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火力發電廠分布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火力發電廠分布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火力發電廠分布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火力發電廠分布圖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病毒、空汙:謠言滿天飛 需要科學治理 彭啟明/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空汙原因,單純歸責於某一單一排放源,恐怕難一窺全貌。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新冠病毒肆虐至今,許多網路謠言透過社群媒體廣傳,病毒好像結合空氣及網路傳播,讓大家恐慌感加重,也造成困擾。 第...

  • 台灣火力發電廠分布圖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25 13:00:33
    有 12 人按讚


    病毒、空汙:謠言滿天飛 需要科學治理

    彭啟明/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空汙原因,單純歸責於某一單一排放源,恐怕難一窺全貌。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新冠病毒肆虐至今,許多網路謠言透過社群媒體廣傳,病毒好像結合空氣及網路傳播,讓大家恐慌感加重,也造成困擾。

    第一個謠言是東北季風情境下常帶來境外空汙,網友從氣流圖中看到台灣的空氣來源或會下雨的對流雲系經過湖北武漢,空氣或雨水會帶來武漢病毒?

    這類訊息經大量傳播,引發恐慌。過去有探討細菌會隨沙塵微粒長距離傳送,但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能證實病毒能適應天氣,傳送到數十到數千公里之外,甚至隨大氣垂直運動到雲雨內,病毒隨著雨水而來。

    第二個謠言是網友從國外氣象網站的東亞空氣汙染分布,發現武漢上空出現驚人濃度的二氧化硫,推測武漢有一萬四千具屍體被焚燒?

    許多開放的空汙分布圖,並非各地實際的空汙數據。燃燒石油及煤炭是排放二氧化硫主因,人體雖含有一些硫化物,但人體燃燒後只會轉化成低濃度二氧化硫,不會是高濃度排放,二氧化硫濃度指標並不適合作為遺體焚化的判斷依據。

    類似的問題也常出現在我們身邊,例如多數人討論空氣汙染,已經簡化到今天是「來自境外的中國大陸空汙,放毒氣害台灣」或是「中火猛燒煤炭造成中部空汙」。

    過去研究上,境外的空氣汙染在全年總累積量,平均約占三成,本地汙染占七成,包含工業、交通源及其他各種來源累積的「共業」各占約三分之一。某些空汙事件中,順著東北風的境外汙染,結合本地占到九成以上貢獻,但多數汙染事件則是本地汙染配合穩定的天氣而累積,天氣扮演關鍵驅動力。

    像這周是典型的「好天氣不見得有好空氣」,穩定的東風到東南風,西半部在背風面很穩定的大氣條件,本地汙染物很難擴散稀釋。如果留意到空汙的濃度變化,可以顯著看到許多工廠、汽機車、生活及農業產生的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結合穩定強烈的太陽光照射下,大氣光化學反應衍生的臭氧及細懸浮微粒,這在中午到傍晚時間特別明顯。

    台灣多數都市都有此類似問題,如果把這空汙單純歸責於某單一排放源,恐怕難窺全貌。以台中火力發電廠為例,根據許多研究成果,電力業占境內汙染的比例不到一成,很多人以為煙囪很高,汙染排放一定很多,但實質上是反而可稀釋更多,不見得影響到當地附近的空氣品質。

    因此解決空汙問題,需要不厭其煩以更透明的方式,從各種汙染物來源、氣象條件、擴散傳送及對能見度與人體的反應與感受著手,尤其縱使把某些汙染源減至零,但生活及交通上的各種排放,或是境外汙染物,仍有可能因為某些氣象條件而惡化,需要有更科學的方案來應變調整,以及同理心的全盤處理才是良方,以簡化的思考面對空汙治理,可能於事無補。

    這次防疫工作,目前台灣受到國際稱道,國人也相當支持,衛福部長陳時中願意化繁為簡以科學治理方式,和大家用資料溝通化解歧異是主要因素,期待面對台灣的空氣汙染也能有位合適的空汙全權指揮官,大家和他一起順時鐘,面對空汙才有解,也才能面對各種似是而非的網路謠言。

  • 台灣火力發電廠分布圖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5-26 08:30:00
    有 170 人按讚


    #以核養綠目標只有一個續用核電
    #不懂就先看完理由書再來跟我吵

    關於以核養綠公投所提能源配比,一直被拿來攻擊說甚麼燃煤四成比政府規劃的三成還高根本就是增煤,這邊一併回應:

