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55 #側寫陳宇
⠀
今年上半年到宜蘭南澳跑了趟和原住民議題相關的田野,其中有幸訪問到昨日頒發的金鐘55 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得主——陳宇(Buya)。
⠀
陳宇是泰雅族,南澳碧候人,族名Buya,曾經主演電影《只要我長大》,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更拿下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獎。
⠀
今年他以...
#金鐘55 #側寫陳宇
⠀
今年上半年到宜蘭南澳跑了趟和原住民議題相關的田野,其中有幸訪問到昨日頒發的金鐘55 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得主——陳宇(Buya)。
⠀
陳宇是泰雅族,南澳碧候人,族名Buya,曾經主演電影《只要我長大》,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更拿下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獎。
⠀
今年他以原民台 kakudan《時光機》節目的主持身分,和鍾家駿(Pagnoyod)一同獲得金鐘兒少節目主持人獎。昨天金鐘晚會,他和夥伴一同穿著自己的各自的族服登台領獎致詞。
⠀
身為達悟族人的鍾家駿身穿男性族服領獎,欲以達悟族慶典服飾禮讚金鐘,並說「在這裡,我很驕傲也很高興可以穿上我自己的族服,」卻被某些媒體以「屁股蛋整顆露出」等字眼下標。
⠀
這種用語無疑是以漢人文化為本位,用有色眼光看待其他族群的歧視。在一整場的西裝、領結、長禮服之外,為什麼穿著自己族群的慶典服飾,就等同不神聖呢?
⠀
恥感並不基於服飾本身的裸露程度上,而是建立於外在向個體注目的眼光之中,所以該自問的並非「為甚麼能?」應該是「甚麼令他不能?」是啊,是甚麼原因讓人下意識以輕蔑的態度評斷呢?
⠀
再回到陳宇本身,我無意討論本次田野在學術上的產出(作品已另授權給期刊,這裏不能放),所以我想側寫一些我眼中的陳宇,一個真誠的男孩。
⠀
金鐘後台,鍾家駿對能夠穿上族服表達不可思議,陳宇就說:「我們要有自信,我們可以,我們是台灣寶島上的一份子,原住民。」
⠀
不論在正式的訪談過程,或者路上遇見的閒聊,陳宇對自身文化的熱愛表露無遺。我一直以為即便是半公眾人物,公私領域的作為應該仍會有所區別的,但他沒有,一股渾然天成的直爽氣息從言行舉止間散發。
⠀
談到文化傳承,他對世代隔閡的擔憂溢於言表,表明自己會主動和長輩討教。讓我想到自己現在想學好台語了,總時不時黏著阿公阿嬤問發音,那種害怕來不及,所以想要探求更多的神情。
⠀
某天放學時分我在車站旁,恰好看見他在街邊跟一個阿婆用母語認認真真地聊天。我想,這就是所謂將傳統知識技藝的傳承吧。但或許「傳承」也有不及,「傳播」也許才是更開闊的散布方式,分享給所有願意傾聽的人。
⠀
我其實聽不懂他們各自的族語,但正如他在金鐘所言:「我今天可以穿著族服到這邊,讓全世界看見我們原住民。」
⠀
是的,你正在被看見,願這些美麗的語言和服飾被所有人看見。你們每一個,都是那麼獨特而耀眼的存在。
⠀
⠀
/
⠀
文:@cv.126
圖:首圖攝於宜蘭南澳;新聞截圖自 #中央社
⠀
如有疑義請私訊我。
⠀
#handwrite #handwriting #handwritten #writing #written #write #Taiwan #independent #手寫 #手寫字 #寫字 #創作 #民主 #自由 #責任 #台灣 #金鐘 #金鐘獎 #原住民 #原住民族 #泰雅族 #傳統 #文化 #尊重 #宜蘭
台灣服飾文化期刊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起來寫】#惡女庫伊拉與70年代龐克起源 // 鄭雋立
.
