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諒自己原諒別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原諒自己原諒別人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原諒自己原諒別人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Blacktomato (喔耶)看板youth_ddm標題[分享] 原諒別人,寬心自在時間Sun...



覺得這篇讓我學到很多,希望自己以後能更慈悲一點,

更有智慧一點,好好用心學習 師父說的:「和喜自在」!

分享這篇文章

--

枯木集 930402

原諒別人,寬心自在

◎黃文玲


  發生在今年二月間,作家劉俠在睡夢中因外籍女傭處置不當,導致最後的死亡

事件,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但是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刑事單位在追查刑責之

時,劉俠的母親和弟弟,在面對失去至親之慟時,對於曾經照顧劉俠的外籍女傭卻

是一句:「她也是一位苦命的婦人﹗」由於體諒婦人長期離鄉背井而導致精神上的

疾病,對劉俠的攻擊行為是出於身心失調,所以在民事上不再追究,為社會做了一

次極佳的示範。


  看別人原諒,彷佛輕舟過山,但如果故事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是否能原諒別人

的過錯,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尤其當傷及個人的生命、財產、形象等。因為不

能原諒,所導致內心的煩惱與困擾,是很多人都曾有過的經驗:想到對方的錯誤,

以及對方所造成的傷害,愈想愈氣憤,心中一股委屈、不平之氣衝上心頭。甚至因

此而使得摯交好友形同陌路,同儕關係交惡,婆媳、手足關係對立等。


  除了不能原諒他人之外,亦不乏因對自己所造成的錯誤,而不能原諒自己,自

我苛責、耿耿於懷,陷入深深的自責與懊悔情緒中。


不原諒,想要追討心中的公道


  為何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原諒」?曾經針對「原諒」做研究的中正大學心理系

教授黃世琤表示,人與人之間,受到傷害的一方常常會不斷地問:為什麼?為什麼

會發生這樣的事?為什麼對方要如此對待我們?為什麼自己這麼倒楣?


  在一連串的「為什麼」中,其實在追討的是自己心中所認定的「公道」。然而

,再怎麼追、怎麼想,總難有合乎自己「主觀」認定的解答,此時,受傷害的一方

可能持續感到痛苦,也可能痛苦加劇,產生沮喪,甚至引起氣憤的情緒。因此,當

有人勸勉應以寬容的心看待時,所得到的回應往往是:「為什麼要原諒對方?」或

是「那誰來可憐我?」。


  如果一個永遠堅持自己是對,對方是錯的人,對事件的解讀常會從主觀且負面

的角度出發,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往往很難原諒他人,而使自己深陷在無盡的

受傷與責怪他人的情緒死胡同裡。這樣的人永遠只能對別人說:「我不認為原諒可

以改變什麼結果」。


悲憤情緒影響身心健康


  不肯原諒的心結,反應在身心上,除了情緒之外,更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以及

對人際關係所帶來的潛在壓力與緊張。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伊瑞特.華丁頓博士在《

原諒的藝術》一書中指出,不能原諒的情緒是具體的生理經驗,包括五臟內腑翻騰

、荷爾蒙增加、肌肉收縮,腦神經記憶反應與負面敵意連接等。當然,一旦釋放這

些情緒,身體馬上有變化,例如:美國史丹福大學曾經開設過一個學習原諒的課程

,近三百名的參加成員,在上完課後發現,他們的精神壓力減輕了,莫名的頭痛和

腸胃不適獲得消除。


  以佛法的觀點來看,當人無法包容、放下別人的過錯,或是活在自己的懊悔中

時,在心裡不斷地滋長出瞋、忿、恨、惱等情緒,使內心陷入憤怒與攻擊的狀態,

無法自拔。因此,一旦陷入種種負面的情緒時,必然會遮蔽理性的觀照力,使人無

法看清事實真相,惡性循環下,只有徒增偏見。瞋心不但讓人失去理性,由於瞋恨

心日漸強化、壯大,累積成一股巨大的負面能量,使得心力徒然耗損。


  因此,醫學與心理學家皆呼籲人們要正視「不能原諒」所帶來的傷害,因為第

一個受傷害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不能釋懷者本身。就如在《箭喻經》中所闡述的

,當別人射我們一箭後,我們自己往往又會在事後,再射自己第二支、第三支箭。

對方或許已忘了事件,甚至不知道傷了他人,而自己卻緊緊抓著不放,不斷的用記

憶修理自己,如此一來,痛苦最深的往往是自己,有時甚至因個人的情緒,影響到

家人,連帶也傷及無辜的家人。


  福嚴佛學院如戒法師表示:「倘使不斷回憶、不斷動怒,就是用記憶修理自己

,自己本身就扮演施暴者的角色」。他強調,原諒自己、原諒別人,是放棄以生氣

和憤怒來折磨自己,同時不將往後的歲月葬送給不美好的記憶。


放下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因此,原諒別人,也正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假使能「