    ▌以核養綠從頭到尾都沒有主張的能源配比
    國家能源藍圖能源配比規劃何其困難,在中央更是跨部會跨地方的議題。在人物力拮据的情況下,以核養綠團隊不可能真的去盤點出到底台灣未來能源配比該如何決定,以核養綠公投的目標只有一個,續用沒碳排、沒空汙而且價格相對低的核電。就這樣。配比要如何訂,公投方就是希望可以納入核電之後再做一個通盤性的檢討,要再開能源會議也好、能源轉型白皮書也好,就是讓核電變成一個選項在會議桌上被討論。

    ▍以核養綠根本是增煤?
    不管是1234配比或是235配比,相較於現在已經高達47%左右的燃煤都是減煤,燃煤比例在下降時都會先經過40%,有機會直接變30%以核養綠也樂觀其成(再生能源也是如此)。但有些人如詹十一敗律師會拿台電目前的發電配比(燃煤3X%)來說1234叫增煤,靠,環保署副署長連能源局資料跟台電資料都不會分,難怪官司一直輸...這種都跟風啦...然後這些比較根本就沒有意義,因為以核養綠的目標就是核電續存。而蔡政府的能源配比根本沒有被寫入法律,也無法確定能否達成。

    ▍潔能家園1234到底怎麼出現的
    這是馬政府時期的規劃,這個配比是我們都很熟悉的長輩提的,不僅是考量空污與減碳,也考量了價格成本等因素,所以他提供了這樣一個方案。我第一次看到被拿來攻擊是出現於趙姓研究員的投書,而且投書中還很明確說是參考馬政府規劃。公投中,就因為各種莫名其妙情形開始被攻擊,我個人很傻眼為何廖黃兩人要一直強調什麼先回到平衡狀態這種空泛說詞,這兩人就是顧慮到前面提到的長輩,相當敬重他的意見,才沒有切割這樣的配比,讓志工很辛苦,也導致對方再結合莊學者算出了一個空汙排放係數後,較2025非核規劃增煤的帽子就再也拿不掉。但前提是,他們都認為2025的燃煤三成有辦法可以達成,卻根本不見辦法...

    ▍即便是2025真的1234空污也未必較差
    如果要比排放總量,確實蔡政府提出的235一定會比較乾淨,前提一樣是可以達成的話。但我們在討論空氣汙染議題的時候,並不會只有討論總量,也會討論空污的濃度與分布。如果台灣的燃煤電廠是非常分散的,如北中南各蓋一座,比起超級集中的天然氣發電廠集中在北部,帶來的空氣汙染模式就完全不一樣,這是莊大學者平常那麼愛跑模擬,卻不用跑模擬來顯示1234的空污分布的主要原因。

    ▍支持非核家園為何只有131415同意?
    去年國民黨也有提反空污公投要求每年減少1%火力發電,我完全看不懂覺青不同意這一道題目的原因。目前台灣的火力發電佔比有86%,即使是蔡政府規劃的203050,火力發電是80%,從2019開始到2025一年降1%根本超級剛好,與蔡政府的規畫非常一致,看不懂不同意的點阿。我也不懂為何蔡政府要出來表示反對阿。所以,你們沒有很在意反空汙,就只是想找以核養綠公投查而已,或只是為了反對KMT而反對。

    ▍發展再生能源可減少燃煤?
    這道命題我樂觀其成,目前再生能源很多的德國就是如此,但實質上,比造台電的調度原則有困難,台電目前仍是以經濟調度為優先,也就是燃煤電廠仍扮演其基載角色,再生能源現階段發展起來減少的基本上會是燃油與燃氣兩種所謂火電,除非因為地方生煤管制或是自主降載,才有可能讓燃煤實質減少,當然取而代之的就是天然氣,然後產生另外一種風險就是了(英國短期是以氣代煤)。

    簡而言之,以核養綠公投的理由書裡很清楚的交代公投目的就是續用核電,沒有所謂的1234,我個人也認為短期內要1234有困難,加上空污碳排等考量我個人心中有別的配比,但一樣,提出一個配比需要連動非常多的東西,例如天然氣接收站的議題,都需要再仰賴政府提供平台或是與公投方共同合作。

