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開放大陸探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開放大陸探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開放大陸探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808的網紅陳儀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參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有感》 四月七日(農曆三月初三)儀君至河南省新鄭市參加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當然,在台灣會有些朋友認為這是大陸所謂的「統戰伎倆」。但,跳脫我們看膩了的狹隘思維,這趟旅程,儀君有些看法想與市民朋友一同分享。 曾幾何時,說自己是炎黃子孫成了種政治不正確;學術界甚至有學者以偽科學的方...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4的網紅義起幸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4:47:52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中國人是不是外國人 1992 年的今天,立法院三讀通過俗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處理開放探親後臺灣與中國雙方人民往來之間所衍生的法律問題。 - 🇹🇼🇨🇳 兩岸條例 1990 年代以後,台灣和中國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但在憲法架構下,中國是不是...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 在 臧芮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22:28:46

昨天去看了【寶島一村】 是一部紅了10年的經典大戲, 坐在第一排, 清楚的看到所有演員的表情和一舉一動, 人物表演、場景擺設,牽動著我的情緒~ 身為跟著從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的軍人孫子, 舞台上的場景和故事內容, 都像是曾經爺爺對我們訴說的故事, 那時~他們多想回家到接受事情到定居在台灣結婚生子~舞台...

  •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 在 陳儀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12 04:21:25
    有 260 人按讚

    《參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有感》
    四月七日(農曆三月初三)儀君至河南省新鄭市參加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當然,在台灣會有些朋友認為這是大陸所謂的「統戰伎倆」。但,跳脫我們看膩了的狹隘思維,這趟旅程,儀君有些看法想與市民朋友一同分享。

    曾幾何時,說自己是炎黃子孫成了種政治不正確;學術界甚至有學者以偽科學的方式,硬是要把佔台灣人口多數的漢人血統掰成所謂的南島血緣,且用以作為特定政治立場的選舉本。可是,從語言、文字到習俗,台灣事實上就是保存了中華文化最寶貴的資產,而這不僅是故宮的重寶,更有儒家思想的精神。
    過去,兩岸自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展開交流後,這方面的文化資產,讓經歷文革的大陸很是羨慕。一直到近來在經濟發展有所成績後,他們也日益重視這些精神層面的追求。

    在這個共同的基礎上,兩岸其實真是可以好好的往來。近來九二共識被民進黨刻意與一國兩制連結,但事實上,如果回到「文化」層面,共識確實可以存在,只是一中怎麼表達的問題。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類似於今日的局面也所在多有。過去只能以武力解決,但如今我們還要如此嗎?兩岸在民國38年後的分治是延續至今的事實,但在世局變化越益快速的廿一世紀,同屬中華民族的我們難道無法透過商議、談判找出相對完善的解決之道?

    回到政治工作者的立場,作為旁觀者,儀君更是有所感觸。中國共產黨在政治制度上或許專制,但改革開放之後讓14億人遞次脫貧,在人類歷史上也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成就。當然,由於人口龐大,一定也還有不少人的生計與問題有待解決。但,作為執政者,先顧好人民的溫飽,不正是從政的初心嗎?我們的大官會認為求溫飽與豬狗無異,而人家的官員卻把求人民溫飽當成第一要務,這種差異真的會讓我們本來對民主的自豪產生氣餒之感。

    從中華文化的發源地看看自己,儀君認為,認真地面對大陸,其實是台灣最重要的功課之一。而在共同基礎上,去解決相異的問題,更是我們必須走的道路。

  •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 在 台東製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8-30 20:00:02
    有 152 人按讚

    【365日計劃】 No.241 #台東生活

    許多人告訴我們,遷移到台東的第一代移民,心裡真正的歸屬總還是那處曾經記憶裡長大的遠方。

    一碗大陸婆婆的 #山西麵食,訴說的是杏花婆婆二十多年來想念家鄉的酸甜苦辣。

    一如山西以麵為主的飲食文化,有咬勁的手工麵條是店內的識別,酸、辣、油更是絕對離不開的滋味;婆婆結合了池上的米,製作出特殊的米麵條,更將口味調整出適合台灣人的山西味,這間位於熱鬧中山路上的小店,用難得的異鄉滋味,吸引來往旅人的目光,成為池上的人氣名店。

    浮著一層紅油的招牌 #大盤雞麵,乍看下那股紅令人神經不禁緊繃,但一入口,大塊的雞肉和鬆軟馬鈴薯柔和了辣的刺激,很是順口呢!

