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反手引體向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反手引體向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反手引體向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反手引體向上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97的網紅Jeff Machine 黃育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累積小小的成就感,讓人生習慣「勝利」 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小挑戰: 壺鈴一萬下Swing計畫。 在研究體能訓練,翻閱資料時, 看到自已非常敬佩的兩位大神Dan John跟Pavel Tsatsouline不約而同提過這個訓練計劃, 也都對計畫的成果抱持正面評價, (體態更精實、肌肉量增多、瘦...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凱傑KJ,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初學者可以反手拉,引導背出力,之後在正手拉 2.握距:先設定比肩寬一些即可,之後再變化式(窄握、寬握) 3.初學者拉不上去可以用道具(彈力帶) 4.挺胸略為拱腰 如果大家喜歡我的頻道別忘了給我點個讚並訂閱頻道喔🔔❗ 【凱傑KJ】頻道:https://reurl.cc/qDXZxN 【史壯健身S...

  • 反手引體向上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19:04:53
    有 244 人按讚

    累積小小的成就感,讓人生習慣「勝利」

    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小挑戰:
    壺鈴一萬下Swing計畫。
    在研究體能訓練,翻閱資料時,
    看到自已非常敬佩的兩位大神Dan John跟Pavel Tsatsouline不約而同提過這個訓練計劃,
    也都對計畫的成果抱持正面評價,
    (體態更精實、肌肉量增多、瘦體組織增加、
    握力進步、核心訓練動作進步、腹肌更明顯、
    臀部肌力大幅提升…等)
    而且因為幾個月疫情居家期間,
    重新燃起對壺鈴訓練的喜愛,
    (在自已身上確實看到看到顯著的改變和進步)
    所以決定完成這個一萬下盪壺挑戰。

    我用32公斤跟24公斤的壺鈴搭配,
    做兩天休一天,每天500下,
    分成五個循環,每個循環100下再切成四組,
    每個組中間搭配一個動作,
    然後連續把五個循環做完,
    每個循環中間安排30-60秒休息。
    我自已平均完成五個循環的時間是29-33分鐘。
    (詳細菜單會分享在文章最後)
    決定開始這個計畫前,
    評估了一下自已的身體狀況,
    覺得一天「區區」500下,應該輕鬆愜意,
    但是,開始之後,發現自已太低估這個訓練…

