風力發電廠分布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19 08:27:06
    有 341 人按讚

    【風機葉片的回收危機 - (1)】
    #目前風機葉片難回收 #美國以掩埋堆放為主
    台灣開始以風力發電也將進入20年(兩千年初開始規畫第一架商轉陸域風機),風力發電廢棄物的問題也即將浮現,還好台灣投入的不算早,各國基本上已經有些實例可以參考。根據彭博社的估計,在接下來4年中,美國每年約有8,000片風機葉片要報廢,歐洲到2022前每年也有約3,800片,且問題會愈來愈大,因為這些待廢風機多數都在十多年前興建,當時數量還不到現在的五分之一,未來需要處理的葉片會愈來愈多。因此就來稍微介紹一下他國如何處理。

    ◎美國
    先簡介一下美國風機簡史:美國第一座風機於1980年在新罕布什爾州興建,隨後加州在舊金山以東的阿爾塔蒙山口(Altamont Pass)建置了數千台風機,早期的風機效率不佳,但1992年國會通過風電減稅後,製造商投資了更強大的設計,使鋼骨上升260英尺,並以玻璃纖維做為葉片材質。十年後,GE推出業界標準的1.5MW模組,足以靠正常的風量供應1,200戶住戶的用電需求。

    風機在生命週期結束後必須卸除,由於一支風機葉片的長度可以比一架波音747的機翼更長,因此在除役時無法直接搬走,須先以含鑽材質的工業用鋸割斷玻璃纖維,將之裁切成三塊,再綁在大型牽引車上載走。這些卸下的風機葉片無法回收,除了堆放在垃圾掩埋場,幾乎沒有別的方式處理。在美國,它們最後會落腳在少數幾個位在愛荷華州或南達科塔州的空曠掩埋場,埋於地表30英尺以下,但永遠不會被分解,成了名符其實的風機墳場。

    其實一台風機中約85%的組件(鋼骨、銅線、電子設備、齒輪裝置)都可回收或再利用,唯獨葉片的部分仍然無法處理,主因來自它的材質,由於風機的設計須可承受颶風威脅,而使用非常堅固的玻璃纖維做材料,極為不易被壓碎和重製。另外一個原因來自成本:風機葉片的體積很大,有些甚至和一座足球場等長,大型載具一次只能拿走一支葉片,若要長途遷移至回收場,運輸成本實在太高。

    而根據美國的資料顯示,掩埋的成本約為每公噸59美元元,一千根風機葉片根據目前看到的資料掩埋費用約為七十萬美元,相較除役一架風機叫要六十萬美元來說,僅占了其中一小部分。

    而嚴格限制垃圾淹埋物種類的歐盟,會將部分風機葉片拿到水泥工廠的窯爐或發電廠中燃燒,但這些葉片的產能很弱,且能量分布不均勻,燃燒中的玻璃纖維還會排放汙染,因此科學家試圖尋找更好的方法,希望能從玻璃纖維中分離出較小的顆粒。一家新創公司Global Fiberglass Solutions開發了一種將葉片壓解成顆粒與纖維板的技術,分解出來的材質,可以拿來做地板和牆壁的部分原料,且已在全美最大風場、德州的Roscoe風場附近設廠生產樣品,接下來還計畫在愛荷華州設廠。

    在葉片的回收技術成熟之前,市府和民營垃圾掩埋場將處理大部分的風機廢物,美國風能協會認為這是最安全、最便宜的做法,協會表示,不同於其他能源的廢棄物,以掩埋法處理風機葉片是安全的,且僅佔垃圾總量的一小部分,根據電力研究所(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EPRI)的研究,到2050年,所有報廢的葉片僅佔2015年垃圾場總廢棄物的0.015%。

    ▉參考資料
    彭博新聞:https://reurl.cc/Qpzx5o
    重點摘要影片:https://reurl.cc/4gZMMX
    WINDPOWER:https://reurl.cc/NaV9bx

  • 台灣風力發電廠分布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9 08:27:06
    有 341 人按讚