迪士尼影業繼『黑魔女』後,再度推出以(原)反派為主角的『#時尚惡女庫伊拉』延續反派宇宙。本片世界觀設定於1970年代的英國,預告片大量展示充滿歷史感的畫面,劇本圍繞兩位時尚女魔頭的對決,女主角庫伊拉妝髮服飾嗆辣有形,儼然是擅長滋事的龐克女王,似乎暗喻70年代底層民眾對保守勢力的宣戰。
.
■ #孕育龐克的歷史背景
.
龐克(punk)原本用以形容街頭流氓、妓女或者各種低劣無用的人、物。戰後70年代英國經濟嚴重蕭條,社會瀰漫著無政府主義與各種激進思潮,縱使藝術學校林立帶來思想啟蒙仍看不到前景,不得志的學生與失業青年因此投入階級抗爭(李鑑曄、蕭美鈴,2009),同時地下樂團也用兇惡的曲風與口號宣洩對社會的不滿,如Sex Pistols(性手槍)的歌曲“Anarchy In The UK!”。以龐克自稱的人士模仿原始部落髮型並染色,畫起殺氣十足的暴擦妝、裝戴鼻環耳環、紋身,把皮衣、蘇格蘭裙、鐵鍊與鉚釘之類的性虐待玩具恣意混搭。在樂團與服飾業交互影響下,龐克逐漸成為廣泛的 #反文化運動 ,影響涵蓋音樂、妝髮與穿搭。
.
龐克搖滾樂的特色為技巧簡化(大約3個和弦)、社會批判,後世認為與60年代以來由嬉皮建立、已成為主流文化的搖滾樂對立。這種「去專業化」、「去英雄化」的行動,為搖滾樂的發展帶來 #自我解構 的反身性(張世倫,2011)。
.
■ #無產階級滋事份子槓上菁英乖寶寶
.
在歷史上,比鄰而生的龐克跟嬉皮同樣都被歸類成帶有叛逆色彩的 #反文化運動,但內在精神卻大異其趣。嬉皮衣著五彩繽紛、倡導世界性的愛與和平,投入者多為白種人中產階級(吳鼎武.瓦歷斯,1999)。相較之下,以底層流氓與失業者為主的龐克則用個人化的性與暴力宣洩情緒,穿著色調也是極嗆辣的紅黑白配色。『庫伊拉』女主角明顯是龐克元素集大成,可說成功運用了 #身分識別 的概念,建構出可供觀眾聯想的符號,彷彿隨時高喊著「老娘就是壞」,相較於伯爵夫人及服裝設計師略帶嬉皮特徵的造型,很清楚地清楚地區別出敵我關係,隔著螢幕都能嗅到煙硝味。
.
1977年,英國設計師Zandra Rhodes將龐克元素融入高級訂製服,同期另一位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也因為精品事業廣受龐克歡迎而開始崛起。70年代後期以這些知名設計師的成功為分野,中產階級不再將模仿富人穿著視為唯一的流行指標,時尚工業開始吸取街頭流行而複製量產,縱使龐克抗爭的政治影響力不大,僅停留在街頭滋事的程度,卻意外促成 #文化位階 的易位,從此成為歷史上輝煌的一章。
.
『庫伊拉』雖未在台灣上映,但DVD即將上市,有興趣的讀者歡迎一起回顧龐克的歷史背景。
.
■ #延伸閱讀 ,讓偽學術陪你閱讀更多復古文化:.
.
◆平井堅的1995懷舊密碼
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771424406378510
◆「蒸氣波文化」與藝術崇古心理(上)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97765127077773
◆「蒸氣波文化」與藝術崇古心理(下)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5350856319200
|
■ #參考文獻
.
01.李鑑曄、蕭美鈴(2009).〈龐克風格在服裝設計上之探討與創作應用〉.《華岡紡織期刊》;16卷1期(2009.03.01),P.66-74
02. 張世倫.(2011).〈怎樣「反叛」,如何「抗議」?試論「搖滾樂改變世界」的政治想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1期 (2011.03.01),P.443 - 461
03. 吳鼎武.瓦歷斯.(1999).〈嬉皮文化在現代設計風格中的語彙初探〉.《Journal of Arts Education美育雜誌》,Vol.0 , No.105,P.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