    前兩個循環(1~6天)
    每天500下身體雖有輕微的疲勞感,
    心裡的想法:「500下真的還好,可以負擔」,
    沒想到,不過從第三個循環(7~9天)開始,
    就像溪水無預警暴漲一般,心裡壓力大幅上升,
    因為為了在三十天內完成十個循環,
    所以不論身心狀況如何,訓練都要進行,
    雖然做二休一,
    但是前四個訓練日一共2000下累積的疲勞
    開始疊加在持續進行的數量上,
    做完第三個循環的時候心底浮現了小小的懷疑,
    覺得一萬下還很遠,會不會做不完中途放棄…
    第四到第七個循環(10~21天),
    真的每次都是咬著牙做,
    每天要開始之前,會盯著壺鈴發呆5-10分鐘,
    「要不要晚一點再做?」
    「累累的,要不然今天多休一天?」
    「重量要不要換輕一點?」
    諸如此類的聲音一直從腦子裡冒出來。
    雖然每天乖乖完成進度,
    不過對於自已的意志力這麼薄弱有點不敢置信,
    剛開始時信誓旦旦滿腔熱血,
    但居然在第十天就動搖…
    不過最後三個循環(第22~30天)
    反而身心感覺都輕鬆了起來,
    雖然疲勞累積的程度比前面七個循環更多,
    不過因為精神上意識到
    挑戰剩下最後30%就能完成,
    (也可能是身體適應了這個訓練節奏)
    狀態明顯反彈,
    反而可以用比之前更短的時間完成每天的份量,
    (每天500下加上組間動作,
    大概都能在30分鐘內完成)
    最後一天甩完的時候,神清氣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
    完成之後心底仍然浮現濃濃的成就感與滿足,
    這個時刻,
    其實我發現這個訓練除了有形的成果之外,
    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勝利感」,
    雖然微小,但不容忽視。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出現那種希望自已能夠有所突破的時刻,
    或是某一天醒來,希望自已可以變得跟昨天不一樣,更強壯、更有智慧、更勇敢、更有信心…等等,但是我們常常也就是想想而已,
    我們會為沒有採取行動找到千百種原因解釋,
    但透過這次的經驗,我突然想到,
    會不會是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期待的時候,
    往往給自已太大的壓力或是抱著太高的期望?
    從一個不愛運動的人,
    變成每天不運動身體就感覺不對勁;
    從一個把書本當成安眠藥的人,
    變成手不釋卷的書痴;
    從一個害羞內向的人,
    變成表演大師溝通專家;
    這些改變對我們大部份的人來說,
    都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
    會不會其實不是因為我們懶散,
    而是其實我們都對自已太嚴厲,
    給自已太少的時間去完成太大的轉變,
    所以才沒辦法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到我們想要的那個地方?
    其實我們不必祈求有瞬間移動的能力,
    可以彈指之間從A點飛到B點;
    其實我們不必希望自已一覺醒來就變成超人;
    其實我們不必苛求自已在很短的時間就要達到心中的理想目標。
    改變需要時間,成長需要堆疊,勝利需要累積,
    我們是不是能從一些小小的挑戰跟計劃開始,
    讓自已一點一點的品嘗勝利的美味,
    即使只是小小的一口也好,
    然後一次一口,但每次份量多一些,
    讓勝利的美好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讓追求勝利(不論大小)成為人生中的習慣,
    就像這次的經驗,
    其實只是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挑戰,
    雖然途中對自已產生懷疑,
    但是在合理範圍內要求自已堅持下去,
    然後在完成的時候,
    我對自已一樣多了一些認同跟肯定,
    然後我可以運用這份勝利感,
    去面對下一個目標,
    讓成果可以一個疊著一個,
    如果一次沒成功,沒關係,
    告訴自已,下一個小目標我可以扳回來,
    接受自已會有失敗的時候,
    不需要否定自已的努力,
    就像對待孩子們一樣,
    帶著有期許但不揠苗助長的態度餵養自已,
    是不是就可以慢慢的看見自已的轉變跟成長?
    要求自已要一次瘦15公斤,
    或是一公斤一公斤慢慢減;
    要求自已可以一擊必殺,
    或是一拳一拳打好慢慢進步;
    要求自已一個月看完十本書,
    或是一次挑一本自已有興趣的慢慢看;
    要求自已很快可以舉起自已體重兩倍的槓片,
    或是一片一片慢慢加;
    一步登天V.S.按部就班,
    以自已的經驗,我覺得好好的跨出第一步,
    然後鼓勵自已可以一步接著一步堅持下去,
    對自已的人生是比較良善,也比較溫暖的要求,
    而良善溫暖不代表胸無大志或是放任,
    而是選擇用更有感情的方式,
    去愛你自已跟提升自已,
    也許,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心態,
    走得更久,走得更遠的,
    甚至走到自已沒有想像能到達的地方。
    人生很短,但不代表急躁苛刻會改變結果,
    就像我最近聽到一句感覺很深刻的話:
    「Slow is smooth, smooth is fast」
    我們可以一點一滴的累積成就感,
    讓我們的人生習慣「勝利」的滋味。

    完整一萬下盪壺訓練的菜單:
    選擇適合自已重量的壺鈴
    (實際做看看,你會知道哪個重量最適合自己)

    一個循環的份量
    第一組:10下
    組間動作
    第二組:15
    組間動作
    第三組:25下
    組間動作
    第四組:50下
    休息30-60秒,
    進行下一循環,共五個循環

    組間執行的肌力訓練動作建議:肩推(槓鈴肩推或單手肩推)、雙槓下推、酒杯式深蹲、反手引體向上、前蹲舉、倒立肩推、寬握引體向上等,多數動作建議使用1-2-3的次數。
    舉例:10下盪壺,1下肩推,15下盪壺,2下肩推,25下盪壺,3下肩推,50下盪壺,休息30-60秒,開始下一循環
    想挑戰的話值得試試看哦!