    【風機葉片的回收危機 - (1)】
    #目前風機葉片難回收 #美國以掩埋堆放為主
    台灣開始以風力發電也將進入20年(兩千年初開始規畫第一架商轉陸域風機),風力發電廢棄物的問題也即將浮現,還好台灣投入的不算早,各國基本上已經有些實例可以參考。根據彭博社的估計,在接下來4年中,美國每年約有8,000片風機葉片要報廢,歐洲到2022前每年也有約3,800片,且問題會愈來愈大,因為這些待廢風機多數都在十多年前興建,當時數量還不到現在的五分之一,未來需要處理的葉片會愈來愈多。因此就來稍微介紹一下他國如何處理。

    ◎美國
    先簡介一下美國風機簡史:美國第一座風機於1980年在新罕布什爾州興建,隨後加州在舊金山以東的阿爾塔蒙山口(Altamont Pass)建置了數千台風機,早期的風機效率不佳,但1992年國會通過風電減稅後,製造商投資了更強大的設計,使鋼骨上升260英尺,並以玻璃纖維做為葉片材質。十年後,GE推出業界標準的1.5MW模組,足以靠正常的風量供應1,200戶住戶的用電需求。

    風機在生命週期結束後必須卸除,由於一支風機葉片的長度可以比一架波音747的機翼更長,因此在除役時無法直接搬走,須先以含鑽材質的工業用鋸割斷玻璃纖維,將之裁切成三塊,再綁在大型牽引車上載走。這些卸下的風機葉片無法回收,除了堆放在垃圾掩埋場,幾乎沒有別的方式處理。在美國,它們最後會落腳在少數幾個位在愛荷華州或南達科塔州的空曠掩埋場,埋於地表30英尺以下,但永遠不會被分解,成了名符其實的風機墳場。

    其實一台風機中約85%的組件(鋼骨、銅線、電子設備、齒輪裝置)都可回收或再利用,唯獨葉片的部分仍然無法處理,主因來自它的材質,由於風機的設計須可承受颶風威脅,而使用非常堅固的玻璃纖維做材料,極為不易被壓碎和重製。另外一個原因來自成本:風機葉片的體積很大,有些甚至和一座足球場等長,大型載具一次只能拿走一支葉片,若要長途遷移至回收場,運輸成本實在太高。

    而根據美國的資料顯示,掩埋的成本約為每公噸59美元元,一千根風機葉片根據目前看到的資料掩埋費用約為七十萬美元,相較除役一架風機叫要六十萬美元來說,僅占了其中一小部分。

    而嚴格限制垃圾淹埋物種類的歐盟,會將部分風機葉片拿到水泥工廠的窯爐或發電廠中燃燒,但這些葉片的產能很弱,且能量分布不均勻,燃燒中的玻璃纖維還會排放汙染,因此科學家試圖尋找更好的方法,希望能從玻璃纖維中分離出較小的顆粒。一家新創公司Global Fiberglass Solutions開發了一種將葉片壓解成顆粒與纖維板的技術,分解出來的材質,可以拿來做地板和牆壁的部分原料,且已在全美最大風場、德州的Roscoe風場附近設廠生產樣品,接下來還計畫在愛荷華州設廠。

    在葉片的回收技術成熟之前,市府和民營垃圾掩埋場將處理大部分的風機廢物,美國風能協會認為這是最安全、最便宜的做法,協會表示,不同於其他能源的廢棄物,以掩埋法處理風機葉片是安全的,且僅佔垃圾總量的一小部分,根據電力研究所(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EPRI)的研究,到2050年,所有報廢的葉片僅佔2015年垃圾場總廢棄物的0.015%。

    ▉參考資料
    彭博新聞:https://reurl.cc/Qpzx5o
    重點摘要影片:https://reurl.cc/4gZMMX
    WINDPOWER:https://reurl.cc/NaV9bx

  • 台灣風力發電廠分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7-09 07:00:00
    有 776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能源系列報導

