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區長是民選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區長是民選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區長是民選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區長是民選嗎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知道大家都在關心疫情,不過看到一則新聞,覺得要出來講點什麼。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大新竹市的議題,引發一時議論,當然藍綠各有說法。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定期出現的議題戰,畢竟台灣每個地方都吵過要升格嘛,結果不是這樣,連「新竹縣人不夠多就加苗栗」這種講法也出來。 我說啊,這說法一出爐,林智堅是不...

區長是民選嗎 在 高雄小金剛鳳山立委許智傑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1:35:17

再15天就要投票了!考考大家知道鳳山第15屆市長是誰嗎? 就是智傑,從基層鳳山市民代表,一路擔任縣議員、受到鄉親的支持與栽培順利當選鳳山第15屆市長,也是最後一任的民選鳳山市長。 市長任內智傑推動許多建設,凝聚鳳山的向心力及光榮感,讓鳳山人口節節高升,成為鳳山第一大城!過去身為鳳山父母官,對地方...

  • 區長是民選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8 20:10:37
    有 2,680 人按讚

    我知道大家都在關心疫情,不過看到一則新聞,覺得要出來講點什麼。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大新竹市的議題,引發一時議論,當然藍綠各有說法。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定期出現的議題戰,畢竟台灣每個地方都吵過要升格嘛,結果不是這樣,連「新竹縣人不夠多就加苗栗」這種講法也出來。

    我說啊,這說法一出爐,林智堅是不是想繼續選新竹?沒人這樣想才奇怪,也很難幫他講話,畢竟歷史並非沒有循此模式者。不過他想不想,這不是我這篇重點,我想提的是升格這件事。

    基本上我反對新竹升格,原因有三個。

    一個是人口基數不夠,依照內政部人口110年7月速報,竹竹苗人口如此

    新竹縣573,385,新竹市452,807,苗栗縣540,312
    幫忙加一下,大新竹會有1,026,192,竹竹苗1,566,504

    直轄市門檻125萬,大新竹是甭想了,竹竹苗倒可以。

    若為了新竹所謂的竹科生活圈,刻意切割苗栗,硬擠一個125萬人口出來,那此例一開後患無窮。為何?彰化縣就126萬人欸,人家符合資格的沒得升,然後新竹可以配合升,開玩笑嗎?

    另一個原因,是地理環境不適合,竹苗的丘陵地帶比例高,人口高度集中,其他六都升格後,已經出現偏鄉資源更加缺乏的狀況,新的大新竹市長,選票基礎會更偏向新竹市周邊,苗栗大概會比二等國民更下一等去。

    這不是只有新竹,其他六都除了台北,現象只是嚴重與否。現實而言,選舉要依靠大票倉,除非我們徹底重改選制,不然此題無解。

    第三個原因,就是我根本上反對直轄市的結構,因為直轄市的行政區,區級首長官派,然後沒有區議會,這根本上違反地方自治的原理。我們只看到合併升格後,直轄市因為權力高度集中,大型計劃較易推動,地方反抗力量變小的優點,卻沒看到這就是缺點。

    民主國家,民意要能夠反映,依靠的就是民意代表,立委人數減半後已經很清楚顯示其弊端。一者負責區域太大,難以兼顧立法與選民服務; 另一者,形同承認票票不等值,人口少的選區數千票一名立委,人口多的十萬票一名,兩者在國會的地位相等,實際上等於我們降低了人口密集度的選票價值。第三者,最嚴重的弊端,就是我們讓政治業相關人員,失去基層磨練的機會,人民漸漸放棄自己對選區在地的監督,全數交給較大的市議員、市長,這嚴重違背民主政治的真諦。

    不過,透過大新竹市的概念,我倒認為可以讓大家重新思考,從林全院長開始,到賴清德院長兩任期間,一直都有私下探討國土重劃的合理性,只不過1124讓所有的規劃都成泡影。很多人不解,為何我老講2018,因為1124公投海嘯只是最表面的,許多具有長期性的議題,新產業的開發,全部隨著地方政權更迭,幾乎停擺殆盡,要是當初沒有被公投綁架,今天我們不會整天喊護國神山,而會有更多可以喊的新產業出現。

    算了,講這講不完

    我的意思是,國土重劃,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今天六都直轄市擁有1,600萬人口,但是極端欠缺中間議會組織,像板橋區擁有55萬人口,比苗栗、嘉義縣都還要多,唯一可以代表板橋人民發聲的民意代表,只有2名立委、9名議員,這合理嗎?