  • 反手引體向上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30 12:34:38
    有 44 人按讚

    【 引體向上如何進步 】- 分享給想要增加背部力量或者線條的人,尤其是女性運動者,常常因為還無法完整執行完整引體向上,所以會有一種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練起的感覺。
    ⠀⠀⠀⠀⠀⠀⠀⠀⠀⠀⠀⠀⠀⠀⠀⠀⠀⠀⠀⠀⠀⠀
    ⠀⠀⠀⠀⠀⠀⠀⠀⠀⠀⠀⠀⠀⠀⠀⠀⠀⠀⠀⠀⠀⠀
    🔺當你還無法做到完整的引體向上,那一個循序漸進的方式或者漸進課表,也許就能夠幫助妳進步唷,如果說深蹲是運動之王,也許引體向上就是展現上肢肌力最好的動作之一,在健美的黃金年代中,能夠連續執行20下的引體向上被視為是力量的基礎。
    ⠀⠀⠀⠀⠀⠀⠀⠀⠀⠀⠀⠀⠀⠀⠀⠀⠀⠀⠀⠀⠀
    許多人認為引體向上(Pull-up)是針對背部肌群以及二頭肌的鍛鍊,但事實上是,引體向上是一個真正具有功能性,以及全身性的動作,它訓練了你的腹部、肱三頭肌的長頭,甚至是胸大肌,對於發展上肢協調以及力量很有效率,需要控制自身體重的能力,而且隨著體重的增加,挑戰也會越來越高。
    ⠀⠀⠀⠀⠀⠀⠀⠀⠀⠀⠀⠀⠀⠀⠀⠀⠀⠀⠀⠀⠀⠀
    🔺動作的優點
    ⠀⠀⠀⠀⠀⠀⠀⠀⠀⠀⠀⠀⠀⠀⠀⠀⠀⠀⠀⠀⠀⠀
    ▶️完整訓練上半身拉的能力,包含握力的訓練,肩胛完整動作(上下旋轉),核心肌群的穩定,相對於滑輪下拉,需要更多的骨盆控制,更好的動作控制能力。
    ⠀⠀⠀⠀⠀⠀⠀⠀⠀⠀⠀⠀⠀⠀⠀⠀⠀⠀⠀⠀⠀⠀
    ▶️動作變化豐富:握距的寬窄,手腕的角度(正手、反手、中立位)、握把的粗細、其他握把等等,也可以利用擺盪(kipping)的方式來做,利用身體擺盪來製造身體往上的動量,以及CrossFit 比賽中常見的蝴蝶式引體向上(ButterFly pull up) ,更需要身體的控制以及協調(需要更高的動作技術)。
    ⠀⠀⠀⠀⠀⠀⠀⠀⠀⠀⠀⠀⠀⠀⠀⠀⠀⠀⠀⠀⠀⠀
    🔺循序漸進的方式
    適合的對象:
    1.無法完整執行動作的人
    2.上肢肌力卡關想要找方式進步
    ⠀⠀⠀⠀⠀⠀⠀⠀⠀⠀⠀⠀⠀⠀⠀⠀⠀⠀⠀⠀⠀⠀
    ✅影片1:彈力帶輔助引體向上(Banded Pull Up)
    對於無法完整執行引體向上或者只能做一兩下的人可以利用彈力帶來作輔助,過程中盡可能保持動作的品質。
    ⠀⠀⠀⠀⠀⠀⠀⠀⠀⠀⠀⠀⠀⠀⠀⠀⠀⠀⠀⠀⠀⠀
    ✅影片2:引體向上等長收縮( Isometric top hold )
    利用槓鈴先將自己的身體擺在最高點讓背部收緊、保持胸口推向天花板,接著慢慢的移除下半身的支撐,用來練習上半身發力的技巧以及提高肌肉感受,假設你沒辦法一次把體重移開,可以先從單腳離開開始,在慢慢往雙腳騰空邁進。一開始沒辦法達到是正常的,能撐著3秒5秒都可以,動作和發力正確的情況下慢慢累積訓練量(時間),多給身體一些刺激來記憶這種感覺!