    配上醋拌高麗菜、酥肉、青菜、燉蛋,都有一點與眾不同的驚喜;一塊以糯米、紅棗、白糖層層疊疊做成的山西傳統甜點—晉糕,有點像是阿嬤常做的甜米糕卻又在咀嚼中飄出一絲酒香,層次很是豐富。

    婆婆臉上總是帶著親切的笑容,耐心地向客人介紹著每一道自豪的料理,很難想像她得跟著大時代走過了國共之戰、走過了台灣開放大陸探親、走過了離鄉的不適應、也走過了落地生根的堅強,我們和遠道而來的食客們一起在小店裡,吃著婆婆的家鄉味,恩,這碗麵好像變得珍貴許多。

    --------------------
    #大陸婆婆麵食館
    位置:台東縣池上鄉慶福路27號
    電話:089-862-970
    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0:00(周一、周二公休)

    #台東製造 #地方生活 #365日

  •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28 19:01:56
    有 259 人按讚

    這是今年1月1日,針對「1219綠色恐怖事件」,大陸東南衛視首席記者葉青林專訪我和林明正的專題節目。此前沒多久,他才專訪帶過無數老兵骨灰回家的高秉涵爺爺,紀念台灣開放大陸探親三十年。一個月後,他又專訪了深綠家庭出身的黃智賢,談她為何堅持「我是中國人」,主張台灣應儘快和大陸和談國家統一。今年農曆過年,我和家人在台南老家,每晚都從網上看了他好幾集的《台灣新聞臉》節目。

    大家共同的感嘆是,葉青林報導的這些人、這些事,無一不是台灣人、台灣事,包含「台海抗日記憶」專題,介紹姜紹祖、吳湯興、蕭光明......,都是台灣重要的歷史記錄。最近,葉青林更在台灣人熟悉的YouTube, Facebook開闢《葉班長說台灣》節目,讓更多台灣人看得到他的報導。然而,這些台灣人、台灣事,我們在看似這麼多台的台灣媒體上卻從來看不到,隨著葉青林如今被「綠色恐怖」禁止來台,未來要聽到這些台灣的真相,恐怕是更加困難。

    陸委會禁止葉青林入台的理由,叫作「不能容許陸媒製造假新聞」。明眼人一看就知,指的是葉青林年初時親赴花蓮地震災區,揭穿日本「救難隊」根本不進入災區搜救的真相。但內幕似乎不只如此,葉青林昨在網上批露,台灣朋友私下瞭解,陸委會用的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72條,指葉青林已對臺灣所謂的「國安」產生威脅!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72條?我打破砂鍋問到底,特別找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72條,全文是「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為臺灣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之成員或擔任其任何職務。」、「前項許可辦法,由有關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奇怪了?葉青林有擔任臺灣地區任何組織的成員或職務嗎?難道今年新春時新黨請了葉青林來參加新黨春酒餐會,葉青林就被新黨「吸收」了嗎?

    關鍵就在「前項許可辦法,由有關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這句話,主管機關明為陸委會,幕後當然是蔡英文及其黨政「高層」們!葉青林威脅「國安」,其實是他洩漏了台獨工作者的兩大「機密」:第一,他竟然洩漏了日本人不願為台灣人冒險犧牲的真相,摧毀了台獨工作者一再編織的「台日命運共同體」、「台日是夫妻,一起哭一起笑」的騙局;第二,他幾次專訪黃智賢、王炳忠、林明正、侯漢廷,又「起底」台灣名嘴拿錢罵人的真相,讓大家知道臺灣原來有統派,而且還是年輕人、本省人,這是台獨工作者最不能忍受的!