    最後,台灣淪落成目前這樣滿可憐的,別的國家的能源目標都可以是2030,2040乃至2050的長遠規劃,方便與永續發展或是氣候目標對照比擬。我們卻要卡在2025裹足不前。

    ******************************************************
    請大家務必在五月底以前,把所有的連署書寄回萬華總部!

    ⚡️重啟核四公投連署書(請雙面列印)
    https://tinyurl.com/y445gkxw

    108-49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05號26樓之2
    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 黃士修 先生收

    ✅現在就加以核養綠小幫手LINE好友
    https://line.me/R/ti/p/%40yyy2460i

  • 台灣火力發電廠分布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09 07:00:00
    有 776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能源系列報導

    加拿大杜魯道政府上台之後,正式加入巴黎氣候協定。

    當年加拿大也曾加入了京都議定書,結果最後退出了。這一次,加入了巴黎氣候協定之後,加拿大開始進行對於所有能源政策的重新反省。

    目前加拿大的人均碳排放量,直逼美國。

    加拿大大力開發水力發電,水力發電占整個加拿大的所有發電量64%,減半煤炭發電是此波能源改革的重點,難得的是加拿大本身產煤,卻卻二氧化碳排放有高度地球公民意識。

    加拿大認為使用煤及另一個自產的高污染油砂,是加拿大對地球所做的破壞。煤炭火力發電廠決定把現在占比6.5%要減半只有3%。

    反觀台灣現在煤炭發電廠,在台灣發電比例裡這三年從40%升至50%,而且毫無愧疚,繼續興建煤炭火力發電廠,未來上看發電比60%。這是台灣和全世界,重視全球暖化國家裡頭,相反的道路。

    另外加拿大也推出「排碳稅」,目前排碳稅是6.8歐元,到2020年起要增加至34歐元,逼迫所有的工廠,面對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節能減碳。

    =======================
    如果要替每一個國家塗上顏色,面積最大的色塊不是加拿大,而是俄羅斯,但是如果可以替每個國家,地底下的天然資源塗上不同顏色,那麼加拿大絕對有最華麗豐富的色彩

    (節目旁白:在能源方面加拿大真的是得天獨厚,我們生產大量的能源,不但跨所有提到的類型提及,還要再加上幾種結合起來,我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

    不但天生就是高富帥,而且還是能量飽滿的肌肉男

    (節目旁白:加拿大擁有全世界目前第三大的石油儲量,包含重油和常規石油儲備總量,差不多是1740億桶原有的儲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

    加拿大是世界五大能源生產國之一,也是美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國。因為加拿大的問題
    和所有大富豪的問題一樣,不患寡而患不均,除了石油之外,加拿大也擁有豐富的天然氣

    (節目旁白:它是全世界第三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但是天然氣預計未來將會減產,加拿大境內龐大的頁岩氣儲量,將會逐漸取代天然氣)

    加拿大高達96%的能源總量出口到美國,提供美國市場三分之一的能源需求,但是這個近水樓台的優勢,從美國開始大量開發頁岩油和頁岩氣之後,正在迅速消失

    過於依賴美國出口市場,促使加拿大必須著手進行能源出口多元化,開發新市場是加拿大能源經濟轉型當務之急。

    很難想像,加拿大仍然要花費139億美金進口能源,它既是全球煤炭和石油市場的供應商
    也是大宗客戶。因為加拿大97%的儲油來自油砂,一般煉油廠無法處理加拿大產量最大的油砂

    (節目旁白”油砂需要經過特殊的處理,這個提煉程序比一般石油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所以經濟效益相對較低)

    加拿大近80%的排碳量都來自能源工業,油與砂經過提煉分解之後,會留下大量的瀝青和粘土泥,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這是加拿大紀錄片「洞的故事」(Hole Story )的片段,油砂提煉對環境造成的傷害難以想像)

    油砂提煉的排碳量是一般原油的 3 到 5倍,能源相關工業消耗五分之一的加拿大能源需求總量,只有3600萬人口的加拿大,寒冷的氣候和高水平的生活條件,卻是全球第七大能源消耗國,人均排碳量直逼美國

    (新聞片段:加拿大成為第一個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國家)
    (加拿大的環保署長Peter Kent:加拿大將朝著有法律約束力的減碳協議,讓我們可以繼續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成長)

    所以不難了解,加拿大為了不願支付,達不到減碳標準的巨額罰金,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