    💥等長收縮的研究顯示上可以用來活化(activation)張力較弱的肌肉群(under active),提高神經肌肉的活性,喚醒更多的運動單位。
    ⠀⠀⠀⠀⠀⠀⠀⠀⠀⠀⠀⠀⠀⠀⠀⠀⠀⠀⠀⠀⠀⠀
    ►目標:10秒3下x 每次可做3 -5組
    -
    ✅影片3:引體向上慢速離心收縮
    我們利用頂部慢慢下降,肌肉產生離心收縮,藉此增加肌肉在張力下的時間,以達到訓練超負荷的效果,這可以在下次的訓練中換取更多的反覆次數,例如這次做一下,下次可以試著同樣負荷增加到兩下。
    -
    當你能夠開始在頂峰支撐,而且不會感覺到那麼痛苦的時候,可以在心裡默念10.9.8.....1,慢慢的讓身體下墜,一開始無法達成10秒也不用氣餒,只要想著慢慢下來就好,最後請記得,當你沒辦法很有把握的煞車讓身體往下時,就是你該休息的時候了。
    ⠀⠀⠀⠀⠀⠀⠀⠀⠀⠀⠀⠀⠀⠀⠀⠀⠀⠀⠀⠀⠀⠀
    ►目標:離心10秒3-5下x 3 組
    -
    ✅影片4:反手引體向上
    試著做全範圍的引體向上,開始去試著做看看,一開始不要要求完美,如果有些微的代償是可以允許的,但記得盡可能保持胸椎延伸、肩胛後傾,不然久了容易用頸部的肌肉去代償。
    ►目標:全範圍3-5下x 3 組
    -
    ✅影片5:吊環式引體向上 (Chin up on Rings)
    當你可以輕鬆的做全範圍的引體向上之後,可以嘗試給身體一些變化。由於吊環兩側並非連結在一起,增加雙側的不穩定的元素,讓身體需要徵招更多運動單位,來執行這個動作,再者因為握把可以轉動,對於肩關節的自然節律,是很有功能性的動作。此外,因為需要更好的肩帶穩定的元素,強迫妳收縮更多的肩伸展肌肉群來幫助肱骨頭穩定, 嘗試用這個動作7下與平常的引體向上7下相比,身體的疲勞程度,以及神經肌肉的活化程度,感受也不太一樣。
    ⠀⠀⠀⠀⠀⠀⠀⠀⠀⠀⠀⠀⠀⠀⠀⠀⠀⠀⠀⠀⠀⠀⠀⠀
    ⠀⠀⠀⠀⠀⠀⠀⠀⠀⠀⠀⠀⠀⠀⠀⠀⠀⠀⠀⠀⠀⠀⠀⠀

    參考資料:
    1.Strength Training Anatomy
    2. How to Progress Yourself to Your First Pull-up ( Karen Smith , 2016)
    =============================
    ❇️如果你喜歡這次分享的內容❇️
    ➡️可以追蹤IG @m_ssc
    ➡️按愛心❤️並且收藏
    ➡️分享文章並且標記我
    .
    .
    .
    #引體向上 #背部 #背肌 #技巧 #進步 #等長訓練 #離心訓練 #女性 #健身 #台北 #教練 #肌力體能 #訓練
    #chinup #pullup