    猶記今年新春,我們在新黨春酒會上,聽青林哥提到要回大陸一趟,幾個月後會再來台,當時我們還多嘴開玩笑說了一句:「你確定你還能來嗎?」沒想到竟一語成讖!如今葉青林大哥無法入台,我們也不被允許赴陸,短時間恐怕難以相見了!

    台灣人實在應好好想想,大家引以為傲所謂台灣的「新聞自由」,看起來確實是記者、頻道一堆,但那麼多台灣媒體在花蓮災區現場,為何沒人能夠報導所謂「日本救援」的真相?葉青林的「台灣新聞臉」節目,專訪帶老兵骨灰回家的高秉涵爺爺,拆穿台灣名嘴謊言,挖掘深綠家庭出身的黃智賢為何會主張和平統一,這些都是台灣人台灣事,為什麼台灣那麼多家媒體卻都看不到呢?

  •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2:28:15

    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兄弟姐妹感情卻是彌足珍貴。
    民國三十八年擔任醫護女兵和父親相識結褵,民國四十四年隨著父親帶著一歲女娃(大姊)跟著部隊,自浙江大陳島撤退來台,到了台灣先落腳於高雄美濃,寄住在簡陋的活動中心角落,生活非常的克難,慶幸的是再獲一女(二姊),因為一份軍餉無法養活全家,母親忍痛將大姊二姊分別寄養在兩位叔叔伯伯家,母親隻身到台北,為台灣有錢人家幫傭,數年後全家又再隨部隊遷移,落腳在澎湖縣西嶼鄉,再得三姊四姊五姊和么兒明義。
    父親在澎湖服役於反共救國軍海上大隊,當時軍人眷屬生活極為困苦,為了填飽一家六個小孩的肚子,母親領著大姐四處撿拾地瓜、落花生帶回家補充糧食,為了改善生活在家圈養小豬二隻,大姊每天去軍中收集廚餘,挑回家中飼養小豬,把豬養大後賣掉變現貼補家用,後來父親又調回台灣到三重衛生大隊服務( 清潔隊 ),母親帶著我們一家大小住在三重正義南路垃圾回收場旁的「違章建築」,每天去垃圾場做回收分類賺一點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有一年垃圾場發生大火,燒掉了我們遮風避雨的「房子」,那年爸爸決定退伍並簽約遠洋商船出海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媽媽決定搬家到五股鄉貿商眷村租屋,為了讓孩子可以上學讀書。
    母親一人養活五個小孩吃穿讀書,省吃儉用在家中做聖誕燈手工,所幸父親軍中老友幫忙,介紹到某校長家幫傭又到泰山高中當工友,母親看不懂字但能分辨公文,還會分類印刷考卷,學校任何雜務工作她都使命必達,62歲屆齡時必須辦理退休,校長、主任、老師、職員都捨不得最和藹可親的「陳媽」退休,時至今日母親在學校的待人處事、工作態度都還在老同事口中傳頌。
    為了陳家,奉獻一生青春歲月,吃盡千苦萬難,韌命的無怨無悔,教養五女一子,雖未要孩子追求「求功成名就」,但母親以言行身教,引導子女們崇禮尚義、教忠教孝;有段時光母親嘴巴不說但對於分離近四十年未見的大陸親人,思念溢於言表,在政府開放兩岸探親之際,民國七十九年由明義陪伴父母兩老返鄉探親,從浙江寧波機場回家途中,翻山越嶺舟車勞頓,折騰近20個小時才找到兒時老家,父親見其家鄉親人,矜持依舊但仍是濕透眼眶,母親回到石浦老家見到兄弟姊姊,緊緊相擁泣不成聲,好似幾十年來所受的苦難,回到「娘家」,情緒徹底的崩潰渲洩,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命運的無奈。
    來到寶島台灣,不論何人何時何地,她總是笑臉迎人,真誠親切,從一個道地外省婆變成安身立命,說著流利台語的台灣媽媽,每天早上5點就到後山走路運動,天光微亮就到土地公廟,誠心上香、奉茶、擦桌、掃地,三十年如一日,媽媽燒香拜佛從不求榮華富貴,只跪祈子孫平安。
    媽媽的好人緣是鄉里鄰居公認,也是明義每次選舉的最佳助選員,幾次選舉她瞞著大家,自己默默背著文宣走到泰山市場沿路發送,見人就說這是我兒子「陳明義」他在選舉,請你幫幫忙投他一票,偶有反對者直言不支持,她臉上流著汗、心裡淌著血,仍然彎腰鞠躬禮貌謝謝,這是娘親疼子,母儀天下!
    103年明義参選議員連任失敗,一段剪輯不實的影片形塑她的兒子是惡行惡狀欺負清潔隊的政客,透過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刻意傳播,明義以五票之差落選。這對媽媽的精神及健康無疑是一個嚴重打擊,雖然她知道兒子是因為擋下五股「設置火葬場、殯儀館」,被反撲攻擊而落選,但她無能為力,許多左鄰右舍、爬山拜拜的老朋友,都給予最大的安慰和鼓勵,媽媽卻還是因此淡出人群、沉默寡言。
    104年明義依舊如常每日到服務處上班,但母子間相處卻有變化,常常相對無語, 她怕我難過,我怕她傷心,這一年,我第一次有時間為自己媽媽過母親節,親自為她別上胸花,但我知道這是媽媽一輩子最心痛的母親節。
    105年5月,我遞補回議會再任議員,107年5月媽媽當選新北市模範母親,在公所的表揚會上我跪著奉茶,在市府的表揚會上朱市長頒證,全家人一同獻花,媽媽露出了好久不見的溫馨笑容,這份榮耀她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往後幾年媽媽少有出門,我每天都是早上告知「出門上班了」,晚上回到家她幾乎都已就寢入睡,這段時間媽媽眼睛越來越差,身體也日漸消瘦,精神偶有失憶,除了牙齒不好還算健康,但我已深刻體會到「 父母在不遠遊」的意義。
    110年7月14日傍晚時分,我摯愛的母親無病無痛在家人子孫陪伴身邊下辭世,走完了辛苦坎坷的一生,看著安祥的遺容雖然不捨,但也慶幸媽媽修得善終,願媽媽一路好走,隨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的媽媽,全世界最偉大的母親!