    要做,就做得徹底,一條就是把全台組織扁平化,依照人口與地形地勢,切割成適合大小的市,好比說台灣2,300萬人口,就切成11塊,每塊200萬人上下,然後轄下每一區都民選區長,以及用里民數量規劃適當的區議員。

    另一條,乾脆三級到底,台灣省廢掉,回到日本的五洲三廳概念,像是整個北北基區就合併為一個600萬人的直轄市,靠近桃園的三鶯跟林口就依照地理切割給桃園,桃園再去合併北新竹,變回古早的新竹州,或成為桃竹市都可。然後在這之下,基隆、台北港等依照港務需求,部分地區收歸中央,同樣舉辦區長跟區議員選舉。當然,博愛特區也可以擴大,整出一個首都特區。

    換句話講,我不是無條件反對升格,也不是誰執政就挺誰,而是這種茲事體大的,應該是要好好坐下來談。現在這種不上不下,直轄市占了多數人口,然後直選民意代表基數超級大,根本亂七八糟,早該改一改了。

    結論就是,單純升格這件事,我是很反對。

    尾巴來罵幾句,進步派想選舉我沒意見,但自己去從里長、議員開始選可以嗎?2018威脅跟黃白聯合,不然要大家一起死,還想故技重施?我知道林智堅會急,市長連任又正處於衝刺的年紀,想要找新的舞台,這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那些從後面出餿主意的,幻想可以藉此撈到提名權的,還是省省吧。

    威脅的戲碼玩一次兩次會有用,但選民不見得會再次買單,別以為耍手段弄到黨內提名,就可以逼選民含淚投票。地方選舉可不是總統,吃這套的人沒那麼多。

  • 區長是民選嗎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7 23:59:59
    有 802 人按讚

    看到林智堅市長和新竹縣楊文科縣長,這兩天同時表態支持「大新竹合併升格直轄市」,身為一個出生成長在南香山竹苗邊界的孩子,這些支持合併升格的美麗願景在我跟和我相同出生環境的鄉親耳中聽起來,總是會讓我們忍不住露出尷尬的微笑,這兩天我問起鄉親大新竹合併升格時,他們總會笑著反問:

    「這樣錢(預算)會比較多嗎?」、「那我們會分得到嗎(建設會多一點嗎)?」然後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地心底有了答案,笑了起來,那笑容不知是對這些動人的政治語言的無感,又或是對生活在「非山非市」地區,早已習慣缺乏改變與建設的自我解嘲。

    我不反對大新竹合併升格,甚至我覺得,順著這個議題去處理林智堅市長所說的縣市共同面對的跨域治理問題,包括飲用水水源污染、垃圾處理、交通問題,甚至是颱風假,是很值得的。

    但我也要強調,這些因為共同生活圈所產生的跨域治理問題,合併升格不會是唯一解方,無論是縣市間為了解決特定問題成立的協調平台,很多污染的問題目前是這樣合作處理而且確實有成效,或是由中央政府出面協調縣市共同解決,都可以是解方,而且甚至比起升格直轄市更直接更對症下藥。

    如果跨域問題不是合併升格最重要的理由,當然最現實的爭取升格就是預算和人事權問題了,姑且先不論新竹縣市就算合併,人口也還沒達到《地方制度法》的直轄市125萬人人口門檻,行政首長為了獲得更多補助、統籌分配款和人事自主權,想要爭取升格直轄市當然能夠理解。

