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03/06-03/12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原住民持槍打獵違法 釋憲案言詞辯論結束
原住民獵人王光祿因持有空氣槍打獵山羌,被依槍砲彈藥管理條例及野生動物保育法判刑三年半定讞。經提起非常上訴,最高法院認為本案有違憲疑慮而聲請釋憲。
憲法法庭言詞辯論於...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03/06-03/12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原住民持槍打獵違法 釋憲案言詞辯論結束
原住民獵人王光祿因持有空氣槍打獵山羌,被依槍砲彈藥管理條例及野生動物保育法判刑三年半定讞。經提起非常上訴,最高法院認為本案有違憲疑慮而聲請釋憲。
憲法法庭言詞辯論於本月9號舉行,聲請人律師發言認為,原住民狩獵文化與環境生態共存,並未因為狩獵而使環境生態失衡;且目前法律規定「自製獵槍」得以免除刑責,然使用空氣槍則會面臨刑罰,有違平等原則。
內政部代表則指出,目前法規僅事前限制打獵工具(限於「自製獵槍」),並未限制原住民之狩獵自由,並未違憲。
全案辯論終結,將於一個月內公布釋憲結果。
❷墨西哥或成第三個大麻合法化國家
墨西哥眾議院週三(10日)通過一項法案,只待參議院再行確認通過,向娛樂用大麻合法化大步邁進。
此前墨西哥最高法院已裁決「禁用娛樂性大麻」違憲,執政黨「國家復興運動黨」(Morena)與總統 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 都支持大麻合法化,因此相關法案可望順利過關。換言之,人口多達1億2600萬的墨西哥,即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合法大麻市場。
若法案正式上路,墨西哥將成為繼烏拉圭、加拿大之後,全球第三個將娛樂用大麻合法化的國家。支持大麻合法化的人士聲稱,這種作法讓相關產業化暗為有,有助於抑制毒品犯罪。另一方面,墨西哥天主教主教團則在 22 日發表聲明,譴責參議院通過的法案「將少數人不負責任的自由置於公眾利益與健康之上」,呼籲修正議案方向。
❸311東日本震災十周年 日美關係再強化
日本311東日本大地震於昨日迎來十周年,10年前的3月11日,日本東北外海發生芮氏規模9.0的強震,不僅規模為日本觀測史上首見,更引發破壞力驚人的海嘯侵襲東日本沿岸,甚至還導致了福島核電廠的核災。
整起震災奪走2萬2千多人的性命,直接受災金額高達25兆日圓,十年過去,至今仍有逾4萬人被迫離鄉疏散者,無法返鄉。
為了紀念這起日本戰後最大規模的天災,各地均有相關活動舉行,日媒也以不同形式回顧這起浩劫,而首相菅義偉除了和天皇共同出席追悼儀式外,更罕見地與美國總統拜登發表共同致辭,向犧牲者表達哀悼,並感謝美軍當時的搜救活動與支援,彰顯了美日盟友關係的強化。
官房長官加藤勝信更於今日宣布,菅義偉將於下個月訪問美國,預料將成為拜登上台後首位面對面的外國領袖。
#經時事
❶ 拜登簽署最新紓困案!
10日,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 1.9 兆元的新冠肺炎紓困案,美國總統拜登已於 11 日簽署生效。多數美國人可於此次紓困專案獲得1400元美元的補助金,且最快本周末此筆補助就會直接匯入人麼的戶頭。
這項最新的紓困案還包含擴大失業補助、提供各州疫情相關的資金、補助學校支付疫情有關費用、補助受疫情衝擊的企業、給予稅負減免以及擴大健保的給付等等。因為此額外的財政紓困案的通過,提振的美股的士氣,道瓊、標普500、那斯達克指數也跟著上漲。
不過,共和黨人士批評此項紓困案規模過大,一些計畫也與疫情沒有直接的關係,這項紓困可能造成國家財政更大的負擔。
❷ 宅經濟正夯 Netflix如何避免多人帳號共用
與家人、好友分享串流媒體帳號已經不是新鮮事,以銅板價也能享受無限影音服務,不過影音巨頭網飛(Netflix)似乎不再打算容忍這種趨勢,未來可能要求訂戶登入時通過認證。
綜合美媒報導,串流影音巨頭Netflix正在研發新功能,要求訂閱用戶在登入時進行額外認證程序,以防止多人使用同一組帳號與密碼的「共享」行為。
CNN報導,未來用戶登入Netflix時,可能需要先以簡訊或電子信箱進行認證,用戶可以選擇延後認證,但仍會在不定時情況下跳出彈出式視窗要求認證,如果無法完成,「共享用戶」就需自行訂閱服務。
訂閱服務已是全球不可或缺的消費模式之一,串流影劇、音樂平台及新聞媒體等都紛紛搶進「注意力經濟」市場。但消費者每日能吸收資訊的時間畢竟有限,多數人都希望節省訂閱費用,共用帳號因此大行其道。
❸西班牙衝歐洲第一 率先認定外送員為領薪員工