    加拿大杜魯道政府上台之後,正式加入巴黎氣候協定。

    當年加拿大也曾加入了京都議定書,結果最後退出了。這一次,加入了巴黎氣候協定之後,加拿大開始進行對於所有能源政策的重新反省。

    目前加拿大的人均碳排放量,直逼美國。

    加拿大大力開發水力發電,水力發電占整個加拿大的所有發電量64%,減半煤炭發電是此波能源改革的重點,難得的是加拿大本身產煤,卻卻二氧化碳排放有高度地球公民意識。

    加拿大認為使用煤及另一個自產的高污染油砂,是加拿大對地球所做的破壞。煤炭火力發電廠決定把現在占比6.5%要減半只有3%。

    反觀台灣現在煤炭發電廠,在台灣發電比例裡這三年從40%升至50%,而且毫無愧疚,繼續興建煤炭火力發電廠,未來上看發電比60%。這是台灣和全世界,重視全球暖化國家裡頭,相反的道路。

    另外加拿大也推出「排碳稅」,目前排碳稅是6.8歐元,到2020年起要增加至34歐元,逼迫所有的工廠,面對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節能減碳。

    =======================
    如果要替每一個國家塗上顏色,面積最大的色塊不是加拿大,而是俄羅斯,但是如果可以替每個國家,地底下的天然資源塗上不同顏色,那麼加拿大絕對有最華麗豐富的色彩

    (節目旁白:在能源方面加拿大真的是得天獨厚,我們生產大量的能源,不但跨所有提到的類型提及,還要再加上幾種結合起來,我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

    不但天生就是高富帥,而且還是能量飽滿的肌肉男

    (節目旁白:加拿大擁有全世界目前第三大的石油儲量,包含重油和常規石油儲備總量,差不多是1740億桶原有的儲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

    加拿大是世界五大能源生產國之一,也是美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國。因為加拿大的問題
    和所有大富豪的問題一樣,不患寡而患不均,除了石油之外,加拿大也擁有豐富的天然氣

    (節目旁白:它是全世界第三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但是天然氣預計未來將會減產,加拿大境內龐大的頁岩氣儲量,將會逐漸取代天然氣)

    加拿大高達96%的能源總量出口到美國,提供美國市場三分之一的能源需求,但是這個近水樓台的優勢,從美國開始大量開發頁岩油和頁岩氣之後,正在迅速消失

    過於依賴美國出口市場,促使加拿大必須著手進行能源出口多元化,開發新市場是加拿大能源經濟轉型當務之急。

    很難想像,加拿大仍然要花費139億美金進口能源,它既是全球煤炭和石油市場的供應商
    也是大宗客戶。因為加拿大97%的儲油來自油砂,一般煉油廠無法處理加拿大產量最大的油砂

    (節目旁白”油砂需要經過特殊的處理,這個提煉程序比一般石油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所以經濟效益相對較低)

    加拿大近80%的排碳量都來自能源工業,油與砂經過提煉分解之後,會留下大量的瀝青和粘土泥,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這是加拿大紀錄片「洞的故事」(Hole Story )的片段,油砂提煉對環境造成的傷害難以想像)

    油砂提煉的排碳量是一般原油的 3 到 5倍,能源相關工業消耗五分之一的加拿大能源需求總量,只有3600萬人口的加拿大,寒冷的氣候和高水平的生活條件,卻是全球第七大能源消耗國,人均排碳量直逼美國

    (新聞片段:加拿大成為第一個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國家)
    (加拿大的環保署長Peter Kent:加拿大將朝著有法律約束力的減碳協議,讓我們可以繼續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成長)

    所以不難了解,加拿大為了不願支付,達不到減碳標準的巨額罰金,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

    (新聞片段:根據衛報的報導,目前加拿大的排碳量高於「京都議定書」所要求的23%,僅次於美國和澳大利亞,人均排碳量是全世界最糟的污染國之一)

    一直等到2015年10月杜魯多勝選出任總理,加拿大才重新回到COP 21 簽署了巴黎協議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加拿大很樂意在COP 21 扮演一個具有建設性的角色,我們的代表將致力達成一個雄心勃勃的協議)