  • 反手引體向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4 08:18:19
    有 143 人按讚

    列舉一週三與五天重訓計畫

    重訓應該採用多肌群還是分部位訓練呢?
    看情況。
    如果是剛入門,我會建議採取多肌群訓練,如果已經重訓一陣子,則採分部位訓練對增肌會更有效率。

    網誌好讀版:

    http://rainymom.com/three-to-five-day-weight-training-routine/

    ————
    《多肌群訓練》
    所謂多肌群訓練,就是會訓練到三個肌群以上。如果一週安排兩三次肌肉訓練,最好選擇包含全身的多關節、多肌群訓練,我目前分享的影片都是針對這個方向的肌肉訓練,可能採用徒手、或輕微的負重等,這通常也是建議入門的方向。

    👉健身影片索引:
    https://bit.ly/3kYJIEU
    ————
    《分部位訓練》
    如果希望提高肌肉訓練強度,一週可以改為三至五次分部位肌肉訓練,訓練強度提高了,會需要更多時間讓訓練部位休息,才能有效增肌。
    分部位訓練最好採用覺得重量有點吃力的負重、器械,若是徒手就選單腳的動作,才能有效提升強度。
    要選擇可以一口氣做8-10下的重量或強度,如果可以輕鬆做超過10下,就表示重量或強度要再升級。
    如果您剛開始練習徒手重訓,也感覺很吃力,那麼也可以採用這個大架構來規劃重訓菜單。畢竟感覺是因人而異的。
    ————
    以下試著列舉以啞鈴或槓鈴為例的五天、三天訓練菜單。

    【五天訓練/ 5-Day Routine】

    👉第一天-下半身/Day 1-Lower Body
    ▶️負重深蹲或弓箭步/Weighted Squat or Lunge:8-10下,3組
    ▶️羅馬尼亞硬舉/Romanian Deadlift:8-10下,3組
    ▶️負重臀推/Weighted Hip Thrust:8-10下,3組
    ▶️負重小腿上提/Weighted Calf Raise:8-10下,3組

    👉第二天-推與核心/Day 2-Push And Core
    ▶️臥推/ Bench Press :8-10下,3組
    ▶️肩推/ Seated Dumbbell Press :8-10下,3組
    ▶️側平舉/ Side Lateral Raise :8-10下,3組
    ▶️降腿運動或稱抬腿運動/ Lying Leg Raise :8-10下,3組

    👉第三天-拉/Day 3-Pull
    ▶️硬舉/ Dumbbell Deadlift :8-10下,3組
    ▶️單臂划船/ One-Arm Dumbbell Row :8-10下,3組
    ▶️輔助反手引體向上/ Supported Chin-Up :8-10下,3組
    ▶️前彎舉/ Dumbbell Curl :8-10下,3組

    👉第四天-上半身與核心/Day 4-Upper Body And Core
    ▶️肩推/ Seated Dumbbell Press :8-10下,3組
    ▶️俯身側平舉/Rear Lateral Raise :8-10下,3組
    ▶️三頭肌後拉/ Tricep Press :8-10下,3組
    ▶️降腿運動或稱抬腿運動/Lying Leg Raise :8-10下,3組

    👉第五天-下半身/Day 5-Lower Body
    ▶️負重深蹲/Weighted Squat:8-10下,3組
    ▶️負重踏階/ Weighted Step-Up :8-10下,3組
    ▶️羅馬尼亞硬舉/Romanian Deadlift:8-10下,3組
    ▶️負重臀推/Weighted Hip Thrust:8-10下,3組