    (新聞片段:根據衛報的報導,目前加拿大的排碳量高於「京都議定書」所要求的23%,僅次於美國和澳大利亞,人均排碳量是全世界最糟的污染國之一)

    一直等到2015年10月杜魯多勝選出任總理,加拿大才重新回到COP 21 簽署了巴黎協議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加拿大很樂意在COP 21 扮演一個具有建設性的角色,我們的代表將致力達成一個雄心勃勃的協議)

    加拿大希望藉此抹去,排碳大國和污染土豪的形象,希望能夠在2030年之前,達到減碳30%的目標

    (新聞片段:賈斯丁杜魯多制定了未來的作法,將從2018起徵收每噸加拿大幣10元(6.8歐元)的排碳稅,逐漸增加到2022年每噸加拿大幣50元 相當於34歐元的排碳稅)

    民調顯示雖然有77%的民眾支持減碳,但是隨著各省份不同的天然條件和工業背景,對排碳稅的反應是兩極化的支持或反對

    (節目旁白:正如同人口的分佈,加拿大驚人的天然資源毫不平均地分布在各省份與領土之間,有充分資源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方,偏偏不是那些對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地方)

    魁北克省早在2013年就設定排碳量的上限,安大略省也隨後加入,英屬哥倫比亞省
    則從2008年起開始徵收排碳稅,但是艾伯塔「黑金之省」(Alberta )的周邊四省
    則反對徵收排碳稅,當地省政府和石油公司連袂對聯邦政府施壓,強勢要求擴大興建液化天然氣輸送管和輸油管,促進油砂出口和增加產量,國家能源局預測到2040年,加拿大原油產量將增加56%,液化天然氣的出口量預計成長22%

    (節目旁白:所以我們迫切需要一個以上的客戶,加拿大如何?但我們要怎麼賣給自己?)

    很難想像怎麼賣給自己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簡單來說,如果同樣的石油天然氣可以出口賺兩倍的美金,為什麼要殺價賣給本國同胞

    (節目旁白:我們在這張地圖上,可以看見輸油管從艾伯塔省的省會Edmonton運往美國)

    動之以情全國團結的口號,怎麼比得上大筆誘人的美鈔,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造成國內很大的衝突,於是制定了國內統一油價,內銷與出口的差額部分以出口稅達成平衡,油氣儲量豐沛的加拿大,2015年化石能源的生產比例高達73%。電力結構的分配,各省之間也大不相同,8%的煤炭發電集中在黑金省份地區,只有沒有其它資源的安大略省選擇以核能發電。2017年全國64%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加拿大水電產量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地廣人稀 車大路寬的加拿大,人均電力消耗為全球平均的5倍,甚至超過美國人均消費量的18%

    (魁北克水力發電廠效益管理主任Michele Labrecque:地熱和沼氣發電的限制和風電與太陽能的問題是一樣的,它們目前都比較昂貴)

    水電無疑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再生能源,全國一共有480座水力發電廠,魁北克省是水電工程的先驅

    (魁北克水力發電廠能源生產經理:目前以風力發電的電力成本要比水電昂貴很多,現在的風電每度的成本要超過10分加幣,而且還是風電田區就蓋在用電區旁邊的時候)

    魁北克省南部海灣區的水電,每度電費只要1.5分加幣,加拿大雖然有開發太陽能的空間條件,但是面臨著同樣昂貴的系統整合問題

    (魁北克水力發電廠能源生產經理:例如在安大略省消費者要支付每度44分加幣到80分加幣
    ,來承擔整合光伏電進入電力系統的費用,在德國我們所講的光伏電差不多每度60分加幣
    這讓大舉發展太陽能的國家,要面對電價飆高的狀況)

    擁有蓄水池的水力發電廠,也填補了風電和太陽能靠天吃飯的不穩定性,因此加拿大未來再生能源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的比例維持不變,值得注意的是,原來只有6.5%煤炭比例將會減半,加拿大沒有全國統一的電價,憲法將開發天然資源的權力委託給各省,大多數省份也擁有並經營在地的電力公司,聯邦政府主要負責跨省和國際貿易的監管,以及各種能源規格的標準化。

    全球氣候變遷恐怕不在這兩位好朋友G7的議程裡,高富帥的肌肉男,如果決定要環保減碳
    就像好人好事代表一樣,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