    加拿大希望藉此抹去,排碳大國和污染土豪的形象,希望能夠在2030年之前,達到減碳30%的目標

    (新聞片段:賈斯丁杜魯多制定了未來的作法,將從2018起徵收每噸加拿大幣10元(6.8歐元)的排碳稅,逐漸增加到2022年每噸加拿大幣50元 相當於34歐元的排碳稅)

    民調顯示雖然有77%的民眾支持減碳,但是隨著各省份不同的天然條件和工業背景,對排碳稅的反應是兩極化的支持或反對

    (節目旁白:正如同人口的分佈,加拿大驚人的天然資源毫不平均地分布在各省份與領土之間,有充分資源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方,偏偏不是那些對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地方)

    魁北克省早在2013年就設定排碳量的上限,安大略省也隨後加入,英屬哥倫比亞省
    則從2008年起開始徵收排碳稅,但是艾伯塔「黑金之省」(Alberta )的周邊四省
    則反對徵收排碳稅,當地省政府和石油公司連袂對聯邦政府施壓,強勢要求擴大興建液化天然氣輸送管和輸油管,促進油砂出口和增加產量,國家能源局預測到2040年,加拿大原油產量將增加56%,液化天然氣的出口量預計成長22%

    (節目旁白:所以我們迫切需要一個以上的客戶,加拿大如何?但我們要怎麼賣給自己?)

    很難想像怎麼賣給自己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簡單來說,如果同樣的石油天然氣可以出口賺兩倍的美金,為什麼要殺價賣給本國同胞

    (節目旁白:我們在這張地圖上,可以看見輸油管從艾伯塔省的省會Edmonton運往美國)

    動之以情全國團結的口號,怎麼比得上大筆誘人的美鈔,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造成國內很大的衝突,於是制定了國內統一油價,內銷與出口的差額部分以出口稅達成平衡,油氣儲量豐沛的加拿大,2015年化石能源的生產比例高達73%。電力結構的分配,各省之間也大不相同,8%的煤炭發電集中在黑金省份地區,只有沒有其它資源的安大略省選擇以核能發電。2017年全國64%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加拿大水電產量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地廣人稀 車大路寬的加拿大,人均電力消耗為全球平均的5倍,甚至超過美國人均消費量的18%

    (魁北克水力發電廠效益管理主任Michele Labrecque:地熱和沼氣發電的限制和風電與太陽能的問題是一樣的,它們目前都比較昂貴)

    水電無疑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再生能源,全國一共有480座水力發電廠,魁北克省是水電工程的先驅

    (魁北克水力發電廠能源生產經理:目前以風力發電的電力成本要比水電昂貴很多,現在的風電每度的成本要超過10分加幣,而且還是風電田區就蓋在用電區旁邊的時候)

    魁北克省南部海灣區的水電,每度電費只要1.5分加幣,加拿大雖然有開發太陽能的空間條件,但是面臨著同樣昂貴的系統整合問題

    (魁北克水力發電廠能源生產經理:例如在安大略省消費者要支付每度44分加幣到80分加幣
    ,來承擔整合光伏電進入電力系統的費用,在德國我們所講的光伏電差不多每度60分加幣
    這讓大舉發展太陽能的國家,要面對電價飆高的狀況)

    擁有蓄水池的水力發電廠,也填補了風電和太陽能靠天吃飯的不穩定性,因此加拿大未來再生能源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的比例維持不變,值得注意的是,原來只有6.5%煤炭比例將會減半,加拿大沒有全國統一的電價,憲法將開發天然資源的權力委託給各省,大多數省份也擁有並經營在地的電力公司,聯邦政府主要負責跨省和國際貿易的監管,以及各種能源規格的標準化。

    全球氣候變遷恐怕不在這兩位好朋友G7的議程裡,高富帥的肌肉男,如果決定要環保減碳
    就像好人好事代表一樣,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功德無量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