觀照」到這種因為怨怒、瞋恨所帶來身心不安定和痛苦,就能「感受」這痛苦就如

枷鎖般的緊緊綑綁心靈不得自在,而發起想要解脫痛苦的心,也才有尋求各種原諒

的可能。


  所謂「時間是最好的療傷劑」。其實,關鍵在於經過時間的沉澱,當心較趨於

平靜時,則比較容易看清事情的真相,也則更容易將事和人分開。曾任教於中華佛

學研究所的齎因法師表示,一般人受到傷害時,很容易對人產生怨恨,但是如果將

觀照的對象抽離這個人,而是觀照整個事件的因緣變化,會對事情的發生有更清楚

明瞭的看待。例如,我們可以將怨恨的焦點從人轉移到這個人的無明煩惱,是因為

無明煩惱使他犯錯?而什麼又是造成這個無明煩惱的因緣呢?


法師舉例說明,很多誤入歧途的人往往生長於不健全的家庭,並且在成長過程

中結交壞朋友等,建立錯誤的價值觀,由於具有這些不善的因緣,使得他們行為偏

差,傷害了他人。因此,被傷害者則可以試著易地而處,假使自己遇到了這些惡因

緣,現在會是什麼結果呢?而一旦能有這樣的觀照,就比較容易降低忿恨,易生體

諒寬容。


再者,以因緣觀來看,因緣條件是變化的,因此,犯錯者的行為有朝一日會有

所修正。原諒別人的過錯,就是給予他人成長與修正的機緣,一旦機緣成熟,人人

都可以向善。因此,瞭解因緣後還可以進一步生起祝福之心,祝福對方能得遇善因

緣,朝善與光明發展。


就如台北石門鄉公所獸醫林墩育的兒子,四年前在一場車禍中往生,雖然當時

他哀痛逾恒,但是林墩育認為,對方的過失並非是有意的,同時倘使他不能原諒肇

事者,肇事者將永難釋懷,一輩子籠罩陰影下。由於用寬恕與慈悲的心原諒了對方

,這四年來,林墩育沒有被「仇人」的具象囚困心房。


培養寬容的心,造就慈悲人格


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所長蕭文強調:「原諒」絕不是網開一面或不記前

仇而已,真正的原諒,在彼此的心理互動上是平等的,不是因為個人情操比他人高

尚而不予計較,而是個人能從「角色替代」的角度,去發現每一個人存在的意義。

因此,原諒或寬恕正是從多元的角度去看一個人,當個人不執著於他人的某一點時

,心自然更寬了。


原諒的心量不是一蹴可幾,而是能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在平時要

養成一種對事不對人,小事寬容的個性,待人處事中培養同理心、關懷心、瞭解心

、同情心,皆能培養寬容的心量。從生命成長的角度來說,「原諒」是成熟人格必

須歷經的過程,它通常也是我們生命成長的契機,而能夠原諒,是來自於一顆柔軟

、包容的慈悲心。


當內心騰出了包容他人的空間時,「自我」自然能縮小,心中即沒有「原諒」

或「不原諒」的人事物。這也正是走在鬆綁枷鎖、邁向解脫的道路上,而這條道路

,任何人都可以走,卻是一條必須自己走的路。


--

與大家分享

原諒別人,善待自己

希望大家早點能達到所謂 "心中即沒有「原諒」或「不原諒」的人事物" 這樣的境界

願這個環境中的一切都能和喜自在

我們先努力從自己做起吧

其實我做得很不好,很慚愧

而且還常常對人不對事,藉故發飆

懺悔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95.45
※ 編輯: Blacktomato 來自: 218.166.95.45 (04/04 15:4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