  •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30 23:30:42

    【完整版上集】https://youtu.be/7_0_NAD6hGM
    【完整版中集】https://youtu.be/7Hd_8RKbRGY
    【完整版下集】https://youtu.be/FoyRM5-bY4k
    【李登輝逝世 少康戰情室特別報導】https://youtu.be/spU167nyma0

    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少康看藍營改革➔https://bit.ly/2tYPaU8

    少康戰情室精彩回顧➔https://bit.ly/37il9w0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鎖定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0-17 17:29:24

    昨天 (1016 )播出的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中一段我的發言,正好回應這幾天兩岸網友對我的一些指教。

    主要是關於我周日睡前一篇憑弔陽明書屋的散文,這篇文章,引發我臉書、微博兩邊網友不同的反應。臉書支持我的朋友,普遍頗有感觸,感嘆時移世易,惆悵不已。微博則有關注我很久的粉絲,認為我難捨民國情結,充滿孤臣孽子之情,對我有些失望。

    不可否認,我對「中華民國」當然有感情,她也曾是台灣島上、乃至海內外不少中華兒女的精神依歸。國中的我,在學校門口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被吹倒,會急忙上前將國旗扶正,深怕這面旗幟遭受一絲塵土或摧折。年少的時光裡,每年十月一到,便會引頸期盼雙十節到來,還記得有回眼鏡斷了,深怕來不及在十月十日前修好,錯過總統府前的國慶轉播,心急如焚!