    但是政治的核心關懷從來就不只是獲取更多的預算,更要問的是這些爭來的錢用在哪裡,用在誰身上,新竹縣市如果是一間公司,它的收入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再投資在能繼續為公司賺錢的事業上,但它是收取納稅人稅金的政府,它該做的是盡可能地讓轄區內的每位市民,不分東區、北區、香山區,都能夠獲得水準相近的公共服務,包括最基本的醫療、教育、社會福利與公共交通,到促進區域發展的建設。政治的核心關懷其實是資源的再分配與照顧每個人。

    其實從上一波合併升格至今10年過去,高雄、台中、台南和新北,雖然都得到了更多預算,但這些直轄市中本來的城鄉差距也變得更大,市長選擇優先投入資源建設在人口快速成長的都會區,而原本還有民選鄉鎮長的鄉村地區,改成了官派的區長和區公所,失去了本來還能自主的一點預算,卻未必能換到更符合地方需要的建設,而本來鄉鎮長要回應民意的基層草根民主也被來來去去的官派區長給取代,這樣的聲音其實在我從小成長的香山沒少聽過,因為當年我們香山鄉就是和縣轄市的新竹市合併成為今日的省轄市新竹市。

    在邊陲的區域維持一定的公共服務水準,很多時候是需要花更多資源的,無論是留住一位小校的優秀老師,還是維持一條虧損的公車路線,談合併升格的願景很美,但別忘了那些偏鄉或「非山非市」的區域,要讓他們能有這些基本公共服務,需要更多資源。

    爭取升格之餘請別忘了我們,因為我們都是新竹市民。

  • 區長是民選嗎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2 13:30:25
    有 610 人按讚

    「里長控訴: 政府隱匿疫情 罔顧居民死活」

    華航機師諾富特防疫破口延燒到社區感染,本土疫情昨日(11)新增7例確診,其中宜蘭、新北都出現不明感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台灣防疫警戒提升到第二級。其中,華航諾富特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不但錯報日期,還隱匿確診者的疫調足跡,只在事後告知第一線的當地里長,補破網般地進行消毒工作。國民黨團今(12)上午召開記者會,邀集內湖區4位里長,控訴案1184疫情指揮中心在進行疫調過程中,卻讓當地里長被動獲得訊息,甚至疫調日期還錯報,造成9日母親節活動有可能出現疫情破口隱憂,衝擊社區防疫安全。里長們要求蔡政府重視基層里長在防疫工作上的重要性,同步提供完整疫調資訊,同時面對可能即將進入防疫警戒第三級前,訂定防疫警戒三級的里鄰防疫SOP,讓里長可以共同守住社區防疫,成為防疫尖兵而不是工具。

    國民黨團再次請問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陳時中,什麼時候可以全民快篩?何時能施打默德納疫苗?若台灣進入防疫警戒第三級,防疫 SOP在哪裡?國民黨團嚴正提醒蔡政府、蘇內閣、防疫指揮中心,不是每天開防疫記者會就代表當天防疫工作做完,沒有全台灣人民配合,防疫是不會成功,該收心的是蔡政府、蘇內閣!

    書記長鄭麗文表示,台灣過去這一年多來相對平安,絕對是全民一起努力的結果,但非常遺憾與可惜,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到底是螺絲鬆了?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剛愎自用,犯了大頭病?造成防疫破口,進入最不願意看到的本土社區感染。鄭麗文指出,這一年來,基層第一線配合防疫的尖兵就是里長,他們做了很多事情也非常辛苦 但若防疫指揮中心不相信基層工作人員,不願意把相關訊息提供給地方政府或基層里長,這會使得防疫工作缺了很大一塊,一個只有腦沒有手腳的防疫體系,怎麼落實防疫工作?基層里長多次大聲疾呼,疫調過程以及相關訊息必須充分清楚揭露,指揮中心始終不反省、雙重標準大小眼,只有陳時中說溜嘴就說算了。

    鄭麗文嚴正指出,中央要相信地方政府與基層里長,防疫才不會有漏洞,昨天爆發7例本土感染病例,再次出現疫調過程緩慢錯誤、資訊揭露不對等、不讓最前線防疫尖兵(里長)知道,反觀桃園市長鄭文燦什麼都知道,雙北市卻在指揮中心告知後才得到訊息?難道是因為顏色不同就遭遇不同待遇?當基層工作人員發出怒吼,市政府提出要求還被陳時中洗臉、冷眼相待,這樣的心態如何做好防疫?