西班牙政府於3月11日宣布與勞工工會達成的協議,將承認在外送平台工作的外送員為領薪員工,為歐洲第一個做出此認定的國家。西班牙政府將明確規定外送員的地位,騎腳踏車或機車的外送員都能受到更完善的保障,並且擁有規定的基本休假。
而許多業者仍認為平台只是提供一個管道媒合餐廳及外送員,與外送員僅具有承攬關係。這兩者之間在繳稅、各項勞工保障在法律上的規定都不太相同,各國政府需做好準備來應對興起的宅經濟。
原住民打獵合法 在 立法委員孔文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質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警政署蔡副署長和林務局林局長,有關大法官今110年5月7日第803號釋憲文,可說是原住民人權的大倒退,將原住民狩獵文化權臣服於當今普世性生態保育的動保價值。文吉為免原住民因打獵而判刑入獄,要求警政署蔡副署長必須盡速修正訂定合法安全的原住民自製獵槍的定義,納入在「槍炮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另外也要求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法」,大家應共同努力,盡速完成修法使其三讀通過。
https://youtu.be/EBL67jw_84Q
原住民打獵合法 在 早安.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狩獵不是上超市採買!原住民需要一部尊重原民文化的狩獵專法!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789/id/124148
◎德先生這麼說-原住民王光祿8年前持「非自製獵槍」,獵殺兩隻保育類動物,之後被依「槍砲彈藥刀械管理條例」與「野生動物保育法」判刑3年6月確定。
大法官在日前作成803號解釋,宣告子法違憲,但兩條母法合憲。王光祿無法獲得救濟。專訪 法律扶助基金會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 Legal Center of Indigenous Peoples, LAF 林韋瀚律師,分析釋憲文對原住民狩獵文化有無衝突?
大法官認為狩獵採事前申請制是合憲的;但對於申請書上要填載獵物種類及數量,以及夢占、鳥占、嬰兒出生或除喪(解除素服)等生命禮俗時的突發性狩獵,需要5日前事先進行申請,則與原住民的文化衝突,是違憲的。
另外對「持自製獵槍」才能打獵的規定,現行法令也不符合現實狀況與需求。釋憲之後,則面臨立法院需要重新檢討法令規定並修法。
林韋瀚建議,另立專法保障原住民風俗、並修除舊有不合規範法令,才能充份尊重原住民文化。
而未來原住民上山狩獵必須得更加注意,只能使用符合法規的「自製獵槍」打獵。此外還需即刻向警察局申請槍證、在狩獵前提出申請、和不要獵殺保育類動物!
#王光祿
#狩獵
#釋憲803
原住民打獵合法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法官釋字803號解釋出爐:既有法律並不違憲,原民狩獵仍只能使用自製獵槍並事前申請,兩年內因應實際需求修改管理辦法】
大法官於今(7日)下午針對原住民狩獵權,作成釋字803號解釋,審判長、司法院長許宗力強調,為了在原住民文化與生態保護之間保持平衡,本次解釋採「中度審查標準」(要求目的須追求重要政府利益,手段與目的須具有實質關聯性),針對原住民狩獵的法律規定,分散在《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以下簡稱《槍砲條例》)與《野生動物保育法》(以下簡稱《野保法》)中,大致上都並未違憲,明確需修正的是管理辦法。
■既有法律管制不變,原民狩獵仍只能使用自製獵槍並事前申請
此案源於2015年底,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人Talum Suqluman(漢名王光祿),因使用不符合法規之獵槍以及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被判刑3年6個月定讞,即將執行前,最高檢察署為其非常上訴,最高法院於2017年裁定停止審判並聲請釋憲,創下最高法院首次提出釋憲案的首例。 2021年初,大法官宣布與其他兩案合併受理,並於3月9日舉行憲法法庭言詞辯論,正式從憲法高度正視原住民狩獵行為與現行法律制度的扞格與矛盾。
目前制度上對原住民狩獵行為主要的限制,一是只能使用「自製獵槍」(槍砲條例第20條第1項),大法官主張符合法律明確性,並不違憲;第二是狩獵前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野保法第21條之1第2項),除此之外無其他方式得以確保狩獵的數量並保護人身安全,符合比例原則,也不違憲。