    然而,當我看見陳水扁主持下的國慶大會,沒有「中華」,沒有那些緬懷先烈的愛國歌曲,取而代之的是「愛台灣」、「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口號,我知道這已不再是我熱愛的「中華民國」。馬英九代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任內遇上2011年中華民國百年國慶,但相關的慶典、晚會、影片及文告,卻都避談中華民國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及擔當。那年以後,我就已經看清,中華民國國魂離散,名存實亡;就算魂歸來兮,這具軀殼也已經腐爛,惟有投胎轉世,「中華民國」或可另獲新生。

    對我而言,中華民國代表的是百年前先烈先賢對「新中國」的期望,是鴉片戰爭以來仁人志士振興中華的理想,其實也就是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在我心裡,中華民國從來不等於國民黨。至少從我懂事以來的國民黨,就從來不曾喚起我的熱情,更沒有資格代表中華民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參政以後,我開始理解很多人仍然非常看重國民黨,或對仍具龐大組織的國民黨懷抱幻想,或依戀國民黨表面的圖騰,乃至不談實質的路線,只沉迷於「黨國」的符號。

    對新黨郁慕明主席和國民黨洪秀柱前主席而言,他們代表了至今仍堅持原來國民黨精神的前輩,期盼中華民國肩負起振興中華的責任。但時不我與,一個不談辛亥、不談抗戰的「中華民國」,實際上只是一個割據台灣的小朝廷,甚至幫助美日阻礙中華民族的崛起,徹底淪為台獨「借殼」的遮羞布。郁主席因此感嘆:「中華民國亡國了!」許多老一輩的深藍同志聽了,哭著說難以接受,郁主席安慰他們:「那就讓我們我們努力接回蔣經國留下的中華民國,走完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後未竟的志業,和大陸和平談判,共謀統一。」

    坦率地說,在我出生四個月後,經國先生便撒手人寰。我對蔣經國時代的「中華民國」沒有半點印象,卻見證了兩岸交流三十年的成果,而我也同時滿三十歲。相反地,洪秀柱出生的1948年,則是國共內戰、兩岸分治的開始。我至今仍記得,她在今年海峽論壇上,想起自己為黨國奉獻大半生,為了幫台灣謀出路而提出「一中同表」,卻受盡黨內同志嘲諷,乃引用「寧為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南宋詩句自況。對我而言,我沒有黨國情結,甚至也已放下「中華民國」情結,因為我們是兩岸交流的新世代,我們不必為黨國「抱香死」,我們該擁抱的是美好的未來。

    重遊陽明書屋,回憶九年前初遊時的情景,當時馬英九當選後的蓬勃氣象,原來只是迴光返照。追憶「故國」,同時也坦然面對那已成過去,因為朝代興替只是過客,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誰也擋不住時代的潮流,但願有識之士鑑往知來,莫再重蹈黨國墮落的覆轍!

    我仍尊重那些對故國難捨情懷的老同志,更要向那些放不下故國的年輕同志喊話,與你們互勉!大家稱自己是孤臣孽子,孟子則以「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來形容孤臣孽子的特質。我們身在此一時代的台灣,難免有孤臣孽子的憂患之情,但一旦通達事理,必能再上一層,超脫中華民國的孤臣孽子,成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忠臣。今天我們身處台島,正如「冬來嶺上一枝梅」,葉落枯枝,孤獨地吐露幽香,卻始終傲立風雪,一旦陽春消息近,猶然還我作花魁!

    ===========
    (分享一段臉書網友楊雅晴的留言,講得很好!)
    逝者已矣,朝代的興亡本是常態,在歲月的河流理更是微不足道。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免有惘然的感觸。
    期許「中華民族」派越來越多……

    ●2017/10/16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全集─新黨青年軍的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9XGJvRpWY

    ●雙十前夕重訪陽明書屋 憑弔故國、故人、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posts/1948469638710250
    ===========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