    鄭麗文沉痛呼籲,當疫情愈來愈嚴峻之際,陳時中一定要放開心胸,不能再頑固堅持面子,防疫優先,請陳時中從現在開始改變態度,尊重地方政府,將里長視為防疫夥伴,只有全民團結一致,防疫才會成功。鄭麗文再次請問蔡政府,說好的默德納疫苗在哪裡?妳是大家選出來的總統,不是選蘇貞昌、陳時中,妳不是民進黨的大人而已,妳是全台灣的大人,請不要再神隱逃避,妳沒辦法消滅身邊黑道,至少可以幫忙防止病毒擴散!

    台北市內湖區清白里陳東源里長表示,疫情發生,疫調足跡公佈了,里長都知道,甚至社區大樓警衛、主委都知道,但是該怎麼做,只有按照當年SARS的SOP處理,社區居民打爆里長辦公室電話,第一線里長也是很無奈,知道足跡在哪裡也不敢講,電話打進區長、衛生局都說中央沒有告知,後來追查才知道機師、外籍人士都不再里長的民政系統裡面,這會不會是社區破口的隱憂? 陳東源哽咽地表示,當里長沒有怨言,也不求回報, 希望中央政府要坦白面對 讓第一線里長知道確診案例,不是只有衛生人員做疫調,當地里長最清楚當地的里民的活動,請把里長當作防疫作戰伙伴之一。

    做了8屆里長的台北市內湖區湖濱里陳尤雪里長表示,案1184曾到過富邦銀行就在本里,里辦接到通知後真的很無奈,但事情就發生了,還是必須嚴肅以待,全里民早已重視防疫,不是蘇貞昌說的要民眾收心,當看到印度疫情爆發好像在看電影,直到病毒已經開始傳播,大家警覺性也更加提高,只要有確診病例里民就開始詢問里長,里長就在第一線,希望中央要想盡辦法結合地方疫情,要努力防治一起度過難關。

    台北市內湖區港漧里魏景城里長表示,身為內湖科學園區產值最高的里,相當關心每天有將近15萬人流動,但在疫情發生後,感覺中央一直在隱瞞疫情,所有里民都有知的權利,隱瞞疫情結果,就爆發社區感染,政府現在如何向全國里民交代?行政院長蘇貞昌不是里民選出,而是蔡英文指定,若沒能力就下台,陳時中若沒能力,上面還有當年SARS模範生葉金川,難道全民要活在恐慌之下嗎?

    台北市內湖區紫雲里夏亦芳里長表示,今年的母親節,充滿了美麗與哀愁,當初指揮中心公布5日在富邦,後來又改成4日,指揮中心錯報時間,是誰造成這種痛苦?夏亦芳指出,上週疫情加溫,就跟區長、分隊長要求全內湖區消毒,但他們說要等待中央公布,里長要聽誰的?里民打電話來說要消毒 ,明知消毒的效果已經打了折扣,里辦還是會主動消毒,但為何上面都看不到?也聽不到?一天的誤差,政府必須看到民眾痛苦與恐慌 。

    副書記長李德維表示,中央對第一線防疫人員里長們應開誠布公,而非把大家當成防疫的工具。尤其在本周末即將登場的國中會考,有20多萬名考生參加,事情非同小可,呼籲疫情指揮中心和教育部,務必與考場當地里長攜手合作,將防疫工作做到滴水不漏。李德維也呼籲國人,就在這幾天,疫情指揮中心有可能宣布全國進入三級防疫警戒,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的聚會。屆時,基層里長的工作會更為重要,指揮中心不要再把里長當作工具人,必須共同分享防疫資訊,將社區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