    ===

    【三天訓練/ 3-Day Routine】

    👉第一天-下半身/Day1-Lower Body
    ▶️負重深蹲或弓箭步/Weighted Squat or Lunge:8-10下,3組
    ▶️羅馬尼亞硬舉/Romanian Deadlift:8-10下,3組
    ▶️負重臀推/Weighted Hip Thrust:8-10下,3組
    ▶️負重小腿上提/Weighted Calf Raise:8-10下,3組

    👉第二天-上半身與核心/Day2-Upper Body And Core
    ▶️臥推/ Bench Press :8-10下,3組
    ▶️側平舉/ Side Lateral Raise :8-10下,3組
    ▶️三頭肌後拉/ Tricep Press :8-10下,3組
    ▶️降腿運動或稱抬腿運動/ Lying Leg Raise :8-10下,3組

    👉第三天-下半身與拉/Day 3- Lower Body And Pull
    ▶️負重深蹲/Weighted Squat:8-10下,3組
    ▶️硬舉/ Dumbbell Deadlift :8-10下,3組
    ▶️單臂划船/ One-Arm Dumbbell Row :8-10下,3組
    ▶️輔助反手引體向上/ Supported Chin-Up :8-10下,3組
    ▶️前彎舉/ Dumbbell Curl :8-10下,3組

    ===
    小雨麻聊健食、健身也健心,週一至週五每日更新,歡迎常浮出水面來跟我互動。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RainyMom
    FB社群: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om3wellness
    網誌同步更新:http://rainymom.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n7690426
    IG請搜尋rainymomcom

  • 反手引體向上 在 凱傑KJ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04 18:30:05

    1.初學者可以反手拉,引導背出力,之後在正手拉
    2.握距:先設定比肩寬一些即可,之後再變化式(窄握、寬握)
    3.初學者拉不上去可以用道具(彈力帶)
    4.挺胸略為拱腰

    如果大家喜歡我的頻道別忘了給我點個讚並訂閱頻道喔🔔❗
    【凱傑KJ】頻道:https://reurl.cc/qDXZxN
    【史壯健身STRONG】頻道:https://reurl.cc/L1oYzX
    【凱傑粉絲頁】:https://reurl.cc/e5aWeL

    合作邀約
    信箱:zeropolozero@hotmail.com

    #史壯健身 #自由教練配合💪 #場地租借
    #江湖一點訣 #北中南開課 #收一對一學生
    #健力 #舉重 #健身
    #蹲舉 #臥舉 #硬舉
    #SBD菁英運動員 #SBD #A7優惠碼 『CKJ』
    #龍燁舉重鞋
    #XVOLT高頻振動筋膜按摩機

  • 反手引體向上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3-22 13:34:31

    日日新款不會悶!十八式引體上升初階變奏 (+2 Bonuses!) feat. 葉錦龍議員 Sam + 卑路乍灣公園梁伯 | 與區議員居家運動

    居家自體重的上半身運動往往集中於推的動作,胸肌及肱三頭肌偏強;拉的機會較少,背部及肱二頭肌易疏於鍛煉,後方肌肉相對偏弱,導致駝背、寒肩、探項等姿勢不良的問題

    所以,以相同耗力感覺來說,我們建議拉背與推胸的動作次數應該達到一比一以上的比例

    引體上升 Pull Up,除了係強健背部的例牌動作,其實亦被譽為『自體重鍛煉之王』 (King of Bodyweight Exercise) 。 是故 2015年警隊試行新入職體能測試,以手握力測試代替沿用近30年的引體上升,就被質疑是為了遷就體能不足的新人,取巧放寬標準。就算日後有幸能熬過武漢肺炎,可以到健身房使用啞鈴槓鈴,引體上升仍然應該是訓練課表不可或缺一部份

    如果不能到公園,可以在家居安裝引體上升架 Pull Up Bar。 視乎不同設置方法,最便宜可以百元以內購得,且耐用度高。 買一次用一世,相比需要不斷課金的健身室會籍,是相當划算的投資