■因應實際需求,修正技術性細節與管理辦法
在維持既有的法律框架下,本次解釋涉及技術層面的管理辦法,以及原住民可進行狩獵活動的條件,有稍微修正與放寬。
由內政部警政署函示的《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 中,對於「自製獵槍」的規格定義過於粗糙,無法保障生命權與文化權,因此大法官要求主管機關限期兩年內修正。
原本僅能因傳統文化、祭儀才能狩獵的規定(野保法第21條之1第1項),大法官認為因爲飲食需求的「非營利自用」,也應包含在整體的原住民傳統文化內,但獵捕的對象不能是保育類野生動物,除非族群數量逾越環境容許的程度。
而管理辦法中關於「非定期性」狩獵需求,亦即因生命祭儀(婚喪喜慶)或個人性的狩獵行為,需要在5日前向主管機關申請,由於缺乏彈性,不符合原住民實際的日常生活,即日起廢除此項規定。其中需載明獵物數量與種類的規定,也因干預原住民狩獵的文化傳統(獵物是祖先與自然的賞賜,事先說好要打哪些觸犯禁忌),不再適用。
■王皇玉:上位階法律不違憲,生態保護仍佔優先性
長期關注原住民狩獵與現行法律制度矛盾處的台大法律系教授王皇玉認為,此次釋憲結果是在上位階法律並不違憲的情況下,要求修改下位階管制條例,她曾於2017年王光祿案於最高法院開庭時擔任鑑定人。
「仍然一直糾結在『自製獵槍』的概念,問題是族人根本沒有打造自製獵槍的傳統。但不管如何,要求用安全的槍枝狩獵,是目前大法官底線,但目前的解釋仍沒講清楚,行政機關兩年內要怎麼修正自製獵槍的定義,需再觀察。」王皇玉表示。
王皇玉過往曾於論文《建構以原住民為主體的狩獵規範:兼評王光祿之非常上訴案》中清楚闡釋,自製獵槍是在1983年《槍炮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訂立後,全面禁止民間自用槍制的情況下,原住民族不得已「被發明」的傳統,相較清朝、日治時期,原住民藉由戰爭與貿易取得當時的高性能「制式獵槍」,中華民國政府允許原住民持有的獵槍,是數百年來最落後且因不穩定有極大風險的「最爛」獵槍。
但整體而言,王皇玉仍肯認大法官因應原住民狩獵的實際需求,而要求行政機關修正管理辦法,以及將飲食與生活需求,包含進整體的狩獵文化,「過往《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9條中,即有關於『非營利』的自用需求,但野保法僅限傳統文化跟祭儀才能狩獵,像王光祿因為母親要吃山肉而打獵,沒有掛在文化的名目下就不可打獵,這說不過去,因此在《野保法》底下放寬非營利自用,值得肯定。但保育類還是不能獵捕,由此來看此一釋憲,生態保護仍佔有優先性。」王皇玉表示。
■戴興盛:大法官並未體會原民所遭受壓迫,自治之路渺茫
「大法官解釋採取同時尊重、並衡平考慮原住民族文化權與環境權的立場,形式上來說四平八穩。但最大的問題是,大法官對於實質議題的理解與詮釋是錯誤的、偏離現實的。偏誤一是,它將文化權與環境權理解為對立競爭的關係,但事實上,在良好的對多元文化尊重的環境中與適當的制度設計下,兩者基本上是具相輔相成關係的,然而今天的大法官解釋文,將使得台灣社會加深這兩價值間對立的印象。」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表示。
戴興盛所帶領的團隊自2017年起,與太魯閣族部落協力推動部落狩獵自主管理,嘗試在國家制度規範與原住民文化中,找出平衡之道,長期在第一線參與並觀察當代原住民的狩獵實踐。
戴興盛強調,目前在台灣真正遭到威脅的是原住民族文化權,而非野生動物之生存,在第一線現場見到的是,原住民族文化權與人權備受壓迫,而野生動物數量激增至嚴重威脅鄉村與部落農作物之程度。他認為野生動物稀少之處,主要是因為人為開發導致之棲地破壞,以保育野生動物之由而大力限制文化權,是錯誤歸因。
「此次釋憲案,顯現大法官會議、以及大法官會議後面代表的漢人社會與國家體制,並未真正體會原住民族文化權、社會權所遭壓迫與流失之痛,這對更全面的自治進程更是一大打擊。本來往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以及更廣泛自治之路已經非常艱困且緩慢,在這次釋憲案之後,除非大規模的原住民族運動再起,改變整個社會與國家體制環境,否則原住民族自治之路將更為渺茫。」戴興盛說。
(文/張子午;攝影/鄭宇辰)
#延伸閱讀
【成為一個獵人──在法律夾縫與文化斷層中進入祖先的山】https://bit.ly/3eYiQEl
【錄下全球首筆野外穿山甲哺育影像,台灣研究員攜手獵人創紀錄】https://bit.ly/3t1QJt7
【刻板「原」罪從哪來?研究「微歧視」的台大學者盼修復族人創傷】https://bit.ly/3bt9GPo
#報導者 #獵人 #原住民 #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