    當然,重覆進行相同動作,一定會嫌悶。因此,我們邀請葉錦龍議員 Sam ,到卑路乍灣公園,中途更巧遇客串嘉賓梁伯 ,一同分享了十八種初階的引體上升變奏,分門別類,分別刺激背部的不同肌肉:

    1. Negative 負向式 (躍上慢落)
    2. Banded 肌力帶輔助
    3. Overhand 正手
    4. Chin-Up 反手
    5. False Grip 手腕虛握 (側手/正手)
    6. Rotating Knee Raise 旋轉舉膝
    7. L Sit 曲坐
    8. Cyclone 旋腿
    9. Over Under 正反手
    10. Switch Grip 轉手
    11. Plyo 離手
    12. Around the Clock 掃桿
    13. Angled 斜上
    14. Typewriter 打字機
    15. Headbanger 撞頭
    16. Tucked Front Lever Row 團身划艇
    17. Commando 突擊隊
    18. Assisted One Arm 輔助式單手

    Bonus (不是初階) 梁伯同場加映:
    A. L Sit Climb 曲坐爬桿
    B. Front Lever 前水平

    如果看完發覺部份做不到,別氣餒,加一條夠力的肌力帶,慢慢建立所需肌力。我們無需要通曉全部十八式,以一周訓練三日計算,初階者可以選擇做到五至十次的變奏,每個訓練日做最少三組 (每組訓練至力歇)。 目標係肌力訓練的話,每組之間休息時間可以是三至五分鐘;如果想達致肌膨大,則休息一兩分鐘就可以做下一組了。加油,努力鍛煉吧!

  • 反手引體向上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5-30 13:24:51

    #居家親子放電遊戲 #防疫在家玩
    2:45 #活動引導說明2:45
    分享用氣球+紙板就能在家玩得發展促進活動,可訓練孩子動作計畫、追視、翻掌向上、專注力等,重點是大人一起玩也很具挑戰性,增加親子互動的歡樂時光!
    ▪貼心提醒寶皇後面笑得很誇張
    ▪影片中寶皇2y6m

    【促進項目】
    1.動作計畫能力:剛開始學習新動作,腦中會先想像等一下要怎麼動(如:手要舉多高才能拍到球、腳怎麼移動來靠近球等),接著在每次的擊球經驗中,去調整使力點和方向性,讓整個動作順序、品質越來越好。動作計畫能力會運用在很多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喔!
    2.視覺追視能力:球類活動是物體移動較快的活動,視線要能持續追著球,才能接連擊中球。選擇氣球是因為移動速度較慢,這樣對幼兒才不會太難,不過還是要評估家中環境和孩子是否適合,陪同下教導安全遊戲的觀念(如:只有爸爸媽媽陪才可以這樣玩喔、氣球才可以這樣拍、如果想玩可以跟爸爸媽媽說)。
    3.手部翻掌向上:抓握動作會從掌心朝下逐步發展為掌心朝上,如:拿湯匙的姿勢,如果翻掌向上的動作不熟練,會影響拿剪刀、握筆姿勢等工具操作的動作,所以也是很重要的喔!
    4.專注力:不是只有靜態活動才能訓練專注力,動態活動也是需要專注力的!這個活動同時可滿足動的需求和訓練專注力,若孩子有特別喜歡的圖案,也可以貼/畫在氣球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5.親子互動:因為有時要做球給孩子(方向和力道控制),所以大人玩起來也能盡興、具挑戰性,能與孩子一起同樂! 我們也有夫妻對打過,很像室內羽毛球!

    影片2:45秒有【活動引導技巧說明】
    1.站的位置
    不要靠著家具,以便動作
    可用磁磚線引導站的位置
    2.板子拿法
    初階-雙手抓握、手心朝上
    進階-單手抓握、正反手拍
    3.孩子視線
    孩子視線有看著球再開始
    若看別處,須先引導回來
    選用與環境色對比大的球
    註:部分音樂源自皮卡丘打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